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詩文類小說推薦

詩文類小說推薦

發布時間: 2022-03-22 18:15:01

㈠ 帶有大量詩詞的玄幻小說 類似風凌天下的

萬妖之祖,我記得就只有這一個 。

㈡ 誰有好的關於詩詞的小說呀,幫忙推薦

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穿越類軍事題材小說,小說很精彩,裡面的詩也很棒,不過作者說大部分是在網上找的

㈢ 求推薦一些中國的文學名著!文學性較強的小說、散文、詩歌均可。

余華作品,《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魯迅的《野草》,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王國維的《人間詞話》,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影響深遠的歷史書籍
《三國演義》、《紅樓夢》,

㈣ 推薦幾本小說,要有文採的,有詩詞歌賦之類的

最有文採的小說不就是《紅樓夢》嗎?就是看起來很辛苦呀。《鏡花緣》但是前面神話離奇,後面全是作者為顯自己才華加的詩之類的東西,感覺很酸,還不如前面寫得好。不過裡面對女性的尊重還行

㈤ 有沒有什麼小說詩詞歌賦比較多的

《月沉吟》、《人生若只如初見》、《且試天下》、《不如不遇傾城色》、《盜香》、《瀟然夢》、《瀟然夢》、《蘭陵皇妃》
前面幾個都是很好看的哦

㈥ 求幾本好看的小說…文學性高的,多詩詞歌賦的…類型不限…最好是架空歷史記的或者言情的

《何須淺碧青紅色》《歌盡桃花》《蔓蔓青蘿》《執手千年》《綰青絲》《醉玲瓏》《瀟然夢》 《大漠謠》《獨步天下》《帝後》還有就是如果喜歡非常文藝的 安意如的書都很符合 希望你喜歡

㈦ 推薦幾本關於古代的小說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小說描寫了公元3世紀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斗爭。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復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沖突,在政治、軍事謀略方面,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書語言生動、場面宏大、個性鮮明,塑造出曹操、劉備、關羽、張飛等許多不朽的歷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學成就,使它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文學、藝術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國演義》全書出現以前,中國各類小說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幾十個字。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中國小說如何由短篇發展至長篇,這點我們要注意。原來宋代講故事的風氣盛行,說書成為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的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由許多獨立的故事逐漸組合而成長篇巨著。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到輾轉加工,集合成書,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小說,這是一種了不起的集體創造。與由單一作者撰寫完成的小說在形態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們注意。這種源出眾手的小說,後來還有神魔小說《西遊記》和另一講史小說《水滸傳》。三國演義對後來的小說相信有一定的啟導作用。講史文學的源流,這部巨著本身的文學價值,以及它對後世的影響,都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一、三國演義的思想傾向:擁劉反曹

1、 擁劉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現;

2、 擁劉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長期流傳過程中形成的,羅貫中繼承並將它熔鑄到了作品中,毛宗岡在修改時又加強了它;

3、 擁劉反曹的內涵:反映了人們對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對暴政的意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統思想的反映。

二、劉備、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詐、殘忍、虛偽;雄才大略、遠見卓識;——這是一個復雜的形象,羅貫中即寫其短,也寫其長,又不影響他的傾向性。

2、 劉備: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時又有統治階級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虛偽一面。

三、戰爭描寫。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彝陵之戰

相似處:都是以弱對強、都用了火功、結局都是弱者勝。

不同的特點:斗爭雙方的特點不同、面臨的情況不同等,使之寫來絕不雷同。

學習內容

一、講史文學之源流

宋代說話技藝十分發達。說話的演出地點不限於勾欄瓦肆,一般村野寺廟也有演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藝人霍四究以「說三分」著名,說三分即講三國故事,而尹常賣以說五代史見稱,二人都是講史好手。

說話人無論是否高手,都需要講稿。當時有專門編寫講稿的「書會」。書會中人既要編寫故事,就不能不具備較為深厚的文藝修養和廣博的歷史知識。說話人的稿本經過不斷潤色增刪,就有可能演變成為篇幅越來越長的小說。

宋代耐得翁《都城紀勝·瓦舍眾伎》錄說話四家:

說話有四家:一者小說,謂之銀字兒,如煙粉、靈怪、傳奇。說公案,皆是撲刀桿棒,及發跡變泰之事。說鐵騎兒,謂士馬金鼓之事。說經,謂演說佛書。說參請,謂賓主參禪悟道等事。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爭戰之事。最畏小說人,蓋小說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頃刻間提破。

其中第四家為「講史書,講說前代書史文傳、興廢戰爭之事。」說三國故事應屬於這一類。

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可以說是直接或間接匯集了唐宋流傳的三國故事,特別是小說者所講「一朝一代故事」之講稿材料,是經過無數次增飾修改而成的作品。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話三國志》雖是元代產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說話人的手稿。

說話材料如何成為話本小說?大概說話人起初靠口耳相傳,不靠文本,但口耳相傳,容易忘記,故事越增飾,則內容越繁復,越不易記憶,唯有利用文字記錄下來,以免講說時遺漏。文字記錄不斷整理,則篇幅越來越大。這里有兩個小問題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會較為簡單粗糙,後來的整理增訂本可能較為繁富復雜,但刪節本卻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鈔寫流傳出去,因為由不同的藝人或文人各自潤色演繹,同一故事稍後可能出現眾多不同的版本。這里舉一兩個例子說明。現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間(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一般簡稱《三國志平話》,原作者姓名已佚,學術界認為是元代講史藝人說話的底本。這個本子現藏日本東京內閣文庫,有一百三十八頁,每頁上下兩欄,左右兩頁合起來,上面為一圖,下面為文字。說話人拿著這個本子,看圖覽字,可以口沫橫飛,隨機敷衍。這不一定是說話人的初稿,卻是一個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較為簡單粗糙的特點。另外一個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題為《三國志故事》,上圖下文,三卷,不題撰人,也屬建安書坊刻本。雖然上、中卷首行題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學術界大多認為並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書商故弄玄虛,實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間之產物。因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後一頁或二頁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頁故事,但頁碼卻連接而無中斷,明顯是書商偷工減料,為欺騙顧客而做的手腳。刪節本通常都是為了減省成本而印製的。

魯迅稱宋之說話人多高手,而不聞有著作;現存講史平話多為元人作品(1982,127頁)。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備《三國演義》的主要情節,是其雛形。

總括這一小節內容:中國講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說書人尤其喜歡講史。北宋時已有霍三究以說三分著名。但三國故事的零星片段流傳甚早,於唐代已有記載。宋人致力增飾鋪張,因而內容更豐富,情節更精彩。現存《全相平話三國志》是元人作品,應該是《三國志演義》的胚胎。

二、《三國演義》的作者、成書年代和版本

這一節「作者、版本和成書年代」提供的資料,其中涉及爭論的問題甚多,建議不要死記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長的專制帝王統治時代,很奇怪的是,中國小說和戲劇一直遭受正統文士的忽略和歧視,以致這類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現。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總是難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遺憾。我們這個課程選講的幾部巨著,其作者無一不有類似的情況。

《三國演義》的作者,一般說是羅貫中。有關其籍貫、生平事跡的記載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簡略。

關於羅貫中的籍貫主要有四說: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東原(山東東平)人,四是廬陵人。數十年來,以前兩種說法為多,但迄無定論。今人劉知漸、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東原說。從現有資料看,以東原說較為可信。

—、太原說

明佚名《錄鬼簿續編》雲:「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與人寡合。樂府、隱語極為清新。」

二、杭州說

明郎瑛《七修類稿》卷二十三雲:「《三國》、《宋江》二書,乃杭人羅本貫中所編。予意舊必有本,故曰編。」

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餘》卷二十五「委巷叢談」雲:「錢塘羅貫中本者,南宋時人,編撰小說數十種。」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經籍考·傳記」類雲:「《水滸傳》羅貫著。貫字本中,杭州人。」

三、東原(東平)說

明庸愚子(蔣大器)《三國志通俗演義·序》雲:「若東原羅貫中,以平陽陳壽傳,考諸國史,自漢靈帝中平元年,終於晉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損益,目之曰《三國志通俗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紀其實,亦庶幾乎史。」

王利器《羅貫中與〈三國志通俗演義〉》(1983,240-265頁)從元代趙偕(字子永,慈溪人)《 趙寶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門人祭寶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門人中找到羅本和高克柔二人,認為羅本即羅貫中。這涉及《水滸傳》的作者,《水滸傳》中唯一的好官是東平太守陳文昭,何以如此?原來慈溪縣令陳文昭向邑人趙寶峰執經請業,行弟子禮,寶峰以治民事告之。因此清人編《宋元學案》就將陳文昭也列為寶峰先生門人,於是不難解釋《水滸傳》唯一好官是陳文昭之謎。《水滸傳》作者「施耐庵撰、羅貫中纂修」,羅貫中分明是羅本,東平是其父母之邦。把這個好官說成是東平太守,王利器認為是「羅貫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關於羅貫中生平的新史料》(譚洛非編,1992,119-130頁)也從《 趙寶峰 先生集》和《宋元學案》找尋資料,認為羅貫中原來名本,字彥直,東平人。元亡後投奔居於浙江慈溪的兄長羅拱字彥威,羅拱為宋宗室後裔趙寶峰的門人,所以羅本也師事趙寶峰。貫中恐是別號。

至於羅貫中的生平,有以為是南宋人。有以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為元未明初人這說法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動亂的經歷和作家的政治抱負對《三國演義》的創作有實質的影響。以下引述周邨、馮其庸、章培恆、周楞伽等人的說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書元人所見羅貫中〈水滸傳〉和王實甫〈西廂記〉》(1985,76-82頁)一文,認為「羅貫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間人。」其說可約略參考前面「講史文學之源流」一節我們所引周邨的意見。

二、約生於 1295年前後(馮其庸、章培恆)

馮其庸《論羅貫中的時代》(1991,80-93頁),認為既然羅貫中與葛可久並提,葛是元人,羅當然也是元人。從《錄鬼簿續編》的記載推算,羅貫中大約生於元貞元年(1295年)前後,死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後,大約活了八十五歲。

章培恆《關於羅貫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頁)堅持以書中今地名來考證一本書的成書年代,並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時間,他認為《三國演義》約成書於1329年前後,其時羅貫中當在三十歲以上。

三、約生於1330年(魯迅、周楞伽)

魯迅《史略》(129頁)認為是「元明間人」(約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說札記》(1981,第四期,76-82頁)同意魯迅的說法,認為羅貫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結合各家意見,大致是這樣:羅貫中東平人,原名羅本,字彥直,別號貫中,又號湖海散人。大約為元末明初時人,曾入張士誠幕府,後來隱居浙江慈溪,從事創作,明初去世。著有雜劇三種,今存《宋太祖龍虎風雲會》;又著小說六種《三國演義》、《小秦王詞話》、《隋唐志話》、《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一般相信,《水滸傳》這部小說也包含了羅貫中的心血。

成書年代

《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主要有四說: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葉。無論如何,因為不能否定羅貫中為《三國演義》的編撰者,則寫作年代就無法跳出羅貫中生活的時代,成書年代必須結合羅貫中的生卒歲月來看。

一、宋以前說

周邨主張《三國演義》成書於宋或北宋以前,我們前面已引述他的說法(見本單元,第3頁)

二、元代中期說

袁世碩《明嘉靖刊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乃元人羅貫中原作》(1991,94-108頁)一文認為該書用三百三十多首詩來品評人物,收束情節,與宋元間的平話很近似。且引用時或言唐賢,或言宋賢,不言「元賢」,實是元人口吻;書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個別幾個筆誤外,幾乎全與元代行政區名稱相符。因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為元天歷二年(1329年)以前的舊地名,因此將作注的時間斷在此年,再往後延伸十幾年,基本上可以確定書成於元中期,大約是十四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他並認為羅貫中生卒年約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視為羅貫中原作。

三、明初說

歐陽健《試論〈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書年代》(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1983,280-295頁)一文認為《三國演義》成書於明初。他不同意袁世碩斷書中小注年代於天歷二年(1329年)以前,認為地名情況復雜。他認為羅貫中在明初開筆,第十二卷寫作不早於洪武三年(1370年),全書初稿完成於1371年以後。他還認為根據《門人祭寶峰先生文》以齒序排名,羅本處於第八位烏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間,生年約在1315年至1318年之間,卒年估計在1385年1388年之間。開筆時羅本貫中約五十餘歲。

四、明中葉說

張國光《〈三國志通俗演義〉成書於明中葉辨》(1983,266-279頁)一文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以《三國志平話》為基礎寫成,而元刊《三國志平話》為新安虞氏至治年間(1321-1323)所刊五種平話之一,篇幅僅有八萬字,文筆粗糙簡陋,《三國志通俗演義》篇幅為其十倍,手法成熟,從發展過程看,必遠遠產生於平話之後。張國光因此認為,「此書的撰成,既不會是元代,也難以肯定是明初,其時當在明中葉。為此書寫序的庸愚子蔣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他估計由於蔣大器寫序後無錢刻書,過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張國光是拋開羅貫中作為《三國演義》作者來立論的,這樣就不必顧慮成書年代是否與羅貫中生卒年配合。如若結合羅貫中生平來看,以第二和第三兩種說法較為接近事實。如果第四種說法合理,則明中葉是開始流傳的時間。

版本

—、嘉靖本

現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各則題目唯七字。書署名「晉平陽侯陳壽史傳,後學羅本貫中編次」。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學者認為它是最接近羅貫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羅的原著,但現在懷疑者不少。

二、志傳本

現存有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刊刻的幾個版本,簡稱「萬曆諸本」。以劉龍田喬山堂刊本、余氏雙峰堂刊本較早。值得注意的是,內容與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較質朴。不少學者認為「志傳本」的祖本較嘉靖本早。

三、李評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評三國志」,系萬曆後、天啟間無錫人葉畫假李卓吾之名偽作評語刊行,故又稱「偽李評本」。將嘉靖本回目每兩則並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現存明建陽吳觀明刊本等幾種。清代毛宗崗據以刪削修訂為毛評本。

四、毛本(毛評本)

「毛宗崗評三國志演義」,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毛綸、毛宗崗父子假借金聖嘆名義評改「偽李評本」,全面修訂而成。魯迅說毛氏父子主要進行三項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餘小節則「一者整頓回目,二者修正文辭,三者削除論贊,四者增刪瑣事,五者改換詩文」而已。應該注意的是,李悔吾認為該書比以前的版本更強化封建正統思想,而在藝術加工方面則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這四個版本系統,總歸起來,實際只是三種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國志通俗演義》系統,二是《三國志傳》系統,三是毛評本系統。至與「李評本」因為被毛宗崗修訂後已融入毛評本,跟毛評本應屬同一系統。目前書坊排印的本子,絕大多數是毛評本系統,不過在校勘時通常會參考嘉靖本的異文做些改動。

三、三國故事的形成經過

晉陳壽編撰《三國志》,劉宋時裴松之引書四百餘種為之注。我們知道魏晉六朝品評人物風氣盛行,品評人物總須根據具體事跡;後來《世說新語》更具載不少魏晉時期各種人物的妙人妙事。品評人物風氣流傳一段時間,影響所及,許多人對於當時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在談說過程中,一方面興趣濃厚不減,而口耳相傳之間又增添講者的主觀意見和個人色彩,對於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畫遂有越來越精彩的現象。

例如說兩晉南北朝記敘、描寫、歌詠三國故事和人物的文獻有三十多種。這是現存文獻而言,實際一定不止此數。

唐代論述三國的詩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則有約八十篇。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當時出現而遺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詩文外,元雜劇以三國故事入戲的有六十多本。這更值得注意,一是當時三國故事個別片段巳發展得很成熟,才能編為戲本,二是戲比詩文流傳更廣泛,影響更大,與小說發展變作互為因果。而宋以來流傳的說三分,此時成為平話小說《三國志平話》和《三分事略》,更成為三國演義小說的基礎。

《三國演義》是長篇小說,但原來的故事卻是零星存在的。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終組織成長篇巨著,實是一個有趣的過程。這過程可說是年深月久。由於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則《三國志》成書後就無須再編撰甚麼《三國演義》了。當然《三國演義》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國志》的,也有間接取自《三國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獻的史料,更多的則是後世已敷演充實的(俗語「加料」)故事材料。尤其是元代戲劇作品,已將三國故事貫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綜論三國故事的形成經過,可以分為下述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陳壽《三國志》成書以前的記載,大部分是史料,包括歷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記錄和傳說。陳壽《三國志》錄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編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則遺留在文人筆下或民間。

第二個階段是《三國志》成書後初期,尤其是東晉、南北朝,因為去三國未遠,仍有大量文獻和民間傳說流行,但故事內容大約無可避免開始出現增添或轉變的情形。

第三個階段是唐,宋時代文人的歌詠和說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傳說走向理趣,後者則使零星故事組合成較長的單元。

第四個階段是元劇作品。元代許多劇作家都嘗試將三國故事敷寫成情節精彩的劇本。就以呂布和貂禪的故事為例,現存的劇本有無名氏《錦雲堂暗定連環計》,鄭光祖《虎牢關三戰呂布》,武漢臣《虎牢關三戰呂布》(殘缺),於伯淵有《白間斬呂布》。另外元南戲有《貂蟬女》(殘缺)。見微知著,可以估計元劇作家對全部三國故事發揚光大之貢獻。

第五個階段是羅貫中的成書。「三國志通俗演義」一書「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確是的論,尤其是博採各種典籍包括史注、筆記、傳說、平話、劇本、詩文等,共冶一爐,成為巨著。這當中實際上匯集了千千萬萬人的心血;在羅貫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節方面進行修改加工的無名作者,也同樣功不可沒。羅貫中可以說是後期一個集大成者。

四、《三國演義》的思想內容

坊間流行的《三國演義》毛評本在書前有一篇《讀〈三國志〉法》。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賞《三國演義》的文章,包括內容和文學技巧的剖析。當中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正確,但卻是很有啟發性的,不可不讀。

主題思想

三國演義這部巨著大致上以陳壽《三國志》的歷史范圍為基礎,從文學角度再現了漢末黃巾起義到西晉統一這八九十年間的演變過程。因為歷史大事不便隨意纂改,但其中細節卻可盡情發揮,作者在編寫時可以融入個人的主觀成分,成為思想性較明顯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處處尊劉貶曹,與陳壽《三國志》以魏晉為正統有別,歷來視此為《三國演義》的主題思想。揚劉抑曹是《三國演義》的主調,尤其是現在流行的毛評本,說「強調正統」是該書主題,應該不會錯。而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觀念,也與作者所處元未明初的時代背景有些關系。

五、《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

一、描寫戰爭: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結構藝術;四、語言特色。

描寫戰爭

第一點是戰爭的多樣化。書中描述了上百次戰爭,可以分為陸戰、水戰,或水陸混合戰,例如水淹七軍;又可分為攻戰、守戰;或分伏擊戰、偷襲戰;或分陣地戰,游擊戰;或主將比試,或兩軍混戰,形式多樣化。

第二點是軍事行動與政治策略相結合。如曹操南侵並非毫無目的,是為了完成統一大業,劉備聯吳抗曹是為了有立足之地,然後振興劉氏的漢室基業。諸葛亮南征是為了解決與南方少數民族的糾紛,穩定後方,以便全力對付勢力強大的曹魏。

第三點,戰爭的勝負系於智謀。關鍵在於運籌者的智能,能不能採納部下的善計良策,能不能正確判斷敵情,能不能客觀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靜處事。大小戰爭的勝負無不與鬥智用計拉上了關系。《漫稿》舉了許多例子,建議翻閱原書。

第四點,著重寫人,不著重寫戰爭過程。吸收《左傳》描寫戰爭的經驗而詳寫謀略,略寫戰斗過程;詳寫佔得上風者,略寫位處下風者;詳寫將勝者,略寫將敗者。通過幾場交鋒,逐步將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來。

塑造人物形象

由於魯迅在《史略》批評《三國演義》「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過去的評論家多受影響,不敢推翻其說,幾成定論。其實魯迅的看法是有偏頗的,《三國演義》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觀意圖,但並非黑白分明一面倒。孔明料事如神,但並非永無錯誤,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無優點。關羽忠義勇俱全,然而驕傲自用,不顧大局,屢屢如此。例如:要與馬超比試武功;謾罵孫權,拒不聯婚;恥與黃忠並列,不受五虎將印;四是輕視陸遜,因而招致失敗。

結構藝術

三國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吳三國興亡為縱線,以戰爭發展和人物活動為材料。九十多年的興亡史大約可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即由黃巾之亂至赤壁之戰為第一階段;三國鼎立至諸葛亮病逝為第二階段:此後至晉統一天下為第三階段。其間穿插以魏、蜀、吳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紛爭,把各種大大小小的戰爭和文臣武將的奇謀險計逐一帶出,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大故事。由於傳統章回小說的結構回合之間前後呼應,在緊隨主線發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貫,形成一個統一的小說系統。

但是,在處理長達九十七年的歷史事件中,由開始至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後面的四十六年,時間長度其實幾近一半,卻只用了十六回來概括歷史演變,其分量安排明顯並不平均。原因何在呢,因為《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前五十年正是蜀漢由無至有,由弱至強,遂能聯吳抗曹,三分天下這些光輝事跡自然值得大書特書,但諸葛亮一死,形勢急轉直下,蜀漢開始面臨潰亡,時日無多,因而篇幅大為縮小。可見作者在結構方面,處理時間這一因素是有輕重之分的。

對魏、蜀、吳三國的描寫,蜀、魏之間有戰無和,蜀吳之間和多於戰,吳魏之間則戰多於和。然而重點始終放在蜀、魏這邊,對吳國描寫是有些忽略的。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研究三國人物者也有意無意間偏重於蜀、 魏 君臣方面。換句話說,作者在確定主次方面,也是頗用心思的。

由於《三國演義》是戰爭小說,描寫戰爭題材,從圍繞大小戰爭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節去觀察,也可以理出一個結構脈絡。鄭鐵生《三國演義藝術欣賞》就嘗試這樣去分析其結構,以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彝陵之戰三大戰役為主線,中間夾雜一些較次要的輔助性戰役,貫串了全書,形成一個戰爭系統(1992,246-273頁)。冒忻和葉胥也有類似的說法,他們以赤壁之戰為例:從起因到結束,共計八回,其間包括曹操下書,諸葛亮舌戰群儒,蔣干中計,黃蓋用苦肉計,孔明借箭,借東風,華容道釋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點組成了大重點,成為組織嚴謹的結構。

語言特色

《三國演義》是用淺白的文言寫成的,言簡意賅,語氣明快。這在封建時代一般稍能識字者,大約均可欣賞,有利於傳播。

《三國演義》一書,特別是毛評本,移用了古代文學家很多詩詞,與白話文比較,使用淺白文言文,更能夠使之與這些詩詞在語言風格上較為統一和諧。

《三國演義》一書創造了很多成語,引用或自造許多諺語,生動活潑,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語言。

六、《三國演義》對後世文學之影響

《三國演義》對後世文學的影響有幾個方面,一是該書是歷史小說鼻祖,後世歷史小說不少以之為典範,模仿其體制結構;二是該書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戲劇家多從中取材改編為劇本;三是後世詩文作品取以為典故,或作為詠唱題材;四是《三國演義》語言精警,能豐富後世作家之用語。

㈧ 誰說說有什麼好看的小說(完結的)或美麗動人的詩文。

推薦《我是那個誰》起點新書,作者殷彥。

㈨ 好看的穿越小說,推薦。最好是有古詩詞的。

這些小說都是本人看過的,很精彩的說,用了很長時間才找出來收集整理一翻,有好多是別人的心得體會,不過確實是好看的小說

一1 @@@ @@@ 《穿越類》 @@@ @@@@

11處特工皇妃作者:瀟湘冬兒---------穿越小說裡面經典,女主很厲害,作者文筆情節都很好

暴君,我來自軍情9處-作者:瀟湘冬兒---------瀟湘冬兒的2部女特工都很好看,很經典的說

綠紅妝之軍營穿越-作者:金子----------現代穿越,文筆很快樂,也很溫馨

我自望星朝天歌-作者:七釘----------一個活潑的現代人,正常的穿越女主。男主呢,是個悶騷男。這篇文 似乎不是很出名,但確實還不錯

不負如來不負卿-作者:小春----------看了幾遍,很喜歡這類穿越,女主沒有去改變歷史,很不錯

代嫁棄妃_瑾年絕戀醉流蘇-作者:安知曉----------還不錯的穿越

星之海-作者;衛風---------她和他都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份,彼此不熟悉,卻有一個身懷異能的孩子。。很喜歡這篇

鳳囚凰-作者:天衣有風-------看山陰公主 如何 抵擋 男寵的 洶涌愛情

夢落繁花藍雪-作者:藍雪---------作者文筆很好,當然結局也不錯。不看真的會後悔。

武林萌主-作者:玄色-------她只有當上武林盟主之後才能回家……...穿越武林+搞笑

狩獵美男之古旅-作者:stein-------一個女留學生帶著一盒「貞德」牌處女膜穿越到古代的傳奇故事。

爛泥也能糊上牆+月出驚山鳥-作者:無袖攏香-----溫馨穿越文,搞笑加輕松。這兩本是前傳和後傳,媽媽和女兒的兩個故事,媽媽是穿越過去的。

埃及艷後-作者;衛風---------應該很多人看過尼羅河女兒的故事吧,根據這個故事穿越的

誓不為妃-作者:雲外天都----一個外表懶散,實則精明,還有點卑鄙無恥的女主,穿越來到古代。一個外表燦如陽光,實則腹黑得無與倫加的強勢男主,兩人展開宮廷無間道,到底誰贏誰輸,拭目以待

三救姻緣- 作者:笑聲-----一段救人與被救的關系,看她如何玩轉古代···

金屋恨-作者:柳寄悠------驕傲如鳳凰般的女子,燦爛若玫瑰般的女子,絢麗似煙花般的女子,留給我們的是一段金屋藏嬌的綺麗童話,一段絕戀成殤的凄美愛情,一個傲骨錚錚的傳奇女子,一個千古流傳的帝後傳說

扭轉乾坤之肥女翻身-作者:愛爬樹的魚-----女頻作品中難得一見的好書

尋找前世之旅-作者:vivibear---------這么經典的穿越,應該很多人看過

尋龍記-作者:vivibear-----穿越時空與帝王們的錯亂之情

法老的寵妃- 作者:悠長一世 -----悠世在古埃及的天空下譜寫超越「尼羅河女兒」的驚世愛情傳奇!

何處金屋可藏嬌-作者:雲霓 ---漢穿中不可不看的文, 女主是穿成了漢朝金屋藏嬌的中的阿嬌~~~寫的很不錯

此心無垠--作者:無非由--------女主和男主的愛恨糾纏絕對是一大看點。上部是在王府里,下部在江湖中。作者沒有局限於一處,贊一個。

步步驚心-作者:桐華-----經典清穿小說,講述了一個都市白領女子穿越到清朝和雍正的愛情故事

獨步天下-作者:李歆-------這部小說不僅是言情小說,也稱得上是歷史小說。作者李歆對於描寫史實的認真程度近乎苛刻,幾乎每個小細節都會認真求證

大漠謠-作者:桐華 ------桐華的穿越小說都很經典的說。《大漠謠》共兩冊,是「大漢情緣」系列的第一部,其它兩部是《雲中歌》和《解憂曲》。三部的人物有貫通和串聯,但是彼此又是獨立的故事

綰青絲-作者:波波-----這個穿越小說不需要介紹吧,大家應該都看過

瑤華-作者:晚晴風景 ----夢回大清·瑤華 一段步步為營的宮闈情仇,一首唯美麻辣的超時空戀曲

秋霽-作者:晚晴風景-----秋霽,為曉夢迷蝶系列第二部,第一部是瑤華

穿越與反穿越-作者:妖舟-----總結穿越經典定律,經典啊,有點搞笑

蔓蔓青蘿-作者:樁樁-----穿越時空中難得一見的好書,莫明其妙的穿越。 她不過是想在異時空找到適合生存的空間而已!

蕭然夢-作者:袁少瓊 ----穿越古代的少女經歷的感情糾紛的故事,經典穿越文

醉玲瓏-作者:十四夜-----經典穿越文,完美的現世愛情破碎以後,寧文清無意間啟動了九轉玲瓏陣,回到古代,成為天朝鳳氏仕族女子鳳卿塵,捲入江湖與廟堂的紛爭

小樓傳奇-作者:納蘭容若公子-------迷上了迷上了 真的很好看!推薦給大家 小樓傳奇 作者:納蘭容若公子 首先,這是很俗套的耽美,也是很俗套的穿越,還是非常俗套的轉世輪回,外加非常非常俗套的宮廷,武林,還有若干SM等等但是,這絕對是有點不一樣的穿越,有點不一樣的轉世輪回,有點不一樣的宮廷,武林,有點不一樣的SM,至於是不是不一樣的耽美,要讀者自己來確定了. 另外,看第一章,沒看到穿越,不要著急,這是穿越,看第二章,沒看到穿越,不要吃驚,這是穿越,看到有些不耐煩,還沒有看到穿越,不要急燥,這確實是穿越,只是穿越的方法,確實有那麼一點點不同罷了

蘭陵繚亂-作者:vivibear------以南北朝為背景講述了絕色人物蘭陵王的傳奇故事

海棠閑妻-作者:海棠春睡早-----穿越了,沒有一技之長,沒有翻雲覆雨的本事,只想平平靜靜過...這本書內容很老套,不過消磨時間還是可以的...

宮殺-作者唐小淮-------紅顏自古多薄命,躲避了家府的情怨,自謂來到了桃花源,卻身陷宮闈殺戮中。叛逆、忠誠,是非難辨...

金枝玉葉-作者:燈火闌珊-----後宮的陰謀斗爭描述地很精彩,很喜歡看這種宮廷小說

天子謀-作者:青垚-----(原名:蘇記棺材鋪)》,棺材鋪少女的三角戀。是一本與宮廷無關的權謀爭斗愛情小說,以天子謀略愛上人間煙火,最終回歸市井

滿朝鳳華-作者:孤缽------誰說女人回到古代就要做王妃? 看我偽裝男兒身,立於大殿之上,雄辯文武百官,氣勢磅礴。

寂寞空庭春欲晚-作者:匪我思存------匪大的悲情小說,文字最初的哭泣,也是最深最銘心的傷痛。詭譎的宮廷斗爭,虐心的情感糾葛,絕代才子PK九五之尊;看新版琳琅、小玄子、納蘭再續一段曠世錯愛情緣。

冷月如霜-作者:匪我思存------匪大的書,除了冷月如霜感覺稍微有點「冷」外,其他的書都是很不錯的

碧甃沉-作者:匪我思存-----再版改名為《來不及說我愛你》這是一部連文字都跟著哭泣的愛情故事,悲情小天後匪我思存傾情演繹的這部生死之戀,以一種最凄美的方式詮釋了:愛情,就是至死不渝……

一代佞臣-作者:佛手-----她女扮男裝,登入朝堂,已屬不易. 然後更加驚世駭俗的是,她居然成為翻雲覆雨的一代佞臣!

鳳血-作者:寐語者-----不是穿越,一如寐語者的風格,喜歡這種風格的話,可以看看的,很經典

帝王業-作者:寐語者----流血千里帝王路,執手半生紅顏誤 帝王霸業的漫長征途,旌麾南指,馬踏天闕。不是穿越,很好看的

孤芳不自賞---作者:風弄------作者唯一一部非耽美小說,絕對的好文,絕對的盪氣回腸,絕對的精彩不容錯...白娉婷一向不信「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 她是小敬安王的侍女,卻過得比一般小姐更加矜貴

月沉吟--作者:卿妃-----是慢熱文。結局好,過程應該不算虐。男主對女主很好,特別專一

青蓮記事-作者:葡萄---女穿男,文章真的很不錯哦~一個女人一下子變成一個男的,而且還是個比女人還美的男子

奸妃 -作者:落落逃花------立下宏志要當一個「不平凡女人」的秦優,經過大量電視、小說及歷史資料的熏陶,最終確定要當一個「遺臭萬年」的「壞女人...

帝王妻-作者:靜中影----一本寫給女人看的愛情小說,有這樣完美的女主人公,美麗,聰明,還有灑脫的性格,偏偏還遇上了完美的男人,睿智,有財勢,有相貌,而且還從始至終地用心寵愛她。其間也有陰謀,有殺擄,但都沖淡不了這份濃清。再加上輕快幽默的文筆,讓人愛不釋心,一讀到底。特別推薦在陽光里細讀,內心充盈著幸福快樂的爽心感。

後宮·甄嬛傳-作者:流瀲紫------古代言情中難得一見的好書,女人之間的斗爭,永遠是最殘酷的斗爭。而後宮,是殘酷的密集地。

香初上舞-作者:藤萍----少俠畢秋寒這輩子做的最錯的事, 就是被丞相公子聖香粘上並帶他行走江湖。 一個病弱公子,出門還要帶上寵物, 偏偏值此多事之秋,江湖紛爭迭起, 帶聖香上路絕對是禍不是福。 但是甩又甩不掉..

㈩ 5本好書推薦!小說,詩歌,戲劇,散文,自傳各一本

動物小說,喜歡嗎?《狼王夢》《鳥奴》《雪豹悲歌》《駱駝王子》《最後一頭戰象》……

熱點內容
開小差小說閱讀答案 發布:2025-07-21 22:28:14 瀏覽:867
心肝有腿嗎類似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21 22:13:19 瀏覽:183
女主重生不喜歡男主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21 21:52:45 瀏覽:609
小說里的有名公司名字 發布:2025-07-21 21:52:36 瀏覽:839
經典現代言情虐心小說2009 發布:2025-07-21 21:39:35 瀏覽:985
40本很黃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21 21:32:38 瀏覽:49
古裝言情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21 21:21:02 瀏覽:67
情慾飯店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7-21 21:20:57 瀏覽:396
許念顧晉琛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21 21:18:37 瀏覽:851
抗日之怒小說兔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7-21 21:06:21 瀏覽: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