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瘋狂的奧蘭多小說閱讀

瘋狂的奧蘭多小說閱讀

發布時間: 2021-07-14 12:50:04

㈠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文學是什麼

義大利是歐洲資本主義誕生的搖籃,也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14、15世紀,義大利北部許多城市手工業已相當發達,商業和銀行業都發展迅速。例如威尼斯的商船隊就定期在歐洲、亞洲、非洲一些大城市航行,佛羅倫薩的銀行也在歐洲許多城市設有分行。新興資產階級的實力一天天強大。他們為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取得勝利,便積極提倡文藝,網羅大批人才。這就使義大利文壇出現一派繁榮景象。

但丁是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新舊交替時代的偉大詩人,在這過渡時期的著名作家還有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他們是文藝復興的先驅。到了15、16世紀,又涌現了一批人文主義作家,比較著名的有安琪羅·波利齊亞諾、路易其·浦爾契、馬德奧·博亞爾多、雅科波·桑納扎羅、盧多維科·阿里奧斯托、托誇多·塔索。後兩位作家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義大利傑出的人文主義詩人。他出生於佛羅倫薩一個貴族之家。父親是公證人,與但丁一同被流放。彼特拉克早年學過法律,曾到歐洲許多地方旅遊,搜集古代希臘羅馬文物,認真研究古羅馬名家作品。他熱愛古典文學,反對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和教會的禁慾主義。他最先提出「人學」來與中世紀神學相對抗。這位詩人用拉丁文和義大利文寫過許多優美動人的抒情詩,曾被元老院推舉為桂冠詩人。他所獨創的十四行詩對歐洲詩歌產生了重大影響。

彼特拉克用義大利文寫的《歌集》是他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這是一部出色的抒情詩集。它分上下兩冊。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寫詩人對女友勞娜深摯的愛情。上冊寫1327年詩人初次見到騎士之妻勞娜時的內心洶涌的熱情。勞娜有花朵一樣的嬌美的容貌,也有高尚的道德。詩人對她一見傾心,終生愛慕。當時勞娜20歲,已婚3年,詩人23歲。下冊寫於20年之後,當時勞挪已死於瘟疫。詩人抒發了勞娜死後自己深深的痛苦與哀傷,詩句悲切感人。在勞娜身上寄託了詩人的美好理想,但詩人對她的愛情表現了人文主義者對現實生活中個人幸福的熱烈追求。

《歌集》是彼特拉克內心生活的真實寫照,也反映了詩人世界觀中的矛盾。他一方面熱烈追求現世生活中的愛請和幸福,一方面仍受中世紀宗教觀念的束縛;一方面用火一樣的詩句表達他熾烈的愛國熱情,一方面又輕視和脫離人民。在他身上表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積極的一面和時代的階級的局限。

安琪羅·波利齊亞諾(1454~1494)是一位有才華的作家。他認真學習了維吉爾、莫維德、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作品,從前人的創作中吸收藝術營養,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他的代表作是八行體敘事詩和聖劇《俄耳甫斯》。

作品以希臘神話故事作為題材;寫的是歌手俄耳甫斯的歷險故事。這本是個世俗異教寓言故事,作者卻將它塗上夢幻神秘色彩,在藝術手法上有所創新。

馬德奧·博亞爾多(1441~1494)也是義大利著名的人文主義詩人。他的代表作是《熱戀中的奧蘭多》,該作品中的主人公奧蘭多是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的貼身衛士。

作品描寫他和東方公主安傑麗嘉的愛情故事,富有傳奇色彩。

雅科波·桑納扎羅(1455~1530)也是義大利有名的人文主義作家。他的代表作是自傳體散文作品《阿卡狄亞》。

小說主人公辛契洛愛上了一個美麗的少女,但又沒有勇氣向她表白自己的愛情。為了減輕自己的痛苦,他遠離故鄉,到風景清幽的阿卡狄亞去生活。作品主人公離開城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的情節對後世歐洲作家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盧鄉維科·阿里奧斯托(1474~1588)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作家。他在戲劇和詩歌方面都有較大成就。他寫了5部喜劇,是義大利風俗喜劇的奠基人。著名的喜劇有《列娜》和《妖術》,在歐洲許多國家流傳很廣。他的最負盛名的作品是敘事長詩《瘋狂的奧蘭多》。從情節看這是博亞爾多《熱戀中的奧蘭多》的續篇。由於博亞爾多沒有寫完作品就已陣亡,阿里奧斯托便繼續寫下去。以原有的3條情節線索作為框架,突出奧蘭多對東方公主安傑麗嘉熱烈的堅貞的愛情。他為尋找這個美人,走遍天涯海角,歷盡了艱難困苦。後來安傑麗嘉愛上了伊斯蘭教徒梅多洛,並和他結了婚。奧蘭多在這沉重的打擊下瘋狂了。這部作品取材於民間文學,在藝術方面表現了精湛的技巧,結構嚴密,情節生動,心理描寫細膩而有分寸,詩句清麗而有韻味。

長詩寫的雖是傳奇色彩濃厚的故事,但卻貫穿了時代精神,宣傳了人文主義思想。作品既有對愛情和大自然的歌頌,也表達了作者反對封建割據、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它在義大利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托誇多·塔索(1544~1595)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後一位詩人。他出生於宮廷詩人家庭,攻讀過法律,但他的興趣是在文學方面。曾認真研究過古希臘詩人的賦詩法。他一生道路坎坷,曾因精神抑鬱得了癲狂症,被關入瘋人院7年。一生寫了敘事詩《利那爾多》(1561)、田園劇《阿明達》(1573)和長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1575)等。由於他詩歌方面有較大成就,1595年羅馬教皇曾授予他「桂冠詩人」稱號。

塔索的代表作是《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作品的內容是描寫1096到1099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事件。十字軍首領弗萊多·底·布留尼在最後幾個月中帶領十字軍攻克了聖城耶路撒冷。作者選擇這個題材在當時有現實意義,因為在寫作長詩的年代,歐洲正面臨土耳其的威脅。

長詩中既描寫了十字軍英勇搏鬥、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也穿插了許多富有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情節有張有弛,疏密相間,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作品語言高雅而有文采,抒情色彩濃厚。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反映在長詩中,他想要歌頌基督教,但實際上他所寫的世俗愛情故事和非基督教精神的人物給讀者的印象更深,藝術感染力也更強。

㈡ 為什麼奧蘭多被成為世界上最動人的情書

《奧蘭多》世上最動人的情書

弗吉尼亞·伍爾芙,因為親密的女朋友離家出走而備感思念,為了表達思念之情,伍爾芙便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奧蘭多是伊麗莎白一世時的貴族美少年,做過女王的侍衛。與一位俄國公主失敗的戀愛使他大受打擊,於是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尋求解脫,遭到一位他所資助的詩人的戲弄,又被兔子模樣的公爵夫人糾纏,為擺脫種種煩擾,他請命出使東方,在此期間,昏睡七天七夜,醒來後變為女人。之後永葆青春地活過十九世紀,找到了丈夫,並以「橡樹」一詩一舉成名。其傳奇身世和詩作為二十世紀的傳記作家們紛紛追逐。

由此改編而成的影片《奧蘭多》由薩莉·波特,一位堅持用女性主義觀點拍攝電影的女導演執導,薩莉·波特也因此成為了當代英國影壇的中堅人物之一。薩莉出生於1949年,十幾歲時就開始拍電影,同時開始學習跳舞。這種雙重的道路一直延續到她拍《探戈課》的時候,在該影片中,她第一次在自己的電影中扮演角色。薩莉同時還是一名舞台導演,她的作品既有挑戰性,也有娛樂性。她還是一個詩人和歌手,在臨時的音樂樂隊演奏,她還和大衛·蒙申合作一起為《奧蘭多》中的音樂譜曲,同時《奧蘭多》也是為薩莉·波特贏得聲譽最多的一部電影。

—摘自弗吉尼亞·吳爾芙《奧蘭多》

當我們說到永生這個詞,應該意識到我們正試圖挑戰自然的法則、生命的規律以及造物主既定的生命程序;也應該意識到我們正在重復人類自理解死亡以來孜孜以求的一個夢想:拒絕死亡。無數神話、傳說、童話、甚至吸血鬼故事裡都藏有永生的夢想。

英國才女(導演、舞蹈、作曲皆通)薩莉波特於1992年執導的電影《奧蘭多》亦試圖從某個角度詮釋對這一神秘主題的理解,這理解來自於弗吉尼亞沃爾夫,也部分來自於薩莉。

《奧蘭多》改編自沃爾夫1928年的同名小說,描述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貴族奧蘭多獲得永生,歷數百年時光而青春不老的傳奇故事。薩莉充滿靈性的電影語言、主角蒂爾達斯溫頓的精彩演繹使影片大放異彩。蒂爾達略顯「中性」的容貌更有助於她將奧蘭多這一戲劇性人物表現得出神入化(相較而言,她在丹民包依爾的《海灘》的出演卻黯然失色)。

我對多幕劇懷有特殊的愛好,如《山雨欲來》、《低級小說》等。《奧蘭多》全片分為「死亡」、「愛情」、「詩情」。「政治」、「社交」、「性」、「新生」等七幕/片斷,精煉細膩地刻畫了奧蘭多在「永生」中不斷流動變幻的生命體驗:

一. 死亡

垂垂老矣的伊麗莎白一世驚異於奧蘭多的青春俊美,特賜豪宅一座,然而有一個古
怪的條件:
「勿褪色,勿憔悴,勿衰老」,這不禁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女仙西比爾的故事 。
奧蘭多並不理解,充滿迷惘地接受了,永生從此開始。不久女皇、父親相繼辭世。奧
蘭多第一次體會到了死亡的意義。

二、愛情
奧蘭多為俄國駐英大使女兒薩莎的美貌所迷,全然不顧世俗非議,瘋狂
地墮入愛河。薩莎不過是逢場作戲,不能理解奧蘭多的情懷,這次愛情以悲劇收場。
奧蘭多大受刺激後,昏睡七天。醒來後說了一句話:
「關於女性,可以用三個詞形容,但我不屑名之」。

三、詩情
藝術是情慾的升華。
弗洛伊德的話同樣適用於奧蘭多。失戀之後奧蘭多沉迷於詩歌,找了一個落魄詩人來
指導,發給津貼。不過這個自命不凡的窮酸卻背地裡無情嘲笑奧蘭多對詩藝的追求。
奧蘭多的熱情再次遭受沉重打擊,百無聊賴。

四、政治
奧蘭多奉命出使中亞某國,與國王結為知交。
五、社交
名媛奧蘭多出入英國社交圈。
沙龍清談,斯威夫特、蒲柏等文人騷客冷嘲熱諷,妄言女人永無緣於知識的大門,只
能服侍依附於父親或丈夫,象奧蘭多這樣獨身無依的女人必然身陷迷津。
公爵哈瑞向奧蘭多求婚,奧蘭多自尊受到傷害,斷然拒絕。
奧蘭多長期面臨的身份喪失感,孤獨。寂寞達到極點。

這里有本片極經典的片斷:奧蘭多在植物迷宮里來回奔跑,時光在此流
逝,當奧蘭多走出迷宮時,一百年已經過去了。她撲向大地,呼喊著:
「自然啊,我願成為你的新娘,娶我吧!」

六、性

愛情說來就來,奧蘭多一抬頭就看到了從馬上摔下的阿曼修。
阿曼修代表著自由、平等、博愛、浪漫、冒險的十九世紀精神。
他們就男性和女性發表了各自很有意思的看法。
奧蘭多體驗到了愛的快樂,同時觀念上也被一點點感化。阿曼修最終奔向遠方,為自
由而戰去了。
奧蘭多則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東躲西藏。

七.新生

奧蘭多生了一個孩子,成為母親,開著摩托在現代社會高樓林立的大街上逍遙快樂地
四處兜風。
奧蘭多把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書,可惜出版社有眼無珠。
奧蘭多坐在大樹下,看著在麥田中嬉戲的女兒,臉上現出自在平靜滿足的幸福表情。
樹上有一個天使在歌唱。

博爾赫斯寫過《永生》,西蒙波伏娃寫過《人都是要死的》,將《奧蘭多》與這兩篇小說對照,是非常有意思的。《永生》是徹頭徹尾的博式小說,沒有任何形式的改編;《人都是要死的》,也改成了電影,只不過我只看過小說沒看過電影;而《奧蘭多》則相反,我只看到電影而未曾閱讀原小說。

在博爾赫斯那裡,羅馬軍團的百夫長盧爾福歷盡千辛苦找到了不死者的城市,飲到永生之水,並與寫作了《伊利亞特》的荷馬相遇。然而永生使盧爾福厭倦,他飄泊世界,千辛萬苦尋找另一條河水以解除永生的魔力。他找到了,終於可以死去。

在波伏娃那裡,義大利貴族福斯卡享有永生,體驗到權力與征服,卻找不到真正願意愛他的人--因為只有他不會死,無法死去,無法享有愛情,友情,親情,他的存在只是一種永遠孤獨的流浪。永生只是一種無法卸去的痛苦。

在《奧蘭多》,奧蘭多見證了死亡。經歷了愛情、詩歌、政治、社交、性,曾經是男子,卻變成女人。曾經孓然無依,卻終成母親。曾經為情所苦,為寂寞所包圍,為心靈的痛苦所折磨,卻最終大徹大悟,領會到精神自在、心靈寧靜之真諦。她不再有盧爾福的厭倦,不再有福斯卡的痛苦,她不再追求,亦不放棄,不提問,亦不回答,不逃避,亦不停止。

薩莉的一貫表現以及《奧蘭多》的情節,使本片從表面上看起來很象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然而仔細玩味卻是另外一個主題:這正是影片末尾時在樹枝上出現的天使所唱:「我來了,來了,心中充滿喜悅。你我合二為一永不分離。我在塵世,我在蒼穹。我正在綻放,我正在凋零。」也許薩莉想說的是男性與女性本出自一體,兩性的協調、理解、融合方是到達圓滿境界的不二法門。如果能達成這種圓滿自在,永生與一生又有何異?

㈢ 求一篇巨雷小說的名字!跪求!有完整文檔的發一下!

看到這個全名覺得無比熟悉…
這個作者是不是總寫文案不寫正文啊!!!每次都沒有標題和內容只有文案的~
扔給大家鑒定一下這倆文案的作者是不是一個人……自帶避雷針……庶民慎入!!!

主角:aly,法中混血兒,aly是名字縮寫,全名是Amanda Loffy Yung
身高176cm
眼睛:眼球顏色是純黑色,瞳孔很大,經常被人形容雙眼如黑洞般深邃,對視時像要把人吸進去一樣
擅長:彈鋼琴、拉小提琴、彈吉他、畫畫
愛好:潛水,打網球
學歷:美國普林私通大學電腦工程和設計雙學位
病歷:因為是早產兒,所以有嚴重的先天性哮喘病
戀愛經歷:
1.粱洛思(初戀,曖昧百合戀,因為我的猶豫而自殺)
2.余文樂(陽光男孩,學校的校草也是足球隊隊長,帶我走出初戀的陰影,但我只是感謝他才跟他交往)
3.陳冠希(家裡有錢的二世祖,喜歡打籃球,我第一次真心喜歡的人
4.吳尊(我爸爸的弟弟的兒子,父母因意外去世,跟我們家一起生活,一直暗戀我)
5.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轉學生,成績好很開朗,我為了他跟陳冠希分了手,他送了一塊向日葵田給我)
6.威廉王子(我跟丹尼爾回英國度假時,在當地的酒吧上認識的,向我告白,還帶我參加皇室下午茶聚會,英女王很贊賞我的鋼琴技藝,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丹尼爾.小小聲:王子有月兌發的,我才表少年早禿的男生)
7.hyde(搖滾主唱,我到日本表演提琴,他來看我的表演,因為大家都喜歡彈吉他,所以一直保持電話聯系)
8.艾微兒(到加拿大留學時認識的,我們之間發生了一點情愫,但我最終拒絕了她,因為我忘不了初戀的痛)
9.奧蘭多•布魯姆(到加勒比海度假時認識的,很熱烈的追求我,最後天網恢恢 疏而不漏,我逃不出他熱情的甜言蜜語的網,答應他了)
10.D&G的設計總監(義大利貴族,幽雅,站在時尚前端,我跟他結婚,舉行了一個世紀婚禮
11.黃曉明(跟義大利貴族結婚一年後離婚,回到中國散心,遇上他,他揭開了我的心結)
12.強尼•戴普(很久以前在美國認識他,現在去美國旅遊,又再見到他,我們覺得不能再錯過了,然後一起到法國同居,同居了6年,最後還是分手了)
13. 強尼•戴普の兒子(跟JOHNNY在一起的時間里,不知不覺中,他的兒子也愛上我了,是一種純潔的少年的愛)
14.赤西仁(我像丟了心一般,昏昏惡惡的去到日本,想找hyde給我開解一下,卻遇見了他,他在我交往過的人裡面不算有名,只是日本的一個明星,但他的溫柔卻讓我感到溫暖,我決定留下來,我給他生了3個兒子1個女兒,心腹的生活在瑞士)

㈣ 伍爾芙的《奧蘭多》 講的是什麼.

奧蘭多》世上最動人的情書

弗吉尼亞·伍爾芙,因為親密的女朋友離家出走而備感思念,為了表達思念之情,伍爾芙便以她為原型,創作了被稱為「世界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的傳奇小說《奧蘭多》。

奧蘭多是伊麗莎白一世時的貴族美少年,做過女王的侍衛。與一位俄國公主失敗的戀愛使他大受打擊,於是躲到文字的世界中去尋求解脫,遭到一位他所資助的詩人的戲弄,又被兔子模樣的公爵夫人糾纏,為擺脫種種煩擾,他請命出使東方,在此期間,昏睡七天七夜,醒來後變為女人。之後永葆青春地活過十九世紀,找到了丈夫,並以「橡樹」一詩一舉成名。其傳奇身世和詩作為二十世紀的傳記作家們紛紛追逐。

由此改編而成的影片《奧蘭多》由薩莉·波特,一位堅持用女性主義觀點拍攝電影的女導演執導,薩莉·波特也因此成為了當代英國影壇的中堅人物之一。薩莉出生於1949年,十幾歲時就開始拍電影,同時開始學習跳舞。這種雙重的道路一直延續到她拍《探戈課》的時候,在該影片中,她第一次在自己的電影中扮演角色。薩莉同時還是一名舞台導演,她的作品既有挑戰性,也有娛樂性。她還是一個詩人和歌手,在臨時的音樂樂隊演奏,她還和大衛·蒙申合作一起為《奧蘭多》中的音樂譜曲,同時《奧蘭多》也是為薩莉·波特贏得聲譽最多的一部電影。

—摘自弗吉尼亞·吳爾芙《奧蘭多》

當我們說到永生這個詞,應該意識到我們正試圖挑戰自然的法則、生命的規律以及造物主既定的生命程序;也應該意識到我們正在重復人類自理解死亡以來孜孜以求的一個夢想:拒絕死亡。無數神話、傳說、童話、甚至吸血鬼故事裡都藏有永生的夢想。

英國才女(導演、舞蹈、作曲皆通)薩莉波特於1992年執導的電影《奧蘭多》亦試圖從某個角度詮釋對這一神秘主題的理解,這理解來自於弗吉尼亞沃爾夫,也部分來自於薩莉。

《奧蘭多》改編自沃爾夫1928年的同名小說,描述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貴族奧蘭多獲得永生,歷數百年時光而青春不老的傳奇故事。薩莉充滿靈性的電影語言、主角蒂爾達斯溫頓的精彩演繹使影片大放異彩。蒂爾達略顯「中性」的容貌更有助於她將奧蘭多這一戲劇性人物表現得出神入化(相較而言,她在丹民包依爾的《海灘》的出演卻黯然失色)。

我對多幕劇懷有特殊的愛好,如《山雨欲來》、《低級小說》等。《奧蘭多》全片分為「死亡」、「愛情」、「詩情」。「政治」、「社交」、「性」、「新生」等七幕/片斷,精煉細膩地刻畫了奧蘭多在「永生」中不斷流動變幻的生命體驗:

一. 死亡

垂垂老矣的伊麗莎白一世驚異於奧蘭多的青春俊美,特賜豪宅一座,然而有一個古
怪的條件:
「勿褪色,勿憔悴,勿衰老」,這不禁令人想起希臘神話中女仙西比爾的故事 。
奧蘭多並不理解,充滿迷惘地接受了,永生從此開始。不久女皇、父親相繼辭世。奧
蘭多第一次體會到了死亡的意義。

二、愛情
奧蘭多為俄國駐英大使女兒薩莎的美貌所迷,全然不顧世俗非議,瘋狂
地墮入愛河。薩莎不過是逢場作戲,不能理解奧蘭多的情懷,這次愛情以悲劇收場。
奧蘭多大受刺激後,昏睡七天。醒來後說了一句話:
「關於女性,可以用三個詞形容,但我不屑名之」。

三、詩情
藝術是情慾的升華。
弗洛伊德的話同樣適用於奧蘭多。失戀之後奧蘭多沉迷於詩歌,找了一個落魄詩人來
指導,發給津貼。不過這個自命不凡的窮酸卻背地裡無情嘲笑奧蘭多對詩藝的追求。
奧蘭多的熱情再次遭受沉重打擊,百無聊賴。

四、政治
奧蘭多奉命出使中亞某國,與國王結為知交。
五、社交
名媛奧蘭多出入英國社交圈。
沙龍清談,斯威夫特、蒲柏等文人騷客冷嘲熱諷,妄言女人永無緣於知識的大門,只
能服侍依附於父親或丈夫,象奧蘭多這樣獨身無依的女人必然身陷迷津。
公爵哈瑞向奧蘭多求婚,奧蘭多自尊受到傷害,斷然拒絕。
奧蘭多長期面臨的身份喪失感,孤獨。寂寞達到極點。

這里有本片極經典的片斷:奧蘭多在植物迷宮里來回奔跑,時光在此流
逝,當奧蘭多走出迷宮時,一百年已經過去了。她撲向大地,呼喊著:
「自然啊,我願成為你的新娘,娶我吧!」

六、性

愛情說來就來,奧蘭多一抬頭就看到了從馬上摔下的阿曼修。
阿曼修代表著自由、平等、博愛、浪漫、冒險的十九世紀精神。
他們就男性和女性發表了各自很有意思的看法。
奧蘭多體驗到了愛的快樂,同時觀念上也被一點點感化。阿曼修最終奔向遠方,為自
由而戰去了。
奧蘭多則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東躲西藏。

七.新生

奧蘭多生了一個孩子,成為母親,開著摩托在現代社會高樓林立的大街上逍遙快樂地
四處兜風。
奧蘭多把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書,可惜出版社有眼無珠。
奧蘭多坐在大樹下,看著在麥田中嬉戲的女兒,臉上現出自在平靜滿足的幸福表情。
樹上有一個天使在歌唱。

博爾赫斯寫過《永生》,西蒙波伏娃寫過《人都是要死的》,將《奧蘭多》與這兩篇小說對照,是非常有意思的。《永生》是徹頭徹尾的博式小說,沒有任何形式的改編;《人都是要死的》,也改成了電影,只不過我只看過小說沒看過電影;而《奧蘭多》則相反,我只看到電影而未曾閱讀原小說。

在博爾赫斯那裡,羅馬軍團的百夫長盧爾福歷盡千辛苦找到了不死者的城市,飲到永生之水,並與寫作了《伊利亞特》的荷馬相遇。然而永生使盧爾福厭倦,他飄泊世界,千辛萬苦尋找另一條河水以解除永生的魔力。他找到了,終於可以死去。

在波伏娃那裡,義大利貴族福斯卡享有永生,體驗到權力與征服,卻找不到真正願意愛他的人--因為只有他不會死,無法死去,無法享有愛情,友情,親情,他的存在只是一種永遠孤獨的流浪。永生只是一種無法卸去的痛苦。

在《奧蘭多》,奧蘭多見證了死亡。經歷了愛情、詩歌、政治、社交、性,曾經是男子,卻變成女人。曾經孓然無依,卻終成母親。曾經為情所苦,為寂寞所包圍,為心靈的痛苦所折磨,卻最終大徹大悟,領會到精神自在、心靈寧靜之真諦。她不再有盧爾福的厭倦,不再有福斯卡的痛苦,她不再追求,亦不放棄,不提問,亦不回答,不逃避,亦不停止。

薩莉的一貫表現以及《奧蘭多》的情節,使本片從表面上看起來很象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然而仔細玩味卻是另外一個主題:這正是影片末尾時在樹枝上出現的天使所唱:「我來了,來了,心中充滿喜悅。你我合二為一永不分離。我在塵世,我在蒼穹。我正在綻放,我正在凋零。」也許薩莉想說的是男性與女性本出自一體,兩性的協調、理解、融合方是到達圓滿境界的不二法門。如果能達成這種圓滿自在,永生與一生又有何異?

㈤ 博爾赫斯的作品有哪些

博爾赫斯,J.L.,Jorge Luis Borges (1899~1986)

阿根廷詩人、小說家。1899年 8月24日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有英國血統的醫生家庭。童年受英國家庭教師教育,涉獵大量歐美文學名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全家移居瑞士。後就讀於劍橋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國語文。中學時代即開始寫詩。大戰結束後,隨家遍游歐洲各國。在西班牙居住期間,與極端主義派作家過從甚密,同編文學期刊。1921年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在公共圖書館任職,同時進行文學創作。1923年出版的第一部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熱情》和後來發表的兩部詩集《面前的月亮》(1925)、《聖馬丁的手冊》(1929),表現出明顯的先鋒派的影響,其中描繪的景色、事物都帶有神秘色彩。1935年第一部短篇小說集《世界醜事》問世,其獨特的寫作風格引起評論界注意。1941年短篇小說集《交叉小徑的花園》發表,在阿根廷和拉丁美洲國家贏得很高聲譽。 其他重要短篇小說集還有 《阿萊夫》(1949)、《死亡與羅盤》(1951)和《布羅迪埃的報告》(1970)。此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散文和文學評論。

1946年,庇隆執政不久,博爾赫斯因在反對庇隆的宣言上簽名,被革去圖書館的職務,派為市場家禽稽查員。他拒絕任職,並發表公開信表示抗議,得到知識界的聲援。1950至1953年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1955年庇隆政權被推翻後,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還被聘為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客座教授,並在英、法、西班牙、瑞士等國講學。1956年獲阿根廷國家文學獎金,1961年獲西班牙的福門托獎金,1979年獲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金。

博爾赫斯早年受尼采、叔本華等人的不可知論和宿命論的影響,認為人生在世猶如墮入迷宮,既看不清方向,也找不到出路。因此,他的作品的基調是孤獨、迷惘、彷徨、失望,代表作《交叉小徑的花園》就集中表現了這種人生哲學,這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對現實悲觀失望而又無可奈何的復雜心理。他的創作的表現手法受到西班牙極端主義流派和卡夫卡、愛倫·坡等人的影響,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成為超現實主義在拉丁美洲的另一種模式,文體純凈,以新穎奇特的構思或幻想的情節,在東方異國情調的背景中出現,因而帶有濃重的神秘色彩。小說的結構不受時間空間正常順序的約束,故事在「心理時間」內展示;「迷宮」式荒誕離奇的情節和現實並存,虛實、真假混合,造成以虛帶實、以假見真的效

㈥ 羅蘭的《瘋狂的奧蘭多》

敘事詩《瘋狂的奧蘭多》為義大利詩人盧多維科·阿里奧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所作,又作《瘋狂的羅蘭》,是一部模仿中世紀傳奇的作品,一部具有史詩格局的傳奇。承接博亞爾多的長詩《熱戀的羅蘭》而來。故事以查理大帝與撒拉遜人的戰爭為背景,寫查理大帝的騎士羅蘭對卡泰伊公主安傑麗嘉的愛情和魯傑羅與勃拉達曼蒂的戀愛

㈦ 【卡爾維諾哪部作品最具其特色】

《命運交叉的城堡》、《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瘋狂的奧蘭多》

㈧ 求《瘋狂的羅蘭》(瘋狂的奧蘭多)的pdf格式或txt格式的全文下載

多學習吧,小說少看點。
知識改變命運,小說改變不了命運!除非是寫小說。

㈨ 介紹一些籃球類小說。有NBA的。要經典好看的。

籃壇餓狼傳說
「狗仔隊」記者一覺睡醒後發現自己回到了2007年,變成了因為雷擊昏迷的橄欖球員葉鋒。葉鋒是UCLA王牌中線衛,身高201CM,體重108KG,防守兇殘無比,人稱「餓狼」!
重生的葉鋒決定改打籃球!他相信憑借出色的身體素質可以在籃球場上闖出一片天地。
籃球英雄聯盟
帶著英雄聯盟系統闖NBA,無極劍聖:我是詹姆斯哈登我驕傲;放逐之刃:我是阿倫艾弗森我自豪。
科比布萊恩特被喬尼打爆之後不甘心的喊道:「他肯定開掛了,我不信,我不信!」
NBA知名專家沃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96一代是堪比84一代的黃金一代,其中的代表人物不乏科比、艾弗森,不過要說他們中間的領軍人物,那肯定就是喬尼.李了。」
重生之海耶斯旋風
2006年8月6日,麥迪組織的明星壘球慈善賽上,海耶斯觸電昏迷,與一個名叫玄楓的中國人靈魂產生了奇跡般的融合。海耶斯身強力壯,因防守聞名;玄楓也具備很高的籃球天賦,司職後衛,擅長得分,突破,助攻。重生的猛男,在NBA新賽季颳起了「海耶斯旋風!」
王朝教父
「和庄飛相比,我做的還遠遠不夠」-馬刺主教練波波維奇 「我是nba最成功的主教練?不,還有庄飛」---湖人主教練菲爾傑克遜 「如果能在庄的麾下打球,我願意接受減薪」--火箭球星麥迪 「我希望老闆現在馬上行動,庄飛先生現在又單身,我們必須快一點,現在全聯盟都在追逐他」---騎士球星詹姆斯。

㈩ 其中穿越小黃人的影視小說

1.小黃人的身世之謎

2010年的《神偷奶爸》番外短片《迎新日》首次提到了小黃人的起源。那時格魯公司迎新宣傳片里介紹了小黃人是某種DNA變異的單細胞組織孕育出來的生物。《小黃人大眼萌》中,這些機靈鬼又被設定為是億萬年前單細胞進化的生物,他們的基因決定了他們找不到主人就渾身不得勁。

關於他們的體貌特徵,製片人克里斯托弗·麥雷丹德瑞曾透露:整個動畫製作團隊設計出上千稿的小黃人造型,並找來很多各行各業的人進行調研訪問,最終才甄選到我們看到的膠囊造型。

2.小黃人改變歷史

火化恐龍、砸扁法老、讓吸血鬼灰飛煙滅、炮打拿破崙,小黃人在不經意間推動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這種用虛擬主人公串燒歷史的手法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屢見不鮮(楊過石斃蒙哥,陳家洛手摑乾隆),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3.全能唱將小黃人

在《神偷奶爸》系列發布的多款短片中,小黃人曾多次展示過他們的歌技。而《小黃人大眼萌》中,小黃人直接開起了「演唱會」:從環球影業片頭配樂,到經典的"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從《雨中曲》的「Make 'Em Laugh」"到猴子樂隊的代表作,再到披頭士的"Revolution"——我們只能說小黃人快出專輯吧。(要為八百多號小黃人配音的導演皮艾爾·柯芬已經哭暈在廁所)

4.萬中選三做主角

在《神偷奶爸》系列的電影中,十多個有名有姓的小黃人輪番亮相,只露了一臉的龍套小黃人更是不計其數。但到了本片中,真正唱主角的只有小黃人凱文、斯圖爾特以及鮑勃。原因除了劇情設定的需要外,還因為這三人的身形體貌與格魯的三個女兒Margo、Agnes及Edith一一對應。當然在凡事講求行業規則的好萊塢,他們三人也是通過試鏡後才當選的——請參考《神偷奶爸2》片尾彩蛋。

5.泰迪熊玩具

小黃人三人組出征時各有行李。鮑勃始終是熊不離手,他手中那隻可愛的毛絨玩具就是大名鼎鼎的泰迪熊。更值得一提的是,這只泰迪熊玩具與憨豆先生的那隻一模一樣。

6.1968年=格魯前42年

《小黃人大眼萌》中故事發生的主要年份始自1968年,影片預告中還專門提示1968年也就是42 Years B.G (Before Gru),即「格魯前42年」。1968年加上42正好是2010,也就是《神偷奶爸》中格魯和小黃人首次亮相大銀幕的年份。

7.小黃人的制服「誘惑」

初到紐約的小黃人一身冬裝,而從當時人們的著裝來看,應是夏季。因此,找幾套合適衣服穿上就成了當務之急。片中詳細展示了小黃人如何找到了他們的「牛仔工作服」的,但這時的制服上還沒有打上格魯的logo,因為他們還沒有為格魯工作。

8.尼克松競選總統

1968年是美國的總統大選年。因此小黃人在紐約一登岸,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懸掛在寫字樓上的大廣告牌,上面印有尼克松的競選口號」Finally a name you can trust「(終於出現了一個值得你們信賴的名字)。

尼克松最終當選為第37屆美國總統(任期為1969-1974),他在任內逐漸將美軍從越戰中撤出,並推動登月計劃的實施;1972年尼克松訪華也是中美兩國外交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而「水門事件」暴露之後,尼克松最終以辭職告別總統生涯,他也是美國首位在任內辭職的總統。

9.反戰遊行

1968年是美國國內民眾反越戰的最高潮時期,在紐約、華盛頓等大城市,人們紛紛湧上街頭,示威集會,要求政府立即撤兵。生性愛湊熱鬧的小黃人,自然也加入到了遊行大軍之中。那句著名的反戰口號「Make」Love, not War"也由遊行示威的人群說了出來。

10.香蕉裙子

小黃人在紐約街頭壓馬路,路過唱片行時看到一位女士正在買碟,這位女士穿著一件通身印滿香蕉的連衣裙。可不要像小黃人一樣被誤導,以為僅僅是契合小黃人自身的「香蕉元素」,創作團隊的本意應該是在致敬史上的一張經典專輯《Velvet Underground & Nico》。原唱片於1967年發行,封面由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設計,上面只有一根香蕉。

11.梅西百貨

小黃人偶入的Fancy』s百貨不僅名字與著名的梅西百貨(Macy's)相似,內部裝飾裝潢也與位於紐約Herald廣場的梅西百貨非常相像。注意一下那些遮陽罩,是不是大同小異?還有,在片中一晃而過的木製自動扶梯現已成為梅西百貨的標志之一,該電梯建於1902年,目前仍在使用。

12.約會游戲

上世紀六十年代,電視業在美國興起。ABC推出了一檔經典的電視娛樂節目,很受北美觀眾的歡迎。每期節目會請來一名女性,現場先後會與三位男性交流,節目的最後她會選出其中一位作為約會對象。許多當年尚名不見經傳的明星都曾參加過這個節目,例如卡朋特兄妹、邁克爾 傑克遜、金·凱瑞、阿諾·施瓦辛格等。小黃人在片中看的正是此檔節目,還對片中出現的同名人類表現出很大興趣。

另外在該節目前出現的兩檔節目分別為首播於1962年的英劇"The Saint"以及1964年首播的美劇《家有仙妻》。

13.黃色消防栓

在紐約大街上,多次出現紅色和黃色的消防栓。之後的橋段中也屢有黃色消防栓露臉的情節。這可絕不是出品方的惡搞,在美國,確實有這樣的規定:使用私有水源的消防栓是紅色,使用公共水源的消防栓則是黃色。事實上,在中國現在也有黃色和紅色兩種消防栓,但用法與美國略有差異。黃色的准確叫法為「環衛取水栓」,基本上用於灑水車、高壓沖洗車、多功能車等環衛用車取水。紅色的消防用水則是免費的。香港地區則以紅色與黃色區分使用淡水與海水的消防栓。

14.嬉皮士&彩繪巴士

小黃人在公路上要攔車搭順風車。馬路的對面有一個嬉皮士青年正在搭便車去紐約,無論是搭車客還是彩繪巴士,其風格都是嬉皮士盛行年代時的標志事物。

15.去奧蘭多

片中惡人大會的召開地點被安排在奧蘭多,應該是片方有意為之。目前,環球影業最大的主題公園所在地目前就在奧蘭多,而本片的全球發行可是環球來做的喲。

16.壞蛋大會

小黃人凱文、斯圖爾特以及鮑勃參加的」壞蛋大會「與現實中動漫展十分相似。其中的斯嘉麗·殺人狂演講的H大廳在聖迭戈動漫展(Comic Con)中多用來舉行人氣最旺、觀眾最多的大型活動。

17.格魯家族小團圓

在惡人大會上,小黃人徑直走過一排攤位,旁若無人。但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他最終的主人格魯其實就在他的左手邊——Nefario博士正在向年輕的格魯展示他的最新發明冷凍射線槍,而格魯的媽媽也與他一起參加了壞蛋大會。如果再算上對應著格魯三名女兒的小黃人三人組,格魯家族在本片中也算「小團圓」了。

18.致敬《回到未來》

在惡人大會的展廳里,各類商鋪展位林立。其中Professor Flux的時間旅行機器尤為惹眼,從形象上看Flux與《回到未來》中的瘋狂科學家Emmett Brown博士很是相像,而後者當年的出品方也是環球影業。

19.格格巫亂入

在惡人大會的觀禮廳里,座無虛席,各種惡人全部殺到,可謂是群惡薈萃。坐在小黃人前排的老兄神似動畫《藍精靈》中的大反派格格巫,當然它在片尾也加入了追捕小黃人的反派大軍。

20.60年代最In著裝

斯嘉麗與其丈夫赫布的裝扮都稱得上上世紀60年代的最In著裝。斯嘉麗的蓬蓬裙搭配摩登長手套再加上高聳的發型都是那個年代時尚女性的首選著裝,頗似奧黛麗·赫本+傑奎琳·肯尼迪的綜合體。而赫布則緊追搖滾樂帶起的風尚,開始嘗試緊身西裝搭配牛仔褲的裝扮,他的發型更是跟當時還算青澀的滾石樂隊成員們如出一轍。

21.安迪·沃霍爾與波普藝術

斯嘉麗和丈夫赫布領著小黃人參觀他們偷來的「藏寶室」,大衛雕像、擲鐵餅者、復活節島石像等應有盡有。赫布向小黃人顯擺他的寶貝「罐頭」——這幅畫作是美國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金寶罐頭湯》,現收藏於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則是《瑪麗蓮·夢露》,《小黃人大眼萌》還特別製作了一版這幅畫作的戲仿版。

22.吉米·亨德里克斯的電吉他

在藏寶室里還有一件寶貝,也許它的歷史價值更勝市場價值。這把紅色吉他的主人是吉米·亨德里克斯(Jimi Hendrix)——搖滾音樂史中最偉大的電吉他演奏者。本片中,與畫面同步發聲的背景音樂是《紫霧》(Purple Haze),這正是吉他主人於1967年夏錄制的單曲。1970年,亨德里克斯去世,年僅27歲。

23.《彼得與狼》

斯嘉麗給小黃人三人組講睡前故事,這個橋段所用的背景音樂是不是聽著很耳熟?這段音樂取自俄羅斯作曲家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為兒童所作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完成於1936年。

24.《閃靈》再現

斯嘉麗丈夫赫布的個人實驗室中的地毯與1980年華納出品的經典驚悚片《閃靈》中那間旅館的地毯的花樣如出一轍——這似乎也預示著這對品位奇特的夫妻絕不是什麼善茬。

25.女王的皇冠

片中偷皇冠的一幕,其背景並非虛構。英國女王的皇冠珠光寶氣,價值連城。小黃人們要偷的女王皇冠正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3年加冕時所戴的聖愛德華皇冠。皇冠由純金打造,上面嵌有藍寶石、碧璽、水晶等貴重寶石與半寶石,重達2.23千克。皇冠多數時候的確會放在倫敦塔里,不過女王的皇冠可不止這一頂。

26.《毛發》之歌

小黃人試圖竊取女王皇冠時,以一曲「洗腦歌」成功蠱惑了三位壯碩的侍衛,而他們所唱的就是米洛斯·弗曼執導的音樂電影《毛發》中的"Hair"。該電影於1979年上映,根據1967年初次上映的同名音樂劇改編。

這部劇作堪稱上世紀60年代嬉皮士反主流文化以及性解放運動的產物,其中的多首歌曲更成為反越戰運動的代表歌曲。影片中,三位侍衛在聽完此曲後紛紛長出秀麗長發令人忍俊不禁,切題又搞笑。

27.拔劍稱王

在被女王的手下追捕的過程中,小黃人鮑勃誤打誤撞,情急之下拔出了傳說中的「石中劍」。根據亞瑟王的傳說,能拔出此劍者就是「真命天子」,於是鮑勃被擁戴為英國國王——英倫神話預言成真了。

該傳說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其中比較著名的包括1963年的迪士尼動畫《石中劍》以及英國電影《黑暗時代》、《亞瑟王》及劇集《梅林傳奇》。今年7月,迪士尼又宣布將拍真人版《石中劍》。

28.工期延後的悉尼歌劇院

接到凱文電話後,小黃人大軍浩浩盪盪踏上旅程,前去尋找新主人。其中的一個鏡頭顯示它們取道悉尼,途經當地的地標建築——尚未封頂的悉尼歌劇院。而現實中的歷史是,1968年的悉尼歌劇院已經進入了內部裝潢階段。出品方的無意之舉,讓工期大大延後了。這也可算作本片的一個小Bug?

29.人類從未登上月球?

影片中段,小黃人後備大軍途經美國,巧遇攝影棚擺拍美國宇航員登月。這也是一個著名的「陰謀論」事件。關於美國是否於1969年真正登陸月球,歷來存有爭議。雖然主流聲音大都承認這一歷史事實,但質疑此事的聲音一直不斷,其中,以《我們從未登上月球》一書影響最大。

30.皇室愛犬小柯基

鮑勃三人入主白金漢宮,影片不僅從多個視角對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進行了多維度掃描,而且對皇室成員的生活細節也有真實的反映。其中,小黃人騎跨的毛色黃白相間的小狗的確是英國皇室的寵物。

這種彭布羅克威爾士柯基犬氣質獨特,脾氣溫順,從12世紀的理查一世到現在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一直倍受英國王室的寵愛,就連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上,它們都有出鏡。不過隨著年歲的增長,女王表示不會再多養柯基,原因是它們腿太短,走路容易絆腳……

31.橫刀立馬的皇室畫像

鮑勃登基後,宮廷畫師特別為他製作畫像,掛在宮內。而他的畫像與雅克·路易·大衛的代表作《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構圖大同小異,只是左右對調了下。這顯然也是出品方的精心設計,可不要忘了,「大惡人」拿破崙歷史上可是做過小黃人的主人喲。

32.斯嘉麗VS斯嘉麗

斯嘉麗是一個很注重自己形象的人,即將成為女王的她形容她的服裝很「華倫天奴」。不過講真,她的裙子除了華麗的顏色與華倫天奴的衣服比較相近,其設計並非講求合身剪裁的華倫天奴所追求的。

總體而言,斯嘉麗的穿衣風格與《亂世佳人》中跟她同名的女主人公斯嘉麗反而比較相像。此外,赫布為斯嘉麗收束衣帶的場景與《亂世佳人》中女僕為費雯·麗更衣的一幕簡直不要太像。

33.下水道中的英國象徵

小黃人三人組在下水道展開逃亡之旅中,一口氣出現了多個英國的象徵——但均以指示牌的形式呈現。其中包括"God Save the Queen"(《天佑女王》,是英國國歌的名稱),Fish & Chips(炸魚薯條,英國土特產小吃),Carnaby Street(卡納比大街,六七十年代曾是倫敦的潮人聚集地)以及"Big Ben"(大本鍾)。

34.電鑽車致敬《忍者神龜》

逃亡路上機關多。剛躲過了電鋸,又遭遇來自電鑽的攻擊。穿地而出的打鑽車險些就要了小黃人們的命。從車廂里一躍而下的軍曹如果說硬要與《忍者神龜》的克朗相聯系可能還是有些牽強了,但這個鑽地車如果說沒有借鑒牛頭豬面的地下交通工具,就實在說不過去了。

35.反派奪命團

追殺小黃人的反派團中藏著許多熟臉,其中戲份最搶眼的當屬電鋸殺人狂魔與野蠻人柯南,至於他們分別出自什麼電影恐怕不需要再多說了。 另外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則是日本演員真田廣之配音的相撲選手Dumo Sumo。

36.阿比路與披頭士

披頭士樂隊早已是流行音樂史上的不朽傳奇,其第11張專輯"Abbey Road",被《滾石》雜志讀者評為披頭士的最佳專輯。唱片的封面就是樂隊四人組依次穿越阿比路(即灌制唱片的錄音室所在地)斑馬線,此封面亦是史上經典。

小黃人三人組逃脫斯嘉麗的魔掌,欲從馬路中央的下水道井蓋爬出卻遭到四個路人的踩踏。無論背景、著裝,都明顯是對這張專輯封面設定情境的致敬。 不過,"Abbey Road"是1969年4月才開始錄制,所以影片又犯了一次「時間穿越」的錯誤。

37.致敬《黑湖妖譚》

小黃人過五關、躲六將,但最終難逃一劫。湖中冒出的魚怪將其擒獲。這一橋段應該是向著名的怪獸片《黑湖妖譚》致敬。值得一提的是,《黑湖妖譚》的出品方正是環球影業。不過對於中國觀眾來說,看到這魚怪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西遊記》里的奔波兒灞與灞波兒奔。

38.金剛威武

危急關頭,凱文變身巨型小黃人,救了自己的兩位小夥伴。特別是雙掌託人的場景,都讓人無法不想起《金剛》中巨猩救美的那一幕。

39.英國人民要喝茶

任你天翻地覆,我自巋然不動,不管怎樣,英國人民都要喝下午茶。警察們追捕小黃人時在警車上喝下午茶;斯嘉麗被巨黃人凱文甩出好幾條街去了,搞了個烏煙瘴氣,陽台上的英國老兄仍然悠閑自得地看著報紙、曬著太陽、喝著下午茶。就連小黃人也入鄉隨俗地集體享受下午茶時光。

40.斯圖爾特比范·海倫超前十年?

在片尾的授勛典禮上,斯圖爾特用電吉他演奏了范·海倫首張專輯中的"Eruption",可問題是這張專輯1978年才發行。小黃人在十年前的1968年居然就演唱了!誰「剽竊」的誰?這是個問題。

41.搖滾演出摔吉他

搖滾歌手「摔吉他」這種行為始於「誰人」樂隊的主唱兼吉他手皮特·湯申德。1964年樂隊的一次現場演出中,湯申德手中的吉他出了一點狀況,情急之下的湯申德一口氣把吉他全砸了。而之後慕「摔吉他」之名來看他們演出的觀眾反而多了起來,在媒體與粉絲的呼聲中,「摔吉他」便逐漸成為誰人樂隊甚至更多搖滾樂隊的傳統。

而這項原本因意外產生的偶然之舉此後被包裝美化為「反物質主義的宣言」。而小黃人斯圖爾特在片中怒砸電吉他的行為顯然也延續了搖滾樂的「精神」,影片自然也使用了誰人樂隊的代表作作為配樂。

42.活學活用

影片開場中曾埋下伏筆——格魯在惡人大會上對冷凍激光槍產生興趣。現在到了影片的尾聲,格魯用新入手的傢伙將斯嘉麗和赫布封在冰內,可謂活學活用,現學現賣。這一武器,觀眾在「後來」的《神偷奶爸》系列中也常常見到。

43.致敬《捉鬼敢死隊》

凱文隆重變形出場,除了致敬《金剛》之外,與80年代經典喜劇《捉鬼敢死隊》中終極BOSS棉花糖人的出場也非常相似——去年的大熱動畫《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則在外形上與棉花糖君有幾分相似。

熱點內容
小說軍旅高幹軍婚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2 17:05:59 瀏覽:498
懶人聽書的聲音可以改么 發布:2025-09-22 17:00:54 瀏覽:57
現代言情逃婚小說免費閱讀全文 發布:2025-09-22 16:48:24 瀏覽:976
好看的官場風流小說 發布:2025-09-22 16:43:22 瀏覽:213
言情短篇小說免費完本 發布:2025-09-22 16:41:30 瀏覽:427
好緊好浪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22 16:32:26 瀏覽:409
百合虐戀小說排行完結 發布:2025-09-22 16:32:18 瀏覽:118
溺寵逃妃小說免費 發布:2025-09-22 16:26:28 瀏覽:34
免費小說七貓書城下載 發布:2025-09-22 16:17:02 瀏覽:321
倫理言情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2 16:03:41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