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霸王別姬高三小說閱讀理解

霸王別姬高三小說閱讀理解

發布時間: 2022-04-02 16:16:39

A. 霸王別姬的具體內容

這是部中國電影之中雅俗共賞的典範作品,也是兩岸三地電影人合作拍片最成功的代表作,曾獲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改編自香港女作家李碧華原著小說。
電影描述程蝶衣自少被賣到京戲班學唱青衣,對自己的身份是男是女產生了混淆之感。師兄段小樓跟他感情甚佳,段唱花臉,程唱青衣。兩人因合演《霸王別姬》而成為名角,在京城紅極一時。不料小樓娶妓女菊仙為妻在先,在文革時期兄弟倆又互相出賣之後,使蝶衣對畢生的藝術追求感到失落,終於在再次跟小樓排演首本戲時自刎於台上。全片氣派恢宏,製作精緻,將兩個伶人的悲歡故事摻合了半世紀以來的中國歷史發展,兼具史詩格局與細膩的男性情誼,導演陳凱歌固然表現出色,張國榮、張豐毅、鞏俐、葛優等亦演得精彩。

B. 《霸王別姬》 小說和電影有什麼區別

《霸王別姬》
小說和電影的區別:
小說與電影最大的區別是,小說更純粹的是一部兒女情長的言情小說,而電影卻更多的關注於人生與人性的最直接的心靈沖擊與思考。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凱歌對小說的立意進行了拔高和深化。

C. 電影《霸王別姬》與原著小說,有哪些不同之處

1、程蝶衣在文化大革命時期自殺未遂,坐牢的時候嘗試抹脖子,不成功,從此留下幾道疤痕

原著:蝶衣經歷這劇烈的震盪絕望憂傷,不能成寐,鬢角頭發,一夜變白。


5,用煙嘴在小豆子嘴裡搗鼓弄出血的是關師父,不是小石頭。

如果你贊同上述回答,記得點贊哦!

D. 《霸王別姬》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小說中,張愛玲以虞姬為主線,通過虞姬與項羽的對話、虞姬外出營房巡視等所見所聞及所產生的心理活動,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文筆,柔婉、深刻地揭示了虞姬的心理發展歷程,為虞姬最後的自刎巧妙地做了鋪陳。


張愛玲的《霸王別姬》篇幅不長,人物不多,場景不復雜,也沒有激烈的打鬥場景,但通過張愛玲在文中的視角、嗅覺、聽覺,我們彷彿又看到了秦末漢初五年,垓下決戰那殘酷、激烈、充滿馬糞氣味和血腥的戰斗場景。

從張愛玲寫成這篇文章的1937年算起到今天,張愛玲塑造的虞姬這個人物形象已有七十餘年,但她卻依然鮮活地存留在人們心中,帶給人們很多思考和啟示。

E. 霸王別姬新版小說與舊版有什麼不同

舊版的《霸王別姬》是京劇大師梅蘭芳的大作,曾在京城乃至全國引起轟動,故事情節凄美,腔調優美動聽。它主要是寫楚霸王項羽的軍隊被漢軍圍困垓下,突圍機會渺茫。妃子虞姬看到項羽在帳中喝悶酒,想到此時項羽陷入極度危險中,心情煩躁不安,又想到自己乃一女兒身,會連累大王逃生,於是進入帳中為大王舞劍以解悶,待項羽看得出神時,虞姬說要自刎,項羽連忙攔住,虞姬心意已決,指著帳外唧唧地說:」大王看!「相遇王帳外一看,什麼也沒有,回過頭來,虞姬已經倒在地上,還有那霸佔著血的劍。虞姬自刎了。
新版的《霸王別姬》則是香港著名作家李碧華的經典之作,被拍成了電影,由陳凱歌導演,張國榮、張豐毅、葛優、鞏俐主演。該影片被認為是中國最優秀的電影,獲得了許多國際大獎,其中就有戛納電影節上的金棕櫚獎,二張國榮在戛納電影節上一一票之差落選該次電影節的影帝,原因是評委們認為《霸王別姬》這部電影本身獲得的獎項太多,想分散獎項。
故事貫穿在清末、民國和新中國成立後。一起在科班長大的小石頭和小豆子感情深厚,兩人在關師傅的培養和自身的努力下,成為京城名角,同台演繹很出色,尤其將《霸王別姬》這出戲演得爐火純青,成為京城最叫座的戲之一。長大後的小石頭取名段小樓,而小豆子則取名為程蝶衣。小樓一直將蝶衣是為自己的弟弟,但蝶衣對小樓有一種特別的感情——「我們就這樣演一輩子《霸王別姬》好不好?」可小樓對蝶衣的這種感情全然不知。小樓取了青樓女子菊仙,蝶衣對菊仙羨慕嫉妒恨,咬牙切齒,作為女人的菊仙心思敏銳,讀懂了蝶衣的心思。但菊仙並沒有因為作為小樓師弟的蝶衣放棄小樓。為此蝶衣一直耿耿於懷。
新中國成立後,名伶受到優待,但文化大革命中,許多人被劃為牛鬼蛇神,作為名伶的小樓、蝶衣未能倖免。在逼供之下,小樓「揭發」蝶衣曾和戲霸袁四爺發生過不正關系,蝶衣心裡氣急敗壞,也揭發菊仙曾在青樓謀生。菊仙不堪重辱,自縊而亡。 「文革」結束後,小樓蝶衣又登台演出。蝶衣抽出小樓身上的劍假意要舞,他明知這是那把真劍,曾是自己趁小樓不注意時,往脖上一抹。待小樓回過神來,蝶衣已經倒在血泊中。
整部電影明星陣容強大,但文化內涵不但沒有下降,反而空前濃厚。講述了京劇文化的深厚和三個人之間的情感糾葛。影片值得一看。
曾在影片中飾演預計的張國榮後來跳樓而亡。有人說,虞姬死了,飾演虞姬的程蝶衣死了,飾演程蝶衣和虞姬的張國榮死了。難道註定預計就不能逃過自殺的命運?

F. 《霸王別姬》的小說與《霸王別姬》的電影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外

1.小說里臨走前小豆子的娘給的是糖電影里給的是大衣
2.小說里的程蝶衣熬過了文革,最後老了,和段小樓唱了出戲,最後兩人分道揚鑣。電影里的程蝶衣文革後在與段小樓唱戲,段小樓也老了,有地方唱不下去,最後秉承著從一而終和他自己的執念(程蝶衣認為自己是虞姬,段小樓是霸王),君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死在了自己心中的霸王面前。
3.電影里蝶衣撿了小四,書里那個棄嬰是女孩所以師傅不讓收
4.電影里碟衣被抓菊仙流產,菊仙讓小樓去救蝶衣,書里菊仙說:"你讓那個假虞姬給你生孩子去"

5.電影里文化大革命,小樓為了保護菊仙才和菊仙離婚,書里是小樓為了子保才和菊仙離婚
6.電影里蝶衣和小樓唱最後一出<霸王別姬>後自刎,書里蝶衣和小樓唱最後一出<霸王別姬>時,蝶衣睡著了,夢見自己自刎,醒來後只說了句"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
7.電影里程蝶衣在和段小樓排演《霸王別姬》時自殺,影片戛然而止;小說里都沒死,兩個人後來還在香港的一個澡堂子重逢,但是一切都回不去了;
8.電影里段小樓知不知道程蝶衣對自己的同性情感——沒有明說,或許知道,或許不知,總之曖昧。小說里結尾重逢那一段談話表示段小樓是一直知道的,還讓程蝶衣不要怨自己......
其實最大的區別是,電影里小樓在蝶衣死後發現自己深愛蝶衣,但小說里小樓從未愛過蝶衣,心裡只有菊仙喜歡凄美劇情的,看電影,而且可以看到風華絕代的阿榮

G. 怎樣理解《霸王別姬》里段小樓對蝶衣的感情

珍惜這個人。又因為他的愛給自己帶來的沉重。段小樓風流倜儻。另外他應該是個直的。在成長過程中,程蝶衣是他的搭檔,也是他的師弟。他疼惜與他的遭遇。贊賞他的風采。他對他不存有超乎朋友,或者說親人更親近的關系。

H. 《霸王別姬》的故事梗要,其中的五個主題思想

《史記·項羽本紀》中關於「霸王別姬」故事僅有寥寥數筆: 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只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無名,名早已漶滅在歷史斷裂的黑洞裏了,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王利器) 可是,《楚漢春秋》中記載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細節兼好奇的司馬遷卻沒有錄入《史記》。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這首和歌是後世的偽作,理由是秦漢沒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是,《漢書·外戚傳》記錄的戚夫人哀歌卻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記錄的秦時民謠也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哺。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因此,《楚漢春秋》所錄的這首和歌並非偽作,應無問題。 《楚漢春秋》和《史記·項羽本紀》是「霸王別姬」故事的最早記載。二書都沒有涉及虞姬的結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會至唐時尚有「項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戰,四面楚歌聲中,飲劍楚帳只能是虞姬惟結局。 通說以為:「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裏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盪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對歷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賴於對原始文本的讀解。仔細玩味虞姬的和歌,我從中發現了這個愛情故事的疑點。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頭兩句是客觀紀實,同時也是虞姬即將抒發感慨的情境鋪排。虞姬對形勢的判斷和項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虞姬對形勢的判斷居然直接導致了對項羽精神狀態直至未來命運的否定!大王您繼續戰斗的意氣已經到頭了,我也不願苟活了。虞姬憑什麽判斷出「大王意氣盡」了?僅僅憑項羽聞楚歌而「夜起,飲帳中」嗎?如果這是激將之辭,以自己不願苟活激勵項羽繼續戰斗,那麽項羽和諸將的反應就不應該是「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而應該是怒發沖冠,決一死戰。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話語的煽動力和傳染性,虞姬精心設計的「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這一情境鋪排所產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讓項羽和諸將失去了決戰的意氣! 虞姬的態度是非常奇怪的。作為項羽最寵愛的女人,當項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敗的時刻,她應該挺身而出,激勵項羽,而不是附和項羽「時不利」的藉口,誘惑項羽在惡劣的形勢面前低頭。畢竟項羽才三十餘歲。她深知項羽一生百戰,出生入死,也曾有過「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從而擊敗秦軍,起死回生的經典戰例,也曾有過以三萬人殺漢卒十餘萬人,逼迫劉邦數十騎逃跑的經典戰例;可是此時,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類似處境鼓勵項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嘆「大王意氣盡」!此刻項羽身邊尚有八百餘騎,俱是精兵良將,無不以一當十,即使打不過劉邦,起碼可以保護項羽全身而退,以圖東山再起。事態的發展也驗證了這一點。項羽突圍而出,到了烏江邊: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可見項羽不是沒有渡江生息的機會,只是項羽固執地認為「天之亡我」,不願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為什麽不等所有的機會都用盡,再無生路時殉情,就這麽匆匆忙忙就判了項羽的死刑呢? 虞姬這首被人贊譽為「堅貞愛情結晶」以及我國最早的五言詩(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的和歌,就這樣散發出了可疑的氣息。我甚至懷疑她是劉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項羽身邊的美女間諜。以劉邦的智力和行事風格,以項羽的「婦人之心」和不聽勸諫剛愎自用的性格,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僅劉邦、項羽、虞姬的籍貫之間找不出絲毫的蛛絲馬跡,就連虞姬最早追隨項羽的時間也無可考了,只好作為一樁笑談吧。 有多少歷史的秘密,就這樣湮沒在歷史斷裂的黑洞之中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豁達,歷史循環論的切膚之痛,不過都是這種歷史斷裂的後果罷了。

I. 李碧華小說《霸王別姬》的悲劇性營造的美學效果有什麼啊

人生如戲或戲如人生的人性掙扎以及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在張國榮所扮演的程蝶衣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悲劇性體現。

推薦幾篇文章:
王學海:《霸王別姬》的美學解讀--《東方藝術》1994年04期
http://tieba..com/f?kz=42651073
http://tieba..com/f?kz=17855240

J. 霸王別姬的作品鑒賞

從小說全文的結構看,17歲的的張愛玲是欣賞《霸王別姬》中虞姬這個人物形象的,於是寫下了這篇微型小說。為了使小說不落入俗套,張愛玲演繹這個故事避開了一些世人皆知的故事情節,將故事發生的時間定在虞姬自殺的那天晚上,地點是項羽和虞姬住宿的帳蓬。
張愛玲的《霸王別姬》篇幅不長,人物不多,場景不復雜,也沒有激烈的打鬥場景,但通過張愛玲在文中的視角、嗅覺、聽覺,我們彷彿又看到了秦末漢初五年,垓下決戰那殘酷、激烈、充滿馬糞氣味和血腥的戰斗場景。
從張愛玲寫成這篇文章的1937年算起到今天,張愛玲塑造的虞姬這個人物形象已有七十餘年,但她卻依然鮮活地存留在人們心中,帶給人們很多思考和啟示。

熱點內容
值得看網路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3 13:08:31 瀏覽:86
女主重生隨身空間小說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13 12:53:58 瀏覽:47
好看的言情小說推薦虐文 發布:2025-07-13 12:27:30 瀏覽:211
推薦小說推理小說 發布:2025-07-13 12:26:40 瀏覽:682
很色很暖小說閱讀網 發布:2025-07-13 12:21:27 瀏覽:520
千然白涵全文小說 發布:2025-07-13 12:17:35 瀏覽:252
求好看的女主網游小說 發布:2025-07-13 11:54:45 瀏覽:370
免費小說軍婚惹上嬌妻 發布:2025-07-13 11:50:22 瀏覽:290
變態的小說言情 發布:2025-07-13 11:46:51 瀏覽:85
由校園到社會的小說 發布:2025-07-13 11:45:19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