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小說閱讀十年一夢
Ⅰ 巴金的主要長篇小說有哪兩個
巴金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
答案補充
《海行》《旅途隨筆》《點滴》《生之懺悔》《短簡》《控訴》《夢與醉》《感想》《黑土》《無題》《龍·虎·狗》《廢園外》《旅途雜記》《懷念》《靜夜的悲劇》《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慰問信及其他》《大歡樂的日子》《堅強的戰士》《友誼集》《贊歌集》《傾吐不盡的感情》《賢良橋畔》《大寨行》《巴金近作》
《煙火集》
《探索集》《巴金選集》
《探索與回憶》《巴金選集》《創作回憶錄》
《序跋集》
《憶念集》
《真話集》
《巴金散文選》
《病中集》
《願化泥土》《控訴集》
《心裡話》
《十年一夢》《巴金六十年文選》《無題集》《巴金》
Ⅱ 誰有好書可以推薦推薦的呢
1,魯迅:《在酒樓上》
吳曉東等:《現代小說研究的詩學視域》,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年1 期。
嚴家炎:《復調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3 期。
盧今:《〈在酒樓上〉講解》,收《走進魯迅世界》(小說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2,魯迅:《鑄劍》
錢理群:《試論魯迅小說中的復仇主題——從〈孤獨者〉到〈鑄劍〉》,收《走進當代的魯迅》,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殘雪:《藝術復仇——讀〈鑄劍〉》,收《21世紀:魯迅和我們》,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
錢理群:《〈故事新編〉解說》,收《走進當代的魯迅》〉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高遠東:《〈鑄劍〉講解》,收《走進魯迅》(小說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3,廢名:紙坊記·楔子(外四篇)
周作人:《莫須有先生傳·序》,《周作人文類編》,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9月。
吳曉東:《背著語言的筏子——廢名小說〈橋〉的詩學研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1年1期。
4,茅盾:《子夜》選讀
王中忱:《都市空間.時代性.革命現實主義——讀〈子夜〉》,收《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導讀》,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5,沈從文:《邊城》(節選)
汪曾祺:《沈從文和他的〈邊城〉》,《又讀〈邊城〉》,分別收入《汪曾祺全集》3、5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沈從文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
趙園:《〈邊城〉——一個關於水的故事》,收《新講台:學者教授講析新版中學語文名篇》,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6,老舍:《駱駝祥子》節選
趙園:《永遠的洋車夫——讀〈駱駝祥子〉》,收《中學生課外文學名著導讀》,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樊駿:《認識老舍》(上)、(下),載《文學評論》1996年5,6 期。
7,老舍:《正紅旗下》(節選)
趙園:《北京:城與人》,重點閱讀《旗人現象》一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施蟄存:《梅雨之夕》
9,蕭紅:《呼蘭河傳》(第三章)
趙園:《論蕭紅小說兼及中國現代小說的散文特徵》,收《論小說十家》,浙江文藝出版社1987。
張宇凌:《論〈呼蘭河傳〉中的兒童視角 》,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7年1 期。
9,趙樹理:《李有才板話》(節選)
周揚:《論趙樹理的創作》,收《趙樹理研究資料》,黃修己編,北嶽文藝出版社1985。
孫犁:《談趙樹理》,收《趙樹理研究資料》,北嶽文藝出版社1985。
10,張愛玲:《傾城之戀》(節選)
孟悅、戴錦華合著:《浮出歷史地表——現代婦女文學研究》,第十四章「張愛玲:蒼涼的莞爾一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胡蘭成:《評張愛玲》,收入蕭南選編的《貴族才女張愛玲》,四川文藝出版社1995。
11,汪曾祺:《故里三陳》
季紅真:《傳統的生活與文化鑄造的性格》,收入《文明與愚昧的沖突》,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6。
胡河清:《汪曾祺論》,收入《靈地的緬想》學林出版社。
12,*王蒙:《春之聲》
13,阿城:《棋王》(節選)
朱偉:《接近阿城》,《鍾山》1991年第3期。
14,*莫言:《透明的紅蘿卜》(節選)
萬千:《莫言:一個物化時代的感傷詩人——讀莫言的幾個近作》,收入《懷抱鮮花的女人——莫言小說近作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15,王安憶:《紀實和虛構》(節選)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閱讀王安憶的小說《烏托邦詩篇》,比較在觸及同樣的個人經歷時王安憶在處理方式上的不同。
閱讀與《紀實和虛構》同一時期發表的自傳體小說,如陳染的《與往事乾杯》或《私人生活》、林白的《一個人的戰爭》,試比較自傳體小說寫作方式的不同。
16,*鐵凝:《孕婦與牛》
戴錦華:《文明的質詢:重讀鐵凝》,《文學評論》1994年第5期。
17,余華:《許三觀賣血記》(節選)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余華的短篇小說《我沒有自己的名字》和長篇小說《活著》。
第二編 散文部分
18,胡適:《追悼志摩》
19,魯迅:《野草》選讀(三篇)
王乾坤:《魯迅的生命哲學》第八章《盛滿黑暗的光明——讀〈野草〉》,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
錢理群:《魯迅〈野草〉里的人生哲學》,收《走進當代的魯迅》,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或《壓在心上的墳》,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20,《阿長與〈山海經〉》
黃喬生:《〈阿長和山海經〉講解》,收《走進魯迅》(散文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21,《燈下漫筆》
李文儒:《〈燈下漫筆〉講解》,收《走進魯迅》(雜文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22,魯迅:《女吊》
《走進魯迅·散文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95。
23,周作人:《苦雨》:
[參考書(篇)目]
錢理群《談『雨』的體驗——讀周作人的〈苦雨〉》,《名作重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4,周作人:《水裡的東西》
錢理群《屬於周作人的『鬼』——讀〈水裡的東西〉》,《名作重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25,周作人:《金魚》: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自己的園地·菱角》、《雨天的書·蒼蠅》、《看雲集·虱子》
26,周作人:《鬼的生長》:
[參考書(篇)目]
錢理群《讀周作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
27,*俞平伯:《月下老人祠下》
28,*朱自清:《兒女》
29,廢名:《放猖》、《三竿兩竿》
周作人:《懷廢名》,《周作人文類編》第十卷「八十心情」,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30,*郁達夫:《雁盪山的秋月》
31,*林語堂:《憶狗肉將軍》
32,何其芳:《獨語》
吳曉東:《夢中的國土——析〈畫夢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第二卷)》東方出版中心1997。
33,沈從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34,沈從文:《燭虛·五》
趙園主編的《沈從文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年)中的相關篇目:趙學勇《探尋隱去的神性之徑》、汪暉《至道之極昏昏默默》和《寒冰在近孤寂無邊》。
35,張愛玲:《更衣記》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張愛玲的散文《天才夢》、《公寓生活記趣》、《中國的日夜》。
36,*巴金:《十年一夢》
[參考書(篇)目]
洪子誠:《作家的姿態與自我意識》第三章「懺悔意識」,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
36,汪曾祺:《午門憶舊》
汪朗、汪明、汪朝:《老頭兒汪曾祺——我們眼中的父親》中的「摟草打了只肥兔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7,楊絳:《隱身衣》
洪子誠:《作家的姿態與自我意識》第三章「懺悔意識」,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
38,賈平凹:《商州又錄》
許子東:《尋根文學中的賈平凹和阿城》,收入《當代小說閱讀筆記》,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9,*張承志:《離別西海固》
40,史鐵生:《我與地壇》
吳俊:《當代西緒福斯神話——史鐵生小說的心理透視》,《文學評論》1989年第1期。
陳順馨:《反思、建構與解構——論史鐵生的精神歷程》,收入《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41,*韓少功:《靈魂的聲音》
42,*王小波:《思維的樂趣》
43,*葦岸:《大地上的事情》
44,*劉亮程:《寒風吹徹》
第三編 詩歌部分
45,*郭沫若:《天狗》
46,*徐志摩:《「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徐志摩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
47,聞一多詩二首
《聞一多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
48,戴望舒詩二首
孫玉石:《去尋找無價之寶吧——讀戴望舒的〈尋夢者〉》,收《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劉孟沐:《求索者的腳印——讀戴望舒的〈樂園鳥〉》,收《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49,何其芳:《預言》
孫玉石:《夢中升起的小花——何其芳〈預言〉淺析》,收《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50,卞之琳詩二首
何志雲:《層層疊疊「夢之根」——讀卞之琳的〈尺八〉》,收《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孫玉石:《小景物中有大哲學——讀卞之琳的〈斷章〉》,收《中國現代詩導讀(1917-1938)》,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51,艾青詩三首
《艾青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
洪子誠:《〈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分析》,收《新講台——學者教授講析新版中學語文名篇》,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
52,馮至詩二首
解志熙:《詩與思——馮至三首十四行詩解讀》,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2年3期。
王毅:《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論(1925—1949)》關於《十四行集》細讀部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3,穆旦詩三首
鄭敏:《詩人與矛盾》,收《一個民族已經起來:懷念詩人、翻譯家穆旦》,江蘇人民出版社1987。
王毅:《中國現代主義詩歌史論(1925—1949)》關於《詩八首》的細讀部分,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4,牛漢:《悼念一棵楓樹》
參閱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新詩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年)或《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中的相關部分。
55,昌耀:《凶年逸稿》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命運之書——昌耀四十年詩作精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閱讀《高車》、《慈航》、《斯人》等。
56,北島:《走向冬天》、《古寺》
參閱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的相關部分。
57,*舒婷:《會唱歌的鳶尾花》
參閱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新詩史》(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中的相關部分。
58,翟永明:《母親》
唐小渡:《女性詩歌:從黑夜到白晝——讀翟永明的組詩〈女人〉》,《詩刊》1987年第2期。
59,海子:《麥地與詩人》《春天,十個海子》
駱一禾:《我考慮真正的史詩》,收入《土地(〈太陽·土地篇〉)》(海子著),春風文藝出版社1990。
60,於堅:《尚義街六號》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於堅:《棕皮手記》東方出版社中心1997。閱讀《關於我自己的一些事情(自白)》、《棕皮手記·1986—1989》等。
《於堅的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閱讀《作品39號》、《羅家生》、《0檔案》等。
61,*西川:《致敬》節選(《巨獸》、《幽靈》)
[擴展性閱讀書(篇)目]
西川:《大意如此》,湖南文藝出版社,1997年。閱讀《大意如此·自序》和《致敬》全詩。
第四編 戲劇部分
62,丁西林:《酒後》
錢理群:《〈酒後〉批註 》,收《名作重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63,曹禺:《日出》選場
田本相:《曹禺劇作論》中《〈日出〉論》,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錢理群:《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中有關《日出》的分析,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
64,曹禺:《北京人》選場
田本相:《曹禺劇作論》中《〈北京人〉論》一章,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
錢理群:《大小舞台之間——曹禺戲劇新論》中《生命的詩》一章。浙江文藝出版社1994。
65,老舍:《茶館》(節選)
焦菊隱等:《座談老舍的〈茶館〉》,1958年《文藝報》第1期,又見《老舍研究資料》,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
Ⅲ 巴金寫事的文章(小說)有哪些
創作集: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書局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書店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書局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年,新中國書局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書局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書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書局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書局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 良友圖書公司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書局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書局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1933,開明書局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書店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書局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書局
《巴金自傳》(傳記),1934,第一出版社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 良友圖書公司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書店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書店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印書館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愛情的三部曲》(《霧》、《雨》、《電》合集)1936, 良友圖書公司
《憶》(回憶錄),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簡》(散文集),1937, 良友圖書公司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書店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書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書店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書店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 良友圖書公司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書店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書店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民文學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學出版社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出版社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國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出版社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出版社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藝出版社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民文學出版社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學出版社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學出版社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書店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民文學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出版社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出版社
《巴金散文選》1983,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書店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藝出版社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出版社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出版社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學出版社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書店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出版社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出版社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書店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出版社
《隨想錄》(散文集), 1987 ,三聯書店
《巴金散文精編》,1991 ,浙江文藝出版社
《巴金書信集》, 1991 ,人民文學出版社
《域外小說》,1992 ,上海文藝出版社
《憶》(回憶錄),1994 ,中國華僑出版社
《短簡》,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錄》(散文集),1995 ,上海遠東出版公司
《巴金自傳》,1995 ,江蘇文藝出版社
《十年一夢》,1995 ,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華散文珍藏本叢書·巴金卷》,2001,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國外獲獎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雲南人民出版社
譯文集: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阿里斯著,1927,民鍾社
《麵包略取》(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書店;又名《麵包與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獄中與逃獄》(回憶錄),俄國克魯泡特金著,與李石曾合譯,1927,廣州革新書局
《薇娜》(短篇小說、劇本合集),波蘭廖·抗夫著,與李石曾合譯,1928,開明書店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下編,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書店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短篇小說集),俄國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傳記),義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前夜》(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0,上海啟智書局
《丹東之死》(劇本),蘇聯A·托爾斯泰著,1930,開明書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31,上海馬來亞書店
《秋天裡的春天》(長篇小說),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開明書店
《過客之花》(劇本),義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開明書店
《自傳》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書店
《獄中記》(傳記),美國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史話),俄國斯特普尼亞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門檻》(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7,美國舊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個家庭的戲劇》(傳記,又名《家庭的戲劇》),俄國赫爾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詩集),俄國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與子》(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遲開的薔薇》(短篇小說集),德國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處女地》(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詩》(散文詩集),俄國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樂王子集》(童話、散文詩合集),英國王爾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憶托爾斯泰》(回憶錄),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憶屠格涅夫》(回憶錄),俄國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著(與肖珊合譯),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譯文全集》,1997,人民文學出版社著作書目: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克剛等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
《憶》(回憶錄)1936,文生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
《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
《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翻譯著作: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阿里斯著,1927,民鍾社
《麵包略取》(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書店;又名《麵包與自由》,1940,平明
《獄中與逃獄》(回憶錄)俄國克魯泡特金著,與李石曾合譯,1927,廣州革新書局
《薇娜》(短篇小說、劇本合集)波蘭廖.抗夫著,與李石曾合譯,1928,開明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下編,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書店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短篇小說集)俄國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傳記)義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前夜》(劇本)彼蘭廖.抗夫著,1930,上海啟智書局
《丹東之死》(劇本)蘇聯A·托爾斯泰著,1930,開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31,上海馬來亞書店
《秋天裡的春天》(長篇小說)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開明
《過客之花》(劇本)義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開明
《自傳》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書店
《獄中記》(傳記)美國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史話)俄國斯特普尼亞克著,1936,文生
《門檻》(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7,美國舊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個家庭的戲劇》(傳記,又名《家庭的戲劇》)俄國赫爾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詩集)俄國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與子》(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遲開的薔薇》(短篇小說集)德國斯托姆著,1943,文生
《處女地》(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詩》(散文詩集)俄國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樂王子集》(童話、散文詩合集)英國王爾德著,1948,文生
《回憶托爾斯泰》(回憶錄)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
《回憶屠格涅夫》(回憶錄)俄國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著,與肖珊合譯,1959,人文
Ⅳ 《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青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jTFjLbteOordk6GstGhKnA
書名: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
豆瓣評分:8.3
作者:青澤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副標題:一個操盤手的自白
出版年:2012-4
頁數:366
內容簡介
《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修訂版)》內容簡介:驚心動魄的「327國債」、悔恨萬分的「蘇州紅小豆」、慘烈異常的「海南橡膠」、詭異的「天津紅小豆」……在《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修訂版)》中,中國頂尖操盤手青澤先生,以直面的勇氣及坦誠的態度,通過詳細審視自己十年實戰經歷,對投機成敗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而每一次的反思沉澱下來的結論,都讓青澤意識到,真正造就成敗的其實正是遮掩在人類行為背後的人性因素……
作者簡介
青澤,哲學碩士。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1993年涉足股票市場,1994年進入國內期貨市場。參與過國內期貨市場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次「戰役」,經歷了十多年驚心動魄、跌宕曲折的期貨投機生涯。曾經創造出一夜狂賺690萬元的神話,也多次體驗過期貨交易暴倉的慘痛。
Ⅳ 原老人的一個夢
《故里三陳》中的陳小手、陳四、陳泥鰍……這些下層勞動者的生活並無多少光明可言,但,他們都在各自微賤庸常的營生中以出色的勞動創造出了一種美的境界。從而使他們的生活充溢著一種生命的歡愉。以往的評論中,常把汪曾祺的這種描寫稱之為「風俗畫」,但是汪曾祺的創作目的卻絕不僅僅在「風俗畫」。其深刻的主題意蘊是向人們揭示一種獨特的民間原生態及其包含著的生命意識。他所關注的根本就不是社會現實問題,而是超然於現實功利之上的人性、人的生命存在問題。他的小說迴避或者起碼是淡化了故鄉生活中的不幸和悲苦,以此表明他對另一種生活的拒斥。如果說故鄉生活中的歡樂是真實的,那麼主要就在於,作家本人的故鄉生活是歡樂的,而不能表明故鄉的鄉民的生活是歡樂的。有了對作家的這樣的理解,我們就容易明白,為什麼故鄉生活中所有的不幸,都被他有意迴避或淡化了。比如陳小手被槍殺(《故里三陳·陳小手》)、八千歲被敲榨(《八千歲》)、侉奶奶的死後被劫(《故里雜記·榆樹》),他都四兩拔千斤地一掃而過,而且這種對悲劇事件的舉重若輕,已經成為一種獲得普遍激賞的汪記藝術特色。
無論對王蒙本人還是對新時期小說創作,《春之聲》都是一篇值得重視的作品。作者曾以直面現實的勇氣揭露出我們生活進程中出現的曲折和矛盾,但他並非只是一味地描繪社會生活的陰暗側面,相反,他總是注意從紛紜復雜的社會現象中准確把握時代本質,給讀者以思想上的啟迪和精神上的鼓舞。《春之聲》通過主人公岳之峰在悶罐子車里由見聞引起的豐富聯想,讓人們聆聽到一個新的時代正大步邁來的鏗鏘腳步聲。從困難中露出希望,冷峻中透出暖色,使人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在藝術表現上,《春之聲》或許更值得我們重視。它是新時期文學中率先運用「意識流」手法寫成的小說。它突破了傳統的人物、情節、環境的描寫方式,而把反映現實生活的焦點集聚在人物心理內象的直接袒露上,以有限的篇幅充分展示主人公在特定的環境中涌現出的復雜、豐富的內心活動,意識的自然流動,通過對人物內心圖景的細致描繪,勾勒出主人公的生活經歷、命運遭際和思想性格,同時也表示出社會生活豐富而又紛雜的面影。小說採用「放射性結構」,有力地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縱筆所向,今昔中外、鄉風城貌,了無拘牽,以極精練的筆墨表現出十分豐富的思想內涵。此外,意味深遠的象徵,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描述,也是其藝術上的顯著特色。
作者和王一生(棋王)在知青下鄉途中火車里的對話很有意思。王一生是個地道的棋迷,對其他事物不甚感興趣,但對吃卻有些愛好,於是作者給他講自己餓獨自的故事,和書里關於吃的故事,王一生認為故事裡的吃並不認同,認為吃是為了添飽肚子,「何以解憂,惟有下棋」。 這是棋王對吃的態度,一個他除下棋外比較趕興趣的話題的態度,可見物慾在其生命中的地位之輕。 後來棋王對作者講述了自己學棋的一段經歷,則把《棋王》里所要表達的棋盤即人生表露無疑: 「我(棋王)問他天下大勢。老頭兒說,棋就是這么幾個子兒,棋盤就是這么大,無非是道同勢不同,可這子兒你全能看在眼底。天下的事,不知道的太多。這每天的大字報,張張都新鮮,雖看出點道兒,可不能究底。子兒不全擺上,這棋就沒法兒下。」在處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現出自己的哲學:"普遍認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準低下的貧民階層看來,也許是物質上升了一級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為常常是歷史的縮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煥發出一定的光彩。之後, 普通人又復歸為普通人,並且常常被自己有過的行為所驚嚇,因此,從個人來說,常常是從零開始,復歸為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鍾阿城,出生於1949 年清明節。十二三歲時就已遍覽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泰、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學名著。中學未讀完,"文化革命"開始,去山西農村插隊,此時開始習畫。為到草原寫生,轉往內蒙,而後去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在雲南時, 與著名畫家范曾結識,兩人越過"代溝"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後,經范曾推薦,《世界圖書》編輯部破格錄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1979 年後,阿城曾協助父親鍾惦裴先生撰寫《電影美學》。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到中國的《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 阿城在與父親的切磋研討、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為其此後創作風格的形成進一步奠定基礎。
巴金好寫夢。我粗粗統計了一下,光《隨想錄》的前兩集中,寫到夢的就有30多處。《十年一夢》中就有3篇是以夢為題的。十年浩劫,十億人民都在做著一場惡夢。惡夢是可怕的,也是容易被人遺忘的。大夢初醒後不久,巴金說:"有人反復地在我們耳邊說:'忘記,忘記!'為什麼不吸取過去的教訓?難道我們還沒有吃夠'健忘虧'?……""過去的事我偏偏記得很牢。""要是我不把這十年的苦難生活作一個總結,從徹底解剖自己開始,弄清楚當時發生的事情,那麼有一天說不定情況一變,我又會中了催眠術無緣無故地變成另外一個人,這太可怕了!這是一筆心靈上的欠債,我必須早日還清。"正是懷著這種自覺的懺悔意識、深沉的憂患情感和無情的批判精神,巴金把自己放到了歷史的解剖台上。他做了我們許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對過去的惡夢一筆一筆地加以清算。他以個人的靈魂沉思民族的靈魂,他用剖析自己的方法剖析了我們偉大民族的經驗教訓。《十年一夢》就是這種剖析的結晶。整部書沒有劍拔弩張式的議論,沒有警句和格言。警句和格言是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巴金是老人,而且是一位"最後一次""向讀者獻上'真話的書'"的老人,他用平靜的語言探索著平凡的真理。對於這樣的老人我們必須予以充分的注意:因為最平靜的語言里往往包含著最深刻的東西,靜悄悄而來的思想常常是覺醒的先驅。老人是一部書。巴金的《十年一夢》更是一部值得我們後人時時翻閱、時時記起的大寫的書。
隱身衣》是楊絳散文集《將飲茶》中的最後一篇,也稱《廢話》或《代後記》。文章值得注意的第一個層面,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推崇、所選擇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態度,即甘願居於卑微,同時不自暴自棄,"是什麼料,充什麼用"。第二個層面,是由這種人生態度所構成的觀察世界和人生的基點和境界,並由此形成的敘述風格。作品在關與隱身衣"故事的講述中,溫婉而簡約地刻畫出"世態人情的真相"以及作者的人生態度。對於人世的爭端和艱難,文章基本上採取的是走出事態之外的平靜審視,既不誇張也不妄自菲薄,從而獲得了一種舉重若輕的效果。巴金把自己放到了歷史的解剖台上。他做了我們許多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他對過去的惡夢一筆一筆地加以清算。他以個人的靈魂沉思民族的靈魂,他用剖析自己的方法剖析了我們偉大民族的經驗教訓。而楊絳對於人世的爭端和艱難,文章基本上採取的是走出事態之外的平靜審視,既不誇張也不妄自菲薄,從而獲得了一種舉重若輕的效果。
汪曾祺的散文接近宋代的筆記,以閑談的態度記錄風物人情,既不刻意追求散文的抒情效果,也不刻意從尋常小事中挖掘深奧的道理。他曾這樣評述自己理想的散文:「記人事、寫風景、談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蟲魚、瓜果食物,皆有情致。間作小考證,亦可喜。娓娓而談,態度親切,不矜持作態。文求雅潔,少雕飾」。他的大多數散文都有這樣的特點。《午門憶舊》這篇散文名為「憶舊」,實際上卻主要是關於午門建築的諸多掌故的介紹。因而散文的主體部分不是人事,而是舊物,敘述者的情感便在對於舊物的描述中隱隱地透露出來。
這首詩藉助一棵被伐倒的楓樹,寄託詩人所體驗到的人生的創傷和痛苦,具有詠物詩的傳統表現方式。但是詩的情感,與作為情感、經驗的寄託和構形物的楓樹之間,並不是一種簡單的比喻性質的關系,而能夠在主觀與客觀的相互投射中,帶領讀者進入一種復雜的情境之中。牛漢的這首詩寫在「文革」期間被遣送到雲夢澤「勞動贖罪」的時候。詩人以大自然的事象,作為詩的取材對象,來寄寓自己的人生體驗。這些作品被牛漢稱為「情境詩」。這首詩寫的是楓樹,是這棵高大的楓樹在秋天的一個早晨被伐倒,以及山野、村莊所產生的反應。詩自始至終是平白的、近乎散文式的陳述。全詩一再渲染楓樹的濃郁芬芳,但這種芬芳能被強烈感受到,卻是由於它的被伐倒。這種矛盾情境,構成了詩的悲傷、陰冷的基調。這是一種悲劇性的情緒。但詩人卻賦予詩的悲劇性以交織著感傷情緒的崇高感。
麥地與詩人》(1987)是海子的抒情短詩。和海子所有的抒情短詩一樣,它的抒情色彩也是顯在的。《麥地與詩人》很容易讓人想起詩人的另一首詩:《麥地》(1985)。在海子筆下,「麥地」不是一個簡單的農業性的場所,而是詩歌的一個基本意象。這種處理和海子本人的農業背景深刻相關,「海子是農民的兒子,迷戀泥土,對於伴隨著時代發展而消亡的某些東西,他自然傷感於心」(西川:《死亡後記》)。詩人不是吟詠山水風月的多情才子,而是以赤子之心關注人類命運、以詩和思揭示人生秘密的哲人。詩歌在他身上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而是一種體現生命意識和本質的生命載體。麥子是詩人承受痛苦的最敏感最細微的神經細胞,貧瘠的土地和生動富有的激情構成了海子土地情思的根本擴張力,這種豐盛的精神財富最終要歸還土地。但是,詩人意識到個人在神性的土地面前是那樣的渺小和無能,由此引發了痛苦:「詩人,你無力償還/麥地和光芒的情義……」
作為詩人,海子是幸福的,生活在塵世,海子是痛苦的。我們選編的這首《麥地與詩人》恰恰能反映海子痛苦掙扎的一面。詩中表現了詩人感到詩性價值崩潰之後的孤獨和困境。「麥地」賦予了海子詩歌的創造情感和想像,「麥地」又是詩人「一無所有」和「兩手空空」的原因。但是詩人離不開詩,只能看著詩使自己痛苦,在這首詩中,詩人迷茫和矛盾的心情在詩中痛苦地體現出來。詩人站在一個虛幻的「你」面前,實際上是詩人面對著世俗中的一個自我,以「你」來引起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不直接道明,既增添了詩的含蓄,又更包含了詩人難以告人的痛苦已達到只有「你」看見而自己卻不能發現的地步。「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這表面是對「一無所有」、「兩手空空」的否定,但其實是對自己的疑問一個毫無說服力的辯解。詩人主觀上雖希望不要「一無所有」,但現實卻是「兩手空空」,詩中充滿了一個飽受挫折、處於困窘之境受傷詩人的無奈、消極感情。他所要表明的是,在現世,詩人根本「無力償還麥地和光芒的情義」,在一個世俗的社會里,他只有背負著無能為力的罪名孑然前行,面對著世人庸俗的或者形而上的「質問」,接受著宿命式的審判:詩人是一個沒用的東西。在這里,詩人的憤慨情緒是明顯的,而內在的悲觀情緒也可見一斑。。
詩的前一段是「詢問」,詢問句式和「你」在海子詩歌里經常出現,也形成海子詩歌的一個特色,這種既描繪理想又蘊涵著意義追尋的句式往往能給人強烈的情感震撼力。「詩人,你無力償還/麥地和光芒的情義」,轉瞬,美麗的自然畫面在我們面前消失,詩人的矛盾與痛苦出現,中國農村是貧窮的,一片麥子對詩人來說不是安慰、童話,而是對良心的追問和考驗。詩人的願望和善良改變不了現實,他是一無所有的。詩人聽到大地在黃金外衣下的顫抖,他走向大地的中心,彷彿一個人獨自承擔著與生俱來非他莫屬的與神靈的對語:「麥地/ 神秘的質問者啊/ 當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 你不能說我一無所有/ 你不能說我兩手空空」。詩人擁有的只是他的詩歌,但是詩歌在現實中又有什麼意義?詩人不僅是在拷問自己,其實詩人也在拷問世人:「詩歌,真的已經一文不名了?一無是處了?」
詩人對「麥地、陽光」隱喻的生命意義所在無法解答、無法回報,此時他對生活已有絕望。麥子、陽光、黑土經常在海子的詩里的反復出現,不難理解,海子來自農村,對土地、糧食的感情深厚,他在《面向大海,春暖花開》中說:「從明天起,只關心糧食。」這其中,海子對今天已絕望,一切從明天開始。
海子除了對麥地詩情做出超凡痛苦的體驗,還能夠用迷人的苦戀對大地施以一種語言的「魔法」,海子的詩歌語言直白、干練,有恣意而為的勢態,不講究文字上的規范,也不講究詩歌中通過換行、排列所帶來的視覺上的美感,一切的所謂「文學趣味」、「文字游戲」和海子那如同靈魂深處直接噴薄出來的語言顯得蒼白無力。《麥地與詩人》中寫到「雪和太陽的光芒在麥地上跑著」,在我們的面前呈現出四季交替的麥地,雪、陽光都是自然給予人類美好的饋贈,雪和陽光交替過後,陽光變的越來越強烈,海子的思緒也越來越激烈,海子站在陽光下的麥地里,暖風、黑土地、麥浪、光芒,就像他所熱愛的「瘦哥哥」梵高在麥地里作畫,不同的是梵高用的是色彩,而海子用的是文字,一樣的是濃烈、熱情,一樣地對生命熱愛,一樣地對生命終極所在無法解答,最後都自殺身亡。
在海子的作品中還有一首與春天有關的抒情詩讓人無法忽視,人們閱讀它、分析它、評論它,想要透過支離的語言與傾訴文字尋找所謂的答案。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我想,那一定不僅僅是因為它是我們能看到的詩人生命中最後的一首詩。他使用了一些意象如,「春天」、「十個海子」、「光明的景色」、「跳舞,唱歌」等外化或戲劇化的情境,表現自己對光明的嚮往和對理想的追求,也反映除了詩人對與現實的絕望
Ⅵ 《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十年一夢》(青澤)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RUrmStvAIYQsHlNyU4iziw
書名:十年一夢
作者:青澤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4
頁數:366
內容簡介:
《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修訂版)》內容簡介:驚心動魄的「327國債」、悔恨萬分的「蘇州紅小豆」、慘烈異常的「海南橡膠」、詭異的「天津紅小豆」……在《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修訂版)》中,中國頂尖操盤手青澤先生,以直面的勇氣及坦誠的態度,通過詳細審視自己十年實戰經歷,對投機成敗進行了深入的反思。而每一次的反思沉澱下來的結論,都讓青澤意識到,真正造就成敗的其實正是遮掩在人類行為背後的人性因素……
里費默說,投機成功的關鍵是充分利用人性弱點——這弱點就是人總會犯相同的錯誤,假如理性徹底佔領人的心智,致使他們不會再犯發生過的錯誤,那麼投機也就徹底失去了存在的可能。自如地規避自身弱點的同時,充分利用由此導致別人所犯錯誤,就成為每一個卓越的投機大師背後的潛藏邏輯。而人性弱點的成規模釋放,總會引發市場的運動。通過圖表抽離的各種技術,從根本上而言就是在識別其他人是否正在重復犯著錯誤。
作者簡介:
青澤,哲學碩士。1992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1993年涉足股票市場,1994年進入國內期貨市場。參與過國內期貨市場大大小小成千上萬次「戰役」,經歷了十多年驚心動魄、跌宕曲折的期貨投機生涯。曾經創造出一夜狂賺690萬元的神話,也多次體驗過期貨交易暴倉的慘痛。
作為國內期貨實戰派的精英,青澤具有豐富的交易經驗和深刻的市場投資哲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期貨業協會、期貨交易所、冠通期貨等國內著名高校、期貨監管機構、期貨公司,都先後邀請青澤舉辦投資理念、交易心理、實戰案例等方面的精彩講座。
目前,青澤主要從事期貨、股票等的專業投資服務
Ⅶ 巴金的作品三部曲
巴金的三部曲有《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一、《愛情三部曲》
1、《霧》
《霧》,巴金《愛情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出版於1931年,出版社為新中國書局。講述了舊社會時期一個留學歸來學子在旅館的一段遭遇,反應了舊社會時期包辦婚姻與自由戀愛的相互抗爭,凸顯了當時的社會特性。
2、《雨》
《雨》,巴金《愛情三部曲》第二部,長篇小說,出版於1933年,出版社為:良友圖書公司。主要講述了《霧》中主人公周如雲的朋友吳仁明的經歷,描寫了舊社會時期各種不同人的思想動態。
3、《電》
《電》是巴金《愛情三部曲》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出版於1935年。是既《雨》故事情節發展的延續。《電》寫了許多人,許多事。
作者說,小說中的人物全是主人公,都占同樣重要的地位,在這熱血青年的群像中,吳仁民是以一個受人尊敬的最年長的革命家形象出現的,成了一個新人。李佩珠被當做妃格念爾型的女性來描寫了。
二、《激流三部曲》
1、《家》
《家》,中國作家巴金的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最早於1931年在《時報》開始連載,原篇名為《激流》。開明書局於1933年5月出版首本《家》單行本。
該小說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腐朽,控訴了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歌頌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爭以及民主主義的覺醒。
《家》被認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8位)。
2、《春》
《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主要展現了封建家庭內部的罪惡、迂腐、醜陋和對青少年的迫害,並號召青少年能勇敢走出封建制度的囚籠,大膽追求民主與自由。
3、《秋》
《秋》是中國作家巴金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是激流三部曲之一,這部長篇巨制蜚聲海內外,通過一個大家庭的沒落和分化,描繪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潰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掀起的改變舊生活的故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情三部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激流三部曲
Ⅷ 巴金著名短篇小說有 、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
《霧》(「愛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新中國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
《雨》(「愛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又名《激流》)1933,開明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巴金自傳》(傳記)1934,中華
《電》(「愛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良友
(《霧》、《雨》、《電》合訂為《愛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
《憶》(回憶錄)1936,文生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生
《短簡》(散文集)1937,良友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馮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生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生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良友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生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兒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兒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文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文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
《巴金散文選》1983,文聯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齊)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
Ⅸ 求期貨類小說
《作局》,《十年一夢》,《股票大作手回憶錄》,《我與期貨作手的回憶錄---期貨人不得不讀的故事 》,《我的期貨故事》。
這些都不錯,可惜我不能發鏈接,網上都有。投機倒把論壇都整理了,你到主頁直接搜索就能找到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