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走進小小說群文閱讀

走進小小說群文閱讀

發布時間: 2022-04-01 05:38:40

❶ 小學說明文群文閱讀閱讀方法有哪些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集中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方式的教學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確定主旨,給所學課文正確分類 群文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圍繞主題選擇好文章,或者將原有的文章加以正確分類。如果沒有一個確定的主題,教師就很難將原有的閱讀教學緊密聯系在一起,基於這一點,其實教師稍加思考就可以做得很好。比如,常見的就有從文章的寫作內容、文章的人文內涵、作者的表達方式等方面把文章分為不同主題。 1.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
以事物為主題的,如「故事中的狐狸」、「千姿百態的荷花」群文教學;以時間為寫作主題的,如「春天的兒童詩」的群文教學;以人物為寫作主題的,如「老舍筆下的人物」;以事件為主題的送別詩等都是很好的群文閱讀教學材料。 2.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
以人物的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的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以愛心為主題的,如「人與動物和諧發展」;以珍愛生命為主題的,如「生命的價值」、「尊重生命」,這樣的分類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值得廣大教師借鑒嘗試。
3.從作者寫作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
以寫作的方法為主題,如「跌宕起伏的小說」、朗朗上口的「兒童詩歌」;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兒童詩」,等等。 二、多種結構地呈現群文,讓課文巧妙地出場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以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沖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1.設計比較性問題
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如高佳利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鑽石》、《犟龜》四篇童話故事後,引
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節結構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現童話故事情節反復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2.設計遷移性問題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於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並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3.設計沖突性問題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於為學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一定差異。我們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間的差異,設計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問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孔子的故事》,在引導學生感受孔子的偉大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請大家再讀這些文章,孔子有沒有讓你不太滿意的地方?教學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創世神話是先人的想像,不是科學,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四、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質疑討論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理清。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如李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尋找各國創世神話故事的共同之處時,激發學生質疑:為什麼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認為原始世界像一個蛋、神話故事中都有一個本領超人的神、世界萬物都是神變化而來的„„質疑後引導學生猜測討論。

❷ 群文閱讀《時間去哪兒了》教學案例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作文講評課,在作文講評之前,我們先來回憶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給我們的感受。
生:我從這篇文章中感受到了作者對時間流失的無奈和惋惜。
生:我感受到了時間一去不復返了,我們要珍惜時間。
師:是的,作者寫出了對時間流逝的無奈和不能白白走這一遭的反思,讓我們珍惜時間。我們不僅僅感受到了這些,這篇散文的寫法也給我們很好的借鑒。朱自清自始至終都在追問——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啊,時間到底去了哪兒呢?(師示意學生齊讀——)
第一板塊 文中得法
——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設問)
——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比喻)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排比、擬人、將抽象寫具體)
——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比喻)

❸ 《陽光的味道》群文閱讀文章

陽光的味道 林清玄 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
那時是春末,一季稻穀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苓樹上島雀追逐,竹林里的筍子正紛紛綻出土地。細心地聆聽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非常幸福的感覺。
農夫和我坐在稻穀旁邊,稻子已經鋪平攤開在場上。由於陽光的照射,稻穀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也染上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做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脈一般,一條棱線接著一條棱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穀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來就是這樣曬穀子,因為等到陽光曬過,八爪耙把棱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穀翻身,原來埋在裡面的穀子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哲學。
農夫用斗笠扇著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說:「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
他說:「你聞到什麼沒有?」
「我聞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說。
他開顏笑了,說:「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
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著他。
那年輕的農夫領著我走到稻穀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穀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腔;然後,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穀子讓我嗅,卻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麼只有曬到陽光的穀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說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穀曬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暑假偶爾幫忙,想像著都市裡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曬谷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決心留在家鄉。我們坐在稻穀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然後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曬乾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的味道,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地從童年中流瀉出來。自從有了烘乾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里,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原因。
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說:「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說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裡的花香氣不同呢?」
我說:「那夜來香、曇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
我便那樣坐在稻穀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說:「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退化了。」

還有剩下的兩篇一並發予你:
陽光的味道
周偉
陽光下的奶奶,總是一臉陽光地坐在禾坪上,看著她那禾坪前的瓜蔓引蛇一般爬上瓜架,攀繞,慢慢地綠了一片,然後,一朵小黃花開了,又一朵小黃花開了。
不幾天,那一朵朵好看的小黃花,一朵一朵地不見了。我找來找去,只見瓜架下憑空多了好多長長短短的青瓜,長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一律懸掛,如漫天掛滿了紡錘和棒槌。
我在瓜架下走來走去,或看或摸,或量長短,或比畫大小,或做上記號。忽然,我有一個驚人的發現,便向陽光下定坐著的奶奶著急地問:「奶奶,你看你看,為什麼它一出生就滿臉皺紋,疙里疙瘩?」
奶奶呢?她也只是笑,邊笑邊摸那瓜,一遍又一遍。布滿皺紋的瓜,竟在奶奶的手上很滑潤,有光澤,好聽話。
我從奶奶手上把瓜拿了過來,說,它肯定委屈。準是那一朵小黃花早早地謝了,它心裡煩啊苦啊!奶奶的笑僵了一下,我瞬即看見苦瓜的皺紋在她的臉上閃了一下。
我的猜想不久便得到了證實。奶奶摘下那瓜做菜,一片剛夾到我的嘴裡,我就嚷了起來:「苦,苦死了!」從此,我再也不肯吃苦瓜。
後來有一回,奶奶拿一個紅辣椒糖逼我就範。奶奶笑著看我,說:「多呷幾片,然後,回味回味看。」奶奶手中的紅辣椒糖在我眼前晃盪。我夾了一片又一片苦瓜,放在嘴裡。我想那時我是閉了眼的。味還是苦。當苦味漸漸淡去時,一種微涼並略帶甘甜的味兒便升到了舌尖、口腔,隨後就覺得清爽、痛快和愜意。肉厚脆甜,味道清香綿長。奶奶說,別看它有些苦,能除邪熱,解勞乏。我並不管奶奶說的,只是想著,這瓜,以苦味得名,能食能醫,只是苦了它自己。
奶奶對苦瓜情有獨鍾,變著法兒給我烹調苦瓜:素炒如青菜,油煎如葷菜,還可熬成苦瓜瘦肉湯,雞蛋炒苦瓜……最妙的要數苦瓜肉丸,將苦瓜切成一寸長的筒塊,挖去瓜瓤,放入沸水中用旺火煮至半生時撈出瀝干水分;再將瘦肉剁爛,加入蔥花、鹽,摻入薯粉,拌和作餡;把粉團肉餡塞入空心的苦瓜筒塊中,再入油鍋煎,待筒塊兩面的粉團肉餡略呈黃色時,摻入湯、姜、大蒜頭一並煮熟,起鍋前放鹽與味精。苦瓜清涼,瘦肉鮮甜,色香味美。
此後,我更是日日都要去瓜架下看那些寶貝疙瘩了。奶奶依舊天天坐在陽光下的禾坪上。瓜架下的瓜一日日變大,青皮愈來愈黃了。
有一天,我看見了一條瓜裂開了很大的口,露出了裡面的紅瓤。我馬上摘下,立馬送到奶奶的面前。奶奶隨著裂口把瓜完全撕開,露出更多更漂亮的紅瓤里子。奶奶撕了一塊紅瓤放到我的嘴裡,笑著看我,說:「你嘗嘗看。」我不敢大嚼,只是用舌頭舔了一下,竟然,很甜!
我不禁替這瓜感嘆:想不到,它在最後竟是以爆炸自己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鮮艷和甘甜!
我發覺自己在太陽光下迅速地成長,當然這成長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在味道上的成長。我對味道愈來愈有感覺、經驗了。
比如對苦瓜,我就慢慢體味出苦味之後,著實可去煩消渴通便,清心明目益氣。更有感動處,苦瓜是苦的,情愛是苦的,人生是苦的,真正體味出,總會苦盡甘來。
許多年後,奶奶葬在了她的苦瓜架旁,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在那天,我才完完全全地知道奶奶是個苦了一輩子的人。她兒時父母早亡,8歲起給人做丫鬟幫工,後來嫁給地主做小老婆……
在大夥的印象中,奶奶總是坐在屋前的禾坪上,一臉陽光地招呼著來來往往認識與不認識的人們。搬個凳子,要你坐;端杯茶水,要你喝。帶個東西捎個口信,她都代勞,且負責得很,從不出錯。下雨天,她要借把雨傘給你;炎炎夏日,她要借頂草帽或斗笠給你,隨你什麼時候來還。碰上吃飯的時候,算你有口福,一定邀你入席。缺個油鹽醬醋茶,娃兒讀書還差幾個學費錢,大多都找奶奶借……彷彿奶奶總是一個有說有笑的「觀世音菩薩」,帶給別人的盡是歡樂和甘甜。
那天我回到了老家,走在苦瓜架下,我看見一朵小黃花開了。
離開苦瓜架旁,我好像忽然聽到一句:天燥熱,來碗苦瓜拌稀飯!這是奶奶的聲音,好親切好溫馨。
陽光的味道
美紅
⑴陽光能有什麼味道?很久以前,一個貧窮快樂的女孩兒讓我知道了陽光的味道。
⑵初中,我是在偏僻的鄉下度過的,那種艱苦不是十幾年後的今天所能想像的。小鎮破敗不堪,學校亦簡陋得不成樣子,我們十幾個女孩兒擠在一間土坯泥屋裡,夏天還好說,一到冬天屋裡又冷又潮,冰窖一般。每天臨睡前,我們總忍不住抱怨一通。只有芳,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她穿打補丁的衣服,吃鹹菜窩頭,凍得紅腫的臉卻仍然掛滿微笑。
⑶因為天冷屋潮,我們常把被子抱出去曬。有一次,我和芳一起去收被子。夕陽正是最好的時候,金黃的余暉斜斜地照著,被子曬得鼓鼓的,抱在懷里鬆鬆軟軟溫暖極了。「陽光的味道真好!」芳把頭埋在一大團被子中,深深地嗅著。「陽光有什麼味道?」我感到奇怪極了。
⑷芳不好意思地笑了:「甜絲絲的,暖暖的,我也說不清楚,你使勁聞聞就聞到了。」
⑸我按芳的話去做了,但什麼也沒聞到,然而從那以後,我記住了芳,記住了芳的話。
⑹當我第二次聽到有人說起陽光的味道時,已經是許多年之後,這期間我讀完初中、高中,上了大學,再留在省城工作。十幾年的時光匆匆而過,芳的故事也在淡漠中遠去,直到前年那個明媚的春日,我在山腳下漫步,芳又從紛紛雜雜的記憶中清晰地走出來。
⑺那是個星期天,陽光燦爛極了,天藍得高遠,我和幾個朋友在山腳下的草地上玩,一個很輕柔的聲音隨風飄來:「陽光的味道真好。」我的心驀然一驚,循聲望去,一位中年婦女正攬著一個活潑美麗的小姑娘坐在青青的草地上。中年婦女眯著眼,微仰著頭,陽光灑滿她的臉,那上面漾著淺淺的幸福的笑意。
⑻ 「媽媽,陽光是什麼味道?我怎麼聞不到啊。」女孩兒輕搖著媽媽的胳膊。中年婦女笑了,她拍拍女兒的頭:「你閉上眼睛,用心去聞就能聞到了。」女孩兒真的閉上了眼睛,而且閉了很久,等她再睜開眼時,已經是滿眼的晶瑩:「媽媽,在黑暗裡是不是很難受?」
⑼中年婦女似乎沒有看到女兒的眼淚,她又笑了:「傻孩子,媽媽怎麼會難受呢?我能聞到陽光的味道,能聽到風的歌聲,還能聽到你骨頭生長的聲音,媽媽快樂還來不及呢!」
⑽我恍然間才明白,中年婦女原來是個盲人,這一發現,震得我心好痛,不知怎麼的,芳抱著一團被子在夕陽余暉中幸福微笑的樣子一下子涌現到我的眼前。曾經讀過一篇文章《花開的聲音》,當時怎麼也不明白花開能有什麼聲音,但作者卻說,花開有著極美麗動聽的聲音,但只有那些對生命充滿熱愛並以一顆感激之心去看待世界的人才會聽到。
⑾我緊緊閉上眼睛,用心去感受陽光的撫摸。風很溫暖,輕輕柔柔像母親的手。陽光融在風里,緩緩淌過我的臉、我的身和我的靈魂,有花和草的清香,有蟲鳴和蝴蝶展翅的美妙之音,一切都好極了,生在這世上原本就是一種幸福。
⑿有一股涼涼的東西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我知道那是久違了的眼淚。突然間,我聞到了一種味道,清清的、淺淺的,就像我們平平淡淡的生活。我想,這也許就是陽光的味道吧。

我找了一下,大致是林清玄的這篇。你說的【陽光的味道】『群文』應該是想說『全文』吧。起先我還以為寫這篇文章的人叫『群文』哩!
一共三篇,請查收,還有一些有關練習如果樓主需要,請追問!

❹ 群文與整本書的閱讀方法

《群文閱讀的理解與實踐》 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於澤元、王雁玲、石瀟 /著

這本書對群文閱讀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深入剖析。在理論上,不僅從閱讀理論出發探討了群文閱讀的內涵、特徵和價值,還對多文本閱讀的源流進行了梳理,對有關的理論基礎進行了分析,同時特別關注了群文閱讀對高階思維發展的價值。在實踐上,探討了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要素,系統化地構建了群文閱讀教學的各類課型及其操作要點,還較為詳盡地說明了適用於群文閱讀的十大教學策略及其應用。相信這樣-本由理論到實踐的專著,對於教師理解群文閱讀、掌握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路徑和方法都具有重要價值。

❺ 從群文閱讀到群文讀寫的讀後感

教師要善於尋找從群文閱讀到讀寫結合的"密碼".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語言現象.發現文本表達的策略,從而在群文閱讀中獲得寫作的啟蒙和歷練。下面以寫景類群文閱讀為例,談一談筆者在群文閱讀及讀寫結合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一、探尋"取題"的秘密"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題

❻ 群文閱讀至少幾篇文章

群文閱讀至少2篇文章,一般是3-5篇。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近年來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隨著研究和實踐工作的深入,群文閱讀的定義不斷修正完善,它是指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結構化文本,在單位時間中通過集體建構達成共識的多文本閱讀教學過程。

群文閱讀的價值:

1、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的時代價值

群文閱讀實現了網路閱讀與書籍閱讀的有機整合,顯現了網路閱讀與書籍閱讀優勢兼收並蓄、龐雜信息快速高度整合、有深度的精細化綜合化閱讀的時代價值。

2、獨特的育人價值

群文閱讀建立了立體緊致的課堂結構,讓學生發展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批判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在多文本人文滋養中,獲取正確的道德認知與方法論,凝練終生受益的核心素養。

3、特有的閱讀教育價值

群文閱讀通過制定相應的閱讀規程,讓學生逐步養成群文閱讀習慣,自覺運用群文閱讀思維,學會有效的閱讀方法,學會如何在多文本閱讀中辨識提取,比較整合,批判創新,提升常態閱讀能力,在閱讀中學會閱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 - 群文閱讀

❼ 如何讓群文閱讀走進課堂

閱讀是汲取和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閱讀對智力發展具有促進作用。指導閱讀任何一篇課文,都是給學生智慧倉庫里增添一筆財富;閱讀教學中的任何一項訓練都不同程度地起到開發學生智力的作用。(摘自《當代語文教育學》)從大語文觀看來,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大語文的運行系統由課堂教學、課外閱讀、生活體驗與感悟三個子系統構成。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大語文運行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是大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准》雖然明確規定小學階段應完成145萬字的閱讀量,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缺乏具體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讀物的選擇,實施的方法、時間、評價考查的辦法等,所以很難真正將《新課標》中關於課外閱讀的要求落到實處。尤其是課內教學將課堂教學時間安排得非常滿,難以騰出課內教學時間對孩子進行閱讀指導,拓展孩子的課外閱讀量。
綜觀小學生的閱讀實踐,普遍存在電視替代書籍的慵懶閱讀行為,淺嘗輒止的敷衍閱讀行為,只愛口袋書、漫畫書的偏食閱讀行為,只讀作文選的功利閱讀行為,隨波逐流的盲從閱讀行為,以及無「法」可依的浮躁閱讀行為等現狀。課外閱讀的管理、引導滯後,從而使得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質效很低,並亟待提高。
根據本校學生語文學習及課外閱讀特點,在本學期,為了在課內教學時間爭取更多的閱讀指導時間,進行更為扎實有效的課外閱讀指導,我們進行了基本課內文本的相關文本群文閱讀進課堂的研究,主要對群文閱讀進課堂的時機及文本的選擇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從以下三種基於課內文本的群文閱讀拓展教學探索,努力構建大語文課堂。
一、簡化課內教學,精簡教學課時,引入相關文本
現行語文課本中的不少文本對於孩子來說,理解並非難題,但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經常是老師滿堂問,學生滿堂答,一些明明學生可以通過自主閱讀就可以弄明白的問題,老師也要提問。有些課文的教學,老師處理得比較復雜,總想挖掘文本中所有語言文字訓練點,忘記了一課一得,把語文課上得簡簡單單。這兩種情況無疑浪費了不少課堂教學的時間,也給課內群文閱讀帶來了時間上的障礙。
為保證群文閱讀的時間,我們選擇了一些學生感興趣又比較容易理解、語言文字訓練點比較少或孩子容易掌握的課文,如童話、神話,簡化語文課堂教學,只選擇孩子們最難掌握的一到兩個語文訓練點進行教學,將兩個課時的課文教學壓縮到一個課時內,在保證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節約出一個課時的時間,第二課時進行與文本相關的課外文本閱讀。如三年級上冊第18課《盤古開天地》,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正式接觸神話這樣一種故事類型,第一課時課內教學,老師就抓住了文中的字詞和讓孩子通過文本感受神話故事「神奇」的特點這兩個教學點進行教學,既落實了孩子的字詞基礎,又讓孩子津津有味地閱讀文本,對神話故事的特點有了初步認識。第二課時,老師讓孩子們回憶自己曾聽說過的,通過動畫片看過的,通過兒童文本讀過的神話,激發孩子對神話的閱讀興趣,再給孩子們帶來了《嫦娥奔月》、《精衛填海》、《女媧補天》、《誇父追日》四個中國神話,讓孩子們通過文字再一次感受中國神話故事的神奇,遠古人類豐富的想像力,並讓孩子們了解文字閱讀所帶來的不同感受。又引入了《聖經》中的《創世紀》篇章,讓孩子閱讀西方開天闢地的故事,初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開拓視野,拓展思維。從橫向和縱向兩條線圍繞課內文本,選擇合適的群文閱讀文本,落實課外閱讀,做到課外閱讀進課堂,有指導,有交流,有反饋。
二、基於文本特點,擠進課外閱讀,幫助深化主旨
課本中的某一些課文,對於某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比較難理解,對於老師也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在這樣的課文教學時,我們邊教邊擠進相關文本的閱讀,不僅拓寬了學生閱讀面,而且可以用主題相同卻豐富多樣的文本,幫助更好的理解課文主題,深化主旨。
如在教學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一文時,學生可以理解到作者透過文字要傳達的時間寶貴的主旨,但文中許多表達對於三年級孩子,理解起來還比較困難。於是在教學中,老師沒有在課文的詞句上過多糾纏,而是在課內擠進了一組有關時間的文本,其中形式豐富,有朱自清著名的散文《匆匆》,有兒童詩《時間是一隻蝴蝶》、《今天》、《一天只有一個早晨》,還有林清玄另一篇與時間相關的散文《與太陽賽跑》,同時進行閱讀指導,每讀一篇都有不同的閱讀指導方向,讓孩子通過有指導的閱讀,更了解了時間是什麼,時間從何處流逝,從而更好地理解了課文中作者追趕時間的快樂,通過這樣一組文章的閱讀、交流及創作,還讓孩子豐富、積累了語言,感受了語言的豐富和美妙,進行了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練習。
三、課內教學為點,課外閱讀為面,做閱讀點燈人
語文教師應將推進兒童閱讀作為自己的份內職責。小學生到了中高年級,隨著識字的增多,不僅具備了閱讀課外書的條件,而且也產生了閱讀課外書的願望。

熱點內容
校園小說女主罵女二 發布:2025-07-15 22:44:17 瀏覽:425
非常好看的男男快穿小說 發布:2025-07-15 22:34:52 瀏覽:489
聽書寶安卓下載 發布:2025-07-15 22:03:40 瀏覽:181
青山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15 21:56:05 瀏覽:624
好看的靈異破案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15 21:52:36 瀏覽:635
類似網游三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1:47:36 瀏覽:185
玫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1:45:34 瀏覽:716
校園小說的很肉情節 發布:2025-07-15 21:44:48 瀏覽:603
架空女主戰爭亂世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1:44:03 瀏覽:309
有什麼好看的長篇修真小說 發布:2025-07-15 21:43:18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