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小說劃線句子意思閱讀題

小說劃線句子意思閱讀題

發布時間: 2022-07-16 20:58:30

1. 小說里 談談你對劃線句子的理解 該如何回答

1。要是有特別抽象的詞比如「上帝的信使」「心靈的麥田」什麼的,就分別對應原文解釋出來對應的。用【上帝的信使】舉例就是:「上帝的信使」是誰(一般是主角);他為什麼是信使(信使應該是干什麼的+他幹了什麼事);信使對社會有什麼意義+他做的事件對社會有什麼意義—主題。
2.有描寫或修辭手法。通常是比喻,誇張,通感,對比什麼的。答各自的好處,再重復【1】的過程。
3。必須與主題相聯系,不要用虛的話回答,比如還是用【上帝的信使】來舉例,解釋理解時一定不能說「他代替上帝把人生的真諦傳遞給人間」這類也很文藝的,最好解釋成「他把上帝賦予人們的XX美好品質在人間傳播,展現了人性美,讓社會充滿XX」等等,一定要寫出XX美+對社會的正影響。

以上是結合高考前老師語文大串講總結出的【對劃線句子的理解】相關題的解答模式,寫的有點混亂,而且題目也比較多變,找准主題就好,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2. 語文閱讀題中標題有什麼寓意怎麼答和「請談談你對劃線這句話的理解」這種題目怎麼答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1、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2、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3、 概括文章主旨。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4、 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5、 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託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6、 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 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准確地表達出來。7、 比較閱讀理解。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8、 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准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中考閱讀常見的就是記敘文和說明文,議論文較少,限於篇幅,不再贅述。希望對你在學習和考試時有所幫助.現代文閱讀試題答題技巧方法 1、基本要領:整體把握, 抓住關鍵語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驟:(讀文章共兩遍)第一遍:通讀全篇,大致了解。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閱讀時憑感覺劃出自認為重點的詞語、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遍:審清題意,回讀原文。看一遍題目,確定回答問題的閱讀范圍,再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段、句,截取關鍵性文字;找出或歸納出答案(摘瓜)。[宜慢,仔細,並回讀檢查] 最後:理清要點,認真答題。根據答題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煉。(盡可能利用原文中的關鍵性文字答題) 一解答現代文閱讀題應分的三個步驟詳解:第一步,通讀全篇,大致了解。第一遍先整體粗略閱讀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數。那麼我們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東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哪些人?什麼事?什麼景?什麼物?什麼話題?怎麼寫的?為什麼要這樣寫?你是怎麼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結構,主要思路。了解文章敘述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記敘的人物、事情、時間、地點是什麼)? 作者的情感變化是怎樣的? 材料有哪些?是怎樣安排的? 文章是怎樣過渡的?弄清文章的線索、順序、層次等。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注意事項:用以下幾種方法可以達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採用托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二、弄清文章的結構。從結構形式入手比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也就是說,把結構層次弄清了,也就比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從這一點來講,弄清結構是記敘文閱讀的基礎。弄清記敘文的結構,可從下面幾方面進行。( l )找出文章的線索。記敘文的線索形式有:以時空轉移為線索,以一人、一事、一物為線索。閱讀文章要設法找出文章的線索,就能沿著它弄清段落層次結構。( 2 )明確文章的順序。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插敘:如《羚羊木雕》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 3 )理清文章的層次。理清文章的層次是弄清文章結構的重要一環。 ( 4 )把握文章的詳略。文章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第二步,審清題意,回讀原文。在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後,我們再仔細閱讀題干,找出每一題的出題點,回讀原文,將題乾和文章對應起來,那麼回讀原文的方法和步驟是什麼呢?1、找准了原文中對應題目的相關區域。看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域,和哪些語句有關。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關區域,認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確抓住關鍵詞句,大多數題目的答案是能夠在原文中找到的。3、分析綜合,順藤摘瓜。結合試題(順藤)找到相關的關鍵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綜合,歸納出答案(摘瓜)。第三步,理清要點,認真答題。1、引用原文。題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直接找出答案認真的寫上。2、抓住對應的關鍵詞句。沒有明確要求引用原文答題的,不能機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一般來說,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關鍵詞語、句子就在原文中,我們應抓住這些重要的詞句,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概括、重組、歸納。3、組織好語言作答。先根據分值理清好答幾個要點,再作答。答題時要緊扣題意,盡量包含文中對應的關鍵詞句,選用恰當的句式,選取適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問就如何答,按照題干要求將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進行排列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確、有條理。但還有一些題目無法用簡單的重組文章語言的方法來回答,那就需要把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語言組織起來進行表述。 4、還有一些題目是以選擇題形式出現,所以我們要了解這類題錯誤選項設置的規律(如斷章取義、偷換概念、范圍不清、無中生有、強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把選項和原文中的相關語句進行一對一的比較,做出准確的判斷和選擇即可。現代文閱讀題答題模式一、 概括題:(一)、概括文章內容題:按敘述的基本要素(行為、經歷)或小說情節或人物言行或作者的情感變化,篩選材料,組合回答。 示例: ◆請以朱丹的言行為發展線索,概括敘述小說的主要情節。(不超過80個字)(5分) ◆請概括敘述「我的奇特經歷」。 (不超過60個字)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1、依據中心句進行概述總括。一篇文章內容的具體化,通常表現為圍繞某個中心展開敘述、議論或說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體的要旨。 2、通過提煉要點,關鍵詞句進行概述總括。有的文章中,很難找到提示具體內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關的要點提煉出來。3、通過辨認相關性進行概述總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體內容,都是由局部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局部之間的關系入手,即辨認語句之間或語段之間的相關性,是進行概述總括的重要途徑。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除了①②自然段為「盼春」,⑧⑨⑩自然段為「送春」,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為什麼說③至⑦自然段為「繪春」呢?③自然段寫春草,④自然段寫春花,⑤自然段寫春風,⑥自然段寫春雨,⑦自然段為寫迎春。將其統而攝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從各個側面描寫著春天,所以我們可以將③至⑦自然段內容概括為「繪春」。4、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牽頭,就是抓住具體內容的起始;接尾,就是連接具體內容的終結。通過牽頭接尾進行概述總括,其內容的要旨就浮出水面了。請看魏巍《我的教師》第10段。對這段文字的內容概述總括,我們可以把它的第一句話和最後一句話連接起來,其內容要旨就概括出來了。它的內容要旨是:慈愛、偉大、公正的蔡老師在那時占據了「我」的心靈。5若問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無中心句)歸納段意:本段(概括或具體)寫了「誰——干什麼」。(或「什麼——怎麼樣」) (二)歸納中心意思題1、歸納中心意思的方法⑴抓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題目總能或顯或隱地傳達出文章的主題。《白楊禮贊》⑵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訴讀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⑶抓住文章的開頭、結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點題句,關鍵句,一般都是抒情、議論句。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驛路梨花》⑷通過結構分析歸納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連貫起來,加以綜合概括,然後指出作者藉以表達的思想、感情、態度。例如《荔枝蜜》⑸從時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時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例如《風箏》2、概括記敘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記敘了(描寫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表現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實質), 抒發了作者的 ……的感情。(三)問文章結構題1、問文章、段落的結構形式: 注意總分式(A總分、B分總、C總分總);層進式;並列式;對比式。 2、問文章線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現的字眼。 3、問文章的順序。(1)記敘的順序,要求我們掌握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順序方法。順敘,指記敘的時候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寫。如《皇帝的新裝》。倒敘,指記敘的時候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把先發生的事情寫在後面。倒敘方法先把事情的結局說了出來,便吸引讀者急於了解起因和過程,對照就比較顯著,給人的印象也較深刻。如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一文,採用的是倒敘方法,先把結果寫出,再弓!出對母親的回憶,人題非常自然,而且吸引人。倒敘方法,適用於那些動人的、有特點的結局,必須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順乎讀和寫的思路。插敘:如《羚羊木雕》閱讀時,注意倒敘、插敘的起止點,對找出記敘的線索,把握文章的結構將有所幫助。(2)說明文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4問文章的層次。 分析結構層次,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以寫事為主的文章: 1.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後時間分析; 2.按事情發生發展的地點轉換分析;3.按事情發展的階段分析。 以寫人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成長的階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點分析;3.按表現人物不同性格特徵的不同條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變化分析。以寫景狀物為主的文章: 1.按人物觀察景物的觀察點的變化,即空間變化分析;2.按不同時間的不同景緻的變化,即時間變化分析。5問文章的詳略。記敘文在選擇和使用材料時要有主有次,有詳有略。詳寫略寫是指文章材料的處理。我們寫文章,在題目確定之後,就要圍繞題目確定的中心思想去選擇作文材料,然後把這些材料進行詳略處理,使之各得其所,各盡其材。文章寫得好不好,很大程度決定於材料處理安排得好不好。材料處理得當,是指在結構上合理安排,分量上有重有輕,篇幅上有詳有略。詳細寫,充分運用的材料,必須與文章中心思想緊密關聯,可以明確地、充分地突出中心思想,這些材料寫得詳盡、具體、生動,就能加深讀者對文章的印象,並為之折服。閱讀記敘文必須弄清文章詳寫什麼,略寫什麼,並從中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把握文章的重點和中心。二、理解、品味詞句題1、注音、解釋題:「積累運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詞的注音、解釋,成語和名言警句的背記運用,此類題目要求平時要多積累字詞和點滴知識,對於確實未見過的陌生詞語可結合語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問指示代詞「這、那」所指內容:多從代詞前面文字中找答案。3、問某詞能否去掉,或者調換另一詞題型解題模式:A、 回答可以還是不可以;(一般情況不可以,特別是書上的原文時)。B、 解釋詞義,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並結合句子分析為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C、 不用或調換後,語境有何變化(不用,不能體現語言的准確、嚴密、生動、形象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用了,體現語言的准確、生動、形象或嚴密。)4、品味詞語:A、 分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等,若沒有,則不寫這一點。B、表面意義(表面上的意思)和表達效果(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特點)C、深層含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蘊涵有什麼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揚了/贊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或者給了我們。。。。。。。的印象、啟示,道理等。5、 問文中的關鍵詞語、句子的位置能否調換: A、 能否B、 詞語:分別解釋兩個詞,句子: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C、 詞語:為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內在的順序)句子:指出這兩句有什麼關系,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三、理解、品味句段題1、理解語句、語段的作用: (要從三方面考慮) 一從結構上,常起A承上啟下,過渡、B總領全文,開啟下文或C總結上文的作用; 二從寫作手法上,常有A開篇點題,B為後文設伏筆、C作鋪墊、D深化中心、E點明主旨(畫龍點睛)F、襯托G、渲染H呼應、照應I對比J象徵K先抑後揚, L預示性作用等特點。 三從內容上(語面的象徵義、喻指義 , 表現的人物思想性格, 點明全文思想意義)2、談寫作手法和作用 ①環境描寫: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託人物某 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②人物描寫:(語言 動作 外貌 神態 心理)表現了人物某種思想感情或某種性格特徵 ③對比、反問、排比等的作用 突出或強調該對象的××特徵 ,排比:增強了氣勢。④比喻、擬人、誇張等的作用 A比喻、擬人的相比兩物的相似點;B生動形象地表現(描寫)該對象的××特徵 ⑤象徵的作用 象徵該事物某種精神(品質、思想) 示例: ◆以下是有關對主人公朱丹的描寫,根據文意,分別指出其表達作用。(4分) ① 一身黑色雲錦衣衫彷彿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 ② 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小心謹慎表現出朱丹對民族音樂的摯愛) 3問記敘文的表達方式和作用記敘文的表達方式以記敘為主.兼用描寫、議論、說明、抒情。①記敘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間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記敘的基礎上直接抒發自己對事物的思想感情。間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於人、事、物,在敘述描寫的字里行間自然滲透作者的感情。②記敘文中恰當的穿插議論往往使文章錦上添花,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議論。就是段與段之間用上一兩句議論,也能起到承上啟下的妙用。四、問文章寫作特色:可從文章選材、結構布局、語言、立意等角度考慮,要結合該文寫作的手法。1、選材:材料典型、真實,詳略得當,表現、突出了中心2、結構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結構嚴謹,3語言:朴實或生動、形象、准確;或豪放或婉約;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暢,修辭的運用等。4立意: 思想深刻、新穎,以小見大、富有哲理等。五、 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 揭示了 批判了 贊美了 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03年《橡數之謎》) 六、問在文中某一具體情境下你的感受、體驗、做法。A指出這一具體情境下蘊含著的思想意義,道理;B結合文中具體的事例談你的感受、體驗、做法,並說明理由。C總結你的觀點七、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A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怎樣。

3. 小說第一段畫線句子有什麼作用怎麼答

題干不完整,教給你方法,畫線句子有什麼作用怎麼答:

一、抓關鍵詞語來答題
例如:湖北高考卷第19題.
從文中看,「我還要追趕時間的晨曦哩」這句話有什麼含意?
解析:對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時候,要善於抓住句中的關鍵詞語,結合上下文段,挖掘出它們的語境意義.本句的要點是「追趕」和「晨曦」,但都要在把握原文的基礎上來理解特定含義,而不是它的詞典義.
答案:1、雖已年邁,仍要珍惜餘生,振作精神.(此為「追趕」之意)
2、永葆青春,像父親那樣積極進取.(此為「晨曦」之意)
延伸:句子里的關鍵詞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句中的特定稱謂
2、句中的指示代詞
3、句中的動詞和修飾語,多為形容詞和條件、原因狀語
4、運用了修辭的詞語,多指比喻、比擬、借代、反語、反復.
5、注意句子中有特色的也往往是某一點,題中考查的往往集中在某一個方面.
二、結合位置特點來答題
例如:浙江高考卷第20題.
簡析篇末「就會跪下……」這句話在文中的含義及其表達上的作用.
解析:「篇末」點明了此句在文章中的特定位置,文章尾句的一般作用必須了解,大致可以歸納為:前後照應、卒章顯志、總括全文、深化主旨、啟人思索、言有盡而意無窮.解答本題,首先要把這句話的潛在含義理解出來,再分析它的具體表達作用.
答案:含義:表明對大自然的敬意,祈盼人與自然能和諧相處,表達對觀實的憂慮,渴盼恢復大自然的原貌. 作用:使文章在表達上顯得委婉含蓄,發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餘味,暗示主題,強化了作者的感情.
延伸:根據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來看,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首句,一般具有點明主旨,總領全文的作用;還可為後文提出觀點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鋪墊;還可點題以及交代起因或緣由.
2、過渡句,多出現在文章的中間部分,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內容上起轉換或逐層深入的作用.
3、段首段尾句,多能對本段內容進行總領和總結.
三、由淺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
例如: 廣東高考卷第19題.
依據最後一段文字,如何理解「天壇、太廟,依傍的是祖蔭」這句話?
解析:這句話有多種理解,即它有在文中的表層含義,還有在文中的深層含義.表層含義一般指在文章里字面上寫的是什麼,多指現象,深層含義一般指在文章里真正的寫作意圖是什麼,多指本質.結合全文來看,題為「說樹」,實際上是借樹為喻,指出成熟的藝術風格要來源於深厚的生活與創作積累.因此,回答時要力求全面完整,必須把這兩層意思都答到.
答案:第一層意思,天壇與太廟所依傍的樹蔭來自祖宗留下來的大樹,而非短時間所栽植的小樹;第二層意思,說明藝術風格的形成需要長年累月的耕作,並非空頭藝術家的急就而成.
延伸:要考查的句子大都是具有內涵豐富和表達特色的,要分析清楚,力求不遺漏要點.
1、含蓄委婉的句子要用直接明確的語言轉述出來,恢復它的本來面目.
2、概括簡練的句子要根據句子中的內容分點解說出來.
3、內涵豐富的句子要說出它的淺層意思和深層意思.
4、總體來講,要分析句子的深刻含義,要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的原則.至少要寫出它在文章里的字面意思和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或深刻道理.
四、抓住句子的陳述主體來答題
例如:天津高考卷第19題.
結合文章內容,簡要闡釋「書中畢竟有人生,人生畢竟一部書」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解析:任何一個句子都會有一個陳述主體,回答時就應該把它放在主語的位置.這句話雖然有兩個分句,首先要清楚句子的主體是「人生」,是文中的陳述對象,答題時要把它放在主語位置來重點突出;陪襯是「書」,是文中用來打比方的事物.然後要抓住「人生」與「書」的聯系來理解.最後要緊扣文章,有針對性地回答.通過分析,本題中「人生」與「書」的聯系是:人生復雜,書林雜芫;人生要追求真諦,讀書要挑選精品.
答案:(1)人生如書,書如人生.(2)人生詭譎,猶如書林雜蕪.
(3)人生要追求活著的真諦,猶如要從書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延伸:1、分清句子的陳述主體可以明確回答的方向,不至於抓不住重點.
2、如果句子的陳述主體在句中省略必須通過上下文來推斷,把它補充出來.
五、抓住題目中的提示語或引導語來答題.
例如:重慶高考卷第20題.
本文在描述十二月黨人的年輕妻子義無反顧地選擇追隨丈夫,承受悲慘和苦難後,寫道「她們一夜之間成長為山巒」,請結合全文,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解析:題目中的提示語或引導語是指命題者給考生的信息.題目中對「年輕妻子」的評價是「義無反顧」「承受悲慘與苦難」,字里行間,充滿對她們的敬重,感情傾向已經暗示出來了.因此,可以推斷出她們的形象具有「山巒」一樣的堅忍、高大,令人敬仰.這也就是作者把「她們」寫成「山巒」的深層原因.透過題目中的提示,可以將這一句話的答題方向把握住,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她們一夜之間成長為山巒」,寫出這些原本出身高貴,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女子們,卻毅然決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革命,選擇了獻出生命,走上革命道路.她們的形象像山巒一樣高大,令人景仰.這樣寫,烘托出這些女子精神的崇高,形象的高大.
延伸:
提示語有明確的也是暗示的,但要記住,題干中一定會有這樣的信息,一定要加強審讀,不能大略看一下問什麼和有幾問,就草草答題.

4. 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鄉村教師
岳 勇
(1)臨近大學畢業的那段日子,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動,如無事人一般。
(2)我們同宿舍的幾個姐妹都勸她出去活動活動,爭取能在城裡留下來。哪知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
(3)我們都吃了一驚,娟子的老家我們結伴去遊玩過一次,在大巴山最深處,汽車在二十里以外就進不去了。村裡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們當時都笑著調侃說那兒是全國最貧瘠的地方。而現在,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我們都替她惋惜。
(4)這時,娟子一本正經地給我們說了一個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處有一所學校。整個學校只有一間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個班級,也只有一個老師。班上有13名學生,那位鄉村老師將他們從一年級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級。
(6)然而,就在小學快畢業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
(7)有個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給引燃了。等大家發現時,大火已經快封住了教室門。
(8)教室里的13名鄉下娃子都亂了套,但那位鄉村教師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鎮靜。他一面教孩子們不要慌張,一面將被大火圍困的孩子們一個個往外背。大火已將窄窄的木門完全封住,老師的衣服、頭發和鬍子全都燒焦了。但他並沒有放棄。到最後,教室里只剩下兩名女同學。
(9)老師在一次沖進火海,那兩名女同學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師看了她倆一眼,最後咬咬牙,背起其中一個就往外沖。
(10)燒得通紅的門框呼地一聲砸下,將老師砸了一個踉蹌,但他最後還是背著那個女孩從大火中爬了出來。
(11)他把那個女孩被盜安全地帶,然後又急急地沖進了早已變成火海的教室。就在這時,轟的一聲,教室燒塌了。老師和最後那名學生再也沒有出來……
(12)講完這個故事,娟子眼圈都紅了。
(13)我們都猜了出來:「最後就出來的那名女同學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淚點點頭,「但你們知道最後那位被老師留在教室里再也沒有被出來的同學是誰么?」我們都搖搖頭。
(15)娟子說:「是老師的女兒呀!」
(16)說完這句話,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17)我們的眼圈也都紅了。
(18)最後,我們宿舍有三個姐妹跟著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鄉村教師。我是其中一位。

1.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4 分)
答:即將大學畢業的娟子主動放棄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定回鄉工作。同宿舍的姐妹們大惑不解,於是娟子給她們講述了一個鄉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真實故事,為鄉村教師的精神所感動,同宿舍的三個姐妹跟著娟子一同去她老家做了鄉村教師。
答題要點:1、娟子的決定;2、鄉村教師的事跡;3、事跡對我們的感染;4、「我們「的舉動」。每個要點1分。
2.「鄉村教師」這一題目有兩層含義,請分別寫出來。(2 分)
答:① 以此紀念舍己數學生的鄉村教師;
② 以此贊揚去鄉村任教的大學畢業生。
3.記敘的順序有順敘、倒敘、插敘三種。從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採用了哪一種順序?它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麼?( 3 分)
答:插敘。(1 分)
作用是:把娟子回鄉下任教的原因交代更加清楚(2分)
4.在「同學們都為畢業後能留在城裡能有份好工作忙開了」的時候,「娟子卻輕描淡寫地放棄了這次改變命運跳出農門的良機,要重新回到那窮山溝」 ,這是為什麼?( 4 分)
答:一是為小學教師捨身救學生的精神所感動(或「感激小學教師的救命之恩」,或「傳承小學教師對學生的愛」),以當一名鄉村教師為榮;二是想用自己的所學回報養育自己的家鄉、讓貧苦的家鄉不再貧苦。
答題要點:1、精神鼓舞(或「載譽而歸」,或「傳承愛心」);2、回報家鄉。每個要點2分。
5.讀了這篇文章,你聯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麼?( 4 分)
10、有人認為第三段中加點的成語「輕描淡寫」用得不恰當,你的意見如何?請講明理由。(2分)

11、請按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概述上文的故事內容,不超過55字。(2分)

12、小說作者敘述故事為什麼用插敘而不用順敘?(至少講兩個理由)(2分)

13、見文中劃線的句子。鄉村教師在「看了她倆一眼」到「最後咬咬牙」的瞬間是怎樣的心情,請聯繫上下文,悉心揣摩,合理想像,用3~5句話描寫出他此時的心理活動。(2分)

14、有人說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是那位敬業愛生、無私奉獻的鄉村教師,也有人說是娟子。請對娟子這一人物形象作一點簡要的分析(應當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從她的表現看她是怎樣的人,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3分)

參考答案:10、開放題。不恰當:「輕描淡寫」指說話或寫文章時僅淡淡帶過,有范圍限定,不能修飾「放棄」。恰當:「放棄」是指前文「娟子卻笑笑說:『我要回鄉下去。』」,「輕描淡寫」修飾的還是「說」。
11、鄉村教師從火海里救出娟子等12個學生,最後去救女兒時不幸與女兒一同遇難。娟子大學畢業後決定回鄉村作教師。
12、造懸念,行文曲折;表現主題的需要,突出鄉村教師無私博大的愛以及這種愛的無限延伸(對他的學生的影響);使結構緊湊,內容更豐富。(其它言之成理的也可以)
13、略
14、供參考:貧窮農村的孩子都希望改變命運跳出「農門」,而大學畢業的娟子卻毅然決定回老家當一名鄉村教師,為建設落後的家鄉做貢獻,這說明她是個有使命感、責任感的熱血青年,她愛家鄉,不忘本,有志向。娟子這一形象一方面在襯托她的老師,同時也在表現「鄉村教師」這一代又一代的愛的延伸,也給只為改變個人命運而奮斗者立了一面鏡子。

5. 做閱讀理解時有很多說要理解劃線句子,該怎麼寫啊

首先,尋找關鍵詞,並理解關鍵詞;
再把關鍵詞的意思帶入句子;
然後,根據文章內容思考大致意思;
最後,把理解的句子和文中的大致意思合起來,並進行調整,決定出最恰當的理解。
比如「這世界上有最後一排的座位,但不會有永遠坐在最後一排的人」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
關鍵詞:最後一排
最後一排:最後一名;最差的
代入:這個世界上有最差的人,但沒有人會永遠是最差的。
文中:「我」,經過了不懈努力,考到了全班第一,從最後一排來到了第一排。
合並:這個世界上有最差的人,但只要經過努力,就不會有一個永遠都是最差的人。

6. 閱讀的理解劃線的句子怎樣做

你指的是記敘文中的劃線句理解題吧?如果是這樣,那考查的便是記敘文句子含義的類型題目,其主要回答方法見下(是老師總結的,很好用):

  1. 委婉化直白。記敘文的句子多使用多種修辭、寫法與表達方式,所以表達會比較委婉,這種情況就要把原句的意思表述直白。

  2. 具體的句子加以概括。例如:排比句等句型的句子要概括其大意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概括的句子補充原因。這種情況的類型比較多,是比較難做的,要根據題目來作答。

    注意事項:這三種解答句子含義的方法可以同時使用,其中1.3兩點比較常見。

具體的就是這樣了,更多的還是要熟能生巧。希望能夠幫到你,求採納。

7. 山海關閱讀短文完成下面練習閱讀第八自然段劃線的句子是什麼句在這里作者表達了幾個意思分別是什麼

山海關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是長城的第一道關口,因為它依山傍海,故稱山海關.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就去了那兒.
還沒進景區我就看到了長城,遠遠望去,長城蜿蜒曲折,就像一條巨龍橫亘在山脊上,默默地守護著我們的家園.進了「天下第一關」景區,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高高的橋洞,高得我把脖子都抬疼了才看到頂.橋洞上方掛著王羲之題的巨匾——天下第一關.古時候,人們為了不讓敵人攻關把橋洞下的門鎖住了,可是現在,那門早已不知飛到哪個地方去了.
我們從山海關旁步行到了登長城的馬道,這是一個用青磚鋪成的斜坡路,不僅人能走,馬也能走,所以叫馬道,是古代專門供軍隊上長城用的.我和爸爸就從這兒上去了.
我終於登上了長城!以前,我總以為長城很窄,只能並排走兩個人.直到站在了長城上,我才知道原來長城有那麼寬,可以並排走十幾個人呢.我邊走邊撫摸著長城上大大的磚塊,這時爸爸突然問我:「你知不知道長城邊上為什麼有一個又一個的垛子口?」我說:「可能這樣建很好看吧.」爸爸笑著說:「那是古代放箭用的.高的用來藏身,低的用來放箭.」
我趴在長城上,靜靜地眺望著遠處的長城.長城建在綠色的山巒上,看上去非常壯觀.長城上還有幾門黑色的大炮,靜靜地躺在炮台上.不遠處,還有一個「烽火台」,那是古代戰爭時期報信用的.烽火台是四方形的,比其他地方高出許多,一旦發現敵情,士兵們就在上面點起烽火或者狼煙.這樣,其他士兵很容易就看到信號了.站在這里靜靜地看,長城的「垛子口」在霧氣籠罩中時隱時現.景區的長城上插滿了彩旗,像古代戰爭時用的旌旗一樣,風一吹颯颯作響.身旁一撥兒一撥兒的遊人匆匆而過,吵吵鬧鬧的,一時我恍如回到那充滿硝煙的古戰場……
長城的每一塊磚都那麼重,長城還那麼長,古時候也沒有什麼大型工具,全是用人力建成的,想一想,萬里長城是花費了多少人的血汗才築成的啊!

熱點內容
被窩小說閱讀全文 發布:2025-07-19 05:50:09 瀏覽:880
言情小說兒媳婦兒 發布:2025-07-19 04:35:36 瀏覽:711
十大最火的小說排行榜2015年 發布:2025-07-19 04:02:56 瀏覽:194
暖夫田妻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7-19 03:06:35 瀏覽:63
錦江小說閱讀 發布:2025-07-19 02:55:22 瀏覽:320
關於女配姐弟戀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7-19 02:43:29 瀏覽:416
群穿到民國的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2:19:50 瀏覽:650
神醫驚天錄小說在線閱讀app 發布:2025-07-19 02:15:04 瀏覽:335
短片言情有肉小說推薦 發布:2025-07-19 01:41:49 瀏覽:960
有沒有神醫完結小說 發布:2025-07-19 01:02:01 瀏覽: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