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應物兄免費閱讀
① 茅盾文學獎2020獲獎作品是什麼
「2020茅盾文學獎」即第十屆茅盾文學獎(2015—2019),獲獎篇目包括:
1、《人世間》(梁曉聲)
《人世間》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長篇小說,於2017年12月首次出版。
小說圍繞濟州大學儒學研究院籌備成立和迎接儒學大師程濟世「落葉歸根」兩件事,以「應物兄」作為軸心人物,上下勾連、左右觸及,相關各色人等漸次登場,描繪了一幅豐富多彩的當代社會特別是知識分子生活畫卷。
② 應物兄想表達什麼
應物兄死了,太和儒學研究院怎麼辦?還成立么,這個虛設的院長之後,是不是研究院也只成為一個話題而已?本來,我想說的是,《應物兄》這個結尾有點硬,有點突然剎車,有點用偶然性代替必然性。應物兄的死與不死,與一個大學要不要成立國學院並沒有致命關系。也就是說,當李洱用車禍讓「我們的應物兄」頭朝地腳朝天,這個結尾的處理按理說有點不對。用偶然性替代必然性不應該是小說收束的最佳選擇,比起魯迅趁編輯不在就讓阿Q被砍頭,讓連載的故事無法繼續下去,應物兄的死似乎沒有在前面的情節中推導出來。但寫到此處,我又覺得,這其實也是個合適的選擇,至少並不過分。因為李洱並沒有打算讓研究院掛牌,並沒有設計過敲鑼打鼓式的剪綵儀式。虛無,或者說幻滅,就應當戛然而止。偶然性在此處是有力量的,當它契合在整個故事當中的時候,正當其時,因為所有的表演都已盡興,沒有成立的研究院未必值得期待,這種不期待正是小說要表達的。一切重在過程,小說的意義已經在過程中盡情釋放了,事實的有無似乎並不那麼重要。
應
物
兄
四
再回到小說的開頭。圍繞著太和儒學研究院,小說發生了很多故事。在一個大學成立一個國學研究院,這太不稀奇了,由它支撐一部近百萬字的小說,可能嗎?這就是小說家的抱負?13年精力寫一個大學研究院的故事,而且結果還是虛無?然而小說卻真的做到了,認真的「閑筆」成為小說的主體,太和儒學研究院的成立隨著故事的推進漸行漸遠,甚至,由於閑筆的精彩,至少我這樣的讀者都不希望它成立了。
濟州大學,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大學吧,因為小說里的其他大學都是實有的中外知名大學。作家設想的濟州是哪裡?濟源?鄭州?我以為或許是這兩座城市的合體。這也是李洱先後生活過最長時間的城市,文化上有差異但也有一致性。從地理方位和風土人情上,濟州應該是濟源,但從城市規模和濟州大學要辦的學術事業上,從它是一座有著800萬人口的城市,它應該是一座省會級城市。小說除了濟州、濟州大學,其他很多物象都是有現實依憑的,而且作者盡量顯得真實,以增強小說的逼真性。
盡管人物有隨意穿梭的印象,但仍然能看出李洱的精心設計,弄清楚圍繞太和儒學研究院的人物關系網路圖,就差不多能還原作家構思時的思路。將要成立的太和儒學研究院,隸屬於濟州大學,全校上下尤其「高層」十分重視研究院的設立。校長葛道宏允諾大力支持。他已口頭任命應物兄為將來的院長,現在的籌備組組長,為了加強力量,他又硬把費鳴塞到其中,或為助手,或為耳目,而費鳴又是應物兄的同門師弟,區別是,應物兄還成了導師喬木先生的女婿,費鳴則是其關門弟子。研究院成立的目標是研究儒學,而要想使研究院一炮走紅,必須有一個學科帶頭人。這時,就在濟州大學高層中出現一個雖未現身卻炙手可熱的人物:哈佛大學東亞系的濟州籍著名學者程濟世。引進程濟世成了小說全部的核心,最大的懸念。一切可能性,研究院的規格、影響力、「招商引資」的機會,甚至研究院要不要成立,都系於程濟世一身。
五
《應物兄》的奇特在於,小說寫了近百個人物,李洱卻在第一節就甩出了所有的關鍵人物。應物兄、葛道宏、費鳴、喬木,以及傳奇人物程濟世(當然是傳說中的)幾乎同時在第一時間登場。也就是說,假如近百萬字的規模註定是一場漫長的惡戰的話,作者卻在一出手就打出了所有的大牌,完全不考慮長篇畫卷所應具有的循序漸進,不像有成竹在胸。但這又是一種十分自信的寫法,主角一開場就登場,是對所以其他後續支撐情節充滿自信的表達。客觀上,也讓我產生這樣的想法,這是一幅既立體又平面的畫卷,是一種塔樓式的結構。正是由於重要人物的率先閃亮登場,才能帶出後續的眾多角色,鑒於結局的虛無,這些角色無所謂主次,也無所謂大小,在濟州大學的這個舞台上,所有人都可以來表演、來議論。
③ 《應物兄》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應物兄》(李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1Y2-zDauC4xQcZlP8S8yQ
書名:應物兄
作者:李洱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頁數:1042
內容簡介:
一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鑒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後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於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越。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像,並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於是那麼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於其中,星漢燦爛出於其里。
文學史將證明,對於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坐標。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13年潛心寫作,醞釀出一部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越之作。「應物兄」!這個似真似假的名字,這個也真誠也虛偽的人物,串連起三十多年來知識分子群體活色生香的生活經歷,勾勒出他們的精神軌跡,並*終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
——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榜榜首頒獎辭
倘若我如李洱一般年輕,我會妒忌他。
——德國著名作家馬丁·瓦爾澤
天生的小說家總是處於庄生夢蝶的幻象之中。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小說正是在這一層面上天入地、自由無礙。而讀者,或者說聽眾,雖然明知他的故事虛實難辨,卻又為其中的趣味和意義所吸引。李洱的天賦在於他能夠提取生活和時代內部*核心的意象,讓聽到或讀到的人如醍醐灌頂,突然意識到某種致命的真相。真相,即,石榴樹上結櫻桃,或,花腔。
——著名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梁鴻
13年來,我每天都與《應物兄》中人物生活在一起,如影隨形。我有時候想,這部小說大概永遠完成不了。今天,當我終於把它帶到讀者面前的時候,我心中有安慰,也有感激。在此,我也把它獻給母親。13年過去了。我想,我盡了力。
——李洱
作者簡介:
李洱,中國先鋒文學之後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後為河南省專業作家,現任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
《應物兄》為其最新長篇小說,獲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④ 應物兄的三部手機表示什麼
也許一個是專門用來打電話的?一個用來玩游戲的?一個用來做生意的?
⑤ 茅盾文學獎書籍有哪些
茅盾文學獎書籍有哪些?
梁曉聲《人世間》、徐懷中《牽風記》、徐則臣《北上》、陳彥《主角》、李洱《應物兄》。
⑥ 優秀長篇小說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工作,終於塵埃落定,五個獲獎名額各有其主。依照得票多少的順序,五部長篇小說分別是梁曉聲的《人世間》、徐懷中的《牽風記》、徐則臣的《北上》、陳彥的《主角》以及李洱的《應物兄》。雖然說在當下時代,文學的邊緣化已是難以否認的客觀現實,但相較而言,國內目前林林總總的文學獎之中,公眾關注度最高的依然是茅盾文學獎——一個專門以長篇小說為評選對象的文學獎
在具體關注評價這一屆茅盾文學獎的評獎結果之前,我們首先需要弄明白的,就是茅盾文學獎這一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具有明顯官方性質的文學獎項所堅持的,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文學標准。這一點,在《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中有著明確的規定:「茅盾文學獎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茅盾文學獎評獎堅持思想性與藝術性統一的原則。獲獎作品應有深刻豐富的思想內涵,有利於堅定文化自信,展現中國精神。對於深刻反映時代變革、現實生活和人民主體地位,書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作品,尤應予以關注。注重作品的藝術價值,鼓勵題材、主題、風格的多樣化,鼓勵探索和創新,鼓勵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作品。」盡管《評獎條例》中的相關表述帶有公文寫作的特點,但有一點卻是無論如何都必須明確的,那就是:在強調作品所具思想藝術品質的同時,意識形態層面的因素也必然會被納入到認真考量的范疇之內。
⑦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是什麼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有:
1、平凡的世界:
《人世間》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長篇小說,於2017年12月首次出版。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圍繞春節歡宴、家庭聚會、重大事件布局全篇。
展示近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貫穿其中的,既有中國社會發展的「光榮與夢想」,也直面了改革開放進程的艱難和復雜。2019年8月16日,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
⑧ 《應物兄》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應物兄》(李洱)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HcGPPJQAFmzT65NaJMBykw
書名:應物兄
作者:李洱
豆瓣評分:6.8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12
頁數:1042
內容簡介:
一部《應物兄》,李洱整整寫了十三年。
李洱借鑒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所有人,我們的父兄和姐妹,他們的命運都圍繞著主人公應物兄的生活而呈現。應物兄身上也由此積聚了那麼多的灰塵和光芒,那麼多的失敗和希望。
本書各篇章擷取首句的二三字作為標題,爾後或敘或議、或贊或諷,或歌或哭,從容自若地展開。各篇章之間又互相勾連,不斷被重新組合,產生出更加多樣化的形式與意義。它植根於傳統,實現的卻是新的詩學建構。
《應物兄》的出現,標志著一代作家知識主體與技術手段的*越。李洱啟動了對歷史和知識的合理想像,並將之妥帖地落實到每個敘事環節。於是那麼多的人物、知識、言談、細節,都化為一個紛紜變幻的時代的形象,令人難以忘懷。小說構成了一幅浩瀚的時代星圖,日月之行出於其中,星漢燦爛出於其里。
文學史將證明,對於漢語長篇小說藝術而言,《應物兄》已經悄然挪動了中國當代文學地圖的坐標。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本書中發現自己。
作者簡介:
李洱,中國先鋒文學之後最重要的代表性作家。1966年生於河南濟源,1987年畢業於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曾在高校任教多年,後為河南省專業作家,現任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著有長篇小說《花腔》《石榴樹上結櫻桃》等,出版有《李洱作品集》(八卷)。《花腔》2003年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2010年被評為「新時期文學三十年」(1979—2009)中國十佳長篇小說。主要作品被譯為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韓語等在海外出版。
《應物兄》為其最新長篇小說,獲2018《收獲》文學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
⑨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有哪些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共《人世間》《牽風記》《北上》《主角》《應物兄》五部作品獲獎。
1、《人世間》:
《人世間》是當代作家梁曉聲創作的長篇小說, 分上中下三卷,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圍繞春節歡宴、家庭聚會、重大事件布局全篇,展示近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貫穿其中的,既有中國社會發展的「光榮與夢想」,也直面了改革開放進程的艱難和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