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簡愛外國小說的閱讀課程設計doc

簡愛外國小說的閱讀課程設計doc

發布時間: 2021-07-15 08:21:07

1. 10部有名的外國文學名著

一,《戰爭與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國衛國戰爭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奧斯特利茨大戰、波羅底諾會戰、莫斯科大火、拿破崙潰退。通過對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爾、娜塔莎在戰爭與和平環境中的思想和行動的描寫,展示了當時俄國社會的風貌。

二,《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

故事的場景設定在1482年的巴黎聖母院,內容環繞一名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羅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鍾人卡西莫多而展開,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的故事。

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三,《呼嘯山莊》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說描寫吉卜賽棄兒希斯克利夫被山莊老主人收養後,因受辱和戀愛不遂,外出致富,回來後對與其女友凱瑟琳結婚的地主林頓及其子女進行報復的故事。

全篇充滿強烈的反壓迫、爭幸福的斗爭精神,又始終籠罩著離奇、緊張的超現實氣氛,驚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帶有部分哥特文學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馬克西姆·高爾基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五,《大衛·科波菲爾》作者:查爾斯·狄更斯

《大衛·科波菲爾》是狄更斯的帶有自傳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處有一個孩子最為我寵愛,他的名字叫大衛·科波菲爾」。這部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部傑作,曾被列夫·托爾斯泰譽為「一切英國小說中最好的一部」。

六,《紅與黑》作者:司湯達

小說圍繞主人公於連的個人奮斗及兩次愛情經歷的描寫,揭示了復辟王朝時期的波瀾的階級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會腐敗,貴族反動和資產階級利慾熏心的廣闊生活畫面。

七,《悲慘世界》作者:雨果

《悲慘世界》是由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1862年發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其內容涵蓋了拿破崙戰爭和之後的十幾年的時間。

故事的主線圍繞主人公土倫苦刑犯冉·阿讓(Jean Valjean)的個人經歷,融進了法國的歷史、革命、戰爭、道德哲學、法律、正義、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講述了貴族婦女安娜追求愛情幸福,卻在卡列寧的虛偽、渥倫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頭破血流,最終落得卧軌自殺、陳屍車站的下場。

庄園主列文反對土地私有制,抵制資本主義制度,同情貧苦農民,卻又無法擺脫貴族習氣而陷入無法解脫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時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書在矛盾的漩渦中顛簸。這部小說是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俄國社會的寫照。

九,《約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羅曼·羅蘭

是一部通過主人公一生經歷去反映現實社會一系列矛盾沖突,宣揚人道主義和英雄主義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主人公奮斗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後達到精神寧靜的崇高境界。

十,《飄》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

小說中的故事發生在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從小深受南方文化傳統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卻流淌著野性的叛逆因素。

隨著戰火的蔓廷和生活環境的惡化,郝思嘉的叛逆個性越來越豐滿,越鮮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變了個人甚至整個家族的命運,成為時代時勢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2. 高中生必讀的外國文學名著

高中生必讀的外國文學名著:《飄》、《簡愛》、《茶花女》、《呼嘯山莊》、《百年孤獨》、《老人與海》、《戰爭與和平》、《仲夏夜之夢》、《傲慢與偏見》等

3. 急,求2千字外國小說文學理解論文

《簡·愛》敘述的反叛與平衡
本文結合敘述學、女性主義闡述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從作家身份,女主人公話語的角度切入,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試圖證明這部作品的敘述既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又體現出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某些思想觀念的認同,在叛逆中體現平衡,平衡中又透露出叛逆,即作品本身存在兩面性。
本文從四個方面論述《簡·愛》敘述的兩面性。首先是作品採用第一人稱敘述,這在歷史語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而作者採用匿名的方式把自己隱藏在柯勒·貝爾這樣的中性符號背後,避免直面讀者的評判,而且「敘述自我」冷靜客觀的分析性的語言也有助於隱藏作者的女性身份。
其次,對書信體小說的反叛與回歸。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女性作家如果想獲得作品公開發表的權力,不得不向社會權威和既定的傳統妥協。當時女性寫作的主導的書信體文本,用私下向一位受述者講述個人故事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減弱了「言論自由」動搖男權社會的能量,《簡·愛》沒有採用這種文體,但文本中「讀者」這個稱呼又與書信體小說中的稱呼非常相似。勃朗特用這種方式實現了對既定的社會權威的妥協與平衡。
第三,對家庭女教師類型的敘述的超越與平衡。勃朗特之前的家庭女教師故事的敘述者用回顧性的視角拉開了與小說中人物的距離,敘述者對主人公採用道德訓誡的口吻;而《簡·愛》的敘述者與主人公在道德觀念上沒有分歧。人物的言辭在某些場合下較為激進,但是從小說的整體來看,人物也有沉默和漸趨平靜的敘述,這兩點體現出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某些思想觀念的認同。
最後,嚴肅小說與通俗小說之間獲得平衡。作為一個入世不深但思想豐富的女性,勃朗特有個人需要表達的思考和本能的慾望;但時代的局限和個人在時代的影響下無法選擇的思想狀況和經濟狀況,都迫使她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出與一定歷史環境的協調與平衡。

論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中性別文化政治
本論文嘗試從性別文化政治的角度來重新詮釋簡愛中性別的議題。闡述在維多利亞時
期的父權社會中,女主角簡愛如何反抗當時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權論述實踐,及挑戰
當時的性別權利關系。
第一章回顧國內外有關簡愛的評論文章,並從中找出了重新閱讀此小說的理由。其一
,簡愛是否顛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一直備受討論但是尚無定論;其二,至今有關小說中
性別是透過什麼樣的文化機制形塑而成,且簡愛如何反抗性別主體的過程尚未有健全的討
論。因此,本論文採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別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權利觀念來探討小說
中性別形塑的問題,及簡愛對維多利亞性別主體的反動。
第二章再現維多利亞女性理想意象,以便與夏綠蒂對簡愛的描繪做一比較。簡愛這一角
色的描繪可說是與當時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馳,因此夏綠蒂與簡愛受到相當多人的批評。
批評者控訴他們顛覆維多利亞的社會價值觀及女性理想形象;無可否認,這些控訴正證明
簡愛顛覆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舉例說明家庭、學校,及宗教這三個文化機制如何透過論述實踐、紀律、與懲罰
來形塑簡愛成為一個性別主體。此外,這一章節也展現簡愛如何反抗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論述簡愛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誘惑,而不至於成為Rochester
的情婦及St. John有名無實的妻子,並闡述簡愛如何尋找到自我,成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這一章將Bertha詮釋為維多利亞時代性壓迫下一個
被壓制的主體;但這並不表示Bertha就毫無權力可言,她透過暴力來展現對父權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幾章的重點,並指出這本小說尚可探討的空間。本論文只著重性別議題
的討論,而忽略階級及種族的議題。基於Weedon及Jordan的觀點,性別、階級及種族都是
文化建構的產品,他們促成了不同與不平。因此,這本小說中階級及種族議題也可從文化
政治的角度來加以探討。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庄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本論文嘗試從性別文化政治的角度來重新詮釋簡愛中性別的議題。闡述在維多利亞時
期的父權社會中,女主角簡愛如何反抗當時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權論述實踐,及挑戰
當時的性別權利關系。
第一章回顧國內外有關簡愛的評論文章,並從中找出了重新閱讀此小說的理由。其一
,簡愛是否顛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一直備受討論但是尚無定論;其二,至今有關小說中
性別是透過什麼樣的文化機制形塑而成,且簡愛如何反抗性別主體的過程尚未有健全的討
論。因此,本論文採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別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權利觀念來探討小說
中性別形塑的問題,及簡愛對維多利亞性別主體的反動。
第二章再現維多利亞女性理想意象,以便與夏綠蒂對簡愛的描繪做一比較。簡愛這一角
色的描繪可說是與當時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馳,因此夏綠蒂與簡愛受到相當多人的批評。
批評者控訴他們顛覆維多利亞的社會價值觀及女性理想形象;無可否認,這些控訴正證明
簡愛顛覆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舉例說明家庭、學校,及宗教這三個文化機制如何透過論述實踐、紀律、與懲罰
來形塑簡愛成為一個性別主體。此外,這一章節也展現簡愛如何反抗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論述簡愛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誘惑,而不至於成為Rochester
的情婦及St. John有名無實的妻子,並闡述簡愛如何尋找到自我,成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這一章將Bertha詮釋為維多利亞時代性壓迫下一個
被壓制的主體;但這並不表示Bertha就毫無權力可言,她透過暴力來展現對父權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幾章的重點,並指出這本小說尚可探討的空間。本論文只著重性別議題
的討論,而忽略階級及種族的議題。基於Weedon及Jordan的觀點,性別、階級及種族都是
文化建構的產品,他們促成了不同與不平。因此,這本小說中階級及種族議題也可從文化
政治的角度來加以探討。

4. 《簡愛》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的讀書筆記。

人用了三天多的時間終於讀完了《簡愛》,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過程。這連住的幾日,我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一切時間都耗費在這本來自遙遠國度的小說里。然而我還得在抱怨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它的傑出與迷人。很少見到這樣迷人的異國風情。這充滿著英國十九世紀趣味的故事裡,讓我感慨了很多。其實我應該早些接觸這本書,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紹它了。可惜,我擁有著一點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現在去欣賞它,實在有些相見恨晚。
作為一個外國人,我對英國人的思維和宗教信仰有點難以適應。不過呢,人世間的真情多數是相通的。每當我讀到小簡愛因為無親無故而遭受虐待和歧視時,心中頓起的憐憫之情真讓人難忘;每當簡愛一次次化險為夷讓我多麼興奮;當她勇敢地拒絕了聖約翰的求婚而堅持自己心中的真愛時 , 多麼令鼓舞和震撼;特別在文章最後 , 她拋棄一切去照顧那位可憐的愛德華時,我的心中欣慰與感動迸發而出。
關於這本小說,我想它最大的成功之處就是它在很多藝術方面的傑出融合。我敢確信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作家。首先,她在描繪風景時,是以一個畫家的審美角度去鑒賞,以一個畫家情趣去把握光和影的和諧。讀中國的小說很少見到這樣細膩的風景描寫的詞彙。應該要感謝這本書的譯者周令本的深厚的國文功底,使譯本文采熠熠,令原著生輝。其次,夏落蒂 . 波郎特在語言學上的造詣也很深厚,作為一名英國人,作者可以說至少精通三種以上的外國語言。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可以通過它感受到整個歐洲的文化氛圍。比方說英國人的自豪感和紳士風味,德國的大國氣氛以及法國女性的天生浪漫情趣。甚至還讀出了英國人那種殖民主義的歧視東方人的心理,比如他們稱印度是個野蠻的民族。再次,夏落蒂 . 波郎特對感情戲的處理上,可以稱得上很高明。她的主人公很少是一見鍾情,這比較現實,但是她賦予的愛情總是在默無聲息深入到讀者的心田裡。如此巧妙的感情戲,讓我很意外,很驚喜。
《簡愛》的作者如果和中國的曹雪芹相比,毫無疑問,後者的文化底蘊要更博深一些。就像中國和英國人拼比歷史,中國人可以無愧地說:我比 你 老的多。曹雪芹一生所學要比夏落蒂 . 波郎特要廣博的多,畢竟中國的文化底蘊要豐盛的多。中肯的說,簡愛的確比不上中國的《紅樓夢》。不管是人物豐富還是物致的描繪上,《紅樓夢》都是更為傑出的。但是,《簡愛》中也有值得中國人去學習和欣賞的地方。比方說,《簡愛》對人物的心理描寫方面,可以說淋漓盡致。這點在很多中國人的 文學 作品中做的都不夠 .
讀這本書我彷彿讀了一遍《聖經》,西方人對宗教篤深的感情與真誠的信仰,真很令人敬佩。現在的中國是一個缺乏信仰的時代。在讀《簡愛》時候,讓我感受到在擁有宗教哺育下才可以得到的人情的純美,在現在的中國這真的很難得。其實,很多聖經里的教誨與中國的孔儒的經典思想是相通互補,而現在國人卻往往忽視了祖先的睿智。比如聖經里勸人從善,勸人寬忍,勸人感恩,與孔老夫子勸國人禮義仁,兩者是相同的。在讀《簡愛》的時候,我時常被聖經里的美好的思想啟迪著,讓我聯想到中國的現狀,心中似乎收獲許多。讓我堅信,對於中國的儒家文化真的需要重新審視。

熱點內容
空間異能年代女主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16:48:36 瀏覽:792
荒島女兒國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21 16:44:55 瀏覽:990
好看的末世流小說主角不是人 發布:2025-09-21 16:42:22 瀏覽:98
熠寧小說閱讀 發布:2025-09-21 16:28:28 瀏覽:543
2019言情小說 發布:2025-09-21 16:21:18 瀏覽:712
寫言情校園的小說怎麼 發布:2025-09-21 16:19:38 瀏覽:932
爸爸和女兒的小說在線閱讀 發布:2025-09-21 16:16:51 瀏覽:897
奶爸文完結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16:02:12 瀏覽:921
梁羽生小說有詩意的人物名字 發布:2025-09-21 16:02:11 瀏覽:14
戰爭末世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9-21 15:57:52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