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愛小說閱讀理解
① 為什麼高中做閱讀理解的時候總能有許多好的文章,而現在卻很難遇到那樣的文章,小說也是粗製濫造的
高中做的閱讀理解大多都是名人作家,老一輩人一輩子的經驗和經歷,受到生活的磨難,走過人生的起伏跌宕,所以在他的文字里,你可能因為一句話而喜歡上一篇文章,可以因為一個文章而喜歡一個作家,也可能會喜歡上一個地方,一個年代。
在文章里你看到的都是來自生活的一點一滴,經歷過的滄海桑田總會在某一刻,靈感爆發,從而寫出憤慨激揚的文字,或者千言萬語凝練出來的一句直擊靈魂,令你醐醍灌頂的一句話。
而現在的文章,太急躁,急於求成,新興的某種特色風格的文化,會迅速傳遍全網,成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狀態,不僅是語言,還有故事,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也可以說是一個年代的文化吧,就比如最近,比較流行的文字,都是一些傷感文字,帶有一種模糊的感覺,句子不通順,語法不正確,卻偏偏得到很多人的喜愛。是文化市場的病態,也是常態。
在以前,文化並不完全是市場,更多的是表達情緒,心理需求,而現在文字就像是為金錢而生,為娛樂而生,為滿足人們的各種娛樂的慾望而生,而作者為了迎合大眾,極少真正探討自己的內心世界,或者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而如果作者沒有真正去體驗享受生活,沒有去閱讀世界名著,沒有和大作家進行靈魂的交互,思想的碰撞,又怎能有什麼深刻的內涵。
我很喜歡看名著,名著沒有現在的小說來的吸引人,不具有娛樂作用,但是如果可以堅持讀下去,會越讀越難以自拔,看了一些名著之後,就會越發覺得名著才是人間珍品。好多現在的流行的句子,故事,都是從以前的書里斷章摘句得到的,略加修改而已,沒有什麼新意。
但是那些粗製濫造的小說仍然具有龐大的市場。
② 高中生為什麼喜歡讀小說
因為小說易懂吧……好多原因的
還有就是比較短
不過長一點的小說更容易吸引人
小說故事簡單
熱血
有很多經典句子可以用來寫作文
比如夢想啊什麼的…………我就經常看……
而且小說故事性強
很容易記住
③ 一篇高中的語文閱讀理解,講了一對老人的愛情故事,男人很矮,女人很高。
老 愛 情
蘇童
我這里說的愛情故事也許會讓一些讀者失望,但是當我說完這個故事後,相信也有一些讀者會受到一絲震動。
話說20世紀70年代,我們香椿樹街有一對老夫婦,當時是六七十歲的樣子,妻子身材高挑,白皮膚,大眼睛,看得出來年輕的時候是個美人;丈夫雖然長得不醜,但是一個矮子。他們出現在街上,乍一看,不配,仔細一看,卻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為什麼這么說呢?這對老夫妻彼此之間是鏡子,除了性別不同,他們的眼神相似,表情相似,甚至兩人臉上的黑痣,一個在左臉頰,一個在右臉頰,也是配合得天衣無縫。他們到煤店買煤,一隻籮筐,一根扁擔,丈夫在前面,妻子在後面,這與別人家夫婦扛煤的位置不同,沒有辦法,不是他們別出心栽,是因為那丈夫矮、力氣小,做妻子的反串了男角。
他們有個女兒,嫁出去了。女兒把自己的孩子丟在父母那裡,也不知是為了父母,還是為了自己。她自己大概一個星期回一次娘家。
這是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女兒在外面「嘭嘭嘭」敲門,裡面立即響起一陣雜番的腳步聲,老夫婦同時出現在門邊,兩張蒼老而歡樂的笑臉,笑起來兩個人的嘴角居然都向右邊歪著。
但女兒回家不是來向父母微笑的,她的任務似乎是為埋怨和教訓她的雙親。她高聲地列舉出父母所乾的糊塗事,包括拖把在地板上留下太多的積水,包括他們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吃太多,穿得也太多。她一邊喝著老人給她做的紅棗湯,一邊說:「唉,對你們說了多少遍也沒用,我看你們是老糊塗了。」
老夫妻一聽,忙走過去給外孫脫去多餘的衣服,他們面帶愧色,不敢爭辯,似乎默認這么一個事實:他們是老了,是有點老糊塗了。
過一會兒,那老婦人給女兒收拾著湯碗,突然捂著胸口,猝然倒了下來,死了,據說死因是心肌梗塞。死者人緣好,鄰居們聽說了都去弔唁。他們看見平日不太孝順的女兒這會兒哭成了淚人兒了,都不覺得奇怪,這么好的母親死了,她不哭才奇怪呢!他們奇怪的是那老頭,他面無表情,坐在亡妻的身邊,看上去很平靜。外孫不懂事,就問:「外公,你怎麼不哭?」
老人說:「外公不會哭。外婆死了,外公也死的,外公今天也死的。」
孩子說:「你騙人,你什麼病也沒有,不會死的。」
老人搖搖頭,說:「外公不騙人,外公今天也要死了。你看外婆臨死不肯閉眼,她丟不下我,我也丟不下她。我要陪著你外婆哩。」
大人們聽見老人的話,都多了心眼,小心地看著他。但老人並沒有任何自尋短見的端倪,他一直靜靜地守在亡妻的身邊,坐在一張椅子上。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夜深了,守夜的人們聽見老人喉嚨里響起一陣痰聲,未及人們做出反應,老人就歪倒在亡妻的靈床下面了。這時就聽見堂屋裡自鳴鍾「當當當」連著響了起來,人們一看,正是夜裡12點!
正如他宣布的那樣,那矮個子的老人心想事成,陪著妻子一起去了。如果不是人們親眼看見,誰會相信這樣的事情?但這個故事是真實的,那對生死相守的老人確有其人,他們是我的鄰居,死於20世紀70年代末的同一天。那座老自鳴鍾後來就定格在12點,猶如上了銹一樣,任人們怎麼拔轉就是一動也不動。
這個故事敘述起來就這么簡單,不知道你怎麼看,我一直認為這是我一生能說的最動人的愛情故事。
(節選自《現代青年》2011年03期)
13、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5分)
A.作者善於從日常生活中,選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如老夫妻到煤店買煤,一起給女兒開門,一起給外孫脫去多餘的衣服等,用以表現老夫妻在生活中總是相依相隨。
B.小說的情節可謂一波三折,老夫妻外貌上的巨大差距讓鄰居們都覺得他們不般配,經過他們的努力,終於改變了人們的看法。
C.作者在開篇就說「我這里說的愛情故事也許會讓一些讀者失望」,結尾說「這個故事敘述起來就這么簡單」,突出了這個故事的大眾性,強調平凡更能打動人心。
D.老婦人因心肌梗塞離開了人世,大家都奇怪老人為什麼不哭,其實老人是把生死之事看開了,認為人都是會死的,自己也一樣。
E.小說中的人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運用肖像、語言、動作等人物描寫的方法來塑造人物的。
14、小說安排「女兒」這個人物有何作用?(4分)
答:
15、小說結尾說老人夜裡12點陪著老妻去了,那座老自鳴鍾後來就定格在12點不再轉動了。有人說這個情節太過離奇,不符合常理,應該刪掉。你認為這個結尾是否應該刪掉?請結合全文談淡自已的看法。(6分)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3、A E(B「經過他們的努力,終於改變了人們的看法」屬於無中生有;C不是大眾性,也不是強調平凡更能打動人心,而是開篇設置懸念,首尾呼應,使小說的情節更加完整;D不是老人看開了生死之事,而是老人抱定了與老妻同去的信念。)
14、①推動情節發展,小說中的女兒絕非是可有可無的閑人,老婦人的猝死與女兒的吵鬧密切相關。②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作者是以女兒的淺薄和利己反襯老夫妻的寬容和仁慈。(4分)
15、答案示例:不應該刪掉。
①結尾的這個情節恰是小說的高潮,那矮小的老人在和孫子的對話中就已經明確了死志,結尾這個情節就有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②突出了老人視愛情重於生命的形象,「你看外婆臨死不肯閉眼,她丟不下我,我也丟不下她。我要陪著你外婆哩」。
③這個情節恰好體現了這是「我一生能說的最動人的愛情故事」,突顯了小說「生死相依的愛情永存」這一主題。(答「應該刪掉」也可,要自圓其說。評分:觀點1分;分析4分,言之成理,答兩點即可;表達1分。)
【附1】:女兒形象:①自私、淺薄。(把自己的孩子丟在父母家裡,凡事首先從自己的角度考慮。)②不孝、不懂感恩。(回到父母家,她一邊喝著老人給她做的紅棗湯,一邊「埋怨和教訓她的雙親」。)
【附2】小說標題「老愛情」的含義:①表層含義:小說講述的是一對老人的愛情故事,體現的是一種老式愛情,即中國傳統的同甘共苦、夫唱婦隨的愛情。②深層含義:「老愛情」中的「老」即為永久、永恆之意,真正的愛情永遠青春不老。妻子死了,丈夫也平靜地「陪著妻子一起去了」。老夫妻生死相依的愛情永存。
④ 初中小說閱讀和高中小說閱讀有沒有區別
、答題量、文字量提升1倍-1.5倍;
2、初中有答題公式,相當好用;高中也有,但僅靠答題公式最多隻能拿⅓分數;
3、初中客觀題(問是什麼,原文找答案)較多;高中主觀題(問怎麼樣、為什麼,需要自己分析概括)較多。
4、初中偏重答題技巧(簡單的語言文字把握,能看懂,有技巧就會答);高中偏重考察語言文字信息處理能力(信息的提取、歸納、整合,能理解、有感悟才能得高分)。
⑤ 高中小說閱讀題
選擇是C吧
⑥ 有關高中小說型閱讀理解回答藝術手法該怎麼答呢謝謝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七、人物描寫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活動描寫;
2、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八、常見寫作方法、表現手法:
聯想、想像、象徵、比較、對比、襯托、烘托、反襯、先抑後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於物、借物喻人、狀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後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十、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託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四、修辭方法及表達作用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 ,表達了 情感。
排比:表現了 ,抒發了 ,增強了語勢,加強了感情。
設問:自問自答,引起讀者思考 ,使文章有起伏。
反問:加強語氣,增強語勢,表達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 (1).點明何種表現手法 (2). 表現了什麼內容(3).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如:此句運用了 ,從而生動形象表現了 ,表達了
五、記敘順序及作用?
(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作用:敘事有頭尾,條理清晰,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 倒敘:造成了……的懸念,使故事情節更曲折,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3) 插敘作用:補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豐富,使中心更突出。
記敘文中穿插議論的作用:結構上承上啟下;內容上畫龍點睛.
六、文章段落語句的主要作用有: (必須從內容、結構兩個方面來進行做答)
1、結構上:承接上文、開啟下文、總領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啟下(過渡)、照應前文(開頭)首尾呼應。
2、內容上:開篇點題、抒發情感、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畫龍點睛
3、寫法上:氣氛渲染 、托物言志、以小見大、設置懸念、埋下伏筆、為後文作鋪墊、欲揚先抑、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托物言志等。
象徵、托物言志作用:使表達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環境描寫的作用:交代時間地點,揭示時代背景;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等等。
七、評價感悟類
評價:「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結合主旨、個人生活體驗,提出對問題的看法。
啟示從原文引出;評價表明態度及理由。特別注意是否讓舉例或結合實際,把題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寫人物的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態、外貌②側面(間接)描寫:其他的人或事③細節描寫④環境襯託人物心情等。⑤用詞的感情傾向.褒貶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對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徵更加鮮明突出.
九、記敘文語言風格:親切自然口語化、幽默諷刺、熱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稱作用:
第一人稱: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稱:便於作者與文中的人物或讀者感情交流,顯得特別親切、感人。
第三人稱: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的反映客觀內容,有比較寬廣的活動范圍
⑦ 高中小說閱讀理解環境類問題答題技巧和套路
一、環境類答題
1.
解題思路:明確環境描寫必須為主題服務的宗旨,結合環境描寫的作用答題。
環境描寫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暗示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
,揭示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身份、地位、性格;襯託人物的心情
(
正
襯反襯
)
;
④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2.
環境類試題的答題思路:
①環境本身(交代„„時間,交代„„背景,營造„„氛圍,渲
染„„氣氛)-
→②情節(推動,暗示,鋪墊)-→③人物(烘托,映襯)-→④主題(表達,寄託,
暗示,揭示)。
【根據要求還可以這樣來組織語言表達:
XX
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創設)了
一種„„氣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託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下文„„
情節展開作了鋪墊,推動„„的情節發展。】
⑧ 關於愛的閱讀理解
父親的愛
(1)爹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使我們一家人融洽相處的是我媽。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媽則把我做過的錯事開列清單,然後由他來責罵我。
(2)有一次我偷了一塊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訴賣糖的說是我偷來的,說我願意替他拆箱卸貨作為賠償。但媽媽卻明白我只是個孩子。
(3)我在運動場打鞦韆跌斷了腿,在前往醫院途中一直抱著我的,是我媽。爹把汽車停急診室門口,他們叫他駛開,說那空位是留給緊急車輛停放的。爹聽了便叫嚷道:「你以為這是什麼車?旅遊車?」
(4)在我生日會上,爹總是顯得有些不大相稱。他只是忙於吹氣球,布置餐桌,做雜務。把插著蠟燭的蛋糕推過來讓我吹的,是我媽。
(5)我記得媽有一次叫他教我騎自行車,我叫他別放手,但他卻說是應該放手的時候了。我摔倒之後,媽跑過來扶我,爸卻揮手要她走開。我當時生氣極了,決心要給他點顏色看。於是我馬上爬上自行車,而且自己騎給他看。他只是微笑。
(6)我念大學時,所有的家信都是媽寫的,他除了寄支票外,還寄過一封簡訊給我,說因為我沒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長得很美。
(7)每次我打電話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說話,但結果總是說:「我叫你媽來接。」
(8)我從小到大都聽他說:「你到哪裡去?什麼時候回家?汽車有沒有汽油?不,不準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樣表達愛。除非……
(9)會不會是他已經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
(1)第7自然段中,很少給「我」寫信的父親為什麼會在他的短柬中告訴「我」他的草坪長得很美
(2)第10自然段的"除非....."中的省略號隱去了什麼內容?請補充
(3)讀罷這篇文章,你是否發現了以前沒有發現的父母親對你的愛?請舉例說明
答案
1.其實並不是草坪長得很美,而是草坪上短了自己頑皮的兒子的身影,那種失落感油然而生,又不想讓遠在他鄉的兒子牽掛,所以說草坪長的很美~~
2.除非(爹不再愛我)
3.對於父母的愛,有的父母善於表達,有的則不善言辭,可無論哪種,是要你細心,在父母的舉手投組織中就能看出來父母對自己的愛~
我經常和父母親吵架,有一次我難受,發燒了,我看到父母經常的神情,忙碌的身影,可是在我面前,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輕聲和我說:「睡吧,睡一覺就好了」
有時,父母不會把愛掛在嘴邊,但是他們會用實際行動來證明~~
愛的禮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時,無意中翻出我的「百寶箱」,裡面什麼都有:玻璃彈球、紙剪小雞、塑膠小人、綉花布片……
「你從哪兒弄來這些沒用的東西?該扔了。」
「那可不行,」我連忙阻止,「這是我的寶貝,是我的學生邊的禮物!」我一件件把玩著那些東西,那個玻璃彈球是李軍送的,那個塑膠小人是霍麗芬送的……我可以說出每一件禮物的來源珠。
這時,一張薄薄的畫紙躍入眼簾,我小心地拿起它,
那是一天放學後,我抱著一摞作業向辦公室匆匆走去。我的一個學生朝我跑來:「老師,我要送你一件禮物!」她的眼睛因興奮而閃閃發亮。
「是嗎?」我裝作很感興趣的樣子,心裡卻因為想盡早趕回住處而焦躁起來。
「看,這是我畫的小仙女,好看嗎?」她從身後拿出她的寶貝,展示給我看。過於艷麗的色彩與稚拙的手法使那個所謂的小仙女看起來像個夜叉。「喏,送給你!」她得意地把那張畫遞向我。
「哦……謝謝。」我勉強地說,「不過,我現在不能拿。再說,我也沒處放。」
「哦。」她臉上的笑容立刻飛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開了。從那一刻起,我就開始後悔,因為我無法忘記她准備送我禮物時眼中的期待與愛,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純真;而且我同樣無法忘記我拒絕後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喪。我立刻找到她,誠懇地說:「你送我的那張好看的畫呢?」她看著我,面無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歡,所以送給別人了。」
她的表情和決定讓我很難受,我想盡可能挽回自己的過失。「也許你願意再畫一張送給我?」我試探地問。
「你喜歡嗎?」
「是的!」我努力回憶那張畫,我這回不再以一個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個山區10歲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麼多種顏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環很漂亮!」
她的臉立刻亮了起來:「我今晚再畫一張,明天送給你!」
我看著她的小臉兒,這跟大人想要以昂貴的禮物換取實惠、換取感情時的表情多麼不同啊!
從那以後,我經常收到學生送我的禮物。那些禮物實在不值什麼錢,但對我來說卻無比貴重。因為當他們送禮物時,可以從他們微笑的臉上看出,那滿得快要溢出來的愛,正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黃金。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稚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沮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運用了倒敘的手法,請在過渡處第4自然段方框內寫一句能銜接上下文的話。
3.本文生動描寫了小女孩的神態,也傳神地表現了她的心理。表現她對老師的愛並期待老師收下禮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她自信老師一定會喜歡禮物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現她遭拒絕而失望、沮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的臉立刻亮了起來」一句則表現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4.小女孩畫的「小仙女」像「夜叉」,並不美,可為什麼老師還說那是張「好看的畫」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望著她的小臉兒,這跟大人想要以昂貴的禮物換取實惠、換取感情時的表情多麼不同啊!」一句中,「不同」之處在於:大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她」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你說說本文最後一句「那滿得快要溢出來的愛,正是孩子們心目中的黃金」這一比喻句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最後一段主要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達方式,從內容和結構上看起了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8.全文的標題「愛的禮物」蘊含了怎樣的深刻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幼稚、笨拙。②灰心失望。
2、示例:①往事又浮現在眼前。②回憶的門打開了……(過渡自然、恰當則給滿分)。
3、「她的眼睛因興奮而閃閃發亮」。「得意(地)」。「她臉上的笑容立刻飛走了」。因老師喜歡她的禮物(或:理解她的感情)而高興、興奮。
4、老師稱贊學生稚拙的畫,並不是針對畫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學生對自己愛的感情,並鼓勵學生繼續進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5、有所圖的(或:有個人目的的;有功利思想的;自私的)。純潔無暇(或:純真等)。
6、說明這種愛十分熱烈。
7、議論。①揭示中心。②照應前文(開頭)。
8、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真摯的愛,而這種愛,只有愛學生的老師才能體會到並珍惜它(只要能從學生、老師兩個角度寫出即可給滿分)。
父 親
再也見不到父親了!我羨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親一般年紀的老人……
母親病故,父親不到四十歲,怕我們姐弟受氣,沒有續弦。我記不得母親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親愛撫下,父親也是母親。抱我串門,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親摟著我入睡。父親盼我長大,問我長大幹什麼?我說:「我長大當官,掙老鼻子老鼻子錢,給爹打酒喝!」父親高興地從頭撫摸到我腳趾。父親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們常挨餓,我們每天像小鳥等著父親回家。遇到下雨,我站在門檻上,透過被雨淋壞的門紙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爺,別下雨,包子饅頭都給你。」心裡酸酸的,直到父親濕淋淋回來。
父親說我孝順,我自己也以為孝順。
我長大了,結了婚,有一雙兒女。漸漸我和父親沒話說了,父親把________給了他的孫子孫女。春天缺菜,頓頓捧著鹹菜醬碗,父親就去釣魚,有就揣張煎餅,沒有就餓著,一釣一天。看著孫子孫女圍著魚盆歡喜的樣子,父親就捋著胡須很開心。
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親焦急地坐在我身旁,這時,只有這時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父親在我家不多,加起來也就一年。這年父親80歲,耳不聾眼不花,腰板很硬朗。閑著也悶人,不如掙個酒錢,於是在附近一家工廠打更。愈近年關,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頓,夜裡還要喝幾口。不久,父親中風了。
人老了就怕得這病。我連夜乘車買搶救葯。也曾給上海一位醫生去信,他用毛筆楷書回了信。他的母親也得過腦血栓,經他穴位按摩,終於站立起來,87歲還能上街買菜。他告訴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我試著給父親按摩過幾次,開頭幾天父親不斷呻吟:「疼死我了!」「疼有什麼辦法呢?誰讓你喝那麼多酒!」父親不再呻吟,不認識似地看我,然後轉過頭去。
1985年暑期,我離開故鄉,調到150公里外的林區。行前我去看望父親。那天很熱,滿街西瓜,四角一斤。我在瓜攤前猶豫片刻,終於空著手進了哥家。父親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話也說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乾裂。我給父親喂水,父親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這是我最後一次見父親!我就這樣最後一次見父親!
半個月後,我像平常那樣,備完課回到單身宿舍躺下了。________中突然聽到一聲「崇昌——」,那聲音、那語調分明是父親!我激靈坐起,在靜靜的,沒有任何響動。一看錶,剛好10點。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發的電報:父親昨晚七點去世了!
我趕回縣城,跪在父親靈前,我托起父親癱瘓的左臂,把手貼在我的臉土……
不少人都說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為是。在父親最需要的時候,我既沒有在衣食住行上盡人子之責,也沒有從精神上贍養父親,讓他帶著缺憾走了!
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
1.在文中相應的橫線上填入的恰當詞語是
A.慈祥 B.慈善 C慧愛 D慈悲 E.朦朧 F.蒙矓 G.依稀 H.模糊
【答】:( )
2.作者說「父親也是母親,」第二段中哪些語句體現了這一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就這樣最後一次見父親,」句中的「這樣」指代的內容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靜靜的,沒有任何響動,」而「我」「分明聽到父親的呼喚,這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一種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少人說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為是。」請舉出文中的兩個事例概括說明「孝子」的表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結尾處寫到:「我永遠不能原諒自己!」說說作者不能原諒自己的原因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與朱自清的《背影》很相似,在內容上它們同是寫_____________,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背影》處處緊扣父親的背影,寫出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而本文則側重寫______________,體現了父恩難忘
參考答案:
1、C、F。
2、抱我串門,背我看病。摟我入睡。
3、「我」沒有買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親。
4、對父親的牽掛和思念。
5、連夜給父親買搶救葯。寫信求葯方。為父親按摩。「我」在奔喪中的表現。(舉出兩例即可)
6、作者不能原諒自己的原因是沒有在衣食住行上盡人子之責,沒有從精神上贍養父親。
7、回憶父親的往事。「我」孝與不孝的表現。
父親的信
胡智慧
①父親來信了,內容非常簡單:「慧:你已經離家歸隊多日,也沒有寫信說你平安到達,你媽非常擔心。每次歸隊後都應先寫信。父。」
②於是,一種深深的愧疚慢慢彌散在心頭。
③到遠離家鄉的遼北當兵,有了寫家書的必要。但現在老了點,當軍官了,潛意識中總認為與做農民的父親無話可說,而所謂家書其實只是例行公事地報平安而已。父親卻認真得很,不但對我每次報平安的信仔細答復,隔一段時間,還會主動給我寫信。父親的信很短,一般不超過一頁紙,有時只有三五句話,無非是告訴我家中一切都好,要學會照顧自己等等。
④父親的信是很隨意和馬虎的,有時寫信的紙好像是隨手撿來的,正面還有無關的字跡,反面才載有幾句囑托。而且家中好像也沒有一支真正能用的筆了,父親能找到什麼樣的就用什麼樣的,所以給我的信中常常有各色筆跡。我曾提醒父親不要用紅色筆寫信,但父親「頑固」依舊。戰友們讀到家書的時候,往往都是激動異常,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而我讀父親的信卻很少有這種感覺。父親像在無意中寫了這些信,從信中我似乎讀不到家的溫馨,也讀不出家裡人是否對我有想念之意。我總是平靜地讀父親的來信,像讀一些與我無關的語句,然後收起來,留意一下這是父親的第幾封信。
⑤探家的時候,我開玩笑般對母親提起父親的信,想讓母親告訴父親,如果沒事就不必經常寫信了。在我看來,父親那些沒有多少意義的信是不值那幾角郵費的。而母親的回答卻出乎我的預料:「你爸寫這些都成習慣了,到時候如果不給你寫信,他就覺得像把你丟了一樣。」像把我丟了一樣?我不禁一怔,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在心中升起。
⑥偶然翻看父親專用的那個抽屜,意外地發現一沓信封,每個信封都貼好了郵票,而且都寫上了我的名字。我隨手把信封一字排開,形成了一條長長的線。此時此刻,我不由淚流滿面:我已是高空中的風箏,或許永遠沒有回歸的那一天;而父親卻在用信拉起一根長長的線,以便知道他的孩子在何處飛翔啊!
⑦到部隊後,
(50字)(選自《時文閱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版)
1.「到部隊後」,「我」會怎樣做?請發揮想像,用一兩句敘述性語言補寫在上面的方格中。(不得超過50字)
2.本文第3節寫父親來信「認真得很」,而第4節卻說父親的信「很隨意和馬虎」,這是否矛盾?為什麼?(請用簡潔的語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4節劃線句子中的「像」字與下文哪句話相照應?請用波浪線在文中劃出。
4.本文沒有驚心動魄的故事,但是很感人。寫出你最受感動的一處,並簡要說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我也買了許多信封,寫上父親的名字。②我將會經常給父親寫信,③告訴他我在部隊的一切都好(或答「我也像父親那樣……)該題有三個得分點。
2、不矛盾。寫父親「認真得很」,是從父親來信的「仔細答復」和及時、主動的角度來說的;寫父親「隨意馬虎」,是從父親來信的信紙和筆跡來說的。角度不同,所以不矛盾。
3、「你爸寫這些都成習慣了,到時候如果不給你寫信,他就覺得像把你丟了一樣。」或「偶然翻看父親專用的那個抽屜,意外地發現一沓信封,每個信封都貼好了郵票,而且都寫上了我的名字。」多劃1句扣1分,扣完為止。
4、找到自己認為最受感動的一處給1分,說明理由的給2分。
⑨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有哪些套路或者答題技巧
要做好高中語文閱讀,首先要提高閱讀能力,包括閱讀速度、整體感知、整理歸納分析等放方面。可以練習掌握一下快速閱讀的能力,快速閱讀是一種高效的閱讀、學習方法,培養直接把視覺器官感知的文字元號轉換成意義,形成眼腦直映式的閱讀方式。掌握快速閱讀之後,在閱讀文章、材料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提取段落、文章的脈絡和重點,促進整理歸納分析,提高做題效率;同時海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游刃有餘的做其它事情。
閱讀能力較弱的同學建議去練習一下,具體練習可以參考:《精英特全腦速讀記憶軟體》,在閱讀速度、歸納分析、理解記憶等方面幫助較大。閱讀能力是一方面,提高閱讀答題正確率,還需要平時多練習,最好能給自己規劃一下時間,每天或兩天練習一篇語文閱讀理解,各種類型的都要有,這樣才不會導致眼高手低。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具體技巧,分別舉例如下幾點: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⑩ 高中生的閱讀傾向(都愛看什麼書)
高中生該讀什麼書 我們都知道,閱讀對人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人的精神發育史,應該是他本人的閱讀史。在今天這個高度知識化和信息化的時代,我們的高中的學生們除了課堂內的讀書學習,課外,他們仍在讀書嗎?他們都在讀些什麼書?他們應該讀些什麼書?「平均每天讀課外書的時間是多少?主要是讀哪些類型的書?」「讀名著嗎?家長、老師要規定讀什麼書嗎?通常去看嗎?不看是為什麼?」「每個月購買幾本新書?主要是什麼書?閱讀的情況怎樣?」「平常與同學、朋友、老師交流讀書心得嗎?有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嗎?」「對現在市場上學生課外讀本認可嗎?最喜歡讀什麼類型的書?」「對學生課外讀物有什麼建議?」等幾大方面問題進行綜合。希望本次調查結果能給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和關心孩子教育的每一個人以思考和行動。
愛讀什麼書?
高中學生選擇最多的是偵探類和科幻類書籍
高中學生中,多數人首先喜歡看偵探破案類的書,其次是科幻小說,然後是探索宇宙的書和卡通書;在我們列出的14類書籍中,喜歡看哲學書的人最少只佔10%。
高中學生最愛看偵探破案類和科幻類書籍,這是與青春期青少年心理發展相吻合的。青春期預示著思維方法的新發展,德國心理學家斯普蘭格稱這是「第二次誕生」。隨著青春期的到來,一種新的能力出現:青少年的大腦開始使用新的思維方式——邏輯思維的方式進行思維,它超越了中小學少年兒童字面的、圖標的思維方式。青少年這時開始探究邏輯思維的、清晰的、非感情的方法,他們突然看到了因果關系,注意到思維和行為的二分法性質。當
他們感到自己可以自由思考時,他們欣喜而振奮(在回答開放式問題「你最快樂的事情是什麼」?很多孩子的答案是「解難題」,就是一個最好的佐證),急切地進行思考,探索因果關系,苦苦思索抽象的理論。偵探類、科幻類書籍給他們提供了場景和引導,他們可以盡情地在那裡進行邏輯推理,探索因果關系。
課外閱讀存在哪些問題?
主要存在的問題是:1.學校對課外閱讀的指導不夠;2.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做各種各樣的試卷,而很少讓他們讀書;3.有些家長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不知道該給孩子們讀什麼樣的書,怎樣讀;4.學生自身對課外閱讀市場缺乏正確的鑒別,閱讀的盲目性、隨意性很大。
應該讀什麼書?
家長觀點:一位家長有些無奈地對記者說:「我的孩子都上高二了,還是喜歡卡通,沒辦法。」與卡通書相比,比較受家長好評的是對學習生活有用的工具書。在五彩繽紛的圖書市場,最容易讓家長掏腰包的就是科技、網路類圖書,科技、網路類書籍已成為家長們的首選。讓孩子打下良好的古代文學基礎有助於孩子文學修養的提高。這一點越來越被廣大家長認同。也正因此,唐詩、宋詞等少兒版書籍也成為孩子們閱讀的一項內容。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由於年齡、閱歷等的限制,對自己該選擇看什麼樣的書沒有一個合理的計劃,往往因為讀過多消遣類的書而浪費時間,對孩子以後的發展也沒有什麼益處。而家長則能夠替孩子考慮該讀哪些書,如何來讀,怎樣合理安排讀書時間,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而,孩子按照家長的指導來讀書是很有益的。
老師觀點:你談及當今中學生的閱讀狀況,許多教師深感憂慮。他們認為,學生在課外讀物的選擇上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而在讀書中表現出來的則是一種浮躁,甚至帶有功利色彩。
有教師分析說,在一個理想狀態中,閱讀與應試不應該是矛盾的。中考、高考對絕大部分人來說,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競爭的機會。升學考試是階段性的人生體驗,而閱讀活動要伴隨一個人的一生,能否處理好考試與閱讀的關系也是對學生能力的一種考驗。另外,她指出值得憂慮的是中小學生課外閱讀中的娛樂化、消遣化傾向。她認為現在的許多圖書過於注重個人感受,雖然這樣在寫作上可以收到以小見大的效果,但是勢必會缺乏大氣,忽略一些厚重、深刻的東西,有時流於孤芳自賞或無病呻吟。學生經常閱讀這樣的書籍或刊物,會使他們的情感得不到豐富。體現在作文寫作中,則是「小資情調」的明顯增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在孩子該讀什麼書的問題上,有老師特別提醒家長們,家長在引導孩子讀書上存在的誤區之一就是急功近利,認為孩子看書就是為了提高作文成績,所以給孩子買很多作文書,孩子不願意看,也就起不到任何效果。知識是慢慢積累的,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要從長遠著手,要讓孩子廣泛地涉獵,讀比較高層次的書,同時不要僅限於某一兩個門類。讀書對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語文能力的培養,應該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來培養。」「但是我們很多的學生不喜歡靜下心來讀書,這是很讓人擔憂的,這樣學生的語文能力又怎麼會提高呢?」語文能力的提高要依靠閱讀實踐。中學生的文學類作品閱讀面相對來說還是很窄。學生往往對言情類、科幻類、武俠類作品的閱讀興趣比較濃厚,其中,言情類的作品比較受女生的偏愛,科幻、武俠類作品比較受男生偏愛。比如衛斯理小說,我們發現很多高中學生一本不落地都讀,在時
間和精力都非常少的情況下,高中學生大量地進行這種重復性的閱讀是一種很大的浪費。,高中學生閱讀暢銷書的多,讀經典文學作品的比較少。四大名著以及國外的一些經典文學作品如果沒有老師的推薦或者作為任務強制性要求他們閱讀,很少有學生閱讀。」
一位校長說:「現在很多家長都主張孩子在暑假裡讀點有關下學期課程方面的書,其實,這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沒有必要的。首先,沒有老師的指導,自學起來比較吃力,這樣一是會使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二是學習效果不是很好,容易形成一知半解的情況。此外,由於學生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課內書籍上,影響了知識面的拓展,最終也會影響課堂知識的學習。」
輕輕地捧起一本好書,貪婪地聞著它芬芳的墨香,你會真切地覺得讀書真是一件賞心悅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常聽說人: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其實,一本好書就是一位最好的朋友,也是一位最好的老師。當高中生讀得一本好書,當高中生真正走進了書本,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在書海中自由徜徉,當書中跳動著的文字變成了一個個豐滿的有靈性的生命,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當高中生與書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真正與作者的感情產生了共鳴,其心靈便變得空曠,閉塞的視野也變得開闊明朗起來的時候,才會真切的體驗著讀書樂,樂融融。總而言之,高中生要多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