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中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課件

中考小說閱讀答題技巧課件

發布時間: 2022-05-06 15:41:16

A. 中考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初中語文考試答題秘籍

(一)聯系句意,回答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引出說明對象(說明文),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等。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4、文題:總領全文;點明主旨;設置懸念,激發讀者興趣;表達情感;交代文章線索;交代文章順序;交代文章的內容或介紹說明的對象或引出議論地對象;用()修辭,表達();介紹人物,地點,事件,時間。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和作者情感。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和作者情感。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感情。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內容揭示出來,再答句中情感,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古代詩歌欣賞的有關方法。

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八)最易混淆的語文術語的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B.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最基本的是要通過閱讀把文章想表達的意思理解透徹,然後根據題目的要求,聯繫上下文或整篇文章,進行整理、歸納、分析,有些可以直接用原文作答、有些需要經過你處理之後用自己的話作答等等,具體要看問題的類型,下面會講到。

要做好閱讀理解,首先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閱讀速度、整體感知、整理歸納分析等放方面。可以練習掌握一下快速閱讀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同時海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建議去練習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在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幫助較大。閱讀能力是一方面,提高閱讀答題正確率,還需要平時多練習,最好能給自己規劃一下時間,每天或兩天練習一篇語文閱讀理解,各種類型的都要有,這樣才不會導致眼高手低。

初中語文閱讀題答題具體技巧,分別舉例如下幾點:
①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答:A、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B、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C、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答: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③ 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④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答: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⑤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答: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C. 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技巧

語文閱讀問題,一般考生可以從原文中找到答案,難一點的也就是分析,一般讀明白了都能答明白的,大幅度提升的話,就需要不斷的做練習,和閱讀了,多讀一些材料,文章會對考生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D. 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

對閱讀理解能力的測試是英語考試中必不可少的測試項目,主要考查學生對於不同體裁或不同題材語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通過材料的閱讀,對材料中信息的捕獲能力。此項能力的測試,對考生提出以下幾方面要求:

1.不但要求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而且要求掌握文章中的詳細事實與細節。

2.不但要求對於具體事實情節的理解,而且要求對其抽象含義的理解,既要理解字面意思,又要理解其深層含義,包括作者的態度、觀點、意圖等。

3.既要求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義及全文的邏輯關系,又要求根據其含義及邏輯關系進行判斷和推理。

4.既要求考生能夠運用材料中的信息去理解、分析問題;又要求考生能運用中學生應有的生活常識去分析、理解問題。

根據以上要求,通過對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的研究分析,我們就不難總結出閱讀理解題的命題規律及題型結構,一般來說,閱讀理解題型設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題型:

A.事實詢問題;B.推理判斷題;

C.數據推算題;D.識圖解意題;

E.主旨大意題;F.常識題。

那麼,根據以上六種題型的設計,如何才能巧答閱讀理解題呢?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應試技巧和解題步驟:

首先對原文材料迅速瀏覽,掌握全文的主旨大意。因為閱讀理解題一般沒有標題,所以,速讀全文,抓住中心主旨很有必要,在速讀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多地捕獲信息材料。

其次,細讀題材,各個擊破。掌握全文的大意之後,細細閱讀每篇材料後的問題,弄清每題要求後,帶著問題,再回到原文中去尋找、捕獲有關信息。

要善於抓住每段的主題句,閱讀時,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對於捕獲到的信息,要做認真分析,仔細推敲,理解透徹,只有這樣,針對題目要求,才能做到穩、准。

下面,根據閱讀理解測試的要求,針對各個不同考查內容的考查題型,給出幾點解題建議:

事實詢問題

此類題型的問題以what、who、which、when、where、how或者why等詞引導,就文中某句、某段或某一具體細節進行提問並要求考生回答。

做好這類題的要領是:1.明確題意,順藤摸瓜。2.按照要求,尋找答案來源。3.找准關鍵詞,明白其暗示作用。4.多讀課文,正確使用排除法。

推理判斷題

既要求學生透過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測文章隱含意思,又要求學生對作者的態度、意圖及文章細節的發展作正確的推理判斷,力求從作者的角度去考慮,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觀點。這類試題常以如下句式發問: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What's the auther's attitude towards...?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Which statement is(not) true?

這就要求考生首先在閱讀時,要抓住文章的主題和細節,分析文章結構,根據上下文內在聯系,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

其次,對於暗含在文章中的人物的行為動機、事件中的因果關系及作者未言明的傾向、意圖、態度、觀點等要進行合乎邏輯的判斷、推理、分析,進一步增強理解能力,抓住材料實質性的東西。

數據推算題

此題要求學生就文章提供的數據,以及數據與文中其他信息的關系做簡單計算和推斷。在做此類題時:

1.要抓住並正確理解與數據有關的信息含義。

2.弄清眾多信息中那些屬於有用信息,那些屬於干擾信息。

3.不要孤立看待數字信息,而要抓住一些關鍵用語的意義。

識圖解意題

此類插圖題型是通過圖解、地圖或插圖的形式,形象化地表現信息,用以降低試題的難度,是短文和題目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做此類題時,要求學生一定要:

1.把文章與圖示結合起來,圖文互相參照、互相驗證。

2.若是地圖,則要做到方位明確。

3.要正確理解文中方位介詞及有關信息詞的重要意義。

主旨大意題

此類題型用以考查學生對文章主題或中心思想的領會和理解能力。一類題型為主題問題。如: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ly talk about?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 to tell us?

另一類為標題問題。

如:Which tittle is the best tittle of this article?

尋找主題句往往是做好此類題的關鍵。因此,在做題時,要注意每段的主題句(往往為第一句)。英文叫「Topic Sentence」,它一般都用來表示一個段落的主旨大意,抓住主題句,就不難確定文章的最佳標題。

經驗常識題

此類題主要是考查中學生應有的多項綜合知識,包括:社會知識、天文知識、史地知識、科普知識及對生活常識的主觀掌握程度。此類題往往與文章沒有直接關系,學生只能憑自己的常識進行判斷,然後做出正確、符合這些規律的選擇。

E. 中考語文閱讀理解的答題方法與技巧

下面的文學常識要記熟,對了,有字數限制沒有議論文的。另外答題時要把握的原則是「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現代文閱讀知識與答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
備選答案有: 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 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 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 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劃分層次?
(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6、 記敘線索及作用? 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
7、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
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 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
(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 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
(8) 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2) 擬人: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3) 誇張:突出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 排比:條理清晰,節奏鮮明,增強語勢,長於抒情。增強文章氣勢,增加感染力、說服力。
(5) 對偶:形式整齊,音韻和諧,語句整齊、意韻鏗鏘,互相映襯,互為補充。
(6) 反復:強調某種意思,強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強調語氣,強化內容的作用。
(7) 設問:自問自答,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反問:態度鮮明,加強語氣,強烈抒情。 註:必須結合相關語句分析。
14、具體詞語的含義與作用?
方法:聯系詞語本義,解釋在文中的含義,找出其指代的具體內容。 答:「××」一詞原指,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文章用典的賞析:一是豐富文章主題,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6、句子或語段的作用? 有些情況要結合第三點和第四點來回答。
答:一、內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義和象徵義。點明主旨、升華主題、,畫龍點睛、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點明全文思想意義)。有時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補充說明。
二、在結構上 :在文章開頭:(1)總提、總領全文、開啟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間:(1)承接上文 (2)開啟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啟下(過渡) (4)為後文作鋪墊;標志思路、為下文作鋪墊、埋下伏筆等作用。
在文章結尾:總結上文、全文、照應開頭、獨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綿長,發人深思、卒章點題,意味深長等作用。
三、表達效果上:升華中心、渲染氣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從寫作手法上:常有開篇點題、為後文設伏筆、作鋪墊、深化中心、點明主旨、襯托、渲染、呼應、照應、對比、象徵、先抑後揚、預示性作用。
17、表達方式? 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說明。
18、分析寫景狀物記敘文景物描寫的方法——①時間推移法 ②空間變換法 ③穩步換景法 ④分門別類法
19、領會寫景的作用和寫物的目的。藉助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作者的主觀感情。以「狀物」為主記敘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
20、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了解描寫的幾種形式(1)從不同的感覺來描寫(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2)以動襯靜,動靜結合(3)正面與側面,直接與間接(4)人物描寫的多種方法
種類:一是人物描寫:A、正面描寫(1)肖像描寫(2)外貌描寫(3)神態描寫 (4)動作描寫 (5)語言(對話)描寫(7)心理描寫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徵和作品主題。
B、側面描寫 作用是:襯託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二是環境描寫:分社會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
重點了解幾種描寫的作用及答題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寫[包括神態描寫](描寫人物容貌、衣著、神情、姿態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以及××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情況。
②語言(對話)描寫和行動(動作)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並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有時還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③心理描寫: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④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天氣、季節和景物場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及人物活動的空間,渲染××環境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預示人物 的××命運、表現人物某性格、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揭示文章主題。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時代特徵、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
21、分析人物形象: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來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過對人物描寫(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肖像描寫等)方法的分析來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寫、側面描寫、細節描寫。
22.小說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環境、情節。其中情節包括(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
23.運用正副標題相結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強表達效果。
24.續寫小說結尾。 按照小說故事情節發展的規律續寫,要簡潔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5.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6.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
B、 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C、 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
27.語言賞析或廣告:
類型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類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對策:(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 見第13個知識點.結合第28答題點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 疑問句造成懸念,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加強語氣語調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層層深入;對偶句鏗鏘凝練,重復余韻悠然 ,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 xx 句,因為它xx。
28.品味句子和關鍵詞。最好找詞語點評或整體點評:即怎樣寫、寫得怎樣和寫出什麼、給讀者怎樣的感受或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應選擇有生命力的詞語進行。
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或從正面和側面點評。
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
29.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答:A、能或否 B、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C、 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30.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
答: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真摯深沉的感情,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使文章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義,以深化主題,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
③說明是為了簡要地解說事物,闡明事理,使所敘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議論有時是融為一體的,無法截然分開的。
31.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
①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
②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
③語言:朴實或生動、形象、准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現技巧:一是修辭手法:共八種。二是表達方式:有五種。其中描寫可細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樂景寫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是表現手法:襯托、對比、聯想、想像等。四是結構手法:包括開門見山、卒章顯志、以小見大、先抑後揚等。
32.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33.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 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指出本文蘊含著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中考說明文閱讀
一、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准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二、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三、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四、說明順序
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五、說明對象
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六、說明文的結構
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七、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八、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九、常見考點
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准確性的體會

F. 中考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提取碼:ay3j

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認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內容,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G. 初中小說答題技巧

復制也很累的 ...
小說閱讀及解題的方法
小說的基本特徵是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描寫具體的環境,高考命題人設題問題離不開小說「三要素」,自然,這也是閱讀小說時必須關注的重點。考生需要知道的是,環境、情節常常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塑造人物形象又是為了表達主題的。
一.人物的鑒賞
鑒賞方法:
我們對小說人物的鑒賞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總是通過描寫手段表現出來的。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行動和心理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的。俗話說:「言為心聲」,即人物語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於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則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動,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動表現,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為自己偷書所作的辯解,華威先生到處趕著開會,說起話來滿口官腔,等等,都很好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徵。此外,小說描寫人物的方法還有肖像描寫、神情描寫、細節描寫等。既有概括的介紹,也有具體的描繪;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抓住這些具體的描寫語句去揣摩、領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寫他的衣著是「一件又臟又破的長衫」,寫出了他迂腐、虛榮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動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們還要聯系人物活動的社會歷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環境。既准確把握人物鮮明的個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會意義(共性)。既要善於從自然環境的描寫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於從人物間的相互關系、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徵。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揚、虛實、對比、襯托等塑造人物的傳統手法揭示出來。
另外,確立小說的主人公是誰,可從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標題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傳達主題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與情節聯系密切的是主人公,作者極力刻畫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作者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常見命題方式:
① 小說的主人公是什麼樣的人?請結合小說的具體內容分析。②某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請簡要分析其性格特點。③ 試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解題思路:
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典例分析:
① 《孔乙己》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答:孔乙己「身材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鬍子」「穿的雖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他說「竊書不能算偷」,他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吃。可見,孔乙己是個深受科舉制毒害的人,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好逸惡勞,但也心地善良。
②《葯》的主人公是夏瑜還是華老栓?請結合小說內容分析。
答:《葯》的主人公是華老栓,不是夏瑜。A.《葯》描寫的是群眾的愚昧麻木,革命者的悲哀也是因群眾的愚昧麻木引起的。B.全篇著力刻畫的是華老栓。作者通過行動、心理描寫和環境襯托,表現了華老栓愚昧麻木、老實本分等性格特徵。C.作者明寫華老栓,暗寫夏瑜。意圖是將國民的劣根性暴露出來,因此,正面描寫華的愚昧麻木。對夏瑜採取側面描寫,只是反襯不覺悟的群眾,更深的揭露國民的劣根性,警醒人民改造國民性。
二.情節的鑒賞
鑒賞方法:
對小說情節的鑒賞可從四個方面入手。
第一,理清基本矛盾沖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弄清故事的來龍出脈,從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全過程來把握故事內容,尤其注意分析透發展和高潮部分。善於體悟出故事情節中寄寓的深刻生活哲理、社會現實意義。
第二,鑒賞小說的情節要從細節入手,細節往往成為設題點,伏筆與點睛之筆是命題者的熱點選擇。另外,還要注意鑒賞小說情節中倒敘、插敘、伏筆、懸念等的表達效果。
第三,小小說必有情節上的「轉」(即情節、感情的變化);因為短,沖突往往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引人深思。這使結尾句往往成為點睛之筆,是理解全篇的關鍵。
第四,故事情節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梳理故事情節的過程就是對人物性格感受的過程,也是對小說主題理解的過程。如《水滸傳》中的林沖,本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官居高位。小說在前五回里,濃墨敘述了「娘子受辱」、「帶刀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大鬧野豬林」、「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等情節,展示了林沖一步一步地被逼上樑山的過程。一位逆來順受的「忠臣」最終成為犯上作亂的「英雄」,其性格刻畫運用的是情節推進法。
常見命題方式:
① 某段劃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請作簡述。② 將小說的某個情節抽去,對小說的人物刻畫和主題的表現有沒有影響?為什麼?③ 為什麼小說要幾次寫到某某事件?④ 小說在哪些方面對某某人物作了伏筆,找出來並作簡要分析。
解題思路:
解題時仍然要從小說三要素尋找思路,明確情節構思是為了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思考答題方向:①是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②是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③是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典例分析:
小說《項鏈》的結尾出人意料,但合乎情理嗎?請結合有關情節進行分析。
答:合乎情理。① 借項鏈時,福雷斯蒂埃夫人很爽快地答應:「當然可以。」顯得相當大方,這就暗示項鏈是假的。② 瑪蒂爾德四處買項鏈時,珠寶店老闆說「我只賣出去這個盒子」,這又暗示項鏈與盒子不是原配的。 ③ 瑪蒂爾德去還項鏈時,福雷斯蒂埃夫人「竟沒有打開盒子看」,這再一次暗示項鏈並不是什麼貴重的首飾。所以,結尾由福雷斯蒂埃夫人親口說出項鏈是假的雖是出人意料,卻是合乎情理的。
三.主題的鑒賞
鑒賞方法:
鑒賞的小說主題,方法有四:第一,根據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題。第二,聯系小說描寫的典型環境分析主題。第三,結合作者的生平、創作動機和寫作的時代背景分析主題,即知人論世。第四,據作者對人物描寫的語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題。
把握主題時,不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避免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沒有認真閱讀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這是學生做這類題最大的誤區。
常見命題方式:
①怎樣理解小說標題的深刻含義?②從某某故事中你認識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現實。③有人說這篇小說反映了這樣一個主題,又有人說這篇小說反映了那樣一個主題,你認為是什麼主題,請結合小說的內容具體分析。
解題思路:
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有的小說題目突出主題,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②從小說的主要情節和主要人物形象入手; 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典例分析:
從「寶玉挨打」這件事中你看到了什麼。
答:「寶玉挨打」看似一件老子教訓兒子的家庭小事,實則是父子倆尖銳的思想沖突。賈政望子成龍,希望重整家業,而寶玉卻對仕途經濟毫無興趣,會見賈雨村時無精打采,在外私結戲子,又與母婢金釧有說不清的嫌疑,種種不肖,使賈政大為失望,大為光火,認為寶玉這樣下去必定會「釀到弒君殺父」的地步,於是對寶玉大打出手。這就反映了封建思想對叛逆意識的極端仇恨,也反映了封建社會里,美好的進步的新生力量在抗拒著腐朽的正統保守勢力。
四.環境的鑒賞
鑒賞方法: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社會環境描寫和自然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背景,它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動時空背景,影響著或直接決定著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環境描寫交待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氣氛和烘託人物心情的作用。分析環境時,必須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社會環境往往有復合的因素,有幾個因素就應分析出幾個因素。如魯迅的《祝福》在描寫社會環境時,展開的更是諸多方面,既有男女不平等問題,又有封建貞操觀念等問題;既有封建禮教問題,又有迷信觀念問題,還有人心冷漠問題。在祥林嫂一生的苦難史上,不同的因素起著不同的作用。
第二,分析社會環境應透過當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會歷史內涵。社會環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圍的次要人物組成。那些次要人物,是某種社會力量的某種觀念的載體,分析時應通過這些人物的言行,認識其代表的社會勢力及其觀念。《祝福》中表現封建貞潔觀念,主要是讓魯四老爺作為這種觀念的載體。表現迷信觀念,主要是讓柳媽作為這種觀念的載體。因此,在欣賞時,我們就要從魯四老爺的話語中看到封建禮教,從柳媽的話語中看到迷信觀念。只有這樣進行透徹的分析,才能從中認識到作品所提出的社會問題。
第三,注意人物與環境的辯證關系。環境決定人物命運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動地作用於環境。由人物在社會環境中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四,分析環境描寫,理解人物的性格。第一,要善於從地點、時間、行動、季節、氣候和景物等描寫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對主題的烘托;第二,善於從人與人的關系、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社會環境中體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徵。
常見命題方式:
① 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自然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② 聯系全文,簡析社會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③ 簡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寫烘託了人物什麼樣的心情。④ 簡要分析人物命運的社會根源。
解題思路: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或展示世態風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調;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等。
典例分析:
① 簡要分析《項鏈》主人公命運的社會根源。
答:當時法國社會視女性為玩物,這種惡劣價值觀彌漫於整個社會,是制約瑪蒂爾德人生理想和生命情致的一副精神枷鎖;追求享樂,愛慕虛榮的風氣,又是導致瑪蒂爾德悲劇的深層社會原因。小說在諷刺瑪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同時,也將批判的矛頭對准了造成這一類人間悲劇的資本主義社會。
②《智取生辰綱》中的自然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全文近二十寫到熱,如,「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有半點雲彩,其實十分大熱。當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嶇小徑,南山北嶺」「四下里無半點雲彩,其實那熱不可當」「看看日色當午,那石頭上熱了」等,這些景物描寫烘託了一種煩悶緊張的氣氛,也有助於刻畫楊志的謹慎、精明、橫蠻的性格,同時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手法的鑒賞
鑒賞方法:
① 弄清情節結構中作者運用了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前後照應、明線、暗線、出人意料的結尾、襯托、鋪墊、先抑後揚等哪些方法,並了解這些方法對塑造形象和表現主題所起的作用。②弄清小說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如人物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景物描寫等。分析人物描寫方法對刻畫形象的作用,領悟景物描寫對襯託人物心境、渲染氣氛的作用,悟透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效果。通過對小說中描寫的分析,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另外,要理解社會環境描寫,對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系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的作用。③把握語言運用上的特點,如,人物語言個性化、寓意深刻、批評鋒芒含蓄而尖銳、句式整齊、用詞准確而形象等。
常見題型:
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對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所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解題思路:
復習時熟記各種表現手法、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的特徵及其作用,考試時聯系具體內容,准確識別作者所用的手法,並具體分析這種寫法的作用。
典例分析:
①《祝福》,採用倒敘,造成懸念。作者從祥林嫂臨死前寫起,再寫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寫其在魯鎮的經歷。②《項鏈》的結尾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對表現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③ 魯迅的《葯》,買葯、吃葯、談葯、葯死小栓是明線,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閑人的談資是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群眾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④《荷花澱》寫婦女們商量去探望丈夫的對話:「我不想拖尾巴,可是忘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我本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麼看頭啊!」這些生活化的人物語言,含蓄而委婉的表現了人物的性格。在寫到水生突然提出參軍要走,「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女人猝不及防 ,心裡受到極大震動,原本讓葦眉子在懷里跳躍的編席能手慌亂中竟讓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放在嘴裡吮了一下,這一「吮」字可讓人體味出:事情來得太突然,水生嫂非常吃驚,但她又強忍著感情,努力平衡自己的情緒,水生嫂是識大體、明事理、有覺悟的農村婦女,不能讓丈夫說自己軟弱、落後、拖後腿。
六.語言的鑒賞
鑒賞方法:
(1)由敘述語言確定小說的情感基調。「舊歷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魯迅這樣開始祥林嫂悲劇故事的講述。這是一個肯定陳述句,蘊含了豐富的內容。「舊歷的年底」,不是辛亥革命後確定使用的公歷的年底,從語義表層看,「舊歷的」指稱語義是「傳統的」、「歷史的」;「畢竟最像」,作為邏輯聯系語,在這里具有強調的意味,聯系作品和外部語境理解,它強調年終大典深深地浸淫著、厚厚地積淀著中國古老文化的傳統和習俗,指向中國深邃復雜的歷史背景。魯迅的這句話以違反規則的形式流露出沉重的憂思,給充滿喜慶氣象的現實世界蒙上了一層冷峭深沉的灰色,故事的情感的基調也因之悄然確定下來。
(2)由敘述語言揭示人物性格、社會主題。《祝福》一開頭便講述到魯四老爺。這是「一個講理學的老監生」,敘述者「我」講道:「比先前並沒有什麼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鬍子,一見面是寒暄,寒暄過後說我『胖了』,說『胖了』之後即大罵其新黨。」這段敘述是平實的,敘述者介紹了魯四的身份,通過其言行的概述,反映出人物的立場和政治態度。「監生」在清王朝是憑祖先「功業」或捐錢取得的,可見魯四並非貨真價實的「科班」出身;「講理學」暗示了人物維護封建道統,注重封建禮教的道德觀念;「大罵其新黨」更暴露了他維護封建統治的頑固政治立場。這段平實的敘述刻畫出魯四的形象特徵,寓意深刻,言近旨遠,辛辣地進行了嘲諷和鞭撻。
常見題型:
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②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
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三是聯系人物性格、小說主題理解詞句。
典例分析:
鑒賞魯迅《葯》中「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體會作者的情感。
魯迅為什麼唯獨選了鴨作為喻體呢?首先一群人趕著去看殺頭,可以作為成語「趨之若鶩」的一種畫面式的解釋;長脖子的動物中大概也只有「鶩」(野鴨)才會在漢語中帶上貶義的色彩了,所以魯迅將看客們比做伸長脖子的鴨也是再恰當不過的了。這些看客的脖子被「無形的手捏住了」,這「無形的手」是刺激的殺人場面,也是人物愚昧的思想意識、麻木的精神狀態……從作者充滿嘲諷的語氣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出那種深切的悲哀:被捏住了脖子的鴨是待宰的、 無力改變自己命運的,而這,卻是中國無數百姓的生活現狀。語句中的「都」與「許多」尤其讓人覺得沉重,當愚昧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時,革命者的犧牲便註定成了「表演」。

H. 中考課外現代文閱讀答題技巧!

語文閱讀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熱點內容
好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4 10:58:15 瀏覽:576
言情小說竹馬鋼琴師 發布:2025-08-14 10:55:51 瀏覽:771
重生軍旅題材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4 10:55:09 瀏覽:668
河圖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4 10:50:23 瀏覽:918
傾辰落九霄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4 10:41:58 瀏覽:712
簡單言情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4 10:40:59 瀏覽:623
末世商場類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4 10:40:58 瀏覽:207
好看的言情快穿類小說 發布:2025-08-14 10:17:50 瀏覽:441
抖音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4 10:11:19 瀏覽:181
完本免費閱讀小說網 發布:2025-08-14 09:39:24 瀏覽: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