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我們小說花生閱讀
❶ 誰知道落花生這篇課文的全文
落花生 許地山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我們都說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裏過這個節。 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麼?」 我們爭答應:「愛!」 「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 姐姐說:「花生的味美。」 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 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出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夜深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❷ 幫我找閱讀題~高分
長江水患與流域人口超載
①去年長江水災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氣象原因外,還應看到沿江嚴重的人口超載。目前長江流域人口總量已大大超過亞馬孫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總和,而那三條河的徑流總量是長江的5倍,流域面積超過長江的7倍。過多的人口勢必向環境過度索取資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遠大於生長量,植被覆蓋率顯著下降。據資料記載,1957年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總面積20.2%;1986年,森林覆蓋率 a 10%,水土流失面積卻上升到長江流域總面積的41%。目前的長江已經變成了第二條黃河,甚至後來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態的破壞 b 了水患,去年長江洪峰流量雖大,但並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記錄資料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為56400立方米每秒,而歷史記載的最大洪峰流量超過 6萬立方米每秒的 c 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雖不是最大,但卻連續創下新的水位歷史記錄。這一現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積的 d 減少這一原因來解釋。據水利專家調查、研究與測算,1萬畝森林的蓄水能力相當於一座蓄水量為100萬立方米的水庫。
②比植被破壞更為嚴重的是人與湖爭地,導致湖泊蓄水面積大大減少,湖群消失。長江中下游發育著我國最大的淡水湖群。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據統計記載:19世紀初,洞庭湖面積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來,因圍湖造田及泥沙淤積,使洞庭湖的面積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歷史上的九百里洞庭於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讓給了鄱陽湖。然而,鄱陽湖同樣是厄運難逃,40年中湖水面積縮小了1/5以上。
③洞庭湖、鄱陽湖與江漢湖群,50年代以來喪失淡水貯量350億立方米以上,超過了兩座正建的三峽水庫防洪庫容。嚴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長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積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庫淤積減少庫容1/4-1/6。長江幹流河道的不斷淤積,造成了荊江段的「懸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挾持,洪水水位高出兩岸數米到十幾米。
④可見,人口問題,尤其是目前我國很多地區人口超載的情況下,確實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在災後重建家園的過程中,必須將這一因素考慮在內,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態破壞——災難加劇的老路子。
1.在第①段中a、b、c、d處依次應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加劇 急劇 僅有 至少 B.僅有 加劇 至少 急劇
C.急劇 至少 僅有 加劇 D.至少 加劇 急劇 僅有
2.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第①段的內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處應填入的句子的順序正確的一項是(2分)
(1)調節洪峰 (2)與長江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3)容納百川
A.(1)(2)(3) B.(2)(3)(1)
C.(3)(1)(2) D.(1)(3)(2)
4.為什麼說人與湖爭地是造成長江水患的原因之一?(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舉例列舉本文所使用的三種主要的說明方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長江流域的人口比亞馬孫河、尼羅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總和還多出許多。
B.1986年,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積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長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歷史上的最高水位還要高。
D.洞庭湖的面積,1984年比19世紀初減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7.讀了這篇文章,你認為要根治長江水患應注意解決哪幾個問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一篇短文,回答8—11題。(10分)
種樹老人
種樹老人死了,死後沒有一副棺材。
種樹老人什麼東西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樹林。
種樹老人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做,只會種樹。解放前種樹為了娶媳婦,但沒有娶上;解放後種樹,為了種樹。
種樹老人長得很醜,很矮,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臨死的時候,對遠方來的侄子說:「死了,就在沙丘刨個坑,把我埋在樹林里,千萬不要用什麼棺材。」侄子照他的話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種的樹,公社化的時候毀了。中間二十年種的樹,承包制的時候砍了。最後二十年,老人沒有一分地,就要了村東那片九百畝的大沙丘,在上面蓋了個土棚子,餵了條小黃狗,就開始種樹了。
老人從不種嬌貴的樹,只種楊、柳、榆、棗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樹,種那種插個枝就能長大,戳個樁就會發芽,對大自然要求極少的樹。
老人對樹像對自己的孩子,從捨不得毀壞,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沒一根檁條,哪怕自己吃不上飯,生不起火,也沒有毀過一棵樹。老人對自己的樹又有一種天生的靈性,彷彿那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哪怕有一點驚動,老人都能快速地趕過去,用自己的頭,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黃狗,把樹保護起來。
十年過去了,村裡人都蓋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機。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領著黃狗轉來轉去,修樹剪樹,看調皮的松鼠,快樂的喜鵲,愛叫的烏鴉……
村裡人都說老人是個傻子,只有老黃狗知道不是;村裡人都說老人是個瘋子,只有小鳥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縣林業局的老韓來了,出神地看著碗口粗的林子說:「這些樹至少值百十萬呢。」人們才都說老人最精明了,於是光禿禿的村子裡也開始有人種樹了。
老人的樹成材了。人們說老人要蓋最漂亮的小樓,要買汽車,要娶本村五十多歲的寡婦……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裡面,領著走不動的老黃狗轉來轉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來年春天,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矮小但很粗壯。人們都說:那是種樹老人。
老人種了一輩子樹,把自己也種進了樹里。
8.下面不能表現種樹老人精神品質的是(不只一項)(2分)【 】
A.種樹老人一輩子什麼都不會做,只會種樹。
B.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
C.「把我埋在樹林里,千萬不要用什麼棺材。」
D.前二十年種的樹,公社化的時候毀了。
E.老人對樹像對自己的孩子。
F.於是光禿禿的村子裡開始有人種樹了。
G.來年春天,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
9.文章寫道:
「種樹老人死了,死後沒有一副棺材。」
「種樹老人什麼都沒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樹林。」
「村裡人都蓋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機,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這些記敘採用了________的表現手法。這樣寫的好處是________ 。(3分)
10.「老人的墳上長出了一棵樹,矮小但很粗壯。人們都說:那是種樹老人。」這句話與上文的哪句話相應?其深刻含義是什麼?(3分)
照應的句子:______________。(1分)
深刻含義:______________ 。(2分)
11.「老人種了一輩子樹,把自己也種進了樹里。」聯系全文看,這表現了什麼?(2分)
三、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回答問題。(10分)
福州市郊壽山鄉生產的壽山石,久已聲名遠播。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地》記述,宋時農民便已開采壽山石。壽山石應用於雕刻藝術是源遠流長。1954年以後陸續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發現有壽山石豬造型。
奇怪的是,壽山石雕在歷史上長期不見經傳,是否它在古時只被視作一種雕蟲小枝呢?不過,據方宗 《壽山石志》引述施鴻寶《閩雜記》說:「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一邊,曹節愍公見而奇賞之,遂著於時。」可知壽山石中之最佳品黃石(即田黃),當時還未被珍視,壽山石雕看來更未引起人們普遍的注意。到了清代,有關壽山石的著述日多,可壽山石真正名揚遐邇,還是近二百多年來的事。
有這么一個傳說:清乾隆皇帝曾夢「福壽田」三字,拆字者指為福建壽山之田黃,便派人搜尋,果得田黃寶石。皇帝祭天時便將它供在案上祭籌,田黃由引身價飛騰,高貴至極。石雕藝人的高手亦從此得以進入宮廷,專事雕藝,稱為御工。據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說,乾隆皇帝有一套「璽印」,用的就是田黃名石,是當時御工的佳作。出土文物發現,康熙宗室墓中,也有以壽山石章作為陪葬的。
田黃是壽山石的極品,因色帶黃而得名。它嬌小玲瓏,到採掘後期,最大的不過上斤,常單獨一塊藏於水田下的一二米深處,很難找到。採掘者事前往往下定「上窮碧落下黃泉」的決心,有時把田土全部翻轉也一無所獲,難怪古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之說。
壽山石雕十分講究按材施藝。藝人一石在手,得先揣摩其形色,擬定其作品的內容,然後下刀,行家稱之為「相石」。試看有些石雕作品,往往獨一無二,原來就是藝人不願過多切削原材,只憑巧思,相形度勢在不同形色的石料上,雕出不同狀態的景物。就是一些同樣的作品,也可見其在色彩、紋理上的揚長避短,化弊為利,從而取得其大同中見小異之妙。最近福州石雕廠在廣州文化公園舉辦的壽山石展覽,人們便可見到石雕藝人用高超技法刻出的人物、花果、動物、印章等各種類型的石雕作品,端的千姿百態。
12.給下面詞語中的加點字注音。(2分)
不見經傳( ) 相形度( )勢
13.解詞。(2分)
名揚遐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雕蟲小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得出「可見壽山石真正名揚遐邇,還是近二百多年來的事」的結論的依據正確的一項是( 2分)
①據宋代梁克家《三山志》記述,宋時農民便已開采壽山石。
②1954年以後陸續在福州出土的一些南朝人的古墓,陪葬物中便發現有壽山石豬造型。
③清乾隆皇帝曾夢「福壽田」三字,便派人搜尋,果得田黃寶石。
④《閩雜記》有關明末時有擔谷入城者,以黃石壓擔的記述。
⑤到了清代,有關壽山石的著述日多。
⑥據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說,乾隆皇帝有一套「璽印」,用的就是田黃名石。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⑤⑥
15.文章寫了一段美妙的傳說,這對於介紹壽山石有什麼作用?(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是怎樣說明壽山石雕十分講究按材施藝的特點的,請列點說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一段短文,回答問題
回報地球母親
①母親養育了子女,繁衍了人類。回報母親,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類社會的道德和法制規律,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但是,人類還有另一個母親,需要回報,這就是地球。
②早在70多年之前,詩人郭沫若就以熾熱的詩句歌唱著:《地球,我的母親》。詩人真切地問:
地球!我的母親!
我過去,現在,未來,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麼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
③把地球比喻為母親,十分恰切地表明了人類和地球的關系。沒有地球的養育和呵護,就不可能有人類。地球以她豐富的資源無私地供養了人類所需的一切。而且,據現代科學所知,在迄今探明的宇宙星球里,地球只是一個偶然存在。因而,人類不得不十分惋惜地慨嘆,只有一個地球!
④可是,對於地球母親,人類都做了一些什麼樣的回報?掠奪式地開發和浪費著各類資源,污染和破壞著從地面到空間的各種環境。水源枯竭、地表荒漠、森林濫伐、空氣污染,我們曾經健壯美麗的地球母親,日趨衰老和醜陋。在地球面前,人類有時更像一些不肖之子。
⑤問題的嚴重性還不只在這里,因為地球是一個特殊的母親,她養育的是全人類以及他們無數代的子孫,她是人類共有的永遠的母親,人類並不希望自己的子孫面對的地球是一個衰竭蒼老的老祖母。
⑥所幸的是隨著現代文明的發展,人類日漸認識到了「不孝」的惡果,把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當成了一件大事,越來越多的人志願去為恢復地球母親的青春而作出努力。治沙造林的恩格貝人響亮地喊出:「替祖宗還債,為子孫造福」,這正是有見識的人們共有的心聲。
⑦如果,人類希望有一個健康、幸福的後代,就得首先保證地球永遠是一個健康、年輕的母親。那麼,必須從現在就開始,從每一個人做起,以對生身母親一樣的孝心,對待地球母親的生態環境加以保護。
⑧如果說回報,這就是最好的回報!
請就這篇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層次結構、論證方法、論證過程等方面作一點評析。(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市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 答案
一
1.B
2.人口超載,過度索取森林資源,造成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下降,生態環境被破壞,加劇了水患。
3.C
4.因為圍湖造田,泥沙淤積使湖群消失,湖泊蓄水面積大大減少。
5.列數字,如據資料記載,1957年長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為22%,水土流失面積占流域面積22.2%……作比較,如目前長江流域人口總量已大大超過亞馬孫河、尼羅河與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總和。舉例子,如:以宜昌水文站記錄資料為例,去年最大洪峰流量為56400立方米每秒,而歷史記載的最大洪峰流量超過6萬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
6.B
7.要點:1.控制人口 2.植樹造林增加森林覆蓋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 3.退田還湖,增強湖泊的泄洪能力。
二
8.B D
9.對比 突出表現種樹老人種樹、愛樹,只願付出、不求回報的精神。
10.照應句:「種樹老人長得很醜,很矮,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含義:種樹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樹上得到體現和延續。
11.形象地表現了種樹老人完全徹底的奉獻精神。
三
12.傳(zhu4n)度($)
13.形容名聲很大,遠近聞名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14.C
15.使壽山石帶上傳奇色彩,以突出壽山石的名貴
16.①講究「相石」 ②在具體雕刻時不過多切削原材,憑巧思相形度勢 ③同樣的作品也因色彩紋理大同中見小異
四、本文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論證步驟,論證了回報地球母親(「人類還有另一個母親需要回報,這就是地球」)這一中心論點。全文分為三部分:第①自然段為第一部分,用比喻的方式提出了中心論點,屬提出問題部分。第二部分由②③④⑤⑥五段構成,屬分析問題部分。這一部分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嚴密地分析論證了回報地球母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部分一開始就引用了郭沫若的詩句作理論論據,闡明了地球與人類的聯系。第③段緊承第②段的論述,用比喻論證的方法,再次闡明人類和地球的關系以及地球對人類生存所起的決定性作用。然後,文章④⑤⑥段聯系實際,在正反兩方面的對比論證中,用舉例論證的方法,闡述了保護地球生態環境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第⑦⑧段為第三部分,亦即解決問題部分。它以前一部分的分析論述為前提,以道理分析為基礎,順理成章地強調了回報地球母親的最好方法是保護生態環境的主張,再次點題,照應文首,論證嚴密,說服力強。
❸ 課文《落花生》全文
全文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說:「你們愛吃花生么?」我們爭著答應:「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說出來?」姐姐說:「花生的味兒美。」哥哥說:「花生可以榨油。」我說:「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最好的我們小說花生閱讀擴展閱讀
一、賞析
《落花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二、創作背景
甲午戰敗中被割讓給日本的台灣,父親當時率部奮力抵抗日侵,不敵而敗,年幼的許地山卻對這份國恨家仇感到了刻骨銘心的痛,之後隨父親遷居回大陸福建。
19歲時,家境拮據,許地山開始自謀生活。21歲那年由於家道貧苦,不得不赴離家甚遠的緬甸仰光任教, 在仰光的三年時間里,遠離親人和故鄉的許地山,經歷了種種艱辛。
三、作者簡介
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kun),字地山,筆名落華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許地山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
民國十三年(192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並以「研究生」資格進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及民俗學,兩年後又獲牛津大學研究院文學學士學位。民國十六年(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和宗教學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時致力於文學創作。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發表文章、演講,宣傳抗日,反對投降。"皖南事變"發生,即與張一廛聯合致電蔣介石,呼籲團結、和平、息戰。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3月,在漢口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許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當選為理事。當時大批文化人與青年學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會員通訊處」,許地山任常務理事兼總務。
民國三十年(1941年)8月4日,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❹ 《落花生》閱讀答案
1、反襯 以其他植物的高傲來襯托落花生的默默無聞的高尚品質。
2、落花生 飛絮、散錢、椿角、篷子
( 矮小) ( 高大。英姿 )
( 每一顆種子都是新生命 ) ( 要把它的種子鋪滿世界 )
( 種子埋在地下 ) ( 靠風傳播種子 )
( 謙虛 ) ( 誘惑對方 )
3、擬人 比喻 生動形象寫出落花生的特點。
4、答案:作用:進一步襯托落花生「可貴的德性」,有力總結全文,突出中心。
分析:充分表現了落花生「可貴的德性」,含義深刻,耐人尋味。體現了落花生的生命力很強,有偉大的適應力,安分守己、腳踏實地,頂謙虛、頂本分。
❺ 一包花生 閱讀答案
參考答案。
1、請用簡潔的語言在方框內寫出主要的故事情節(每處不超過4個字)( 3分)
① 學校被毀 —籌款遭拒— ② 種植花生 — ③准備材料 —富翁來訪—得到善款
2、 閱讀第⑥段,按要求答題( 3 分)
(1)加點詞語「這番景象」指什麼?
答:花生在孩子們的照看下發了芽,長出了綠葉那一小包花生竟變成一大片綠油油的花生地
(2)請結合語境,在橫線處補寫鎮長的心理活動(30字左右)
答:既然付出一點勞動就能使那一小包花生變成這樣,那為什麼不能自己動手造一所學校呢?
3、 文章主要刻畫了兩個人物,一個是鎮長,一個是富翁,你最欣賞哪個人物?請說明理由( 3 分)
答:鎮長:著重談他對學生無私的愛與關懷富翁:能捐資造學校,並且告訴我們真正改變。
<這是復制的,因為我也在抄答案就把它弄的整齊一些方便抄。。。。。。。。。。。。。。>
❻ 推薦幾本好看的修真小說
在我看來我們國家的修真小說和韓國的修真小說最大的區別呢,就是他們書籍的作者,他們的國籍不一樣,除此之外他們所體現的文化價值觀和文化理念也是不同的,這正是因為一方水土一方文化造成的原因。因此在我們觀看這兩個國家不同的修真小說的時候,會給我們呈現不同的體驗,但是總的來說這些韓國的修真小說還是大部分具有中國文化的影子,畢竟他們受中華文化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總的來說,韓國小說和我們國內的修真小說其實大體上沒有什麼差別的,唯一的差別那就是書籍的作者不同,還有就是他們的語言文字不同,其實他們所體現出來的套路大部分都是一樣的,畢竟現在的文化交流是沒有限制的。
❼ 落花生閱讀答案
《落花生》(15分)
我們家的後園有半畝空(kōng kòng)地。母親說:「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辟出來種花生吧。」 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zhǒng zhòng),翻地,播種(zhǒng zhòng),澆水,沒過幾個月,居然收獲了。
母親說:「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獲節,請你們的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新花生,好不好?」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hái huán)吩咐就在後園的茅亭里過這個節。
1、給文中空白處加上標點。(3分)
2、給下列詞語排列順序。(1分)
(1)澆水 收獲 翻地 播種 買種
買種 翻地 播種 澆水 收獲
(2)中秋 清明 除夕 元旦 國慶
元旦 清明 中秋 國慶 除夕
3、寫出下面詞語的近義詞。(4分)
可惜——(惋惜) 開辟——(開墾) 居然——(竟然) 吩咐——(囑咐)
4、從「居然」的意思是什麼?你從這一詞你體會到什麼?請用「居然」造一個句子。(4分)
「居然」的意思是出乎意料,表現出我們收獲花生的意外和喜悅。
例句:他一向很少舉手發言的,今天居然舉手發言。
5、媽媽讓孩子們開荒地種花生是為了滿足孩子們愛吃花生的願望。(3分)
《落花生》(41分)
父親說:「花生的好處(chǔ chù)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lǜ lù)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辯)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說是,母親也點點頭。
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說:「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我會劃去文中括弧內不正確的讀音和字。(3分)
2、給畫線的第3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2分)
3、我會按要求寫詞語。(6分)
寫出反義詞:愛慕(厭惡 ) 有用(沒用 ) 好處(壞處)
寫出近義詞:可貴(珍貴 ) 體面(氣派 ) 愛慕( 喜愛 )
4、父親對「我」的希望是什麼?請用橫線畫出來。(2分)
5、用「要……不要」寫一句話。(2分)
我要多吃營養豐富的食品,不要吃太多的零食。
6、父親把花生和(桃子)、(石榴) 、(蘋果)相比,說明花生沒有(外表美) ,卻具有( 內心美)。(5分)
7、下面對父親的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C )(1分)
A、父親不喜歡桃子、石榴、蘋果的果實,認為它們比不上花生的果實好吃。
B、父親認為桃子、石榴、蘋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際用處。
C、父親認為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新鮮、美麗的外表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無聲無息,不急於表露,這種品格的確可貴。
8、畫橫線的句子是父親說的話,是教育子女要學習花生的(朴實無華,默默無聞,不計較名利)的精神。(2分)
9、作者在父親的啟發下,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有用的人),不要 (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4分)
10、按要求改寫句子。(4分)
(1)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改為反問句)難道父親的話沒有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嗎?
(2)父親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改為轉述句)父親說,這是他對我們的希望。
11、對「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你是怎麼理解的?(3分)
答: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只講體面,而要做有真正本領和內心世界美的人,並贊揚那些默默無聞,為人民做好事,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
12、我們身邊還有像花生這樣的人嗎?他們是誰? (3分)
答:我們身邊還有像花生這樣的人,如:清潔工人、農民、送報人、教師。
13、在當今競爭的社會里,你是想做像花生一樣的人呢?還是想做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的人?為什麼?(4分)(能說出自己的觀點,並言之成理即可。)
答:我想做花生一樣的人,我更看重的當然應該是內心美,更看重能實實在在為人民做好事,一個外表不怎麼美的人,要做出成績,得到大家的認可,也許比外表美的人更難,但如若仍能默默無聞,毫無怨言地做努力,給別人帶來好處,應該說更了不起,也更讓人敬佩。
❽ 五年級上冊《落花生》的閱讀感悟
我們學了《落花生》一課後,覺得受益匪淺,懂得了一個十分重要的道理。
《落花生》這篇課文主要寫「我」和父親在茅亭里過花生收獲節時交談的內容。父親問作者,花生的好處有哪些?又說「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作者終於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說,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是全文的中心,也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能只關注外表等外在的東西,實用的才是好的。
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例子。有些人總是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再出去,可這種人在職場上很容易被淘汰;有些人平常穿著很樸素,乾的工作也是最辛苦的,薪水也很低,可是他們很重要,人類不能沒有他們。比如處處可見的環衛工人,他們每天早起貪黑地幹活,在馬路上,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地掃凈灰塵,掃盡最後一片落葉,卻只能遭到人們的鄙視,唾罵和嫌棄。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家園將會被垃圾所覆蓋,所掩埋。這些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尊重,不值得我們敬佩嗎?
花生讓我想起了花生花。花生花和花生一樣其貌不揚,可花生花在一株花生中占據了一個最重要的位置。花生花很有用,沒有一朵是空花,少一朵花生花就少一顆花生。可見,花生花也有花生的品格。
讓我們記住這個道理吧!擁有花生品格的人才會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勝,愛慕虛榮的人只會被淘汰!這就是我讀了《落花生》後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