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應該怎麼跑小說閱讀
㈠ 如何正確的慢跑,三分鍾了解一下
跑步應該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對吧?人類學會用兩條腿站起來後就會跑了。但事實上,慢跑比想像中困難得多。下面讓小編告訴你要如何開始慢跑而不會弄傷自己,以及作為一個初跑者,應該如何調整心態,保持動力。你可以做到的!想要了解更多,那就繼續往下閱讀吧!
部分1
備好裝備

第7周的慢跑計劃。
慢跑1小時,每跑15分鍾後步行1分鍾。一周內進行3次。
小提示
經常慢跑。比起每隔一天跑5公里,每天慢跑2公里對健康更好。嘗試和朋友一起慢跑,這樣比較安全,而且更有趣。尋找適合你的跑步速度。不要一開始就全速奔跑,然後在45秒後上氣不接下氣。在開始慢跑的第1周,尋找適合自己的速度。如有必要,你的慢跑速度也可以是接近步行的速度。
警告
不要過度運動。如果可以,先從步行和慢跑開始。累了就步行一會兒。能夠邊跑邊聊天才是最適當的跑步速度。
你需要准備
購買一雙舒適、結實的跑鞋。
㈡ 跑步該怎麼跑 pdf電子書
書籍已經上傳了, 可以在這里下, 這部應該就是你要找的資源, 打開後可預覽, 沒錯的話請採納我的回答.
㈢ 求 《跑步,應該怎麼跑》txt
你看這個pdf版清不
㈣ 跑步該怎麼跑讀書筆記
優秀跑步技術的規則
1、不管是支撐還是落下,從腳踝開始使用你的身體保持整體挺直前傾。
2、肩膀、臀部和腳踝保持在同一直線。
3、膝關節始終保持彎曲,不要伸直。
4、使你的支撐點和體重落在前腳掌上。
5、雙腳轉換支撐點的速度要快。
6、在轉換支撐點時,利用後大腿肌直接把腳踝從地面朝臀部拉起;
7、盡量減短支撐時間。
8、腳掌支撐在地面時盡量不用力,保持放鬆與輕巧。
9、不要用腳掌或腳尖蹬地,只能向上抬。
10、不要以腳後跟著地,更不要在轉換支撐點時把重量壓在腳後跟上。但腳後跟可以輕微地觸地。
11、腳掌每一次的著地點要落在通過臀部與膝蓋的直線之下。
12、不要把重量轉移到腳趾上;當你的重量落在前腳掌時,就馬上把腳踝向上拉起。
13、加速時不要加大步伐,或是刻意加大動作的幅度(包括手和腿),它們是加速的結果,而非原因。
14、不要讓你的膝蓋和大腿前後擺動的太遠。
15、不要讓腳踝前後擺動,它們只是上下移動而已。
16、抬起腳踝之後,使大腿和膝蓋保持放鬆。
17、不要太過於在意跨步與落下,只是抬腳。
18、你的雙腿並非依靠任何其他的肌肉活動,而是隨著自身的重量,受重力、肌肉收縮力與動力的作用自由落下。
19、不要用腳尖蹬地,也不要用腳尖著地。
20、腳踝始終保持放鬆的狀態,不用刻意內縮或伸直。
21、手臂擺動時保持自然放鬆,只要在移動腳步的時候保持平衡即可。
㈤ 《跑步,該怎麼跑》
最好是稍小一點的步子, 步頻要快. 步子邁得太大的話, 膝蓋要用很大力, 傷膝蓋.
其實只要自然跑就行了. 用最舒服最自然的姿勢.
最後一圈沖刺那是專業選手. 業余選手心肺能力不夠, 能跑下來就不錯了. 最後強行沖刺反而會有危險.
而當你訓練到那個層次了, 自然就知道如何沖刺了.
有關怎麼跑:
呼吸要有節奏, 最好是按你的步點來.兩步一呼 三步一呼 三步兩呼 等等... 哪個舒服用哪個. 節奏不要亂. 亂了就容易岔氣.
跑步時, 上身要直,微前傾. 雙臂自然擺動(向上到手與胸齊, 向後到手與腰齊).
下身自然跑. 注意雙腳最好是前後掌同時著地 (一般人不注意的話習慣後掌先著地,這樣傷膝蓋)
糾正1樓的一個錯誤. 長跑是不可能把腿練粗的. 如果想把腿練粗, 練出大塊肌肉,一定要通過專門的力量訓練.
㈥ 跑步,該怎麼跑的作者介紹
尼可拉斯·羅曼諾夫博士(Nicholas Romanov, Ph.D.)
在俄羅斯出生與受教育。從楚瓦什師范大學(Chuvash State Pedagogical University)體育系畢業後,在蘇聯的陸軍服役一年,退伍後,他回到母校擔任講師和田徑隊的教練。與此同時,他在莫斯科的體育科學研究院攻讀碩士,跟隨蘇聯著名的運動科學家弗拉基米爾·達契科(Vladimir M. Diachkov)教授在同一個實驗室做研究。
後來,在俄羅斯體育暨運動皇家學院(Russian Academy of Physical Culture and Sports)拿到博士學位之後,羅曼諾夫博士成為運動相關科系的領導人物、專業田徑教練、也是運動生物力學、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上的資深講師,尤其專精於田徑的訓練理論與實際訓練法。在70年代中期,他致力於開發能夠提升運動效率與表現的姿勢法(Pose Method),其中基本概念的運用范圍含括跑步、田徑、游泳、自行車、體操、競速滑輪與滑雪項目。
1993年,羅曼諾夫博士搬到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利用姿勢法來訓練世界各國的鐵人三項和跑步的精英選手,或是一些業余的運動員,這些人來自美國、南美、加拿大、歐洲、南非與澳洲各地。在1997年,他發行了第一部教學影片──《跑步姿勢法》,好幾年來已經被廣為販賣到全世界,幫助了無數的跑者和鐵人三項選手,增進他們的運動表現,也減少他們受傷的機會,甚至讓無數飽受運動傷害之苦的運動員再重新回到訓練和比賽場上。
羅曼諾夫博士目前在美國、墨西哥、英國與南美洲等各國,與當地的運動社團、國家代表隊和大專院校聯合舉辦講習班與專題研討會。從1996年到2002年這段期間,他曾是美國鐵人三項教練委員會的成員之一。2000年的雪梨奧運他擔任英國鐵人三項國家代表隊的顧問,從2001年起擔任教練。
歷年來支持姿勢法的科學研究已經在世界各地進行,像是1998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科泉市(Colorado Springs)的奧運訓練基地,1999年在佛羅里達州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2001年在英國的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2003年在俄羅斯的庫班斯基大學(Kubansky State University)都在繼續協助開發這項新的跑步技術。
羅曼諾夫博士在51歲時,與他的太太蘇維特蘭娜博士和三個孩子一起移居美國邁阿密。
約翰·羅伯遜John Robson
居住在佛羅里達州的大西洋沿岸,他的住處離邁阿密海灘的蔚藍海洋約四分鍾輕松跑的距離。在51歲時,他 和他的 太太蓋伊(Gay)與女兒珍(Jane)展開一連串的旅行,那一段時間他們到過哥斯大黎加(Costa Rica)、墨西哥(Mexico)、美國北卡羅來納州(North Carolina)、加州、夏威夷和義大利。約翰在這些地方縱情沉溺於他對沖浪和騎乘的熱情之中。
他常常為《佛羅里達運動雜志》(Florida Sports Magazine)和《邁阿密先鋒報》(Miami Herald)撰稿。這些年來,他的文章可見於各種刊物和網站,包括Active.com、Gorp.com、MountainZone.com等知名網站,以及《紐約每日新聞報》(New York Daily News)、《戶外》(Outside Magazine)、《公告牌》(Billboard Magazine)。
1973年約翰畢業於華盛頓和傑斐遜學院(Washington & Jefferson College)。曾是傑出國際音樂視頻互動網站的執行長,與朋友合夥經營音樂營銷公司達七年之久。
譯者簡介
徐國峰
從小熱愛運動,就讀台灣清大化工系時加入游泳隊,從那時起開始從事游泳∕體能訓練,大三擔任泳隊副隊長,大四擔任隊長。2006年畢業,取得清大化學工程學士學位,清大外國語文學系輔系,爾後投考東華大學中文所畢業。目前為鐵人三項選手。
進入東華就讀研究所後,一個偶然的機會加入「鐵人隊」,在教練Benjamin L. Rush的帶領下,開啟了「喜愛」身體被折磨的訓練過程,在鍛煉中不斷突破身體的極限,成為真正的鐵人。2008年與鐵人隊友郭靖,花17天跑步環台,為世界展望會「飢餓30」募款。兩人為最年輕的環台跑者。
參加鐵人隊至今已完成25場鐵人賽事,簡列近年成績如下——
·2009雙溪櫻花杯鐵人兩項賽_男子組總排第二名
·2009墾丁113km 恆春半島半程國際鐵人三項賽_男子M25組第一名
·2009東華杯全國高中暨大專校園鐵人三項錦標賽_大專男子組第一名
·2009來去洄瀾蓮花杯國際鐵人三項菁英賽(57Km)_菁英組第四名
㈦ 跑步該怎麼跑
頭和肩。跑步動作要領——保持頭與肩的穩定。頭要正對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兩眼注視前方。肩部適當放鬆,避免含胸。 動力伸拉——聳肩。肩放鬆下垂,然後盡可能上聳,停留一下,還原後重復。
臂與手。跑步動作要領——擺臂應是以肩為軸的前後動作,左右動作幅度不超過身體正中線。手指、腕與臂應是放鬆的,肘關節角度約為90度。 動力伸拉——抬肘擺臂。兩臂一前一後成預備起跑姿勢,後擺臂肘關節盡量抬高,然後放鬆前擺。隨著動作加快時越抬越高。
軀干與髖。跑步動作要領——從頸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後仰,這樣有利於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軀干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擺時積極送髖,跑步時要注意髖部的轉動和放鬆。 動力伸拉——弓步壓腿。兩腿前後開立,與肩同寬,身體中心緩慢下壓至肌肉緊張,然後放鬆還原。軀干始終保持直立。
腰。跑步動作要領——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過於挺直。肌肉稍微緊張,維持軀干姿勢,同時注意緩沖腳著地的沖擊。 動力伸拉——體前屈伸。自然站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軀干緩慢前屈至兩手下垂至腳尖,保持一會兒,然後復原。
大腿與膝。跑步動作要領——大腿和膝用力前擺,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側向動作都是多餘的,而且容易引起膝關節受傷,因此大腿的前擺要正。 動力拉伸——前弓身.兩腳站距同髖寬.雙手放在頭後.從髖關節屈體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頭肌感到緊張。
小腿與跟腱。跑步動作要領——腳應落在身體前約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線。小腿不宜跨得太遠,避免跟腱因受力過大而勞損。同時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著地時的緩沖,落地時小腿應積極向後扒地,使身體積極向前。另外,小腿前擺方向要正,腳應該盡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後翻,否則膝關節和踝關節容易受傷。可在沙灘上跑步時檢查腳印以作參考。 動力伸拉——撐壁提踵。面向牆壁約1米左右站立,兩臂前伸與肩同寬,手撐壁。提踵,再放下,感覺小腿和跟腱緊張。
腳跟與腳趾。跑步動作要領——如果步幅過大,小腿前伸過遠,會以腳跟著地,產生制動剎車反作用力,對骨和關節損傷很大。正確的落地時用腳的中部著地,並讓沖擊力迅速分散到全腳掌。 動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腳跟,上體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給踝關節壓力直到趾伸肌與腳前掌感到足夠拉力.然後抬臀後重復.動作要有節奏,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