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夫吳嫂小說閱讀理解
❶ 父子閱讀理解答案
19.概括小說的故事情節(3分)要點:父親來校看雙喜;雙喜為聚會安排父親看電影;雙喜不願接受掃把,父親動怒;雙喜轉變。
20.(4分)「老爹」:勤勞善良,節儉,愛子,善解人意,教子有方等。(2分)
陳雙喜:熱愛父親,愛慕虛榮,知錯能改(2分)
21.(3分)要點:實質上是說他不會給兒子丟面子。掃把所代表的節儉、勤勞的品德不會讓人丟面子。
22.(4分)寫出一組對比給2分,指出對比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給2分。
如:
①一面是狂歡的男女同學,一面是垃圾站旁獨坐的父親,構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父親的內心對兒子的寬容與抱怨;
②初來時骯臟的宿舍和第二天井井有條的宿舍又構成了對比,突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教育產生的效果;
③父親所給的零花錢來之不易與同學的高消費形成了對比,突出父親的勤勞、儉朴。
23.(3分)指出細節描寫1分,寫出作用2分。
24.(3分)要點:(1)發揚父輩的美德;(2)珍惜父母之愛;(3)善待父母之愛;(4)要學會感恩(其它感悟合情理也可給分)
❷ 求一篇文章,推理小說。高中做過的一篇閱讀理解,是一篇短篇推理小說
月為後
作者: 青梅
簡介:
他的愛,讓她成為了六宮之首,母儀天下。他的愛,也毀了她的芳菲年華,骨肉分離。她本嬌貴,他卻給了他一座冷宮,委屈多年。她本柔弱,他卻逼她藏躲在江湖,血腥之路。離山的白雪飄飄中,他終於說出了那痛徹心扉的三個字。五年後,江南的梅花正香,她卻要與世長辭。
❸ 如何做小說的閱讀理解題
很多啦,老師上課都有講過,我給你羅列出來吧。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❹ 語文閱讀理解原題
大年初一沒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廣州火車站突然靜下來。時間還早,我買了份報紙,走向車廂。車廂里沒人,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個小站,上來一個農民模樣的人,牽著個小女孩,對著車票仔細核對座號,辨認清楚了,他們才坐下。整個車廂其實沒幾個人,你想坐哪兒都行。一看就知,他們是不常坐車的。
男人四五十歲的樣子,灰黃的臉,很深的皺紋。女孩的臉也是灰黃的,土頭土臉的樣子,他們坐在我對面。男人坐下去時,半哈著腰,發出一聲短促的笑聲,好象說:打攪了!
這一路肯定無聊透了,你別想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在火車上玩牌了,我繼續看我的書。晚上,餐車送了一次面條,黏糊糊的,看著都沒胃口。我拿出上車前買的江南醬鴨,要了一瓶啤酒,准備湊合著吃一頓年夜飯。
我請對面的一起吃。男人連擺著手,說不吃,不吃。小女孩看著麵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遞過去一塊麵包,又撕了一隻大鴨翅,笑著說:「吃吧,都過年了,客氣啥!」我又拿出花生米、鳳爪幾樣下酒菜,索性喝個痛快。
我邊吃邊問:「你們回家過年?」「嗯……不,小孩子沒看過雪,帶她去看雪。」
「喔。」我嘴裡應著,心想中國還有這么浪漫的農民。
沒怎麼說話,飯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動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問我:「叔叔,你看見過雪嗎?」我很舒適地斜倚在椅背上,笑著說:「見過,白的,有的人說像糖,有的人說像鹽……」說著話,我想去洗手間,路過洗手池旁的過道,我看見那個男人抱著頭,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斷斷續續的哭泣中,我聽到那女孩的故事。在她四歲時母親去世了,九歲時她得了白血病,醫生說今年可能是她最後一個春節了。爸爸問她想要啥,她說只想看看雪,生長在廣東偏僻的山區,她從來沒有見過雪。《濟南的冬天》那篇文章激起了她看雪的願望,在她的腦海中不斷想像著真正冬天的模樣。這個一貧如洗的父親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車准備看雪。坐著這趟車去,坐著當晚的車回,再也沒有多餘的錢去住旅店和車上吃飯了。臨走前,他們聽了天氣預報,說杭州今夜有一場大雪。
我無法想像在這樣一張灰黃皮膚的臉龐下有這樣一顆細膩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給小女孩耐心地講起下雪時的種種趣事。她那雙黑眼睛就像在灰燼里的火星,一閃一閃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風很大,卻沒有雪。我拿了三百塊錢給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給他們。他們送我上了回家的中巴,在車旁拚命地搖著手。
在回鄉的時候,最怕碰風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趕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無雪,一夜無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爐旁吃火鍋,窗玻璃上響起了淅淅的聲音。我突然說了聲:「下雪了。」
1、文章標題「大年初一沒下雪」有什麼含義?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訴」的情節,這段插敘有什麼作用?
3、請梳理「我」對父女倆的情感變化過程?
、 、 、 。
4、對小說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下雪時的種種趣事,激起了小女孩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和信心,也給了她父親為女兒治好病的希望。
B、小說雖然沒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感染讀者。
C、父女倆送「我」上中巴,並拚命搖著手,表明他們對「我」的留戀和感激。
D、文中所描寫的男人是一個非常自尊、質朴、慈愛的父親形象。
5、「在回鄉的時候,最怕碰風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趕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說?談談你的理解。
:1、標題包含著我為父女倆沒達成願望而遺憾,對他們命運的關心和牽掛。 2、作用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交代了小姑娘看雪願望的由來,也是我後來情感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3、不屑,注意,關注(感動),擔憂(牽掛) 4、A 5、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讀者對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標題。
丁香賦
①每當冰雪消融,一股細細的清香立刻浮滿北國冰城,是丁香選擇了哈爾濱,還是哈爾濱選擇了丁香?問花花不語,天地間都在感嘆著花與城的奇緣。
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當春風尚未完全驅走哈爾濱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綻滿枝頭,如霞如煙,哈爾濱的春天實在是太短暫了。丁香就像春天裡的一個夢,與哈爾濱的春天交相輝映,有了丁香花,哈爾濱的春天就變得芳香四溢,美輪美奐。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數不清的小花匯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帶白,白中映粉,遠遠望去,花如雲,花如海,花如霞。這情景給寒冬里走過來的人以張力,創造的熱情,想像的馳騁。
④丁香,花香襲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氣最為濃郁了,倘若你漫步街頭,往往是還沒有看見花,香氣已先沖入鼻中,一代代的哈爾濱人就是在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夢想自己的未來。
⑤丁香在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
⑥歷代的文人墨客,又為丁香留下了許多名篇:「五月丁香開滿城,芬芳流盪紫雲藤。」李商隱則用「芭蕉不展丁香潔,同向春風各自開」的詩句,描述情人的思戀之心。
⑦哈爾濱人把丁香作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們情感的寄託,審美的移情,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追求。
⑧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頑強,能綻放在北緯45度線上,深得哈爾濱人的寵愛。
⑨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緊緊地抓住土地,纖細的枝桿,勁健地支撐著一簇碩大的花冠,抵禦著北方的風寒和乾旱。
⑩初春,丁香濃香馥郁花飛全城;深秋,濃綠的葉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嚴冬,它那無葉的枝條也在孕育著一個春天的花潮。
11哈爾濱人對丁香的深情,在於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哈爾濱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她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
12丁香是哈爾濱人的摯愛,哈爾濱是丁香永久的家。
1、認真閱讀全文,然後從三個大的方面歸納:哈爾濱人為什麼喜歡丁香花。
(1)(從①至④段中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⑤至⑥段中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⑦至12段中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花在文中有怎樣的象徵意義(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標題「丁香賦」改為「哈爾濱人的頌歌」好不好?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仿照下面的句子,選擇你熟悉的事物,運用象徵手法寫一句話。
示例:蠟燭——站得最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苦。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香賦》:1、(1)因為丁香花鮮艷美麗,香氣濃郁。(2)因為丁香花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3)因為丁香花凝聚了哈爾濱人獨特的精神風貌。 2、她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 3、不好,原文主要採用了象徵手法來贊頌哈爾濱人的精神,這樣顯得更生動更含蓄也更深刻。而改後太直白,達不到這一效果。 4、開放性試題,想像合理,表達精當,言之成理即可。
(我在網路里下的,中考閱讀題,還有,你要不?)
❺ 語文閱讀理解
這用來做說明和鋪墊,說明了作者對香格里拉嚮往的來源,點出了題目中尋夢香格里拉中的尋是為什麼尋,也為下文做了鋪墊,引出「從那時起,香格里拉便時時入夢,讓我夜不能寐。」和「深秋時節,我終於踏上了尋夢之旅。」這些句子,顯得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當然,這也描述出了作者對香格里拉最初的印象,也方便繼續深化下文親臨旅遊中對香格里拉的描述。
平和而自然、大度而悠遠,精緻而清新,生機而詩意。
這些句子很好得詮釋了「那顯然是不該屬於人間的,一切都像是用畫筆精心點染」。作者用一連串的排比語句寫白雲,村莊,群山和陽光,視角自上而下,由近及遠,配合排比的氣勢以及不斷切換的視角,非常形象生動得表達出作者那種驚喜贊嘆喜愛之情,那雲那村那山,那種和諧恰當的美麗是那麼動人心魄,簡直要讓人喘不過起來,深深地陶醉在眼前的景色里。這樣的句子不僅寫出了作者對眼前美景的感情同時也寫出了香格里拉景色的恰到好處,精緻絕妙。
❻ 找一篇閱讀題(小小說)
打 電 話(小小說)
(1)這是去年春節時我在火車站看到的一幕。
(2)在人潮如流的火車站的公用電話亭里,一個青年打工者,坐在破舊的旅行箱上面,一隻手拿著嶄新的、記得密密麻麻的電話本,一隻手拿著話筒,正在打電話。
(3)「喂,您好!請麻煩叫趙波接電話好嗎?他不在?那麻煩您再找一下行不行?我有急事找他,很緊急的事!不好找?那您知道他還有別的聯系方式嗎?哦,真對不起。估計他什麼時候能回來?說不定?一般是什麼時候?晚上?好,我晚上再打,謝謝您啊!」
(4)他「嘩嘩嘩」地翻電話本,又找出一個號碼,撥通了:「是陳小濤吧,我托你的事……現在工作不好找?哦,工資低一點也行,活兒累點也不算啥,我都沒問題!我是今天夜裡的車,買不到票,我都來三天了,人太多了,大概後天早上到,我找你還打這個電話行不行?那好,麻煩你操個心,謝謝!謝謝!」
(5)掛了電話,他望著火車站廣場上的人潮發了一會兒愣,然後又翻電話本,撥通一個電話:「喂,是小三嗎?哦,對不起,我找王三強接電話,謝謝!喂,小三,你上班了沒有?已經上班了,怎麼樣?你們廠還能進人嗎?初二人就滿了!唉,早知道就不在家過年了。我就知道不好找……你幫我留個心,我到了再給你打電話,好了,再見了!」
(6)「喂,是陳軍嗎?」他又撥了一個電話,「陳軍,是這樣的,我准備到廣州去打工,可到了火車站,買不到票,一住就是三天,我身上的錢花完了,你能不能借我點錢用,一百塊錢就行。那邊的工作我已經找好了,一個月1200元,拿了工資我就寄還給你的!你還不相信我?你現在離火車站最近,我只有找你了。你……哦,那就算了吧,我再想想辦法。」
(7)看來他真的很糟糕,還沒到目的地,身上的錢就花光了,工作又沒有著落。我尋思著怎麼幫幫他,他對著話筒又說了起來:「媽,我已經到了,今天早上就到了,已經住在廠里了,真的!您放心!沒事的,您看我一到就給您打電話。工資?不低,一個月1500元呢!哎呀,別羅嗦了。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路上累得很,我要洗澡去,洗完澡再好好睡上一覺,好了,長途電話費很貴,我掛了啊,媽。」
(8)我向他走去,他又撥通了一個電話,頓時,他滿臉都洋溢著喜悅:「秀秀,我已經到了,工作也找好了。不是他聯系的,也不是他……是我一個小學同學幫聯系的……你不認識。這廠還可以,挺大的,挺氣派!你放心,我會好好乾的!工資可能是1800元,以後還會加的。等我拿了工資,一定會接你過來的!我的電話?我剛到還沒問……宿舍里也沒有,不過我會經常打給你的。我能自己照顧好自己的,你也要照顧好自己。我今年要掙好多的錢,年底回去咱們就結婚……」
(9)他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旁若無人地講著話,像真的已經成就了一番偉業,全然忘了只有一張單程車票屬於他。我站在他的身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9)段「我站在他的身邊」這個語句後面應有一句話作為全文的結尾,現空缺,請你補寫(補寫的文字要合於情理,字數不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據全文內容(包括你補寫的文字),概括這篇小小說的創作目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3)段只有百餘字,卻有9處使用了問號。請說說它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段落點評(以簡煉的點評反映自己的見解。)(6分)
(1)第(6)段,給陳軍打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給媽媽打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8)段,給秀秀打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五.(18分)閱讀材料見鮑傳聖的小小說《打電話》,略有改動。
18.(4分)
答案舉例:越看越覺得他像個英雄,一個不折不扣的英雄……(按:原作如此。考生補寫的文字,只要與作品內容有合理的邏輯聯系就可以。)
19.(5分)
注意:本題作答時必須顧及上題補寫的「結尾」。「寫作目的」與「作品內容」的一致性,是作答的根本要求。
答案要點:(1)呼喚人們的相互尊重與自我尊重。(2)人在困境中,不放棄奮進求生,便是對社會的尊重、對自己的尊重。(3)親情與愛情可以滌盪精神的貧窮,促使你尋覓人生新的起點。(4)小說的主人公珍惜「奮進求生」的權利,珍重親情與愛情。(抓住一個要點寫清楚即可。)
20.(3分)
答案要點:(1)刻畫人物尋覓走出困境的急切心理。(2)接連詢問的背後是接連的失望。(3)反映出進城務工族求職的艱難。(說清其中一點,可得2分;說清其中兩點,可得3分。)
21.(6分)
提示:本題答案具有較大的開放性。作答角度不限,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舉例:(1)以理智對待又一次碰壁;困頓中的「他」依然能理解他人、尊重他人。(2)編造美麗的謊言,只是為安慰惦念著自己的媽媽。我們無權指摘忠實親情的「說謊者」。(3)是憧憬,不是臆造。但願秀秀見到「他」時,電話中的承諾能都實現。
參考資料:http://211.160.79.212/101resource004//wenjianku/200421/101ktb/lanmu/0526/GTCC0188/GTCC0188.htm
❼ 歸途 閱讀理解
14、讀了小說後,你是怎樣理解題目「歸途」的含義的?(2分)
15、小說第②段說「我」「忽然明白了什麼」,結合下文內容簡要說說「我」這時是怎麼想的。「一聽這話,我差點兒笑出來」,「我」為什麼會「差點笑出來」?(3分)
16、小說開篇交待請老同學拍假電報,在文章中的作用是:(2分)
17、小說先寫面對老人的請求「愛理不理」,後寫「望著人流中的老人,我庄嚴地舉起了右手」,請結合文意,概括前後變化的原因。(3分)
18、請用不超過50字的句子,概括小說的主旨。(3分)
答:
19、文中的老人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文中內容進行評價。(3分)
(二)《歸途》
14、題目「歸途」一語雙關,既指「我」回家探親,也指「我」心靈的回歸。
15、我此時想到這個老人可能就是一個我經常見到的騙子。「差點笑出來」是因為老人的表現似乎驗證了我的所想。
16、引出小說的情節發展,是情節的開端;與下文老人請「我」拍假電報形成鮮明對比;創設靈魂迷失的典型環境。(能答出兩點即可)
17、是「我」心理和情感發生變化的真實流露,在老人面前,「我」的靈魂受到洗禮,由防範到懺悔、到崇敬。(意思對即可)
18、小說借對可親可敬的老人形象的塑造,告訴人們,盡管社會中的謊言越來越多,但善良、真實和愛心永遠存在。
19、圍繞「可親可敬」「高尚堅強」等進行評價即可,注意片段文字的結構安排是否合理,語句是否通順流暢。
❽ 閱讀理解答案
1、本篇小小說主要是通過人物的 描寫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2分)
2、小說第②小節加點的「那個」能否換成「洋激凌」?第⑾節加點處作者為什麼用「拍」不用「打」?請分別說出理由。(4分)
不可以。因為這個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因為打比拍嚴重,孩子只是鬧別扭,想要冰淇淋。可是因為她母親生活困窘,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看得人多了,她就心急起來。而且她又疼愛孩子,孩子沒有錯,只是提出他想要的要求,不是做錯什麼事情。所以不應該用打,否則是真的傷害了孩子。
3、第⑨節和第⑿節中都寫到了周圍人的反應,這些文字能否刪去?為什麼?(2分)
不可以,因為這是說明當今的人,態度如何冷談,如何刻薄!也為後面的婦人出場做鋪墊對比。
4、請從內容和形式方面說說這篇小說結尾的作用。(3分)
這個社會仍然存在愛,雖然舉動很小,可世界因為這種愛的小事而美麗!
5、當今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但還有許多弱勢群體有待關注和幫助。文中這位婦人的做法,給了你什麼啟示?(不少於30字)(4分)
我們要熱心助人,而且助人的時候,要體諒對方的心情,要尊重對方的人格。不可以施捨的口吻或者憐憫的語氣去幫助別人,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同情他,看不起他。雖然他需要愛護和幫助,但是這樣他就會失去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