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畢業歌小說在線閱讀

畢業歌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3-22 03:01:24

閱讀下列材料: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聽吧!滿耳是大眾的嗟傷,看吧!一年年國土的淪喪!

(1)《畢業歌》。
(2)聶耳;《義勇軍進行曲》、《前進歌》、《大路歌》等。
(3)抗日戰爭時期。

㈡ 求音樂:畢業歌 田漢

再見了我最愛的人 水木年華
真心英雄 周華健

㈢ 《閱讀》雜志單選題答案

聶耳(1912-1935),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
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團的方針,於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後回上海參加劇聯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並在聯華影業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台劇作曲。1933年在創作上初試鋒芒,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後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他從事音樂創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台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備經歐洲去蘇聯求學,不幸於游泳時溺死於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金蛇狂舞》:1934年,聶耳根據民間樂曲《倒八板》整理改編,並親自指揮灌成唱片。《倒八板》是《老六板》的變體。它將後者的尾部變化發展,作為樂曲的開始,故俗稱《倒八板》。
第二段又將原曲中的「工」更換成「凡」,轉入上四度宮調系統,情緒趨於明朗熱烈,故也稱它為《凡忘工》或《絕工板》。第三段則採用「螺螄結頂」旋法,上下句對答呼應,句幅逐層減縮,情緒逐層高漲,達到全曲高潮。樂曲配以激越的鑼鼓,更渲染了熱烈歡騰的氣氛。聶耳將其定名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對新中國的堅強信念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㈣ 聶耳的所有作品

作品:

1932年:《進行曲》(口琴曲),《圓舞曲》,《天倫之愛》(歌舞曲)。

1933年:《開礦歌》,《飢寒交迫之歌》,《賣報歌》。

1934年:《走出攝影場》,《一個女明星》,《雪飛花》,《翠湖春曉》,《雪花飛》,《金蛇狂舞》,《昭君和番》,《賣報之聲》,《小野貓》,《打磚歌》,《碼頭工人》,《苦力歌》,《畢業歌》,《大路歌》,《開路先鋒》,《飛花歌》。

1935年:《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長江》,《采菱歌》,《鐵蹄下的歌女》,《義勇軍進行曲》,《小工人》,《傷兵歌》,《白雪歌》,《採茶歌》,《茶山情歌》。

生平:

1912年2月14日(農歷辛亥年臘月廿七),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號。

1916年7月17日,聶耳的父親病故,家庭經濟立即陷入困境。後依靠他母親的努力,通過了醫生鑒定的考試,獲得正式掛牌給人治病的資格,同時仍兼成春堂制葯、賣葯的經營,勉強負起全家的經濟重擔。

1919年,聶耳進入昆明縣立師范附屬小學,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成績經常名列前茅。初小結業後,因生活艱難,無法按學校的規定繳納童子軍服裝費,被迫轉學。

1922年春,進入昆明私立求實小學高小部學習,由於他的成績優秀,得到減免學雜費的待遇。他從小就明顯表露出對音樂的愛好,先後向其家人及鄰居邱木匠學習民族樂器(竹笛、二胡、三弦、月琴等)的吹奏並對當地民間音樂(如滇戲、花燈、洞經調等)開始接觸。

1925年,小學畢業,考入雲南第一聯合中學。學習期間熱情投入進步學生運動(如參加五卅慘案後援會等),並開始閱讀進步書刊等。在其作文課業中表現出對時事的關注及鮮明的同情勞動人民的觀點。

同時,每天晚上參加由法籍教師柏希文所開辦的英語學會,進行英語的補習,並向柏氏學習音樂基礎理論和鋼琴的彈奏,積極熱情參與校內外的業餘音樂活動。

1927年秋—1928年冬,歷經三榜考試,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高級部外國語組,主修英語,曾任市學生會宣傳部長。結識後來擔任第一師范附屬小學音樂教師的張庾候,開始隨張學習小提琴。並與其三哥聶敘倫、友人李家鼎等經常在家裡進行民樂合奏等活動。

參加學校里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所組織的外圍組織「讀書會」,開始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讀物。參加由當地中國共產黨地下黨組織領導的「濟難會」,多次從事給被關押的革命同志進行接濟等工作。

1928年,正式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參加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及進行有關刻印、張貼傳單以及參加示遊行等活動。

1928年11月底,出於投入實際斗爭的革命願望,他瞞著家庭報名參加滇系軍閥范石生所招收的「學生軍」,秘密離開昆明,中經越南、香港等地,到達湖南的郴州,接受所謂新兵訓練。當年底,離開新兵隊,任特務連的上士文書。

1929年3月,隨軍官赴廣州,4月8日被該部隊遣散,流落廣州。4月中旬,以聶紫藝的名字,考入廣東戲劇研究所附設的音樂班,但入學後發現與其志願不合,即離所。5月6日,靠朋友的借款,得以返回昆明家鄉。

1929年5月,回昆明省立第一師范,插入原班繼續學習。仍然作為學校的課余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經常參加校內外的音樂、戲劇等活動。與張庚侯、廖伯民等友人一起組織九九音樂社。當年10月,開始參加該校的戲劇研究會所舉辦的一系列中文話劇的演出活動。

與其在雲南的初戀女友袁春暉結識。在昆明發生大爆炸後積極參與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青年救濟團的各項針對反動派的斗爭,因而引起反動派的注意。在畢業(1930年)前夕,得悉他有被捕的危險,在其家庭的幫助下於7月10日隨雲南一商人匆匆逃離昆明,繞道海防、香港、到達上海。

1930年7月18日,到達上海,在雲豐申庄從事雜役性的工作,開始沒有工資,於8月下旬,才給以每月十五元的低薪。11月,經朋友介紹參加由上海中共地下黨所領導的進步發群眾組織——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19日,雲豐申庄倒閉。聶耳隨即失業,開始四處尋找職業。4月,聶耳報考「明月歌劇社」,主考人黎錦暉慧眼識英才,破格錄取他為樂隊練習生,師從樂隊首席王人藝、外籍教師普杜什卡刻苦學習小提琴,黎錦暉為他取名「聶耳」。

1932年4月,由田漢介紹加入左翼劇聯及其劇評小組。8月10日,明月社刊登《啟事》,宣布聶耳退出明月社。同月,聶耳來到北平,參加當地左翼劇聯和音樂家聯盟的活動與演出,並於次月報考北平藝術學院音樂系,僅參加了文化公共課的筆答初試,未能通過。

以後他又報考過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選科,因為「沒有拉好」未被錄取。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一廠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

1933年,聶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聶耳於1934年底,聶耳搬至淮海中路1258號三層閣樓居住,現聶耳舊居為民居。同年底,聶耳應聘為聯華影片公司二廠的音樂部主任,為影片《新女性》作曲並配樂。

1935年初,聶耳為《義勇軍進行曲》作曲,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隨後為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於1935年4月15日離開了上海,擬途經日本赴歐洲和蘇聯考察、學習。

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4)畢業歌小說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義勇軍進行曲》是一首極富創造性的歌曲,作曲家聶耳以巨大的激情投入此歌的創作。首先,他成功地把田漢散文詩般的歌詞,按照音樂的規律,處理得異常生動、有力和口語化。

在旋律創作上,他既吸收了國際上革命歌曲的優秀成果和西歐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又使之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從而使此歌能為廣大群眾所掌握,發揮其戰斗作用。

歌曲開始是六小節進軍號般的前奏。它具有鏗鏘的節奏、明亮雄偉的旋律,其中三連音的妙用,更增強了歌曲的戰斗氣氛。前奏雖然短小,但卻蘊含著整個歌曲情感和旋律發展的基礎。

歌曲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這一進行貫穿全曲,曲末並作多次重復,給人以堅定不移、勢不可擋之感。

聶耳根據歌詞分句的特點,把這首歌曲處理成由六個長短不等的樂句所形成的自由體結構。雖然每個樂句的旋律、結構都各不相同,但樂句與樂句之間,銜接緊密,發展自然,唱起來起伏跌宕、渾然一體。

歌詞第一、二句都是帶有號召性的。作曲家把這兩句旋律按「5—1—3—5」的上行趨勢處理,特別是節奏的安排,採用了後半拍起句,更能給人以緊迫感。歌曲由第二拍弱起,並作四度上行跳進,顯得庄嚴雄偉而又富有推動力。

歌詞第三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是全部歌詞中最重要的警句。聶耳在這里不僅運用了全曲中的最高、最強音,而且創造性地在「中華民族到了」之後,突然休止半拍,從而使「最危險的時候」這一句得到突出的強調。

《義勇軍進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鏗鏘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強烈憤恨和反抗精神,體現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外侮面前勇敢、堅強、團結一心共赴國難的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聶耳

㈤ 抖音上很火的畢業歌叫什麼

截止至2021年4月26日,抖音上很火的畢業歌叫《不說再見》。

歌手:好妹妹樂隊

作詞:劉同

作曲:秦昊

歌詞:

再見了,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留在抽屜的紙條,是你約過誰和誰的畫面

偷偷傳閱的小說,背著老師家長讀好幾遍

沒談過幾場戀愛,卻相約伴娘伴郎的靦腆

青春發育那幾年,還許著小孩乾爹干媽的諾言

入學時想著畢業,畢業卻因離開友誼失眠

那時幾首流行歌,成了聚會

ktv,里的淚點

校服藏在衣櫃底,很醜卻再沒機會穿著上學

運動會的進行曲,偶爾卻比老情歌還讓人懷念

再見了,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我相信,我們還會再見

我相信,我會一直想念

我相信,我們都會很好

我相信,我相信的一切

變成火焰,照耀彼此的臉

茫茫人海相互看見,刻桌上的都是答案

考試題和喜歡誰的答案,我們相互欠一些賬

一頓午飯或兩根火腿腸,為了擁抱那一個人

笑著哭著擁抱了整個班,畢業照總有些難看

每次看到卻覺得特別的暖,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我相信

我們還會再見,我相信

我會一直想念,我相信

我們都會很好,我相信

我相信的一切,變成火焰

照耀彼此的臉,茫茫人海相互看見

課桌上刻的我愛你還在,多少澎湃如海如今成了感慨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歌曲《不說再見》的相關信息:

《不說再見》是好妹妹樂隊演唱的歌曲,歌曲時長為04:56,發行於2015年12月31日,收錄於同名專輯《不說再見》中。該歌曲的歌詞更是朗朗上口,講述了最單純美好的青春記憶,一下子將記憶帶回到影迷學生時代。

另外歌曲是根據劉同青春暢銷書全新創作的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發布畢業季主題曲《不說再見》,該主題曲由獨立音樂人好妹妹樂隊傾情獻唱,通過這首畢業季主題曲詮釋了他們對青春主題的理解。

㈥ 《畢業歌》的啟示

www.AISTXT.COM
這是個小說下載網
你或者上www.BAIDU.COM
查找「某某小說+(下載)」
這樣進了後有中文的下載!點擊
後面你應該會了⊙﹏⊙b汗

㈦ 畢業歌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畢業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花州市雖說不是省會,但也是名聞天下的旅遊城市,不僅僅因為在歷史上做過幾朝古都,留下了許許多多的古跡名勝,而且地理環境和獨特的氣候非常適合花卉。
所以每年四五月份的花會期間,國內國外遊人如織。每年的花會都要在位於古代都城遺址的花神公園舉行。但要看整個花團錦簇的花州城,可以到比較高的兩個地方:一個是西山,在市東郊,都說那個地方風水好許多帝王將相死後埋在這里,當然是有點荒涼了。另一個就是東山了,當然在花州東郊了,那地方倒有人煙的,當地名叫大橋村,還有一所沒有什麼名氣的花州農林牧漁高等專科學校。東山本來地勢就高,如果能站在學校的高高的教學樓上,整個花州市盡收眼底這所學校的學生來自全省各個小地方,農村的多,小縣城的少,大城市來的也有但非常少。好象當時招生時考慮到這是農業院校,所以錄的主要要的是農村的學生,他們每天雖離花州市中心較遠,但每天都能看到高樓林立花的州市,看的時間長了,雖生出了感情,但他們也……

㈧ 聶耳《畢業歌》的音樂特點,音樂情緒以及音樂音素的表現特點

愛蓮說
(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注釋]: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
(2)蕃:多。
(3)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著名的詩人。他很愛菊花,常在詩里寫到,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
(4)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
(5)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
(6)濯(zhuó)清漣而不妖:在清水裡洗過卻不妖艷。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里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
(7)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
(8)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
(9)亭亭:聳立的樣子。
(10)褻(xiè)玩:玩弄。褻,親近而不莊重。
(11)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里,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
(12)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3)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4)噫(yī):嘆詞,相當於「唉」。
(15)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
(16)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
(17)宜乎:宜,當,這里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

[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和木的花,可愛的是很多的。晉朝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們非常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裡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凈地立在那裡,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愛菊花的人,從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過。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至於愛牡丹的人,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說」,古代文體之一,它往往借描繪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頤的《愛蓮說》正是這種托物言志的文體中一篇不可多得的傳世佳作。

[賞析]:周敦頤,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聞達。他的這種高潔的人品,誠如北宋文學大家黃庭堅所譽:「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而他的傳世散文佳作《愛蓮說》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懷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蓮花,是古往今來文人筆下高歌詠嘆的對象,但大多數文人都是驚嘆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而這筆散文精品卻獨辟蹊徑,通過對蓮的形象和品質的描寫,歌頌了蓮花堅貞的品格,從而也表現了作者潔身自愛的高潔人格和灑落的胸襟。

從內容上看,這篇文章可明顯分為二部分:前一部分對蓮花高潔的形象極盡鋪排描繪之能事;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概嘆。

文章的前一部分,寫出了蓮花之美就在於其一個「潔」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和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寫出了它里外貫通、外表挺直、表裡如一、不牽扯攀附的高尚品質;再次「可遠觀而不可褻玩」,寫出了蓮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樣,決不被俗人們輕慢玩弄。

前文所說的一切,事實上是作者人格的寫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證。正如作者所說:「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其間的潛台詞就是感慨於象他一樣具有蓮花之潔的人實在太少了。

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托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時,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在文中幾次以菊、牡丹反襯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愛蓮」之一主題得以加深,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三種形象的對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謂高明之極。而且,文章以一個「愛」字貫通全文,使得文章結構謹嚴。 在文章結尾,作者一嘆真正隱逸的高士極少,二嘆品格高尚的君子罕見,三嘆貪慕富貴的俗人很多,耐人尋味,發人深省。

這首詩在語言上也同樣富有特色,那就是優美簡煉,的確是如蓮之美——「不枝不蔓」,沒有多餘的無用之語

蓮花的美麗別稱
(1)芙蓉:《爾雅》:「荷,芙蕖,別名芙蓉,亦作芙容。」
(2)芙蕖:《爾雅·釋草》:「荷、芙蕖。……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
(3)藕花: 唐張籍《送從弟之蘇州》詩:「夜月紅柑樹,秋風白藕花。」
(4)水芙蓉:《群芳譜》:「荷花亦稱作芙蕖、水芙蓉。」
(5)草芙蓉:杜詩注雲:產於陸者曰木芙蓉,產於水者曰草芙蓉。」
(6) 水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蓮花」釋名:「芙蓉、芙蕖、水華。」
(7)凈友又稱凈客。蓮花潔凈不染,因此人們稱其為凈友。
(8)水芝:普崔豹《古今注》下「草木」:「芙蓉一名荷華,一名水目,一名水芝,一名水花。」
(9)澤芝:《類聚》郭璞《爾雅圖贊 ·芙蓉贊 》雲:「芙蓉麗草,一曰澤芝,……」
(10) 靈草:吳閔鴻《芙蓉賦並序》:「乃有芙蓉靈草,栽育中川。」
(11)玉環:《本草經》載:「荷花又名玉芝。」
(12)君子花:北宋周敦頤著《愛蓮說》,謂蓮為花中君子,蓮又稱「君子花」。
(13) 水宮仙子:因蓮生水中,蓮花亭亭玉立於水面,好似仙女飄然而行,故名。
(14) 菡萏:《爾雅》:「荷,芙蕖……其華菡萏。」

蓮花與佛教
據 說 ,釋 迦 牟 尼 本 是 天 上 的 菩 薩 ,下 凡 降 生 到 迦 毗 羅 衛 國 凈 飯 王 處 。 凈 飯 王 的 王 妃 摩 耶 夫 人 , 長 得 象 天 仙 一 樣 美 麗 , 性 情 溫 和 賢 淑 , 與 國 王情 深 似 海 。摩 耶 夫 人 回 憶 新 婚 之 夜 , 她 朦 朧 中 看 到 遠 處 有 一 個 人 騎 著 一頭 白 象 向 她 走 來 並 且 逐 漸 變 小 , 從 她 的 右 肋 處 鑽 入 她 的腹 中 。 她 心 中 模 模 糊 糊 地 預 感 到 菩 薩 化 作 一 頭 白 象 入 胎。 日 後 , 身 懷 有 孕 的 摩 耶 夫 人 臉 上 , 微 微 泛 著 紅 暈 , 那 色 彩 鮮 艷 的 綠 色 領 口 花 邊 象 一 片 蓮 葉 , 她 的 臉 兒 象 一 朵 綻 開 的 蓮 花 。 後 來 摩 耶 夫 人 在 娑 羅 樹 下 降 生 佛 祖 時 , 百 鳥 群 集 歌 唱 , 天 樂 鳴 空 相 和 , 四 季 里 的 花 木 都 一 同 盛 開, 尤 其 是 沼 澤 內 突 然 開 放 出 大 得 象 車 蓋 一 樣 的 蓮 花 。 佛祖 一 出 世 , 便 站 在 蓮 花 上 , 一 手 指 天 , 一 手 指 地 , 並 說: 「 天 上 天 下 , 惟 我 獨 尊 」 。
不 僅 如 此 , 蓮 還 與 佛 教 醫 學 有 著 密 切 關 系 。 蓮 花 含 有 豐 富 的 營 養 , 既 可 食 用 又可 葯 用 。 古 代 女 子 常 采 清 晨 帶 露 的 蓮 花 敷 面 美 容 , 或 服 食 蓮 花 以 養 顏。 蓮 花 含 有 皮 素 和 木 樨 素 ,能 潤 澤 膚 色 。 初 放 鮮 嫩 的 蓮 花 用 開 水 泡 飲 , 其 汁 翠 綠 清 香 , 有 清 暑 解 熱 和 生 津 開 胃 之 功 效 。 蓮 的 地 下 根 莖 稱 為 蓮 藕 。 相 傳 佛 祖 的 十 大 弟 子之 一 舍 利 弗 患 有 肺 結 核 , 目 犍 連 來 探 望 他 , 並 得 知 舍 利 弗 喜 歡 吃 蓮 藕 , 就 帶 些 新 鮮 蓮 藕 讓 舍 利 弗 吃 , 舍 利 弗 吃 蓮 藕 後 果 然 病 愈 。 後 來 , 佛 祖 弟 子 經 常 用 蓮 藕 作 為 葯 用來 治 病 , 並 發 現 了 蓮 藕 的 許 多 葯 用 價 值 。

蓮花的美好品質
在千古第一詩人屈原的代表作 《離騷》中有這樣的詩句「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詩人為了表達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決心,要穿上用蓮花做成的香氣馥郁的衣服。在這里,蓮花這一形象,不僅象徵著詩人高潔的品質和美好的修養,而且表現了詩人濃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像以及《離騷》這首不朽傑作的浪漫主義特色。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這是漢代樂府民歌中的一首極為清新優美的小詩。在這首小詩中,「蓮」既指實物花卉蓮花,又是愛憐的「憐」諧音,以魚戲蓮葉隱喻男女之間的愛情,極其生動形象。在秀美的江南水鄉的大背景中,采蓮的男女主人公搖著小舟,自由地歌唱著純潔美麗的愛情,該是一幅多麼清新的圖畫!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在唐代七絕聖手王昌齡的這首《采蓮曲》中,采蓮少女的美麗雖不著一字,卻盡得風流,因為她們的身影已與風光秀麗、如詩如畫的荷塘、蓮花融為一體了。從這自然渾成、耐人尋味的意境中,我們不難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吧。
代表著南朝樂府民歌最高成就的《西洲曲》,更是對蓮花和采蓮有著細致入微的描寫:「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這首詩中采蓮的情形,不僅生動地展示了江南水鄉人民的生活,而且寫出了采蓮女主人公對遠行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語言清新明麗,意境悠遠,情思纏綿。
以「誠齋體」聞名南宋詩壇的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首詩中,詩人擷取了「接天蓮葉」和「映日荷花」兩個典型景物,以通俗明快、流轉圓活的風格,寫出了六月里西湖的美麗風光,一改宋詩瘦硬生澀的弊端,極具自然靈性。
宋朝理學的創導者、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中有這樣的句子:「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蓮,花之君子者也。」在這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寫盡了蓮花的高潔品質、優雅氣質、優美的姿態和莊重的儀表,表達了封建士大夫高潔的情操和志趣。自此,蓮花便有了靈性,步入花中君子之列。
明代的許仲琳,在其著名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塑造了一個蓮花化身的少年英雄哪吒的形象,他純真勇敢而又法力高強,敢於蔑視神權、打抱不平,極具正義和反抗精神,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為人民群眾所喜愛的人物形象之一。透過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形象,我們看到蓮花又變成了正義和勇敢的化身。

一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通過高超的藝術手法和情景交融的意境營造,寫出了月下荷塘素淡朦朧的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婀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月下的荷葉、荷花和荷塘,在現代作家朱自清的筆下簡直就像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筆畫

㈨ 一首畢業歌,裡面一句歌詞是,再見了互相嫌棄的同學

歌曲:我可以抱你嗎
歌手:李國祥 專輯:循環再唱

詞曲:小蟲(johnny chen)

外面下著雨猶如我心血在滴
愛你那麼久其實算算不容易
就要分東西明天不再有關系
留在家裡的衣服有空再來拿回去
不去想愛都結了果捨不得拚命找借口
不勉強你再為了我
心不在留不留都是痛
我可以抱你嗎愛人讓我在你肩膀哭泣
如果明天我們就要分離
讓我痛快的哭出聲音
我可以抱你嗎寶貝
容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你也不得已我會笑笑的離去

外面下著雨猶如我心血在滴
愛你那麼久其實算算不容易
就要分東西明天不再有關系
留在家裡的衣服有空再來拿回去
不去想愛都結了果捨不得拚命找借口
不勉強你再為了我
心不在留不留都是痛
我可以抱你嗎愛人讓我在你肩膀哭泣
如果明天我們就要分離
讓我痛快的哭出聲音
我可以抱你嗎寶貝
容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你也不得已我會笑笑的離去
我可以抱你嗎愛人讓我在你肩膀哭泣
如果明天我們就要分離
讓我痛快的哭出聲音
我可以抱你嗎寶貝
容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你也不得已我會笑笑的離去
你也不得已我會笑笑的離去

㈩ 五四班的畢業歌讀後感200字

讀《五四班的畢業歌》有感700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沒有了書,就等於沒有了智慧和知識。書對於人來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看書時是快樂的,看完書時是欣慰的,就這樣,我買了一本校園小說——《五四班的畢業歌》。這本書是著名作家楊筱艷寫的。她寫的是曾經自己在類思學校的校園故事。「五四」班是她帶過的班,「那些」事是她操心過的事,寫的是和她每天朝夕相處的人。

類思老師筆下傳說中類思學校的生活,所有孩子嚮往的巴學園就在這里。
在一個晴朗的六月的上午,他們在校園里拍了畢業照。這一天,花正紅樹正綠,鼻子里滿滿的都是初夏里植物芬芳的味道。
「五四」端正地蹲在綠綠老師身邊的位置上,脖子上系著紅領巾……專注地看著鏡頭。在這句話的背後有一個奇妙的故事:五四班升為六四班了,可大家還是叫順了五四班。最後一個學年,五四班仍是精彩紛呈:團體操訓練認識了「杏仁茶」和「芝麻糊」兩個大帥哥,舞跳得超級棒;學校舉行集體舞比賽,五四班的華爾茲艷驚四座;在學農基地,「湯司令」那三個壞小子差點惹了大禍,綠綠第一次失控大發脾氣;蘇劍老師得了癌症,同學們積極地為他義賣募捐……無論和綠綠在一起的日子是多麼的快樂和不尋常,分別的一天還是來到了。小蠟燭們不舍地朝綠綠撲去,一一和他擁抱告別。
書中的綠綠是小蠟燭們在學校里最喜歡的人啦!綠綠為他們打理「家事」,只要他的學生有什麼煩心的事,他都會幫他們疏心,拋開所有的煩惱。他還尊重每一個學生,無論他是特別矮,還是特別笨,他都能幫助他們,走出自卑。就是這樣貼心的綠綠,不管小蠟燭們犯了多大的錯誤,他都能原諒,正是如此,小蠟燭們才會這樣喜歡綠綠,捨不得離開他們心愛的綠綠。
我們的每一個老師都是這樣,在我們身邊為我們默默奉獻,就像辛勤的園丁,培育著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也像五四班的小蠟燭們一樣,一樣快樂茁壯成長,以此來回報我們敬愛的老師吧!

熱點內容
蝶夢麗影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22 09:45:07 瀏覽:145
完結西方魔法小說排行 發布:2025-07-22 09:38:20 瀏覽:29
明朝小說完本排行榜 發布:2025-07-22 09:37:32 瀏覽:114
武動乾坤聽書下 發布:2025-07-22 09:36:54 瀏覽:707
女主是一隻白狐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22 09:14:13 瀏覽:37
暗黑黑暗類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2 09:09:05 瀏覽:972
圖片自拍亞洲歐美小說校園另 發布:2025-07-22 09:01:48 瀏覽:676
小說言情論壇 發布:2025-07-22 08:56:51 瀏覽:795
少帥每天都在吃醋小說免費閱讀全集 發布:2025-07-22 08:55:18 瀏覽:486
推薦三體小說的理由 發布:2025-07-22 08:38:08 瀏覽: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