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閱讀題以及答案

小說閱讀題以及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4-14 03:57:24

① 賈平凹《玻璃》閱讀練習及答案解析

答案:

17.閱讀下面這篇小說,完成⑴—⑷題

(1)答E給3分,答C給2分,答D給1分,答A、B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2)①講述故事:小說故事是由「我」講述出來的,真實可信;②推進情節:「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於「我」的提議,情節得以發展變化;③襯託人物:小說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於「我」的存在而更加鮮明。(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3)①性情謙卑,甚至有點窩囊;見了晚輩,也要鞠躬,說話謙和;②膽小怕事,有點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別人問起也不敢承認;③有點固執,但不失本分善良:懷疑酒店誠意,承認自己責任,不願借機發財。(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4)觀點一:認同王有福的態度。 ①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②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觀點二:認同「我」的態度。①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②王有福放棄索賠是擔心被騙,說明他缺乏法律意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③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意思答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17.閱讀下面這篇小說,完成⑴—⑷題

(1)答E給3分,答C給2分,答D給1分,答A、B不給分。回答三項或三項以上,不給分。

(2)①講述故事:小說故事是由「我」講述出來的,真實可信;②推進情節:「我」是事件的參與者,由於「我」的提議,情節得以發展變化;③襯託人物:小說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於「我」的存在而更加鮮明。(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3)①性情謙卑,甚至有點窩囊;見了晚輩,也要鞠躬,說話謙和;②膽小怕事,有點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別人問起也不敢承認;③有點固執,但不失本分善良:懷疑酒店誠意,承認自己責任,不願借機發財。(每答出一點得2分。意思答對即可。)

(4)觀點一:認同王有福的態度。 ①王有福受傷與酒店管理有關,但他是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負一定責任;②王有福害怕賠償溜走,逃避責任在先,索賠理由不夠正當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騙而拒絕索賠,在當時情況下,未嘗不是理性的選擇。

觀點二:認同「我」的態度。①酒店失誤導致王有福受傷,要求賠償正當合理;②王有福放棄索賠是擔心被騙,說明他缺乏法律意識,更應進行法律啟蒙;③王有福式的寬容是對不良行為的縱容,有害無益。

(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意思答對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據觀點明確、理由充分、論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給分。)

② 高考小說閱讀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是什麼

1、拿捏詞義的輕重

近義詞雖然表達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現事物的某種特徵或程度上,往往有輕重之別。辨析時就要注意區別。

例如:「損壞」「毀壞」「破壞」其表現的程度就層層升級,依次加重。再如:「陌生」與「生疏」,兩個詞都有「不熟悉」的意思。但「陌生」表示對一個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觸而不熟悉;

「生疏」則可表示對一個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經有過接觸,因相隔時間長變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觸時間不長次數不多所以不熟悉。

2、限定詞義的范圍

有些近義詞雖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圍卻有大有小,這種分別也是辨析近義詞的一個標准。

例如:「邊疆」「邊境」「邊界」范圍是越來越小。「邊疆」指遠離中心的地方,靠近國界的領土,范圍大,同時這個概念比較抽象;「邊境」指靠近國界的地方,范圍較小,同時這個概念比較具體。「邊界」僅指一條界限,范圍最小。

3、揣摩詞義側重

有些近義詞雖指意義相似,但由於詞素構成不同往往所指的側重點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與「景點」,「景色」側重指景象、情景。「景點」側重指景物的地點。再如:「詭辯」與「狡辯」都指無理強辯,但「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怪異,「詭辯」就是用欺詐的手段,奇怪的言辭,似是而非的論證來為自己的謬論辯護。

4、分清詞性和語法功能

近義詞一般詞性相同,但也有詞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誕生」與「誕辰」,前者為動詞,後者為名詞,詞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也有因詞性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如「突然」(形容詞),「猛然」(副詞)。

5、語感與第一印象

選詞填空題還考察學生的日常詞彙和語言積累,許多固定搭配或者約定俗成說法,憑借語感即可做出答案。

學生在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積累,不要耗費兩大量時間迂迴於一道試題。此外,有些詞語習慣搭配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就是考察學生的詞語積累了。

③ 丁立梅寫小說《醉太陽》閱讀題及答案

1 答:開始寫雨露的陰天的情況,是為了後來陽光的出現做鋪墊的作用。冬天終於過去了,春天來了。
2答:此句子使用的是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玉蘭花上的花苞比喻成雛雞就要攻出蛋殼,撐的快破了,突出了花苞的形態,更加生動形象。
3答:一場春雨過後,我看見老婦人獨自在那聽鳥叫,聽得那麼入神,看到我過來還解釋自己在聽鳥叫,這樣一個老婦人也在迎接春天的到來,傾聽春天的聲音,和我在雨後不期而遇,是偶然,也是一種必然,用一樣愉悅的心情來欣賞春天的到來。
4答:春天來了,各種美好的景象呈現在自己的眼裡了,說醉,其實更是沉浸在這美好的景象里,沉浸在這美好的春天裡了。
5大:朱自清春主要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而本文更多的事描寫的春天的氣息,人們迎接春天不同的方式,以及沉浸在春天美好的景象里的愉悅心情。

④ 小說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和方法

語文小說閱讀的答題技巧如下:環境描寫的題型及答題要點。答出環境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3、渲染氣氛。4、刻畫人物形象,襯託人物的性格、情緒。5、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6、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7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關於評價、體驗、感悟、啟示的問題。這類題往往是考查學生們對文學作品內涵的把握。需要結合自身經歷談體驗、感悟等。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1、答出描寫人物。2、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3、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裡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⑤ 求多篇適合高三練習的外國小說閱讀語段(最好附答案)

美好的聲譽

文/比爾·蓋瑟

一天下午,本吉和我一起在院子里工作,這正是大學的暑假期間,在我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我真想向他說些什麼。

休息時,本吉環視著我那15英畝的土地,有溪流,有樹林,還有如碧波起伏的青草地。

「這地方真美。」他說,顯出沉思和迷戀。

於是,我就將這片土地的來歷告訴了本吉。

我們的第一個孩子蘇珊娜出生不久,格洛麗亞和我在我長大的那個鎮上教書。我們很需要一塊土地來建造房子。我注意到在鎮南面農民放牧牛群的那片土地,那是92歲的退休銀行家尤爾先生的土地。他有許多土地,但一塊也不賣。他總是說:「我已對農夫們許諾,讓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放牧牛群。」

盡管如此,格洛麗亞和我還是到銀行拜訪了他。他依舊在銀行里消磨退休的歲月。我們走過一扇森嚴可畏的桃花芯木製的門。進入一間光線暗淡的辦公室。尤爾先生坐在一張辦公桌後面,看著《華爾街日報》。他幾乎沒有挪動一下,只從他那副眼鏡上方看著我們。「不賣,」當我告訴他我們對這塊土地感興趣時他自豪地說,「我已經將這塊土地許諾給一個農民放牧了。」

「我知道,」我有點緊張不安地回答,「但是我們在這里教書,也許你會賣給打算在這里定居的人。」他噘起嘴,瞪著眼看著我們,「你說你叫什麼名字?」

「蓋瑟。比爾·蓋瑟。」

「嗯!和格羅費·蓋瑟有什麼親戚關系嗎?」

「是的,先生,他是我的爺爺。」

尤爾先生放下報紙,摘下眼鏡,然後他指著兩把椅子。於是我們就坐下來。「格羅費·蓋瑟是我農場里曾經有過的最好的工人。」他說,「他到得早,走得晚,他把所有要乾的事都幹了,用不著吩咐。」老人探身向前。「如果有拖拉機要修理,讓它擱著,他覺得不好受。」尤爾先生眯縫著眼,眼神中流露出遙遠隱約的記憶,「你說你要什麼,蓋瑟?」

我又將買地的意思對他說了一遍。

「我想一想,你們過兩天再來。」

一周後我又到他的辦公室。尤爾先生說,他已經考慮過了。我屏住氣息。「3800美元怎麼樣?」他問。以每畝3800美元計,那我要付出約6萬美元,這不明擺著是拒絕嗎?「3800美元?」我喉嚨里彷彿梗塞著什麼。「不錯,15英畝賣3800美元。」我無限感激地接受了。

將近30年後,我和本吉漫步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本吉。」我說,「這全都因為一個你從未見到過的人的美好的聲譽。」

在爺爺的喪禮中,許多人對我說,爺爺寬容、慈祥、誠實和正直。這使我記起了一首詩:「我們要選擇的,是美好的聲譽,而不是財富,是愛的恩澤,而不是金銀財寶。」美好的聲譽就是爺爺蓋瑟留給我們的遺產,我希望本吉將來在這片溫柔的地上散步時,也將這個故事告訴他的兒子。」

(選自《青年文摘》2006年第2期)

12、小說第一節,比爾·蓋瑟想對兒子說些什麼?他為什麼選擇在兒子前途未卜的時候講這個故事?(6分)

答:

13、小說在第五、第六兩節為什麼極力渲染銀行家尤爾先生不肯賣土地?(4分)

答:

14、先概括小說主人公爺爺的品質,再分析小說為什麼沒有直接描寫爺爺的音容笑貌,而是通過其他人的語言來介紹他的人品和聲譽。(8分)

答:

15、分析小說結尾所引用的那首小詩的作用。(4分)

答:

12、想對兒子說這片美麗的土地的來歷;(3分)兒子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希望他能有正確的價值觀,繼承爺爺的美好品質。(3分)

13、與下文尤爾先生不僅賣土地而且低價出賣的情節形成對比,(2分)從而證明爺爺的美好聲譽在這件事中起了巨大作用。(2分)

14、勤勞、寬容、慈祥、誠實、正直;(5分)通過他人之口介紹爺爺的品質更真實可信,更能表現一個美好聲譽的廣泛影響。(3分)

15、作用:升華文章的主題和情感;(2分)照應開頭。(2分)

(一)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准時來到醫院大門口左側的台階上,鋪下一張報紙,靜靜地坐在那兒看書。那是一本很厚的書。她的面前是一個花壇,紅色的鬱金香正在燦爛地開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時候,能看到她的那雙大眼睛,平靜而且清澈。雖然病號服並不合體,但並不能掩蓋住她典雅的氣質。她很友善,每當有人找她問事的時候,她都表現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師或幼兒園阿姨。

起風了,她輕輕地合上那本書,又整整齊齊把那張報紙疊好,轉身走進了大樓。

樓內的人漸漸多了起來,這個點兒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視的日子。電梯剛停下,人們爭著擁了進去。電梯馬上就有了反應,發出「受不了」的報警聲。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下一趟人照樣很多,不過還好,電梯沒有報警。人們紛紛選擇自己要去的樓層數。有個農民模樣的大伯觸動數字7的時候,那數字就是不亮。他有些著急,還有些緊張,一遍一遍地摁,但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她發現後,急忙說:「大伯,這部電梯雙層停。」大伯仍然沒有明白過來什麼是「雙層停」。說話間已經到了8層。大伯不知道該怎麼辦,不肯下。她非常客氣地對電梯內的人說:「請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樓梯口。」她讓大伯從8層走到7層。其實樓梯離電梯也就只有四五步遠,她很快就回來了,電梯內的不少人只是表情嚴肅,並沒有說什麼。當然,肯定有人心裡會想:這人真多事。電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籃的小夥子自言自語: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層?她主動接過來說:是的,往左拐。

電梯到了14層,一位急忙下電梯的姑娘不小心掉下了插在塑料袋裡的一枝玫瑰。塑料袋裡有幾盒營養品,但只有這一枝玫瑰。這時電梯門將要關上,她迅速觸動開門按鈕並撿起那枝玫瑰,她還沒有說完「請等我一下」就跨出了電梯,她一定是想把那枝玫瑰還給那位姑娘。對於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溫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療傷的玫瑰。但她沒有想到,她後腳剛剛邁出電梯,電梯內一位戴眼鏡的女士「啪」一下就把電梯給關上了,並及時觸動了上行的按鈕。「神經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沒有發泄干凈,繼續說,「真的,這個人我知道,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了,精神病人。」「噢,我覺得她的行為不太正常。」另一個人接著說。電梯內剩下的十餘人恍然大悟。大家覺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選自《北京晚報》)

【練 習】

1.開頭一段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2.小說總共寫了「她」做的4件事,請根據文意概括,並寫出這4件事的共同點。

3.小說的標題是「病人」,從全文看,①到底誰是病人?②得的是什麼病?③以「病人」為標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4.這是一篇優秀的小小說,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賞析其藝術特色。(80字左右)

(二)演 戲



我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有那股傻勁,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昏倒。我要證明什麼?新加坡人的冷漠感?老實說,這個靈感還是來自長堤彼岸的一則新聞,一個記者,為了測試人的反應,與一個警察合作,他扮演搶匪,與扮演警察的警察在大街上追逐。結果他獲得了滿意的答案:沒有人加入追逐的行列。由此而證明人類的自私等等,據說很是轟動。我請芬和我合作,我們扮演一對情侶,我們的目標是烏節路的一座購物中心。我們選擇人最多的時刻走進去,然後按照計劃,我彷彿喝醉了酒,一顛二搖就倒在地上。芬發出了尖銳的叫聲,叫得蠻像的,多虧她練了三天的尖叫。這叫聲果然奏效,一下子吸引了幾個人上前來看。我雖然閉著眼,但兩耳很清楚地聽到皮鞋和高跟鞋的聲音,心裡稍稍感到溫暖。「請你們幫幫忙,我的男朋友昏倒了。」芬以顫抖的聲音說。她是我們戲劇團的成員,這點演技當然難不倒她。我正期待有一雙強而有力的手,往我胳肢窩一夾,把我從地板上扶起來。然而,幾分鍾過去了,除了耳邊嘈雜的聲音外,那雙手始終沒出現。忽然肩膀被人拍了一下,芬的聲音鑽入耳根:「起來吧,戲演完了。」我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周圍的人還是那麼匆匆忙忙,彷彿剛才那一幕未曾發生過。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屍,會不會有人走過去看一眼呢? 我們轉移陣地到另一座購物中心去,如法炮製再昏倒一次,我始終無法接受那個叫做冷漠的現實。這次,倒有一對情侶上前來看幾眼,不過也僅僅是幾眼,什麼話也沒留下就走了。我正要睜眼的時候,一個洋婦(大約六十歲)走來了,我聽見她問:「怎麼回事?」芬說:「我男朋友昏倒了。」

「快送醫院吧,需要我幫忙嗎?」

芬還沒回答,我已經忍不住爬起來了,老婦有點驚異,我把原委告訴她,她笑笑走開。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澀。「還要試下去嗎?」芬問。

朋友,你說呢?

(選自新加坡懷鷹小小說集《哀悼青春》)

【練 習】

1.

(1)「我」為什麼要在眾目睽睽之下假裝昏倒?

(2)「我」進行的測試是不是和那個新聞記者一樣希望獲得「滿意的答案」?為什麼?

2.

(1)「我雖然閉著眼,但兩耳很清楚地聽到皮鞋和高跟鞋的聲音,心裡稍稍感到溫暖。」

為什麼?

(2)「周圍的人還是那麼匆匆忙忙,彷彿剛才那一幕未曾發生過。倘若地上躺的是一具死屍,會不會有人走過去看一眼呢?」這句話表達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3.小說最後寫道「我和芬都笑得很苦澀」,試結合全文分析這「苦澀的笑」的含義。

4.下列對小說的理解有誤的兩項是( )( )

A.新聞記者所做的測試,之所以讓「他」很滿意,是因為「他」深信人類是自私的、冷漠的。

B.在烏節路的購物中心,芬的尖叫聲吸引了很多人來關心她,這讓「我」感到心裡很溫暖。因為雖然沒有人來幫助「我」,但至少證明人們並不是冷漠自私的。

C.小說最後芬問「還要試下去嗎?」不僅表達了她對這次試驗的失望,而且向讀者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使小說顯得余韻悠長。

D.本文深刻揭露了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里人們感情麻木、道德淪喪、爾虞我詐的黑暗的現實。

E.小說情節平淡無奇,布局謀篇也沒有大起大落的波瀾,但由於內容反映了人道關懷這一社會性的問題,所以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

(三) 修 面



隨著九爺推子擦擦的聲響,父親濃密而微卷的鬍子一綹一綹地掉在白色的圍布上。父親緊閉著眼,一動不動。

很快,九爺就將父親的絡腮鬍子和嘴唇周圍的鬍子推了一遍,父親剩著胡碴的臉像收割後的麥地。

九爺放下推子,說你爹怕有一兩個月沒剃鬍子了吧?

我說是的,他病了兩個多月了。

九爺取出香皂盒,吩咐我去倒點熱水來。

我提起牆角那隻父親用了許多年的鐵殼水瓶,倒了開水,又從缸里舀出冷水對上,試了試水溫,把臉盆端給了九爺。

九爺拿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的臉帕,卧進水裡,停了一會兒後撈起,稍稍捏捏水,便用帕子在父親的腮上和嘴唇四周來回地潤;潤過後,才用細毛刷子刷上香皂沫子,刷在父親剛推過的胡碴上;然後九爺才掰開剃刀,向父親抹滿香皂沫子的臉上刮下去。我看著九爺努力地叉開腿,弓下身,不斷地變換著姿勢,以便更好地剃掉父親粗壯的胡碴……

小的時候,父親總愛用他的胡碴扎我的臉。記得有一次我拉著父親的手,指著牆上的馬克思、恩格斯像對他說:爹,你為啥不留個他們那樣的「大掃帚」呢?父親笑著刮刮我的鼻子,說那多不方便,吃飯還得撩著鬍子。說著父親就做了一個撩起鬍子的動作,惹得我哈哈大笑。其實我知道。作為民辦教師的父親工資微薄,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時間經常去理發修面,因為每天都有兩個班七八十名學生的課等著他去上、作業等著他去批改,還有許多永遠做不完的家務。而父親的鬍子又屬於長得特別快的那種,像割後的韭菜,因此父親不得不每隔兩三天,就用剪刀剪掉自己的鬍子。父親不是那種不修邊幅的人,相反,他在學生面前總保持嚴肅、端莊、整潔的形象,剪掉鬍子可以說是父親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十分關注的事情。 九爺的剃刀刮過,父親的腮邊及嘴唇四周一片鐵青。應當說,颳了鬍子的父親是個相貌堂堂的男人,盡管那臉龐多少顯得有些蒼白和瘦削。二十多年來,父親很少正經八百地修過面,現在父親有時間躺下來享受那每個成熟男子應當享有的刀子輕輕拂過的快感了……九爺是個地道的老剃頭匠,每道工序都極熟練極認真,不多時,九爺的剃刀就又刮完了父親的額頭、眉下、鼻樑、耳廓,最後擰一把熱毛巾,給父親擦了臉。這樣,修面的全部工序才算結束。九爺撤去圍布,我扣上父親半新的中山裝的風紀扣,然後走出門,對等在門外的一長串臂纏黑紗、手拿白花的學生說,你們可以進去了…… (選自《小小說選刊》)

【練 習】

1.寫出你對「剪掉鬍子可以說是父親不多的課余時間里十分關注的事情」的理解。

2.「等在門外的一長串臂纏黑紗、手拿白花的學生」中「一長串」一詞可否刪去?為什麼?

3.故事的結尾出人意料,但並不是故弄玄虛,文中有多處伏筆,請寫出其中的3處。並寫出這樣結尾的作用。

4.作者曉堯曾說:「小小說就是那種真正讓自己感動過的東西,久久縈繞於懷之後,最終以絕佳的方式流瀉出來。」在這篇小說中,①真正讓作者感動過的「久久縈繞於懷」的是什麼?②「絕佳的方式」又指什麼?

(一)1.①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 ②烘託人物的外在美和典雅的氣質。 2.①電梯超載,「最後上來的人沒有下去的意思,她就從中間擠了出來,等下一趟」。②農民大伯不明白什麼是「雙層停」,她走出電梯送大伯。③電梯里有人對要去的地方不肯定,她主動指點。④急忙下電梯的姑娘的玫瑰花掉了,她迅速撿起追了出去。共同點:主動幫助別人。 3.①電梯上戴眼鏡的女士和剩下的十餘。②冷漠、自私自利。③揭示了當前社會上人與人之間冷漠病態的關系,從而喚醒人們的良知,寧可被冷漠的人視為「病人」,也不要成為不知關心別人只知關心自己的冷血動物。 4.參考角度:寫作角度獨特,以小見大,把生活中最平淡無奇的事,濃縮在乘電梯這樣一個平常而又獨特的場景,使情節更集中,人物更突出。小說所反映的事發人深思,卻沒有教條的說教,褒貶也不露聲色,符合小小說創作的重要法則:「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本身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別把它點出來」(恩格斯)。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現人物形象。用對比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鮮明,主題更突出。

[二]

1.(1)希望能夠推翻一個新聞記者證明的「人類是自私」的說法,測試一下新加坡人的冷漠感。不相信人們真的會那麼冷漠。(2)不希望。「我」不相信人們真的會那樣冷漠。 2.(1)感到有人來幫助自己,證明人們並不是冷漠麻木的,自己演戲的目的達到了。(2)對麻木冷漠的人們一種深深的失望和悲傷。 3.我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是冷漠的,不相信新加坡人沒有同情心,然而事實證明了現實就是如此,惟一願意幫助自己的還是一個大約六十歲的外國婦女。我對這樣的現實感到痛苦和失望,同時也包含了對這種結果的不甘心。 4.BD

(三)1.①父親不是那種不修邊幅的人。②父親工資微薄,工作量大,家務繁重,沒有時間去修面。③父親很尊重自己的學生,在學生面前總是保持嚴肅、端莊、整潔的形象。 2.不能刪去。「一長串」表明來悼念父親的學生很多,更能表現父親在學生們心中的地位。從而使父親作為一個地位卑微的民辦教師的形象更突出、更高大。 3.伏筆:①父親緊閉著眼,一動不動。②我說是的,他病了兩個多月了。③現在父親有時間躺下來享受那每個成熟男子應當享有的刀子輕輕拂過的快感了。作用:扣人心弦,震憾人心。 4.①父親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②側面描寫。通過我的回憶以及我、九爺、學生們對父親的態度來寫父親。

該文章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網]:http://www.sjyw8.com/sj/xxsht/200804/7347.html

⑥ 閱讀《傅雷家書》、《簡愛》、《格列佛游記》三本名著。每部小說出一道閱讀題,共4小題問答。要有答案

1;傅雷家書講的是什麼?
答案:講的是傅雷對於以前家事的一些繁瑣小事的回憶,對父母兄弟的評價與懷念,表達了傅雷對平凡樸素生活的嚮往,對當今社會的種種弊端的嘲諷與怒罵。
2.簡愛的作者是誰?
答案:夏洛蒂。勃朗特
3,簡愛中,所闡明的主題是?
答案:人的價值=尊嚴+愛
4,格列佛游記中,宮廷的兩種游戲是什麼?
答案:跳繩選官,音樂舞蹈

⑦ 王子與貧兒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一、判斷

1、《王子與貧兒》的作者是馬克.吐溫。(對)

2、王子的名字叫做湯姆,貧兒的名字叫愛德華。(錯)

3、湯姆當上王子後,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對)

4、最後,湯姆把王位還給了愛德華。(對)

5、王子和貧兒不是同一天出生的。(錯)

6、貧兒出生在一個名叫「垃圾大院」的骯臟小巷裡面。(對)

7、湯姆有一個奶奶,有一對雙生的姐姐。(對)

8、王子和貧兒的頭發是一樣,眼睛是一樣,聲音和態度是一樣。(對)

9、王子一直以來是個善良的人。(錯)

10、 王子有個脾氣暴躁的姐姐叫伊麗莎白。(對)

11、王子與貧兒是同一天出生的。(對)

12、 爰德華和湯姆第一次見面在大街上。(錯)

13、最後貧兒把皇位還給王子,愛德華又當了皇帝。(對)

二、選擇

1、王子與貧兒是以19世紀的(B)為背景。

A、英國,B、美國

2、貧兒有(A)個姐姐。

A、兩個,B、三個

3、王子和貧兒最後成為(A)。

A、好朋友,B、敵人

4、馬克.吐溫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A)。

A、林肯,B、柯林頓

5、國王歸天時,(B)穿著鑲滿鑽石的華麗衣服,坐在正面高大的椅子上。

A、愛德華,B、腸姆

(7)小說閱讀題以及答案擴展閱讀

《王子與貧兒》寫作背景:

《王子與貧兒》一篇著名的諷刺小說,故事以十六世紀時英國的社會狀況為背景,以童話體的形式描述了一個貧民窟里的窮孩子湯姆·康蒂,由於一個偶然機會,戲劇性地與王子愛德華調換了身份,當上了英國國王。

心地善良的湯姆當上國王以後,施行了一些仁政,廢除了一些殘酷的刑罰,並赦免了一些無辜的犯人,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愛戴與擁護。

真正的王子愛德華則經歷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下的種種社會狀況,使他親眼目睹了民間之疾苦,國家之弊端,使他深切感觸到英國法律的殘酷與社會階層的矛盾。作品筆調輕松,但寓意深刻,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對統治者的不滿和對受苦受難的人民的同情。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

⑧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熱點內容
美女抽獎系統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2:55:10 瀏覽:401
校園小說女主罵女二 發布:2025-07-15 22:44:17 瀏覽:425
非常好看的男男快穿小說 發布:2025-07-15 22:34:52 瀏覽:489
聽書寶安卓下載 發布:2025-07-15 22:03:40 瀏覽:181
青山小說全文閱讀 發布:2025-07-15 21:56:05 瀏覽:624
好看的靈異破案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7-15 21:52:36 瀏覽:635
類似網游三國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1:47:36 瀏覽:185
玫瑰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1:45:34 瀏覽:716
校園小說的很肉情節 發布:2025-07-15 21:44:48 瀏覽:603
架空女主戰爭亂世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5 21:44:03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