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生命冊在線閱讀
Ⅰ 李佩甫的主要作品
讓李佩甫享譽文壇的是1999年7月出版的長篇小說《羊的門》。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作品。它描寫了一個村莊的黨支部書記,在將近四十年時間里,利用各種「人脈」,經營「人場」,營建了一個從鄉到縣、從省城到首都的巨大關系網,把村子裡的人才一個一個地往城市輸送,往官場輸送,讓村莊一步步地走向繁榮富強。小說通過刻劃鄉村權力運作的過程,展示各級官場的爭斗,塑造了一個「國中之國」,一位「東方鄉村教父」,在這位「東方鄉村教父」身上寄寓了中國社會四十年的風雲。由於這個「東方鄉村教父」式的人物原型被指是隱喻鄧小平,人們就把整部小說作為窺探中國政治生活的一面鏡子。
李佩甫由此被視為是描寫中國「官場」運作最深刻、最有力度的作家。這部長篇使李佩甫從純文學作家進入了暢銷書作家之列。 《等待靈魂》是著名作家李佩甫繼《羊的門》《城的燈》後最新打造的長篇小說。實際上,這部長篇的准備期長達20年,這些年來,李佩甫陸陸續續地研究了上百個活生生的商場案例,接觸過形形色色的企業家,為了這部長篇積累了深厚的基礎。在這部長篇里,李佩甫實現了從「官場」到「商場」的成功轉型。小說以大都市商戰為背景,描寫了轉業軍人任秋風在情場失意之際,接手一個瀕臨倒閉的國營商場。憑借著大膽的創意、過人的公關能力和卓越的商業才能,以及「商學院三枝花」的鼎力輔助,任秋風在商海中生死搏殺,製造一個又一個亮點,令「金色陽光」奇跡般崛起,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超市航母。
隨著事業抵達巔峰,各種利誘讓他迷失了靈魂,在權力欲驅使下,盲目拓展,並建造一座象徵「金色陽光」巍巍大業的「摩天大廈」,造成企業「輸血」過度,資金鏈斷裂,引發各種矛盾,終令苦心經營的「第一商業帝國」全面崩塌,「商學院三枝花」亦分道揚鑣……滾滾紅塵,有人夢圓,有人夢碎。
小說描寫商海喋血,把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堆疊得雲譎波詭,氣勢磅礴,充滿現代感。作家通過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運,洞燭幽微地揭示了中國「商場」運作的秘密法則,具有強烈的批判力度。
●農村青年馮家昌為了能夠成為城裡人,壓抑人性,失去自我,在現實與情感的漩渦中掙扎,既表現出了農民的隱忍與機智,又從另一側面批判了這種現狀的不合理性,呼喚著時代變革的早日到來。支書女兒劉漢香在情感的折磨中站立起來,則以自己的心點亮了挺進城市之燈。支書國豆這個形象,則是作家對鄉村基層權力代表人物的集中概括,真實地刻劃了鄉村權力運作的過程。另一方面,作家還寫出了侯秘書、小佛臉等諳熟權力場技巧的小人物。小說文字溫婉,具有詩性的張力,抒情詩般的句式,音樂般的節奏,為人們營造了一個可感可觸的藝術氛圍。作家通過歷史與現實的相互觀照,透視在中國城市與鄉村的二元結構中,農民逃離鄉村,進入城市的艱難歷程。 2012年,李佩甫出版的長篇小說《生命冊》,通過第一人稱的寫法,以主人公吳志鵬從平原農村走向城市的生活和心理轉變為主線,勾畫出近50年的社會變遷場景和身處其中的一個個生命個體的心靈變化,記錄了一本厚重生動、屬於很多人的「生命冊」。在作者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慾望並置,並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物命運的關聯」。 作者通過對以主人公和「駱駝」等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在社會轉型期作出的大學畢業、進入「體制」工作、辭職、下海經商等一系列人生選擇和精神狀態的描寫,完成了對一代人命運的審視,「在無限逼近歷史和人性真實的過程中,為我們繪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圖。」 主人公背負著生養他的土地,行走在城市間,而《生命冊》所展現出的,亦來自我們所能感受到的這個世界,真實而有溫度。
Ⅱ 有什麼讓人百讀不厭的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自古以來讀書都是可以讓人靜下心來陶冶情操的一個事情,我也是特別喜歡讀書的,在一個明媚的午後沖一杯茶,坐在陽台上,挑選一本喜歡的書,一讀就是一下午。我特別喜歡的書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薛兆豐老師的《經濟學講義》以及《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等,這些書都是我百讀不厭的。三、《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這個書是由四部,也就是四本,他是比較老的一個書,裡面主要介紹的是男女之間的一些情感的問題,有平時的一些相處戀愛生活等各方面的一些學問,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彷彿在跟自己的另一半面對面的交談,而且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對自己的另一半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可以從更多角度思考兩個人的關系,從而去糾正感情上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是感情更加的健康,兩個人的親密關系也更加的良好。與其說它是一本教人戀愛的書,不如說是一本能讓自己內心對於愛情,更多的認知的書,起初讀的時候可能會感覺到一些枯燥,但是等你真正的吸收進去之後,會越讀越把所有的知識都串成一個網,到時候密不可破,然後再相處中也應用出來,讓自己的愛情婚姻生活更加的幸福美滿,值得一讀再讀,尤其是可以更新另一半,一起讀,一起分享和改善關系。
Ⅲ 《生命冊》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生命冊》(李佩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3uKObrEX_I10McXaEsdpg
書名:生命冊
作者:李佩甫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433
內容簡介:
一個土地背負者的心靈史詩
以簡單寫復雜,以黑暗照見光明 以慾望的輕為靈魂的重作證
李佩甫習慣於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書寫平原大地上土地的榮枯和拔節於其上的生命的萬般情狀。
在他的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慾望並置,其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聯。
《生命冊》中,既有對二十世紀後半期政治運動中鄉民或迎合或拒絕或游離的生存境況的描摹,亦有對鄉人「逃離」農村,在物慾橫流的都市誘惑面前堅守與迷失的書寫。
而橫亘在所有敘事之下的,則是古老鄉村沿襲而來的民間故事和傳奇。在這里,民間世代相傳根深蒂固的意識已經植入「背著土地行走」的「城裡人」的靈魂記憶中,為「城裡人」在新的價值觀面前的迷茫和困頓提供了某種意義上的反哺和滋養。
藉助這次寫作,李佩甫完成了對知識分子在時代鼎革之際的人生選擇與生命狀態的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無限逼近歷史和人性真實的過程中,為我們繪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圖。
作者簡介:
李佩甫,當代著名作家,河南省作協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羊的門》《城的燈》《等等靈魂》等,中篇小說《黑蜻蜓》《村魂》《田園》等。
Ⅳ 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介紹
作品名稱作品摘要作品評價作者介紹江南三部曲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醞釀構思,沉潛求素,到2011年終於完成定稿的系列長篇巨作,呈現了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內在精神的衍變軌跡。江南三部曲分別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 透視精神的江南烏托邦
從《人面桃花》、《山河入夢》到《春盡江南》,《江南三部曲》格非寫作了近20年,寫辛亥革命以來的百年中國史,第一部寫辛亥革命,第二部寫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第三部寫新世紀。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沒變,人沒變,世界變了。但到《春盡江南》,將落點放在了人物的精神世界,對當下知識分子精神狀態作深入透視,把宏闊的歷史命題濃縮到深入的精神層面——20世紀中國人尤其是中國知識分子在精神世界的追索,的確與社會歷史緊緊聯系在一起。
專家點評: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構思,2003年前後正式動筆寫作。格非自稱,「這是用10多年的心血寫成的作品。」《江南三部曲》得到了眾評委一致好評,認為這是近年來最有厚度和整體性立意的作品。 劉勇,男,筆名「格非」,生於1964年,江蘇鎮江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慾望的旗幟》、《塞壬的歌聲》、《小說敘事面面觀》、《小說講稿》等。他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曾被視為當代中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是人們談論「先鋒文學」時必提的作品。這邊風景
《這邊風景》是王蒙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農村勞動期間創作的長篇小說,因各種緣由未曾付梓,但在《王蒙自傳》和各版本評傳中都有所提及,因而是一本早有耳聞卻遲遲未露面的小說。小說反映了漢、維兩族人民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的真實生活,帶有歷史沉重的份量,又將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極為生動,懸念迭生,獨具新疆風情。 新出的小籠包還是陳年老釀
《這邊風景》,初次定稿於1978年,塵封了35年後,當作者王蒙近80歲時,書稿新鮮出爐。它描寫了上世紀60年代農村的階級斗爭、伊犁風光、新疆生活風貌以及十幾個民族的日常往來,字里行間洋溢著對生活的赤誠與熱情。這部寫於特殊時期的作品有其特殊的歷史價值,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文革」文學的空白。作者自己還在思考,文學是冒著熱氣的新出鍋的小籠包呢,還是醞釀許久的陳年老酒呢?
專家點評: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包明德說:「王蒙以一種現實主義的文學勇氣和敘事自覺,向讀者講述了上世紀60年代新疆的故事。以一個獨特視角,藝術再現了上世紀60年代的中國風貌,熱情歌頌了誠實的勞動、正直的品格、民族的團結和美好的愛情,我看了以後很感動。」81歲高齡的王蒙自稱,這是一本下了苦功夫的書。「沒有許多年的農村生活,沒有與各族農民的同吃同住同勞動,沒有維吾爾語的熟諳,沒有對於生活、對於大地、對於邊疆、對於日子的愛與投入,不可能有這部作品。」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滄州,1934年10月15日生於北京。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任解放軍藝術學院、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教授、名譽教授、顧問,中國海洋大學文新學院院長。著有長篇小說《青春萬歲》、《活動變人形》等近百部小說,其作品反映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的坎坷歷程。曾獲義大利蒙德羅文學獎、日本創價學會和平與文化獎、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與澳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約旦作家協會名譽會員等榮銜。作品翻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在各國發行。生命冊
《生命冊》是李佩甫「平原三部曲」的巔峰之作。作品主人公「我」,是一從鄉村走向城市的知識分子,一個「背負土地行走的人」。他從鄉村到省城,從省城到北京,再從北京到上海,一路走來,「我」的身份也從大學老師、北漂者槍手、南方股票市場上的操盤手,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葯廠負責人。「我」是一個深刻、冷靜,內斂、節制,不偏執,不輕狂,有著一切自省者的特點和帶有知識分子尊嚴的人物,所以自始至終都在默默地觀察和審視著周圍的一切。找不到、回不去的故鄉
花甲之年,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生命冊》面世。它積累了半個世紀,習慣於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書寫平原大地上土地的榮枯和拔節於其上的生命的萬般情狀。在他的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慾望並置,其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聯。小說,既有對二十世紀後半期政治運動中鄉民或迎合或拒絕或游離的生存境況的描摹,亦有對鄉人「逃離」農村,在物慾橫流的都市誘惑面前堅守與迷失的書寫。他說,現在的鄉土已經不是原來意義的鄉土了,許多人已經找不到「故鄉」了。在書的扉頁上印有泰戈爾的詩:「旅客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邊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專家點評:李佩甫也是在他寫作生涯的第38個年頭,迎來了茅盾文學獎。《生命冊》是他花甲之年完成的「平原三部曲」收尾之作。他從一風、一塵、一樹、一花寫起,書寫了整個平原上的各種風土人情及一個村莊50年的生存狀況。獲獎後,李佩甫表示,要「感謝我的平原,感謝平原上的風,感謝平原上的樹」。 李佩甫 ,大專學歷,中共黨員。國家一級作家。 1979年參加工作,歷任許昌市文化局創作員,《莽原》雜志編輯、第二編輯室主任,河南省文聯、作家協會專業作家,《莽原》雜志副主編,河南省作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河南省文聯副主席,河南省作協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作品有《黑蜻蜓》《村魂》《田園》等。繁花
《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說,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圖的對應。這也是一部記憶小說,六十年代的少年舊夢,輻射廣泛,處處人間煙火的斑斕記憶,九十年代的聲色犬馬,是一場接一場的流水席,敘事在兩個時空里頻繁交替,傳奇迭生,延伸了關於上海的「不一致」和錯綜復雜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諷,咄咄逼人的漫畫,暗藏上海的時尚與流行;昨日的遺漏,或是明天的啟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來,一曲終了,人猶未散。上海普通話建立的博物館
有人評價,《繁花》以滿紙滬語建立了一個文學的博物館,多少年以後你要回過頭來看上海,到小說里找就行了。作者金宇澄是文學編輯,非職業作家,作品超出很多職業作家,被公認為是寫當代上海里弄生活的最好作品。
這是一部地域小說,也是一部記憶小說,上世紀60年代的少年舊夢,90年代的聲色犬馬,敘事在兩個時空里頻繁交替,傳奇迭生,暗藏上海的時尚與流行。
它概括起來就是小說中姝華的那封信 「年紀越長,越覺得孤獨,是正常的,獨立出生,獨立去死。人和人,無法相通,人間的佳惡情態,已經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涼的旅行。」
專家點評:藝術是需要個性的。傳統是生活乃至文學最基本的發動機,金宇澄用滬語創作了《繁花》,整部作品呈現出很強的地域性和鮮明的文本識別度。他選擇改良的方言口語,因為他認為「相對於固定的普通話而言,方言更有個性,更活潑,它一直隨時代在變化,更生動,也更有生命力」。 金宇澄,原名金舒澄,上海人,小說《繁花》的作者。1952年出生,被稱為小說界的「潛伏者」。《上海文學》的編輯,2012年以滿紙滬語完成了一部描寫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繁花》,一問世就反響強烈,一舉摘得中國小說學會評選的2012年度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2013年憑借《繁花》獲得第11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第二屆施耐庵文學獎和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黃雀記
《黃雀記》延續了蘇童慣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敘事風格和節奏。故事並不復雜,就是一樁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青少年強奸案。分為三章:保潤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標題暗示了三個不同的敘事視角。 香椿樹街的殘酷青春
《黃雀記》蘇童用慣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風格、節奏來敘事。故事並不復雜,一樁上世紀80年代發生的青少年強奸案,三個受侮辱與損害的青年人的糾纏、成長和命運背後,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變異,香椿街充滿了他獨有的細膩的南方情調、氣氛。它的很多故事後來轉移到精神病院。也許我們這個時代真的有病,有些事註定要發生在不正常的地方。
專家點評:「新歷史主義」小說家蘇童,把香椿樹街的故事寫了很多年,《黃雀記》獲獎讓他感到終於對自己有了個交代。《黃雀記》被認為是香椿樹街系列中最成熟、最完整的一部長篇小說,是蘇童香椿樹街寫作的一個重要標簽。 蘇童,原名童忠貴,中國當代著名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江蘇分會駐會專業作家、江蘇省作協副主席。代表作包括《園藝》、《紅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中篇小說《妻妾成群》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並且被張藝謀改編成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獲提名第6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蜚聲海內外。2015年8月,獲得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Ⅳ 《生命冊》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生命冊》(李佩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7gUjS2t0J3Lkp7f_dRx1dA
書名:生命冊
作者:李佩甫
豆瓣評分:8.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頁數:433
內容簡介:
一個土地背負者的心靈史詩,以簡單寫復雜,以黑暗照見光明 以慾望的輕為靈魂的重作證。李佩甫習慣於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書寫平原大地上土地的榮枯和拔節於其上的生命的萬般情狀。在他的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慾望並置,其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聯。《生命冊》中,既有對二十世紀後半期政治運動中鄉民或迎合或拒絕或游離的生存境況的描摹,亦有對鄉人「逃離」農村,在物慾橫流的都市誘惑面前堅守與迷失的書寫。
Ⅵ 生命冊讀後感
《生命冊》讀後感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系列小說《羊的門》、《城的燈》、《生命冊》,全部以中原文化為背景,構建了深厚、凝重的歷史厚實感。昨天,讀完了《生命冊》,給我的感覺是那麼熟悉的鄉土氣息,通過一個個小人物的命運發展軌跡得以展現。或者說,小人物的描寫充滿了鄉土氣息,也可以說鄉土氣息彌漫了人物的奮斗全程。
小說中的「我」吳志鵬是「一粒種子」,把自己移栽進了城市;"我"是一個楔子,強行嵌進城市的柳木楔子,雖然滿身是芽兒,卻不知能不能在水泥地上紮下根來。……要想在城市裡生活,你必須擁有三要素:身份、單位、關系。要不就是一個漂泊者。可是,一個來自於鄉村的大學老師在追求正常理想的過程中,卻被自己的背景和關系所拖累,不得不逃離,成為一個「北漂」。北漂中挖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又南下創業,從最初的要擁有一萬元的目標,到最後擁有百萬、千萬,甚至對億元也不滿意了,在追求中漸漸淪為精神的迷茫者。
那些沒有走出鄉村的小人物,命運更是不堪!
老姑夫蔡國寅是一個身歷戰功的英雄,卻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跌入了無休止的家庭戰爭,他雖然身為村支書,為村人做了不少好事,卻不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兒理解,最後慘死在老屋;能工巧匠梁五方曾經多麼春風得意,後來在運動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後半生成為一個上訪者,一個流浪者;蟲嫂身小力薄,但她堅韌地活著,為丈夫、為孩子,她不惜賤踏人格,以"偷"養家;春才下河坡——去球,這句話隱含著一個悲劇故事。性格內向、羞澀的巧手青年春才在性朦朧期,不堪眾婦女的調侃戲謔,又無人訴說無法排解,竟「自宮」殘害了自己的一生;杜秋月因作風問題被下放到農村改造,他滿腹才華卻活得那樣卑微,最終雖被平反卻始終沒有擺脫鄉村老婆還不得不依靠她,可見精神上何等痛苦;蔡葦香從「腳屋」做起,發跡後搖身一變為蔡思凡女士,可她也難以為自己正名……
善良朴實的鄉親們呢,你們辛勤善良,卻又愚蠢可笑,你們的唾沫淹死了罪惡,你們的閑言逼死了善良,你們的感情喧泄盲目順從打死了正義的才華呀!可誰能怪你們呢?你們的知識境界、生活閱歷、價值觀念束縛了你們的思想,綁架了你們的行為……
這些人物的命運是悲劇性的,是歷史的局限性造成的。「駱駝」與吳志鵬是現代知識分子,他們的命運卻也是悲劇性的。「駱駝」碩士畢業,身殘志堅,智力超群,嗅覺敏銳,當他通過個人奮斗終於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之後,卻沒能及時收手,最終被迫跳樓身亡。這是現實社會的殘酷和無奈造成的,當然,個人無止境的慾望也是導致悲劇命運的一個重要因素。
我懷念家鄉的牛毛細雨。我懷念家鄉夜半的狗咬聲。我懷念藏在平原夜色里的咳嗽聲或是問候語。我懷念蛐蛐的叫聲。我懷念倒沫的老牛。我懷念冬日裡失落在黃土路上的老牛蹄印。我懷念靜靜的場院和一個一個的穀草垛。我懷念釘在黃泥牆上的木橛兒。我懷念那種簡易的、有著四條木腿兒的小凳。我懷念門搭的聲音。我甚至於懷念家鄉那種有風的日子。……
我知道,我是有背景的人,我身後有人!
——這些語句,意味學長!是的,「我」的背景,就是我成長的鄉村,鄉村的人,鄉村的土地,鄉村的風俗,鄉村的觀念;「我」身後的人,就是「我」的關系,是我終生不能「負」不敢「負」的鄉間恩人!
Ⅶ 生命冊的介紹
《生命冊》是李佩甫所著,2012年4月出版的一本長篇小說。《生命冊》是其繼《羊的門》、《城的燈》之後,「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這是一部自省書,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心靈史。追溯了城市和鄉村時代變遷的軌跡,書寫出當代中國大地上那些破敗的人生和殘存的信念。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人物的精神產生裂變,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這些無奈和悲涼中,在各種異化的人生軌跡中,又蘊藏著一個個生命的真諦。2015年,《生命冊》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Ⅷ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及其作品有哪些
1.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77—1981)
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百花文藝出版社
魏巍,《東方》,人民文學出版社
莫應豐,《將軍吟》,人民文學出版社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國青年出版社
古華,《芙蓉鎮》,人民文學出版社
李國文,《冬天裡的春天》,人民文學出版社
(8)小說生命冊在線閱讀擴展閱讀:
部分獲獎作品簡介:
1、《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作者----周克芹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是農民作家周克芹所著的長篇小說,發表於《紅岩》1979年2期。
小說以1975年冬工作組來到四川農村開展整頓工作為背景,描寫老農許茂和他的幾個女兒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動亂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及農民的抗爭和追求。
原是農村積極分子的許茂在是非顛倒的年代裡變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兒許秀雲的遭遇最為不幸。作品從秀雲的婚姻波折中透視出這個偏僻山村所發生的政治風暴,反映出深廣的時代內容。
小說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鄉土氣息,情節曲折起伏,引人入勝,許茂、秀雲、金東水等主要人物性格鮮明。
2、《沉重的翅膀》
作者----張潔
《沉重的翅膀》是中國反映四化建設、工業改革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該小說敘述重工業部副部長鄭子雲支持曙光汽車製造廠廠長陳詠明進行改革,卻遭部長田守誠反對。
女記者葉知秋寫了有關陳詠明改革的報告文學,反響很大,但有人借機造謠中傷鄭子雲。田守誠為鞏固自己的地位,暗中也與鄭子雲展開較量。
該小說著重描繪國家重工業部及其所屬曙光汽車製造廠的改革進程和糾葛紛紜的矛盾,表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四化建設的正確軌道上所經歷的復雜而艱巨的斗爭。
該小說對改革的緊迫性與艱巨性以及所面臨的尖銳復雜的社會矛盾進行了深入描繪,對改革大潮之下的種種人情世態有著全方位透視,筆墨飽滿,議論精闢,獨具風格。
3、《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4、《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餘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
該小說以陝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
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
5、《塵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來的一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98年。
小說描寫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但卻有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並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展現了獨特的藏族風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
6、《歷史的天空》是徐貴祥所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長篇小說。本書曾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三屆人民文學獎,第十屆全軍文藝獎,第八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該著作在2014年被導演高希希拍成電視劇播出。
7、《額爾古納河右岸》是遲子建所著的長篇小說,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小說以一位年屆九旬的鄂溫克族最後一位酋長女人的自述口吻,講述了一個弱小民族頑強的抗爭和優美的愛情。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
在中俄邊界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居住著一支數百年前自貝加爾湖畔遷徙而至,與馴鹿相依為命的鄂溫克人。
他們信奉薩滿,逐馴鹿喜食物而搬遷、游獵,在享受大自然恩賜的同時也艱辛備嘗,人口式微。他們在嚴寒、猛獸、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鐵蹄、「文革」的陰雲乃至種種現代文明的擠壓下求生存。
他們有大愛,有大痛,有在命運面前的殊死抗爭,也有眼睜睜看著整個民族日漸衰落的萬般無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愛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獨特民風,一代又一代的生死傳奇,顯示了弱小民族頑強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8、《你在高原》當代作家張煒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2年。
全書分三十九卷,歸為十個單元(《家族》《橡樹路》《海客談瀛洲》《鹿眼》《憶阿雅》《我的田園》《人的雜志》《曙光與暮色》《荒原紀事》《無邊的游盪》)。
在這部作品中,作者以寧、曲兩家故事作為主線,講述了「高原」人們的生存方式,並在其中穿插了家族歷史與祖輩和父輩的悲劇人生。作者在《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獨具特色。
該小說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系列作品,它結構奇特:主人公前後統一,但每一本又可以獨立。
9、《生命冊》是李佩甫所著,2012年4月出版的一本長篇小說。
《生命冊》是其繼《羊的門》、《城的燈》之後,「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這是一部自省書,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心靈史。追溯了城市和鄉村時代變遷的軌跡,書寫出當代中國大地上那些破敗的人生和殘存的信念。
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人物的精神產生裂變,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這些無奈和悲涼中,在各種異化的人生軌跡中,又蘊藏著一個個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