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教案最新
Ⅰ 變色龍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變色龍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變色龍教案 篇1
《變色龍》是第六冊小說單元的第二篇文章。這一單元的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初步鑒賞小說的能力,教學中要使學生懂得小說中人物形象對分析小說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確立依據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分析人物形象,並聯系實際談現實。
2、感受作者在行文中所含的諷刺之情。
3、通過分析人物形象進一步培養學生立場堅定、正直的性格與品質。 依據「新課標」: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的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確立依據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及理解其現實意義 依據小說三要素的重點──人物形象,及小說主題──反映現實生活。閱讀時要細致分析這兩點內容。難點 理解斷案人在審案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反復變化的本質原因。 依據學生的鑒賞能力較低,且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必須結合他們不太了解的社會現實,故定為難點。
教學方法自學、研討、點撥教學手段利用CAI課件
教學過程
環節內容要點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前准備 作者契訶夫的生平簡介、主要作品及人物圖片;與課文有關的圖片文字等。 搜集資料製作CAI課件。 通過各種渠道(書、互聯網等)查閱相關資料。 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資料,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生性並掌握獲取資料的途徑、方法。導入新課
故事導入 :課文的開端部分:發生什麼事了?警察如何斷案?故事如何發展?
播放CAI課件,播放故事形式講述的課文開端內容。 設置疑問、懸念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其求知慾交待任務 任務:自瀆課文,擬定課文提綱:斷案難處、所遵循的「法則」,如何斷案,結果如何及主人公的形象特徵。 交待學習任務,播放課件。 記錄人物要點。 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自學研討
巡視課堂,與學生共同研究、交流,對學生難點進行析疑、點撥。
1、自讀課文,完成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
2、小組間、任意間研究、討論、解決疑難問題。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培養學生能力急團結合作精神。環節內容要點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明確答案
難處:小狗的主人是誰一時難以確定。
法規:巴結貴族,欺壓人民。
斷案時變化無常,最終結果卻是小狗無罪,受害人遭到恐嚇。表現了人物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特徵。
對學生的答案作評點。
操作課件,展示提綱要點的正確答案,最後,重點展示人物的形象分析。
針對提綱中的任意一點或幾點作自由回答。明確問題答案,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拓展延伸 談人物的現實意義。
1、課件出示問題:這一人物形象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給學生時間思考。
2、對學生的答案作點撥。
隨意交流,聯系生活 實例分析人物的現實意義並作回答。 通過拓展,使學生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感悟,從而完成思想教育。課堂小節
1、課文內容
2、人物的形象特徵。
對學生總結內容作點撥。
用一點時間思考小結內容後作回答。
鞏固知識,加深理解。鍛煉學生提煉要點的概括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變色龍教案 篇2
一、作品分析:
一個好的作品,對於一節文學活動而言不僅是一個好的媒介,更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靈魂。拿到這個作品,當時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它的簡潔,它的童趣,它的幽默詼諧,都讓我很喜歡,同時也讓我覺得孩子們會很喜歡,尤其對於小班的孩子,作品的這些特點正是與他們的年齡特點相吻合的,因此我覺得這個作品不僅是會被孩子喜歡的,也是會被孩子理解的,會被孩子接受的,是適合他們的。這個作品雖然很短小,但是它所蘊含的寓意還是很多的,線索也是很多的。比如從作品本身的愉悅價值、從顏色的匹配、從健康「貪吃」這條線、以及從科學「變色龍變色的特點」……都可以作為切入點。而今天,作為與這個繪本的第一次接觸,我覺得該給孩子的是更多愉悅,童趣的感受,希望能夠讓孩子們在猜測,觀察,模仿,及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變色龍變色的有趣,感受到繪本帶給他們的樂趣,從而真正的對繪本產生興趣,繼而喜歡上繪本,喜歡上閱讀。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對畫面的觀察,比較,理解繪本內容。
2.在圖標的幫助下,進一步記憶變色龍變色的順序。
3.喜歡進行閱讀活動,能夠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活動准備:
PPT課件、黑板一塊、圖標一套、音樂。
四、活動過程:
A、教師利用PPT引導幼兒觀察繪本中1——4頁畫面內容,了解變色龍變成各種顏色的原因
1.教師出示變色龍的圖片,幫助幼兒感知、猜測變色龍的變化。
寶寶們又到了我們說故事的時候了,今天的故事裡說的是誰呢?寶寶你們看認識他嗎?(出示PPT)(是恐龍:是的,它呀是一種特別的龍叫變色龍。青蛙:他眼睛鼓鼓的和青蛙的眼睛有點像,它呀叫變色龍)如幼兒知道(對,他是變色龍,寶寶可真厲害,一眼就認出來了)來,我們和他打個招呼(變色龍你好)那有那個寶寶知道「變色龍有什麼本領嗎?(大的本領,是的,他有一個很特別的大本領,他呀會變顏色的)如知道(點評)那寶寶們猜猜看,他會變成什麼顏色?(紅色的、有可能,和紅紅的小汽車一樣的顏色…故事裡的變色龍是不是像寶寶說的一樣呢,(是的)來我們一一看。
2.教師播放PPT,
出示第一張PPT,寶寶看變顏色了沒有?(變了)哪裡變了(尾巴變成紅色了)為什麼會變成紅色呢?(不知道,教師引導:你們看他在干什麼啊?吃汽車,什麼顏色的呀?紅色的。)學一學吃的動作。變色龍是不是吃了紅紅的玩具汽車,尾巴變紅啦,有可能。變色龍走呀走呀又去找東西吃了,你們看,這次那兒變啦?(身體變成黃色的啦)這次怎麼變成黃色的了呢?(吃了黃色的桌子啦)原來真的像小朋友說的那樣,吃了什麼顏色的東西就變出什麼樣的顏色來)那燕子老師送一個綠色的東西給變色龍吃,寶寶說,他會變成什麼顏色啊?(綠色)你們瞧!變色龍這次吃了什麼啊「(綠綠的樹)哪裡變了呢?(腳)
指導策略:一是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二是可以讓幼兒在後面環節有目的的去觀察畫面。PPT:解決繪本畫面連幅的一個問題,可以讓幼兒觀察到單一形象的畫面。
B、教師利用圖標幫助幼兒記憶故事中變色龍變色的順序,與顏色進行匹配
這只變色龍吃了這么多的東西,可真是一直貪吃的的變色龍啊,你們看,他第一次吃了(逐一擺放圖標)什麼?吃了紅色的玩具車以後哪裡變了?」「第二個吃了什麼?」 這只變色龍變色龍真是一隻貪吃的變色龍。寶寶們,如果你是變色龍,你想變成什麼顏色?(紅色的)想吃什麼變成紅色的?(紅紅的蘋果)幼兒說,教師畫,並初步讓幼兒學說:吃了XX變成了XX的變色龍。
寶寶們,變色龍吃了這么多的東西,你們覺得它吃飽了沒有啊,(吃飽了)你們都覺得它吃飽了,可這只貪吃的變色龍還在找東西吃呢。
C、教師帶領幼兒完整閱讀繪本,理解「影子」部分
1.完整閱讀繪本,感受「影子」部分
它東找找,西找找,找不到東西吃了,這時他發現了自己黑黑的影子,就啊嗚一口吞了下去,你看,現在的變色龍變成什麼顏色啦(黑黑的)如果在黑黑的夜裡還看見這只黑黑的變色龍嗎「(看不見了)其他,小動物也發現不了他,它呀就能保護自己了,(就像剛才寶寶說的那樣,這就是變色龍的大本領哦)
那現在老師要來考考你們,你們現在都是小變色龍,如果現在你們躲在紅紅的凳子下面,你們會變成什麼顏色?(紅色)哦,凳子是紅色的,變色龍也變成了紅色的,敵人就發現不了它了。如果躲在黑色的鋼琴下面呢?(變成了黑色)。寶寶們都知道了變色龍的本領了,現在,我要和小變色龍們玩一個游戲。後面有一個紅色的蘑菇,綠色的小樹林。
2.游戲:現在你們都是小小的變色龍啦,我們吃了一個紅紅的蘋果,我們要躲在那裡,就不被發現了。綠色的小草、黃色的香蕉……」變色龍的本領可真大啊,變成了和周圍一樣的顏色,別人就找不到他啦
3.感受變形的樂趣
咦,故事中的變色龍呢?(吃掉了天上的月亮)「我們來學一學它的樣子,好玩嗎?
指導策略:影子的出現是這個繪本的一個重點,一是讓幼兒感受到同色之間的相互融合,二是讓幼兒了解到變色龍的一個基本的特點,所以著重突出這個部分。月亮的出現是一個變形的過程,與前面的頁面有所不同,也應突出的讓幼兒感受。
D 、集體游戲:貪吃的變色龍。
伴隨PPT、音樂、進行游戲。
「小變色龍們,剛才吃了那麼多的東西,你們還想不想吃東西啊?你們真是一群貪吃的變色龍,是什麼樣的變色龍?那貪吃的變色龍們,吃完以後趕快吃去活動活動吧……」
指導策略:游戲一是可以讓孩子們活動起來,避免一直坐著,動靜交替,二是可以通過表演再次去感受故事,感受什麼是「貪吃」。
變色龍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變色龍這個特殊的形象和它特有的能夠變色的習性對孩子來說充滿了好奇,引起孩子強烈的興趣,讓孩子產生自己動手探索、製作的願望。
本次圍繞著和變色龍躲貓貓的游戲情景,讓幼兒選擇喜歡的場景顏色來為變色龍塗色,這是一個對幼兒來說富有挑戰性的目標。幼兒在選擇、對應、塗色再對應的游戲活動中,積累塗色的經驗,感受游戲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感知變色龍的特性,嘗試選擇與場景相同的顏色給變色龍塗色,學習塗色的正確方法。
2、在和變色龍說說玩玩游戲的情景中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准備:
花園背景圖一幅、變色龍人手一份、和場景顏色相同的各色炫彩棒(紅色、綠色、黃色、咖啡色、蘭色、橘黃色)、透明的變色龍。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它躲到哪裡去了》,引起幼兒的興趣。
1、你們聽過變色龍的故事嗎?為什麼叫他變色龍呢?(變色龍有一種其他小動物都沒有的本領,是什麼呢?)莎莉的變色龍今天就在我們的教室里,看誰能把它找出來?
教師可以數123讓幼兒找,如果幼兒找不到可以稍加提示。
師:找到了!變色龍躲在窗上,它變成了什麼顏色?要是眼睛不尖就找不到了。(做驚奇狀)咦?窗子上有一個什麼東西啊?讓我把它請過來看一看,哦,原來是莎莉的變色龍。
2、游戲《躲貓貓》,了解變色龍會變色的特性。
變色龍說「我來到小二班真開心,也想請寶寶們一起和我玩躲貓貓的游戲。」瞧。這里就有一個大花園,揭開布:我們來告訴變色龍花園里有什麼?我真想去花園玩一玩。
演示變色龍躲在紅色的蘋果中「頭變紅了,身體變紅了,尾巴變紅了,最後腳也變紅了」
提問:我的變色龍躲到了哪裡去了?它變成了什麼顏色?
引導幼兒講述:變色龍藏到紅色的蘋果里,就變成了紅顏色的變色龍。
提問:你們還想讓變色龍變成什麼顏色?根據幼兒的想法演示變色龍變色。(可以讓小朋友藏變色龍後讓老師來找)
二、邀請變色龍,激發幼兒同變色龍同樂的興趣。
聽說甜甜班的小朋友最喜歡做游戲了,變色龍請了他的許多朋友一起來和我們做游戲。小朋友,你們想不想自己也做條變色龍,和它玩躲貓貓的游戲呢?帶他到花園里去玩一玩?現在有很多的變色龍都躲到了你們白色的盆子里,你們看它們都變成了什麼顏色?(白)你想讓你的變色龍躲到什麼地方就把變色龍變成那個地方的顏色。
1、幼兒邀請變色龍。
在畫之前要先讓孩子說我要帶變色龍去哪裡玩?如幼兒說草地上:教師追問:躲在草地里變色龍應該變成什麼顏色呢?該選什麼炫彩棒呢?
2、幼兒講述:我想讓我的變色龍躲到xx地方,變成xx顏色。
3、師生共同示範:我是一條變色龍,樣樣顏色都會變,頭變了,身體變了,尾巴變了,腳變了,快快變,變成一條紅色龍。
三、幼兒製作變色龍,用塗色的方法大膽表現和場景對應的顏色。
1、幼兒根據自己喜愛來選擇相應炫彩棒顏色。
2、指導幼兒塗色,顏色要均勻,如果有小白點就會一下子讓別人找到了。
四、交流分享,增進幼兒對變色龍的喜歡。找一找哪裡的變色龍最多
1、幼兒將塗好色的變色龍放置場景中。
「請你帶著你的變色龍一起來躲貓貓,123躲好了嗎?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變色龍都藏到哪裡去了?哪裡藏的變色龍最多?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先數哪裡呢?請幼兒提示如果幼兒有興趣可以玩兩次。換個地方玩一玩。
2、帶領幼兒一起尋找,一起數。
變色龍玩累了,想要休息了。
變色龍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的寫作順序。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學習課文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讀讀生詞
二、細讀課文第二部分
(一)學習外形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課文內容(板書:變色龍)
2、上節課我們意外地發現了變色龍這個「怪物」,這節課我們來好好端詳一個它,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第二部分,看看文章介紹了變色龍哪幾個特點?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外形特點、捕捉食物、會變色。
3、老師這里有一條變色龍,請先仔細觀察,你對它的什麼部位感興趣,你能來介紹一下它來讓同學們認識認識嗎?(出示變色龍圖片指名說)
4、請同學們看看文中的變色龍是什麼樣子的?指名讀第9自然段,請拿筆在表示身體部位的詞語下劃橫線。(指名回答)
5、很顯然,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向大家介紹變色龍的外形的。
頭、嘴、眼、身軀、背部、腹部、腳、尾巴
6、變色龍的各個部位各有什麼特點?請劃波浪線。
7、根據圖片,按照從頭到腳的順序說出各部位的特點。
8、小結:在介紹一種小動物的時侯,不但要有一定的觀察順序,還需抓住它各個部位的特點。
9、是啊!看著這條變色龍,真可以用第一部分中的一個字概括(板書:怪)。
(二)學習捕食內容
1、變色龍的外形「怪」,那它捕食有什麼特點?(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快)
2、你從哪裡休會到了它的快,請讀讀相關句子(指名讀)
3、哇!真是太厲害了,再送它一個字(板書:准)
4、齊讀,一起感受它的快而准。
5、變色龍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獲食物靠的是什麼?
6、小組讀第十一自然段,你覺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麼地方?
(三)學習變色內容
1、我們了解了變色龍的外形、捕食,下面我們來看看它的第三個特點,誰來讀讀(指名讀)
2、朋加沙為了證明變色龍會變色,做了幾次實驗?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3、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指名回答
4、它的顏色是依據什麼而不斷變化的?
5、你可以想像,當它放到楓葉上時會如何變化,放到枯草上又會如何變化?
6、這時,你還會用一個什麼詞來稱贊它?(名副其實)
三、放回變色龍,學會保護動物
1、同學們,這就是外形怪異、捕食快速又准確、顏色變化多端的變色龍,如果此時,你碰到這只稀罕的變色龍是你,你會怎樣處置它?
2、那作者他們是怎樣做的?
3、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四、總結
1、其實,不僅是數量不多的'變色龍我們要保護,自然界中的其它動物我們也要保護。
2、朗讀全文。
五、布置作業
1、搜集你喜歡的小動物的資料。
2、小練筆:仔細觀察你喜歡的小動物,靈活運用送學到的觀察、表達方法,寫一篇關於小動物的作文。
板書:
外形 怪
變色龍{ 捕食 快、准
變色龍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增強辨識樂器聲音的能力。
認識變色龍的特性。
活動准備
主題爆米花、兒歌讀本、兒歌掛圖、互動式教育光碟。
各式樂器、變色龍相關書籍或影片、變色龍頭套、幼兒大頭照、呼拉圈。
活動過程
1事前分別用綠色、褐色、灰色紙材包覆呼拉圈;並於活動進行前,向家長或爬蟲類寵物店商借變色龍到學校。
2活動進行前,向幼兒說明今天有一位小貴賓要來,大家要小聲說話才不會嚇到它,之後介紹變色龍進到教室,讓幼兒觀察、摸一摸它,或是讓
他趴在幼兒的肩膀或手上,作近距離接觸。
3取出主題爆米花封底,觀察變色龍的變色功夫,再與幼兒一起欣賞變色龍影片,介紹它的變色能力及又長又有黏性的舌頭等特徵,並分享與變
色龍近距離接觸的感覺,是否發現它的變色能力……等。
4播放兒歌「變色龍」〔附一〕,與幼兒一起念唱兒歌,然後將變色龍頭套〔附二〕發給幼兒,讓幼兒自行選擇並塗上顏色。
5請幼兒戴上頭套,翻開兒歌讀本P.32,請幼兒拿出事先准備的大頭照片,插入翻翻書旁的縫隙中,將自己變成翻翻書中的角色,說故事。
6老師拿出綠色、褐色、灰色呼拉圈隨意放置,並向幼兒說明綠色的呼拉圈代表草叢,灰色呼拉圈代表石頭,褐色呼拉圈代表樹干,當聽到敲擊
三角鐵,就要躲進草叢中,聽到木魚聲要躲到石頭上,而聽到響板聲則是躲到樹幹上,不然會被蛇〔附三〕(由老師戴頭套扮演)吃掉。
7播放兒歌,大家一邊念唱,一邊學變色龍走走停停的在地上移動,老師隨機敲響不同的樂器,幼兒則站到指定的圈圈中,不小心掉出圈外的,
就會被蛇吃掉。
注意事項:
當變色龍趴在不同人身上時,會因為衣服顏色深淺的不同,而有身體變色的現象,老師可趁機引導幼兒發現變色龍的變色能力。
變色龍離開之後,需請幼兒洗手再繼續活動。
評量
1能辨識樂器聲音進行游戲。
能說出變色龍身體會變色的原因。
結束活動
講述「我是變色龍」故事(上誼出版),帶領幼兒製作鏤空圖卡,變換故事中各角色們的顏色,完成後放入語文區,讓幼兒可以利用來說故事。
變色龍教案 篇6
要求:
1、學會與同伴分享故事的樂趣。
2、學習運用多種顏色來繪畫,進一步感受顏色的美。
准備: 變色龍模型,玩具車、恐龍塗案、蠟筆等
建議:
1、以神秘口吻引入,激發幼兒傾聽故事興趣。
2、藉助教具,生動地講述故事《貪吃的變色龍》,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3、提問:故事名稱?故事中有什麼?
4、引導幼兒說說變色龍吃了那些東西?身體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5、玩「恐龍變色」的游戲:
讓幼兒自由選擇兩種以上的顏色給恐龍圖案進行重疊塗染活動。
6、提要求:
(1)、任選兩種顏色進行重疊塗染。
(2)、做到「三輕」,保持桌面整潔、干凈。
7、幼兒自由塗染活動,師重點指導幼兒要在恐龍圖案上重疊塗染。
8、幼兒互相交流、欣賞作品。
活動反思:
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興趣濃濃。在孩子們的自由作畫時間了,老師巡迴指導,發現較好或有自己創意的孩子就進行及時表揚,孩子們互相學習,很好的完成了作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設計了有趣的教學用具和游戲設計,整個活動,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初淺的社會經驗,體驗了解他人的快樂。效果好。
變色龍教案 篇7
要求:
1、學會與同伴分享故事的樂趣。
2、學習運用多種顏色來繪畫,進一步感受顏色的美。
准備:
變色龍模型,玩具車、恐龍塗案、蠟筆等
建議:
1、以神秘口吻引入,激發幼兒傾聽故事興趣。
2、藉助教具,生動地講述故事《貪吃的變色龍》,讓幼兒初步了解故事的內容。
3、提問:故事名稱?故事中有什麼?
4、引導幼兒說說變色龍吃了那些東西?身體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5、玩「恐龍變色」的游戲:
讓幼兒自由選擇兩種以上的顏色給恐龍圖案進行重疊塗染活動。
6、提要求:
(1)、任選兩種顏色進行重疊塗染。
(2)、做到「三輕」,保持桌面整潔、干凈。
7、幼兒自由塗染活動,師重點指導幼兒要在恐龍圖案上重疊塗染。
8、幼兒互相交流、欣賞作品。
活動目標
1、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在在日常生活人際交往中,由於語言經驗缺乏,對語言認識程度不深,不能隨時調節語言的清淅度和形容程度,表達的時候受到語言調控,對顏色的認識也比較少。根據這階段年齡特點,選擇了繪本《貪吃的變色龍》。這節活動剛好也是整合書上的內容,我仔細分析了書上教案,發現內容可能不適合我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於是我自己設計了本次活動的內容,將其變為一節小班綜合活動,把語言和藝術相結合。
繪本《貪吃的變色龍》富有變化,故事新穎,而且描寫生動形象,適合小班幼兒的語言發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觀思維方式,能結合圖畫,經過觀察理解單頁單幅大圖書,使幼兒能直觀的認識紅色、黃色、綠色,並且通過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加深孩子對這三種顏色的認識和理解,同時也在隱形中提升了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這十分符合小班幼兒的視覺和認知發展特點。
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定為:在認識紅、黃、綠的基礎上知道生活中與其的相關事物。為了讓孩子能循序漸進的接受紅、黃、綠這三種顏色,我在讓他們認識紅色和黃色的時候穿插了一個有趣的小活動「找錯誤,變魔術」。沒想到有這神奇的「魔術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們班級孩子的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也很好的認識了生活中紅色和黃色的事物。接著,又通過問題:變色龍的腳怎麼會變成綠色?來讓孩子思考生活中的綠色事物。從而加大了本次活動的難度,讓孩子學會思考。最後我又准備了許多沒有顏色的插片,讓孩子去嘗試找到這些插片事物的顏色,然後放在相應的變色龍身上。這個游戲不僅吸引孩子的興趣,還再次加深了孩子對紅、黃、綠的事物的認識。
可能最後時間有點長了,我想今後我會在課前多請教,多修改,多練習,更好的組織好每一次活動。
Ⅱ 《囚綠記》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囚綠記》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囚綠記》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朗讀以悟情 品析以釋旨 續寫以練筆
教學方法:
整體感知 讀寫賞悟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並釋題
1、「囚」是什麼意思?
2、「綠」是指什麼?
明確:綠色的常春藤
3、那麼「囚綠」是怎麼一回事呢?(用文中的話回答)
明確:我從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兩枝漿液豐富的柔條牽進我的屋子裡來,教它伸長到我的書案上,讓綠色和我更接近,更親密。
二、選讀語段,體悟感情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這樣做表現了他對「綠」有怎麼樣的感情嗎?
明確:喜愛
2、請你找出文中體現作者對綠喜愛的語段內容,並醞釀一下如何有感情地把它朗讀出來。
(1)學生找出體現作者喜愛綠的語段,並輕聲地朗讀。
(2)小組內先交流朗讀,然後討論如何朗讀更好。
(3)全班同學交流朗讀,體會作者對「綠」的感情。
*教師可根據情況組織全班朗讀,並對朗讀予以指導。
三、圈畫語句,品悟文旨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作者對綠的喜愛之情。那麼,作者為何對綠有如此之情,請你從文中找出表明原因的語句。
明確: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我並不感到孤獨,……我拿綠色來裝飾我這簡陋的房間,裝飾我過於抑鬱的心情。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來比喻猗郁的年華。我囚住這綠色如同囚住一隻小鳥,要它為我作無聲的歌唱。(齊聲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還有沒有其它的緣故呢?請你找出文中能體現作品。寫作背景時間的語句。
明確:盧溝橋事件發生了。……在七月中旬,不能再留連於烽煙四逼中的舊都,……終於在一天早晨……。離開北平一些年了。……
3、哪個同學能說說中國的這段歷史呢?
4、面對列強入侵,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能無動於衷嗎?他寫這篇文章真得就沒「別有用心」嗎?請你從文中圈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而又富有哲理的語句,然後在文旁進行批註。
(1)小組先進行討論圈畫出「言外之意」的語句。
(2)然後各人再進行批註。
(3)朗讀交流批註情況,教師作好點拔小結。
(4)填寫句子:
作者通過寫在北平一段生活中「囚綠」的小故事,通過一株不屈於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寫,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續寫一段話,鍛煉。寫作能力
1、作者離開北平之時: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向它致誠意的祝福,願它繁茂蒼綠。請你結合文意,接著這句話「用形象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株被『囚禁』多日的常春藤重見陽光的情態」。
2、交流。寫作情況。
3、師根據情況作好。
總結。
寫在後面的話:新的課程改革,對語文教師來說,我認為最重要一點是教給學生聽說讀寫的方法,教給學生品悟文章意旨的方法,指導學生怎麼樣地整體地把握文章的。寫作主旨,而不是把文章肢解,去一句句地分析,去一詞一詞地分析,搞得零零碎碎,文不成文,意不見旨,把文章的整體美破壞無形。到最後學生:聽文不清,說文不暢,讀文無情,寫文無意,到如此地步,實在是教者的悲哀!
《囚綠記》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從解讀題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2、概括作者筆下綠的特點,理解綠的象徵意義。
3、多元解讀主題,感受優秀作品恆久的生命力 。
教學重難點:
理解綠的象徵意義,感受優秀作品恆久的生命力 。
教學方法:
誦讀感知、讀寫品悟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顧城有詩雲:「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今天就讓我們帶著一雙慧眼,一起去尋找那片綠,共同走進陸蠡的《囚綠記》。
二、檢查預習,積累字詞:
請大家在中找出下列字詞,並注音:
陸蠡( lǐ ) 涸轍( zhé ) 淅瀝( xī ) 猗郁( ī ) 移徙( xǐ ) 婆娑 ( suō ) 瞥見( piē ) 蕈菌( xùn ) 揠苗助長( à )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題目為《囚綠記》,「綠」是指什麼?「囚綠」是怎麼回事?作者為什麼「囚綠」?
明確: 「綠」指常春藤。
「囚綠」是作者把常春藤的兩條柔枝從窗子的破洞中牽進房間,讓它垂在自己的書桌上,以便時時欣賞。
「囚綠」是因為喜愛。
2.課文哪幾段是直接寫「囚綠」的?囚綠之前、之後寫了什麼?請用與「囚綠」形式相同的短語概括。
(賞綠)——囚綠——(釋綠)——(念綠)
四、細讀課文,品味情感:
1. 找出文中對綠的前後不同的稱呼,看看不同的稱呼反映出作者對綠的情感前後有什麼不同的變化。盡量使用文中的詞語來回答。(提示:運用圈點批註符號)
賞綠 綠影 喜悅滿足歡喜留戀
囚綠 綠色 喜悅不快可憐惱怒
釋綠 綠囚 珍重祝福
念綠 綠友 懷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寫常春藤的句子,並標上序號,品味作者筆下綠的特點。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概括出這位綠友怎樣的特點?(生命力旺盛 蓬勃 無拘無束)
(2)囚禁後,作者又是如何描寫這位綠友的精神風貌的?此時的它又有什麼特點?
(柔弱而蓬勃 向陽 固執)
在自由自在的環境中,常春藤這位「綠友」活潑可愛,充滿朝氣;而囚禁後成了「病孩子」,但即使這樣,它仍然十分固執,永不屈服。如此強烈的反差,如此鮮明的對比,作者僅僅是為了寫「常春藤」嗎?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題:
1、知人論世
陸蠡:1908-1942,原名聖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畢業於上海國立勞動大學,後與友人創辦泉州語文學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業余從事散文創作和翻譯。1938年創辦科學、文化綜合性雜志《少年讀物》。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駐上海租界,由於在淪陷後的上海堅守文化工作崗位,他於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轉到虹口日本憲兵拘留所,刑審數月,慘遭殺害,時年34歲。聯系作者簡介,試從文中找出有關本文寫作時代背景的句子。
明確:13段
2、齊讀13段: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了。我們一起看看最後作者寫了什麼內容。這一段中最觸動你的是哪一句話?
( 「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我們回看課題,「囚綠」在這里發生變化了。
變成了&nt;——「囚人」
什麼人? (中國人。)
中國人有沒有被屈服呢? (沒有)
請看這「綠」和「中國人」之間,作者是如何將二者聯系起來的?
(運用象徵手法,綠其實象徵了不屈服於黑暗,渴望自由、陽光的中國人。)
蓬勃 ————希望、生命
綠 象徵(托物言志)
向陽 ————自由、光明
固執 ————堅貞不屈的抗敵精神
(物) (志)
小結:
陸蠡作為一個愛國的作家,他不僅抒發了自己對綠的熱愛,更賦予綠以時代需要的精神,寄託了作家對民族未來的美好祝願。 這種寫作方法就是我們常說的托物言志。
3、歸納主題:
借贊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抒發了自己忠於祖國的情懷,頌揚了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表達了對自由和光明的嚮往之情。並借「有一天」重見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淪亡的祖國河山早日獲得解放。
六、再讀課文,發散思維:
本文給你什麼深刻的人生啟示?
(提示:從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對綠的態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堅強,沖破阻力才能成功。
2、愛不一定要佔有,真愛就應學會放手。
3、世間的一切生命其實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尊重生命。
七、布置作業,課後練筆:
「綠色是多寶貴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在寂寞中,常春藤不離不棄地陪伴著作者,這綠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個老友,也許作者常常會與這位老友交談。在「賞綠、囚綠、釋綠、念綠」這幾個部分中任選一部分,設計一組作者與常春藤的對話。
要求:1、對話要符合作者在每個時段的心情。
2、能體現綠的象徵意義。
3、語言要求生動形象。
《囚綠記》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了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優美。藉助於多讀,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
2、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跡的介紹,深入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備:
一常春藤盆栽。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學們知道這種盆景植物的名稱嗎?(常春藤)這是老師喜歡的一種植物,老師喜歡它的原因
有兩點,我先說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它的顏色綠色。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芸芸眾生喜愛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之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位喜愛綠色的現代散文家陸蠡寫的一篇散文《囚綠記》。
2、指明一學生上黑板寫上課題和作者名字。教師給作者名正音。
3、簡介作者有關情況。(學生圈劃、朗讀課文後面注釋中的有關內容)
二、 釋題:囚綠就是把綠色囚禁起來。
作者為什麼要囚綠呢?要求學生帶著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高聲朗讀、輕聲朗讀、一個人讀,找個伴兒一起讀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讀課文。
教師明確要求:標注段落,圈劃疑難字詞。或結合課後注釋,或同學相互討論,合作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也可當場求助老師。
三、 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線索。
1、作者為什麼要囚綠?(因為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後來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教師歸納板書: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四、 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
1、 學生速讀課文。指明學生找出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
情。教師適當引導講解,在學生找出後,或組織學生齊讀,或組織分組讀,在讀中與作品直接對話,感知這篇散文的語言風格。
2、創設情境:假設學生是作者,要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與綠直接對話,要求學生以課文第五小節一段話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為例,變換人稱、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
五、 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
1、 作者因為愛綠而囚綠,課文那些語句寫出了他綠友的愛之深?指名朗讀文中有關語句。
2、 教師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學生觀察它的枝條向一個方向伸長即向著陽光方向生長的
外形特點,揭示喜愛它的第二個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問: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來說明。
板書:對生活的熱愛
3、 對作者囚綠這個行為你是如何理解的?
在學生討論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
光明的嚮往;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自私之舉,是對綠的施暴之舉,是對生命的一種遏制、一種摧殘。
4、對被囚的綠友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你有什麼啟示?
要學生結合自己生活中因為渴望得到某物而想佔有它,結果卻不能如願的事例的實例,進一步理解作者所闡明的人生哲理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常春藤的不屈不撓;生命不可侵犯;萬物各得其所,人為不可干擾;
如果真的喜歡這個事物,那就給他(它)自由,讓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板書:生命的尊嚴不可侵犯
六、 研讀釋綠部分。(第12-13節)
學生討論:由作者釋綠的時間和地點,你聯想到什麼?
教師穿插介紹陸蠡有關事跡: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編輯,小海淪陷後,他留滬主持該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說,被捕,刑審數月,受盡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殺害。
教師明確:釋綠這部分是文章的主題所在,在這里,作者從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那種頑強抗爭的性格,永向光明的執著中彷彿也照見了自己的性格和命運。作者後來把瘦黃的枝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珍重地開釋表明了他發自內心深處的對自由和光明的呼喚。
板書:呼喚自由和光明
七、 研讀思綠部分。(第14小節)
引導學生朗讀體會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含蓄地表現了他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與牽掛。
八、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全文的表現手法:詠物抒情
九、 布置作業:課外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附板書設計:
戀綠 囚綠 釋綠 思綠
熱愛生命 生命的尊嚴不可侵犯 呼喚自由和光明
詠 物 抒 情
Ⅲ 【淺談小學現代文小說閱讀教學】小學科學1-6年級教案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小說體裁的課文不多,只有兩篇中國古典名著選讀――《林沖棒打洪教頭》(第九冊)、《三打白骨精》(第十二冊)和兩篇現代外國小說――《船長》、《愛之鏈》(第十一冊)。它們和眾多的故事、散文混雜在一起,很難區分。我是這樣理解的:小說是寫人的,坦冊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故事是寫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故事進行的。小說是虛構的,散文是寫實的。小說、散文和故事是不同的文學體裁,各自的要素不同。小說是通過對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和環境。
蘇教版國標本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在第二單元中選編了兩篇小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說《船長》、美國作家傑尼・巴尼特、羅依・李的《愛之鏈》。下面就針對小說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要求談談現代文小說閱讀教學可採取的一些教學思路:小說是一種敘事性文學樣式,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塑造出多種多樣具有「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所以,閱讀小說可以認識世界,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閱讀小說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分析情節結構
抓住情節發展的階段,從人物活動的場面及人物事件的關系、人物性格發展、矛盾沖突過程等方面去理解作品,這是小說教學的基礎。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先默讀課文,然後通過分析情節結構,概括小說的中心事件。比如,《船長》一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屹讓手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於職守、捨己救人的崇高精神。這是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展開情節的。《愛之鏈》是一首愛的贊歌,文章極其細膩地描寫了發生在一個嚴寒的冬夜裡的充滿愛的故事:下崗的喬依無償幫助老婦人修好汽車,老婦人在用餐時又得到喬依妻子的悉心照顧,也受到了愛的感染,留下一些錢,悄悄姿遲地走了。這就要根據場面的流動把握故事情節的發展了。這篇課文的作者匠心獨具,構思巧妙,故事從喬依說起,最後又回到喬依身上,結構上首尾呼應,尤其是結尾耐人尋味,既揭示了喬依和女店主是夫妻關系,又暗含著喬依的無私付出也得到回報。
二、分析人物形象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教學時要通過具體分析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把握作者刻畫的人物形象。比如,《船長》這篇課文的主要寫作特色是:集中筆墨,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1.運用對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質。客輪遇險以後,船長想到的是60個人的安全,唯獨沒有想自己,這60與1的對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質;在人們混亂時,船長站在指揮台上,「威嚴的聲音壓倒了一切呼號和嘈雜」,兩處對比,突出了船長的鎮定自若,臨危不慌。
2.運用語言動作,突出人物性格。客輪遇險後,哈爾威船長「大聲吼道」,「簡短有力的對話」,「指揮著,控制著,領導著」,下達著命令,一切都在聽從他的調遣,危急中還不忘搶救見習水手克萊芒,突出了人物果斷、堅決的性格。
3.運用特寫鏡頭,展現人物形象。「船長哈爾威屹立在艦橋上;一個手勢也沒有做,一句話也沒有說,隨著輪船一起沉入了深淵。」這是一個典型的特寫鏡頭,展現了人物忠於職守、視死如歸的高大形象。
三、分析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的描寫常常起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作用,而社會環境的描寫則往往能揭示出作品的深刻內涵。
《船長》開頭,「薄霧籠罩著大海」是一句很簡單的環境描寫,看似作者的隨意之語,其實非常重要,它是撞船事故的導火索。「突然,沉沉夜霧中冒出一個陰森森的往前翹起的船頭。」這句話包含的信息量很大,「突然」說明事情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猝不及防。「沉沉夜霧」遮蔽了人們的視線,「冒出」「陰森森」的「瑪麗號」讓我們感覺當時十分恐怖,讓人不寒而慄,環境襯托心境。教學時可以拋給學生這兩個問題:1.小說開頭的環境描寫起什麼作用?2.這場海難的發生誰負主要責任?從文中哪裡可以看出?
新課標提出,高年級閱讀教學應指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課文中那些似乎是不經意的幾筆,卻是襯託人物品質的點睛之筆,這就是小說的獨特魅力。
四、概括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的概括,要在分析情節結構和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和過程中,引導學生逐步加以解決,做到水到渠成。以蘇教版國標本六年級語文(上)的第二單元為例,本單元圍繞「人間真情」這個主題,通過三篇課文,多角度、立體地歌頌了人情美、人性美。其中,《船長》塑造了船長在客輪被撞毀的危機時刻,指揮若定,視死如歸,為旅客置生死於度外,為職守「與陣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愛之鏈》是寫下崗的喬依,在路上主動幫助老太太修車,並謝絕了報酬;老太太開車到了一個路邊的小飯店吃飯,又暗暗資助孕婦的故事。這兩篇課文分別歌頌了愛崗、愛社會的偉大精神,展現了課文主人公們為他人獻出真愛,向人間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境界。教學時要善於指導學生發現和把握小說中關鍵性題旨句,指導學生歸納主題。從而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接受美感教育,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為學好語文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