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阿慶小說閱讀
1. 《阿慶》的讀後感
阿慶是個很平凡的人,他做「柴主人」只是為了生存,目的不在於賺錢,而是能使
自己沉醉在胡琴聲中。而他對古琴的造詣極深。
全文運用了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繪人物和花卉時用墨線勾勒物象,不著顏色,稱為「單線平塗」法。它源於古代的「白畫」。),語言平淡自然
從白描寫人、狀物、繪景中,顯示出這一技法的幾個主要特點:
(一)它不寫背景,只突出主體。中國優秀的古典小說和古典戲曲,就具有這種特點:不注重寫背景,而著力於描寫人物。通過抓住人物特徵的肖像描寫或人物簡短對話,將人物的性格突現出來。如《三國演義》中,對趙子龍肖像的勾勒:「忽馬草坡左側轉出一個少年將軍,飛馬挺槍,直取文丑。公孫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僅用「身長八尺……」寥寥十二個字,就將趙子龍這位「威風凜凜」英俊勇武的少年將軍的神態突現了出來。
(二)它不求細致,只求傳神。由於白描勾勒沒有其它修飾性描寫的煩擾,故作者能將精力集中於描寫人物的特徵,往往用幾句話,幾個動作,就能畫龍點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勝多,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朱自清的散文極善於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中對歌妓船上伙計形象的勾畫:「那時一個伙計跨過船來,拿著攤開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裡,說,『點幾出吧!』……我真窘了!我也裝出大方的樣子,向歌妓們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強將那歌折翻了一翻,卻不曾看清幾個字,便趕緊遞還那伙計,一面不好意思地說,『不要,我們……不要。』他便塞給平伯。平伯掉轉頭去,搖手說,『不要!』那人還膩著不走。平伯又回過臉來,搖著頭不要,『不要』,於是那人重到我處。我窘著再拒絕了他。他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作者通過對這位伙計硬來兜攬生意的少許動作、神情和語言的描寫,將他的職業及性格特點突出表現出來,雖著墨不多,但頗為傳神。
(三)它不尚華麗,務求朴實。優秀的文藝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於作者抒發的是真實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讀者的心靈。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稱的詞人。在其詞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細膩,用語樸素流暢,無造作之態,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聲聲慢》,開端咱即連用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種疊字是最體現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卻用得恰到好處,十四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