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手小說閱讀理解
1. 《鬼手》閱讀理解答案
①商槐讀書未成大器。而立之年,父親慌了神,讓他趕緊學門手藝自立。商槐長嘆道,手藝倒是現成的,只是治國平天下的抱負落空了。
②原來商槐這些年泡在文物古董行,自信憑一雙眼即可謀一碗飯。
③家人為他找了一家古玩店,叫怡雅齋,店面不大,只一間。商槐袖著手在門外,不肯進,嫌寒磣。東家本是看在世交份上,有意照顧他,誰料商槐竟不識抬舉,就揶揄道,你要領大世面,何不去聚珍軒呢?
④商槐順勢拱拱手:麻煩您給引個路吧。
⑤聚珍軒店面三間,財大氣粗。商槐伸著脖子往裡一望,大聲道,好畫呀!聚珍軒老闆周鼎聽他這么一嚷,就知道誇的是板壁上的立軸,便嘆道:是幅好畫,可惜畫家不落實,不好出手呀。
⑥商槐正經地說,此畫粗墨濃筆,巧施雜彩,應是五代徐熙的「落墨花」筆法。這種筆法,後世摹仿者頗多,然無一能形神俱備。此畫風格超逸峻撥,野趣橫生,應是徐熙真跡無疑。
⑦識寶啊,慧眼!然而行里規矩擺著,若無題款,值不了錢。
⑧商槐笑笑,指著下面的一塊污漬,這里就有徐熙之印,若去除污漬,不就水落石出了嗎?
⑨哦?周鼎趕忙伸頭細看,那污漬之中真有印跡嗎?他疑惑。
⑩這好辦。用火燒去污漬。
(11)用火?
(12)對。商槐從懷中掏出鼻煙壺,倒些粉末撒在污漬處,反復揉搓,及至粉末融入紙中,才笑道,點吧,壞了我賠。
(13)周鼎戰戰兢兢地劃著火柴,畫面上有一點靛藍的火焰冒出來了,就像盛開的一朵花。過了一會兒,污漬褪盡,果真露出一方朱紅的印記:臣徐熙印。
(14)商槐在聚珍軒掌櫃十載,藝高膽大,從不失手,深得東家賞識。
(15)辛亥事變那年,商槐作主收了一個青銅鼎,然後翻倍倒給天津衛的一個玩家。周鼎高興地請商槐小酌。酒至半酣,商槐內疚地說,東家啊,這次我辦了件贗品。周鼎一愣。
(16) 商槐說,銅器入土兩千年,如是真品,顏色會隨時辰而變,午時純青如鋪翠,子時變淡似染綠……其實,當時我是心知肚明的。周鼎又一愣。
(17) 那你為什麼明知故犯?
(18) 賣家據說是孫文的革 命黨人,急等錢用。我是想幫襯他。
(19)周鼎大愣,十年相處,你平日處世何等謹慎,竟然這等殺頭的事也敢幹啊。兩人無語了好一陣,周鼎換個話題安慰道,縱是贗品,業已出手,於我們何損?
(20)你是東家,掙錢就行。我可不同,我還愛惜這身羽毛呢!
(21)是夜,商槐歸途失足,跌瞎了雙眼,手也痙攣變形了。他仰天長嘆,天意啊!俠義熱腸,不假;睜眼說瞎話,也不假!
(22) 自此,商槐杜門謝客。偶爾有人破門求教,他便捧在手上摩挲。他說,手是人身最靈異之物,手手相撫即心心相印,是能與造物者交談的。鑒別古物,眼睛最會走神。
(23) 民國二十年底,清江浦的兩個日本浪人,帶來了一隻瓷瓶。商槐撫摸良久,嘆息道,瓶上的畫是真的,而瓶卻是假的。日本浪人大吃一驚。
(24)商槐說,瓷瓶上的畫是元代倪氏山水小品不假,但不是瓶胎成型後倪雲林親手所繪,而是窯工在瓶胎上貼了他的畫,使用葯液讓畫上的顏料滲透入瓶體後,塗釉燒制而成。
(25) 感覺對方楞著,商槐自言自語:自我失明,這雙賤手便被人稱為「鬼手」。它不僅能辨偽,還能補天。我摸了半天,確信這瓶是清末民初的,連煙火氣都沒消,里邊還有些燙手呢。
(26)日本浪人不服。商槐笑笑,讓人從裡屋取出另一隻。請看,是不是一對?日本浪人更加真假莫辨,便笑著說,既然是假,那就毀了吧。一揮手,兩只瓷瓶成了四瓣。
(27) 事後周鼎頓足道,即使他拿來的是假的,你怎麼連真的也賠上呢?形單影只總比玉石俱焚要好啊。
(28)商槐平靜地說,祖宗留下的珍寶,一件都不能從我手裡外流。
(29)整整一個月,商槐音信全無。
(30)歲末,傳來商槐噩耗,周鼎登門弔唁,只見靈桌上並排著修復得天衣無縫的兩只瓷瓶。細看,只是平添了幾絲血痕,愈顯其美……
【鏈接】
皇清乾隆年間,河朔古董行有嘔心瀝血而補玉石暴裂者,以針自刺十指,滴血和葯以合縫,月余方成。所成器物或有血跡殘痕,則愈顯其美。此法傷身,以此喪身者十有八九,故道光以來試之者寡矣。(《司工拾遺錄》)
1.第(25)段畫線句運用了修辭手法,表達效果是
2.第(15) 段到第(19)段寫到商槐的舉止反常讓周鼎感到意外,究其原因:
3.本文由三個情節構成,請仔細閱讀,填寫下列內容:
4.請根據故事內容,作出對商槐的評價並說明理由:
5.第(29)段「整整一個月,商槐音信全無」,你知道他在干什麼呢?請結合鏈接,用80字左右的片段補寫你的想像。
參考答案
1.誇張,表達效果是形象生動的寫出瓷瓶燒制時間的短暫,意在表明瓷瓶不是元代的,是贗品。
2.⑴第(15)段「周鼎一愣」是因為:從不失手的他居然辦了件贗品。
⑵第(16)段「周鼎又愣」是因……手補天
4.⑴品德高尚:不讓珍寶外流 同情革 命黨人 捨生修復國寶
⑵手藝高超:藝高膽大火燒徐熙真跡 巧手補天修復元代瓷瓶
2. 豐子愷手指閱讀練習
這是豐子愷先生寫的一篇散文。文章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有十根手指,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接著就以風趣幽默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態和性格。最後闡明了一個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文章語言風趣幽默,結構清晰嚴謹,主題鮮明突出。全文緊緊圍繞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性格進行描寫,運用多種表達方法,刻畫出了姿態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認識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手指帶給我們的啟示,了解作者採用的表達方法。
教學這篇課文,重點理解五根手指有什麼特點,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表現這些特點的。難點是領悟其中的道理。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拿筆的時候,全靠它推動筆桿;遇到危險的事,都要由他去試探或冒險;穢物、毒物、烈物,他接觸得最多;刀傷、燙傷、軋傷、咬傷,他消受的機會最多。
這句話是對食指的描寫,運用了排比的句式,寫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奮賣力、敢於探險、不怕犧牲的性格特徵。
②他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
中指所處的獨特位置,受到無名指和食指的保護,所以才有「曲線優美」的姿態,「養尊處優」的性格。這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寥寥幾筆,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③舞蹈演員的手指不是常作蘭花狀嗎?這兩根手指正是這朵蘭花中最優美的兩瓣。
作者運用設問的句式,強調了舞蹈演員的手指常作蘭花狀,這蘭花狀的姿態是優美的,而無名指和小指則是最優美的。
④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
這句以手指的全體比喻人的全體,闡明「團結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達的主旨。可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體會這句話蘊含的道理。
(2)對詞語的理解。
堂皇:形容氣勢宏大。文中形容中指的相貌很有氣勢。
附庸:泛指依附於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事物。文中是指無名指和小指遇到工作時就只能依附於其他幾根手指。
養尊處優:指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文中形容中指處在眾手指簇擁呵護下的優裕環境。
二、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堂皇、渺小、附庸、養尊處優」等詞語。
2.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學建議
1.這是本組課文的最後一篇課文,教學時要注意小結。教學本文前,可以先組織學生交流:通過學習本組的幾篇課文,你了解了哪些作家,哪些作品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從中感悟到哪些人生的哲理,受到什麼樣的啟示。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轉入本文的閱讀。
本文的教學可按照「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細讀課文,感悟寫法——品讀課文,遷移運用」的步驟進行。五根手指的特點,學生容易把握,討論的重點可放在表達方法的體會上,還可實踐運用,進行小練筆。最後,小結本組課文的學習情況。
2.體會作家寫出了五根手指的什麼特點,用了什麼表達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進行整體理解。了解課文主要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態和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團結一致,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麼強弱、美醜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點的句段,進行重點體會。如,描寫「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一段話,先指導學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狀(姿態)特點——不美。具體表現為: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從體形、頭形、構造三方面進行描寫,大拇指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然後用關聯詞「但」一轉,寫他在五指中,卻是最能吃苦的。具體描寫了拉胡琴、水噴出來、血要流出來時他「相幫扶住」「死力抵住」「拚命按住」「用勁扳住」的表現,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特點。了解了這段話的基本意思,再引導學生體會寫法,畫出寫大拇指形狀和寫「吃苦」的句子,體會作者運用什麼表達方法進行描寫,重點體會排比句式的表達作用。
還可引導學生通過比較,體會這組課文表達感悟的方法。《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
3.重點指導學生讀准「穢」的字音,學生容易錯讀為「歲」。「窈窕」二字可讓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識記。文中有許多很風趣的詞句,引導學生積累。可以結合《白鵝》一課,體會作家風趣幽默的語言風格。
四、相關鏈接
1.豐子愷(1898—1975)原名豐潤、豐仁,浙江崇德縣石門灣(今桐鄉縣石門鎮)人。1941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師范學校,從李叔同學習音樂和繪畫。1919年師范學校畢業後,與同學數人在上海創辦上海專科師范學校,並任圖畫教師。1921年東渡日本學習繪畫和音樂,與朱自清、朱光潛等人結為好友。
1924年在上海創辦立達中學。1925年創辦立達學會,參加者有茅盾、陳望道、葉聖陶、鄭振鐸、胡愈之等人。1929年被開明書店聘為編輯。1931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由開明書店出版。
七七事變後,率全家逃難。解放後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上海對外文化協會副會長等職。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子愷近代散文集》等十餘種,畫集《子愷漫畫》《繪畫魯迅小說》等多種,另有學術論著和翻譯作品多部,對我國的藝術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
豐子愷最負盛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注意用語言狀物繪形,表現視覺色彩。他寫散文,總是選取自己熟悉的生活題材,以自己的感受,用最質朴的文字坦率地表達出來,在樸素到接近白描的文字中,傾注了一股真摯而又深沉的情感,很容易打動讀者的心靈而引起共鳴。
3. 《手》閱讀答案
⒇「公文包」用另一隻沒有流血的手輕輕撫摸了一下男孩的頭,在大巴車再次打了飽嗝兒停下的時候,「公文包」夾著他的公文包和甩手青年就下車了。
1.本文故事情節簡單,但人物個性鮮明,請結合文章相關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以下人物的性格特徵。(3分)
胖男人
小夥子
2.文章第⒄段寫「公文包」發現了三種目光同時盯著自己,他清楚這些
「目光」的內涵各有不同,請為這三種目光的主人配上一句描寫人物心理的語句來詮釋它們各自的內涵。(3分)
①
②
③
3.小說的情節講究有「伏」有「應」,請仔細閱讀上下文,看看哪一個自然段藏有第⒂段劃線句(A)的伏筆。(2分)
第 段
4.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從語言的角度來分析小說,是了解人物形象的重要途徑,請簡析文章第⒅段劃線句(B)的表達效果。(2分)
5.文章的題目「手」在全文的結構上起什麼作用?作者通過「手」寄託了什麼主題?(3分)
6.小男孩到底有沒有發現「公文包」是個小偷?請結合你對小男孩形象的認識予以探究。(3分)
參考答案:
1.「胖男人」 怯懦怕事 「小夥子」明哲保身。(每條1.5分,共3分)
2.①叔叔,你停手吧!(或「叔叔,你回答我的問題呀!」)
②小子,你不想混了嗎?
③你的不軌行為我們都已經看在眼裡了,住手吧。(大意對即可,每條1分,共3分)
3.第⑽自然段(2分)
4.用比喻的修辭手法表現「公文包」在與小男孩的對話中有激烈的思想斗爭,以致讓刀片劃破了手。(手法1分,效果1分,共2分,若只答「表現小男孩欣賞『公文包』的手」
或「表明小男孩發現『公文包』的手裡藏有刀片」則只給1分)
5.線索。(1分)
主題:(答出以下任意一點即給2分)
⑴文章通過敘述「公文包」從演奏家的好苗子到後來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訴我們,手可以用以彈奏美妙的音樂,也可以做出偷盜這樣為人所不齒的事。我們要讓自己的手像心靈一樣向善向美,作出正確的選擇。
⑵文章通過敘述小男孩頻頻誇贊「公文包」的手,最後使「公文包」中止犯罪的故事,贊美了小男孩的純真可愛(或「智勇雙全」)。
⑶文章通過對車廂眾生態的描寫,如胖男人束手受辱,小夥子出手有忍,乘客袖手旁觀,批判了人們對邪惡勢力的縱容。
⑷文章通過「公文包」離家出走後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告訴我們,要反思家庭教育在青年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影響。(線索和主題共3分)
6.這是一道開放型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發現了。小男孩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小英雄,他目睹「公文包」在前兩次偷竊一無所獲之後即將第三次行竊,用贊美「公文包」「手真好」的方式巧妙地使後者中止了偷竊行為。
示例二:沒發現。小男孩天真無邪,率真可愛,他由衷地欣賞,贊美「公文包」的手「真好」,並真誠地與「公文包」攀談,是小男孩的天真舉止觸動了「公文包」,從而使「公文包」中止了偷竊行為。(回答「發現了」或「沒發現」1分,人物形象1分,說明理由1分,共3分;只回答「發現了」或「沒發現」而沒有分析人物且沒有說明理由則不得分;只回答「發現了」或「沒發現」和人物形象,沒有說明理由得2分。)
4. 小說里描寫男生美手的句子
修長有力,骨節分明。一看就是會彈鋼琴的
5. 語文閱讀理解原題
大年初一沒下雪
去年三十傍晚,廣州火車站突然靜下來。時間還早,我買了份報紙,走向車廂。車廂里沒人,我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
不知到了哪個小站,上來一個農民模樣的人,牽著個小女孩,對著車票仔細核對座號,辨認清楚了,他們才坐下。整個車廂其實沒幾個人,你想坐哪兒都行。一看就知,他們是不常坐車的。
男人四五十歲的樣子,灰黃的臉,很深的皺紋。女孩的臉也是灰黃的,土頭土臉的樣子,他們坐在我對面。男人坐下去時,半哈著腰,發出一聲短促的笑聲,好象說:打攪了!
這一路肯定無聊透了,你別想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在火車上玩牌了,我繼續看我的書。晚上,餐車送了一次面條,黏糊糊的,看著都沒胃口。我拿出上車前買的江南醬鴨,要了一瓶啤酒,准備湊合著吃一頓年夜飯。
我請對面的一起吃。男人連擺著手,說不吃,不吃。小女孩看著麵包,咽了一下口水。我遞過去一塊麵包,又撕了一隻大鴨翅,笑著說:「吃吧,都過年了,客氣啥!」我又拿出花生米、鳳爪幾樣下酒菜,索性喝個痛快。
我邊吃邊問:「你們回家過年?」「嗯……不,小孩子沒看過雪,帶她去看雪。」
「喔。」我嘴裡應著,心想中國還有這么浪漫的農民。
沒怎麼說話,飯很快吃完了,酒也喝光了。男人主動收拾桌上的碎骨。小女孩突然問我:「叔叔,你看見過雪嗎?」我很舒適地斜倚在椅背上,笑著說:「見過,白的,有的人說像糖,有的人說像鹽……」說著話,我想去洗手間,路過洗手池旁的過道,我看見那個男人抱著頭,蹲在地上哭泣。
在男人斷斷續續的哭泣中,我聽到那女孩的故事。在她四歲時母親去世了,九歲時她得了白血病,醫生說今年可能是她最後一個春節了。爸爸問她想要啥,她說只想看看雪,生長在廣東偏僻的山區,她從來沒有見過雪。《濟南的冬天》那篇文章激起了她看雪的願望,在她的腦海中不斷想像著真正冬天的模樣。這個一貧如洗的父親在大年三十晚上和她一起坐火車准備看雪。坐著這趟車去,坐著當晚的車回,再也沒有多餘的錢去住旅店和車上吃飯了。臨走前,他們聽了天氣預報,說杭州今夜有一場大雪。
我無法想像在這樣一張灰黃皮膚的臉龐下有這樣一顆細膩的心。
我走到座位旁,給小女孩耐心地講起下雪時的種種趣事。她那雙黑眼睛就像在灰燼里的火星,一閃一閃的……到站了,杭州很冷,風很大,卻沒有雪。我拿了三百塊錢給他,他死活不要。我留了一堆食品給他們。他們送我上了回家的中巴,在車旁拚命地搖著手。
在回鄉的時候,最怕碰風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趕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
一天無雪,一夜無雪。初三的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爐旁吃火鍋,窗玻璃上響起了淅淅的聲音。我突然說了聲:「下雪了。」
1、文章標題「大年初一沒下雪」有什麼含義?
2、文中插入了一段「男人哭訴」的情節,這段插敘有什麼作用?
3、請梳理「我」對父女倆的情感變化過程?
、 、 、 。
4、對小說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下雪時的種種趣事,激起了小女孩與病魔抗爭的勇氣和信心,也給了她父親為女兒治好病的希望。
B、小說雖然沒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感染讀者。
C、父女倆送「我」上中巴,並拚命搖著手,表明他們對「我」的留戀和感激。
D、文中所描寫的男人是一個非常自尊、質朴、慈愛的父親形象。
5、「在回鄉的時候,最怕碰風雪天,而我希望今天趕快下雪,下得越大越好。」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說?談談你的理解。
:1、標題包含著我為父女倆沒達成願望而遺憾,對他們命運的關心和牽掛。 2、作用交代了小姑娘的遭遇和病情,交代了小姑娘看雪願望的由來,也是我後來情感態度變化的主要原因。 3、不屑,注意,關注(感動),擔憂(牽掛) 4、A 5、開放題,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原文好,更加激起了讀者對小女孩的同情,使文章更加深刻,更有感染力,也符合標題。
丁香賦
①每當冰雪消融,一股細細的清香立刻浮滿北國冰城,是丁香選擇了哈爾濱,還是哈爾濱選擇了丁香?問花花不語,天地間都在感嘆著花與城的奇緣。
②「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丁香開。」當春風尚未完全驅走哈爾濱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綻滿枝頭,如霞如煙,哈爾濱的春天實在是太短暫了。丁香就像春天裡的一個夢,與哈爾濱的春天交相輝映,有了丁香花,哈爾濱的春天就變得芳香四溢,美輪美奐。
③丁香的花小如丁,數不清的小花匯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帶白,白中映粉,遠遠望去,花如雲,花如海,花如霞。這情景給寒冬里走過來的人以張力,創造的熱情,想像的馳騁。
④丁香,花香襲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氣最為濃郁了,倘若你漫步街頭,往往是還沒有看見花,香氣已先沖入鼻中,一代代的哈爾濱人就是在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夢想自己的未來。
⑤丁香在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它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
⑥歷代的文人墨客,又為丁香留下了許多名篇:「五月丁香開滿城,芬芳流盪紫雲藤。」李商隱則用「芭蕉不展丁香潔,同向春風各自開」的詩句,描述情人的思戀之心。
⑦哈爾濱人把丁香作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們情感的寄託,審美的移情,更是對生命價值的一種追求。
⑧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頑強,能綻放在北緯45度線上,深得哈爾濱人的寵愛。
⑨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緊緊地抓住土地,纖細的枝桿,勁健地支撐著一簇碩大的花冠,抵禦著北方的風寒和乾旱。
⑩初春,丁香濃香馥郁花飛全城;深秋,濃綠的葉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嚴冬,它那無葉的枝條也在孕育著一個春天的花潮。
11哈爾濱人對丁香的深情,在於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哈爾濱人獨特的精神風貌,她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
12丁香是哈爾濱人的摯愛,哈爾濱是丁香永久的家。
1、認真閱讀全文,然後從三個大的方面歸納:哈爾濱人為什麼喜歡丁香花。
(1)(從①至④段中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⑤至⑥段中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⑦至12段中歸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花在文中有怎樣的象徵意義(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標題「丁香賦」改為「哈爾濱人的頌歌」好不好?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仿照下面的句子,選擇你熟悉的事物,運用象徵手法寫一句話。
示例:蠟燭——站得最不端正的,必然淚多命苦。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香賦》:1、(1)因為丁香花鮮艷美麗,香氣濃郁。(2)因為丁香花給中國的文化平添了無限秀色。(3)因為丁香花凝聚了哈爾濱人獨特的精神風貌。 2、她聚小而成大氣,抗艱難而爭上游,堅韌、頑強、生機勃勃。 3、不好,原文主要採用了象徵手法來贊頌哈爾濱人的精神,這樣顯得更生動更含蓄也更深刻。而改後太直白,達不到這一效果。 4、開放性試題,想像合理,表達精當,言之成理即可。
(我在網路里下的,中考閱讀題,還有,你要不?)
6. 美廚娘小寫手大天後_by簡茶茶_txt全文免費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vqh-od8eD0VMmtU90764Q
這是一個前世餓死的灰姑娘,重生蛻變、想撲男神反被撲、變身美廚娘、勇闖娛樂圈的故事。
7. 閱讀理解答案
1、本篇小小說主要是通過人物的 描寫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2分)
2、小說第②小節加點的「那個」能否換成「洋激凌」?第⑾節加點處作者為什麼用「拍」不用「打」?請分別說出理由。(4分)
不可以。因為這個是孩子的表達方式。
因為打比拍嚴重,孩子只是鬧別扭,想要冰淇淋。可是因為她母親生活困窘,無法滿足孩子的要求,而且看得人多了,她就心急起來。而且她又疼愛孩子,孩子沒有錯,只是提出他想要的要求,不是做錯什麼事情。所以不應該用打,否則是真的傷害了孩子。
3、第⑨節和第⑿節中都寫到了周圍人的反應,這些文字能否刪去?為什麼?(2分)
不可以,因為這是說明當今的人,態度如何冷談,如何刻薄!也為後面的婦人出場做鋪墊對比。
4、請從內容和形式方面說說這篇小說結尾的作用。(3分)
這個社會仍然存在愛,雖然舉動很小,可世界因為這種愛的小事而美麗!
5、當今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但還有許多弱勢群體有待關注和幫助。文中這位婦人的做法,給了你什麼啟示?(不少於30字)(4分)
我們要熱心助人,而且助人的時候,要體諒對方的心情,要尊重對方的人格。不可以施捨的口吻或者憐憫的語氣去幫助別人,否則別人只會覺得你是在同情他,看不起他。雖然他需要愛護和幫助,但是這樣他就會失去自尊!
8. 紀伯倫 美閱讀答案
該方法和規范和規范化個規范化規范化股份合人都感到給人打工如果到更多人的人格工人讓更多人個人觀點大概如果人的個人如果讓國人格和規范化規劃法規和規范和非官方,
9. 語文閱讀理解
這用來做說明和鋪墊,說明了作者對香格里拉嚮往的來源,點出了題目中尋夢香格里拉中的尋是為什麼尋,也為下文做了鋪墊,引出「從那時起,香格里拉便時時入夢,讓我夜不能寐。」和「深秋時節,我終於踏上了尋夢之旅。」這些句子,顯得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當然,這也描述出了作者對香格里拉最初的印象,也方便繼續深化下文親臨旅遊中對香格里拉的描述。
平和而自然、大度而悠遠,精緻而清新,生機而詩意。
這些句子很好得詮釋了「那顯然是不該屬於人間的,一切都像是用畫筆精心點染」。作者用一連串的排比語句寫白雲,村莊,群山和陽光,視角自上而下,由近及遠,配合排比的氣勢以及不斷切換的視角,非常形象生動得表達出作者那種驚喜贊嘆喜愛之情,那雲那村那山,那種和諧恰當的美麗是那麼動人心魄,簡直要讓人喘不過起來,深深地陶醉在眼前的景色里。這樣的句子不僅寫出了作者對眼前美景的感情同時也寫出了香格里拉景色的恰到好處,精緻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