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秋園在線閱讀
❶ 求大量指環王霍比特人的同人文
BG長篇文——《the hidden hero》 作者:儒語
主角:CP1:羅斯洛立安凱蘭崔爾大將哈爾迪爾/鐵丘陵埃斯塔力藍袍羅密斯達奴與寧若戴爾之女蘭茵琪爾雯(蘭姬)
CP2:幽暗密林左手弓談赫勒/戰車民巫術之女卓瑪
CP3:西爾凡親王賽爾貝斯(萊格拉斯義弟)/幽暗密林秋園瑤迪賽
CP4:歐洛芬(哈迪爾三弟)/羅斯洛立安侍女總管絲爾雯
CP5:盧米爾(哈迪爾二弟)/月光(回憶)
CP6:幽暗密林瑟蘭督伊王/西爾凡公主阿瑪蒂爾之女伊絲黛兒(回憶)
銀樹的凱勒鵬/凱蘭崔爾夫人
多瑞亞斯鐵駒葉達/諾絲忒爾
配角:萊格拉斯、矮人金靂、金花領主格洛芬戴爾、亞玟、藍袍阿尼塔、九大戒靈等。
文章考據嚴謹真實,文字優美貼近原著,不打五顆星真心對不起作者的辛勞。
以上來自好搜
❷ 周國平寫過什麼文章
周國平文集
周國平,1946年生於上海.196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 、《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恆》,詩集《憂傷的情慾》,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什麼是人文?什麼是人文精神?有很多人擁有自己的看法,但是結出的碩果卻並不是很多,真正有獨立的哲學思考,有生動的東西也並不是很多,但無疑周國平算是一位代表人文精神的學者,這位學者既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這本自選集將引領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思考.
周國平自選集
第一篇 散文(1983~1990)
我並不主張對蘇格拉底哲學作過高評價.他把哲學的注意力移向人生,誠然是一大功績,但 他進而把人生問題歸結為倫理道德,視野又未免狹窄了.
《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自選集序
詩人的執著和超脫(1)
詩人的執著和超脫(2)
幸福的悖論(1)
幸福的悖論(2)
幸福的悖論(3)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1)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2)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3)
活著寫作是多麼美好(1)
活著寫作是多麼美好(2)
活著寫作是多麼美好(3)
女性拯救人類
我的家園在理論和學術之外
人與書之間
困惑與坦然
尋求智慧的人生
在義與利之外
性愛五題(1)
性愛五題(2)
旅+游=旅遊?
藝術·技術·魔術
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家
愛書家的樂趣(1)
愛書家的樂趣(2)
悲觀·執著·超脫(1)
悲觀·執著·超脫(2)
第二篇 散文(1991~1992)
人生有許多時光是在等中度過的.有千百種等,等有千百種滋味.等的滋味,最是 一言難盡.
等的滋味(1)
等的滋味(2)
孔子的灑脫
人生貴在行胸臆(1)
人生貴在行胸臆(2)
父親的死
平淡的境界(1)
平淡的境界(2)
智慧的誕生(1)
智慧的誕生(2)
智慧的誕生(3)
家
失去的歲月(1)
失去的歲月(2)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1)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2)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3)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4)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5)
思考死:有意義的徒勞(6)
智者的最後弱點(1)
智者的最後弱點(2)
女人和哲學
男人眼中的女人(1)
男人眼中的女人(2)
男人眼中的女人(3)
調侃婚姻
自我二重奏(1)
自我二重奏(2)
自我二重奏(3)
《今天我活著》序
探究存在之謎(1)
探究存在之謎(2)
探究存在之謎(3)
第三篇 散文(1993~1996)
由丟車引發這么多議論,可見還不是太不在乎.如果有人嘲笑我阿Q精神,我樂意承認.試 想,對於人生中種種不可避免的失去,小至破財,大至死亡,沒有一點阿Q精神行嗎?由社會 的眼光看,盜竊是一種不義,我們理應與之作力所能及的斗爭,而不該擺出一副哲人的姿態 容忍姑息.可是,倘若社會上有更多的人了悟人生根本道理,世風是否會好一些呢?那麼, 這也許正是我對不義所作的一種力所能及的斗爭罷.
習慣於失去
時光村落里的往事
何必溫馨
"沉默學"導言
永遠未完成(1)
永遠未完成(2)
寬松的婚姻
生命本來沒有名字
愛情不風流
心疼這個家
救世和自救(1)
救世和自救(2)
康德、胡塞爾和職稱
消費=享受?
車 窗 外(1)
車 窗 外(2)
被廢黜的國王
在沉默中面對
有所敬畏
奢侈品的不便
私人寫作(1)
私人寫作(2)
私人寫作(3)
婚姻反思錄(1)
婚姻反思錄(2)
點 與 面(1)
點 與 面(2)
點 與 面(3)
人不只屬於歷史
給成人讀的童話(1)
給成人讀的童話(2)
苦難的精神價值
第四篇 散文(1997~1998)
並肩行走人們常常說,人與人之間,尤其相愛的人之間,應該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 此透明,心心相印.
名人和明星
在黑暗中並肩行走
侯 家 路
臨終的蘇格拉底
《李白與杜甫》內外
讀書的癖好
回到世界名著
"天人合一"與生態學
小說的智慧(1)
小說的智慧(2)
小說的智慧(3)
小說的智慧(4)
小說的智慧(5)
小說的智慧(6)
小說的智慧(7)
小說的智慧(8)
孤獨的價值(1)
孤獨的價值(2)
孤獨的價值(3)
現代技術的危險何在?(1)
現代技術的危險何在?(2)
生命中的無奈
報應
"己所欲,勿施於人"
婚姻中的愛情
世上本無奇跡
都市裡的外鄉人
人人都是孤兒
記住回家的路
愉快是基本標准
另一個韓愈
樹下的老人
勇氣證明信仰(1)
勇氣證明信仰(2)
醫學的人文品格(1)
醫學的人文品格(2)
第五篇 散文(1999~2001)
街道上站著許多人,一律沉默,面孔和視線朝著同一個方向,彷彿有所期待. 我也朝那個方向看去,發現那是一所小學的校門.那麼,這些肅立的人們是孩子們的家長了 ,臨近放學的時刻,他們在等待自己的孩子從那個校門口出現,以便親自領回家.
安靜的位置
父母們的眼神
讓世界適合於小王子們居住
紀念所掩蓋的
人類的敦煌(1)
人類的敦煌(2)
精子與卵子
好夢何必成真
成功的真諦
南極素描(1)
南極素描(2)
南極素描(3)
在維納斯腳下哭泣(1)
在維納斯腳下哭泣(2)
向教育爭自由
靈魂的在場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小康勝大富
讀魯迅的不同眼光
第六篇 散文(2002~2003)
智慧和信仰(1)
智慧和信仰(2)
豐富的安靜
誠信、信任和人的尊嚴
企業家式的能力(1)
企業家式的能力(2)
何必名校(1)
何必名校(2)
城市的個性和顏色
親疏隨緣
直接讀原著
本質的男人
相貌和心靈
名著在名譯之後誕生
經典和我們
"非典"期間讀《鼠疫》(1)
"非典"期間讀《鼠疫》(2)
走進一座聖殿(1)
走進一座聖殿(2)
走進一座聖殿(3)
走進一座聖殿(4)
古驛道上的失散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1)
養成寫日記的習慣(2)
可持續的快樂
第七篇 《札記》新 大 陸(1990)
付出比獲得更能激發愛.愛是一份伴隨著付出的關切.我們確實最愛我們傾注了最多心血的 對象."是你為你的玫瑰花費的時間,使你的玫瑰變得這樣重要."
《付出與愛》
奇跡
搖籃與家園
最得意的作品
心甘情願的辛苦
你、我和世界
孩子帶引父母
忘恩負義的父母
做父母才學會愛
報酬就在眼前
付出與愛
真假親子之愛
第八篇 《札記》人生寓言(1988~1991)
那支一眼望不到頭的隊伍緩慢地、肅穆地向前移動著.我站在隊伍里,胸前別著一朵 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著我的照片,別人和我一樣,也都佩戴著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告別遺體的隊伍
哲學家和他的妻子
幸福的西緒弗斯
詩人的花園
抉擇
罪犯
生命的得失
流浪者和他的影子
白兔和月亮
孿生兄弟
小公務員的死
落難的王子
執迷者悟
第九篇 《札記》精神的故鄉(1996)
法國思想家帕斯卡爾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蘆葦."他的意思是說,人 的生命像蘆葦一樣脆弱,宇宙間任何東西都能致人於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 間任何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人有一顆能思想的靈魂.我們當然不能也不該否認肉身生活的必 要,但是,人的高貴卻在於他有靈魂生活.作為肉身的人,人並無高低貴賤之分.惟有作為 靈魂的人,由於內心世界的巨大差異,人才分出了高貴和平庸,乃至高貴和卑鄙.X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夢並不虛幻
精神棲身於茅屋
成為你自己
獨處的充實
第一重要的是做人
第十篇 《札記》喬治王島斷想(2001)
我是與一個集體一起來到這個島上的.我被編入了這個集體,是這個集體的一員. 在我住在島上的全部日子裡,我都不能脫離這個集體.可是,我知道,我的靈魂不和這個集 體在一起.我還知道,任何一個人的靈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個集體在一起.
靈魂只能獨行
內在的眼睛
靈魂之杯
精神之樹的果實
靈魂的親緣關系
小愛和大愛
偶然性的價值
塵世遭遇的意義
死亡不是一個思考的對象
生活的減法
心靈的空間
豐富的單純
道路與家
信仰的價值
第十一篇 《札記》讀《聖經》札記(2000~2002)
古訓說:"不可違背誓言;在主面前所發的誓必須履行."耶穌針對此卻說:"你 們根本不可以發誓.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 "
不可發誓
恨是狹隘,愛是超越
天上的財寶
伺候哪一個主人
行淫的女人
精神領域里的嫉妒
本鄉人眼中無先知
奧秘和比喻
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
輿論的不寬容
小孩、富人和天國
狂妄者最無信仰
不見而信
拒絕光即已是懲罰
不可試探你的上帝
不僅是靠食物
神聖的休息日
種子和土壤
不要把珍珠扔給豬
虔誠不是目的
耶穌的命運
第十二篇 《隨感》人與永恆(1982~1991)
痛苦和歡樂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的乏弱,既無歡樂,也無痛苦.
《自然和生命》
一 版 序
二 版 序
人
自然和生命
愛(1)
愛(2)
孤獨(1)
孤獨(2)
真實(1)
真實(2)
哲學(1)
哲學(2)
藝術(1)
藝術(2)
詩(1)
詩(2)
美
人生(1)
人生(2)
幸福和痛苦(1)
幸福和痛苦(2)
超脫(1)
超脫(2)
幽默
讀書(1)
讀書(2)
寫作(1)
寫作(2)
寫作(3)
天才(1)
天才(2)
女人和男人(1)
女人和男人(2)
婚姻
感覺
態度
思想(1)
思想(2)
信仰
精神現象(1)
精神現象(2)
世態人情(1)
世態人情(2)
死(1)
死(2)
時間和永恆(1)
時間和永恆(2)
第十三篇 《隨感》風中的紙屑(1992~2000)
命運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環境和性格.環境規定了一個人的遭遇的可能范圍,性 格則規定了他對遭遇的反應方式.由於反應方式不同,相同的遭遇就有了不同的意義,因而 也就成了本質上不同的遭遇.我在此意義上理解赫拉克利特的這一名言:"性格即命運".
和命運結伴而行
困惑與覺悟
親近自然
愛與孤獨
自我和他人
性愛哲學
性愛倫理學
性愛心理學
性愛美學
兩性之間
婚姻與愛情
尋常的苦難
人得救靠本能
金錢與生命
比成功更寶貴的
靈魂和肉體
堅守精神的家園
理想主義
心靈也是一種現實
信仰和宗教
哲學和哲學家
對人性的不同解釋
人性現象
不同的天賦
人品與智慧
論 幽 默
論 嫉 妒
吝嗇
論 自 卑
悔恨、內疚和自欺
輿論和名聲
論 教 育
東西方文化
文化現象
寫作的理由
寫作的態度
作品的價值
論創作和欣賞
只讀好書
傾聽沉默
節省語言
人生況味(1)
人生況味(2)
世象素描
待人和處世
街頭的自語
風中的紙屑
水上的落葉(1)
水上的落葉(2)
第十四篇 《詩》憂傷的情慾(1981~1991)
春天
你把綠色的粉末
撒在我的眼睛裡
《春天》
靜中的圖像
合歡
等待
傳說
路
晨月
暫別
林間
心緒
春天
即興
一切終將消逝
願望
印象
安娜
塔 與 河
落葉
秋園
冬日
民歌
黃昏的桃園
雜憶
海邊
失眠的時候
落日
告別
坦白
愛情的遺體
色 與 空
瘋子和孩子
美
時代
夜思
要走你就走吧
幻影
沉落的目光
孤獨
旅客和我
霧
回鄉
列車上的沉思
啞謎
冬天的太陽
喬 答 摩
不安靜的夜
結尾
夢 游 者
往事
夜遊
守護
間隔
吻
遲 到 者
從什麼時候起
聖誕
節日之夜
太 陽 島
陌生的城市
事故
生命
醒
渴
一天
石階
片刻
嫉妒與寬容
詩人
清醒的人
柔
陣雨
夢
樹與木頭
給L?Y?
死
軟弱
走出深刻
女兒
四月
孤兒
附錄附錄
周國平出版年表
❸ 作家之間都會經常互相欣賞還是互相攀比
每一個時代,人們都要做一個耐撕的人,作家也不例外。偉大的作家也會受到另一個偉大作家的毒舌抨擊。盡管以下圖中的作家是公認的大文學家,然而他們之間似乎彼此並不欣賞。━━━━━Mark Twain on Jane Austen馬克·吐溫評簡·奧斯汀
「一旦你讀完詹姆斯的暢銷書把它放下,就幾乎不會再拿起來看了。」
亨利·詹姆斯是19世紀美國繼霍桑、麥爾維爾之後最偉大的小說家,也是美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大文豪。詹姆斯的主要作品是小說,此外也寫了許多文學評論、游記、傳記和劇本。他的小說常寫美國人和歐洲人之間交往的問題;成人的罪惡如何影響並摧殘了純潔、聰慧的兒童;物質與精神之間的矛盾;藝術家的孤獨,作家和藝術家的生活等。
❹ 關於「陽春三月」的詩詞有哪些
1、秋園桃花
宋代:丘葵
秋園八月開桃花,數枝冷淡無光華。
北風蕭蕭吹汝寒,汝發非時誰復看。
牆下牽月顏色鮮,故園欺汝相縈纏。
何不藏英待時發,自有陽春三月天。
2、三月四日驟暖
【作者:范成大】
日腳融晴晚氣暄,睡余初覺薄羅便。
如何柳絮沾泥處,暖似槐陰轉午天。
3、三月三日西湖第三橋四首
【作者:方回】
正月橋西賣酒家,柳初青眼草初芽。
重來紅紫隨風雨,猶有野田黃茶花。
4、迎燕
宋代: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 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 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 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 相伴過年華。
5、淡黃柳 新柳
清代:王士祿
陽春三月。裊裊東風急。陌上橋頭吹不息。渲得短絲成碧。
看嬉春黃鸝恰恰。
憐嬌色。曉日紅樓辟。似有個、盈盈立。斂修蛾、且罷流黃織。
灞岸條垂,玉關夢杳,袖向晴光暗濕。
❺ 《鎖秋園逸事》小飛行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鎖秋園逸事》小飛行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喂,等等我!」我跑得上氣不接下氣,可是看著前方不遠處那個矯健奔跑的身影,無奈地嘆口氣,繼續追趕。
「蕭旻你想氣死我啊!」好容易前面的人停住了腳步,我馬上加速趕上,扒住他的一邊肩膀,我不得不低頭捂著膝蓋喘氣。
「小楓,你看,咱們不知不覺走到了『鎖秋園』誒。」他對我的氣喘如牛完全無視,用一種發現新大陸的輕快語氣回答我。
「要死了,你這叫『走』到啊。我的肺都快跑出來了。」我一邊抱怨,一邊抬頭看前方。——果不其然,我們現在身處一個落敗的庭園門口,一方小匾上,書寫著三個依稀可辨的繁體字:鎖秋園。
蕭旻看我呼吸順暢很多,便獨自走上前去,偏著頭看了一會兒匾上的字,便熟門熟路地打開那扇門,踱步進園。
我看到這架勢,不敢怠慢,也趕忙跟了進去。——畢竟,這是鎖秋園,是整個P大的禁地。
「喂,我們還是不要進去了吧……新生定向越野的時候,輔導員都交待過的,這里閑人勿擾……」我有點心虛地跟在蕭旻後面,生怕出現什麼冤魂……
❻ 關於茱萸的古詩
茱萸詩
年代:【唐】 作者:【徐鉉】
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芳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
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行路難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
今旦卧死黃沙中。
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
珊瑚映面作風花。
帝王見賞不見忘,
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對君子,
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
爭先拂拭生光儀。
茱萸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
至今千年猶未知。
落花落
年代:【唐】 作者:【王勃】
落花落,落花紛紛漠。綠葉青跗映丹萼,
與君裴回上金閣。影拂妝階玳瑁筵,香飄舞館茱萸幕。
落花飛,撩亂入中帷。落花春正滿,春人歸不歸。
落花度,氛氳繞高樹。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顧。
綺閣青台靜且閑,羅袂紅巾復往還。盛年不再得,
高枝難重攀。試復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間。
與君落花院,台上起雙鬟。
湘州九日城北亭子
年代:【唐】 作者:【張說】
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寧知沅水上,復有菊花杯。
亭帳憑高出,親朋自遠來。短歌將急景,同使興情催。
九日
年代:【唐】 作者:【張諤】
秋來林下不知春,一種佳游事也均。絳葉從朝飛著夜,
黃花開日未成旬。將曛陌樹頻驚鳥,半醉歸途數問人。
城遠登高並九日,茱萸凡作幾年新。
山茱萸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
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九日
年代:【唐】 作者:【耿湋】
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步蹇強登游藻井,
發稀那更插茱萸。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秋園
年代:【唐】 作者:【司空曙】
傷秋不是惜年華,別憶春風碧玉家。
強向衰叢見芳意,茱萸紅實似繁花。
漁家傲
年代:【宋】 作者:【歐陽修】
青女霜前催得綻。金鈿亂散枝頭遍。落帽台高開雅宴。芳尊滿。挼花吹在流霞面。桃李三春雖可羨。鶯來蝶去芳心亂。爭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斷。年年自作茱萸伴。
醉蓬萊
年代:【宋】 作者:【蘇軾】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臨江仙
年代:【宋】 作者:【謝逸】
木落江寒秋色晚,颼颼吹帽風輕。丹楓樓外搗衣聲。登高懷遠,山影雁邊橫。露染宮黃庭菊淺,茱萸煙拂紅輕。尊前誰整醉冠傾。酒香薰臉,落日斷霞明。
吳宮怨
年代:【唐】 作者:【張籍】
吳宮四面秋江水,江清露白芙蓉死。吳王醉後欲更衣,
座上美人嬌不起。宮中千門復萬戶,君恩反覆誰能數。
君心與妾既不同,徒向君前作歌舞。茱萸滿宮紅實垂,
秋風裊裊生繁枝。姑蘇台上夕燕罷,他人侍寢還獨歸。
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長相棄。
九日
年代:【唐】 作者:【楊衡】
黃菊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九日與友人登高
年代:【唐】 作者:【鮑溶】
雲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幾回為客逢佳節,
曾見何人再少年。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
九日越台
年代:【唐】 作者:【李群玉】
旭日高山上,秋天大海隅。黃花羅粔籹,絳實簇茱萸。
病久歡情薄,鄉遙客思孤。無心同落帽,天際望歸途。
對菊
年代:【唐】 作者:【齊己】
蝶醉風狂半折時,冷煙清露壓離披。欲傾琥珀杯浮爾,
好把茱萸朵配伊。孔雀毛衣應者是,鳳凰金翠更無之。
何因栽向僧園里,門外重陽過不知。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
年代:【宋】 作者:【蘇軾】
月入秋帷病枕涼,霜飛夜簟故衾香。
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孟光。
不作雍容傾座上,翻成骯臟倚門旁。
人間此會論今古,細看茱萸感嘆長。
秋夜
年代:【宋】 作者:【陸游】
老覺人間歲月遒,愔愔窗戶一燈幽。
讀書已廢虛長夜,護塞無共負盛秋。
病齒何堪食粱肉,殘軀惟念制衣裘。
重陽卧看登高侶,滿把茱萸只自愁。
重陽
年代:【宋】 作者:【文天祥】
風卷車塵弄曉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與茱萸別,不把今年作健看。
九日置酒
年代:【宋】 作者:【宋祁】
秋晚佳辰重物華,高台復帳駐鳴笳。
邀歡任落風前帽,促飲爭吹酒上花。
溪態澄明初畢雨,日痕清澹不成霞。
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
重陽
年代:【宋】 作者:【戴復古】
茱萸半紫菊花黃,時節催人日夜忙。
便使老夫年滿百,無過二十二重陽。
九日
年代:【宋】 作者:【范仲淹】
欲賦前賢九日詩,茱萸相鬥一枝枝。
可憐宋玉情無限,爭似陶潛醉不知。
綠鬢愛隨風景變,黃華能與歲寒期。
登高回處狂多少,笑殺襄陽拍手兒。
臘月菊
年代:【宋】 作者:【方回】
九日侵尋蠟口徂,金鈿尚可泛屠蘇。
鑿冰池畔枝尤勁,栽竹林邊蕊不枯。
同味遲生新枸杞,齊名久謝舊茱萸。
土龍棄我登高侶,端肯趨時媚我無。
九日獨酌
年代:【宋】 作者:【韓元吉】
茱萸滿把半青紅,強擬登臨少客同。
碧樹池塘秋色里,黃花時節雨聲中。
官閑覓句能消日,酒薄看山尚怯風。
高李故人今健否,一樽懷古意無窮。
別賦一首
年代:【宋】 作者:【劉克庄】
平蕪盡處即滄溟,身寄區中等一萍。
種杞菊翁猶老健,插茱萸伴半凋零。
去年勅設塵飛鞚,今日村酤草塞瓶。
卻笑痴人妄分別,何人未必勝劉伶。
重陽寄雪窗從叔
年代:【宋】 作者:【樓鑰】
秋意未教籬菊知,不妨烏帽著風吹。
絕憐對酒君歸矣,更欲登高誰共之。
風雨滿城千里夢,茱萸綴席一年期。
君非俗物敗意者,莫為催租便不詩。
和岩壑兄九日
年代:【宋】 作者:【蘇泂】
華顛可笑插茱萸,兒女歡然競挽須。
故國黃花元自好,荒台青草孰為娛。
舉觴感慨悲歌有,落帽風流蘊藉無。
粘起半生鐵如意,今愚何似古之愚。
茱萸詩
年代:【宋】 作者:【徐鉉】
萬物慶西成,茱萸獨擅名。
房排紅結小,香透夾衣輕。
宿露沾猶重,朝陽照更明。
長和菊花酒,高宴奉西清。
曲江重陽
年代:【宋】 作者:【楊萬里】
煙描水寫老秋容,嶺外秋容也自濃。
如見大賓新露菊,若歌商頌曉風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發慵登帽子峰。
莫問明年衰與健,茱萸何處不相逢。
屏風曲
年代:【唐】 作者:【李賀】
蝶棲石竹銀交關,水凝綠鴨琉璃錢。
團回六曲抱膏蘭,將鬟鏡上擲金蟬。
沈香火暖茱萸煙,酒觥綰帶新承歡。
月風吹露屏外寒,城上烏啼楚女眠。
❼ 天凈沙秋元白樸這首詩詞表達出怎樣的情感
天凈沙·秋
【元】白樸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天凈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樸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作者通過擷取十二種景物,描繪出一幅景色從蕭瑟、寂寥到明朗、清麗的秋景圖。這是一首描寫當時社會的抒情曲,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這篇散曲用筆精深,風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頗有詞的意境。
白話譯文
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殘留了幾分黯淡的色彩,映照著遠處安靜孤寂的村莊,拖出那長長的影子。輕煙淡淡飄向空中,幾只烏鴉棲息在佝僂的老樹上,遠處的一隻大雁飛掠而下,劃過天際。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紅的楓葉、金黃的花朵,在風中一齊搖曳著,顏色十分鮮艷。
文學賞析
白樸這首小令《天凈沙·秋》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無論寫法還是構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處。此曲題目雖為「秋」,並且寫盡秋意,卻找不著一個「秋」字。此曲開篇先繪出了一幅秋日黃昏圖,營造出一種寧靜、寂寥的氛圍,再以名詞並列組合的形式,選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遠及近,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秋景也由先前的蕭瑟、寂寥變為明朗、清麗了。
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個字,篇幅雖短,卻以神來之筆捅繪出了一幅絕妙的秋景圖。前三句著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涼之景:黃昏時,如血的殘霞映照著一座孤零零的小村莊,夕陽淡淡的炊煙裊裊,幾只歸巢的寒鴉,靜靜的站立在老樹枝頭,忽然,一隻哀鳴的孤鴻,在天邊晚霞影里遠遠的飛翔。而後兩句,作者卻將筆鋒一轉,寫到:青山靜靜、綠水悠悠,白草綿綿,紅葉片片,黃花朵朵,在暮色中,這些明麗的色彩,為這蕭殺的氣氛平添了許多生機活力。一掃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
白樸在寫秋景選詞語辭精煉,其詞並不是單純的突出秋的悲涼。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共用了六個圖景:「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而其中任何一個圖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蕭瑟氣氛。為了要使這種蕭瑟氣氛活潑起來,於是作者接下來選用了「一點飛鴻影下」作為上半段的結語。如此一來,原本蕭瑟的畫面轉成了活躍,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現了另一種鮮活的生氣。最後為了加強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麗而有韻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作為曲文的結束語。這兩句用了「青」、「綠」、「白」、「紅」、「黃」五種顏色,而且「白草紅葉黃花」這三種顏色,是交雜在「青山綠水」二種顏色之中;「青山綠水」是廣大的圖景,「白草紅葉黃花」是細微的圖景,如此交雜相錯,於是原本是寂寞蕭瑟的秋景,突然變得五顏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見,白樸的散曲寫作技巧的高明了。
如果聯系白樸不願在元朝做官的態度,讀者就不難理解同樣的秋景會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畫面中的「一點飛鴻」,與李白的《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其一:「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同歸無早晚,潁水有清原」中的「飛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暗喻作者本人。白樸不願在朝廷中謀職,卻希望自己像一隻展翅高飛的鴻雁,飛離那種蕭瑟、冷清、沒有生氣的地方,尋找到自己感到滿意,有生機的樂土,還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轉折。因此「影下」的這片「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之地,讀者可以理解為是作者的歸隱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情調開朗平和,沒有一點消極之感,表現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應屬於虛寫。在這支曲子中,作者非常巧妙地、不露痕跡地把「心中之景」與當時真實的環境放在一起,產生強烈的對比效果,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愛恨之情。
描繪秋景,歷來是中國古代文人喜愛的一個題材,為表現它而不惜筆墨的詩人騷客代代有之,留下的作品更是多不勝舉,但許多作品易於流入俗套。白樸卻能根據自己的觀察和體驗,在作品中,層次分明的描寫了秋天的自然景象,雖然,在開始時,有些許的蕭瑟之意,然而後來以繽紛的色彩作結,終究是賞心悅目、的韻味無窮的。他用筆精深,作品風格獨具,婉約清麗,意境新穎,可與被譽為「秋思之祖」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媲美。這首小令不僅不俗,還很是典雅。詞、曲有雅、俗之別,一般來說,詞尚嫵媚、含蓄,而曲貴尖新、直率。白樸的這支小令卻有詞的意境。曲中雖無「斷腸人在天涯」之類句子,抒情主人公卻時隱時現,在煙霞朦朧之中,傳達出一種「地老天荒」的寂靜。
❽ 秋園怪談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秋園怪談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個異世界大陸,這里有著和古代中國十分相似的文明。比如,有遼闊的土地,有相對開明但是問題多多的朝廷,有玩弄權力的官僚和世家,有繁華的市井街頭,有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有四處遊走好打抱不平的江湖俠士,有閑暇無事時遊山玩水的士子佳人,有無聊地四處打擾人類的鬼神妖怪,當然,還有科舉。
我們的主人公,蘇回,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其實很悠閑,俗世的人們卻為了各種事情忙碌個不停的世界。
下面來說說我們的主人公吧~
蘇回,生於江南幾大商業世家之中實力最豐厚的蘇家,有一位狡猾又嚴厲的英俊父親和愛心泛濫的漂亮母親。因為之上還有一個美貌哥哥,所以算起來蘇回是蘇家宗室的第二繼承人。因此,做為蘇家嫡系子弟中的嫡系子弟,老實的蘇回從小就被灌輸的思想是:要擔負起振興家族的使命,要一切以家族利益為重。在這種環境熏陶下他三歲識字四歲頌詩五歲讀史六歲習藝七歲學商十三歲才名遠播打理蘇家近一半產業……這樣長大的他恭順嚴……
❾ 描寫陽春三月的詩句古詩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 樂府古辭《盂珠》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唐 韓愈《晚春》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 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西湖四景》
年代: 宋 作者: 程安仁
陽春三月天氣新,湖中麗人花照春。
滿船羅綺載花酒,燕歌趙舞留行雲。
五月湖中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
靚妝玉面映波光,細袖輕裙受風舉。
芙蓉秋曉傳清香,西施初洗勻新妝。
中秋月魄兩相照,玉壺皎潔無纖芒。
嚴冬凜凜霜雪天,銀山玉樹相鉤連。
薄雪遠草相掩映,似無似有虛無間。
百年人事有盡處,四時景物無窮年。
《秋園桃花》
年代: 宋 作者: 丘葵
秋園八月開桃花,數枝冷淡無光華。
北風蕭蕭吹汝寒,汝發非時誰復看。
牆下牽月顏色鮮,故園欺汝相縈纏。
何不藏英待時發,自有陽春三月天。
《二馬行》
年代: 明 作者: 徐渭
誰家兩奴騎兩驄,誰是主人雲姓宗。
朝來暮去夾街樹,經過煙霧如游龍。
問馬何由得如此,淮安大豆清泉水。
胸排兩岳橫難羈,尾撒圓球驕欲死。
陽春三月楊柳飛,騎者何人看者稀。
梅花銀釘革帶肥,京城高帽細褶衣。
馬厭豢養人有威,出入顧盼生光輝。
去年防秋古北口,勁風吹馬馬逆走。
對壘終宵不解鞍,食粟連朝不盈斗。
將軍見虜飽掠歸,據鞍作勢呼賊走。
士卒久已知此意,打馬追奔僅得彀。
天寒馬毛腹無矢,飢腸霍霍鳴數里。
不知此處踏香泥,一路春風坐羅綺。
蝶戀花 宋 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木蘭花 宋 晏殊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
樓頭殘夢五更鍾,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❿ 秋園小泉生了個什麼
一個僅有五寸長的小孩「人王」。
《秋園》里的秋園:1914年,秋園出生在洛陽一戶行醫人家。長大後的秋園嫁給了駐扎當地的一位國民黨文職官員。秋園先是跟隨丈夫從洛陽搬到了南京。抗戰爆發後,一家人又遷往重慶,中途脫離部隊回到湖南鄉下。在湘陰,秋園生下五個孩子,活下三個,女兒之驊排行老二。貧窮、飢餓、歧視日日侵蝕著這個家庭,之驊自小便目睹母親為生存所做的苦苦掙扎。丈夫去世後,秋園帶著兩個幼子流落湖北,艱難求生。16歲時,之驊逃離了鄉村,到一個偏遠小城求學、紮根。秋園和之驊母女被命運拋擲底層,兩代女性為活下去付出了優選努力。當晚年的之驊拿起筆回首一生,真正的救贖方才開始。
作者簡介:楊本芬,1940年出生於湖南湘陰,17歲考入湘陰工業學校,後進入江西共大分校,未及畢業即下放江西農村。此後數十年為生計奔忙,相夫教子,後從某汽車運輸公司退休。花甲之年開始寫作,在《紅豆》《滇池》等刊物上發表過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