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推薦感悟人生
A. 感悟人生的書
人之所以詩意,是因為他心中有如花一般的天使,彰顯出人性的美麗。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感悟人生的書推薦,歡迎閱讀。
1.《生死場》作者:蕭紅
推薦語:蕭紅寫《生死場》時才23歲,但已經歷了母亡、摯愛的祖父去世、抗婚求學、被軟禁、出逃、流浪、與汪恩甲同居懷孕、被遺棄、官司敗訴、被扣人質、向報社求救、與蕭軍相愛、產女送人等等殘酷的現實。
書中有很多描繪生死的場景,生之卑賤與動物等同,死亦如草芥焚燃灰燼消散。就像書中所描繪的「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在20幾歲迷茫無知,苟且於現實種種困境中的我們何嘗不是處於這樣的生死場中。
筆記:
只有一樣東西令夢想無法成真,那就是擔心失敗。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墳場是死的城郭,沒有花香,沒有蟲鳴,即使有花,即使有蟲,那都是奏著別離歌,陪伴著說不盡的死者永久的寂寞。
母親一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愛護菜棵了。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
2.《廚房》[日]吉本芭娜娜
推薦語:《廚房》對於跌進黑暗的孤獨者來講,必是最好的閱讀本之一,它叫人覺得窩心,也教人重新站起來。故事講述了少女櫻井美影失去所有親人後,只有在廚房的冰箱旁才能安睡。曾受她祖母關照的田邊雄一與他的變性人母親惠理子收留了她。
這個病態家庭卻使櫻井美影感受到了溫馨,從廚房出發,她慢慢地從最黑暗的孤獨中走了出來。書中記錄了生活的悲傷和憂愁,但我們知道其實最後所有的傷感和憂愁都會化作涓涓細流一樣會消失,而美好卻最後會來到你的身邊和跟前。
筆記:
人在生命歷程中,不徹底絕望一次,就不會懂得什麼是自己最不能割捨的,就不會明白真正的快樂是什麼,結果整天渾渾噩噩。
一個人要想真正自立,最好去弄點什麼東西養養。比如撫養孩子啊,種盆花啦。在這過程中才會看清自己能力的極限,然後才能有所作為。
我會不斷成長,經歷風霜,經歷挫折,一次次沉入深淵,一次次飽嘗痛苦,更會一次次重新站起來。我不會認輸,不會放棄。
3.《鍾形罩》[美] 西爾維婭·普拉斯
推薦語:這本小說以作者早年生活經歷為藍本,敘述了19歲的大二女生埃斯特經歷了充當某知名雜志社的客座編輯、參加寫作班被拒、自殺未遂、接受心理治療、重樹自信期待返回社會,展開新生活的一系列過程。
小說主角埃斯特以其女性獨有的冷靜、客觀,娓娓地講述自己的痛苦經歷:她不想成為傳統標准與主流價值觀中相夫教子的「幸福主婦」,然而在面對紛繁的社會時,卻也無法確定自己的方向。最終接受心理分析治療,重新審視自己,期待開始一種嶄新的生活。
筆記:
熱水澡肯定不能包治百病,但我想例外也不會太多。每當我悲痛欲絕,或者神經緊張、夜不成寐,或者迷上了什麼人卻得等上一個星期才能見他一面,我都會意志消沉、萎靡不振,這時我就會對自己說:洗個熱水澡吧。
我看見我的人生像小說中那棵無花果樹一樣,枝繁葉茂。 我看見自己坐在這棵無花果樹的枝丫上,飢腸轆轆,就因為我下不了決心究竟摘取哪一枚果子。我哪枚都想要,但擇一枚就意味著失去其餘所有的果子。
4.《達洛維夫人》[英] 弗吉尼亞·伍爾夫
推薦語:小說記敘了一個國會議員的妻子在舉辦宴會的一天里,遇見舊情人,聞聽自殺事件時的種種感悟。但是讀者面前展現的遠不止她一天的所作所為,而是她的一生、她的性格和她和家人、朋友的關系。
小說中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說明,婦女想要精神和物質上的獨立,必須要有經濟上的獨立。只有經濟上獨立後,才能住在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才能掌握自己飄搖不定的人生。
筆記:
如今她不會去這樣那樣地評論世界上的任何人。她感覺很年輕,同時又感覺有說不出的蒼老。她如一把解剖一切的刀,但同時她又是個局外人,一個旁觀者。她看著一輛輛計程車,有了一種永恆的疏離感,她彷彿越走越遠,孤身一人地,一直走到遙遠的海邊。
5.《呼吸課》[美] 安·泰勒
推薦語:瑪吉和艾勒這對夫婦要動身去參加一位老友的葬禮。沒想到一路上,兩人之間的爭吵和沖突不斷爆發。瑪吉幾乎怨恨起艾勒,他總是要和自己唱反調。一次又一次的爭吵引發了瑪吉的.回憶,她想起了自己遇到艾勒前的生活,自己和艾勒的相愛,想起了他們結婚,生子,一起將孩子撫養長大再送走的種種。
28年裡,他們重復著同樣的爭吵。同樣的指責,同樣的怨恨年復一年地被翻出來,沒有一件真的被忘記。28年裡,他們也重復著同樣的玩笑,同樣的情話,默契到只要一個手勢一個眼神就心照不宣地傳達支持和安慰。就像呼吸。呼氣,失去;吸氣,得到。無論是細碎的家庭生活,還是幾乎被遺忘的激情和愛,都在呼吸之間。
筆記:
她奇怪自己竟沒意識到這些年來他們和她一樣都在變老,多多少少經歷了相同的人生階段——養育孩子,把孩子送出家門,驚愕地從鏡子里發現皺紋,看著父母變得羸弱。也不知怎麼回事,在她心裡,他們竟還是那群為畢業舞會焦灼不安的人。
瑪吉發內心地感到哀傷。天哪,她這是怎麼回事?她弄不明白。她是不是打算用餘生來哀悼每一次失去,不管是大是小——一個兒媳婦,一個孫女,一隻貓,一台抽干空氣的機器?
6.《我腦袋裡的怪東西》土耳其] 奧爾罕·帕慕克
推薦語:在麥夫魯特還是一個生活在安納托利亞中部窮山村少年的時候,他就不住地幻想自己未來的生活會是怎樣。12歲時,他輾轉來到「世界的中心」——伊斯坦布爾打拚,立刻被那些老城消逝、新城待建的景象所吸引。他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在土耳其的街道上販賣缽扎。他與那些在城市繁華外荒涼處的居民一樣,渴望致富。
但是運氣似乎永遠都不追隨他,他看著親戚們在伊斯坦布爾暴富並定居;他珍惜自己的家人和妻子,可工作失意、生活窘迫仍不斷擠壓著他。無論如何,他仍然夜復一夜,漫步在伊斯坦布爾街頭,一邊賣缽扎,思念自己的真愛,一邊琢磨著腦袋裡冒出的一個又一個怪怪的東西,這些念頭讓他自感與眾不同。他,一個沒錢沒地位的缽扎販子,既屬於這個大都市,又在頭腦中不停地尋找著另一種生活。
筆記:
有時覺得,自己正在經歷人生中最幸福的歲月,但只把這種感覺存放在腦海的一個角落裡,因為擔心,如果總想著自己幸福,就可能失去它。
身處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可能感到孤獨,但是讓城市成為城市的東西,也恰恰是這種能夠在人群中隱藏自己頭腦里的怪念頭的可能。
讓一千萬人聚集在伊斯坦布爾的東西是生計、利益、帳單,但支撐這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樣東西,那就是愛!
B. 讀路遙《人生》有感五篇
人生就如一陣風,它是能穿越荊棘的。只有穿越過荊棘,這陣風才能吹綠萬山遍野,才能吹來萬紫千紅,才能迎來人生的春華秋實!下面是的我為你們整理的 文章 ,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人生 讀後感
這天,我讀了路遙的短篇小說《人生》, 故事 情節深深地感動了我,多次流下眼淚。()巧珍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她漂亮、善解人意、要強、有眼力,個性是當她愛一個人的時候,那種徹頭徹尾的勁,即使他負了她,可他仍執迷地去愛他,默默地,執迷地去愛他,並為他做事。她又有堅強的一面,當高家林和她斷絕戀愛關系與另一個女孩相愛後,她毅然的理解了這個現實,盡管她深愛高家林,在別人看來,她不尋短見,也會神經病的,但是她非但沒有,反而比以前更能幹了,她熱愛生活,每每看到綠油油的田地,她什麼都忘了,用書上的話說:大地能包忍任何痛苦。
我想,我也要像巧珍一樣,愛一個人就去愛他到永遠,我之所以多次掉下眼淚,可能也在於我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吧!讀完書後,真痛快。記得小時候,每當看完一部電視劇,我總期望有個完美的結局,總期望每個人的結果都像自己頭腦中的一樣理想,否則,自己會很生氣,覺得不美,可此刻,也許自己長大了,對於什麼樣的結局都能認可,都能理解,有時,作品的杯具會更美!
本篇 日記 寫於99年12月5日,當時自己正值大學一年級,八年後的這天,初為人母的我,重新翻開日記,感慨頗深,抄寫過來,與大家一齊回憶一段大學讀小說的時光!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
一向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農村青年高中 畢業 後沒能走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小學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使他充滿期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里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裡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朴實、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裡大顯身手。但是最後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應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 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應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理解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感情我卻不明白該說什麼好。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 文化 ,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朴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台,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心靈的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取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著狗皮褥 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復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復思考後,他最後理解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著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取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理解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在外照顧好自己,但是淚水卻流下了臉頰。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著,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著。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這是寫在《人生》扉頁上的一段話,路遙借用柳青的這段話概括了高加林的人生,當然,也啟發了我們的人生。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
高加林在人生不得意的時候依然點燃理想的火種,照亮了生命里漆黑的路途。他的生活道路真的遇上很多岔道口。之後,他憑著真才實學平步青雲了,但在感情這個岔道口前,他走錯了——他拋棄了昔日和他同甘共苦的愛人巧珍。
是的,在未來的生活里,我們也會遇到許多的岔道口。我們在持續生活熱情的時候,或者,真的要增加一些自我反省的力量!
最後,引用路遙寫在《人生》序言裡面的一段話,讓我們共勉,同時這也是我要對我自己以及和我一樣處境的人要說的話。
我們要有堅強的性格。一個軟弱的人不能長期勝任艱苦的勞動。性格的堅定是建立在信仰的堅定的基礎上的。一個人要對社會、事業等方面沒有正確的認識和堅定的信仰,也就不可能具有性格的堅定性。而一個經常動搖的人怎樣可能去完成一項艱難困苦的事業?
性格也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在長期社會生活中構成的。我們不僅僅要在工作實踐中,更重要的是就應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尋找困難,在不斷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性格。不要羨慕安逸和享樂,不要陶醉在一時的順利和勝利中,我們應不斷的強迫自己自找苦吃!
對生活就應永遠持續熱情!……」
讀路遙《人生》有感
這是我第二次翻看路遙的《人生》,感觸遠勝於第一次。第一次看《人生》時,我很詫異路遙為何要把《人生》作為小說名。記得第一次看是在讀高二時,那時候還不能理解小說的資料,只是一味單純的以看小說的眼光來看待這本書,但上大學後,再來看它時,卻是另一種感受。先來談談《人生》的情節吧。小說背景取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陝北農村地區。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年輕的農村人,他高中畢業當上了小學教師,就在他以為自己的才能和抱負能得以實現的時候,命運第一次給他開了一個玩笑。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利用關系讓自己兒子頂替了他的教師位置,而他也由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變成了一名普通的農民。在這次人生的低谷中,他收獲了一份完美的感情,開始與農村姑娘劉巧珍談起了戀愛,這使他的精神得到了慰藉,本來照著發展下去也是一種不錯的選取,但命運又垂青了他。沒過多久,因轉業回鄉的叔父的關系,高加林很快又回到了城市,並且成了一名縣通訊幹事。此時,加林重新遇到了他高中同學黃亞萍。在黃亞萍猛烈的感情攻勢下,並且有機會到大城市發展,他艱難地舍棄了農村姑娘劉巧珍,開始了與黃亞萍「羅曼諦克」般的熱戀。然而,好夢難圓,命運又一次捉弄了高加林,高加林透過關系在縣城工作的 事被檢舉揭發,他因此又一次回到了農村。而此時,已是物是人非,巧珍已嫁他人。在聽完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後,高加林也開始真實而深刻地思考「人生」這一命題。
高加林他身上既體現了現代青年那種不斷向命運挑戰、自強堅毅的品格,又同時具有辛勤、朴質的傳統美德。他熱愛生活,心性極高,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關心國際問題、 愛好 打 籃球 ,並融入了時代潮流中。然而,真實的現實與理想之間產生強烈的反差,也構成了他矛盾復雜的性格特徵。縱觀他的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不斷在得到中失去,又在失去後得到,繼而又失去。正如路遙在小說中所說:「生活啊,生活,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為夢想。」而高加林也在其中品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什麼是人生?無數先哲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人生是從降生到死亡的過程,而這過程怎樣走就是人生。我認為人生就是在這過程中對生活的種.種選取,或對或錯。每個人都有選取生活的權利,但此刻對於我們來說選取的機會多了,倒讓我們手足失措,迷茫了。而從高加林身上我們能看到他缺乏一種堅定的信念,對生活搖擺不定,這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致命的缺點。所以,不管我們如何選取,就必須要堅定信念,就算錯了,也不必垂頭沮喪,過錯也是試金石,大不了重頭再來。正如小說結尾德順爺爺所說的:「娃娃,你不要灰心!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後爬不起來,那就變成死狗了…….」
而人生的另一特點就是無法預知,在這一秒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正如高加林在當教師時不明白社會的殘酷,會讓他再次淪為農民,在他當農民的時候也不明白他能重新回到他夢寐以求的城市,而他在城市正准備好好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時,更不明白他自己又要重新回到農村。也許我們在抱怨社會的種.種不公,但我想說的是,社會本來就如此,沒有絕對的公平,世界上只有兩種事是公平的:一是時間,二是死亡。所以,我們惟有在有限的時間里做出更多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不是怨天尤人。無法預知又怎樣,人生本就如此,也不必太糾結於此,做好當下,足矣!
作家柳青曾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而我們,也即將踏入社會,也將面臨諸多誘惑與考驗,如何選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人生的選取,選取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在那裡想說的是,不要因為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奮飛的翅膀,也不要因為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取,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關於人生的話題在我心中一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一向無法有清楚的答案。古人說:十五而向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想自己連而立之年還未經歷,又何談不惑(自我封閉一下)。
一向讀季羨林的《談人生》,季羨林談自己對生命好處、做人處事、名譽、朋友、壓力、困難、感情、成功等等人生中各種境遇的看法,那麼我的一生怎樣樣完成?我想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我的愛人?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我的價值?...。
路遙的《人生》則透過小說的故事發展,展現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選取,而這些選取有出於慣性、本能、環境、也有慾望、夢想,在時間推移中,人物在不同境遇下透過行為表達自己的人生。
《人生》具體背景我沒有查證,就應在改革開放萌芽期,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著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沖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朴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著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完美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裡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構成了不同的性格,女性的黃亞萍任性而敢於追求,男性的克強雖也敢於追求,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為。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這本小說是朋友推薦的,總期望能找到一些什麼,可越是期望越是失望,直至被去除教師資格的高加林在農田裡對德順說「德順爺爺,我一開始就想把最苦的都嘗個遍,以後就什麼苦活也不怕了。」才被震撼。人最怕應對的是脆弱自己,最強大的是內心的堅韌。
社會是現實的,人生的岔口也有很多,選取也就很多。在應對成績,成功時要持續冷靜,要戒躁戒躁,找到原本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在失意的時候,在給自己期望,想想完美未來,重新看待自己,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在普通中,在平凡中要耐得住性子,需要努力積累,只有在積累後才能抓住機會,如果高加林沒有才華,也可能成為優秀的通訊幹事。要有堅韌的性格,在困難面前理清思路,克服困難,堅定不移的走出自己的路。
高加林還是高加林,雖然故事結尾他回到了高家村,但我想所有人都清楚只要他夢想不熄滅,此段經歷會成為他最為寶貴的財富。人要有夢想,要有激情,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折騰,敢於寂寞。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
「這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完美」這句話一說出來,估計大家都很熟悉。阿里巴巴總裁馬雲,電子商務時代的風雲人物。最近在看訪談節目《財富人生中-馬雲》中馬雲有提過《人生》這本書(路遙對我的影響最大。18歲時,我是蹬天輪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
也許目前很多年輕人都把馬雲當做偶像,我當然也不例外,《人生》這本書真的對一個人影響這么大嗎?我拿起電話,先打電話給創新書店幫忙查詢這本書,創新書店說沒有庫存,而後打電話給解放西的新華書店。店員說還有庫存,我就十萬火急地去解放西那邊買下了這本書。
6月25日,買到書的當天,我便認真地閱讀起來。6月28日,把書看完了。(還沒這么認真看過一本書,白天,晚上,公車上,路邊)
故事中幾個人物浮此刻我們的眼前:主人翁:
高加林(教師,高中畢業,當時年代也算是文化人)
巧珍(沒上過學,心裡深愛著高加林,做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他,劉立本二女兒)
高明樓,劉立本(村裡的能人,小幹部,有點狡猾)
黃亞萍(幹部子女,有點任性)
德順老漢(村裡面的光棍,人生閱歷豐富,懂很多人生道理)
高加林的人生軌跡,從縣里到農村,農村到縣里,最後結局是被貶回村中。高加林的人生是奮斗的一生,心裡有很多的人生抱負,從一個人民教師,到被高明樓利用權勢趕下台,讓他兒子三星當老師。明樓不得不從農民做起,在此期間,巧珍深愛著他,為他付出了很多。高明樓收獲感情以後,心裡踏實下來,從農民做起,努力地幹活,最後被安排到縣裡面做通訊幹事,當起了記者,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縣裡面的風雲人物。當時的高中同學亞萍也在縣裡面,在學校裡面就以前喜歡過高明樓,一向很仰慕他的才華,為了他,不顧當時社會的藐視與指責跟相處兩年的男友分手,高明樓為了事業,毅然把巧珍給拋棄了。不顧道德觀念的影響。受到社會上,村裡面的指責。最後,被人舉報走後門當了通訊幹事,被重新貶回農村當農民。
高加林的人生是充滿的矛盾的一生。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理想,從一個農民踏踏實實地做起。最後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事業的成功,一心想離開農村,不滿足現狀,去施展自己的才華,並為之奮斗,的確讓人敬佩。但是他為了人生,事業擯棄當時的社會觀念,社會現實,最後落的這樣的下場,也讓很多人噓唏。
現代社會中有很多高加林,社會的現實往往跟我們個人理想有矛盾,當社會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我們卻能改變對待這個社會的態度。不能偏離最基本的做人原則。先做人,後做事,無論任何時候都是最重要的。
讀路遙《人生》有感五篇相關文章:
★ 讀路遙《人生》有感五篇
★ 讀路遙《人生》有感作文五篇
★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範文五篇
★ 路遙人生讀後感優選範文5篇
★ 路遙《人生》讀後感優秀範文
★ 路遙的《人生》讀後感精選
★ 通讀路遙的《人生》心得感悟5篇
★ 路遙人生讀後感簡短範文五篇
★ 讀路遙的《人生》心得體會範文
★ 路遙《人生》讀書心得作文1000字10篇
C. 好看富含人生哲理的小說有哪些
哲理小說創作的特點是:作家調動小說的一切要素 ,都是為了使小說人物完成對人生的深層哲理感悟;而哲學小說與哲理小說不同 ,作家調動小說的一切要素 ,完全是為了讓人物來傳達一種全新的哲學觀念。以下是我推薦給大家的關於哲理小說,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喜歡的好看的人生哲理小說吧!
哲理小說推薦
1《不朽》
米蘭·昆德拉
豆瓣評分:8.5
(9699人評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我們的愛欲糾葛都不過是不朽的延伸
書單狗有話說
主人公阿涅絲,因為受到往事回憶的長久糾纏,陷入了無可奈何狀態中。讀米蘭·昆德拉的書,不要指望一氣呵成的愛情或者什麼故事,他字句之中的漫天聯想與隱喻才是最奧妙、最有意思的養分。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我們或許只在某些特殊時刻覺察到自己的年齡,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則無年齡可言。
2.他腦袋瓜里一直裝著我,我活在他心裡,對我來說,這才是真正的生活,否則,我只是行屍走肉。
3.上帝創造了世界,然後它被交給人類;被遺棄的人類在茫茫虛無之中不斷呼喚著上帝卻得不到回答。
2《玻璃球游戲》
赫爾曼·黑塞
豆瓣評分:9.0
(1733人評價)
上海文藝出版社
黑塞一生思考的圓滿終結
書單狗有話說
如果你喜歡哲學,尤其是禪學的話,這本書會是你喜歡的書。它講了一個象牙塔的寓言,和一個人如何成為真正的人的故事。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你所說的熱情其實不是精神力量,而是靈魂與外在世界摩擦而生的力量。
2.日子雖然寶貴,但為了寶貴的東西茁壯成長, 我們樂意看著寶貴的日月消逝而去。
3.幸運既不能從理性,也不能從道德倫理進行解釋,幸運在本質上與魔術相近似,是人性階梯中比較原始和年輕的部分。
3《紙牌的秘密》
喬斯坦·賈德
豆瓣評分:8.5
(3828人評價)
作家出版社
世界上總有一個丑角
書單狗有話說
說到小說體的哲學啟蒙讀物,《蘇菲的世界》肯定榜上有名。而書單狗說的這本,比《蘇菲的世界》更有故事性。它講述的是關於家族、“我是誰”的哲學疑問、虛幻與現實交織的故事。不僅有推理小說的懸念,哲學的思維也在扣人心弦的尋找故事中給人以啟迪。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上帝已經死了,謀殺他的人是我們。
2.看透命運的人必須承受命運的折磨。
3.紙牌游戲是一種家族的詛咒,總會有一個丑角看穿整個騙局,一代又一代,地球上永遠游盪著一個永遠不會被歲月摧殘的小丑。
4《愛情筆記》
阿蘭·德波頓
豆瓣評分:8.2
(6769人評價)
上海譯文出版社
深入解剖愛情
書單狗有話說
一部有趣簡單的愛情小說,充斥著英式幽默,雖然情節平淡但恰恰寫的是身邊的愛情,邂逅、相識、同居再到分歧、分手。作者還在愛情的每個階段,穿插各種分析和見解,隨處可見西方各派哲學家的言論與思辨。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我恨我自己別無選擇,只能冒險愛你。
2.我們先有愛的需要,然後再愛一個特定的人。
3.我們選擇的伴侶必定在相遇的人當中,如果給予不同的范圍,不同的航班,不同的時間或事件,那麼我愛上的的人可能不是她。
5《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
羅伯特·M.波西格
豆瓣評分:8.4
(4633人評價)
重慶出版社
探求良質的精神之旅
書單狗有話說
有多少人曾以為這是修摩托指南而錯過這本佳作的?這其實是一部奇特而有趣的哲學小說,父子倆在騎摩托車跨越美國大陸的旅行中,父親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向他十一歲的兒子傾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的探索。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內心的寧靜會產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價值觀就會產生正確的思想,正確的思想就會產生正確的行動。
2.一個人產生幻覺被稱為精神錯亂,很多人產生幻覺被稱為宗教。
3.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把它做得很漂亮,或是很醜陋。
6《源泉》
安·蘭德
豆瓣評分:9.2
(1220人評價)
重慶出版社
每個人生來都不是一個二手貨
書單狗有話說
天才建築師洛克單槍匹馬為自己的創造產權而辯護,在世俗的濁惡激流的沖擊下,以及利己主義者擠壓下,他幾乎被壓垮,可他依舊堅定地保持著建築師應有的自尊。那種純潔堅定的勇氣令人感動,此外對“自我”、“二手貨”和極權的討論很有啟發。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2.自由就是無所求,無所待,無所依。
3.為了將事情做好,首先你得喜歡做這件事,而不是喜歡這件事情的結果。
7《刺蝟的優雅》
妙莉葉·芭貝里
豆瓣評分:8.1
(9230人評價)
南京大學出版社
拯救文藝女青年
書單狗有話說
作為哲學教授寫的小說,書中的哲學觀點流露得很自然。這本書像是兩位女主人公寫成的博客,一個講身邊瑣事與所讀所思,一個記錄世界運動與深刻思想,很多地方都極具哲學道理。
三句話感受這本書
1.我們無法停住慾望的腳步,它贊美了我們,也謀殺了我們。
2.年輕人以為裝出成年人的樣子就可以讓自己變成大人了,卻不曾想過,大人們的心智卻依然只是孩子,他們面對生活的苦難只會抱頭鼠竄。
3.從外表看,她滿身都是刺,是真正意義上的無堅不摧的堡壘,但我的直覺告訴我,從內在看,她不折不扣地和刺蝟一樣的細膩,刺蝟是一種偽裝成懶洋洋樣子的小動物,喜歡封閉自己在無人之境,卻有著非凡的優雅。
>>>下一頁是有關人生夢想的小說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