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外國小說欣賞橋邊的老人閱讀答案

外國小說欣賞橋邊的老人閱讀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3-28 06:45:16

① 橋邊的老人 閱讀 看清楚問題

示例:我在橋邊遇到了一位偵察兵,我們一起聊天,我只和他聊動物的事情,他反復勸
我離開,可我實在走不動了,我沒有家不知道能上哪裡去。

⑴不能刪,「又」是再次的意思,表現老人多次嘗試站起來往前走,但都失敗了,刻畫出一個年

老體衰、筋疲力盡、疲憊不堪,在戰爭中失去求生慾望的老人形象。)

⑵因為「我」已經多次勸老人離開,但老人都沒有離開,而「我」又幫不了他。「我」的這種想
法的產生,更揭示了戰爭的殘酷。

3.這是環境描寫。描繪出了大敵將臨、人們倉皇逃命的紛亂而又喧鬧的景象,渲染了緊張
慌亂的氣氛,也凸顯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勾畫出了這個滿身塵土、疲憊不堪的孤老頭形象;
與一直坐在橋邊的老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托出了老人的孤獨。

如果有幫助的話,希望可以採納。謝謝啦。

② 高二外國小說欣賞文學常識

1、課文(橋邊的老人)作者海明威(1899-1961),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由於小說中體現了人在「充滿暴力與死亡的現實世界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而獲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橋邊的老人)運用了有限視角敘述,語言簡潔而有張力,留給讀者挖掘、玩味的空間。他的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2、課文《牆上的斑點》的作者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是英國現代著名的女作家、評論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是引導現代主義文學潮流的先鋒。

一篇典型的意識流小說是《牆上的斑點》。意識流小說是典型的心理小說,人物的心理活動成為小說的絕對主體。著名的意識流作家和作品還有:愛爾蘭的詹姆士·喬伊斯及其(尤里西斯),法國的馬塞爾·普魯斯特及其《追憶逝水年華》,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及其(喧嘩與騷動)。

3、諜文《炮獸》的作者維克多·雨果是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最傑出的代表,是法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和小說家之一。他的一生幾乎跨越整個19世紀,他的文學生涯達60年之久,創作力經久不衰,合計作品七十九部之多。貫穿他的一生活動和創作的主導思想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代表作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海上勞工》、《笑面人》和《九三年》。《悲慘世界》中的冉阿讓是一個人格高尚的思想人物。《巴黎聖母院》是美醜對比的經典之作。1827年,雨果發表劇本《克倫威爾》及其序言。劇本雖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卻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的宣言,成為文學史上劃時代的文獻。它對法國文學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4、課文《安東諾夫卡蘋果》的作者是俄國作家蒲寧。193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俄羅斯文學是世界文學的瑰寶。在俄羅斯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了大批傑出的作家,他們寫出了眾多影響世界的作品。19世紀有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普希金(葉甫蓋尼·奧涅金)、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果戈里的(死魂靈)、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契訶夫的(變色龍)等大量作品,是俄羅斯文學的顛峰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安東諾夫卡蘋果》的作者蒲寧等人的小說創作基本上沿著19世紀現實主義的道路前進,同時流露出較多的感傷情調。蘇維埃俄國初期,寫有(青年近衛軍)的法捷耶夫和寫有(一個人的遭遇)的肖洛霍夫很快轉向了社會主義現實主義。

5、課文(丹柯)作者高爾基(1868~1936),前蘇聯無產階級作家,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浪漫主義作品有《馬卡來·楚德拉》、《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等,贊美了熱愛自由、嚮往光明與英雄業績的堅強個性,表現了渴望戰斗的激情。有長篇小說《母親》和劇本《敵人》,有自傳體長篇小說三部曲《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

*6、課文(煉金術士)的作者是巴西作家保羅·戈埃羅。(煉金術士)又譯為(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作者最負聖名的小說。這部象徵色彩極強的寓言故事被譽為「影響讀者心靈一輩子的現代經典」,在18個國家名列暢銷書榜首。

7、課文(娜塔莎)的作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是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戰爭與和平>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著,一直被稱為「世界最偉大的小說」。還有作品《安娜·卡列寧娜》《復活》。列寧稱他為「俄國革命的鏡子」,魯迅稱他為「19世紀的俄國巨人。」《西方正典》的作者稱他為「從文藝復興以來,唯一能挑戰荷馬、但丁與莎士比亞的偉大作家。」

*8、課文(素芭)的作者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作家、藝術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一個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著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膾炙人口的小說《喀布爾人》、《素芭》和《摩訶摩耶》均為世界短篇小說的傑作。他的「愛的哲學」對冰心、王統照、許地山的文學創作有影響。冰心更把「母愛、童心、大自然」當作自己創作的主題。

9、課文(清兵衛與葫蘆)的作者志賀直哉(1883年—1971年),是日本近代文學史上著名的「白樺派」的主要代表,有「日本短篇小說之神」的稱號。他的作品追求個性解放,提倡人道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嚴和意志,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暗夜行路>。

*10、課文(在橋邊)是作者泊爾(1917—1985),德國小說家,197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正點到達》、長篇小說《亞當,你到過哪裡》和短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成名作《正點到達》已成為聯邦德國「廢墟文學」的代表作。1971年發表的《與一位女士的合影》是泊爾全部創作的結晶,被諾貝爾獎評委譽為「臻於頂峰」之作。

11、課文<牲畜林>的作者卡爾維諾(1923-1985)是義大利當代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代表作有(寒冬夜行人)(看不見的城市)等。

*12、課文(半張紙)的作者是瑞典的斯特林堡。

13、課文《山羊茲拉特》的作者辛格(1904—1991),美國猶太裔小說家,被譽為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短篇小說作家。《傻瓜吉姆佩爾》與他的另一篇短篇傑作《市場街的斯賓諾莎》堪稱雙璧。1978年,辛格「因為他的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不僅紮根於猶太血統的波蘭人的文化傳統中,而且反映和描繪了人類的普遍處境」而獲得了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

*14、課文(禮拜二午睡時刻)作者是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15、課文(沙之書)的作者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20世紀短篇小說大師,被視為「影響歐美文學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1950年獲阿根延國家文學獎,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其作品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情節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16、課文(騎桶者)的作者卡夫卡(1883—1924)是奧地利作家,西方現代派文學奠基人之一,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代表作有〈變形記〉〈審判〉〈城堡〉。

1、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橋邊的老人》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冰山理論」

美國大詩人弗羅斯特在海明威用獵槍自殺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他堅韌,不吝惜人生;他堅韌,不吝惜自己。……值得我們慶幸的是,他給了自己足夠的時間顯示了他的偉大。他的風格主宰了我們講述長長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記得我想對碰上的每一個人大聲朗誦《殺人者》的那股痴迷勁。他是我將永遠懷念的朋友。舉國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後,他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0)。

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2、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識流作家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佳女作家」。

《牆上的斑點》意識流短篇小說

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為劇本37部,悲劇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合稱「四大悲劇」)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馬克思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3、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偉大作家,浪漫主義文學最卓越代表。

《炮獸》浪漫主義長篇《九三年》節選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

巴爾扎克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主要作品為《人間喜劇》網路全書(包括《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學中規模最宏偉的創作之一,也是人類思維勞動最輝煌的成果之一,馬克思稱它「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

4、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無產階級偉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義象徵性寓言體短篇小說《伊則吉爾老婆子》

主要作品: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散文詩《海燕》等。列寧稱他「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代表」,稱《母親》是部「非常及時的書」。

5、列夫托爾斯泰

《娜塔莎》長篇《戰爭與和平》節選

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主要有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長篇小說《復活》、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他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

普希金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俄羅斯文學之父(始祖)」;其作品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網路全書」;主要作品為抒情詩《自由頌》、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屠洛涅夫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父與子》《貴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獵人筆記》描寫農奴的悲慘生活,抨擊農奴制度,被譽為「一部點燃火種的書」。《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套中人》,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海鷗》《萬尼亞舅舅。他是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

果戈里19世紀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欽差大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死魂靈》吝嗇鬼形象(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奧斯特洛夫斯基:20 世紀前蘇聯作家,代表作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6、泰戈爾 19-20世紀印度偉大詩人

《素芭》現實主義短篇小說

代表作《吉檀迦利》《園丁集》 《飛鳥集》和小說《沉船》。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亞洲第一人。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

7、其他

《清兵衛與葫蘆》現實主義短篇小說【日本】志賀直哉

《在橋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德國】海因里希?伯爾,197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牲畜林》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義大利】卡爾維諾

《半張紙》短篇小說【瑞典】斯特林堡

《山羊茲拉特》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美】艾薩克?什維斯?辛格,197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禮拜二午睡時刻》魔幻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長篇:《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

《沙之書》魔幻現實主義短篇小說【阿根廷】博爾赫斯,20世紀短篇小說大師

《騎桶者》荒誕派短篇小說【奧地利】弗蘭茨?卡夫卡,現代派文學的鼻祖。長篇:《城堡》《審判》;短篇:《變形記》。
第一單元 敘述

《橋邊的老人》(選自《海明威短篇小說選》)刻畫了二戰中一位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通過他疲憊不堪的艱難逃難的遭遇,反映了法西斯發動戰爭的罪惡,表達了人民渴望和平的願望。海明威(美國,「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獲得過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喪鍾為誰而鳴》《老人與海》塑造了「擺脫迷惘、悲觀,為人民利益英勇戰斗和無畏犧牲」的反法西斯戰士形象;塑造了「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形象(聖地亞哥《老人與海》);「冰山原理」(把東西藏起來,讓讀者去想)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人物形象;側面表現戰爭。

《牆上的斑點》描寫了主人公看到牆上有一個斑點而引發了一連串漫無邊際的遐想,後來卻發現,那個斑點不過是爬在牆上一隻蝸牛。弗吉尼亞•伍爾芙(英國意識流小說代表作家)(第一個是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海浪》《到燈塔去》《雅各布的房間》《達洛衛夫人》其「小說就象一張蜘蛛網。也許只是極其輕微黏附著,然而它還是四隻腳都黏在生活之上。」在無拘無束的意識流動中,表達自己對生活真實內在的看法。

第二單元 場景

《炮獸》(選自長篇小說《九三年》)通過描寫一尊大炮滑脫的可怕場面,營造了陰慘、神秘、悲壯的氛圍,塑造了失職後勇敢地挺身而出的炮隊隊長形象和嚴厲、冷峻、果斷、對下屬賞罰分明的將軍朗特納克的形象。作者雨果,法國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代表作《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九三年》,作品的主題是人道主義、反對暴力、以愛制惡。在雨果的作品中常常運用美醜對比原則(對比在場景描寫和人物描寫中的作用)和浪漫主義手法。學習《炮獸》主要掌握人物及其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重點是放在場景的安排上。

《安東諾夫卡蘋果》以時間為順序巧妙地安排四個生活場景:庄園興盛時期、中等貴族生活、地主精神日趨衰落、小地主時代開始,揭示出俄國中等貴族階級的日益衰落,他們的精神日趨頹廢的現狀,為地主階級的沒落唱了一首輓歌。蒲寧,俄國作家,出身貴族,曾獲得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是《米佳的愛情》《三個盧布》《幽蟬小徑》《巴黎》。蒲寧繼承俄國古典文學的現實主義傳統,其小說不太重視情節與結構的安排,而專注於人物性格的刻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以課文為例展開分析)

第三單元 主題

《丹柯》(選自《伊則吉爾老婆子》)用浪漫主義手法,刻畫丹柯這一光輝形象。為了讓族人走出黑暗,他獻出自己的心,用那顆燃燒的心照亮了人們的前程,帶領人們走出黑暗。高度贊揚了丹柯勇敢、堅定、無私無畏、敢為理想獻身的精神。借丹柯這一形象表達了俄羅斯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被列寧稱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代表作《海燕之歌》《母親》《在人間》《我的大學》(自傳體三部曲)《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俄羅斯精神生活的編年史)。《丹柯》抑彼揚此,具有浪漫主義色彩、運用想像、虛構現實中沒有的人物、情節和環境,其實隱含了一種象徵意義,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本文:人物的象徵意義,挖心的意義,作者的寫作風格。

《煉金術士》少年尋寶的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示:每個人的財富都在自己身邊,但要敢於去追求,這需要勇氣、智慧、執著和經受艱難的考驗。即使最終沒能實現,而追求的過程也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它使你遠離平庸和無為。保羅•戈埃羅,巴西作家。代表作《朝聖》以理解自己為出發點,長於用樸素的語言,象徵的手法來講述富於意味的哲理。

第四單元 人物

《娜塔莎》(選自《戰爭與和平》)通過描寫娜塔莎在參加舞會前的興奮、激動與焦急的心情,舞會上相遇安德來公爵並雙雙埋下愛情的種子以及已經許配給安德來的娜塔莎因為孤獨與寂寞受美男子阿那拖爾的誘惑而背叛安德來的心理狀況,塑造了一位純真善良、渴望愛情與幸福,但又過於輕信、充滿浪漫與幻想的貴族女孩形象。列夫•托爾斯泰,俄國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巨制)、《安娜卡列尼娜》(第二部里程碑作品)、《復活》(世界文學不朽名著)對貴族生活的批判,主張道德的自我修養,擅長於心理分析。

關注「人民的思想」。

「娜塔莎」是托爾斯泰筆下一個經典的形象。

本文: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

《素芭》通過刻畫啞女素芭永恆孤寂的內心世界,為我們展示了素芭的不幸以及她與自然的和諧融合。長大後,由於自身的殘疾,素芭被迫遠嫁到加爾戈達,遠離了她熟悉的生活,陷入了更大的孤寂之中,美麗、聰穎、內心豐富,充滿愛心的善良女性素芭的遭遇讓人同情。泰戈爾,印度著名詩人、小說家,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因《吉檀迦利》抒情詩集獲獎)。《摩哈摩耶》(短篇小說)、詩集《吉檀迦利》《沉船》《戈拉》《飛鳥集》《園丁集》《新月集》詩歌——冥思閑適,抒情氣氛濃郁,哲理意味深刻,韻律優美而富有變化,美學風格質朴、自然、超逸。

作品反映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族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願望,描寫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

第五單元 情節

《清兵衛與葫蘆》通過記敘清兵衛喜歡葫蘆,可此愛好卻被扼殺,反又熱衷上繪畫的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清兵衛的同情,批判那種粗暴扼殺少年個性的做法,呼籲人們尊重個性,讓個性自由發展。志賀直哉,日本「小說之神」,近代「白樺派代表作家」。長篇小說《暗夜行路》。志賀直哉的小說特點:1、追求個性解放,提倡人道主義精神,強調人的尊嚴和意志。2、作品大多從身邊取材,以觀察細膩、描寫精確為特色。3、本文:倒敘的作用、對比的意義、情節的跌宕對表現主題和塑造人物的作用要掌握。

《在橋邊》通過對「我」在橋邊數過橋人的記敘和細膩的心理刻畫,生動地描述了一段感人肺腑的暗戀故事,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復雜感情及對美好情感的執著追求。海因里希·伯爾,德國作家,1972年《與一位女士的合影》獲諾貝爾文學獎,戰後文學即「廢墟文學」的代表。代表作《與一位女士的合影》《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以時代廣闊的視野和敏銳的典型化的技巧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逼真細膩地人物塑造。本文:抓住情節的運行和細膩的心理描寫。

第六單元 結構

《牲畜林》(選自《卡爾維諾文集》以平實但又調侃幽默的語言描寫了義大利農民同入侵的德國納粹士兵抗爭的心態,表現了人們戰勝法西斯的樂觀精神。卡爾維諾,義大利作家。代表作《看不見的城市》。《義大利童話》既似現實中的童話,又像童話中的現實,把西方世界中人喪失自我本質的境遇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本文:掌握文章的情節和「延誤」的作用;分析朱阿的形象和他出場的典型背景。

《半張紙》以幾乎白描的手法介紹一位年輕房客兩年間的生活經歷(幸福美滿—孤獨不幸悲傷—微笑)揭示主人公樂觀積極、充滿朝氣的人生態度,同時告訴我們,對過去的一切,美好的,應該珍惜;不幸的,任其隨時光流逝,應把握現在,開拓美好未來。斯特林堡,瑞典作家,代表作《夢的戲劇》(歐洲表現主義的先鋒)《紅房間》《朱麗小姐》以獨特的表現方式,表達深刻的內涵,給人耳目一新之感。用平實的語言寫生動的人和事。本文:理解半張紙的意義;理解小說的主題。

第七單元 情感

《山羊茲拉特》通過賣羊未成的經歷的敘述,不僅將悲憫的目光投向困難中的人,更把關懷的溫情給了絕境中依然忠心耿耿的純潔的山羊,體現作者對社會現實的高度關注和精煉概述。艾薩克·什維·辛格,美國作家,1978年憑長篇小說《盧布的魔術師》諾貝爾文學獎。其作品「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藝術既紮根於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的普遍處境。」本文:景物描寫的作用;擬人敘述的作用;理解主題。

《禮拜二午睡時刻》通過一對母女去祭拜被當作小偷打死的親人的經過,向我們展示出了母愛的執著以及神父的寬容,進一步揭示了人性中那固有的愛。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作家,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在拉丁美洲引起一場文學地震)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其長篇小說以結構豐富的想像世界,其中揉混著魔幻與現實,反映出整個南美大陸的生命矛盾。

第八單元 虛構

《沙之書》通過一本既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局的聖書對「我」的影響,闡述了一種無限可能和無限延續的感覺,表明作者對世界的迷茫和未知世界的一種惶恐心理。博爾赫斯,阿根廷作家,20世紀短篇小說大師,作家們的作家,知識型作家。代表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詩集,此地為奧運聖火傳遞地)《虛構集》(短篇小說集)作品文體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本文:沙之書的象徵意義;故事情節的淡化;內心的描寫。

《騎桶者》用一種虛幻的手法寫出了一個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向煤店索求一鏟煤而遭到驅趕的事實,向我們展示了現實社會的冷酷和人民生活的艱難,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控訴和批判。卡夫卡,奧地利作家,歐洲著名表現主義作家。代表作《地洞》《變形記》《城堡》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本文:理解為什麼要騎?騎桶者的象徵意義?理解課文主題。

③ 求用全知視角描寫《橋邊的老人》

橋邊的老人(第三人稱版)
作者:前琴

一個戴鋼絲邊眼鏡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盡是塵土。河上搭著一座浮橋,大車、卡車、男人、女人和孩子們在涌過橋去。騾車從橋邊蹣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著輪輻在幫著推車。卡車嘎嘎地駛上斜坡就開遠了,把一切拋在後面,而農夫們還在齊到腳踝的塵土中躑躅著。但那個老人卻坐在那裡,一動也不動。他太累,走不動了。
海明威的任務是過橋去偵察對岸的橋頭堡,查明敵人究竟推進到了什麼地點。完成任務後,海明威又從橋上回到原處。這時車輛已經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個老人還在原處。
"你從哪兒來?"海明威問他。
"從聖卡洛斯來,"他說著,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鄉,提到它,老人便高興起來,微笑了。
"那時海明威在看管動物,"他對海明威解釋。
"噢,"海明威說,並沒有完全聽懂。
"唔,"他又說,"你知道,海明威待在那兒照料動物。海明威是最後一個離開聖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象牧羊的,也不象管牛的。海明威瞧著他滿是灰塵的黑衣服、盡是塵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鋼絲邊眼鏡,問道,"什麼動物?"
"各種各樣,"他搖著頭說,"唉,只得把它們拋下了。"
海明威凝視著浮橋,眺望充滿非洲色彩的埃布羅河三角洲地區,尋思究竟要過多久才能看到敵人,同時一直傾聽著,期待第一陣響聲,它將是一個信號,表示那神秘莫測的遭遇戰即將爆發,而老人始終坐在那裡。
"什麼動物?"海明威又問道。
"一共三種,"他說,"兩只山羊,一隻貓,還有四對鴿子。"
"你只得拋下它們了?"海明威問。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個上尉叫海明威走,他說炮火不饒人哪。"
"你沒家?"海明威問,邊注視著浮橋的另一頭,那兒最後幾輛大車正匆忙地駛下河邊的斜坡。
"沒家,"老人說,"只有剛才講過的那些動物。貓,當然不要緊。貓會照顧自己的,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麼辦呢?海明威簡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態度怎樣?"海明威問。
"政治跟海明威不相干,"他說,"海明威七十六歲了。海明威已經走了十二公里,海明威想海明威現在再也走不動了。"
"這兒可不是久留之地,"海明威說,"如果你勉強還走得動,那邊通向托爾托薩的岔路上有卡車。"
"海明威要待一會,然後再走,"他說,"卡車往哪兒開?"
"巴塞羅那,"海明威告訴他。
"那邊海明威沒有熟人,"他說,"不過海明威非常感謝你。再次非常感謝你。"
他疲憊不堪地茫然瞅著海明威,過了一會又開口,為了要別人分擔他的憂慮,"貓是不要緊的,海明威拿得穩。不用為它擔心。可是,另外幾只呢,你說它們會怎麼樣?"
"噢,它們大概挨得過的。"
"你這樣想嗎?"
"當然,"海明威邊說邊注視著遠處的河岸,那裡已經看不見大車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們怎麼辦呢?人家叫海明威走,就是因為要開炮了。"
"鴿籠沒鎖上吧?"海明威問。
"沒有。"
"那它們會飛出去的。"
"嗯,當然會飛。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罷,"他說。
"要是你歇夠了,海明威得走了,"海明威催他。"站起來,走走看。""謝謝你,"他說著撐起來,搖晃了幾步,向後一仰,終於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
"那時海明威在照看動物,"他木然地說,可不再是對著海明威講了。
"海明威只是在照看動物。"
對他毫無辦法。那天是復活節的禮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羅挺進。可是天色陰沉,烏雲密布,法西斯飛機沒能起飛。這一點,再加上貓會照顧自己,或許就是這位老人僅有的幸運吧。

④ 橋邊的老人第一段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答案

第一段屬於環境描寫,概述人們紛紛逃離的情況,交代人物活動的環境。引出不願離去的橋邊老人,設置懸念,總領後面的內容。

⑤ 外國小說欣賞橋邊的老人主要寫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形象

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一座浮橋,畫面很平靜,老人坐在橋邊,一動也不動.他是真的太累,走不動了?是啊,是非已經將人變得很疲勞,但或許,他在等待休息過後的安樂!
戰火,硝煙,總是無情地給人無限傷害.那些戰爭的導火線,怎麼也掩飾不了那份殘忍,那份罪惡.「戴鋼絲邊眼鏡」、「塵土」、「浮橋」,已經忙著逃命的車輛、人群的各種動作,法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戰爭來臨前忙亂的極賦寫實效果的畫面,又佐以後文對於「撐起來,搖晃了幾步,向後一仰,終於又在路邊的塵土中坐了下去」等動作的描寫,剔透地寫出生活現實,烘托出了在人們競相逃命之際,一個朴實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老人是個簡簡單單的飼養員,他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戰爭,提起他的故鄉他便高興, 他並不像\'我\'在內的其他人面對戰爭的那種一心想著撤離的恐慌,他擔心他的山羊,貓,鴿子!那種不懼戰火的平靜,更令人深思.
沒有一個戰爭是無傷害性的,世界需要有一個和諧的環境,那麼才會美好,才會不斷發展.本文沒有以戰火紛飛,血腥殘酷來表達戰爭帶來的悲慘世界,而是在可惡的戰爭來臨前,用一個平靜樸素的老人,恐慌的人們競相逃命時的內心世界,冷靜而逼真地詮釋出了戰爭的殘忍、罪惡,和人們對和平的美好生活的渴望.沒有人希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人也總會有某種野心,當野心跨越了界限,就會一觸即發,戰爭是危險的結果,它不會是一個人的演出,而必須是兩者或兩者以上,一個人無法來「演繹」它的!同樣,和平需要很多人來共同維護,共同創造!很幸運,我生活在一個以「和平」為主題的時代,說明和平已經更加深刻地被人們認知,更加廣泛地被人們傳播,更加重視地被人們運用!
努力,努力,把老人的身影留在橋邊...

⑥ 高二外國小說欣賞每一課的文學常識及主要內容

《外國小說欣賞》文學常識
1、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橋邊的老人》——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冰山理論」
美國大詩人弗羅斯特在海明威用獵槍自殺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他堅韌,不吝惜人生;他堅韌,不吝惜自己。……值得我們慶幸的是,他給了自己足夠的時間顯示了他的偉大。他的風格主宰了我們講述長長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記得我想對碰上的每一個人大聲朗誦《殺人者》的那股痴迷勁。他是我將永遠懷念的朋友。舉國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長篇小說《太陽照樣升起》(1927)、《永別了,武器》(1927)成為表現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後,他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海》1950)。
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
長篇:《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鍾為誰而鳴》《乞力馬扎羅的雪》
短篇:《白象似的群山》
中篇:《老人與海》
2、弗吉尼亞·伍爾夫——英國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世界三大意識流作家之一,被譽為「20世紀最佳女作家」。
《牆上的斑點》——意識流短篇小說
主要著作有:風格獨特的長篇意識流小說《達洛威夫人》、《到燈塔去》和《海浪》等。
意識流代表作家、作品:(法)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英)喬伊斯《尤利西斯》和伍爾夫;(美)威廉·福克納《喧嘩與騷動》。
補充:
莎士比亞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偉大的劇作家和詩人,主要作品為劇本37部,悲劇有《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合稱「四大悲劇」)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馬克思稱之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

3、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偉大作家,浪漫主義文學最卓越代表。
《炮獸》——浪漫主義長篇《九三年》節選
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海上勞工》(以上稱人道主義三部曲),《笑面人》《九三年》
補充:
巴爾扎克19世紀法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傑出代表。主要作品為《人間喜劇》網路全書(包括《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等),是世界文學中規模最宏偉的創作之一,也是人類思維勞動最輝煌的成果之一,馬克思稱它「提供了一部法國社會特別是巴黎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
4 蒲寧
安東諾夫卡蘋果 現實主義短篇小說 【俄】蒲寧,獲1933諾貝爾文學獎
長篇:《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被高爾基譽為「當代優秀的文體家」。1933年,「由於他嚴謹的藝術才能,使俄羅斯古典傳統在散文中得到繼承」,蒲寧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5、馬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無產階級偉大作家。
《丹柯》——浪漫主義象徵性寓言體短篇小說——《伊則吉爾老婆子》
《伊則吉爾老婆子》是高爾基早期浪漫主義代表作。
主要作品: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長篇小說《母親》,散文詩《海燕》等。列寧稱他「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代表」,稱《母親》是部「非常及時的書」。

6保羅·戈埃羅巴西作家,被認為是繼馬爾克斯之後最受世人歡迎的拉美作家。他的被譽為當代經典的《煉金術士》又名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評論家把這本書譽作是一部影響讀者心靈一輩子的現代經典。美國出版的英文版封面介紹文字稱:「能夠徹底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書籍,或許幾十年才出現一本,您所面對的正是這樣的一本書。」美國圖書館協會將該書推薦為「青少年最佳讀物」。法國文化部部長將保羅・戈埃羅稱為「數百萬讀者心中的煉金術士」。
此後,保羅・戈埃羅又陸續出版了《籠頭》、《主神的使女們》《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第五座山》、《光明鬥士手冊》和《韋羅妮卡決定去死》等多部作品,每部作品都風靡一時,使保羅・戈埃羅成為當今巴西擁有讀者最多的一位作家。
7、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俄羅斯文學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家,
《娜塔莎》——長篇《戰爭與和平》節選
19世紀俄國最偉大的作家,主要有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長篇小說《復活》、自傳體小說《童年》《少年》。他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已被公認是全世界的文學泰斗。
補充:
普希金十九世紀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俄羅斯文學之父(始祖)」;其作品被稱為「俄羅斯生活網路全書」;主要作品為抒情詩《自由頌》、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童話詩《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屠洛涅夫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父與子》《貴族之家》,散文故事集《獵人筆記》描寫農奴的悲慘生活,抨擊農奴制度,被譽為「一部點燃火種的書」。《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套中人》,中篇小說《第六病室》,劇本《海鷗》《萬尼亞舅舅。他是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
果戈里19世紀俄國最優秀的諷刺作家,《欽差大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死魂靈》吝嗇鬼形象(四大吝嗇鬼形象之一)。
奧斯特洛夫斯基:20 世紀前蘇聯作家,代表作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8、泰戈爾 ——19-20世紀印度偉大詩人
《素芭》——現實主義短篇小說
代表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園丁集》、《飛鳥集》;
小說有長篇《沉船》、《戈拉》、《家庭與世界》《兩姐妹》,
中篇《四個人》
短篇《還債》、《棄絕》、《素芭》、《人是活著,還是死了?》、《摩訶摩耶》、《太陽與烏雲》。
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亞洲第一人。泰戈爾是具有巨大世界影響的作家。他共寫了50多部詩集,被稱為「詩聖」。
9、志賀直哉
《清兵衛與葫蘆》——現實主義短篇小說——【日本】志賀直哉
志賀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說家,被日本評論家譽為「小說之神」。1904年發表處女作《菜花與少女》。1910年,與有島武郎、有島生馬等共同創辦《白樺》雜志,圍繞於這個刊物的一些年輕作家與美術家,對當時主張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文藝思潮不滿,要求肯定積極的人性,主張尊重個性,發揮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義與理想主義的文學,形成「白樺」一派。志賀直哉為「白樺」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樺」派成為日本現代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流派。
10.海因利希·伯爾
《在橋邊》——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德國】海因利希·伯爾,197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主要作品有《正點到達》(德國「廢墟文學」的代表作)、《小丑之見》(德國「不順從文學」的重要作品)和短篇小說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1971年發表的《與一位女士的合影》(《以一個婦女為中心的群像》)是其全部創作的結晶,獲次年的諾貝爾文學獎。
11伊塔洛·卡爾維諾(1923-1985)是義大利當代最具世界影響的作家之一。
《牲畜林》——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義大利】卡爾維諾
是當代歐洲文學大師之一。他的父母都是僑居拉丁美洲的義大利人。卡爾維諾生於古巴,2歲時回到義大利,後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加抵抗運動,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通向蜘蛛巢的小徑》就是根據這段經歷寫成的。不久這部作品得了獎,他就此步入文壇。卡爾維諾當過新聞記者,後來從事兒童文學編輯工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一個分成兩半的子爵》、《阿根廷螞蟻》、《不存在的騎士》等等。他的作品獨具一格,擅長用童話的方式來寫小說。所以他的小說也可以說是童話。除了寫小說,卡爾維諾還像德國的格林兄弟一樣,收集編寫民間故事。卡爾維諾走遍義大利,付出了兩年時間的辛勤勞動,終於編寫出一部《義大利童話》,這部《義大利童話》可以和安徒生、格林兄弟的童話媲美。
12斯特林堡
《半張紙》——短篇小說——【瑞典】斯特林堡
斯特林堡是瑞典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小說家和戲劇家,被譽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他的作品在瑞典國內被視為寶貴的民族遺產,在其它國家也受到不少人的推崇。斯特林堡是瑞典自然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歐洲表現主義和象徵主義的先驅。代表作有戲劇《到大馬士革去》小說《紅房子》等,他還曾創作了瑞典文學史上優秀的自傳體長篇小說《女僕的兒子》(4卷),以描寫群島風光而著名的中篇小說《海姆斯島上的居民》,被認為是「歐洲自然主義劇作的典範」的《朱麗小姐》和《債主》,以及中篇小說《在海邊》等。
13艾薩克.什維斯.辛格,197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山羊茲拉特》——現實主義短篇小說——【美】艾薩克.什維斯.辛格
艾薩克·什維斯·辛格,美國著名猶太作家,1904年,辛格生於當時在沙俄統治下的波蘭。1935年,辛格追隨哥哥來到美國。辛格在美國以當編輯和寫作為生,1943年他加入了美國國籍。辛格一生出版了九部長篇小說、十部短篇小說集、兩部劇本、十六本兒童故事集。曾先後兩次榮獲美國圖書獎,其中一次是獎給他的兒童文學創作的。辛格被稱為當代最會講故事的作家。197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1991年,辛格去世。
主要作品:
n 《傻瓜吉姆佩爾》《盧布林的魔法師》《庄園》
n 《冤家,一個愛情故事》《蕭莎》
n 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
n 因為他有充滿激情的敘事藝術,這種藝術既紮根於波蘭猶太人的文化傳統,又反映了人類普遍處境。
14加西亞.馬爾克斯,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禮拜二午睡時刻》——魔幻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馬爾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與現實的巧妙結合,以此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審視人生和世界。這種把現實與幻景溶為一體的創作方法,被稱為「魔幻現實主義」。
馬爾卡斯的重要作品有長篇小說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家長的沒落》《霍亂時期的愛情》等,中篇小說《枯枝敗葉》《惡時辰》等,短篇小說集《藍寶石般的眼睛》《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等,電影文學劇本《綁架》等。
15博爾赫斯
《沙之書》——魔幻現實主義短篇小說——【阿根廷】博爾赫斯,20世紀短篇
小說大師
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兼翻譯家,被稱為是「影響歐美文學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1950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
成名作:《小徑分岔的花園》(短篇小說)。小說特色:敘述干凈利落,文字精煉,構思奇特,結構精巧,小說情節常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展開,荒誕離奇且充滿幻想,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
重要作品有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聖馬丁牌練習簿》《陰影頌》《老虎的金黃》《深沉的玫瑰》,短篇小說集《惡棍列傳》《小徑分岔的花園》《阿萊夫》《死亡與羅盤》《布羅迫埃的報告》等。還譯有卡夫卡、福克納等人的作品。
16弗蘭茨·卡夫卡,奧地利小說家
《騎桶者》——荒誕派短篇小說——【奧地利】弗蘭茨.卡夫卡,現代派文學的鼻祖。長篇:《城堡》《審判》;短篇:《變形記》。
1904年(21歲)開始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進行寫作,他不以發表、成名為目的,只是想用寫作來解除內心的苦悶。主要作品為三部長篇小說《城堡》《審判》《美國》和短篇小說《變形記》《判決》《地洞》《飢餓的藝術家》等,且生前大多未發表,卡夫卡被共認為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鼻祖(奠基人),是歐洲表現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的集中體現,並在歐洲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卡夫卡熱」。
《變形記》通過寫小職員格里高爾突然變成一隻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表現現代社會把人變成奴隸乃至「非人」的「異化」現象。
《城堡》寫土地丈量員K在象徵神秘權力或無形枷鎖統治的城堡面前欲進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卻永遠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斃。
《審判》借銀行職員約瑟夫·K莫明其妙被「捕」又莫明其妙被殺害的荒誕事件,揭露資本主義社會司法制度腐敗及其反人民的本質。
《地洞》借小動物防備敵害的膽戰心理,表現資本主義社會小人物時刻難以自保的精神狀態和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的孤立絕望的情緒。

⑦ 閱讀《橋邊的老人》片段,完成小題。(9分)「什麼動物」我又問道。「一共三種,」他說,「兩只山羊,一


小題1:體力不支、疲憊不堪。(2)對動物的牽掛(對家園的留戀)。(3)對未來生活的茫然。(答對兩點即給滿分)
小題1:(1)「我」是故事的觀察者和講述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感。(2)拉近作品和讀者之間的距離,增加文章的親切感。(3)採用了「有限視角」的敘述角度,避免了作者的介入,讓讀者自己去理解、判斷老人的遭遇和內心情感。
小題1:(1)交代了故事的結局,這位老人始終沒有離開。(2)通過寫法西斯正向埃布羅挺近,點明了故事背景。(3)對當時的自然環境「天色陰沉,烏雲密布」的描寫,渲染了濃重、壓抑的戰爭氛圍。(4)暗示中心,點明主題:這天是「復活節」,復活節象徵著希望與新生,含蓄地寫出對戰爭的譴責,對和平的期待。(答對一點給1分,兩點2分,答對三點即給滿分。)

⑧ 高二 外國小說欣賞 中,《橋邊的老人》「一絲笑容」 反應了老人怎樣得內心世界

故鄉,是唯一的寄託,是溫暖的源泉,於是強調「老人微笑了」。因為故鄉,有老人的動物,哦,原來,那些動物,才是給老人製造溫暖的起點。

⑨ 橋邊的老人何君華閱讀答案中的躥字有什麼妙用

參考答案:
1. B
2.C
3.A
4.(1)用盡他們的錢財,耗盡他們的精力,最終不見效,將要死了,反而相互指責說,這是醫生的失誤,而找巫師太晚了。
(2)(只要)別人有一個好的葯方,有一句有價值的(醫學)見解,必定攜重金不遠數百里去拜他為師,一定要得到才罷休。

⑩ 求文檔: 《外國小說欣賞》第一、二、三單元綜合測試試卷

1、B2、C3、C4、C5、C6、D7、D

熱點內容
短片言情有肉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1:41:49 瀏覽:960
有沒有神醫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19 01:02:01 瀏覽:446
韓國校園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0:56:45 瀏覽:578
小說紹允琛陸瑤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9 00:56:41 瀏覽:660
女主角是舞蹈演員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7-19 00:15:44 瀏覽:929
言情都市曖昧小說 發布:2025-07-19 00:02:56 瀏覽:143
科幻言情文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23:37:06 瀏覽:307
被禁的40部小說名字 發布:2025-07-18 23:35:24 瀏覽:803
小時候言情校園小說 發布:2025-07-18 23:33:18 瀏覽:576
另類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8 23:25:48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