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德拉的小說推薦
⑴ 米蘭*昆德拉哪本書最好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昆德拉的才華得到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昆德拉從一兩個關鍵詞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說的人物情節。他以一個哲人的睿智將人類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慮、審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與性愛兩個敏感領域,並初步形成了「幽默」與「復調」的小說風格。
昆德拉更關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學是在沒有人物、沒有境遇的條件下進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開始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裡:在沒有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生命存在之輕。小說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說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說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
昆德拉問題研究的重要特徵是拒絕得出結論,他認為是塞萬提斯讓人知道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⑵ 米蘭·昆德拉 寫的名著 有哪些
最好答案: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米蘭·昆德拉)掃描版[PDF]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80694/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作者:米蘭·昆德拉
txt
下載地
⑶ 米蘭·昆德拉的作品有哪些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 ,小說家,生於捷克布爾諾市,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父親為鋼琴家、音樂藝術學院的教授。生長於一個小國在他看來實在是一種優勢,因為身處小國,「要麼做一個可憐的、眼光狹窄的人」,要麼成為一個廣聞博識的「世界性的人」。 許多其他捷克藝術家和作家一樣(如瓦茨拉夫·哈維爾),昆德拉早年參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運動。這場運動以樂觀的改革精神開始,卻最終被蘇聯軍隊鎮壓。在其第一部作品《玩笑》中,昆德拉竭力諷刺共產主義的極權統治。 由於昆德拉對蘇聯入侵行徑的批評,在布拉格被蘇軍佔領後不久他就被列入黑名單。他的作品也全部被禁。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國。1979年他在法國完成了《笑忘書》,講述在蘇聯人佔領之下的普通捷克人的生活。這部小說同時包含了幾篇並不關聯的故事,並夾雜了很多作家自己的思索,奠定了昆德拉流亡時期作品的基調。 1984年,昆德拉發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小說以編年史的風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運動期間及被蘇軍佔領時期適應生活和人際關系的種種困境。1988年,美國導演菲利浦·考夫曼將其改編成電影。 1990年,昆德拉發表《不朽》,這是他最後一部用捷克語寫成的作品。小說具有強烈的國際化因素,較早先的作品減少了很多政治性,卻又加入了很多哲學上的思考,這本書奠定了他晚期作品的基調。 昆德拉始終堅持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說家,而非一個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從《笑忘書》開始,昆德拉小說的政治性因素就一直減少,直至消失。昆德拉總是在廣闊的哲學語境中思考政治問題。 昆德拉曾獲得六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截至目前為止沒有獲獎。
小說:《玩笑》(1967年)《好笑的愛》(短篇小說集,1968年)《生活在別處》(1969年)
《告別圓舞曲》(1976年)《笑忘書》(又譯《笑忘錄》)(1979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1984年)《不朽》(1990年)《慢》(1995年)《身份》(1996年)《無知》(2000年)
文學評論: 《小說的藝術》 (1986年) 《被背叛的遺囑》 (1992年)《帷幕》(2005年) 《相遇》(2009年)
戲劇:《雅克和他的主人》 (1981年)
⑷ 米蘭昆德拉的哪本書最好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昆德拉的才華得到集中體現的一部作品。昆德拉從一兩個關鍵詞以及基本情境出發構成了小說的人物情節。他以一個哲人的睿智將人類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慮、審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與性愛兩個敏感領域,並初步形成了「幽默」與「復調」的小說風格。�
昆德拉更關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學是在沒有人物、沒有境遇的條件下進行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一開始就將托馬斯的問題擺在那裡:在沒有永劫回歸的世界裡,生命存在之輕。小說首先提出問題為托馬斯設定規定情境,即輕與重的存在編碼;於是哲學思考本身有了小說性,問題本身則是小說家在作品中顯現的哲學思考。
昆德拉問題研究的重要特徵是拒絕得出結論,他認為是塞萬提斯讓人知道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對的問題。昆德拉在書中提出輕、重、靈、肉、記憶、虛弱、暈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碼,並與人物一一對應,支撐起各自的生存狀態,展現了心靈與肉體的兩重性。而每個關鍵詞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側面。可能性是與一次性抗爭的最積極的方式,因而此書可視為對自以為是的「絕對」的瓦解。而生命由於缺乏絕對的意義,變得沒有依憑與支撐,甚至不如隨風飛舞的羽毛那樣有確定的方向。
⑸ 米蘭·昆德拉出版了哪些小說
《玩笑》、《告別圓舞曲》,以及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最近出版的長篇小說《慢》等,還有隨筆集《小說的藝術》和《被背叛的遺囑》
⑹ 關於米蘭·昆德拉代表作品。
昆德拉最出色的作品並不是他的小說.
<小說的藝術>和<背叛的遺囑>這2部文學評論作品更為出色.
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話,昆德拉熱中與討論.
他最出名的小說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裡面討論的就是尼採的"永恆輪回"學說,通過"輕與重"
"靈與肉"的討論,主要勘察了人類的存在.對媚俗現象提出了看法.
此外,他的作品還有小說<笑忘錄>
<玩笑><為了告別的聚會>
<生活在別處>
<慢><不朽><無知><搭車游戲>
他還有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
⑺ 米蘭·昆德拉一生主要寫了哪些作品
50年代初,米蘭·昆德拉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出版了《獨白》等詩集。1967年,第一部長篇小說《玩笑》在捷克出版,獲得巨大成功。蘇聯入侵捷克後,他1975年移居法國,之後創作了長篇小說《笑忘錄》、《生活在別處》、《告別圓舞曲》、《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戲劇《雅克和他的主人》,短篇小說集《好笑的愛》等。還出版有《小說的藝術》和《被背叛的遺囑》等三本論述小說藝術的文集。
⑻ 米蘭.昆德拉有哪些好看的書
看過他的《告別圓舞曲》和《不能承受生命之輕》,之後就沒再看過他別的書...怎麼說呢,感覺米蘭的書最好是在對人生有能超脫的感悟時再讀,不然書中體現的那種生命中與生俱來的脆弱的東西很容易讓你憂傷或絕望,跟樓上說的一樣,他的書內容文字並不激烈動人,只是淡淡的述說....但其中確有深意......人生,當你站在稍遠一點——哪怕只是遠了一厘米的距離看時,都只覺得是荒誕的,可我們就活在這種荒誕中.......
⑼ 米蘭·昆德拉有哪些好看的作品
讀米蘭·昆德拉
1.你必須要看的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這一部作品是他最為出色的,也是最好看的一本
2.其次相對成熟的是《玩笑》和《生活在別處》
本人覺得讀他的長篇小說更過癮,更美妙。
3.你若是不習慣過長的文字,《好笑的愛》是很好的選擇,這本書里推薦《誰都笑不出來》《永恆慾望的金蘋果》
4.其他的作品有《笑忘錄》《告別圓舞曲》《不朽》《慢》《身份》《無知》建議你先讀佳作,熟悉昆德拉的文風後再來看這些,你會覺得像越來越上癮。我就是這樣的…
他的作品裡通常都會有愛情和政治 也會有哲學和思辨。語言十分特別和獨到,是個相當有思想 有個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和他一樣睿智 一樣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