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小說殺夫在線閱讀
⑴ 李昂暗夜全文可以在哪裡看
原名施叔端,台灣彰化鹿港鎮人,台灣著名現代派作家施叔青之妹。台灣中國文化學院哲學系畢業,美國奧立岡大學戲劇碩士,後任教。17歲發表處女作《花季》,涉及性意識性心理的禁區,從此其作品多以兩性關系為題材,深入探討婦女命運、人性的解放及其與社會文化道德的關系等問題。著有小說集《混聲合唱》、《鹿港故事》、《人世間》、《她們的眼淚》、《愛情試驗》,中篇小說《殺夫》(1983年,成名作,自此李作成為暢銷書的一部分)、《暗夜》,長篇小說《迷園》,專欄集《外遇》、《女性的意見》等。李昂的求學時期恰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台灣西化時期,因此其作品中有強烈的西方現代意識,被視為台灣「新世代」代表作家,在評論界,是一位頗受爭議。
⑵ 關於李昂《殺夫》當中 林市 的形象分析
李昂的《殺夫》以極其凌厲的姿態宣告了女性對因中心社會的反抗。她所殺的這個夫,不只是女主角的夫,還有男權社會加諸於她的限制,它包括了經濟剝削、身體的束縛等,是一切父權、夫權、男權的象徵。陳江水對他妻子所做所為,如視妻子為性的發泄物,為所有物,並對她實施經濟壓逼,連林市以其初夜所獲得的銅錢,購買小鴨豢養,以求經濟自主的企圖,都被陳江水剝奪了。陳江水可以說是代表了父權社會的典型邪惡,李昂賦予林市覺醒的能力及變動勇氣,讓她跳脫傳統婦女角色,不再典型化的劣勢者。透過林市殺夫的徹底抗議行為,《殺夫》其實是徹底表達女性自求解放的作品。李昂在十幾年前安排殺夫的結局,公然挑戰舊社會價值觀,備受爭議。她是一位真真實實、清清楚楚站在女性立場來看男女不平等問題的作家。所有大男人主義加諸於女性身上的迫害都要被終止,女性也要認真正視自我的需要,惡性循環要停止運作,就像林市揮刀斬去過往多不平等一樣。
李昂的《殺夫》主要突出的兩個主題,就是性與飢餓。性與飢餓對人的意義或許可以用「食色性也」來表達。它觸及的是人的最內在本質的東西。在性與飢餓的本能面前,人總是變得脆弱,變得原始,變得粗暴。
很難想像一個女子在小說中竟能如此大膽的披露這么多的關於性的描寫。那些細致的粗略的各各性的暴虐與侵犯,卻又並非是為了達到商業的需要,為了引起人們的性幻想,而純粹確是情節,故事,主題的必需。
這文中的性不是美妙的,甜蜜的,纏綿的,引人遐思的,幾乎盡是殘酷的,屈辱的,血腥的,原始的,混合著女主人公的血淚。
林市在故事開頭的敘寫中曾不斷地向鄰人述說自己的噩夢,恐懼和慌亂。這番述說,鄰人的表現,林市的遭遇盡與祥林嫂如出一轍,而這段描寫竟似完全由祥林嫂喪子後的對鄰人述說照搬而來。莫非李昂的《殺夫》很受魯迅《祝福》的影響。這林市活脫就是另一個祥林嫂的命運再版。而從李昂在文中所寫及的「無意識的殺人團」,幾乎可以確信是從魯迅那兒獲得靈感。以此倒是很可以對魯迅給港台文學造成的影響做一研究。
文中以阿罔官為首的簇邊婦女,生活艱苦,在可果腹中並無多少可供她們娛樂的,於是鄰里的隱私便成了她們的談資,而其中最可感其興趣的,就是關於性方面的流言。她們的那種欲言又止的述說,那種興奮的傾聽,皆可回味。然而其中又含有各自性不得滿足的悵然與嫉忌。於是,流言變成了惡毒的人身攻擊和對當事者人格,尊嚴的侮蔑。
其中或可琢磨的是阿罔官這一人物形象,這是一個年青時即守寡的老太婆。最喜人前撥弄是非,她與林市的關系起初是很曖昧的,這曖昧中給林市一絲或可捉摸的溫情。這個經常找林市聊天,給林市治傷的葯,告訴林市許多做人的大道理的,卻是帶給林市以怎樣的致命的傷害!這是一個對性有著執著,瘋狂,變態的慾念的老婦形象。然而她這本是封建殘餘思想犧牲品的她,卻走上了迫害其他婦女的道路。這個老婦人,經常偷聽陳江水對林市的蹂躪,以此滿足自己深存多年的性的不滿足,然而這樣一個性渴的老女人,卻會以上吊自殺來證明自己守寡的清白,這樣一個以嗜聽他人做愛的呻吟與尖叫的老女人在背後卻又無端的惡意誹謗與侮辱著林市。使本來遭受非人待遇,嘗盡無數艱辛與苦痛的林市在眾人面前變做一個淫婦,一個貪歡,懶做的形象。給林市以致命打擊不止是阿罔官的徹底的失之以信任,甚至她背後的肆意凌辱。而是連帶著的對林市母親的嘲罵與侮辱。本來要去找阿罔官學縫織的林市在門背後知曉了這一切,甚而確證了自己母親的死。林市的精神世界開始崩潰,再信了人間之為人的一切冷漠與無情。包括族人的催逼,殺母,棄林市於不顧,包括自己的丈夫對林市的獸行,不人道,包括這原本以為可依靠甚而曾是其救命恩人的阿罔官的背叛與撫弄。林市對人的幻想徹底幻滅,唯一的親人,母親的魂靈開始下意識的召喚自己離開這非人的世界。
然而,這書中並非僅是停留在人群對林市的排斥與冷漠中,林市最後走上絕路並非在其對人群的徹底失望後。當自己所養的小鴨被陳江水虐殺,她唯一的對物的精神寄託也被剝奪與扼殺了。這之後林市的幻覺與殺夫就合情合理了。確乎這世界未給她留一條活路。而她是苦苦的掙扎過,甚至也曾想融入人群的世界,然而她卻不能,或許因著其生命中的純真,終被拋棄於世界之外。
從書中開頭敘來(因是倒敘),可知林市結果,竟未得一人同情,有的只是《示眾》中的圍觀與眾人的不解與嘲弄。
除了性之外,還有一個人生的困厄:飢餓。飢餓的陰影似乎籠罩了林市的一世。幼時,因父亡,母子被族人趕出家門,討飯乞生,捱盡飢餓的苦。林市的母親也是因為餓了幾天,受了人家的白米飯團,咀嚼中任人姦汙,被視作傷風敗俗,以姦夫淫婦處以死刑的。
林市雖每遭丈夫的折磨,然而每當丈夫拿回好吃的來,林市仍總是歡喜。及至後來,倔強而任性的林市為了維護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不論丈夫如何磨折她,始終咬緊雙唇,任唇裂血流,仍不肯尖叫出聲,心中誓定不做他人的笑料與談資。
林市開始以死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從肆虐中的緊咬牙關,從丈夫的棄離甚至殘酷的試圖以給林市斷糧來戲弄林市,逼林市屈服時,林市仍未屈從。
林市以從前丈夫賭博贏來打賞她的幾個銅板,在四處替人做工而流言阻其成事終至乞討的境況中,買了幾只小鴨,妄圖以此來維持生計並以精神支持時,遭到陳江水的戕殺。而在唯一的精神與物質的出路俱已斷絕之後,林市在幻夢中走上了殺夫的絕路。
在文中還有一處值得提說的,就是通篇所彌漫的一股神秘而原始的氣息,那種迷信,傳說的濃烈的色彩,從其中幾個很典型的細節可以看出來。其一如陳江水殺豬的豬廠門前,有著祭獸碑,在阿罔官上吊被救後拜弔死鬼,以及各種迷信習俗與傳說,給文中很多諸如陳江水的死,林市的殺夫等二主人公命運埋下伏筆。
雖不很信服,甚或覺之其相較其他沉重主題的無意義所在。然而在《殺夫》這一邊簇環境中,在當時人的思想觀念中,尚可起到一種營造思想,精神,人物命運大環境的作用,很可取也非常必要的。
總而言之,《殺夫》確實不錯,然而從李昂另一部《迷園》看來,又甚為可惜。這似乎又是一個靠一部書成名的作家。
⑶ 台灣女作家李昂的代表作是
李昂的代表作是《殺夫》,這部得到了聯合報中篇小說獎首獎的小說令她開始受到更多人的關注。
她的很多作品都很好看,是一個很出色的作者。
她的第一部作品是在17歲讀高一時的《花季》,之後有《混聲合唱》、《群像—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有曲線的娃娃》、《長跑者》、《人間世》系列四篇、《愛情試驗》、《暗夜》、《她們的眼淚》、《迷園》、《施明德前傳》、《北港香爐人人插》、《自傳的小說》、《看不見的鬼》、《花間迷情》、《鴛鴦春膳》、《七世姻緣之台灣:中國情人》等等。
詳細可以看這個網址:http://..com/question/187174764.html
⑷ 李昂《殺夫》造成女性悲劇的因素有哪些
李昂的作品是台灣女性文學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她文筆犀利,目光敏銳, 視角獨特,行文能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其中《殺夫》在80年代初一發表便獲得好評,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一個可喜的收獲。有人說:「這篇作品整體表現上實在很完整,很震撼,是非常傑出的作品。」這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我認為它還表現了女性的覺醒的過程。
由於生理結構的關系,男性的體力一般強於女性,從而使男性成為家庭農業生產力的主要代表。這便從根本上決定了傳統的農業社會及其家庭,必然以男性作為中心,滋長夫權主義。又由於中國農業社會的歷史特別長久,綿延兒千年,加之與農業社會相適應的儒家道德系統格外完備,因此,中國文化的夫權主義顯得格外嚴重。它經過長期的歷史沉澱,化約為許許多多的風俗習慣,在民間尤其是廣大鄉村通行無阻,代代相傳。
女性要覺醒必須認清這兩個原因,與此同時全社會都應關注女性的需求及其在社會所處的境況,只有這樣,社會才能和諧。
⑸ 上海醬園弄殺夫案:不堪受虐殺夫,女作家「為殺人者辯」,你怎麼看
1945年,上海的新昌路「醬園弄」85號的詹周氏謀殺親夫,大卸16塊,引起了整個上海灘的轟動。當年上海地方檢察署的驗屍報告上,詳細地填寫著屍身分割情況。
那一夜,就在這新昌路醬園弄85號的詹周氏家裡,到底發生了怎樣可怕的事情?讓一個身強力壯的大男人,一夜間,變成了一大堆裝入木頭箱子的模糊血肉!
台灣作家李昂曾以此案為原型創作了小說《殺夫》,經由吳念真改編成電影劇本,由夏文汐主演,是一部台灣電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影片。前兩年曾傳說香港導演陳可辛也要拍醬園弄殺夫案,女主角定了張柏芝,不知何故沒了下文。
只是這一切和新昌路、醬園弄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新昌路醬園弄一帶前幾年一經拆遷,如今已成一片商品房,叫什麼家園也好,叫什麼港灣也罷,和昔日醬園弄的名字一樣,反映的是一個時代的「人」生活的狀況。
不管這里叫「醬園弄」也好,叫什麼也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家庭暴力、婦女解放、人的孤獨、絕望、恐懼和爆發……是一樣的。
⑹ 尋找台灣作家李昂的作品
第一部小說《花季》 中篇小說《殺夫》 短篇小說集《混聲合唱》 《人間世》 《愛情試驗》 《她們的眼淚》
報告文學《外遇》 《群像》
⑺ 有沒有 李昂《殺夫》》電子版書籍百度雲下載
李昂《殺夫》》電子版書籍網路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pFybmCTTXTVi_vbPY1Z8g
接近居家生活的日子平穩且舒適,只幾天後,李素重再覺得一切似乎又回復到未離家前,鹿城屬於小鎮特有步調接管起生活中各個細節,安閑無慮但也少有變動,時間稍長後,李素感到的是陷入一張甜蜜黑色的網,卻不想,也不願掙扎。當然所有為這假期作的計劃不得實行,一本想細讀的中國文學史,仍然停留在神話時期。 有些事情是永遠無法解釋清楚的,因為他們絕不肯懂得,甚至不會懂得。 李素曾想像的是相處在一起的這三個人尖銳的怨恨與難堪的尷尬,可是,真確的生活撫平了這一切,只存留要過的每天的日子。 這就是在台北時深深眷戀,回家後能參與其中歡歡不安過的鹿城生活?李素自問,不免想到這經由惡意刻毒的閑話建立起來的生活方式,將要是自己四年大學畢業後很可能需回來永遠加入的,心中有微些的厭惡和驚悸。 李素開始利用大部分閑暇,繼續起從神話部分後的中國文學史,傾聽那與生活遙遠不相乾的故事,兩個月的假期也逐漸就要過完了。
⑻ 跪求李昂的《花季》原文
我 也找了 很久沒找到 ,時代太久遠了,除非有好心人自己錄入~~
只找到他的《殺夫》
http://www.77phone.com/txt_1829/
⑼ 請問,誰可以告訴我李昂這個作家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嗯,一個不錯的作家。我找到下面一些資料,希望可以幫助你。
李昂(1975):《混聲合唱》,台北:中華文藝月刊社。
李昂(1976):《群像—中國當代藝術家訪問》,台北:大漢出版社。
李昂(1977):《人間世》,台北:大漢出版社。
李昂(1979):《六十七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
李昂(1980):《非小說的關懷》,台北:社會大學。
李昂(1982):《殺夫》,台北:聯經。
李昂(1983):《收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李昂(1983):《殺夫——鹿城故事》,台北:聯合報社。
李昂(1984):《愛與罪——大學校園內的性與愛》,台北:前衛。
李昂(1984):《鏡與燈》,台北:文化大學出版部。
李昂(1984):《她們的眼淚》,台北:洪範。
李昂(1984):《情弦》,台北:文經。
李昂(1984):《女性的意見-李昂專欄》,台北:時報。
李昂(1985):《花季》,台北:洪範。
李昂(1985):《暗夜》,台北:時報。
李昂(1985):《外遇》,台北:時報。
李昂(1986):《走出暗夜》,台北:前衛。
李昂(1986):《一封未寄的情書》,台北:洪範。
李昂(1987):《貓咪與情人》,台北:時報。
李昂(1988):《年華》,台北:洪範。
李昂(1989):《水鬼城隍》,台北:遠流。
李昂(1989):《懶人變猴子》,台北:遠流。
李昂(1989):《愛情之書》,台北:林白。
李昂(1991):《甜美生活》,台北:洪範。
李昂(1991):《迷園》,台北:洪範。
李昂(1992):《李昂集》,台北:前衛。
李昂(1993):《施明德前傳》,台北:前衛。
李昂(1994):《李昂說情》,台北:貿騰發賣。
李昂(1997):《北港香爐人人插》,台北:麥田。
李昂(1998):《愛情試驗》,台北:洪範。
李昂(2000):《自傳的小說》,台北:皇冠。
李昂(2000):《漂流之旅》,台北:皇冠。
李昂(2002):《愛吃鬼》,台北:一方。
李昂(2004):《看不見的鬼》,台北:聯合文學。
李昂(2005):《花間迷情》,台北:大塊。
李昂(2007):《鴛鴦春膳》,台北:聯經。
---------------------------------------------------------------------
期刊、報紙、散篇
李昂(1983):〈女作家對社會的巨視與微觀〉,《中國論壇》5月號,頁52-55。
李昂(1984):〈女性與文學〉,《今日生活》11月號,頁52-55。
李昂(2000):〈單身旅遊新主張〉,《講義》5月號,頁84-86。
李昂(2003):〈愛的饗宴〉,《To'Go旅遊情報》6月號,頁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