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逆謀在線閱讀
⑴ 施耐庵簡介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於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系。
回答者:江戶川_新一 - 首席運營官 十二級 3-5 20:04
名耳。祖籍蘇州。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他生活在元明之際,目睹當時朝廷的黑暗,統治者的混庸,政治的腐敗,社會的不平,便作《水滸傳》以抒寫胸中的憤慨。
回答者:pxw123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5 20:06
蘇州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這一支傳到施耐庵的父親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個男丁。一位老秀才給嬰兒起了個名字,叫彥端,意思是這孩子長大了,定是位行為端正的才子。這個襁褓中的彥端,就是後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的施耐庵。
施耐庵7歲時,家裡貧窮,無法上學。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語》、《詩》、《禮》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
一次,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端試試。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後來,季秀才看了這篇兼有稚氣和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並且不收學費。後來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夥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裡經常說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於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葯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於為政而拙於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後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樑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盪盪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准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回答者:逍遙ゐ航Ж - 魔法學徒 一級 3-8 17:59
施耐庵不是個好東西!!!
回答者:mlsxy123 - 魔法學徒 一級 3-10 20:04
施耐庵,原籍江蘇興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父至蘇州。13歲時在蘇州附近的滸墅關讀書。二十九歲時中舉人,30歲赴元大都會試,結果落第。經友人推薦,到山東鄆城任訓導。在山東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關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跡,熟悉了山東的風土人情。施耐庵35歲考中進士,到錢塘任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後,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後發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後必敗,隨後離開張士誠部,隨居在常熟河陽山和江陰祝塘一帶以教書為生,並潛心創作《水滸傳》。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在蘇州搜捕有關人員,施耐庵只得為避禍而回到蘇州,到現屬大豐市的白駒鎮定居,並繼續《水滸傳》的創作。
施耐庵,原籍江蘇興化。他出身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父至蘇州。13歲時在蘇州附近的滸墅關讀書。二十九歲時中舉人,30歲赴元大都會試,結果落第。經友人推薦,到山東鄆城任訓導。在山東他遍搜梁山泊附近有關宋江等人的英雄事跡,熟悉了山東的風土人情。施耐庵35歲考中進士,到錢塘任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後,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後發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後必敗,隨後離開張士誠部,隨居在常熟河陽山和江陰祝塘一帶以教書為生,並潛心創作《水滸傳》。張士誠失敗,朱元璋在蘇州搜捕有關人員,施耐庵只得為避禍而回到蘇州,到現屬大豐市的白駒鎮定居,並繼續《水滸傳》的創作。
回答者:601059258 - 魔法學徒 一級 3-11 18:43
元成宗元貞二年丙申(1296)1歲
十月初二誕生於泰州海陵縣白駒場(現屬江蘇大豐市白駒鎮),取名彥端,字子安。屬相:猴。父親施元
德,字長卿;母親卞淑貞,與蘇州楓橋遷鹽城便倉卞氏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歲
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季氏家塾就讀。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歲
繼續在季氏家塾就讀。
延佑元年寅(1314)19歲
實行科舉,史稱「延佑科舉」,此前的元朝科舉已廢。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讀時間較長,交誼
甚厚,所以與季氏女兒季丹紅結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歲
被蘇州官吏於諸戶內特別推薦為孝行信義。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歲
赴杭州參加江浙行省鄉試,中舉人。
天歷三年至順元年庚午(1330)35歲
赴大都(北京)會試途中,考察梁山泊,應試不第。
至順二年辛未(1331)36歲
因地方政府推薦稱「鄉貢進士」或「賜進士」。經國子監司業劉本善推薦,任鄆城縣訓導。
元寧宗至順三年壬申(1332)37歲
繼續在鄆城縣訓導任上,力倡農桑,搜集水滸英雄軼事。
至順四年元惠宗元統元年癸酉(1333)38歲
再赴大都(北京)會試,應試不第。浙江青田(現文成)人劉伯溫作《龍虎台賦》,中三甲第二名進士。因
同為江浙行省人,同應會試,故有同窗之稱。
元統二年甲戍(1334)39歲
赴任錢塘縣丞,想有所作為,但大權掌握在達魯花赤手中。
元統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歲
繼續在錢塘縣丞任上。從元代中葉起,元雜劇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滸戲。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歲
「官錢塘二載」之後辭官歸蘇州故里。蘇州懷胥橋北有施家巷,閶門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後
裔,唐朝時從吳興(湖州)遷至蘇州,傳至施耐庵是十五世。這一年,劉伯溫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歲
在蘇州設塾教書。並漫遊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歲
劉伯溫辭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蘇州教書的施耐庵應歐陽修後裔、丹徒太守之邀,與劉伯溫相會。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歲
應劉伯溫之邀,赴溫州(鹿城)同游江心嶼,赴處州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現屬文成縣)訪劉伯溫故里。劉
伯溫隱居力學三年,作《百戰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歲
在蘇州設館,收太原清徐人羅貫中為門徒,羅貫中約18歲,是「有志圖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歲
台州方國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歲
四月,賈魯治黃河。
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起義。
八月,徐壽輝在蘄州起義,國號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佔領徐州,次年被元軍鎮壓。
劉伯溫帶病從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來於蘇州與泰州白駒場之間。(上)
元成宗元貞二年丙申(1296)1歲
十月初二誕生於泰州海陵縣白駒場(現屬江蘇大豐市白駒鎮),取名彥端,字子安。屬相:猴。父親施元
德,字長卿;母親卞淑貞,與蘇州楓橋遷鹽城便倉卞氏為同一支。
元武宗至大元年戊申(1308)13歲
在蘇州城外的滸墅關季氏家塾就讀。
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15歲
繼續在季氏家塾就讀。
延佑元年寅(1314)19歲
實行科舉,史稱「延佑科舉」,此前的元朝科舉已廢。這一年考中秀才。因在季氏家塾就讀時間較長,交誼
甚厚,所以與季氏女兒季丹紅結婚。
延佑七年庚申(1320)25歲
被蘇州官吏於諸戶內特別推薦為孝行信義。
元泰定帝泰定元年甲子(1324)29歲
赴杭州參加江浙行省鄉試,中舉人。
天歷三年至順元年庚午(1330)35歲
赴大都(北京)會試途中,考察梁山泊,應試不第。
至順二年辛未(1331)36歲
因地方政府推薦稱「鄉貢進士」或「賜進士」。經國子監司業劉本善推薦,任鄆城縣訓導。
元寧宗至順三年壬申(1332)37歲
繼續在鄆城縣訓導任上,力倡農桑,搜集水滸英雄軼事。
至順四年元惠宗元統元年癸酉(1333)38歲
再赴大都(北京)會試,應試不第。浙江青田(現文成)人劉伯溫作《龍虎台賦》,中三甲第二名進士。因
同為江浙行省人,同應會試,故有同窗之稱。
元統二年甲戍(1334)39歲
赴任錢塘縣丞,想有所作為,但大權掌握在達魯花赤手中。
元統三年至元元年乙亥(1335)40歲
繼續在錢塘縣丞任上。從元代中葉起,元雜劇的中心由大都南移至杭州,搜集整理水滸戲。
至元二年丙子(1336)41歲
「官錢塘二載」之後辭官歸蘇州故里。蘇州懷胥橋北有施家巷,閶門外有施子祠。先祖是孔子高足施之常後
裔,唐朝時從吳興(湖州)遷至蘇州,傳至施耐庵是十五世。這一年,劉伯溫任江西瑞州路高安縣丞。
至元三年丁丑(1337)42歲
在蘇州設塾教書。並漫遊四方。
至元六年庚辰(1340)45歲
劉伯溫辭官江西,赴丹徒任教,在蘇州教書的施耐庵應歐陽修後裔、丹徒太守之邀,與劉伯溫相會。
至正元年辛已(1340)46歲
應劉伯溫之邀,赴溫州(鹿城)同游江心嶼,赴處州青田縣南田山武陽村(現屬文成縣)訪劉伯溫故里。劉
伯溫隱居力學三年,作《百戰奇略》。
至正七年丁亥(1347)52歲
在蘇州設館,收太原清徐人羅貫中為門徒,羅貫中約18歲,是「有志圖王者」。
至正八年戊子(1348)53歲
台州方國珍起兵反元。
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56歲
四月,賈魯治黃河。
五月,韓山童、劉福通在穎州起義。
八月,徐壽輝在蘄州起義,國號天完,改元治平。
芝麻李佔領徐州,次年被元軍鎮壓。
劉伯溫帶病從杭州返回青田,施耐庵往來於蘇州與泰州白駒場之間.
回答者:zhou112900 - 魔法學徒 一級 3-15 18:42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元延佑元年(公元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施耐庵三十六歲登進士。元順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
),大豐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率廣大灶丁起義反元。張士誠再三邀請施耐庵做他的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願欣然前往,後遭張冷落,遂離張。此後,施耐庵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後經友人幫助,在白駒鎮修建了房屋,從此在這里隱居不出,專心撰寫《江湖豪客傳》。書成後,施耐庵感到書名太淺露,依據《詩經》「古公稟公,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於歧下」詩句,更名為《水滸傳》。
施耐庵的一生,雖有小成,但終究未達成風雲際會之勢。施耐庵做過兩年政府小官,任錢塘縣尹,但只當了兩年,便因與當道權貴不合,憤然懸印回到蘇州。張士誠農民起義隊伍占據蘇州以後,施耐庵投筆從戎,為張士誠的幕僚,這使他熟悉了農民起義軍的軍營生活和許多起義軍首領。後發現張士誠等首領日益驕逸,料日後必敗,隨後離開張士誠部,根據數十年的所見所聞,潛心創作不朽巨著《水滸傳》。(
回答者:hinada1 - 試用期 一級 3-15 21:12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於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葯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於為政而拙於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後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樑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盪盪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准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回答者:zhangyun654 - 魔法學徒 一級 3-15 21:12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說家,原籍東都,一說錢塘。曾中進士,做過官,與當道不合,棄官回家,從事著述。與劉青田為同門師兄弟,青田先生曾仕胡元,施耐庵以為恥,致書誚之,友誼遂絕。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相,一切技術無不精通。洪武初,隱於江陰,設館授徒,從學者甚眾。每為人卜決疑難,當驗如響;鄰近有病者,自往診視,葯之無不愈,群詫為神。自言青田劉伯溫長於為政而拙於軍旅,中駟材耳。若余不仕則已,仕必文為宰輔,武致將帥,握兵十萬定天下,如一棋一局而已。嘗取梁山泊故事,著成《水滸》一百二十回,文筆精工,狀物肖妙,坊賈喜而刻之,風行遐邇。賈因而致富。此書後展轉流入禁中,太祖見而惡之,曰:「此倡亂之書。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必貽大患。」密令疆吏捕之。兵至日,耐庵先已遁去,莫知所終。
《水滸傳》也稱《水滸》、《忠義水滸傳》。《水滸傳》是明代長篇小說,它的作者,明人說法不一,有說施耐庵和他的學生羅貫中合作,現在大都認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並非一人一時之作,而是在民間口頭傳說、藝人講說演唱的基礎上,由文人加工編撰而成。全書前半部寫「官逼民反」,好漢林沖、魯智深等一個個被「逼上樑山」,在宋江上山後,寫了幾場反土豪、打官軍的戰爭;後半部寫宋江被招安,攻遼,打方臘,最後以悲劇結局。它反映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的規律。起義英雄的行動,是由小到大,由個人反抗到集體行動,由無組織到有組織,最後匯成一股浩浩盪盪的起義大軍。作者對起義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謳歌,特別是對一些出身下層社會的英雄,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們受剝削壓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強,為了正義事業,赴湯蹈火在所不辭。這些朝廷的叛逆,所謂「不赦」的罪人,個個可敬可愛,光輝動人。對封建階級的黑暗勢力則盡情揭露,從最基層的鄭屠、西門慶等,到上層的梁中書、高廉之流,以及他們的靠山蔡京、高俅,將他們寫得丑惡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鮮明的對比。本書結構嚴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為主線,每一個故事如林沖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綱等章回,又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語言以口語為基礎,明快,洗練,准確,生動。敘事繪聲繪色,極為傳神。總的說來全書的藝術水平是不平衡的,後半部不如前半部。
⑵ 《水滸傳》的作者簡介
《水滸傳》最早的版本是明《水滸傳》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間1522-1566,施耐庵嘉蘇州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
這一支傳到施耐庵的父親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個男丁。一
位老秀才給嬰兒起了個名字,叫彥端,意思是這孩子長大了,定是位行為端正的才子。這個襁褓
中的彥端,就是後來寫出千古名著《水滸》的施耐庵。 施耐庵7歲時,家裡貧窮,無法上學。
但他聰明好學,經常借書看,請鄰居教,有時還到學府去旁聽。就這樣,他讀了《大學》、《論
語》、《詩》、《禮》等許多書。13歲時,已能在大庭廣眾之中,對答如流,下筆琳琅。 一次,
鄰居老人病故,約請在滸墅關教私塾的季秀才來寫祭文。季秀才未能及時趕到,別人就提議讓彥
端試試。耐庵少年氣盛,欲顯其才,也不推讓,走過來一揮而就。後來,季秀才看了這篇兼有稚
氣和才氣的祭文,稱贊不已。主動提出,帶施耐庵到滸墅關去讀書,並且不收學費。後來還把自
己的女兒許配給了施耐庵。
施耐庵在滸墅關讀書,十分刻苦,他不僅熟讀諸子百家,而且各種書都去瀏覽。當時刊行的
《大宋宣和遺事》,講晁蓋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楊志賣刀」等故事,引起了施耐
庵的興趣,他常常在課余閱讀。還同小夥伴們一起舞刀弄棒,練習武藝。那時,蘇州城裡經常說
唱些如《石頭孫立》、《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同樂院燕青搏魚》、《李逵負
荊》等話本和雜劇,施耐庵有時也去消遣,對這些「仗義英雄」、「擎天好漢」流露出敬佩之情。
回答者:々郁孤清水々 - 助理 二級 5-7 02:18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從明朝到現在,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羅貫中寫的,就是說《水滸傳》的作者是羅貫中;第二種說法,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作的,這個是比較多的一些個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種說法,是施耐庵一個人寫的。這個最早也見於明朝人,但是時間比較晚。那尤其是金聖嘆那個本子。流行以後,由於它前邊加了一個冒充的施耐庵的序,那個序是假的,是金聖嘆自己寫的。
施耐庵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地方的人?他的生平事跡又怎麼樣呢?非常遺憾。關於施耐庵的生平事跡現在一無所知。我們僅僅能夠確定下來的就是他是浙江杭州人,當時叫做錢塘。我們為什麼斷定他是元末明初人呢?那是因為他的合作者可以確定,他的合作者就是羅貫中。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那麼合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當然也是元末明初人。這個作者和時代是這么確定下來的。但是,只知道他是姓施,他的名字並不叫耐庵,耐庵不是字就是號。那麼根據這個線索,可以提出一種看法供大家參考。還不能夠說他是有100%的證據能夠成立,只是供大家參考。就是說,施耐庵有可能是施惠。施惠是元末明初的一個戲劇家,寫南戲的。最早我們所知道的,提出這個看法的是屈學大師吳梅。吳梅在他的《故趣助談》這本書里邊說,施耐庵就是施惠,南曲《拜月亭》的作者。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於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系。
回答者:Edwina_zw - 魔法師 四級 5-7 02:21
《水滸傳》的作者簡介
《水滸傳》的原著者,舊時有說是施耐庵著的,有說是羅貫中著的,有說是施耐庵、羅貫中合著的。�
其實水滸英雄故事起源於宋代的民間傳說。宋代的筆記中就記載了民間關於宋江三十六個好漢的贊述。元代戲曲、話本中,有關水滸題材的作品就更多了,至今仍留 存劇本有19種(劇目有30多種)。現代通常的說法,主要是由施耐庵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通過其再創作,編寫成這部完整的、藝術形象豐滿感人的古典小說; 而羅貫中在編輯、修改方面也出了力。�
施耐庵名子安,耐庵為字,原籍江蘇興化,元末明初人。他出身於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其父至蘇州。13歲在滸墅關讀書。29歲中舉人,曾任山東鄆城縣學 訓導。35歲中進士,任到錢塘縣縣尹。因與權貴不合,辭官回蘇州。他富於才華。據說他曾為元末反元武裝東吳張士誠的幕僚。這些經歷,對他編創這部四大中國 古典小說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應當起過積極的作用。《水滸傳》的編創完成,大約費去了他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
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江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小說家,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山東東平人。也有人認為是杭州或吉安人。撰有長篇小說《三國志通 俗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雜劇有《風雲會》等。有人還認為,羅貫中還是《水滸傳》的作者之一。
吳承恩(約1504—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曾作諧劇、雜說多種。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除了《西遊記》外,他還寫了許多風格清逸的詩歌,收集在《射陽先生存稿》中。
《水滸傳》的背景介紹
為了避過戰亂,完成自己寫書的夙願,施耐庵想到了先後做過松江同知和嘉興同知的好友顧逖,這時顧逖已辭官回到興化家中。興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 便,一向有「自古昭陽(興化的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施耐庵給顧逖去了封信,信里還附去一首詩:「年荒世亂走天 涯,尋得陽山好住家;願辟草萊多種樹,莫叫李子結如瓜。」
顧逖接到施耐庵的來信,趕快給施耐庵回了信,並答詩一首:「君自江南來問津,相逢一笑舊同寅。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後,帶著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學生羅貫中,搭了民船,冒著烽煙,悄悄渡江北上,直奔興化而來。
賦聯表心跡
施耐庵覺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緊時間把書寫完,於是又請顧逖幫忙,在興化以東,靠近黃海邊的白駒場買了房屋和田產,遷到白駒鎮上定居。還在大門上寫了一副對聯:「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煙」,表明自己從蘇州遷來隱居此地,從事著書的心跡。
元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尋找施耐庵,打聽到他已避居興化白駒場的消息,非常高興,讓劉伯溫帶著御筆旨意專 程登門恭請。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施耐庵的書齋時,忽聽裡面發出一陣陣激烈的撕打聲和吆喝聲,推門進去一看,只見施耐庵精神抖擻,掄起拳頭,正和案頭上一隻 栩栩如生的紙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劉伯溫一邊答禮,一邊笑著說:「我這是二次奉旨前來恭請師兄。」
施 耐庵知劉伯溫的來意,忙命家人擺上酒席來,殷勤勸劉伯溫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連幹了幾大杯,然後裝著酒醉,伏案睡了。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他還未 寫完的「景陽崗武松打虎」這一回書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願為官的,就未再多加勸說,回去復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 來徵召,便到白駒場西邊18里自己的莊田上,按蘇州閶門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遷來此地。並沿用故居的地名,東面叫楓橋,西面叫柳橋,北面叫板橋,總稱蘇家橋,亦稱施家村。當時,村西有一蘆葦盪,佔地十餘畝,盪中蘆葦繁茂,水鳥甚多,每到秋冬季節,野鴨成群飛來。盪口直通河溪,溝河交岔,盪中有一土墩, 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為梁山泊,常和羅貫中一起,乘著小船,登臨其上,猶如畫家寫生一般,專心從事創作。
書成坐天牢
施耐庵在施家橋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寫作和修改《江湖豪客傳》上,眼看全書即將寫完,他又覺得書名不夠含蓄,想換一個。羅貫中看出了老師的心思,就向他建議說:「老師,書名就叫《水滸傳》吧!」施耐庵覺得這個意見很好,說: 「水滸,就是水邊,含有『在野』的意思,還有典故,詩經上有『古公父,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是歌頌周代發祥史的。這書是寫起義英雄的,叫它『水滸』,非常合適!」
《水滸傳》成書後,很快被借閱、傳抄到社會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傳到朱元璋皇宮里來了。朱元璋因為幾次派人請施耐庵出來做官都沒有來,所以看了這本書很生氣,隨即作了批示:「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貽患。」於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來,關進了刑部天牢。
不久,這件事讓劉伯溫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來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劉伯溫想個辦法放他出去,劉伯溫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怎麼進來的還是怎麼出去吧。」說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復琢磨劉伯溫這兩句話,心想:「我是因為寫書坐牢的,還是要通過寫書才能出去呀!」想著想著,他逐漸悟出道理來了:為什麼 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滸傳》寫了宋江一夥人在梁山泊樹起義旗造反,歌頌了落草為寇的英雄,觸犯了他的忌諱。要是把宋江等人寫成像張士誠那樣,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嗎?得到刑部的允許後,他就在天牢里,以張士誠降元為背景,把《水滸傳》續下去。
回答者:sherry9251 - 試用期 一級 5-7 02:22
施耐庵
(1296~1371)
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
籍貫: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海陵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回答者:donkey98010 - 秀才 二級 5-7 02:26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回答者:382984667 - 試用期 一級 5-9 19:36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從明朝到現在,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羅貫中寫的,就是說《水滸傳》的作者是羅貫中;第二種說法,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作的,這個是比較多的一些個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種說法,是施耐庵一個人寫的。這個最早也見於明朝人,但是時間比較晚。那尤其是金聖嘆那個本子。流行以後,由於它前邊加了一個冒充的施耐庵的序,那個序是假的,是金聖嘆自己寫的。
施耐庵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地方的人?他的生平事跡又怎麼樣呢?非常遺憾。關於施耐庵的生平事跡現在一無所知。我們僅僅能夠確定下來的就是他是浙江杭州人,當時叫做錢塘。我們為什麼斷定他是元末明初人呢?那是因為他的合作者可以確定,他的合作者就是羅貫中。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那麼合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當然也是元末明初人。這個作者和時代是這么確定下來的。但是,只知道他是姓施,他的名字並不叫耐庵,耐庵不是字就是號。那麼根據這個線索,可以提出一種看法供大家參考。還不能夠說他是有100%的證據能夠成立,只是供大家參考。就是說,施耐庵有可能是施惠。施惠是元末明初的一個戲劇家,寫南戲的。最早我們所知道的,提出這個看法的是屈學大師吳梅。吳梅在他的《故趣助談》這本書里邊說,施耐庵就是施惠,南曲《拜月亭》的作者。
回答者:周喊韜 - 試用期 一級 5-9 19:39
《水滸傳》的作者是誰,從明朝到現在,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羅貫中寫的,就是說《水滸傳》的作者是羅貫中;第二種說法,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作的,這個是比較多的一些個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種說法,是施耐庵一個人寫的。這個最早也見於明朝人,但是時間比較晚。那尤其是金聖嘆那個本子。流行以後,由於它前邊加了一個冒充的施耐庵的序,那個序是假的,是金聖嘆自己寫的。
施耐庵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地方的人?他的生平事跡又怎麼樣呢?非常遺憾。關於施耐庵的生平事跡現在一無所知。我們僅僅能夠確定下來的就是他是浙江杭州人,當時叫做錢塘。我們為什麼斷定他是元末明初人呢?那是因為他的合作者可以確定,他的合作者就是羅貫中。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那麼合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當然也是元末明初人。這個作者和時代是這么確定下來的。但是,只知道他是姓施,他的名字並不叫耐庵,耐庵不是字就是號。那麼根據這個線索,可以提出一種看法供大家參考。還不能夠說他是有100%的證據能夠成立,只是供大家參考。就是說,施耐庵有可能是施惠。施惠是元末明初的一個戲劇家,寫南戲的。最早我們所知道的,提出這個看法的是屈學大師吳梅。吳梅在他的《故趣助談》這本書里邊說,施耐庵就是施惠,南曲《拜月亭》的作者。
參考資料: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40401/101040.shtml
回答者:wuming830822 - 魔法師 四級 5-9 19:41
浦玉生
回答者:Song_shuhua - 試用期 一級 5-9 19:41
從明朝到現在,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認為是羅貫中寫的,就是說《水滸傳》的作者是羅貫中;第二種說法,認為《水滸傳》是施耐庵和羅貫中兩人合作的,這個是比較多的一些個看法,也是明朝人的看法;第三種說法,是施耐庵一個人寫的。這個最早也見於明朝人,但是時間比較晚。那尤其是金聖嘆那個本子。流行以後,由於它前邊加了一個冒充的施耐庵的序,那個序是假的,是金聖嘆自己寫的。
施耐庵是什麼時代的人、什麼地方的人?他的生平事跡又怎麼樣呢?非常遺憾。關於施耐庵的生平事跡現在一無所知。我們僅僅能夠確定下來的就是他是浙江杭州人,當時叫做錢塘。我們為什麼斷定他是元末明初人呢?那是因為他的合作者可以確定,他的合作者就是羅貫中。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那麼合作者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當然也是元末明初人。這個作者和時代是這么確定下來的。但是,只知道他是姓施,他的名字並不叫耐庵,耐庵不是字就是號。那麼根據這個線索,可以提出一種看法供大家參考。還不能夠說他是有100%的證據能夠成立,只是供大家參考。就是說,施耐庵有可能是施惠。施惠是元末明初的一個戲劇家,寫南戲的。最早我們所知道的,提出這個看法的是屈學大師吳梅。吳梅在他的《故趣助談》這本書里邊說,施耐庵就是施惠,南曲《拜月亭》的作者。
回答者:liuliuyikun - 試用期 一級 5-9 19:42
施耐庵(約1296~1370)
中國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說名耳。興化(今江蘇興化縣)人,原籍蘇州。相傳施耐庵是《水滸傳》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江蘇興化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和《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據這些材料分析,施於元明宗至順二年(1331)中進士,曾官錢塘二年,因與當權者不和,棄職還鄉,回到蘇州寫作《水滸傳》,追溯舊聞,閉門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還有的傳說他此時與元末農民起義將領張士誠有過聯系。
回答者:532448671 - 試用期 一級 5-9 19:43
四大名著作者簡介- -
羅貫中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傑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並風行於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後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後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後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後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後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復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斗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並。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盪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並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匯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後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於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於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於文學創作,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雲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並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巨制《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後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採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拇罅勘�笫妨希��×宋鶻�獵�磺Ф嗄昀疵竇浯�檔姆岣揮���⒃詿嘶�∩轄岷獻約翰渭釉�┡┟衿鷚寰�納�罹���⒒癰鋈說淖烤�帳醪拍埽�鶯徂灃兀�擅羆菰Γ�蝸笊��孛枋雋私�話倌曛瀉棋�備壞睦�肥錄��瓿閃蘇獠?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託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於《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斗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然而,正是由於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2 四大名著簡介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傑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後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並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傑作」,而《大英網路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
施耐庵
自動即嗜書
蘇州城閶門外,懷胥橋北施家巷有一戶施姓人家,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後裔。這一支傳到施耐庵的父親已是十四世。元成宗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施家添了一個男丁。一位老秀才給嬰兒起了個名字,叫彥端,意思是這孩子長大了,定是位行為端正的才子。這個襁褓中的彥端
⑶ 求小說,琉璃城的【逆謀】全文
逆謀
作者:琉璃城
簡介:IVI,HE。多情多仇。帝皇。「你可認錯?」男人冰冷高貴,看著牢里被綁起來血跡模糊的男人,嘴角揚起一抹冷冽的嘲諷。「……」雙眼已經看不清了,想要抬起頭看一看站在他前面高貴的帝王,才發現,連抬起頭的力氣也沒有。錯?他早就知道錯了,可是,沒有回頭路。「你可曾有一絲一毫後悔??」
⑷ 2008年廣東高考語文試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解析
一、本大題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的讀音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A、滋潤/蘊含 贍養/瞻仰 調試/調和
B、對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強迫/倔強
C、造詣/逃逸 堤岸/提拔 抹黑/抹布
D、湖畔/裝扮 慪氣/樞紐 阻塞/邊塞
【標准答案】.D
【試題解析】 本題主要考察字音,這是基礎,(A項分別是rùn/yùn shàn/zhān tiáo/ tiáo;B項zhì/shì jùn/jùn qiǎng/jiàng;C項yì/yì tī/tí mǒ/mā;D項pàn/bàn òu/shū sè/sài)
【高考考點】 對新課標所要求的注音要求掌握!!
【易錯提醒】 A項和B 項考生容易判錯!!
【試題解析】 A扣人心弦:形容詩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動;B怨聲載道: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群眾普遍不滿。義無反顧:在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絕不退縮回顧;怒形於色:內心的憤怒在臉上顯露出來。
【高考考點】成語是基礎!
【易錯提醒】對成語也是不能理解!
3、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對這部小說的人物塑造,作者沒有很好地深人生活、體驗生活,憑主觀想像加了一些不恰當的情節,反而大大減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種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著固定的儀式:先把柏樹枝和香草堆在山頭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間放上糌粑或五穀,然後灑上幾滴水,點燃以祭祀神靈。
C、我們平時所用的調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鈣、磷、鐵和維生素B等成分,被皮膚吸收後可以改善面部皮膚營養缺乏。
D、高速磁懸浮列車沒有輪子和傳動機構,運行時與軌道不完全接觸,列車的懸浮、驅動、導向和制動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
【標准答案】D
【試題解析】A「反而」使用不當;C「改善」缺賓語,在「缺乏」後缺增加「情況」;D句式雜糅,「都靠的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改為「都是利用電磁力來實現的」或「都是靠電磁力來實現的」。
【高考考點】 病句的基本類型
【易錯提醒】病句不能改出!
4、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禹貢》主要以山脈、河流和海洋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區分為九州,不受當時諸侯割據形勢的局限,把廣大地區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分別闡述九州的山川、湖澤、土壤、物產等,是自然區劃思想的萌芽。
【試題解析】 (按總分結構排序。)
【高考考點】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易錯提醒】不知怎麼排!!
二、本大題7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周訪字士達,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訪少沉毅,謙而能讓,果於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為縣功曹,時陶侃為散吏①,訪薦為主簿,相與結友,以女妻侃子瞻。訪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參鎮東軍事。時有與訪同姓名者,罪當死,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數十人皆散走,而自歸於帝,帝不之罪。尋以為揚烈將軍,討華軼。所統厲武將軍丁乾與軼所統武昌太守馮逸交通,訪收斬之。逸來攻訪,訪率眾擊破之。軼將周廣燒城以應訪,軼眾潰,遂平江州。
帝以訪為振武將軍,命訪與諸軍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軍船艦,訪作長岐棖以距之,桔槔不得為害。訪復以舟師造湘城,軍達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訪步上柴桑,偷渡,與賊戰,斬首數百。賊退保廬陵,復圍弘於廬陵。弘大擲寶物於城外,軍人競拾之,弘因陣亂突圍而出。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擊,又破之,奔於臨賀。帝又進訪龍驤將軍。
訪既在襄陽,務農訓卒,勤於採納。王敦患之,而憚其強,不敢有異。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智勇過人,為中興名將。性謙虛,未嘗論功伐。或問訪曰:「人有小善,鮮不自稱。卿功勛如此,而無一言,何也?」訪曰:「將士用傘,訪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訪練兵簡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於撫納士眾皆為致死聞敦有不臣之心訪恆切齒敦雖懷逆謀故終訪之世未敢為非
(選自《晉書?周訪傳》,有刪改)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周窮振乏,家無余財 振作
B、吏誤收訪,訪奮擊收者 收留
C、訪復以舟師造湘城 前往
D、訪威風既著,遠近悅服 愉快
【標准答案】C
【試題解析】(A應為「賑濟」;B應為「抓獲、扣留、收監」;D應為「高興地降服」)
【高考考點】文言基本解釋!!
【高考考點】對文言的感知能力!!
7、下列各句中的「之」,屬於代詞作前置賓語的一項是 (3分)
A、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B、而自歸於帝,帝不之罪
C、訪率軍追之,獲鞍馬鎧杖不可勝數
D、將士用命,訪何功之有
【標准答案】B
【試題解析】「之」代他,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高考考點】文言基本解釋!!
【易錯提醒】文言基本解釋!!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周訪功績卓著,曾先後被朝廷授予揚烈將軍、厲武將軍、龍驤將軍等職務,成為一代名將。
B、周訪性格剛強,一旦蒙冤決不會忍氣吞聲。為此,他深受皇帝賞識,並得到了獎勵提拔。
C、在討伐敵人的戰斗中,周訪親臨前線指揮。他既英勇果斷,又能隨機應變,因而屢戰屢勝。
D、在襄陽時,周訪重視生產、軍訓,勤於收集糧食等軍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
【標准答案】C
【試題解析】A「厲武將軍」是丁乾的官名,而非元帝所封周訪的官名。B文中「被皇帝賞識」並非因「蒙冤不會忍氣吞聲」,文中指的是「帝不罪之」。D把「採納」誤解為「收集糧食等軍需品」。)
【高考考點】文言整體感知!!
9、斷句和翻譯。(10分)
⑴用「/」給文言文閱讀材料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斷句。(4分)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麼不同?(5分)
【試題解析】(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並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後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選3題,多選則按前3題計分)(6分)
⑴吾嘗終日而思矣, ;吾嘗跛而望矣, 。
(《荀子?勸學》)
⑵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 。
(李商隱《錦瑟》)
⑶ ,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
(辛棄疾《破陣子》)
⑷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 。(蘇軾《赤壁賦》)
【試題解析】(11.(1)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2)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3)醉里挑燈看劍 沙場秋點兵
(4)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三、本大題4小題,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題。
詩與直覺 朱光潛
無論是欣賞或是創造,都必須見到一種詩的境界。這里「見」字最緊要。凡所見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詩的境界。一種境界是否能成為詩的境界,全靠「見」的作用如何。
詩的「見」必為「直覺」。有「見」即有「覺」,覺可為「直覺」,亦可為「知覺」。直覺必須是對於個別事物的知,「知覺」必須是對於諸事物中關系的知,亦稱「名理的知」。例如,看見一株梅花,你覺得「這是梅花」,「它是冬天開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來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覺到的是梅花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就是它的「意義」。意義都從關系見出,了解意義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為B」公式表示出來。認識A為B,便是知覺A,便是把所覺對象A歸納到一個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無意義,必須與B、C等發生關系才有意義。我們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須把A當作一塊踏腳石,跳到與A有關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覺對象除開它的意義之外,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於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
詩的境界是用「直覺」見出來的,它是「直覺的知」的內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內容。比如說崔顥的《長干曲》,你必須在一頃刻中把它所寫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鮮的圖畫,或是一幕生動的戲劇,讓它籠罩住你的全部意識,使你聚精會神地觀賞它,玩味它,以至於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暫時忘去。在這一頃刻中你不能同時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絕」、「它用平聲韻」、「橫塘是某處地名」、「我自己曾經被一位不相識的人認為同鄉」之類的聯想。這些聯想一發生,你立刻就從詩的境界遷移到名理世界和實際世界了。
這番話並非否認思考和聯想對於詩的重要。作詩和讀詩,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聯想,甚至於思考愈周密,詩的境界愈深刻;聯想愈豐富,詩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聯想時,你的心思在旁馳博騖,決不能同時直覺到完整的詩的境界。思想與聯想只是一種醞釀工作。直覺的知常進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釀成直覺的知,但決不能同時進行,因為心本無二用,而直覺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視。讀一首詩和作一首詩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思索之後,一旦豁然貫通,全詩的境界於是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使人心曠神怡,忘懷一切。這種現象通常被人稱為「靈感」。詩的境界的突現都起於靈感。靈感亦並無神秘之處,它就是直覺,就是「想像」,也就是禪家所謂的「悟」。
一個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覺中成為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就還沒有完整的形象,就還不成為詩的境界。一首詩如果不能令人當作一個獨立自足的意象看,那還有蕪雜湊塞或空虛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詩。古典派學者向來主張藝術須有「整一」,實在有一個深埋在裡面,就是要使在讀者心中能成為一種完整的獨立自足的境界。 (本文有刪改)
13、下面對詩的賞析,符合「直覺的知」的一項是 (3分)
A、在欣賞《詩經?蒹葭》時,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
B、在欣賞曹操《觀滄海》時,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
C、在欣賞杜甫《望岳》時,感覺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偉壯麗。
D、在欣賞白居易《錢塘湖春行》時,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
【試題解析】12.C、D(C項信息來源於第2段,「全靠讀者的思考與聯想來完成」與文中「在凝神注視梅花時,你可以將全副精神專注於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視一幅梅花畫似的,無暇思索它的意義或是它與其他事物的關系。這時你仍有所覺,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現的『意象』。這種『覺』就是克羅齊所說的『直覺』」不符;D項「而非艱苦思索的結果」與原文第4段中的靈感是「都常須經過艱苦思索……」相悖。評分標准:多選、錯選的不給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的給2分)
13.C(判斷此題主要來自第3段內容。A項「注意到了韻腳變化和重章疊唱的特點」,B項的「領悟到了詩人當時的志向與理想」,D項的「體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積淀」,都屬於「名理的知」。
14、在「詩的境界」形成的過程中,只能有「直覺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4分)
15、「見」升華為「詩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內容?(4分)
【試題解析】14.正確。因為在欣賞詩歌的過程中,靠的是「直覺的知」,讀者要將全副精神專注於詩本身的形象上,才能得到其「意象」,而如果加入「名理的知」就不能在直覺中形成獨立自足的意象,那形成不了「詩的境界」。(主要信息來自於第4、5兩段。)
15.從「見」升華為「詩的境界」需要用「直覺」見出來,經過思考之後,豁然貫通,「詩的境界就會像靈光一現似的突現在眼前。
⑸ 《水滸傳》的作者簡介,內容要很好!!!
《水滸傳》的作者簡介
《水滸傳》的原著者,舊時有說是施耐庵著的,有說是羅貫中著的,有說是施耐庵、羅貫中合著的。�
其實水滸英雄故事起源於宋代的民間傳說。宋代的筆記中就記載了民間關於宋江三十六個好漢的贊述。元代戲曲、話本中,有關水滸題材的作品就更多了,至今仍留 存劇本有19種(劇目有30多種)。現代通常的說法,主要是由施耐庵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通過其再創作,編寫成這部完整的、藝術形象豐滿感人的古典小說; 而羅貫中在編輯、修改方面也出了力。�
施耐庵名子安,耐庵為字,原籍江蘇興化,元末明初人。他出身於船家,家境貧寒。童年時隨其父至蘇州。13歲在滸墅關讀書。29歲中舉人,曾任山東鄆城縣學 訓導。35歲中進士,任到錢塘縣縣尹。因與權貴不合,辭官回蘇州。他富於才華。據說他曾為元末反元武裝東吳張士誠的幕僚。這些經歷,對他編創這部四大中國 古典小說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應當起過積極的作用。《水滸傳》的編創完成,大約費去了他後半生的大部分時間。�
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江南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元末明初小說家,著有《三國志通俗演義》。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號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說山東東平人。也有人認為是杭州或吉安人。撰有長篇小說《三國志通 俗演義》、《隋唐志傳》、《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雜劇有《風雲會》等。有人還認為,羅貫中還是《水滸傳》的作者之一。
吳承恩(約1504—1582)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曾作諧劇、雜說多種。一生不同流俗,剛直不阿。除了《西遊記》外,他還寫了許多風格清逸的詩歌,收集在《射陽先生存稿》中。
《水滸傳》的背景介紹
為了避過戰亂,完成自己寫書的夙願,施耐庵想到了先後做過松江同知和嘉興同知的好友顧逖,這時顧逖已辭官回到興化家中。興化因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 便,一向有「自古昭陽(興化的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施耐庵給顧逖去了封信,信里還附去一首詩:「年荒世亂走天 涯,尋得陽山好住家;願辟草萊多種樹,莫叫李子結如瓜。」
顧逖接到施耐庵的來信,趕快給施耐庵回了信,並答詩一首:「君自江南來問津,相逢一笑舊同寅。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後,帶著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學生羅貫中,搭了民船,冒著烽煙,悄悄渡江北上,直奔興化而來。
賦聯表心跡
施耐庵覺得自己年逾古稀,要抓緊時間把書寫完,於是又請顧逖幫忙,在興化以東,靠近黃海邊的白駒場買了房屋和田產,遷到白駒鎮上定居。還在大門上寫了一副對聯:「吳興綿世澤,楚水封明煙」,表明自己從蘇州遷來隱居此地,從事著書的心跡。
元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常遇春攻破了平江。朱元璋再次派人尋找施耐庵,打聽到他已避居興化白駒場的消息,非常高興,讓劉伯溫帶著御筆旨意專 程登門恭請。這天,當劉伯溫來到施耐庵的書齋時,忽聽裡面發出一陣陣激烈的撕打聲和吆喝聲,推門進去一看,只見施耐庵精神抖擻,掄起拳頭,正和案頭上一隻 栩栩如生的紙老虎拼打,不禁哈哈大笑。施耐庵忙上前拜揖,劉伯溫一邊答禮,一邊笑著說:「我這是二次奉旨前來恭請師兄。」
施 耐庵知劉伯溫的來意,忙命家人擺上酒席來,殷勤勸劉伯溫吃酒,自己也喝得很猛,一連幹了幾大杯,然後裝著酒醉,伏案睡了。劉伯溫近前一看,桌上放著他還未 寫完的「景陽崗武松打虎」這一回書稿。他明白施耐庵是不願為官的,就未再多加勸說,回去復旨了。
施耐庵唯恐朱元璋再 來徵召,便到白駒場西邊18里自己的莊田上,按蘇州閶門外故居的格局,建了房院,遷來此地。並沿用故居的地名,東面叫楓橋,西面叫柳橋,北面叫板橋,總稱蘇家橋,亦稱施家村。當時,村西有一蘆葦盪,佔地十餘畝,盪中蘆葦繁茂,水鳥甚多,每到秋冬季節,野鴨成群飛來。盪口直通河溪,溝河交岔,盪中有一土墩, 高高露出水面。施耐庵便以此為梁山泊,常和羅貫中一起,乘著小船,登臨其上,猶如畫家寫生一般,專心從事創作。
書成坐天牢
施耐庵在施家橋住了一年多,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寫作和修改《江湖豪客傳》上,眼看全書即將寫完,他又覺得書名不夠含蓄,想換一個。羅貫中看出了老師的心思,就向他建議說:「老師,書名就叫《水滸傳》吧!」施耐庵覺得這個意見很好,說: 「水滸,就是水邊,含有『在野』的意思,還有典故,詩經上有『古公父,朝來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是歌頌周代發祥史的。這書是寫起義英雄的,叫它『水滸』,非常合適!」
《水滸傳》成書後,很快被借閱、傳抄到社會上去。到了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冬天,抄本傳到朱元璋皇宮里來了。朱元璋因為幾次派人請施耐庵出來做官都沒有來,所以看了這本書很生氣,隨即作了批示:「此倡亂之書也。是人胸中定有逆謀,不除之貽患。」於是秘密派人把施耐庵抓來,關進了刑部天牢。
不久,這件事讓劉伯溫知道了,便以同榜身份,到天牢里來探望施耐庵。施耐庵要劉伯溫想個辦法放他出去,劉伯溫沉思了一下,狡黠地笑了笑說:「你是怎麼進來的還是怎麼出去吧。」說完就走了。
施耐庵反復琢磨劉伯溫這兩句話,心想:「我是因為寫書坐牢的,還是要通過寫書才能出去呀!」想著想著,他逐漸悟出道理來了:為什麼 朱元璋要抓我,主要是《水滸傳》寫了宋江一夥人在梁山泊樹起義旗造反,歌頌了落草為寇的英雄,觸犯了他的忌諱。要是把宋江等人寫成像張士誠那樣,接受元朝招安,不是就行了嗎?得到刑部的允許後,他就在天牢里,以張士誠降元為背景,把《水滸傳》續下去。
⑹ 末世穿越古代女主兒子叫子晨女兒叫子曦男主姓鳳小說免費閱讀大全
丞相大如天 夫人狠囂張作者 喻鈴舜瑟瑟穿越後,嫁給一國丞相,冊封誥命夫人,成為皇後閨蜜,出任和平大使,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萬萬沒想到,丞相大人逆謀叛國了!男主竟然是第一大反派嗎?穿越有風險,且穿且珍惜!
⑺ 貂禪艷史演義by佚名免費小說txt版本在線看
鏈接:https://pan..com/s/1_pN1VC1i2aepfqO_G5nNJQ
貂禪艷史演義的作者是佚名。第一章憂心國事第二章焚香告天第三章計認乾女第四章當筵拜客第五章驚艷贈冠第六章覿面求婚第七章勾引老奸第八章歌舞獻技第九章連環巧計第十章亭上密語第十一章園中擲戟第十二章假意自刎第十三章病阻逆謀第十四章庵會受杖第十五章暗約佳期第十六章激怒英雄第十七章設謀誅奸第十八章遁蹤禪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