高中小說閱讀理解常識
⑴ 高中小說答題技巧及套路
1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題答題策略
一、小說閱讀備考要求:強化兩個意識
1、強化文本意識:讀懂文本(泛讀)、結合文本答題(精讀)
2、強化規范意識:審題規范(認真審題,熟悉考點和題型);答題規范(方向明確,思路清晰,格式正確,語言簡練、准確);書寫規范;問答連讀。
二、小說閱讀考查要點——圍繞著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命題
1、環境
「一景三考」 ,分析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的特點、寫法和作用。有時探究環境描寫的作用與深刻寓意。
2.情節
分析小說故事情節的階段(序幕、開端、發展、、結局、尾聲),概括故事情節;分析情節安排的特點及作用;探究情節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分析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寫,間接(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4.主題
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評價小說主題,探究小說主題的現實意義,探究情感取向。
5.構思:分析小說構思的特色
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
1.題目:①寫作對象;②文章體裁;③其它重要內容。
2.開頭: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體部分:⑴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作用;⑵段落總括句:總結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觀點態度
4.結尾:⑴卒章顯志(點明……的中心),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強調、升華)中心;⑶首尾呼應(照應開頭,呼應題目)。
2高中語文小說閱讀各類題型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類題型及答題要點。
1.用短語或句子概括情節,寫在空格內。
2.局部內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1.你認為主要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
2.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類題的答題步驟:
①.答出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側面描寫)
②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找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③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裡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小編推薦: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模板
3.發揮想像,補寫人物心理活動。
①心理活動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
出現問題: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動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題時隨意,說的話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聯繫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潛台詞。
這類題的答題方法:.通過語言、神態、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過程。
4.體會人物感情的變化。
〈三〉環境描寫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節氣、天氣、氣候、風物、景色)
環境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3.渲染氣氛。4.刻畫人物形象,襯託人物的性格、情緒。5.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6.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7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標題的含義。
1.以主要內容或主要事件擬題。
2.以貫穿全文的線索擬題。
3.以有象徵意義又暗含中心的的實物為題。
4.以主要人物為題。
5.以特定環境為題
⑵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有哪些套路或者答題技巧
要做好高中語文閱讀,首先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閱讀速度、整體感知、整理歸納分析等放方面。可以練習掌握一下快速閱讀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同時海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建議去練習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在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幫助較大。閱讀能力是一方面,提高閱讀答題正確率,還需要平時多練習,最好能給自己規劃一下時間,每天或兩天練習一篇語文閱讀理解,各種類型的都要有,這樣才不會導致眼高手低。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具體技巧,分別舉例如下幾點: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⑶ 高中語文閱讀題一般考哪些知識點。急用!!!!!請寫的全點
文學類文本閱讀(也就是小說)主要考1.分析人物形象,性格(主要,次要人物都可能會有) 2.埋下的伏筆是什麼及作用 3.給你一個別人對這篇小說結尾的評價,問你同意嗎?並說出理由
實用類文本閱讀(也就是傳記)主要考 1.人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簡要概括 2.給出人物的一個性格特點,讓你在文章中找出能反映該特點的語句。3.找原文中一句話,讓你結合實際或文本,談談自己的感受。
⑷ 高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都有哪些
一、 對「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語句所要表達的含義」的題,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語句作答。
(一)答案表述的原則:
1、忠實於題干。題干包含了題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題的信息,題干中往往隱含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表達方式。審清題干是做好閱讀題的前提。
2、忠實於原文。「現代文閱讀題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憑空去想。」這教給我們做現代文閱讀題的一條基本原則,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題目找不出原詞句組成答案,也要弄通語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發,離「題」萬里。
3、忠實於語言規則。閱讀題答案表述要依據題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點全面,內容精確,用詞准確,語言簡潔,字數不超過規定數。
(二)、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寫。
1、截。截是指題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話、某一個詞,我們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來或裁出來,按規定寫進答題處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們在找出題目答案所在的語句後,由於語句在長不合書寫要求或語句含有不合題意的雜亂信息,需要加以改造,這時要求根據題意,選出有用的語言信息進行重新組合、表述。
3、寫。有些閱讀題答案在原文語句中找不到,需要我們整體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語境才能悟出答案。這樣的題目要求我們用自己的語言把答案意旨表達出來。做這類題目,答案書寫要嚴格遵守第一點談及的三原則,吃透答案的內容要點,吃准表述的范圍、角度和方式,用規范的語句表達。
(三)如何在原文中尋找語句答題
1. 定區域。先確定題干中的語句在原文中哪個段落,從而劃定選擇答案的有效區域。
2. 明方向。認真審讀題目,弄清所問,找准答題方向,再「瞻前顧後」結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進行分析,找出最切題的語句作答。
[例一]:
似乎剛過完春節,什麼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後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麼得了。
⑸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⑹ 高中小說閱讀理解環境類問題答題技巧和套路
一、環境類答題
1.
解題思路:明確環境描寫必須為主題服務的宗旨,結合環境描寫的作用答題。
環境描寫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暗示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
,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襯託人物的心情
(
正
襯反襯
)
;
④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2.
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
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
染„„氣氛)-
→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託,
暗示,揭示)。
【根據要求還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
XX
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
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託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
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⑺ 高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⑻ 閱讀小說的常識
小說鑒賞常識
小說鑒賞常識,將簡要闡述我國小說發展概況,討論古今小說的共同特徵和鑒賞古今小說的一般常識。
1. 我國小說逐步發展,豐富多采
古代,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舜穿井出等歷史傳說,已經具有了志怪小說的苗頭;《左傳》、《國語》、《戰國策》等記述人物言行的史書,又給小說創作以啟發;經過相當長時期的發展,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產生了志怪小說。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連年不斷,社會動盪不安,宗教迷信思想盛行。大量的志怪小說就在這樣的社會基礎上產生了出來。干寶的《搜神記》是這類小說的代表。志怪小說中,一方面多有宣揚宗教迷信思想的作品,一方面也有反映廣大人民思想願望的作品。前者如:《阮瞻》敘述素不信鬼的阮瞻被鬼嚇壞的故事;《蔣濟亡兒》敘述蔣濟的兒子在陰司官府當差的故事。後者如:《干將莫邪》記寫巧將莫邪為楚王鑄成雄雌二劍後被楚王殺死,其子赤為父報仇的故事;《紫玉韓重》記寫吳王的小女紫玉和童子韓重相愛,吳王不許,紫玉憤恨而死,韓重痛哭墓前,紫玉靈魂出現,兩人墓中結為夫婦的故事;《宋定伯捉鬼》記寫宋定伯不但不怕鬼,而且捉住鬼,賣了鬼的故事。後者是志怪小說中的精華。志怪小說對後世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唐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達和都市經濟的繁榮,市民階層興起了。這給小說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韓柳倡導的朴實的新體散文,比較適合於小說的創作;白居易倡導的新樂府運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作家面向現實。唐代傳奇就在六朝志怪小說和當時社會現實基礎上繁榮了起來。它雖源於志怪小說卻又有很大的發展,由志怪轉向了反映復雜的社會現實。
中唐時期是傳奇創作的黃金時代。作品很多,主要反映現實。即使是談神說怪的作品,也往往具有現實社會意義。《南柯太守傳》,敘述淳於棼與二友酒醉、入夢,在大槐安國招駙馬,任太守,煊赫一時,後因戰敗,公主又死,國王懷疑,有人構陷,被送回鄉,夢醒時二友正在床邊洗腳,即以虛幻曲折的故事情節,諷刺沉迷仕祿的士人,揭露了封建官場互相傾軋的情況。唐傳奇中成就最高的是愛情小說。《柳毅傳》,具有神話色彩,敘述龍女被丈夫虐待,柳毅仗義傳書,幾經曲折,二人終結良緣的故事;表現出柳毅性格善良、品德高尚,龍女反抗壓迫、執著愛情,具有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罪惡的社會意義。《霍小玉傳》,敘述名妓霍小玉傾心相愛李益,李益考中得官負心,小玉相思成疾,俠士挾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痛責李益,長號而絕的故事;塑造出一個執著愛情、具有反抗精神的悲劇婦女性格,鞭笞了負心的男子,揭露了門第婚姻的罪惡。《李娃傳》,敘述妓女李娃與滎陽公之子某生相愛,某生淪為乞丐,滎陽公不以為子,鞭之幾死,棄之郊野,李娃挽救某生,助他攻讀,終於高中得官,滎陽公又認子認媳的故事;對比地刻畫出兩人的性格特徵,熱情歌頌卑賤妓女李娃的善良品質,無情揭露高貴滎陽公的虛偽狠毒,具有深刻的反門閥制度的意義。唐代傳奇標志著我國小說趨於成熟,揭開了我國現實主義小說的序幕。
北宋統治者鑒於唐代藩鎮的割據跋扈,加強了中央集權制度,又採取了輕徭薄賦的措施,國內局勢比較安定,農業、工商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繁華的大都市,市民階層擴大了。這時期,傳奇創作趨於衰微,話本卻在唐代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話本是民間說話藝人的底本,亦即當時的白話小說。話本這種民間藝術在唐代已經產生。到了宋代,在汴京、杭州等大都市裡,為了滿足廣大市民的娛樂要求,出現了不少說話場所「瓦子」,促進了說話藝術的發展。元代也是這樣。宋元話本可以視為一個整體部分。傳留下來的長篇有《新編五代史平話》、《三國志平話》、《大宋宣和遺事》、《大唐三藏法師取經記》等。這些話本,分別和後來的《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長篇小說的創作有很密切的關系。短篇有《碾玉觀音》、《錯斬崔寧》、《志誠張主管》等。這些短篇小說,多以城市中的小商人、手工業者和下層婦女為正面描寫對象,更廣泛地反映了現實社會生活,刻畫人物也有新的發展,標志著我國文學史上白話小說的進一步成熟。
明初統治者為免「民急則亂」,減輕賦稅,簡約商稅,扶持工商,農業、工商業都得到發展,大都市經濟進一步繁榮,市民階層進一步擴大,小說創作也在前代基礎上進一步得到發展,產生了一批長短篇小說。長篇主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等。短篇主要有「三言」等。《三》是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前代話本、劇本的基礎上,運用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該書引用的野史、雜記,創作出來的。它起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藝術地再現了當時各大集團之間軍事、政治、外交的種種斗爭,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苦難,譴責了統治者的奸詐兇殘,體現了人民的愛憎。它「三分史實,七分虛構」,立足歷史的真實,發揮想像,藝術加工,塑造出了張飛、曹操、諸葛亮、關羽、周瑜、趙雲、劉備等一系列個性鮮明的典型性格。這些典型人物一直得到人民的喜愛和憎恨。《三》是我國章回小說的開山作品,也是我國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水》是施耐庵在史實、民間傳說、前代話本、劇本的基礎上、集中加工,編寫成書的。他把以前各自獨立存在的水滸故事集中起來,以創造性的藝術構思、典型化的人物描寫,完成了這部文學巨著。《水》反映了一次農民革命的發生、發展和失敗的過程,勾畫了高俅、西門慶等眾多醜惡形象,尤其是塑造了林沖、魯達、李逵、武松、阮氏三雄等一系列英雄人物形象,揭示了「官逼民反」這個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水》依據人物的社會地位、生活經歷,描寫人物的行動、語言,塑造出許多血肉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在塑造典型性格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西》是吳承恩以玄奘取經的事實為故事的輪廓,在民間傳說、前代話本、劇本的基礎上,大膽想像,加工虛構,創作出來的。它的主人公孫悟空,是人民喜愛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他大鬧天宮,表現出十足的叛逆性格;他以洞察人妖的火眼金睛、威力無比的金箍棒和七十二般騰挪變化,戰勝了一個個妖魔;反映了我國古代人民克服困難、勇敢前進的精神,和消滅惡勢力的願望與信心。孫悟空這個典型性格的成功塑造,標志著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新的高峰。「三言」包含《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是由馮夢龍搜集、整理、創作、編輯成書的,各收四十篇小說,內容廣泛,反映了多方面的社會生活。《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等,描寫愛情生活,反映被壓迫婦女的追求美滿生活,抨擊封建社會對婦女的壓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等,描寫忠奸斗爭,譴責權奸的罪惡,體現人民的同情和憎惡;《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等,描寫人與人間的關系,歌頌真摯友誼,鞭笞墮落世俗;《灌園叟晚逢仙女》等,描寫階級壓迫,同情善良人民,鞭笞邪惡勢力。「三言」在描寫人物上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有些篇中的露骨色情描寫,則不足取。
清代都市經濟繼續發展,市民階層繼續擴大,資本主義生產也逐漸發展起來,由作者獨立創作的小說大量出現。短篇小說中成就最高的是《聊齋志異》。它繼承並發展六朝志怪、唐代傳奇的傳統,形成想像豐富奇特、故事變化莫測的獨特藝術風格,相當多的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作品。它把鬼狐花妖人格化,把幽冥世界社會化,描寫人鬼相雜、幽明相間的生活畫面,深刻地反映出現實社會中的多種矛盾。《連城》、《嬰寧》等篇,反映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揭露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司文郎》、《王子安》等篇,揭露八股取士的罪惡和弊端;《席方平》、《促織》等篇,揭露封建官府的暗無天日和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殘酷壓迫。《聊》反映了廣闊的現實社會生活,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長篇小說主要有《儒林外史》、《紅樓夢》、《官場現形記》、《老殘游記》等。《儒》以反對科舉制度為主幹,描寫各種人物和故事,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熱中科舉、醉心功名、不講實學、險惡欺詐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寫出范進和匡超入本來都很貧窮,比較老實,一經考中就招搖撞騙,為非作歹,從而有力地抨擊了科舉制度;寫出舉人出身的太守王惠牢記「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百計敲榨銀兩,衙役百姓「睡里夢里」都怕,從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貪婪殘酷。《儒》是一部出色的諷刺小說。《紅》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故事為中心,聯系著廣闊的社會背景,展現賈府這個貴族大家庭的生活情況,揭露出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統治階級的腐朽奢靡、丑惡殘暴,及其內部傾軋爭奪、不可調和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社會必然崩潰的歷史命運;它成功地塑造了寶玉、黛玉這兩個男女主人公叛逆性的典型性格,寶釵這個封建主義忠實信徒的典型性格,以及王熙風、晴雯、襲人、尤三姐、賈政、賈珍等眾多個性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紅》繼承發展前代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把我國古典小說創作藝術推上了最高峰。《官》從改良主義立場出發,抨擊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官僚制度,使晚清官場的大小官員——從中央到地方,從文官到武將,從最高統治階層的達官巨宦到低級衙門的佐雜人員,都現出了丑惡的原形,諷刺意義相當深刻。《老》寫一個江湖醫生老殘在山東游歷的見聞作為,書中表現了反對孫中山領導的革命的反動政治觀點,全書主要描寫玉賢、剛弼這兩個雖不貪臟、卻極殘忍剛愎的酷吏的暴政,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官府的黑暗。
我國古代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優秀作品各呈異彩,從中可以獲得美的享受,認識古代社會面貌。
現代,我國現代小說繼承我國古典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借鑒別國小說創作的寶貴經驗,隨著「五四」運動的發生發展而產生發展,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色彩。
魯迅在五四運動爆發前夕,創作出《狂人日記》這我國現代文學的第一篇小說,繼而寫出《孔乙己》、《葯》等,共十四篇小說編成《吶喊》;接著創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說,編成《彷徨》。魯迅創作小說,「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樣做起小說來》)。他的這些短篇小說,取材廣泛,塑造出各種類型的典型性格,揭露出封建社會、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揭示了舊社會的種種病根,具有寬廣深刻的社會意義。特別是《阿Q正傳》,塑造出一個辛亥革命時期農民的典型,意義更為深遠。阿Q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殘酷壓榨、嚴重戕害。他從被壓迫者的樸素直感歡迎革命,但不理解革命,終被混入革命的反動勢力當作搶犯殺害,從而反映了舊中國農民的悲慘命運,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教訓,提出了喚醒農民覺悟的重要問題。阿Q的「精神勝利法」,以虛幻的勝利代替實際上的失敗,不能正視自己被壓迫的悲慘地位,更概括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各種各樣的人的病態心理,暴露了「國民的弱點」和舊社會的病根,能夠引起療救的注意。魯迅是我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茅盾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開始小說創作。《蝕》,包含《幻滅》、《動搖》、《追求》三個中篇,各篇獨立,人物互異,表現了當時一些知識青年所經歷的曲折、痛苦的路程;《虹》,表現了女主人公沖出家庭牢籠、走向集體主義的道路;《路》、《三人行》,表現了青年學生在嚴重白色恐怖下逐漸覺醒參加斗爭的過程。這些作品標志著茅盾在現實主義創作道路上的前進。1932年前後,茅盾先後創作出了傑出的長篇小說《子夜》,和著名的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林》反映出當時民族工商業風雨飄搖的處境,《春》表現了當時農民豐收增債的命運。1941年,茅盾創作出了《腐蝕》,控訴了特務組織殘酷鎮壓進步青年的罪行。《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和買辦資本家趙伯韜之間的矛盾斗爭為全書的主線,以上海為中心,反映了1930年前後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和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顯示了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它塑造了眾多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別是塑造了吳蓀甫這個民族資本家的典型形象。吳蓀甫野心勃勃、精明強悍、果決專斷、冷酷無情,很有發展民族工商業的雄心和魄力,但終於逃不出趙伯韜的魔爪,幾乎用自殺來結束自己悲劇性的命運。《子》,通過塑造吳蓀甫這個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舊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破產的必然性,暗示出他們只有參加工人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才有真正的出路。茅盾以《子》等不朽作品和其他文學活動,奠定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巴金在1929年初,發表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滅亡》,表現了在北洋軍閥血腥統治下的上海,一些在「五四」新思潮鼓舞下,尋求社會解放道路的知識青年的苦悶和抗爭。「愛情三部曲」:《霧》、《雨》、《電》,一部側重描寫人物在戀愛中的性格表現,二部側重描寫人物處理革命與戀愛的關系,三部愛情描寫不多,側重展現某城一個激進團體的反軍閥斗爭。以上作品的青年主人公,都是舊世界的判逆者,但還沒有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反映了當時不少知識青年類似的矛盾和苦悶。「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在「五四」新思潮波及閉塞內地的歷史背景中,聯系著成都這個社會環境,展現高家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生活情況,表現出封建階級分子的頑固腐朽、荒淫殘酷,他們之間的明爭暗鬥、互相傾軋,他們和覺醒青年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提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潰的命運。它塑造了眾多的各種人物的形象:有高老太爺、克明這樣舊制度維護者的形象,有克安、克定這樣荒淫卑污的形象,有鳴鳳、淑貞這樣以死表示反抗的形象,有覺慧這樣覺醒反抗的形象,更有覺新這樣內心矛盾的形象。覺慧無所顧忌地離家遠走,固然閃爍著叛逆性格的光彩,覺新這個內心矛盾的典型形象,卻更別有深刻意義。覺新既受舊禮教毒害甚深,也受到新思想的觸動。他庇護反抗封建秩序的弟妹們,資助他們逃出家庭牢籠;但他雖然理解是禮教、傳統、迷信奪去了他最愛的梅、瑞珏和幸福、前途,卻總是逆來順受,只會痛哭。「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使他承擔著沉重的精神負累,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殉葬品。覺新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藝術典型。巴金以「激流三部曲」等優秀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老舍從1924年開始小說創作,《老張的哲學》、《二馬》是他最早的長篇小說。《老》取材於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北京,描寫惡棍拆散兩對青年的愛情,揭露社會的黑暗;《二》描寫馬氏父子在倫敦的生活,顯示海外華僑受人歧視的處境;作者這時的創作追求幽默,不免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意義。《離婚》是老舍在1933年創作出的長篇小說,描寫反動政府公務員的灰色生活,暴露出官僚機構的腐敗;作品中的幽默不再只是笑料,而是有助於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主題。《月牙兒》是老舍短篇小說中的名篇,描寫母女兩代受生活逼迫墮為暗娼的悲凄遭遇,特別是天真無邪的女兒也遭沉淪毀滅,是對舊社會的血淚控訴。《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是老舍的兩部長篇代表作。《駱》的主人公人力車夫祥子,本來純朴善良、勤苦耐勞、堅韌要強,在多次殘酷打擊下走上了墮落毀滅的道路。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揭露出舊社會把人變成鬼的罪行,暗示了個人奮斗道路的不通,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四》以祁家祖孫四代為中心,兼寫他們居住的那條小胡同的各戶人家和各種人物,反映出北京市民在淪陷期間經受的深重苦難,歌頌了富有民族氣節的人物和參加抗日斗爭的青年,鞭笞了媚日附敵的民族敗類。老舍的作品,歷歷如繪地展現出城市下層居民的生活情景,運用北京口語精確流暢,確立了他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位置。
葉聖陶的小說有不少取材於當時的教育界。《潘先生在難中》描寫一個卑劣畏怯、毫無原則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為躲避災難,百計適應環境,阿諛反動軍閥,揭示出當時一些知識分子朝不保夕的遭際和卑微苟安的心理。《多收了三五斗》,揭示出舊社會農民豐收成災的悲慘命運。《夜》描寫女兒女婿都被反動派殺害的老婦人的凄慘處境,塑造了一位由恐懼、悲痛到憤怒、覺醒的烈士母親的形象。葉聖陶的作品具有樸素自然的風格。
趙樹理的小說多寫解放區農村生活。《小二黑結婚》描寫一對青年男女為爭取婚姻自由而和惡霸、和家長進行的斗爭,反映了農村的變化。《李有才板話》塑造出具有社會閱歷和斗爭經驗的農民歌手李有才的形象,立場堅定、朴實深入的農村幹部老楊的形象,和頑固反動、兇狠狡詐的惡霸地主閻恆元的形象,反映了減租減息中的曲折過程和復雜的階級斗爭。趙樹理的作品具有濃郁的陝北鄉土氣息。
丁玲的代表作是《太陽照在桑乾河上》。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桑乾河畔暖水屯的土改斗爭,塑造了大公無私、逐步明確了思想、果敢進行斗爭的村黨支部書記張裕民的形象,朴實憨厚、終於站穩了立場、勇敢進行斗爭的農會主任程仁的形象、和姦詐狡猾、抗拒土改的惡霸地主錢文貴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爭的尖銳復雜和農村的巨大變革。作品具有濃厚的陝北生活氣息。
周立波的代表作是《暴風驟雨》。這部長篇小說,描寫松花江畔元茂屯的土改斗爭,塑造了趙玉林、郭全海這兩個勇敢朴實、不怕犧牲的前後農會主任的形象,肖祥這個久經鍛練、思想成熟的工作隊長的形象,反映了土改斗爭的尖銳激烈和農村的巨大變革。作品具有濃厚的東北地方色彩。
孫犁的短篇小說以寫冀中農民抗日斗爭著名。《荷花澱》、《囑咐》兩篇小說,塑造了水生嫂的鮮明形象。她勤勞能幹、堅貞勇敢,先和婦女們組織起水上游擊隊打擊日寇,後又駕著冰床送抗戰八年剛回家一夜的丈夫去參加解放戰爭。這個典型形象的塑造,表現了婦女和男人一樣支撐著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作品語言優美,情景交融。
我國現代小說,密切反映社會現實,各家作品異彩紛呈:從中可以認識各個時期的社會面貌,獲得藝術的熏陶。
2 .我國古今小說的共同特徵,鑒賞指要
我國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古今小說產生了差異。但從小說在典型環境中,在故事情節的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這一表達主題的方式來看,卻是相同的。古今小說描寫典型環境的方法較有差異,留待後面分別討論。這里先來討論小說在故事情發展中,塑造典型性格。
運用藝術概括方法塑造典型性格,是小說創作的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小說的最主要的特徵。故事情節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託。優秀小說的故事情節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緊緊結合,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從開始到完成塑造典型性格的過程。
塑造典型性格不能脫離故事情節。脫離故事情節描寫人物,即使非常細致,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即使描寫人物獨處一室的內心活動,也總是緊緊扣住故事情節。《狂人日記》的多次描寫狂人的內心獨白,就都緊緊扣住了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對他的迫害。
故事情節服務於典型性格的塑造。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間的關系和矛盾斗爭,就越有利於典型性格的塑造。脫離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再曲折生動,也都毫無意義。優秀小說,總是以特定的故事情節,服務於特定的典型性格的塑造。《促織》的波瀾起伏、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就很好地起到了服務於塑造成名這個典型性格的作用。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要緊緊聯系著典型性格,著意體會其中體現的矛盾斗爭,為鑒賞典型性格作好鋪墊。這是鑒賞故事情節的目的,也是鑒賞典型性格的前提條件。
小說的敘述故事情節,有順敘、倒敘、插敘等方法。順敘是基本的敘事方法。倒敘,把故事的結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為作品的開始,作品的主體部分還是順序故事情節。《祝福》是採用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插敘,在順敘故事情節當中,插入敘述一些相關內容。《楊修之死》是採用插敘方法的一個範例。倒敘、插敘,都是順敘故事情節中配合使用的敘述方法。
鑒賞小說的故事情節,既要著意體會作品具體運用倒敘、插敘方法的表現力量,又要把倒敘、插敘部分,還原於發生的時間順序之中,展現出故事情節和矛盾斗爭的發展進程,把鑒賞故事情節和鑒賞典型性格統一起來。
塑造典型性格的寫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寫和間接描寫。小說創作也用間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寫其他人物來襯托、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徵。《葯》中夏瑜這個典型性格,就是通過描寫華老栓、夏四奶奶等等人物的相關行動、情態、語言,間接描寫、塑造出來的。最常見的還是用直接描寫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節發展中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這樣,讓人物在矛盾斗爭中說話、行動、神情變化、心理活動,能夠刻畫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產生直接的感染力量。
鑒賞小說,主要是鑒賞典型性格。鑒賞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著意體會作品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要在腦海中展開故事情節,展現生活圖景,浮現人物形象,展開人物活動,鋪開相關人物語言、行動所體現的矛盾斗爭,著意體會典型人物在這矛盾斗爭中的語言、行動……的表現意義,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從接觸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當中受到形象的感染,從體會人物個性當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理解作品的主題及其社會意義。
⑼ 高中中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 包括人物傳記類以及小說閱讀 希望哪位總結一下
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環境 常見題型:
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環境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暗示社會環境(背景、習俗、思想觀念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④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⑤推動情節的發展或作為情節線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命題角度(四)·主題
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是作者的寫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價值意義之所在。主題的深淺往往決定著作品價值的高低,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 解題模式:
(1)梳理文章結構。 (2)概括內容主旨。
(3)聯系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主題的概括:
這篇……(或文本)通過對……的記敘(或描寫),反映了(表現了)……精神;歌頌了(贊揚了)……品質;揭示了(揭露了)……實質(罪行、問題)。
⑽ 高中語文閱讀理論知識點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並更能引起讀者情感的共鳴!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客觀實在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一般通用參考答案:
點:答題要點(寫法、內容、結構)
面:與要點有關的文章內容
書:書寫
序:答題有條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