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之語言賞析

小說閱讀之語言賞析

發布時間: 2022-03-26 11:49:52

Ⅰ 現代文閱讀中修辭手法屬於什麼 表現手法 賞析語言

在語文考試中常有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等具體辨析與作用分析的題目,其實這三者的概念是較難區分的,一是因為這些概念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有專家用語與教育用語之別,二是從來也沒有一部權威性的著作對這些問題概念進行准確界定並辨析過。以下所述也只是個人的理解及一般的說法。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這四者之間關系,從一般意義上講表現手法要比寫作手法來得寬泛,可以說兩者之間是領屬關系,因為表現手法可以是戲劇中的表現手法,美術中的繪畫筆法等等,而寫作手法僅僅是在寫作中運用的一些手法。而描寫手法也要比修辭手法范圍大,不過它們兩者之間是交叉關系,即描寫手法中有許多是藉助於修辭手法的,而修辭手法中有一部分則不屬於描寫手法。而至於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應該是前兩者中包括了後兩者。
然後我們再來分別逐一簡要介紹一下這四種手法。
一、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因此表現手法一般可以包括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這三大類。
二、寫作手法: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表現文章內容的基本形式。如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寫作方法還因問題不同有所不同:記敘的方法、說明的方法、議論的方法、描寫的方法、抒情的方法、修辭手法等。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最常見的寫作手法有:誇張、對比、比喻、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動靜結合、寓景於情、托物言志等。
如果再具體一點細分一下,寫作手法那麼又可指特定文學樣式中的一些技法,如結構短篇小說的寫作手法:「橫切懸念,倒敘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節,形散神聚」法、「一箭雙雕,一點兩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銀絲串珠,數點一線」法、「明線暗線——雙環連套」法、「欲揚先抑,欲抑先揚」法、「盆中藏月,以小見大」法、「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法。
因此寫作手法也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
三、描寫手法: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分細描與白描、靜態描寫與動態描寫、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虛寫與實寫、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物體描寫、細節描寫、渲染與烘托、欲揚先抑、聯想和想像等。
四、修辭手法:修辭手法,即象徵、誇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對偶、反問、設問和雙關、諧音、用典、互文、疊詞等。
另外不有一些概念我們也應該注意辨析,如:
一、間接抒情與直接抒情。間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過其它方式來抒發感情,語言比較冷靜客觀。或借人物之口來抒情。或通過特定的語調來抒情。間接抒情的特點是抒情含蓄婉轉,富有韻味,感染力強。間接抒情又分為借景抒情、融情於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以樂景寫哀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借古諷今等。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種文章筆法。也叫直抒胸臆。
二、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修辭方式與表達方式在初中語文中是經常提及的兩個名詞術語:它們之間區別很大。修辭方式是指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方法,使語言表達得准確、鮮明而生動有力,情感真摯、強烈而又引人入勝。初中課文常見的修辭方式有比喻、擬人、誇張、對偶、排比、反問、設問、對比、借代、反復、反語等。表達方式也叫表達方法,其內涵包括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五個方面。請看例題:下列語句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①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我們的志願軍戰士。②在蒼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如果我們不理解表達方式這一術語的含義,就不能准確地作出判斷,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設問而不是議論,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寫。
三、表現手法與描寫手法。表現手法和描寫手法實際上都是一種創作方法,但其內涵不同。表現手法內涵可從如下多個方面考慮: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等。)②表現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後揚、前後呼應、想像、聯想、象徵等。)③結構特點(前後呼應、結尾點題、對比、襯托、鋪墊、、詳略、倒敘、插敘等。)描寫手法從描寫的對象可分為: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和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可分為語言、動作、心理、外貌四個方面;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場面描寫可分為動景、靜景描寫。從描寫的詳略看,可分為細描和白描。從描寫的方法看,可分為實寫和虛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四、說明方法與說明方式。說明方法和說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說明性文體中出現。說明方法一般包括分類別、作比較、用比喻、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說明方式一般指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平實說明是指用平易朴實的語言來說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進程、結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配圖表這些說明方法和運用科學術語、專有名詞等;生動說明主要指用華麗的詞藻對說明對象加以描繪、刻畫,使其形象、生動、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運用引言論、用比喻、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詞、副詞、嘆詞等。
五、論證方法與論證方式。論證方法和論證方式一般只能在議論性文體中出現,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論證方法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是擺事實、講道理,另外論證方法還包括對比法、類比法、喻證法、引證法、反證法、歸謬法等。論證方式一般可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立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提出並闡明自己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或問題發表議論,批駁片面的、錯誤的,甚至反動的見解或主張。

Ⅱ 關於議論文、散文、說明文、小說、新聞的語言特色並

議論①准確、嚴密
②概括性和簡潔性.
③使用修辭,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
考查中可能出現的考查點:
①關鍵詞語的選擇和運用.
②重要語句含義的理解.
③某語句的作用.一般從內容、結構兩方面去分析.
④修辭方法的類型及作用.
說明; 說明文是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用來解釋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理,能給人以知識的文章.一篇好的說明文,不僅要做到能抓住事物的特徵,說明順序條理,靈活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還要做到語言准確、嚴密、簡明、趣味、可讀.那麼如何來賞析說明文的語言特點呢?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語言的准確性、嚴密性
選擇表示程度、范圍、數量、時間等限制性詞語,增強說明文的准確性、嚴密性
二、語言的簡明
三、語言的趣味性、可讀性
說明文語言作為人類文化載體的一部分,其內涵、底蘊是博大精深的,在平日閱讀與寫作過程中,我們只有對其多加揣摩、推敲,才能進一步領會其特點,提高賞析說明文語言的能力.
小說;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作品特殊的吸引力,就在於語言的魅力.通過對小說語言的深入鑒賞,我們能夠進一步體味小說獨特的美.關於小說語言的欣賞,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通過誦讀來賞析小說語言.
關於小說閱讀,茅盾說過,「第一遍最好很快把它讀完,這好像在飛機上鳥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篇要慢慢地讀,細細地咀嚼,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結構;第三遍就要細細的一段一段地讀,這時要注意到它的煉句煉字」.對於小說語言的欣賞,誦讀是很好的辦法,有針對性的、有策略的誦讀往往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2)結合人物來賞析小說語言.
小說中必定出現人物,因此,人物的語言也需要我們重點欣賞.眾所周知,不同的人物,其語言自然也不相同.更甚者,即便是同一個人物,在不同的場合下,他的語言也不相同.因此,在小說中,我們就可以根據人物的性格,根據其所處的場合,具體賞析人物的語言.
(3)結合具體環境和氛圍來賞析小說語言.
小說的語言都是極具針對性的,不同的環境和氛圍,所用的語言也絕不相同.比方說,不同的小說、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場合需要不同的環境或氛圍,或悲,或喜,或蕭瑟,或凄涼,等等等等.這些不同就需要作家用不同的語言去體現.因此我們就可以去賞析,不同的環境或氛圍,作者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語言表現出來的?
(4)結合作家的不同風格來賞析小說語言.
不同的作家,其作品風格也有所不同.魯迅的作品犀利深刻,周作人的作品淡雅朴質,沈從文的作品清新純朴,錢鍾書的作品幽默睿智,如此種種.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將小說和相應作家的風格聯系起來,去體味其中的語言特色.
(5)注意小說語言的含蓄美和言外之意.
一篇好的小說,往往不會把話說得太淺顯,也往往不會把話說得太盡.多多少少總會留下一定的空間讓讀者去想像、去體味,這就要求我們還要細心的去揣摩小說中語言中的含蓄之美和言外之意.

Ⅲ 如何分析散文閱讀中的語言特點和寫法

中考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一、散文的特點

內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經驗,通過狀物、記人、寫景等方式表達出來。所謂自我感悟,也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意義和美質的發現、認識。

形式上:(1)以個人抒情為主,把抒情、敘述、議論熔為一爐;(2)從細處落筆,小中見大;(3)從側面暗示,發揮讀者的想像力;(4)行文自由,結構靈活。

綜合以上兩點: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不散」。閱讀散文時,要透過「形」抓住「神」,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結構和線索(文脈),要注意欣賞優美的語言。

二、散文分類

記敘散文:以記人、敘事、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還有的側重是記寫一定的風物、場景。作者對它們不是純客觀的描述,而是將外物與內情融合起來,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抒發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發感情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願。抒情散文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如何抒發,都與文章揭示的思想意義是否深廣有極大的關系。

議論散文:以議論為主的散文。它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文學色彩很濃。它同一般議論文一樣,要求觀點鮮明、概念准確、說理充分、層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邏輯推理,嚴密論證。常見的文學性很強的隨筆、雜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屬此類;作者常常藉助於對古今故事、花鳥草蟲等具體事物的描敘來說理,顯得妙趣橫生並富於感情。

三、 散文的線索

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為線索;以行為為線索;以文眼為線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線,還有暗線,線索的特徵有:在結構上貫穿全文,時隱時現,有明顯的標志(或是標題本身,或在文中反復出現)。

四、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感情色彩濃厚,委婉含蓄,聲調和諧,表現力強。在分析時,要特別注意它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要結合上下文,結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結合文章的語言風格,甚至修辭,才能既理解詞語的表層意義,又理解其深層含義。

五、 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觀生活、景物與主觀思想、情感相熔鑄的產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優美的散文可謂「無韻之詩」,其意境可以與詩相媲美。閱讀散文時,就要善於通過自身的感受,進入散文所描繪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語言的揣摩,要調動豐富的想像,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情感,獲得主觀體驗,才能達到思想的共鳴與升華。

六、散文的表現手法

常見的表現手法有:象徵、托物言志、對比烘托、欲揚先抑、寓情於景、借物喻人、聯想想像、設置懸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辭等。

(1)象徵

散文往往運用象徵的寫法,象徵就是托物喻義,即通過一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一種深遠的意義。這里的「具體形象」——「物」就是本體,與之相對應的事物就是象徵體,「深遠的意義」就是象徵意義。

(2)托物言志

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寫景狀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寫的景物或景象擬人化,賦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

(3)對比烘托

在散文中,為了突出作者所寫的對象,作者往往運用對比烘托的寫法。

(4)欲揚先抑

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講究波瀾,要贊美某種事物,先表達對它沒有好感;想歌頌某個人物,先說他的不足等等,然後根據情節的發展,達到歌頌與贊美的目的,而且使這種歌頌與贊美得到強調。

8. 散文的思想內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蘊是依附於含有一定象徵意味的具體事物。寫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結合作者對人物的態度、感情來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敘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現、場面細節把握作品內容;寫景狀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線索、寫法、象徵意義,從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關於散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一)散文閱讀的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選擇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麼。(2)看「形」和「神」的「結合點」是什麼,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線索。(3)看作者組織材料的順序,選擇了怎樣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語言。

(二)散文閱讀應注重的幾個方面及考點

1.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

散文選材廣泛,行文自由,表達的思想感情豐富多彩,所以准確把握文章的主題也是散文的考點之一,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考題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准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

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會精心組織,選取材料;在表達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別注意詞語在表達上的順序,層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比如,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

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麼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

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准線索。

3.品味語言

在散文閱讀中,這是一個大的考點,更是考查的重點和難點。可以包含很多小項,分析如下:

(1)字詞含義

解釋詞語要根據該詞語所在的語境來推斷。答題思路:①考慮文章或段落的主題,結合主題來答詞語的含義;②根據詞語前後語句的內容、含義來推斷。注意:如果知道該詞語的原始意義解釋,一定不要忽略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

(2)詞語妙用

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

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准確性或生動性。

(3)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

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種題型可以說「逢散文閱讀題必有之」。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

4.表達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個文段,一般會以一種表達方式為主,為了表達主題需要,往往幾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有時會考(或變相)其它表達方式的作用,有時會把修辭融合在這里考。

(1)描寫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託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議論的作用

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

5.表現手法

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常見的表現手法有:

①寫景類——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移情於景

②詠物類——托物言志

③懷古類——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詠史類——借古諷今、借題發揮

⑤送別類——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邊塞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現手法還有:對比襯托,側面描寫,象徵,卒章顯志,諷喻,動靜結合(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以實寫虛,寓虛於實,虛實相生)手法等。

6.發展性考題

(1)仿寫

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麼,怎麼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麼,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

(2)談感受

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1)對描寫對象;(2)對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4)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①能准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梭兩可。③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

Ⅳ 鑒賞小說可以從六大方面著手,分別指什麼

人物,情節,線索,語言,背景,寫作技巧,應從這六個方面,具體如下,望採納

小說鑒賞的基本途徑與方法

究竟怎樣鑒賞小說,也許各人的情況不同,方法也會不盡一樣,但我們覺得,從小說作品的構造入手來進行鑒賞是個好辦法,它不僅可以幫助讀者減少盲目性,同時還可引導讀者如何從迷人的故事中走出來並運用審美的眼光去進行鑒賞。那麼,小說又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呢?我們同意「五要素說」,即人物、情節、環境、主題和語言。下面,我們即分別從這五個方面具體談談小說鑒賞的問題。

(一)人物的鑒賞

1.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來把握人物

總體而言,文學塑造人物不外概括性表現(或稱直接表現)與戲劇性表現(或稱間接表現)兩種類型。概括性表現就是作者對人物的思想傾向與性格特徵進行直接評論,甚至明確地解釋人物動機;戲劇性表現就是通過人物自身的行為過程來暗示,猶如戲劇演出一樣讓觀眾在人物自身動作的展覽中獲得某種啟示。因此,從作者對人物的介紹與評價這種概括性的敘述去把握人物,也就成為我們鑒賞小說人物最為直接的一個步驟。

2.從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來分析人物

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俗話說:「言為心聲」,即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直接表白,至於作者對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更不待言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動,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動表現,同樣不能忽視。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為自己偷書所作的辯解,華威先生到處趕著開會,說起話來滿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徵,要仔細分析。

3.從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來理解人物

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活動的。鑒賞人物,如果離開了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就不可能正確地理解人物,更不能理解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這不僅是因為人物的個性形成與他的生活環境有關,更重要的是,作者每塑造一個人物,都是把他作為一定歷史時期的典型人物來塑造的。或者說,一個人物形象的成功與否,不但要看他是否有鮮明的「個性」,還要看他是否具有廣泛的「共性」。而對人物「共性」的分析,就必須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去考察。

前面我們談到對人物語言、行動和心理描寫的分析,這是側重在個性方面的,但是,如果只分析人物的個性而忽視共性,我們也就不能從中發現更多的人,這樣的鑒賞就未免失之膚淺。反過來,如果只分析共性,把活生生的人物解剖成一個空骨架,也難以說明典型的普遍性,不過是一個時代精神的「軀殼」而已。

4.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對人物作面面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對小說人物的鑒賞與分析一直停留在固有的靜態的和單一的線性思維上,而且它幾乎成了我們的審美鑒賞「習慣」。這主要是根植於特殊的社會環境,小說人物塑造幾乎成了某種政治宣傳的需要,因而人們鑒賞這類小說也不是甚至也不可能是從審美的角度去欣賞,這是不正常的。只有當我們對一個成功的人物形象作多角度的觀照,諸如心理學的、社會學的、政治學的、美學的等,我們對這個人物的理解也就不再是那麼淺薄、那麼單一和那麼乏味了。

5.從神魔鬼怪形象中悟出人情

中外小說都起始於遠古的神話和傳說,從而便開創了小說的神怪題材。神魔鬼怪形象在中外小說裡面,均佔有自己的一席地位。如何認識像志怪小說中的太樂妓、《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這一類藝術形象,應是小說人物鑒賞的一項不可忽視的內容。

馬克思曾經說過,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113頁)。這就說明了神話的虛幻性與現實的真實性的辯證統一,或者也可以說,小說中的神魔鬼怪形象均應是生活中人物的變形,其本質是相通的。我們鑒賞小說中的神魔鬼怪形象,應當努力從中悟出人情才對。要理解神、獸、怪與人和諧地統一在一起的審美特點,注意把他們放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之中去分析,切不能將他們排除在現實之外而孤立地去欣賞,否則就難以探求作者的真意。

(二)情節的鑒賞

1.找出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一般而言,故事情節從發生到結局,前後是有著某種內在聯系的,這種內在聯系也就是貫穿在整個作品中的情節線索。只要找到了這條貫穿整個作品的線索,情節的來龍去脈也就容易把握了。這當是我們鑒賞情節的首要任務。不過,小說情節線索並不是指我們一般所說的時間線索或空間線索,而是指作品裡的基本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例如魯迅的《祝福》,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矛盾沖突,這就是構成情節的主要線索。由於作品篇幅長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內容的特點,小說情節線索又有主線、副線和明線、暗線之分。鑒賞小說情節,如能抓住情節的線索,把握其來龍去脈,將有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統觀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圖。

2.由事見人,看情節發展如何為人物塑造服務

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是作為人物運動的形式出現的。所以,鑒賞情節應該由事見人,將人物性格與情節聯系起來分析。我們仍以《孔乙己》為例。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圍的人對他嘲笑、與他爭辯的情節,正是要表現孔乙己偷竊、迂腐的壞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種寫法和分豆給孩子們吃的情節,又是表現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後爬著到酒店喝酒,又謊稱腿是跌斷的情節,則表現他受欺凌的悲慘命運和講面子的弱點。小說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情節描寫來完成孔乙己復雜性格的刻畫的。閱讀鑒賞時,要逐一分析,挖掘情節的意義。

3.見微知著,從場面和細節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

作品的情節是由若干個場面構成的,場面是由很多個細節組成的。分析場面和細節是鑒賞情節的進一步深入,同時也只有這樣的情節鑒賞才顯得具體、充分和中肯。請看老作家魏金枝對《阿Q正傳》的一段情節分析:「寫一個犯人在最後受判時畫押,通常總是遲疑地顫抖地執著筆,無可奈何地畫上一筆就算,魯迅寫阿Q的畫押就大大不同,他寫的畫押卻是獨一無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盡平生的力氣畫圓圈』;而另一面卻是『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我看,即使沒有看過《阿Q正傳》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為人,單就這一節畫押來看,阿Q的麻木、無知以及精神勝利法,豈不是都盡情地表露出來,然而那隻是一個最後判決的場面描寫。」由此抓住場面和細節的情節鑒賞就不是浮光掠影地閱讀了,應對我們有所啟示。但有人閱讀小說,只顧看熱鬧,單純追求故事情節緊張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過一定的情節究竟提出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有何社會意義,又是如何解決的,等等,這就不得要領了。

4.賞析技巧,注意發現作者組織情節的藝術匠心

小說情節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和扣人心弦,應該說是所有優秀小說的顯著特點。什麼地方是伏筆,什麼地方是照應,什麼地方是有助於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寫,哪些地方是游離於情節之外、荒誕不經的「噱頭」等等,都要細細加以賞析。例如《紅樓夢》劉姥姥三次進榮國府的情節,即可看出它具有復沓迴旋、含意深遠的特點。這三次均是寫同一個人物進榮國府,但每次卻是各不相同。一進,只讓劉姥姥見了王熙鳳,藉此給讀者展示了榮國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溫柔富貴之鄉的豪奢;二進,劉姥姥見了賈母,又是飲宴,又是飽覽,讓讀者見到了榮國府也有各種矛盾,由此埋下了賈府即將敗落的伏筆;三進,則那位曾向劉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璉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一層更深一層。鑒賞這樣的情節,我們不僅要注意情節本身的變化,還要注意發掘情節所寓示著的主題意義。同時,又可看到,作者在組織情節時所顯現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藝術特點。

(三)環境的鑒賞

1.分析環境對主題思想的暗示

環境描寫不管它的直接作用如何,最終是為表現作品主題服務的。明末文學家王夫之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一切描寫景物的文字都在於寫作者之情意。所以,我們鑒賞小說,就應注意從環境描寫中揣摩作品的主旨。

在更多的情況下,環境描寫可能主要是為展示人物的行動和命運以及刻畫人物的性格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生動的襯景,但同時也是以間接的形式表現主題。在《紅樓夢》中,作者寫蘅蕪院的環境:「陰森透骨」,屋外長著「愈冷愈蒼翠」的「奇草仙藤」,屋內「一色玩器全無」,像「雪洞一般」。這樣的環境正好襯托出帶著金鎖而高唱「婦德法」的薛寶釵陰冷無情、裝愚守拙的性格特徵。這一性格特徵的揭示,不僅透露出作者對薛寶釵其人的思想傾向,同時也可看出封建禮教虛偽性的一面,而這正是作品主題的內容之一。

環境描寫一般是寫實的,但有時也可能帶有象徵或隱喻的性質,這樣也就自然地對主題起著一種暗示作用。

2.分析環境對人物形象的烘托

小說環境,不論是社會環境還是自然環境,與小說人物的思想與行動均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因為小說是以寫人為中心,環境描寫對人物形象的烘托始終是最為基本的任務。鑒賞小說的環境描寫,不能不注意理解環境與人物的關系,努力發掘它深刻的思想意義。環境描寫對人物的烘托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前者叫正襯,後者叫反襯,這里不再細述。

3.分析環境對小說氛圍的創造

小說感染讀者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作家特別注意創造一種特有的小說氛圍,而創造小說氛圍的主要手段就是通過環境描寫的渲染、創造和加強的。魯迅小說《葯》的開頭是:「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在華老栓為兒子買「葯」走在街上時:「……街上黑沉沉的一無所有,只有一條灰白的路,看得分明。」這樣的自然環境給人以死氣沉沉、非常壓抑的感覺,使人感受不出一點生命的活動。聯系小說的時代背景,我們還會進一步感受到1907年革命者秋瑾被害後的那種沉寂冷肅的氛圍。

4.分析環境對小說情節的推動

因為小說以寫人物為中心,而人物與環境的緊密關系,又導致特定的環境可使人物產生某種相應的行為動機,從而推動故事情節向前發展。在反映更為廣闊、復雜的社會生活的小說中,環境是人物命運形成和演變的客觀條件和原因,特別是西方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更是強調「這一個」環境中的人,強調環境對人物及情節的影響和決定作用,因而環境在小說中的這種推動作用會更加明顯。

(四)主題的鑒賞

1.從作者背景看主題

要正確理解一部作品,有必要了解作家的思想感情、思維方式,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環境、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背景。小說是社會生活在作家頭腦中的反映,也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表現。一部作品所反映的主題,總是與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在理解小說主題時,必須「知人論世」,這個很重要。

魯迅先生指出,《水滸傳》與《施公案》《彭公案》《三俠五義》的思想內容之所以不同,是和時代有關的。「《水滸》中人物在反抗政府;而這一類書中的人物,則幫助政府,這是作者思想的大不同處,大概也因為社會背景不同之故罷」(《魯迅全集》第8卷第352頁)。如果不理解時代背景對作者的影響,從而造成對題材處理上的這一不同,也就不可能理解《水滸》的深刻主題。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小說作者運用各種藝術手段,都是為了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經驗的結晶,也是作家的生活態度的形象體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柯察金的形象,《紅岩》中的許雲峰與江竹筠的形象,等等,無不體現著作家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態度——他認為生活是這樣的,人應當這樣地去生活。當然,在這里,我們不難從作品對人物的刻畫中,琢磨到作家打算讓我們體會到的東西;這里,也正是我們理解小說主題的一個重要方面。楊沫在《談談林道靜的形象》一文中,曾詳細介紹了她塑造林道靜這個人物的意圖。她說:「我知道在文學作品中,表現這種主題和思想可以從多方面,用種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而我只能從我自己的比較熟稔的生活,用我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來表現。因此,我選擇了林道靜,寫像她這樣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怎樣改造成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過程。」這段話,較為明確地表明了人物與主題的緊密關系。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小說寫人不能離開人物活動的形式——情節,而情節又是通過一系列具有因果關系的故事來完成的。當然,故事的中心必須以某些矛盾為內容,矛盾怎樣發展、怎樣解決,無不體現作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從這些看法中理解主題同樣也是小說鑒賞中被經常運用的方法。例如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是以追求人身自由、婚姻自主的小二黑和小芹同金旺兄弟為代表的封建惡霸勢力,以及二諸葛、三仙姑為代表的封建落後意識的矛盾為主要內容的,這一主體矛盾最後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得到了解決,小二黑他們獲得了勝利,這就表達了作者對封建迷信思想、包辦婚姻的看法。抓住了這一點,主題也就好理解了。

4.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小說的主題,雖然作者極力使它不顯露出來,但作者在行文中總是要對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現出一定的褒貶傾向或情感色彩。判斷作者的這種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題時所不可缺少的一環。孫犁的《荷花澱》這篇小說,是歌頌白洋淀人民群眾積極抗日的,但這種情感作者始終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通過故事的敘述來暗示,在行文中也有所透露。如當敵人的大船追趕水生嫂她們時,作者寫道:「幸虧是這些青年婦女,白洋淀長大的,她們搖的小船飛快。小船活像離開了水波的一條打跳的梭魚。她們從小跟這小船打交道,駛起來,就像織布穿梭,縫衣透針一般快。」「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澱去,那一望無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牆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來,是監視白洋淀的哨兵吧!」在這里,作者的贊美之情溢於言表,我們是不難看出的。

5.從整體傾向看主題

在小說的主題鑒賞這個問題上,有一個最為根本的原則我們必須永遠記住——整個作品,包括作品中的每一個標點和作品裡總的氣氛在內,都是主題的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可以把整個作品看作是表現主題的具體的象徵物!我們應當懂得,小說的主題,它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與小說諸要素緊密相關的整體體現。正因為如此,理解小說主題的方式方法也不僅僅限於以上談到的幾個方面,而應當是多側面的、多角度的,小說的方方面面無不閃耀著主題的光彩。一部優秀的小說,其含義——即主題——總是全面滲透在整個作品中的。

(五)語言的鑒賞

1.注意鑒賞人物語言的個性特色

語言描寫是人物描寫的一種重要手法,它通過人物語言的描繪刻畫人物性格。精彩的人物語言描寫,可以「使讀者看了對話,便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

Ⅳ 何謂從「語言特點」 「表達效果」賞析

語言賞析主要是指欣賞、品味文章中優美、精闢的詞句,理解其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怎樣進行語言賞析呢?

第一,要了解不同文體的語言特點。一般來說,實用文體如記敘文的語言生動、形象,說明文的語言簡潔、准確,而議論文的語言精練、縝密。文學作品中的語言又各具風格,如散文的語言優美動人;詩歌的語言凝練、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小說的語言傳神、富有個性化的魅力;戲劇的語言則圍繞矛盾沖突,扣人心弦……把握住不同文體的不同語言特點,就為准確地進行語言賞析作了很好的知識儲備和基礎鋪墊。

第二,要掌握不同文體的語言所起的作用。議論文和說明文的語言都講究「准確」,但是說明文中的語言准確,是為了更好地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徵;而議論文中的語言准確,是為了突出觀點的正確,論據的有力,使論證更符合邏輯。散文和詩歌的語言都講究凝練,但是詩歌則要求更高,「添一字則多,減一字則少」,且要求語言鏗鏘,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的特色。

第三,要把握語言賞析的切入點。語言賞析大致有以下幾種切入點:1.抓關鍵詞。關鍵詞主要指在文中富有表現力的詞語。特別是動詞、形容詞的巧妙使用,能夠突出人物或事物的特點或特徵。2.抓主旨句。主旨句或點明中心,或總結全文,或說明事理,或表達感悟,在文章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3.抓修辭句。主要指運用修辭手法的語句。這是最常用的語言賞析切入點。如排比句的氣勢磅礴,比喻句、擬人句的生動形象,反問句的發人深思等。4.抓感情或含義深刻句。主要指文中具有強烈感情色彩和深刻含義的句子。它們在文中往往起到畫龍點睛、揭示中心或升華主題的作用。

第四,要掌握語言賞析的命題方式和語言賞析常用的術語。語言賞析類的試題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不指定語句,任同學們在文中自選。這類試題充分尊重考生對語言的獨特感受,極具開放性和靈活性。一般要選擇句式比較簡單、特點鮮明、自己有話可說的句子。另一種是指定語段、語句讓考生賞析。答這類題一定要聯繫上下文,圍繞文章的中心回答問題,切不可斷章取義或作孤立的分析。有時候,指定賞析的語句會有多個答題點,需要從幾個角度進行賞析,答題時要考慮周全。

進行語言賞析的術語有很多,如:簡潔准確、生動傳神、優美感人、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內涵豐富、富有文采、風趣幽默、感染力強、典雅、活潑、凝練、樸素,等等,復習中要注意積累一些有關的術語。做語言賞析類試題時,答案的表述也有一定的套路。比如答「喜歡語句的原因」時,常用「第一……第二……第三……」這種形式來呈現賞析語言的思路和答題的不同角度;還可以用「我認為語言運用好的原因是……」作語言賞析的開頭。

Ⅵ 如何賞析「語言特色」

1、鑒賞小說中人物的語言特點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對象,說話的語言風格不一樣。有的幽默,有的莊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來直去;有的簡潔,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鑒賞小說作者的語言特點

不同的作者,會有不同的語言特點。這里的特點有時是指作者的語言風格,如平實、樸素、華麗、冷峻、熱烈、簡潔、明快;有時候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現出來的遣詞造句等方面的特點,如煉字、長短句、整散句等。

3、鑒賞人物語言=表現手法+表情達意+藝術效果。(分析語句採用了什麼手法,寫出了什麼內容,在文本架構、人物塑造、情感表達、主題呈現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

4、鑒賞作者的語言=語言特點+例句分析。

(6)小說閱讀之語言賞析擴展閱讀:

說明文的語言特色:要求准確、簡潔、富有表現力。

無論是事物說明還是事理說明,抑或是科學小品,都不能例外。准確、簡潔,是說明文語言的最本質的特徵。

由於說明對象、讀者對象和作者語言風格的不同,其語言特色可以平實見長,但有時也可以生動活潑。或概括,或具體。可根據具體的文章而定。

方言的語用特徵:

在選擇共同語的詞語或句式時帶有明顯的地域性習慣。

詞語或句子格式的高頻率使用,帶有地方性。

常用具有明顯地域性的固定熟語、句子格式等。

Ⅶ 如何賞析小小說

首先,你先要了解小小說的定義和特點。小小說,又稱為微型小說。小小說體現出「以小見大」特徵。它「篇幅短小」、「單一性原則」、「人物單純」、「細節精簡」、「情緒簡單」、「時距簡短」、「風格單純」、「語言簡約」。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徵;選材精、結構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質特點。
其次,小小說的創作,一定有其特殊的背景。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環境是小說結構的重要元素,它決定著情節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的幅度。環境越單純、集中,情節展示的幅度愈小。在小小說中,場面以單一為主,場面的自然或社會內容大都簡明扼要,不充分展開。它把生活事件濃縮在時空座標的某一特定點上,進行點式反映。閱讀鑒賞時,應從點到面,從小處看到大問題。了解背景還包括小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的心永遠是同時代的脈搏一起跳動的,他隨時受到當時社會氣候的影響,並用飽蘸感情的筆把它傳達出來。所以閱讀鑒賞小小說,了解創作背景也是很重要的。
然後呢,小小說的情節你一定要理解並理清。情節是小說中用以表現主題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組織的生活事件。小小說是以某一行為或動作作為情節的主體。盡管,人物動作或行動片斷也是在一個矛盾沖突中表現出來的,但矛盾的前因後果,由開端、發展到高潮、結局的過程都可以不作套體性顯示。讀小小說,既要緊緊抓住人物某個動作或某個事件,同時,也要注意小說情節的曲折跌宕。
再者,要學會感知形象。小小說不僅人物少,而且在人物的表現上通過人物某一動作或行動片斷,「閃現」人物性格、心理、情感、情緒、思想、意識和人物命運的某一點細微特徵。運用特寫,顯示人物的微部、使其充分「曝光」,給讀者留下一個鮮明突出的印象,於細微處見精神。或只寫人物性格的一個小凸面,或只寫人物心理上的一道波痕,或只寫人物情緒上的一絲變化,或寫人物思想、意識上的一點升華,或只寫人物命運的一次小小撞擊。前後不一的語言刻畫出人物先怒後喜的直率性格,使人物形象突出。
接著,你要學會概括主題。小小說容量雖小,但不意味著膚淺單薄。雖然它寫的是小題材,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片斷,卻是生活內容的高度濃縮。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沖突,觸及到生活的本質,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迸發出絢麗的思想火花。常常是以小見大,以微見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現象反映大主題或深刻的道理。所以閱讀小小說時,必須透過情節、人物和事件,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題。閱讀小小說,不能不多長一個心眼。
最後呢,要分析層次。小小說是否成功,關鍵在於構思的精巧別致。巧妙的構思首先表現在新穎、獨特、有懸念、有起伏,結構精巧。小小說的構思精巧還表現在含蓄曲折。所以閱讀小小說時,分析文章的層次,理清作者的思維脈絡,既是小小說的一個考查點,也是閱讀小小說的一個突破口。

再附上一些閱讀技巧。小小說一般只有幾百字、千把字,在這樣短小的篇幅里,要完成刻畫人物形象、敘述情節、展示環境和表達主題思想的任務,必須充分調動發揮讀者形象思維的創造力。小小說中,寫實的部分相當少,把最廣闊的想像空間留給讀者。以少勝多,以虛顯實,這既是小小說語言表現的技巧,又是小小說構思、布局和剪裁的特徵。所以讀小小說時,一定要注意虛筆的表達效果。語言的品味賞析,包括含義理解、作用分析、語言技巧和手法的賞析。是小小說閱讀中的重要考查點。對語言的品味也是感知形象、概括主題、把握作者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的有效途徑。品味語言,要抓住關鍵詞去品味語言的豐富內涵。如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句話「舉人老爺和趙家排了轉折親」,這句話含義豐富,品味重點應落在「排」和「轉折親」。「排」說明是硬拉扯上的關系,「轉折親」也是硬拉扯上的。一分析就讀出語言的豐富內容——封建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在相互勾結了。品味語言,還要挖掘語言中的潛台詞。

總之,閱讀鑒賞小小說,抓住文體特徵,把文體特點作為做題的突破口,是提高閱讀鑒賞小小說的有效途徑。我們除注意以上幾點外,還要注意標題的含義,結尾的匠心獨用和文中的細節描寫、心理描寫、對話描寫等等。

熱點內容
神漫畫的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9 16:39:59 瀏覽:444
青春校園的小說虐文 發布:2025-07-19 16:30:47 瀏覽:167
學院流偽娘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9 16:18:51 瀏覽:490
怎麼在懶人聽書里播書 發布:2025-07-19 16:02:37 瀏覽:716
好看的人性的小說網站 發布:2025-07-19 16:01:33 瀏覽:933
二婚女人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9 15:59:50 瀏覽:943
言情小說里的名字及優美的寓意 發布:2025-07-19 15:59:07 瀏覽:6
美國經商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9 15:39:26 瀏覽:581
被窩小說閱讀全文 發布:2025-07-19 05:50:09 瀏覽:880
言情小說兒媳婦兒 發布:2025-07-19 04:35:36 瀏覽: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