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傳小說免費閱讀
㈠ 男主叫陳情的小說
我的青春從愛你開始
橘子樹的。這是上部,下部是人間煙火
㈡ 求助:《陳情表》課文及練習
臣密言:臣以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í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shào)多疾病,九歲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dài)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 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dǔ);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編輯本段]【注釋】
<1>臣密言:開頭先寫明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當時的書信也是這樣。
<2>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 以:因。險釁(xiǎnxìn):凶險禍患(這里指命運不好)。 夙:早年。
閔凶:閔,通「憫」,可憐憫的事。凶,凶喪。指病患和凶喪之事。險,艱難,坎坷。釁,災禍。
<3>見背:背離我,離我而去。這是死的委婉說法。見,由被動句發展而來,但這里已不再用作被動,類似結構為見諒,譯為"我"的意思。
<4>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 行年,經歷的年歲;奪,奪走,剝奪。母志:母親守節之志。這是母親改嫁的委婉說法。
<5>憫:憐憫。躬親:親身。
<6>成立 —— 成人自立。
<7>既無叔伯,終鮮兄弟 —— 叔伯:叔叔、大爺;終:又;鮮:少。
<8>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 門衰祚薄:門戶衰敗,福分淺薄。祚:zuò 兒息:同子息、生子。息:親生子女。又如:息子(親生兒子);息女(親生女兒);息男(親生兒子)。
<9>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沒有什麼近親。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服喪九月為大功,服喪五月為小功。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強近,勉強算是接近的。
<10>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本句指:在內,就連一個可以照應家門五尺小童都沒有。
<11>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 嬰:纏繞;蓐:通「褥」。坐卧時鋪在床椅上面的墊子。 本句:而自己的祖母劉氏,平素疾病纏身,常卧在床。
<12>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 逮:及,到。 奉:恭奉。 聖朝:指當時的晉朝。 沐浴清化:恭維之辭,指蒙受當朝的清平教化。
<1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 察:考察。孝廉:孝順,品性純潔;這里非指古時「孝廉」科職。 舉:推舉。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這里是優秀人才的意思,與後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
<14>郎中 —— 官名,尚書曹司的長官。
<15>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 尋:不久。 除:拜官,升職; 洗(xiǎn)馬:太子冼馬是輔政太子 教太子政事,文理 冼馬官 官居3品。本句: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典,為臣晉升為洗馬官職。
<16>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 猥:鄙,謙詞。
微賤:卑微低賤。 東宮:太子居處,借指太子。 本句:憑我這樣微賤的人,擔當侍奉太子重任,即使臣的人頭落地也不足以報答。 有書注此「猥」為「頓時」之意,謬誤也。
<17>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 切峻:嚴厲。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18>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 —— 伏惟:表示恭維地伏在地上去思忖、心想、認識,是古時下對上陳述己見時的謙敬之辭。譯為通俗詞語,即:在下以為、在下認為。 矜育:憐憫養育。 特為尤甚:情況尤其特殊。
<19>且臣少仕偽朝 —— 偽朝:蔑稱,指被滅亡蜀朝承認的前朝政府。 本句:而且臣年輕時,曾在前朝就職。
<20>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 郎署:尚書郎的官衙。宦達:官場上發展。不矜:不看重。矜:誇耀。
<21>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 拔擢(zhuó音濁):提拔。盤桓:猶豫不決,
希冀:期望、他想。 寵命: 恩寵任命。 優渥(wò):恩惠優厚。 本句: 蒙受過分的提拔,聖命恩寵優厚,哪還敢猶豫不決,另有圖謀。
<22>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 更(gēng)相:相繼,相互。 區區: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本句:祖孫兩人,相依為命,所以我不能放棄祖母的侍奉而遠遠的離開她.
<23>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 烏鳥:即烏鴉;人類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烏鴉反哺」一詞,喻傳於民間。本句:烏鴉還有反哺的私情,我希望求得奉養祖母到最後.
<24>二州牧伯 —— 二州:指梁州(在今陝西省漢中地區)、益州(在今四川省)。牧伯:地方官。
<25>矜憫:憐憫。聽:這里意思為聽允。庶劉僥幸:此語衍化於「庶幾僥幸」,庶幾: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保卒:確保過完。本句:願陛下憐憫我愚誠之心,滿足臣微小志向,這或許是劉
氏的僥幸,得以保全終年。
<26>結草:典故,出自《左傳》。見成語「結草銜環」,此不贅述。 表示死後也會像結草老人一樣來報答恩情.
<27>不勝:懷著。勝(shēng):能承受,能承擔。
[編輯本段]【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有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直到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的人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偽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愛,停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編輯本段]【作者介紹】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年),西晉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據《晉書。李密傳》說: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葯、必親自口嘗然後進獻。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晉滅蜀後,征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奉養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官名)。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裡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這就是著名的《陳情事表》,或稱《陳情表》。
《陳情表》辭語懇切,委婉動人。表到朝廷,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劉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並指令所在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人們還經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在任溫縣(今河南溫縣)令時,政令嚴明,政績顯著,剛正見稱。過去,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當地人民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後,中山諸王進過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爭,使諸王過境不敢苛求,為百姓辦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職,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由於朝中無人推薦,最後只做了漢中太守,一年後罷官歸田。後病卒,終年六十四歲。
[編輯本段]【課文研討】
一 整體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對寫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馬氏集團滅蜀後,為了籠絡西蜀人士,大力徵召西蜀名賢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應詔,會被誤認為「矜守名節」,不與司馬氏王朝合作,招來殺身之禍。司馬氏集團通過陰謀和屠殺建立了西晉政權,為了鞏固統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與祖母相依為命,寫此奏章,陳述自己不能奉詔的原因,提出終養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寫,皆是真情實意。為了喚起武帝的憐憫心,作者不是直陳其事,而是凄切婉轉地表明心意,圍繞著「情」「孝」二字反復陳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為命的苦況親情,表達對新朝寵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順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陳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孫相依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險釁,夙遭閔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運。然後講述幼年時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賴祖母撫養,說明「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再述家門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纏身,說明「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這段內容,是陳情不仕的惟一事實根據。作者寫得凄切盡情,以使武帝對自己由惱怒峻責化為同情憐憫。
第二部分寫朝廷對自己優禮有加,而自己卻由於祖母供養無主,不能奉詔的兩難處境。先以「逮奉聖朝,沐浴清化」表達自己對晉武帝的感激之情,再歷敘州郡朝廷優禮的事實。然後明確提出奉詔賓士和孝養祖母的矛盾,為下文留下懸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陳述自己的從政經歷和人生態度,並再次強調自己的特別處境,進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慮,求得體恤。針對上文留下的孝順祖母和回報國恩之間的兩難選擇,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國綱領,言外之意是孝養祖母雖為徇私情,卻也不僅合情亦合理合法,並為下文乞終養給出了理論根據。隨後說自己出仕蜀是圖宦達,不矜名節,打消武帝疑慮。再以祖母病篤,說明自己確實不能遠離出仕。
第四部分明確提出陳情的目的「願乞終養」,先盡孝後盡忠。作者先比較自己和祖母年歲,說明盡孝之時短,盡忠之日長,然後提出「終養」的要求。再極其誠懇地說明自己的情況,是天人共鑒。表達自己對朝廷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忠心。
亞里士多德說:「只有在適當的時候,對適當的事物,對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機下,以適當的方式發生的感情,才是適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運用了最恰當的抒情方式,終於打動了晉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後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乃停詔」,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願意「盡節」於皇帝,是出於感恩圖報的心情,不能跟報效國家同日而語。
二 鑒賞要點
1.融情於事。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中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准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解題指導
一 設計此題,一是為了使學生在誦讀中,注意本文陳情於事、文筆委婉的抒情特點。
《古文觀止》的評語,點出本文抒情真實自然(「俱從天真寫出,無一字虛言駕飾」)。作者在文中所陳之情,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二是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三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正因為作者所寫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會產生「悲惻動人」的效果。
二 設計此題,意在使學生注意文中重要的字詞,正確理解其含義。參考答案如下:
1.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險釁:指命運不好。夙:早時。凶: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見背:離開我。背,背離、離開。
3.門衰祚薄,晚有兒息。薄:淺薄。息:子。
4.尋蒙國恩,除臣洗馬。尋:不久。除:授予官職。
5.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進的樣子。希冀:這里指非分的願望。
6.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聽:准許。卒:終。
三 這是一道開放題。意在讓學生討論一下對「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統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倫理觀,其根本目的在於維護自己的統治,我們應有清醒的認識。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長輩,又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道德,至今仍未過時。此題沒有標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教學建議
一 注意體會作者的真摯感情。
本文是寫給皇帝的信,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包含著作者真摯的感情。誦讀時,要注意文章的層次,做到有表情地誦讀。在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文中抒發的感情。
二 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統領字的四字句),讀來容易朗朗上口,鏗鏘有力。但在以四字句為主的同時,又雜以其他句式,構成了句式的錯綜變化,音韻和諧。誦讀時要加以體會,讀出文章的節奏感。
三 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門衰祚薄煢煢孑立床蓐猥以微賤非臣隕首
責臣逋慢猶蒙矜育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編輯本段]【寫作背景】
《陳情表》, 西晉人李密所著,是他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請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暢達。該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
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
李密早有孝名,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葯,必先嘗後進。」武帝覽表,贊嘆說:「密不空有名也」。感動之際,因賜奴婢二人,並令郡縣供應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終養。
南宋謝枋得《文章軌范》引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並稱為抒情佳篇而傳誦於世。
[編輯本段]【重點字詞】
(1)重點解釋
1 臣以險釁:災難禍患。險:艱險,禍患。釁:禍患。
2 夙遭閔凶:夙:早。
3 夙遭閔凶:閔凶:憂傷的事,常指父母之喪。
4 慈父見背:背棄我。見:代詞,第一人稱,我。背:背棄。
5 舅奪母志:強行改變。
6 祖母劉憫臣孤弱:憐憫,愛憐。
7 躬親撫養:親自。
8 終鮮兄弟:少,沒有。
9 門衰祚薄:門庭衰微,福分淺薄。祚:福氣,福分。
10 晚有兒息:子女。
11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勉強。
12 煢煢孑立:孤單。
13 形影相弔:安慰。
14 而劉夙嬰疾病:纏繞著(被……纏繞)
15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後予以推薦。
17 詔書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授予官職。
19 尋蒙國恩:不久。
20 除臣洗馬:除舊官,任新官,受職。
21 猥以微賤:謙辭,表示自己的謙卑。
22 臣具以表聞:詳盡。
23 詔書切峻:急切而嚴厲。
24 責臣逋慢:逋:拖延,遲延。慢:怠慢。
25 急於星火:比。
26 則劉病日篤:病重。
27 欲苟順私情:姑且。
28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謙敬之辭)
29 猶蒙矜育:憐憫。
30 且臣少仕偽朝:再說了。
31 不矜名節:誇耀。
32 至微至陋:極,其。
33 過蒙拔擢:提升。
34 寵命優渥:厚。
35 豈敢盤桓:徘徊,逗留。
36 但以劉日薄西山:迫近。
37 無以至今日:沒有用來……的。
38 更相為命:交互。
39 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以:這是因為。區區: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實所共鑒:明察。
41 矜憫愚誠:憐憫。
42 聽臣微志:聽任,請允許。
43 庶劉僥幸:或許。
44 保卒余年:終。
45 臣不勝犬馬怖俱之情:禁不住。
(2)通假字
1.夙遭閔凶。閔,通「憫」。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單的樣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3)詞類活用
1.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上:名詞作狀語,向上。
2.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犬馬:名詞作狀語,像犬馬一樣。
3. 則劉病日篤。 日:名詞作狀語,一天天。 篤:形容詞用作動詞,加重。
4. 夙遭閔凶。 閔凶:形容詞用作名詞,憂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賤。 微賤:形容詞用作名詞,卑微低賤的身份。
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詞用作動詞,生病。
7. 臣具以表聞;謹拜表以聞。 聞:使動用法,使……聞,使……知道。
8. 臣少仕偽朝。 仕:名詞作動詞,做官。
9. 歷職郎署。 職:名詞作動詞,任職。
10. 謹拜表以聞。 表:名詞作動詞,上奏表。
11.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外:名詞作狀語,在家外。
12.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內,名詞作狀語,在家內。
13.臣之進退。 進退:動詞作名詞,進退兩難。
14.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詞作名詞,年老而有功德的舊臣。
15.無以終余年。 終:使動用法,使……終。
16.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遠:形容詞作動詞,離開。
1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孝廉,秀才:名詞作動詞,做孝廉,做秀才。
(4)成語
1.孤苦伶仃
2.煢煢孑立
3.形影相弔
4.急於星火
5.日薄西山
6.氣息奄奄
7.人命危淺
8.朝不慮夕
9.結草銜環
10.烏鳥私情
(5) 特殊句式
1.急於星火 狀語後置
2.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 狀語後置
3.而劉夙嬰疾病 被動句
4.拜臣(為)郎中 省略句
5.前太守臣逵察臣(為)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 省略句
6.今臣亡國賤俘 判斷句
7.則告訴不許 被動句
(6)重點虛詞
以:(1)臣以險釁 以:因為
(2)臣以供養無主 以:因為
(3)臣具以表聞 以:用
(4)猥以微賤 以:和地位搭配時,譯為「憑借」
(5)無以至今日 無以:沒有......的辦法
(7)古今異義
1、九歲不行:不能走路
2、至於成立:成人自立
3、舉臣秀才:優秀人才
4、非臣殞首所能上報:報答恩情
5、臣欲奉召賓士:奔走效勞
6、有所希冀:非分的願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則告訴不許:告訴,報告申訴。
9、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拳拳,形容感情懇切。
10、至於成立:至於: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11、臣侍湯葯:古,食物和醫葯。今,用水煎服的中葯。
(8)一詞多義
1、行:①行年四歲(動詞,經歷)
②九歲不行(動詞,走路)
2、矜:①猶蒙矜育(動詞,憐惜)
②不矜名節(動詞,誇耀)
③願陛下矜憫愚誠(動詞,憐憫)
3、至:①至微至陋(副詞,極其)
②無以至今日(動詞,到達)
4、以:①臣以險釁(連詞,因為)
②臣以供養無主(連詞,因為)
③謹拜表以聞(連詞,相當於「而」)
④猥以微賤(介詞,憑身份)
⑤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介詞,用)
⑥臣具以表聞(介詞,用)
5、見:①慈父見背(見用在動詞前,表示他人行為及於自己)
②二州牧所見明知(動詞,看見)
6、親:①躬親撫養(代詞,親自)
②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名詞,親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詞,太陽)
②報養劉之日短(名詞,日子)
8、當:①當侍東宮(動詞,任,充當)
②死當結草(副詞,應當)
9、薄:①日薄西山(動詞,迫近)
②門衰祚薄(形容詞,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動詞,授官)
②謹拜表以聞(動詞,奉上)
11、於:①州司臨門,急於星火(介詞,比)
②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介詞,給)
12、夙:①夙遭閔凶(名詞,很早,幼年)
②夙夜憂嘆(名詞,早晨)
㈢ 在線求指導:閱讀《陳情表》,回答
1.這篇文章是在晉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辭而不就的情況下寫的。「忠」「孝」是封建政權賴以鞏固和延續的最高倫理准則,作者在忠君、孝親二者之間暫不能兼顧的矛盾中上表請求「矜憫」,因此,他為了達到目的,在「孝」字上大做文章,從封建的道德觀念出發,同時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辭懇切,娓娓道來,字字發自肺腑,打動了晉武帝,也贏得了後世人們的贊譽。 在寫作文章時,作者有三種交錯出現的感情: 首先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其次是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最後是對祖母劉氏的孝情。但寫作此文時,作者壓抑了前兩種感情,而對後一種感情大肆渲染,並造成了一種感人至深的情境。(意對即可) 2.作者當時的確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出任吧,對新朝不摸底細,禍福難測;辭不就職,終養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殺身之禍。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巧妙的說話技巧派上了用場。首先,作者利用新朝「以孝治天下」的策略,以確實存在的供養祖母為理由,向晉武帝陳情。其次行文時先說後說、輕說重說處理巧妙。第一段作者陳述少小時父死母嫁、無兄無弟的孤苦無依的不幸以及由祖母撫養成人、祖母卧病在床的情況。寫得凄切哀婉,使晉武帝同情。第二段作者寫新朝對自己的禮遇,自己的感恩之情以及進退兩難的狼狽。尤其是開頭作者說「逮奉聖朝,沐浴清化」,承認新朝的合法性,讓陰謀立朝的晉武帝怕李密反對新朝的疑忌頓消。第三段作者借新朝「以孝治天下」之政策,為自己「辭不就職」尋找借口,同時不惜卑身自污,說自己「少仕偽朝」,「本圖宦達,不矜名節」。至此,晉武帝所有猜忌都被打消。最後一段還指出「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的事實,表明先盡孝後盡忠的觀點。這樣武帝完全被說服,還「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祖母奉膳」。(意對即可) |
㈣ [陳情表]的完整文章和翻譯
臣密言:臣以險釁(xìn),夙(sù)遭閔(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xíng)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mǐn)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shào)多疾病,九歲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xiǎn)兄弟。門衰祚(zuò)薄,晚有兒息。外無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tóng)。煢煢(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dài)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xiǎn)馬。猥[wěi] 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bū)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dǔ);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jīn)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zhuó),寵命優渥(wò),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gēng)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父逼母親改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還不會行走。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沒有兄弟,門庭衰微而福分淺薄,直到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停止侍奉而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後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任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優秀的人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度傲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偽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就沒有今天的樣子;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愛,停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請允許我完成臣下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年),西晉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晉初散文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據《晉書。李密傳》說: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葯、必親自口嘗然後進獻。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晉滅蜀後,征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奉養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官名)。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裡情況,說明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這就是著名的《陳情事表》,或稱《陳情表》。
《陳情表》辭語懇切,委婉動人。表到朝廷,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劉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並指令所在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人們還經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在任溫縣(今河南溫縣)令時,政令嚴明,政績顯著,剛正見稱。過去,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當地人民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後,中山諸王進過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爭,使諸王過境不敢苛求,為百姓辦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職,施展自己的聰明才智,由於朝中無人推薦,最後只做了漢中太守,一年後罷官歸田。後病卒,終年六十四歲。
㈤ 求陳情令小說 txt文件
農民起義是受到贊揚的,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現代人仍然相信這些謊言,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預言,如退白圖,無論這些書的原版是什麼
㈥ 古詩《陳情表》全文
全文: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出自:李密《陳情表》
釋義:臣子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問。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停止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後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
我憑借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逼迫我,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
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凄苦,程度更為嚴重呢。
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希圖宦達,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
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
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6)陳情傳小說免費閱讀擴展閱讀
《陳情表》是李密寫給晉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陳情》之情,耐人尋「情」。
傾苦情。文章開篇陳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運:孩提時代,父喪母嫁,失怙失恃;成長時代,體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後,無親無戚,晚有兒息;如今現實,祖母卧病,侍葯難離。「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一句話濃縮了李密祖孫二人凄苦相依的命運,也表露了他滄桑過後的人生感慨。苦情動心,真誠感人。
說難情。首先是進退兩難。一方面是推孝廉,舉秀才,拜郎中,除洗馬。四次徵召,先地方,後朝廷。國恩難報,君情難違。另一方面,祖母供養無主,疾病日重。養恩難忘,親情難舍。其次是強人所難。在辭不赴命,辭不就職之後,作者等來的是詔書的責備、郡縣的逼迫、州司的催追。
在申訴不被允許的情況下,「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無奈的話語中,含蓄地表達了對「聖朝」統治者強人所難的不滿之情。
表忠情。先有「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感觸,後有先盡孝後盡忠的承諾,終有「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於言表;感君之恩,動人心魄。
㈦ 陳情傳藍忘機為魏無羨撫的琴曲名稱
陳情令第23集,藍湛為羨羨撫琴療傷,名叫《洗華》
第33集,十六年後,羨羨借莫玄羽身體重生,藍湛撫琴,曲名叫《忘羨》也叫《無羈》
㈧ 哪裡可以看陳情令的原版小說呀
陳情令 小說《魔道祖師》改編電視劇
《魔道祖師》作者:墨香銅臭(至119香爐2番外完結).txt: https://nhdyx1.pipipan.com/fs/57132-394148742
點擊普通下載即可,希望您能滿意,可以的話請點個贊,感謝^_^
㈨ 求陳情令的《曲盡陳情》
縱棹趁夜風小眠 載一舟江煙
晚來攬星歸 摘片柳葉吹徹天邊
展開泛黃的紙鳶 回首舊人間
江燈飄搖遠 往事隨波如又一篇
高台倚欄前 銜杯觀花滿長街
玄武洞天 也曾澆血洗劍
譏評堪過耳 心本勇絕何懼人言
縱入火海 仍抱懷垂憐
也曾笑奪酒壇 劍挑姑蘇十里春
無關生死事
老來盡作江湖詩中人
窗外玉蘭影深 前生是夢還是真
隔世春秋後
昔年因果皆是曾「聽聞」
身隕不夜天 誰信年少無虛言
為義之諾 也曾削笛舍劍
流言任在前 丹心猶熱何須來辯
世事皆千人 千言千面
也曾驚鴻過眼 指尖輕挑卷雲紋
無端引弦震 緣何夢中深記那一瞬
樹下落英紛紛 此刻是夢還是真
偕行雲游後
世外江湖皆是「據傳聞」
丹心何須言在口 橫笛閑吹落星斗
使我徒有身後名 不如及時一杯酒
也曾懷擁人間 使我獨享一枝春
無關生死事 緣何盡作江湖詩中人
門外聲淺影深 相逢是夢還是真
隔世春秋後
前生因果終會落成痕
㈩ 《陳情表》
【譯文】
臣子李密陳言:臣子因命運不好,小時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我慈愛的父親就不幸去世了。經過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親改了嫁。我的奶奶劉氏,憐憫我從小喪父又多病消瘦,便親自對我加以撫養。臣子小的時候經常有病,九歲時還不會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家立業。既沒有叔叔伯伯,也沒有哥哥弟弟,門庭衰微福氣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管門戶的僮僕。孤孤單單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劉氏很早就疾病纏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時候太守逵,推舉臣下為孝廉,後來刺史榮又推舉臣下為秀才。臣下因為沒有人照顧我祖母,就都推辭掉了,沒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洗馬。像我這樣出身微賤地位卑下的人,能夠去服待太子,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捐軀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門督促,十萬火急,刻不容緩。我很想遵從皇上的旨意立刻為國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又不見准許。我是進退維谷,處境十分狼狽。
我想聖朝是以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故舊老人,尚且還受到憐惜養育,何況我的孤苦程度更為嚴重呢?而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歷任郎中和尚書郎,本來圖的就是仕途通達,無意以名譽節操來炫耀。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實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優厚,怎敢猶豫不決另有所圖呢?但是只因為祖母劉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樣子,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沒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我們祖孫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為這些我的內心實在是不忍離開祖母而遠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歲了,祖母今年九十六歲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長著呢,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親眼目睹、內心明白,連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憐憫我愚昧至誠的心,滿足臣下我一點小小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當以犧牲生命,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聞達。
李密 名虔,字令伯(224—287年),犍為武陽(今彭山)人。西晉文學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六個月就死了父親,四歲時舅父又強迫母親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下長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聞名。據《晉書。李密傳》說: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湯葯、必親自口嘗然後進獻。李密幼時體弱多病,甚好學,師事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長。年輕時,曾任蜀漢尚書郎。晉滅蜀後,征西將軍鄧艾敬慕他的才能,請他擔任主簿。李密以奉養年邁祖母為由,謝絕了鄧艾的聘請。泰始三年(267年)晉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官名)。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歲,年老多病。於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家裡情況,說明自已無法應詔的原因。這就是著名的《陳情事表》,或稱《陳情表》。
《陳情表》辭語懇切,委婉動人。表到朝廷,晉武帝看了,為李密對祖母劉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動,贊嘆李密「不空有名也」。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嘉獎他孝敬長輩的誠心,賞賜奴婢二人,並指令所在郡縣,發給他贍養祖母的費用。《陳情表》以侍親孝順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影響深遠。文中的一些詞句如「急於星火」、「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等,直至今天人們還經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滿後出仕。在任溫縣(今河南溫縣)令時,政令嚴明,政績顯著,剛正見稱。過去,中山諸王每過溫縣,必苛求供給,當地人民以此為患。李密到任後,中山諸王進過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爭,使諸王過境不敢苛求,為百姓辦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職,施展自已的聰明才智,由於朝中無人推薦,最後只做了漢中太守,一年後罷官歸田。後病卒,終年六十四歲。
李密(582~619)
中國隋末農民起義中瓦崗軍後期領袖。字法主。京兆長安人,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南)。大業九年(613)參與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起兵反隋。玄感敗,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崗軍。同年十月,因李密勸翟讓迎擊隋悍將滎陽通守張須陀所統精卒,大敗隋軍,故翟讓命他分統一軍。李密軍令嚴肅,賞賜優厚,士卒樂意為他所用。他建議襲取興洛(後改洛口)倉,開倉賑濟,擴充隊伍,然後進取東都。大業十三年,瓦崗軍攻取洛口倉,招就食飢民幾十萬,起義隊伍迅速壯大。李密長於謀略,逐步在瓦崗軍內部形成自己的勢力。十三年初,李密獲准建立蒲山公營。二月,翟讓推李密稱魏公於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徠各路反隋武裝,由此李密在各路起義軍中確立了盟主地位。這時,李密和翟讓之間因處理隋降官、分配軍資等問題,發生火並,李密殺翟讓及從者數百人。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殺隋煬帝,率眾10餘萬西歸。皇泰主命李密討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東討化及。兩軍在童山激戰,化及兵敗北走。李密雖勝,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損傷,王世充組織了2萬多人馬,乘機進擊,李密軍大敗,本營覆沒,親將秦叔寶、程知節(初名程咬金)、牛進達等被俘,單雄信投降。李密走投無路,乃於九月渡河至河陽降唐。十一月,李淵遣李密等到山東去招收舊部。他感到已被猜疑,遂叛唐。唐將盛彥師邀擊,斬李密於邢公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