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曹皇後的小說閱讀
❶ 宋朝傳奇皇後曹皇後是怎麼垂簾聽政的
那是個不尋常的夜晚。1048年正月十八,宋仁宗正在皇後寢宮里休息,一聲凄厲的慘叫撕碎了夜空。侍衛叛亂、闖進後宮殺人了!這讓習慣了文治的仁宗皇帝多少有些緊張,倒是曹皇後先鎮定下來,吩咐嚴守宮門,保護仁宗,又派心腹去調救兵、預備救火——這一點非常聰明,正是她的預見,叛賊們縱火燒宮的計劃流產了。
宋朝後宮里的傳奇皇後這一夜之後,曹皇後在史書上留下了生動的形象。
第一次變法的旁觀者
宋仁宗有三個皇後:第一個郭皇後,垂簾聽政的太後一死,他就找個理由把皇後廢了,第三個是深受寵愛的張貴妃,不幸早亡,仁宗思念之下追封為後;而真正陪伴了他大半個帝王生涯的,是第二任皇後曹氏。
在北宋,許多皇後和妃子系出平民。曹皇後的出身,可以說是非常高貴了——她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孫女。大多數時候,她溫柔簡朴,最喜歡的活動是帶著宮女妃嬪,在宮里種點莊稼,採桑養蠶。唯有「夜半平宮亂」,才顯示出她將門之女的非凡膽識,令宋仁宗大為佩服。
有個顯赫的娘家,對皇後來說,未必就是好事。外戚干政,是所有帝王都小心提防的。曹皇後飽讀史書,不願重演歷代皇後家族的悲劇。終其一生,不單獨和娘家人見面,連對親弟弟曹佾也不例外。冊封皇後的當天,她的叔叔曹琮上奏,辭謝皇帝的封賞:「我既然成了皇後的親屬,就不應該再受恩典了。」另一個親戚曹儀也自請辭去軍職。
此時,朝中還有不少「慶歷新政」的老臣。但是這一批人,已親身經歷了那一輪激進改革的痛苦和後來仁宗長期溫和路線的成效,所以,王安石更加激進的變法方案提出之後,反而得不到他們的支持。
宋神宗和王安石陷於空前的孤獨,他們不得不另選一批新人。但這些人中,不乏有鑽空子,撈油水的,或為走捷徑,爬仕途的。由此,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陷入了困境——不少大臣反對,有的百姓也反對。
王安石喊出了石破天驚的「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掀開了一場關於「國是」的爭論。這場爭論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朝廷成了「一言堂」,容不得不同的聲音。
深居後宮的曹後,最擔心的就是「一言堂」。政令的改變,對國家的影響是一時的;政風的改變,卻有無窮後患。她終於出面:「新法有其弊端,現在民間深怨青苗法和募役法,難道皇帝不該想想嗎?」動情處,她聲淚俱下。
政策上的勸說宣告無效,曹後轉而致力於人事問題,以此維系朝政的平衡,不至於出現向改革派一邊倒的情形。
1079年,在歐陽修、韓琦、富弼等名臣相繼因反對變法而被貶黜之後,轟動朝野的「烏台詩案」爆發了,蘇軾因詩中有不滿改革的句子而獲罪。
是年冬天,彌留之際的曹後,把宋神宗叫到病榻前:「當年仁宗在科舉考試中得到蘇軾、蘇轍兩兄弟,高興地對我說:『皇後,我替子孫覓得了兩個宰相之才。』現在蘇軾入獄,你怎知不是仇人中傷呢?就算他的詩有所不妥,也只是小過錯,不可傷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
蘇軾由此得以保全。
與此同時,對已成眾矢之的王安石,曹皇後也叮囑神宗:「王安石的確有才學,可惜仇人太多,你若真愛惜人才,不如讓他暫時離京外任。」
言畢,曹後病逝於開封,改革大幕落下了。
曹後一生,經歷了北宋兩次變法。身為女子,她的角色的確受到了限制,但是,當一群士大夫為了確立自己的主張而大鬧朝廷時,深宮中的曹後卻能致力於保全雙方的精銳力量,為後世子孫留下一批聲名卓著的人才。這樣的遠見,讓後世無法忽視她對國家長遠發展的貢獻。
六年之後,宋神宗也抱憾而亡。哲宗即位,祖母高後垂簾聽政。北宋沒有第二個曹後,高後不是一個具有寬大胸襟和冷靜頭腦的人,她全面否定了王安石變法,變法大臣一律被貶。後來,哲宗親政,叛逆的小皇帝又全盤反對祖母,要全面恢復王安石新政,但北宋也沒有第二個王安石。一來二去,北宋朝廷上再也聽不到不同的政見,只有不斷加深的黨爭和一遍一遍被修正的「國是」。
亡國的鍾聲,已經慢慢敲響了。
❷ 曹皇後的生平
曹氏和竇建德都非常節儉,在竇建德佔據整個河北後,曹氏不穿紈綺之衣,使喚的婢妾只有十數人。在竇建德殺死宇文化及後,竇建德得到隋煬帝的美貌宮女數千人,多數放還回家。(後世一些小說認為這是出於曹皇後的妒忌,但史書並沒有記載。)竇建德只是稱夏王,不是皇帝,但唐朝武德二年、竇建德五鳳二年(619年),隋朝皇泰主楊侗被王世充廢黜,王世充稱鄭皇帝。竇建德斷絕和洛陽的聯系,自建天子旌旗,曹氏成為皇後(就像十六國的後涼和之後五代十國的李茂貞一樣,君主不是皇帝,他們的正妻卻被稱為皇後)。
五鳳四年(621 年),王世充的洛陽被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王世充派侄子王琬、大臣長孫安世向竇建德求救,說夏國和鄭國是唇亡齒寒的關系。竇建德決定軍援。竇建德的謀士凌敬建議攻打唐朝兵力薄弱的汾州(今山西呂梁)、晉州(今山西臨汾),然後西進長安,可以威脅唐朝的心腹,又可以使李世民援救,解了洛陽之圍。王琬、長孫安世卻日夜向竇建德哭訴,說洛陽馬上就要陷落,必須先救洛陽。竇建德決定先救洛陽。曹皇後勸說竇建德聽從凌敬的建議:
祭酒之言可從,大王何不納也?請自滏口之道,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以取山北,又因突厥西抄關中,唐必還師以自救,此則鄭圍解矣。今頓兵武牢之下,日月淹久,徒為自苦,事恐無功。
竇建德卻回應道:「此非女子所知也。且鄭國懸命朝暮,以待吾來,既許救之,豈可見難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
竇建德和李世民在虎牢關(武牢關)決戰,李世民擊敗了竇建德,俘虜竇建德,曹皇後及夏國左僕射齊善行率領數百騎兵逃回洺州(今河北邯鄲)。王世充投降。
李世民將竇建德、王世充押回長安,唐高祖李淵處死了竇建德。夏國欲立竇建德的養子為王(這暗示竇建德沒有兒子),齊善行認為大勢已去,遣散士卒,和曹皇後、右僕射裴矩、曹皇後的哥哥行台曹旦,以河北山東之地,奉傳國等八璽降唐。之後,史書沒有關於曹皇後的記載。(清朝小說《隋唐演義》稱曹皇後出家為尼,但史書並沒有記載。)
❸ 曹皇後的原型是誰她真的不得寵嗎
講述宋仁宗的歷史劇《清平樂》劇中曹皇後雖一生無子嗣,但是與官家惺惺相惜的真情實感打動了很多人,很多觀眾都為官家臨終時曹皇後的悲痛動容。所以有很多人好奇在現實中兩人的關系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作為一個皇後來講,她無疑是成功的,她與丈夫相敬如賓,她可以通過自己的才氣為丈夫分擔一些國事上的煩憂,也可以和儒雅的宋仁宗品詩鑒畫,為了履行好皇後的義務,她把後宮處理的井井有條,從未嫉妒也從未偏袒。曹皇後是現在社會女強人的典範,她把自律作為一生信奉的教條,但也在感情上傷了太多的心。
看劇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為曹皇後面對感情的別扭和僵硬著急,每次兩人關系稍微緩和便要為國事之類再起爭執,所以從現實中曹皇後一生無子無女來看,只怕是更不得寵的了。你們覺得呢?
❹ 清平樂:張茂則深愛曹皇後,梁懷吉深愛微柔,兩人的結局如何
在《清平樂》這部古裝大劇中,不僅讓觀眾科普了歷史悠久的文化,更是一睹宋代當時的真實精神面貌,國泰民安、安居樂業。除此之外,這部劇不僅有非常高的文化涵養,而且在cp方面也一點沒輸,雖說是一部正劇,但是該有的cp卻不少。當然,這也是正午的一貫做法,講究一部劇的內在升華,也考慮到觀眾的興趣,所以在用歷史做底色的基礎上,還增加了不少感情線。
也因為這個原因,兩人後來不僅沒能在一起,就連相見都是困難,而公主又是一個要強的性子,忍受不了幾年便心情郁結,從而身體抱恙,最終英年早逝。至於懷吉,他在一生中都是小心翼翼的,唯一一次奮不顧身也僅僅只是和公主相愛罷了,但是最終也是陰陽兩隔天,也是算是最悲慘的一對。
❺ 《清平樂》官家去世,後輩人是怎樣對待曹皇後和公主的
歷史上的曹皇後給我的感覺也是不在乎皇帝愛情的,可能最開始是在乎的,在皇帝搞了太多騷操作後就不在乎了。曹皇後出身很好,家世,才華都有,性情慈愛節儉,成長的環境不說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自然不會差,性格品性就更不用說了吧。要是我,我也懶得給他太多眼色。
看看歷史,徽柔並不是李家虐待死的,她自己神經病,第二次是仁宗強迫李家復婚的,復婚後,李偉外放,她很大可能是被自己近臣內侍疏於照看死的!第二,苗娘子可不是柔柔弱弱的女子,徽柔夜扣宮門後,苗娘子派人蹲在駙馬府盯著李偉的錯處,沒發現,竟然想要毒酒毒死李偉!後期她不管徽柔,是因為此時仁宗已死,再加上徽柔是神經病,便放之任之了!
總而言之,徽柔是仁宗心頭肉,從來也不是曹皇後以及她親媽的心頭肉,仁宗在世,所有人對這個過分寵溺,飛揚跋扈的公主,真心嫁衣的寵著,仁宗一死,誰還寵這個作上天的公主?
❻ 章獻皇後是二婚宋朝之霸道皇帝愛上灰姑娘,不在乎你曾經搖小鼓嗎
宋朝對於皇後和嬪妃的選擇較與前朝往代,條件要“寬松”很多,追過《清平樂》的小夥伴知道,宋仁宗娶了自己奶娘的女兒做了嬪妃,就是生下徽柔的苗貴妃。
影視劇中的劉娥
這里為什麼要說她造假身份呢?梨白後面的介紹中大家就可以看到她進京之後因為身份低微,被彼時還是王爺的宋真宗的乳娘不喜,希望宋真宗能夠將其打出府邸。
再者,司馬光的《涑水記聞》中明確記載,“宮美以鍛銀為業,那鄰倡婦劉氏為妻”,是的,這里的劉氏就是之後的劉皇後,“倡婦”指的是以歌舞為業的倡家婦女,這也印證了她擅長搖小鼓的事情。
❼ 《滄海月明珠有淚》舍敏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滄海月明珠有淚》舍敏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娘娘,公孫大人求見。」曹皇後正於殿內整理著些許物事,忽聽珠簾一卷,卻是宮女寶照前來傳報。「公孫策?」她低首淡淡念了一聲,旋即應道:「讓他進來吧。」說罷,輕手將最後一件物品置於匣中,扣上玲瓏盤鳳紋金鎖,斂裾危坐。
公孫策已然換下了官服,一身素衣,緩步入殿,恭敬地行了禮數,道:「草民公孫策,拜謝皇後娘娘。」
曹皇後稍一蹙眉,問詢道:「公孫策大人何出此言?」
「草民剛剛辭了官職,此來拜見皇後娘娘,實為一人道謝;亦表草民由衷的謝意。」言語恭謹,絲毫不失分寸。然而他眉間卻不經意的一顫。
曹皇後拂手,殿內宮人紛紛退下了。她仍是端坐榻上,關切道:「想必是她告訴你的吧。她人在哪裡?身子安好嗎?」
公孫策頷首:「謝娘娘掛念。」除此竟再無二話。
「我知道她不便進宮來——自然了,也還是不進宮來的好。本宮好久沒她的訊息,極是想念,你府上若是方便,本宮倒可一訪。」
「謝娘娘好意。」他言語仍是淡淡。
曹皇後卻從中察覺到……
應該是你需要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