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說閱讀分析情節
⑴ 小說閱讀中問情節安排的特點一般是指哪些特點
正敘,倒敘,插敘
⑵ 如何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環境,主題
閱讀小說,宜從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說中人物的思想性格進而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⑶ 淺談初中生怎樣閱讀長篇小說
在浩如煙海的文學寶庫中,長篇小說是最璀璨的珍寶之一。長篇小說,篇幅長,容量大,情節復雜,人物眾多,結構宏偉。適於表現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物的成長歷程,並能反映某一時代的重大事件和歷史面貌。在篇章結構上,一般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成許多章節;篇幅特別長的,還可以分為若干卷或部、集等。如《紅樓夢》、《人間喜劇》等等。因此優秀的長篇小說常常被稱為「時代的網路全書」。長篇名著在世界各國、各民族中廣泛傳播,雖滄桑變遷,但這些偉大的作品卻千古流芳,得到人們永遠的喜愛。因此,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閱讀長篇名著至少有兩個積極意義:一是提高文學修養,一是認識社會生活。小說的閱讀能夠幫助初中生從不同的視角去發現和分析問題,並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那麼如何指導初中學生正確地閱讀長篇小說呢?
初中生閱讀長篇小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讀懂小說創作的背景
長篇小說中人物活動和事件發生、發展的時間、地點和條件,通常稱之為背景。背景,簡而言之就是襯托主體的背後景物,例如舞台演出時的天幕、布景就是戲劇藝術的背景。長篇小說中的背景,為人物提供了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說明人物活動與事件的意義。
讀懂背景,有助於加深對小說內容的理解。例如長篇小說《家》以20年代初期中國內地城市四川成都為背景,真實地寫出了高家這個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爛、潰敗的歷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國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縮影。從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讀書知禮、事事如意」,家庭內部尊卑有序,禮法森嚴;但實際上,在這個大家族中處處都充滿著激烈的爾虞我詐和勾心鬥角。讀懂這些背景材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小說的主題:深刻地揭露封建社會和家族制度的腐敗與黑暗,控訴和揭示了大家族和舊禮教、舊道德的罪惡以及吃人本質,並且揭示了其必然滅亡的歷史命運。
二、明確小說作品中的人物特徵
長篇小說的主要描寫對象是人。
閱讀小說塑造的各種各樣的人物,便是在學習與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閱讀時要把握人物的性格。
一旦學生能夠分析出小說中的人物特徵,對於小說主題的把握就很容易了。
人物性格,通常是指作品中描寫的一定時代的階級或階層人物所表現出的獨有的思想、品質、行為、習慣等。首先要注意人物性格的廣泛代表性。人物都從屬於一定歷史時期的階級或階層,個人行為代表他那個群體的價值利益。例如《水滸傳》的梁山泊英雄好漢與高俅等封建官僚統治者,黑白分明地屬於不同的營壘。同一群體中的人,由於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環境不同,性格也各不相同,如武松與他的哥哥。武大老實膽小,與世無爭,事事逆來順受,最後冤屈而死;而武松藝高膽大,正義,容不得半點不平,最後走上起義造反的道路。
其次要注意人物性格的鮮明的個性。所謂個性,即人的言行舉止都符合他自身的性格特點,是與其他人不同的特定的這一個人。比如,《三國演義》里的人物,桃園結義三人,莽撞但粗中有細的張飛,仗義而光明磊落的關羽,大度但別無所長的劉備,他們的個性特徵絕不相同。
閱讀人物還要注意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長篇小說往往人物眾多,人物之間關系錯綜復雜,因此在閱讀前應先看人物表,沒有人物表的則應在閱讀中理清。搞清楚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能幫助我們理解人物形象,讀懂人物。
三、理清小說作品的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中人物活動事件的過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長的歷史。對一部小說如何把握,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理清小說所描寫的故事情節是怎樣的。因此,教師在指導初中生進行小說作品的閱讀時,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把握整個小說的故事情節。
長篇小說的情節千變萬化,但一般總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幾個部分。長篇小說往往運用兩條或多條線索交錯發展情節,使情節變化多端,還運用懸念、巧合、誤會等各種手法,使情節變化別開生面。因此,閱讀長篇小說常常會被離奇的故事情節吸引。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閱讀情節還要懂得,情節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題的。
四、掌握小說的主題
對於初中生來說,梳理小說的情節,明確小說的人物形象都很容易,但是要能夠掌握小說的主題就略微偏難。通常來說,把握小說的主題都是從整體上進行的,在小說閱讀時認真分析小說的情節發展變化、人物在故事中的特徵、形象變化,再加上小說描寫的社會背景,就不難總結出小說的主題。
我國古代小說有很多主題就是為了諷刺當時封建社會的腐朽,當今社會也有很多反映社會現實的小說,受環境的影響較大,作者在進行小說的撰寫時就會通過當時的社會背景來反映一些現實。當然,也有些小說只是純粹地表達小說所描寫的主題,如沈從文的《邊城》,其通過描寫解放前在湘西淳樸的社會環境中生長的一位苗族姑娘的愛情故事,來表達當時湘西地區純潔的愛情。這樣的主題把握並不難,只需要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小說中的人物特徵,就能夠很好地把握小說的主題。
閱讀長篇小說還可以把小說的語言、構思等等作為閱讀的重點,但主要從上述的四個方面展開。可以說,只有讀懂了背景、人物、情節、主題,才能說閱讀了這部長篇小說。
總之,多讀名著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小說閱讀的能力。對於初中生來說,要按照正確的小說閱讀技巧,掌握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更好地進行小說作品的閱讀,從而提高閱讀技巧和語文表達水平。更多文章http://286940.com
⑷ 應該如何指導學生做小說閱讀中有關情節的試題
高考小說類文本比較少吧,情節其實簡單可以理解為矛盾沖突,無外乎動作、語言,結合網上到處都可以找得到的語文答題公式去套就可以了。
可以給個範文具體分析下下
⑸ 小說閱讀理解文段作用分析,答題技巧
關於語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方法,要抓住兩個個重點。
1、閱讀理解主要考察閱讀能力,閱讀能力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閱讀包含閱讀速度、閱讀理解力、整理歸納分析能力等,語文、英語閱讀在閱讀速度、歸納提取重點兩個方面表現得更明顯。
由於大家平時對快速閱讀接觸不多,可以通過直接訓練,訓練大腦和眼睛的協調能力,去年,有學者推薦《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作為假期學生學習計劃中,以為軟體練習30個小時就能使閱讀速度提高5-10倍左右,學習每天練習1-2個小時,兩個星期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普通人300字每分鍾左右的閱讀速度會達到3000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記憶力也相應的快速提升。這個建議得到了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室原主任、多年從事腦心理研究的專家朱法良的高度認可,目前我們學習很多班級開展的假期速讀速記訓練課程,用的就是《精英特快速閱讀記憶訓練系統》。
2、為了節省時間在做閱讀的時候應該切忌:
(1)閱讀時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譯,這樣會導致閱讀速度的降低,要快速閱讀整篇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2)不要一句話反復閱讀,即閱讀時碰到一時不理解的句子就一遍一遍地沉浸在閱讀那個句子當中,反復琢磨。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要選對答案並不意味著對原文的每個句子都要讀懂,抓住一些重點句子就夠了,正確的做法是,以理解整個段落和整篇文章為主,在涵蓋出題點的句子上用心捉摸。上文中提到的《精英特速讀記憶》,超級速讀訓練同時就順帶訓練了記憶,而超級記憶部分的思維導圖對全面閱讀文章後,抓出文章脈絡和重點有良好的作用。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嘗試著學習一下。
如果是正在考試或者正在忙著備考的學生,我建議學習一下《精英特》,能夠提高記憶力和學習效率,《精英特速讀》也是我們協會認可的。希望你早日進步!
⑹ 賞析小說情節題一般都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小說特別是高考閱讀上出現的通常是篇幅較短字數較少的微型小說,其作品主題比較單一,要麼是反映生活要麼是傳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表明人生態度,不管題型怎樣千變萬化,出題人的意圖是逃不掉這種模式的,所以你回答問題時盡量往主旨上扯,同時兼顧一下結構,因為有時候情節設置跟文章結構有關。
1.與人物性格的關系:突出人物個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2.與上下情節的關系:鋪墊,製造懸念,埋下伏筆,前後照應,推動情節發展
3.與小說主題的關系:直接表現主旨或深化主題
4.對讀者的感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⑺ 怎樣分析小說中的情節
師答:同學們都知道,任何藝術都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小說是文學的四種樣式之一,它屬於文學藝術的范疇,所以,小說的故事情節來源於現實生活。但小說中的情節不是現實生活的原本照抄,它是現實生活的提煉,它比現實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總是有始有終,有起有伏的,並有一定發展過程,因而小說情節的展開,也是有過程的。小說情節的發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有時在前面可以有序幕,在後面有尾聲。下面我們以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說《我的叔叔於勒》(九年級第八冊)為例,談談小說的情節。小說的故事開端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五口時常去碼頭等待於勒歸來,然後交代故事發展的起因:菲利普夫婦一家生活拮據,弟弟於勒和他們一起生活,由於於勒行為不正,糟蹋錢,把自己和本應屬於菲利普夫婦的遺產揮霍一空,被菲利普夫婦送到美洲去冒險。接著,故事向前發展了:於勒來信說他在外面發了大財,願意償還哥哥的損失,同哥哥一起過上好日子。曾經使菲利普夫婦及至全家恐怖的於勒,這個時候成為全家的「救命稻草」,成為通向有錢人生活的福音。於是,菲利普一家盼望著他早日回來,並且擬定了上千種花於勒錢的計劃。故事的高潮是他們一家在往哲爾賽島的船上遇見了於勒,讀者本以為菲利普夫婦與於勒會熱情擁抱,但故事至此,情節卻陡然一轉:此時的於勒已淪為形似乞丐的賣牡蠣的窮老頭,菲利普夫婦大為驚恐,菲利普夫人還咒罵於勒,怕於勒認出來,連忙躲開。故事的結局更是出人意料,菲利普一家在回來的時候改乘了另一條船,以免再遇見於勒。
菲利普夫婦對來信說有了錢的於勒朝思暮想,望眼欲穿。隨著情節的發展,菲利普夫婦與於勒邂逅相遇了,但見到的於勒卻窮困潦倒,菲利普夫婦如躲瘟疫般躲避著曾經朝思暮想的人。小說情節曲折,故事生動,引人入勝。通過小說故事情節的敘述,刻畫了菲利普夫婦金錢至上,無情無義的品性。
小說情節的發展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我的叔叔於勒》是以追敘的手法,為小說情節設置懸念,進而刻畫人物。另外,分析小說情節,不一定按上面這四個步驟去生搬硬套,因為有些小說,是把情節的發展和情節的高潮結合起來寫的。
生問:小說是我最喜歡的文學體裁之一,初三課文里精選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省市也將小說作為中考現代文閱讀的首選,請介紹一下小說閱讀的要領。
師答: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語言、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所以在三個要素里,人物最為重要。小說中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段包括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
近年來中考小說閱讀的題型穩步發展,從命題范圍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對人物形象的感知,塑造人物方法的考查;②對文章情節結構的分析;③對文段作用的理解與分析;④對小說主題的理解,對作者寫作目的的分析;
⑤對詞語及句子含義和作用的品析;⑥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感知等。天津市2003年和2004年中考分別考查了小說《華威先生》和《孔乙己》。
概括來講,閱讀小說不僅要了解小說中所寫人物、情節,還要把握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徵以及刻畫人物的方法,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閱讀時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閱讀時要把握主要人物性格特點
。一篇小說中可以寫一個人物,也可以寫幾個、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人物,但其中必定有一個或幾個集中體現作品主題的主要人物。例如,《我的叔叔於勒》中有「我」、菲利普夫婦、於勒、船長、姐姐、姐夫等人物,但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婦。小說通過他們對於勒前後不同的態度,表現了他們自私、庸俗、冷酷、勢利的性格特點,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拜金主義。
第二,閱讀時要抓住主要故事情節。
情節是小說中由人物活動的過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所構成的生活事件。小說中人物的塑造,主題的表現,都是通過故事情節實現的。因此,抓住了主要情節,也就抓住了理解作品的鑰匙。例如,《變色龍》中,圍繞奧楚蔑洛夫根據狗的主人不同,其態度前後六次翻來覆去地變化,通過這個主要情節的展現,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善於見風使舵、媚上欺下、反復無常、不知羞恥的沙皇忠實走狗形象。
第三,理解環境描寫對於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深刻意義
。例如,《孔乙己》開頭對魯鎮酒店格局的介紹,巧妙地交代了孔乙己生活的社會環境,使讀者了解到孔乙己生活在階級對立、貧富懸殊,人與人關系十分冷漠的環境中,這種環境造成了孔乙己最後悲慘的結局。因此,孔乙己的命運與環境有直接的關系,正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冷漠,人們才會嘲笑孔乙己,沒有同情,沒有憐憫,無情地鞭撻了人吃人的封建社會制度。
總之,閱讀小說要從分析它的三要素入手,仔細揣摩,就能深刻理解小說的內容,准確把握人物形象,領會小說要表現的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