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說閱讀主題
A. 小說閱讀 探究主題 主題有哪些
考查角度五:標題、主題及問題探究
標題對於一篇小說,尤其是小小說,往往是「照亮讀者眼睛的燈籠」,往往會起到攝人心魄的作用。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小說探究題往往是要求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要求能對文本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審美閱讀和探究。它包括三個方面:(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3)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
1.常見的標題有以下類型: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清兵衛與葫蘆》。
②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如《在橋邊》《邊城》等。
③概括小說主要事件,如《范進中舉》《林黛玉進賈府》《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等。
④設懸念,引起閱讀的興趣。如海明威的《喪鍾為誰而鳴》。
⑤貫穿全文起線索作用,如《牆上的斑點》《項鏈》《葯》等。
⑥具有象徵意義,揭示小說主題,畫龍點睛,如《洗澡》《子夜》《紅與黑》等。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突出,如《變色龍》。
2.小說主題
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題寓於小說中的題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一般來講,可以通過環境、背景甚至小說的標題來了解小說的主題;也可以通過人物、情節了解小說的主題。
3.小說探究
所謂「探究」就是探討疑點、難點,有所發現和創新,是一種高層次的語文能力。據此可知,所謂探究題型就是探尋(或追究)式題型,屬於開放性試題。開放題型更為真實地反映了學生閱讀鑒賞中的思維品質,符合閱讀學「讀者參與文本效果的共建」的個體化閱讀基本原理,因而它又是科學地評測考生語文能力的良好途徑。因此,隨著新課標「三個維度」理念的進一步推廣,開放題將可能成為高考中極為重要的考點。
對於小說文本意圖的探究包括對小說表現出來的主題評價,對小說體現的價值觀的判斷和審美取向的評析,對小說傳承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探討,對小說創作者的創作意圖的分析等。
探究文本意圖,可以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從小說本身的情節入手,發掘小說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態度;二是從小說針對的社會現實入手,探討小說故事的現實意義和指導作用。
對於小說的個性化解讀,包括對小說主題的個性化的理解與認識,對小說構思的個性化再創造,對小說創作者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是故事的結局)進行個性化的評析,對小說中人物言行和作者對其態度的個性化分析,對小說中處理情節、人物方法的評判,對小說給予人生或社會的某些啟示的理解等。
個性解讀文本,主要考慮四個方面:一是小說本身的主題,即作者的思想情感;二是小說的各種藝術處理的效果,即作者的創作意圖;三是聯系小說細節,從細節中找到我們解讀的依據;四是聯系生活實際,從自身經歷和社會類似現象來談自己的看法。
因為「探究文本意圖,個性解讀文本」包含並可以涉及的考點相對較多,因此我們在答題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立場要鮮明,觀點要清楚;②文本是基礎,情節是證據;③主題要明確,意圖要清晰;④生活和現實,聯系要緊密;⑤分析要有據,主張要有理;⑥條理要清楚,邏輯要嚴密。
B. 如何做好高考語文小說閱讀
一、鑒賞小說的環境描寫
(1)概括景物的特點
首先要看描寫了哪些景物,其次看這些景物有什麼共同特徵,要特別注意能揭示景物特點的動詞或形容詞,然後再歸納概括。
(2)分析景物描寫的特點(技巧)
①抓住特徵,進行形、聲、色等方面的描寫。
②調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進行描繪。
③寫景有層次,講究觀察角度。
④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細節描寫。
(3)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①聯系段落位置:環境描寫所處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會有所區別。在開頭:交代時間、地點、背景,渲染氣氛,明確基調等。在中間:承上啟下,推動情節發展等。在結尾:照應開頭,營造余韻,升華主題等。
②聯系詞語選用:用能突顯主觀情感的詞語來描繪環境,可營造故事的特定氛圍,增強故事的真實性,表現出獨特的環境效果。 (高中語文學習助手)
③聯系描寫對象:恰當的環境描寫有助於表現人物豐富的心境、復雜的性格,有助於主題的表達。
④聯系情節發展:特定的自然環境描寫,可展示世態風情、暗示人物命運和推動情節發展。
⑤聯系作品主題:環境影響人物性格的形成,並決定人物的行為舉止,它會體現出一定歷史時代、社會現實的特點及其發展趨勢。
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環境本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暗示社會環境;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②人物(烘托心情,表現身份、地位、性格等,暗示命運)
③情節(暗示或推動情節的發展,為後面情節的發展作鋪墊或製造懸念,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
④主題(表達、寄託、暗示、揭示主題,豐富、深化主旨)。
二、鑒賞小說的情節
(1)內容作用 ①對環境:突出/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使環境更具典型性等。
②對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畫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等。
③對主題:揭示/表達/寄託/暗示了……的主題,深化主題,突出主題,豐富主題等。
④對讀者感受:設置懸念,吸引讀者注意力,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
(2)結構作用 照應前文;承上啟下;線索,貫穿全文;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面情節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使情節曲折生動等
三、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作用
①與其他人物的關系:對比、襯托,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點。
②與故事情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線索,推動情節發展。
③與文章主題的關系:揭示、突出主題。
四、鑒賞小說的藝術手法
(1)表達方式角度:看各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是否運用自如,靈活多變;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的好處;敘述順序的安排,倒敘、插敘、補敘手法的運用及作用;心理描寫、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
(2)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對比、襯托、先抑後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虛實相生等手法。
(3)修辭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結合小說原文中的具體語句來分析語言運用的准確、簡練、生動,揭示表達的情感態度和藝術效果。
(4)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有以下幾種情況——開頭結尾各有特色(首尾照應);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等。
答題基本格式表達技巧+具體內容+表達效果。
五、鑒賞小說的語言
(1)鑒賞小說作者的語言特點
語言風格角度:如平實、樸素、華麗、冷峻、熱烈、簡潔、明快、曉暢、典雅、清麗、幽默、辛辣、含蓄。②遣詞造句角度:如煉字、長短句、整散句等。
(2)鑒賞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特點
語言表達的豐富內涵角度:賞析語言在簡潔傳神、細膩逼真、生動形象地描摹人物動作、神態與內心世界時,表現出獨特的個性特徵這一方面的藝術魅力。
六、鑒賞小說的標題
標題的作用 ①以時間、地點、環境為題,可能具有「點明時間地點,創設故事背景,渲染環境氛圍,隱含比喻、象徵意義」的作用。
②以物件(物象)為題,可能具有「作為結構線索貫穿全文,概括故事情節,寄託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題,隱含比喻、象徵意義」的作用。
③以形象特徵為題,可能具有「鋪開情節,呼應細節;對比諷刺,強化效果」的作用。
④以問題為題,可能具有「設置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C. 高考小說閱讀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是什麼
1、拿捏詞義的輕重
近義詞雖然表達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現事物的某種特徵或程度上,往往有輕重之別。辨析時就要注意區別。
例如:「損壞」「毀壞」「破壞」其表現的程度就層層升級,依次加重。再如:「陌生」與「生疏」,兩個詞都有「不熟悉」的意思。但「陌生」表示對一個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觸而不熟悉;
「生疏」則可表示對一個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經有過接觸,因相隔時間長變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觸時間不長次數不多所以不熟悉。
2、限定詞義的范圍
有些近義詞雖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圍卻有大有小,這種分別也是辨析近義詞的一個標准。
例如:「邊疆」「邊境」「邊界」范圍是越來越小。「邊疆」指遠離中心的地方,靠近國界的領土,范圍大,同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邊境」指靠近國界的地方,范圍較小,同時這個概念比較具體。「邊界」僅指一條界限,范圍最小。
3、揣摩詞義側重
有些近義詞雖指意義相似,但由於詞素構成不同往往所指的側重點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與「景點」,「景色」側重指景象、情景。「景點」側重指景物的地點。再如:「詭辯」與「狡辯」都指無理強辯,但「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怪異,「詭辯」就是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似是而非的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論辯護。
4、分清詞性和語法功能
近義詞一般詞性相同,但也有詞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誕生」與「誕辰」,前者為動詞,後者為名詞,詞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也有因詞性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如「突然」(形容詞),「猛然」(副詞)。
5、語感與第一印象
選詞填空題還考察學生的日常詞彙和語言積累,許多固定搭配或者約定俗成說法,憑借語感即可做出答案。
學生在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積累,不要耗費兩大量時間迂迴於一道試題。此外,有些詞語習慣搭配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就是考察學生的詞語積累了。
D. 高考小說閱讀有哪些題型
1、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題包括 詩歌、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劇本、說明文、議論文等各種文體類型。
2、 閱讀題解題時對於自然科學類的一般能從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往往剩最後一個需要推敲。有的就是明顯錯誤的。社科類的要讀個兩三遍,讀完一遍應該就能解決幾個問題,剩下幾個有兩個選項不能決定的,實在推不出來就按第一印象,別在上面浪費太多時間。
E. 高考小說閱讀換標題好不好,為什麼
這種題目一般回答:小說換標題不好。理由可以從以下方面闡述:
這個題目是文章的線索或概括主要內容或製造懸念或諷刺或雙關的作用。
這個題目有助於突出某個人物形象。
這個題目有助於突出文章的某個主題。
替代的題目有這樣那樣的缺點。
F. 歷屆高考小說閱讀真題
http://wenku..com/view/080fb3116c175f0e7cd13787.html
近幾年的高考題
http://wenku..com/view/18a45f649b6648d7c1c74671.html
一份參考資料,不少好題
G. 【高考】語文小說題目怎麼把握文章多個主旨怎麼回答小說類閱讀理解呢覺得蠻難的
小說主旨題的趨向,根據時代的不同而有所變化。80年代以前,由於冷戰的意識形態,主題多以表現社會主義優越性或者控訴萬惡的資本主義制度為旨歸。80年代以後,由於「人性論」、「人道主義」思潮,小說的主題多傾向於歸納到與「人性」有關的內容。根據歷年高考小說閱讀答案,將小說主旨歸納為「人性美」、「人性依然美(即在不良的社會風氣當中依然有光輝燦爛的人性)」、「人性不再美(即戰爭摧殘了人性,或者官場腐蝕了人性)」三種,基本上就可以確保大方向的正確,剩下的就是結合文本簡要分析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