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膝小說閱讀
Ⅰ 《吸血獠》最新txt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YhXRN3LcOZqv2bijdiIRag
《吸血獠》是靈異奇談類型的網路連載小說,作者是周文濤。全書分為七章,作者描述了一個剛從高中畢業的學生為了維持一個平衡的世界,一步一步走向藐視世界的吸血獠。
Ⅱ 誰知道《西遊記》中出現的詩詞
一、原著中詩詞很多,篇幅所限不能盡舉,如下幾首,請選用:
1、開篇詩: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2、第一回中描寫水簾洞的五律: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依。
冷氣分青嶂,餘流潤翠微;潺湲名瀑布,真似掛簾帷。
3、第一回中《滿庭芳》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谷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蒼徑秋高,對月枕松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
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4、第三回中七律:
炮雲起處盪乾坤,黑霧陰霾大地昏。江海波翻魚蟹怕,山林樹折虎狼奔。
諸般買賣無商旅,各樣生涯不見人。殿上君王歸內院,階前文武轉衙門。
千秋寶座都吹倒,五鳳高樓幌動根。
5、第八回中《蘇武慢》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往往到頭虛老。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6、第八回中《福詩》
福星光耀世尊前,福納彌深遠更綿。福德無疆同地久,福緣有慶與天連。
福田廣種年年盛,福海洪深歲歲堅。福滿乾坤多福蔭,福增無量永周全。
7、第八回中《祿詩》
祿重如山彩鳳鳴,祿隨時泰祝長庚。祿添萬斛身康健,祿享千鍾世太平。
祿俸齊天還永固,祿名似海更澄清。祿恩遠繼多瞻仰,祿爵無邊萬國榮。
8、第八回中《壽詩》
壽星獻彩對如來,壽域光華自此開。壽果滿盤生瑞靄,壽花新采插蓮台。
壽詩清雅多奇妙,壽曲調音按美才。壽命延長同日月,壽如山海更悠哉。
9、第九回中《蝶戀花》
煙波萬里扁舟小,靜依孤篷,西施聲音繞。滌慮洗心名利少,閑攀蓼穗蒹葭草。
數點沙鷗堪樂道,柳岸蘆灣,妻子同歡笑。一覺安眠風浪俏,無榮無辱無煩惱。
10、第九回中《蝶戀花》
雲林一段松花滿,默聽鶯啼,巧舌如調管。紅瘦綠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陰轉。
又值秋來容易換,黃花香,堪供玩。迅速嚴冬如指拈,逍遙四季無人管。
11、第九回中《鷓鴣天》
仙鄉雲水足生涯,擺櫓橫舟便是家。活剖鮮鱗烹綠鱉,旋蒸紫蟹煮紅蝦。
青蘆筍,水荇芽。
12、第九回中《鷓鴣天》
崔巍峻嶺接天涯,草舍茅庵是我家。腌臘雞鵝強蟹鱉,獐把兔鹿勝魚蝦。
香椿葉,黃楝芽,竹筍山茶更可誇。紫李紅桃梅杏熟,甜梨酸棗木樨花。
13、第九回中《天仙子》
一葉小舟隨所寓,萬迭煙波無恐懼。
垂鉤撒網捉鮮鱗,沒醬膩,偏有味,老妻稚子團圓會。
魚多又貨長安市,換得香醪吃個醉。
蓑衣當被卧秋江,鼾鼾睡,無憂慮,不戀人間榮與貴。
14、第九回中《天仙子》
茆舍數椽山下蓋,松竹梅蘭真可愛。
穿林越嶺覓乾柴,沒人怪,從我賣,或少或多憑世界。
將錢沽酒隨心快,瓦缽磁甌殊自在。
竅菘醉了卧松陰,無掛礙,無利害,不管人間興與敗。
15、第九回中《西江月》
紅蓼花繁映月,黃蘆葉亂搖風。碧天清遠楚江空,牽攪一潭星動。
入網大魚作隊,吞鉤小鱖成叢。得來烹煮味偏濃,笑傲江湖打哄。
16、第九回中《西江月》
敗葉枯藤滿路,破梢老竹盈山。女蘿干葛亂牽攀,折取收繩殺擔。
蟲蛀空心榆柳,風吹斷頭松楠。采來堆積備冬寒,換酒換錢從俺。
17、第九回中《臨江仙》
潮落旋移孤艇去,夜深罷棹歌來。
蓑衣殘月甚幽哉,宿鷗驚不起,天際彩雲開。
困卧蘆洲無個事,三竿日上還捱。
隨心盡意自安排,朝臣寒待漏,爭似我寬懷?
18、第九回中《臨江仙》
蒼徑秋高拽斧去,晚涼抬擔回來。
野花插鬢更奇哉,撥雲尋路出,待月叫門開。
稚子山妻欣笑接,草床木枕欹捱。
蒸梨炊黍旋鋪排,瓮中新釀熟,真個壯幽懷!」
二、擴展知識:《西遊記》簡介
《西遊記》這本書出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之手,出版署名:華陽洞天主人。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深刻描繪了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八十一受難,一路降妖伏魔,九九歸一,終於上了西天見到如來佛祖。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Ⅲ 歸去來西詞並序中所有 而,之,來,兮的講解
歸去來兮辭
原文
[編輯本段]
序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1〕,瓶無儲粟〔2〕,生生所資〔3〕,未見其術〔4〕。親故多勸余為長吏〔5〕,脫然有懷〔6〕,求之靡途〔7〕。會有四方之事〔8〕,諸侯以惠愛為德〔9〕,家叔以余貧苦〔10〕,遂見用於小邑。於時風波未靜〔11〕,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12〕,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13〕。何則?質性自然〔14〕,非矯厲所得;飢凍雖切,違己交病〔15〕。嘗從人事〔16〕,皆口腹自役〔17〕;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18〕,當斂裳宵逝〔19〕。尋程氏妹喪於武昌〔20〕,情在駿奔〔21〕,自免去職。仲秋至冬〔22〕,在官八十餘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23〕。
正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24〕!既自以心為形役〔25〕,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26〕。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27〕,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28〕,載欣載奔〔29〕。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30〕,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31〕。倚南窗以寄傲〔32〕,審容膝之易安〔33〕。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34〕,時矯首而遐觀〔35〕。雲無心以出岫〔36〕,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37〕,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38〕?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39〕。或命巾車〔40〕,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41〕,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42〕,感吾生之行休〔43〕。
已矣乎〔44〕!寓形宇內復幾時〔45〕,曷不委心任去留〔46〕?胡為乎遑遑欲何之〔47〕?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48〕。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49〕。登東皋以舒嘯〔50〕,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51〕,樂夫天命復奚疑!
——選自中華書局排印本《陶淵明集》
注釋
〔1〕幼稚:指孩童。〔2〕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瓮之類。〔3〕生生:猶言維持生計。前一「生」字為動詞,後一「生」字為名詞。〔4〕術:方法。〔5〕長吏:較高職位的縣吏。指小官。〔6〕脫然:猶言豁然。有懷:有做官的念頭。〔7〕靡途:沒有門路。〔8〕四方之事:指出使外地的事情。〔9〕諸侯:指州郡長官。〔10〕家叔:指陶夔,曾任太常卿。〔11〕風波:指軍閥混戰。〔12〕彭澤:縣名。在今江西省湖口縣東。〔13〕眷然:依戀的樣子。歸歟之情:回去的心情。語本《論語·公冶長》:「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人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14〕質性:本性。〔15〕違己:違反自己本心。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16〕從人事:從事於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17〕口腹自役:為了滿足口腹的需要而驅使自己。〔18〕一稔(rěn忍):公田收獲一次。稔,穀物成熟。〔19〕斂裳:收拾行裝。〔20〕尋:不久。程氏妹:嫁給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縣。〔21〕駿奔:急著前去奔喪。〔22〕仲秋:農歷八月。〔23〕乙巳歲:晉安帝義熙元年〔405)。〔24〕胡:何,為什麼。〔25〕以心為形役:讓心靈被形體所驅使。〔26〕「悟已往」二句:語本《論語·微子》:「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諫:止,挽救。來者:指未來的事情。追:來得及彌補。〔27〕遙遙:漂盪。颺(yáng揚):飄揚。形容船駛行輕快。〔28〕瞻:望見。衡宇:猶衡門。橫木為門,形容房屋簡陋。〔29〕載:語助詞,有「且」、「乃」的意思。〔30〕三徑:漢代蔣詡隱居後,在屋前竹下開了三條小路,只與隱士求仲、羊仲二人交往。〔31〕眄(miǎn免):斜視。柯:樹枝。〔32〕寄傲:寄託傲世的情緒。〔33〕審:明白,深知。容膝:形容居室狹小,僅能容膝。〔34〕策:拄著。扶老:手杖。流:周遊。〔35〕矯首:抬頭。遐(xiá俠)觀:遠望。〔36〕岫(xiù袖):山峰。〔37〕景:日光。翳(yì義)翳:陰暗的樣子。〔38〕言:語助詞。焉求:何求。〔39〕疇(chóu愁):田地。〔40〕巾車:有篷幕的車子。〔41〕窈窕(yǎo tiǎo咬脁):山路深遠曲折。〔42〕善:羨慕。〔43〕行休:將要終止。指死亡。〔44〕已矣乎:猶言算了吧。〔45〕寓形宇內:寄身於天地之間。〔46〕曷不:何不。委心:隨自己的心意。去留:指生死。〔47〕遑遑:心神不定的樣子。何之:到哪裡去。〔48〕帝鄉:天帝之鄉。指仙境。〔49〕植杖:把手杖放在旁邊。耘(yún雲):田地里除草。耔(zǐ子):在苗根培土。〔50〕皋(gāo高):水邊高地。舒嘯:放聲長嘯。「嘯」是撮口發出長而清越的聲音。〔51〕乘化:隨順著大自然的運轉變化。歸盡:歸向死亡。
補充注釋:
來兮:助詞無義
惆悵:失意的樣子
實:實際上
征夫:行人而非徵兵之人
以:拿(以前路問征夫)後文中:「農人告余以春及」也是這樣的
熹微:微亮,天未大亮
引:拿來
以:就
涉:涉遠
盤桓:盤旋,徘徊,留戀不去
息交:斷絕交遊
情話:知心話
有事:指耕種之事
棹:本義船槳這里名詞動用
譯文
序:我家貧窮,種田不能夠自給。孩子很多,米缸里沒有存糧,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沒有辦法解決。親友大都勸我去做官,我心裡也有這個念頭,可是求官缺少門路。正趕上有奉使外出的關使,蒙江洲刺史對我的厚愛,叔父也因為我家境貧苦(替我設法),我就被委任到小縣做官。那時社會上動盪不安,心裡懼怕到遠地當官。彭澤縣離家一百里,公田收獲的糧食,足夠造酒飲用,所以就請求去那裡。等到過了一些日子,便產生了留戀故園的懷鄉感情。那是為什麼?本性任其自然,這是勉強不得的;飢寒雖然來得急迫,但是違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過去為官做事,都是為了吃飯而役使自己。於是惆悵感慨,深深有愧於平生的志願。仍然希望任職一年,便收拾行裝連夜離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一心想著趕快去奔喪,自己請求免去官職。自立秋第二個月到冬天,在職共80多天。就著這件事陳述自己的心意,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歸去來兮》。這時候正是乙巳年(晉安帝義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船在水面輕輕地飄盪著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遺憾的是天剛剛放亮。
剛剛看見了自家的房子,一邊高興,一邊奔跑。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裡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看院子里的樹木,覺得很愉快。靠著南窗寄託著我的傲世情懷,深知住在小屋裡反而容易安適。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讓我同外界斷絕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有什麼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時坐著有布篷的小車,有時劃著一隻小船。既探尋幽深曲折的山溝,也經過道路崎嶇的小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羨慕萬物恰逢繁榮滋長的季節,感嘆我的一生將要結束。
算了吧!身體寄託在天地間還能有多少時候(活在世上還能有多久)?為什麼不隨心所欲,聽憑自然地生死?為什麼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裡去?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修仙成神是沒有希望的。愛惜美好的時光,獨自外出。有時扶著拐杖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岡,放聲呼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安天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呢?
賞析
[編輯本段]
讀《歸去來兮辭》,並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後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不是一個只喜歡遊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裡是想有益於社會的。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了沉重。
《歸去來兮辭》的寫景是實寫還是虛寫?錢鍾書先生說:「《序》稱《辭》作於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述、直錄,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參見錢鍾書《管錐編》1225~1226,中華書局,1979)如此說來,本文第一大寫作特色就是想像。作者寫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像之景,心中之景。那麼,寫心中之景與眼前之景有什麼不同嗎?眼前之景,為目之所見,先有其景後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寫真;心中之景,為創造之景,隨心之所好,隨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則未必符其實,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語言十分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緻。有時用疊音詞,音樂感很強。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對偶句,或正對,或反對,都恰到好處。描寫和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語文人生 ·最後說明一點,就是陶淵明雖然歸隱田園,且不論他這種做法是積極還是消極,但他畢竟不同於勞動人民。他寫《歸園田居》也罷,寫《歸去來兮辭》也罷,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現象,歸隱田園的也並非他一人。然而他的歸隱造就了一個文學家,形成了一種文學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照千秋。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此話雖過,但可以見出它在文學史中的地位。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橫」)
景翳翳以將入(景,通「影」,日光)
詞類活用:
瓶無儲粟,生生所資(生生:前「生」,維持;後「生」,動詞用作名詞,生活)
眄庭柯以怡顏(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詞用作名詞,傲然自得的情懷)
審容膝之易安(容膝:動詞用作名詞,僅能容納雙膝的小屋)
園日涉以成趣(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樂琴書以消憂(琴,書:名詞用作動詞,彈琴,讀書)
或棹孤舟(棹:槳,這里用作動詞,用槳劃)
一詞多義:
心 --因事順心(心願)
既自以心為形役(內心)
夫 --問征夫以前路(名詞)
樂夫天命復奚疑(助詞)
故 --故便求之(所以)
親故多勸余為長吏(故交,朋友)
之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到,動詞)
求之靡途(代「為長吏」,代詞)
四方之事(助詞「的」)
奚 --奚惆悵而獨悲(為什麼)
樂夫天命復奚疑(什麼)
而 --門雖設而常關(表轉折)
覺今是而昨非(表並列)
時矯首而遐觀(表修飾)
鳥倦飛而知還(邊承接)
古今異義:
(1)於時風波未靜 風波
古義:指戰亂。今義:風浪,常用來比喻糾紛或亂子。
(2)嘗從人事 人事
古義:指做官。今義:常用義,人的離合,境遇,存亡等情況,或關於工作人員的錄用,培養,調配,獎罰等工作。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 尋
古義:不久。今義:常用義為「尋找」「追尋」等。
(4)悅親戚之情話 親戚
古義:內外親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義:常用於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或血統關系的家庭的成員。
(5)幼稚盈室 幼稚
古義:小孩。今義:指不成熟的做法。
(6)於是悵然慷慨 慷慨
古義:感慨。今義:指大方的行為。
(7)恨晨光之熹微 恨
古義:遺憾。今義:指一種情感,多為「仇恨」之意。
(8)將有事於西疇 有事
古義:指耕種之事。今義:指發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斷)
2 倒裝句
(1)復駕言兮焉求(疑問句賓語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麼)
(2)胡為乎遑遑欲何之(疑問句賓語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裡去)
(3)尋程氏妹喪於武昌(介賓結構後置)
(4)將有事於西疇(介賓結構後置)
(5)農人告余以春及(狀語後置,「以春及告余」)
(6)樂夫天命復奚疑(賓語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駿奔(省略主語「余」)
(2)寓形宇內復幾時(「形」與「宇」之間省略介詞「於」)
(3)稚子候門(省略「於」,正常語序應為:稚子於門候)
4 被動句
(1)遂見用於小邑(見,被)
(2)以心為形役(為,被)
《歸去來兮辭》賞析
李白有兩句名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用這兩句話來贊美《歸去來兮辭》再恰當不過了。
漢魏六朝,文風綺靡。陶淵明的出現無異於在花團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綠葉,又好像在珠光寶氣濃妝艷抹的貴婦人中走來一位不加修飾的清純少女。返璞歸真,崇尚自然,這既是陶淵明生活的准則,也是他創作的准則。然而,僅僅認識到這一點還很不夠。陶淵明不是像一般人那樣觀山川以悅目,他是把田園自然風光作為自己的精神歸宿,是在看透了官場的腐敗黑暗之後轉向大自然而獲得的一種覺悟。這種覺悟是用人格生命換來的,因而他格外珍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這句話表面看似乎是在安慰自己,實際上是在反省自己。他在《歸園田居》詩中寫到:「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這是多麼沉重的語言!這是何等沉重的心情!「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猶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表面看詩人是在譴責自己走錯了路,實際是表達了對現實的不滿,對社會黑暗的批判。在這樣一種心情驅使下,詩人歸心似箭,讓船兒快快地行,恨不得天快一點亮起來,看見自己的家門,歡喜之情無法言表,連奔帶跑,回到家中。這種心理描寫,其語言雖不像小說那樣細膩罷了,但它更能給讀者以想像的空間。與官場相比,田園風光是這樣的令人清爽。「童僕歡迎,稚子候門。」天真爛漫的小孩讓詩人看到了純潔和質朴。我們可以想像:童僕在說什麼,稚子的童音又在說什麼,還有那沒出場的愛妻,她大概一句話也不說,而是斜倚柴扉望著丈夫,或是系著圍裙,雙手沾滿了麵粉,深情地沖丈夫微笑呢!這是多麼動人的場景!接下來,詩人寫身處庭院房舍的悠然之情。這里有小徑、松菊、酒盞、壺觴、庭柯,無違心事,有悠然情,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官場如何黑暗?詩中無一句交代,但田園的美好,不正暗示出了官場的可憎嗎?這是一種「暗比」,文字上沒有對比,但詩人心中時時在對比。「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這其實不是在寫雲和鳥,而是詩人心靈的表露。宋人葉夢得評說:「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
讀《歸去來兮辭》,並不能給人一種輕松感,因為在詩人看似逍遙的背後是一種憂愁和無奈。陶淵明本質上不是一個只喜歡遊山玩水而不關心時事的純隱士,雖然他說「性本愛丘山」,但他的骨子裡是想有益於社會的。魯迅先生在談到陶淵明時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則怒目』式,在證明著他並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題未定草》)透過「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這些憤激之語,我們感到了沉重。
《歸去來兮辭》的寫景是實寫還是虛寫?錢鍾書先生說:「《序》稱《辭》作於十一月,尚在仲冬;倘為追述、直錄,豈有『木欣欣以向榮』,『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亦豈有『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植杖以耘耔』等人事?其為未歸前之想像,不言而可喻矣。」(參見錢鍾書《管錐編》1225~1226,中華書局,1979)如此說來,本文第一大寫作特色就是想像。作者寫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像之景,心中之景。那麼,寫心中之景與眼前之景有什麼不同嗎?眼前之景,為目之所見,先有其景後有其文,文景相符,重在寫真;心中之景,為創造之景,隨心之所好,隨情之所至,心到景到,未必有其景,有其景則未必符其實,抒情表意而已。
本文語言十分精美。詩句以六字句為主,間以三字句、四字句、七字句和八字句,朗朗上口,韻律悠揚。句中趁以「之」、「以」、「而」等字,舒緩雅緻。有時用疊音詞,音樂感很強。如「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多用對偶句,或正對,或反對,都恰到好處。描寫和抒情、議論相結合,時而寫景,時而抒情,時而議論,有景,有情,有理,有趣。
語文人生 ·最後說明一點,就是陶淵明雖然歸隱田園,且不論他這種做法是積極還是消極,但他畢竟不同於勞動人民。他寫《歸園田居》也罷,寫《歸去來兮辭》也罷,實際上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現象,歸隱田園的也並非他一人。然而他的歸隱造就了一個文學家,形成了一種文學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光照千秋。歐陽修說:「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此話雖過,但可以見出它在文學史中的地位。
這里設計兩種自讀方案,供選用。
方案一:涵詠—想像—背誦。該設計以想像、聯想為中心,通過涵詠(緩慢的吟誦)展開想像和聯想,最後達到當堂成頌。具體如下。
先一邊緩緩地吟誦、細細地品味,一邊展開想像與聯想,在腦海中浮現出靈動的畫面:晨光朦朧,微風吹拂,詩人長發飄逸,衣袂翻飛,佇立在一葉扁舟上。此刻的他,心裡也如這飄盪的小舟,既惆悵,又歡快——想起以往的三次出仕,皆因「口腹自役」,有違性情,有失氣節,不免悵然;但面對自由的江天,想到終於知迷而返,沖出「樊籠」,便又欣然開懷。現在的他歸心似箭,不停地向行人問路。終於看到自己的家門了,他激動不已,竟忘了自己的年齡,撩起長袍,歡快地奔跑起來。書童和幼兒們早已高興地迎候在家門。詩人左手拉、右手牽地帶著他們進了屋。屋裡馨意融融,妻子早已備好飯菜、斟滿美酒。詩人端起酒杯,美美地喝起來,邊喝邊觀賞著庭樹、菊花、南窗、園門,心裡美滋滋的……這樣邊讀邊想,便能逐漸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與詩人同樂同嘆,同悲同喜。
對語言涵詠品味得漸熟後,便脫離書本,試著背誦,直至能當堂成誦。
方案二:范讀—理脈—背誦。該設計以理清脈絡線索為中心,在范讀中理清脈絡,再根據清晰的脈絡背誦全文。具體如下。
首先范讀。范讀者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學或老師。范讀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詩與文不一樣,詩中每停頓一處即為一句,不管是逗號還是句號。本詩除去開頭一句「歸去來兮」獨立處理外,共有60句。每四句為一節,每節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每節讀後可作稍長停頓,這樣讀下來,全篇層次自然就清晰了。(2)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讀,比如:舟/飄飄/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讀,如:既自/以心/為形役。個別的五字句也同樣,如: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還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則都當整句來讀,末字適當地延長時間。(3)朗讀時節奏要整齊,音韻要鏗鏘,要讀得悅耳動聽甚至動心。
在范讀過程中理清全篇的脈絡線索。本詩的敘事線索是:辭官—歸途—抵家—室內生活—涉園—外出—縱情山水—如何度過餘生。抒情線索則是:自責自悔—自安自樂—樂天安命。
然後根據脈絡線索試背,直至能當堂成誦。
Ⅳ 如何學好古文
學什麼都一樣,就是多讀,多積累,還要有興趣
Ⅳ 《歸去來兮辭》問題探究,理清文章層次。 ①研讀第一段思考:陶淵明辭官歸田的原因是什麼從辭官歸田的
1、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辭官原因有四點:一是「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二是「飢凍雖切,違己交病」;三是「於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尋程氏妹喪於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
2、「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可感悟出主僕俱迎,妻子皆樂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來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誰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倫之樂圖啊!
3、家人相迎——一樂;居家之樂——二樂;游園之樂——三樂。中國士大夫寫勞動,都是倡導別人去勞動,自己是旁觀者,而陶潛是中國士大夫中第一個勞動實踐者,此乃其躬耕田園,詩酒琴書的隱士情懷之四。這樣寫為最後一段的議論與抒懷作鋪墊。
4、陶潛順應自然,樂夫天命超生死,有別於「立德」「立功」留名於世的儒學家,也有別於煉丹學道求長生的道學家,這里邊有他遺世獨立、超脫生死的曠達樂觀精神,也流露出他無可奈何、聽天由命的思想情緒,這是他欲沖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計,也是他人性減弱的一種表現。
Ⅵ 《容膝》賈大山閱讀答案
你有這套試卷理綜和英語答案么 ?你是煙台的吧
Ⅶ 歸去來辭原文及翻譯
歸去來辭一般指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這篇文章作於作者辭官之初,是作者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陶淵明《歸去來辭》原文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
陶淵明《歸去來辭》翻譯
回去吧,田園快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既然自認為心志被形體所役使,又為什麼惆悵而獨自傷悲?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來的事情尚可追回。實在是誤入迷途還不算太遠,已經覺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歸舟輕快地飄盪前進,微風徐徐地吹動著上衣。向行人打聽前面的道路,恨晨光還是這樣微弱迷離。
望見家鄉的陋屋,我高興得往前直奔。童僕歡喜地前來迎接,幼兒迎候在家門。庭院小路雖將荒蕪,卻喜園中松菊還存。我拉著幼兒走進內室,屋裡擺著盛滿酒的酒樽。拿過酒壺酒杯來自斟自飲,看著庭院里的樹枝真使我開顏。靠著南窗寄託著我的傲世情懷,覺得身居陋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園子里散步自成樂趣,盡管設有園門卻常常閉關。拄著手杖或漫步或悠閑地隨處休息,不時地抬起頭來向遠處看看。雲煙自然而然地從山洞飄出,鳥兒飛倦了也知道回還。日光漸暗太陽將快要下山,我撫摸著孤松而流連忘返。
回去吧,我要斷絕與外人的交遊。既然世俗與我乖違相悖,我還駕車出遊有什麼可求?親戚間說說知心話兒叫人心情歡悅,撫琴讀書可藉以解悶消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已經來臨,我將要到西邊去耕耘田畝。有的人駕著篷布小車,有的人劃著一葉小舟。時而沿著婉蜒的溪水進入山谷,時而循著崎嶇的小路走過山丘。樹木長得欣欣向榮,泉水開始涓涓奔流。我羨慕物得逢天時,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罷休。
算了吧!寄身於天地間還有多少時日!何不放下心來聽憑生死?為什麼還要遑遑不安想去哪裡?企求富貴不是我的心願,尋覓仙境不可期冀。只盼好天氣我獨自外出,或者將手杖插在田邊去除草培苗。登上東邊的高崗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流水吟誦詩篇。姑且隨著大自然的變化走向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值得懷疑。
Ⅷ 閱讀文言文,歸去來兮辭,完成4-7題
4.(3分)B(就:接近。)
5. (3分)A(於是,然後。其餘三項都是「才」的意思。)
6. (3分) A(「為了告訴每個人,明知卻偏還要『問征夫以前路』」說法不對。)
7. (10分)(1)我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但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我確實走入了迷途但還不算太遠,現在已覺悟到歸田是正確的,以前做官是個錯誤。(5分)
(2)登上東邊的高岡我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啊!(5分)
歸去來兮辭並序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B(就:接近。) ) (3分)
A.引壺觴以自酌 引:取過來,端起 B.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就:已經
C.時矯首而遐觀 矯首:抬起頭 D.雲無心以出岫 岫:泛指山峰
5.下列句子中「乃」的意義和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於是,然後。其餘三項都是「才」的意思。) )(3分)
A.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B.良乃入,具告沛公
C.設九賓於廷,臣乃敢上璧 D.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6.下列各項對句子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了告訴每個人,明知卻偏還要『問征夫以前路』」說法不對。) ) (3分)
A.「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大約因為心情急切,詩人的歸程畫面轉換得也快。他剛才還在輕颺的舟上迎風佇立,轉眼間又出現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為了告訴每個人,明知卻偏還要「問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這位已屆中年的漢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樣「載欣載奔」,寫得真實而動人。
B.「三徑就荒,松菊猶存」:院里的小路快要荒蕪了,松和菊還是原樣。這里「松菊」既是天性愛好又是言志和寄託。
C.「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從這兩句可以看出精神的富有和物質的拮據,以及前者對後者的壓倒優勢。
D.「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雲氣自然而然地從山穴里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觸景感懷,景物亦有人情和個性,感情在景物中自然流露出來。
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1)我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但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我確實走入了迷途但還不算太遠,現在已覺悟到歸田是正確的,以前做官是個錯誤。(5分)
(5分)(2)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命復奚疑!(2)登上東邊的高岡我放聲長嘯,面對清清的溪流把詩歌吟唱。姑且順隨自然的變化,度到生命的盡頭,樂天安命,還有什麼可疑慮的啊!
【摘自網路】 (不曉得你需要的答案是不是以上內容,希望你下次提問能打一些題目出來,這樣方便大家幫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