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方式小說閱讀
『壹』 東南大學外語系
門類 英語 專業代碼 050201 授予學位 文學士
學制 四年 制定日期 2005年9月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英語基礎扎實,知識面廣,適應能力強,高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並具有創新能力、能從事各項英語語言工作的復合型高級英語專門人才。
二、 基本要求
本專業學生通過四年系統的學習和訓練,應具備扎實的英語基本功、豐富的英語語言和文化知識、較高的翻譯水平和初步的語言文學研究能力,能在科技、外經貿、外語教學、編輯與翻譯等領域熟練地應用英語獨立工作。
三、 畢業生應具有的知識、能力、素質
1、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本功和豐富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
2、具備熟練得體地用英語進行口頭與書面交際的能力,包括常用文體與題材的寫作和編輯、口譯、筆譯的能力。
3、具備科技、外經貿、英語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等領域的基本知識,並能應用這些知識較好地適應和承擔相關的工作。
4、具有計算機及網路、常用軟體的基礎知識及應用能力。
5、具有合作互助精神
6、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刻苦鑽研的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四、 主幹學科與相近學科
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育、英語翻譯、經貿
五、 主要課程
1、通識教育基礎課:德育課、馬列課及文化素質教育類課;文科高等數學及高等物理;計算機類課程等。
2、大類學科基礎課:基礎英語、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寫作、英語語法、高級英語閱讀;
3、專業主幹課:翻譯理論與實踐、主要英語國家文學史及選讀、語言學基礎。
六、 主要實踐環節
英語綜合技能訓練、專業實習、畢業論文
七、 雙語教學課程
市場營銷、外貿函電與口語、工商導論
八、 自學課程
九、 研究型課程
十、 畢業學分要求及學士學位學分績點要求
本專業畢業生最低計劃學分應達到166學分。英語專業八級考試(TEM-8)成績達到50分以上,畢業論文及格以及學分成績點大於2.0者可獲得學士學位。
十一、各類課程學分與學時分配
課程類別 學分 學時 學時比例
通識教育基礎課 32 730 27.2%
大類學科基礎課 72 1344 50.1%
專業主幹課 29 448 16.7%
專業與跨學科選課 10 160 6.0%
實踐系列課
集中實踐環節 16
總計 159 2682 100%
十二、教學安排指導表
見指導性教學計劃及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指導表
英語專業教研室學科介紹
Introction To Teaching Section For English Majors
專業方向及課程簡介:專業一、二年級為基礎階段,主要英語專業課程有:基礎英語、英語泛讀、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作文、英語語法等;三、四年級為高級階段,分為英語語言文學、經貿英語兩個方向,共同的課程有:高級英語閱讀、英美文學、普通語言學、英語視聽說、英語翻譯與技巧、英語口譯、第二外語等;各方向開設有特別的課程,如語言方向的應用語言學、文體學、修辭學等;文學文化方向的詩歌選讀、小說選讀、散文選讀、西方文藝理論、公眾演講等;經貿方向的外貿英語函電、市場營銷等。每個方向在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英語基礎的同時,將根據各自的特點著重向學生傳授本領域的專業知識、培養他們這方面的技能。各年級還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如英語興趣小組活動、英語演講賽或辯論賽等等。
Disciples and Course Design: As the fundamentals, the courses offered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year include: Comprehensive Reading; Extensive Reading; Oral English; English Writing; English Grammar; Survey of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etc. Advanced study in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year is divided into two subdisciples: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English for Economics and Trade. The two subdisciples share such courses as Advanced Read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Oral Lessons with Audio-Visual Materials; Translation; Oral Interpret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econd Foreign Language, etc. In addition to that, they each have their special subjects, such as General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etc, for the discipl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mmercial Correspondence, Marketing, etc, for English for Trade and Business; Rea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n Medical English and Survey of Medicine Science, etc, for Medical English. Apart from the focus on students』 basic language skill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s also taugh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disciple. Various types of extra-curricula activities are also held such as project groups, English speech contests, debates in English, English short plays, etc.
師資情況:本教研室現有教師21人,均為研究生以上學歷,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已有9人在國外作過訪問學者。常年聘有2至3名外籍英語專家授課。教研室的老師均各有所長,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做出了比較突出的成績,已發表了幾十篇專業論文及數部著作。
Faculty & Staff: The teaching section consists of 21teachers boasting M.A or PhD degrees, of whom there are 4 professors, 9 associate professors and 9 teachers who were visiting scholars abroad. There are normally 2 or 3 foreign specialtie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ho join the faculty each year and offer courses. In token of the high attainments in their relevant fields, scores of theses and several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課 程 大 綱
一、 二年級課程
Course Design (first/ second year)
課程名稱和代號: 基礎英語 17011011
Name and number: Comprehensive English17011011
教學對象: 本科生
Teaching objects: undergraates
課程類型、課時和學分: 主修;384學時;24學分
Class type, class hours and credits offered: compulsory; 384 periods; 24 credits
教學目標: 本課程為英語專業基礎階段的專業必修課,是綜合性語言技能課程。
本課程教學的目的與任務是使學生掌握基礎的英語語言知識(語音、語法、詞
匯、篇章結構、語言功能、語言意念等),並以口、筆頭應用能力為重點,用多
種手段對聽、說、讀、寫、譯諸項語言基本技能進行綜合、全面的訓練,培養
學生初步運用英語較流利、准確地進行交際的能力,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與方
法,以及邏輯思維的能力,為進入高年級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Teaching goals: This course, by means of various means, is devoted to an all-round training in the firm command of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nglish language (phonetics, grammar, lexicology, textual structure, function of language, notion of language, etc), the language skill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ranslating , the competence to communicate in English freely and accurately, the good methods of self-teaching and the logical analytic ability in order to lay a solid grounding for students』 further study.
教學主要內容:
Main teaching contents:
1.語音部分:英語48個音素的正確發音和辨析、基本的讀音規則、單詞重音和句子重音、語流中語音的變化、基本語調及其在各種語境種的運用。
1. phonetics: pronunciation of the 48 phonemes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some similar ones; basic pronunciation rules; word stress and sentence stress; phonetic variation in connected speech; ton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texts.
2.語法部分:語法項目的教學穿插在語言知識講授和基本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有機地進行;通過教學使學生熟練掌握系統的英語語法,並在口、筆語及綜合運用中做到概念清楚、形式正確,提高連貫表達的能力。
2. grammar: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is integrated with that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the practice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tilize the correct grammatical forms and proper connectives in oral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3.詞彙部分:詞彙教學以所用教材中的詞彙為基礎,以與《大綱》配套的詞彙表中規定的1-4級詞彙為依據,結合本課程的語言知識講授及技能訓練進行;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大綱》規定的認知詞彙量。
3. lexicology: with the new words in textbooks and the word list (band1-band4) attached to the Syllabus as the basis, the teaching of new words is combined with that of language points and the practice of language skills to acquire mastery of the vocabulary required by the Syllabus.
4.功能意念:功能意念的教學主要採用教材中包含的口、筆語訓練項目,通過教學和訓練,使學生學會在各種常見的交際情境中根據不同交際需要,靈活、得體地運用恰當的語言形式表達思想。
4. function and notion: the teaching of function and notion chiefly adopts the oral and written exercise included in the student』s book. As a resul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use English properly at proper time.
5.聽、說、閱讀與寫作: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與訓練主要採用所用教材中的語言材料有機地結合進行,同時又根據各項技能的特點與要求,適當地選用補充教材進行有重點、有目的的訓練,使學生基本達到《大綱》規定的基礎階段第四級終點對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
6.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besides the exercise provided by the given teaching materials, the teaching of the four skills also carries on additional training with selected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for each skill.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reach the level of band-4 demanded by the Syllabus about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6.翻譯:翻譯在本課程教學中僅作為鞏固學生所學語言知識、增強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輔助訓練形式和手段;翻譯以筆譯為主,結合課程教學及綜合技能訓練有機地進行。
6.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focusing on written exercise, is only an assistant means to consolidate the old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of applying English.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is in harmony with that of the texts and of the comprehensive skills.
授課方式:講課,課堂訓練,討論等
Ways of teaching: teacher』s lectures; exercise in class; discussions, etc.
考核方法:閉卷筆試
Way of testing: written examination without reference
任課教師:高健 副教授;常天龍副教授;姚羚羚講師;胡永輝講師;毛彩鳳講師;張豫講師
Teachers: associate professor. Gao Jian, associate professor Chang Tianlong, lecturer Yao Lingling, lecturer Hu Yonghui, lecturer Mao Caifeng, lecturer Zhangyu
教材及參考書:
新編英語教程(共四冊),李觀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現代大學英語(共四冊),楊立民,北京外研社
其他精選的綜合語言材料
Textbooks and reference:
新編英語教程(共四冊),李觀儀,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現代大學英語(共四冊),楊立民,北京外研社
Choice materials selected by teachers
『貳』 《最後的常春藤葉》一文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分析“歐·亨利式結局”的特點和妙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質疑與探究,由分析討論學生的質疑問題作為切入點賞析結尾特點及妙處,分析理解文章主題:一是普通人之間無私的關愛,一是精神支柱對人生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人間真情,認識建立精神支點對人生的重要性,懂得關愛他人,堅定人生信念,珍愛生命。
教學重點:
分析“歐·亨利式結局”的特點和妙處,理解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感悟人間真情,認識信念對人生的重要性
反思:
學習目標與重點難點的確立依據有三:一是課程標准對小說閱讀的要求;二是歐亨利小說的特點--情節曲折,構思巧妙,往往用一種出人意料的結尾,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三是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對本文的理解把握。設計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理解的最大難點在於瓊珊這個人物形象,而不是“感悟人間真情,認識信念對人生的重要性”。
預習
1、 初讀文章,讀准字音,試一試能否復述故事情節。(用200字左右概括)
2、 再讀文章,你認為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節的設置方面有那些巧妙之處,還有那些地方存在疑問?(將自己的見解看法形成文字)
反思:
1、 預習題的設置推動了學生親密接觸文本
2、 收集學生的預習成果可以了解學生在文章的整體把握,文章藝術特色理解方面的情況,為課堂目標的設置提供依據。
3、 形成書面形式將無形的學習任務變為有形,對學生是一種督促,對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有好處。
教學過程:
導入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庄嚴地托起一個箭囊,鄭重地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當勝利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大家覺得結局會怎樣?
是的,最後他的意志垮了。兒子死在了戰場。這樣的結局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與其說是一支斷箭,不如說是一個人的意志,既成就了一個人,也毀滅了一個人,今天我們也試圖通過一片小小的藤葉,來反觀人的脆弱與堅韌,人間的無奈與溫情。
反思:1、小故事作為導語可以引起學生聽課的興趣,用這個故事和文章中的主人公形成對比,引起學生對“信念”重要性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主題
解讀文本
概述故事情節
要求你用兩句話概括,並且兩句話里都要包括課文的題目“最後的常春藤葉”。
明確:女畫家瓊珊因肺炎而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維系在最後的常春藤葉上;老畫家貝爾曼在風雨交加的夜晚畫了最後的常春藤葉,挽救了瓊珊的生命,卻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反思:既是預習成果的展示,又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新穎的形式也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總結歸納學生質疑的問題
這是怎樣一片神奇的葉子呀,它竟然治好了瓊珊的病,而這片葉子竟然是假的,這假的葉子竟然是貝爾曼冒雨畫上去的,貝爾曼竟然因為畫這片葉子而染上肺炎死去,這樣的結尾確實是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呢?
討論、交流
明確:
治好了瓊珊的病:
1、 瓊珊把自己生的希望寄託在葉子上,而最後一片傲然挺立的常春藤葉給了瓊珊鼓舞,她重新有了生存的信念。
2、 真的是這一片常春藤葉使瓊珊獲得了生命嗎?
3、 從原文來看瓊珊是怎樣一個人?
解析:① 有藝術理想 33頁8節“她希望有一天能去畫那不勒斯海灣”②熱愛生命 34頁23“一向很喜歡常春藤”緊張而認真的數落葉37頁48段“不想活下去是個罪惡”③曾經失去對生存的勇氣 35頁28節“我想擺脫一切,像一片可憐的、厭倦的藤葉,悠悠地往下飄,往下飄。”
小結
瓊珊是怎樣一個人:
有藝術理想,熱愛生命,曾經失去生存的希望,但在最後一片藤葉的鼓舞下重拾生活的信念的一位青年畫家。
符合人物性格
竟然是假的
①瓊珊沒有看出來
距離太遠,只能卧床觀看(34頁18節);病情嚴重,高燒導致神志不清(36頁34節),所以瓊珊沒有看出來
②伏筆 37頁40“經過了漫漫長夜的風吹雨打,仍舊有一片長春藤的葉子貼在牆上”46段“那片長春藤葉仍在牆上”54段“在風中不飄不動”
③37頁40段 葉子畫的很逼真
符合生活真實 符合情節發展
貝爾曼冒雨畫上去
貝爾曼為什麼會去畫,他是怎樣一個人?
老貝爾曼形象
課文第30節(一生讀文章,其他人思考,在這一節中,貝爾曼有什麼特點):
初見貝爾曼:失意、暴躁、嘮叨、酗酒、(先用原文中的詞彙概括) 相貌怪異 愛講大話 善良(為什麼會酗酒? 失意苦悶 應該是自顧不暇的但他卻不遺餘力的幫助別人)
又見貝爾曼(課文第31-36節(分角色朗讀33--35)善良、熱心(注意我與我們這兩個人稱,照應了上文的看家凶狗 稱瓊珊為“小瓊珊”)
正是有了這樣的性格特點,才有了54段的結局
再見貝爾曼-生齊讀課文54節-- 舍己為人
小結
貝爾曼是怎樣一個人
明確:貝爾曼是一個平凡的甚至有點討厭的外表下有一顆火熱的、金子一樣的愛心。窮困潦倒仍無私關懷、幫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價的失意老畫家。(通過前兩次的描寫,我們看到了貝爾曼的善良與無私,有舍己為人的舉動完全符合他的性格)
染上肺炎死去(為什麼會染上肺炎,為什麼只有兩天就死去了)
①肺炎在藝術區蔓延 33頁4“在這錯綜復雜、狹窄而苔蘚遍地的“巷子”里,他的腳步卻放慢了。”
②貝爾曼的年齡和身體狀況 60開外、酗酒、充血的眼睛總是迎風流淚
③貝爾曼在暴風雨中畫上的藤葉。(符合生活的真實,做足了情節上的`鋪墊)
小結
這個意料之外的結局符合生活的真實,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情節的發展,是在情理之中的。這也是歐亨利小說的一大特色。
這樣結尾有什麼好處?
①情節上 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
②人物形象 得以豐滿,品質得以提升,使我們發現了貝爾曼粗魯的外表下有一顆善良的心,前後的對比更震撼人的心靈。
③主題 得以升華:瓊珊從絕望到希望的逆轉讓我們體悟到堅強的信念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貝爾曼的死與瓊珊的生,讓我們體會到普通人患難與共的人間真情。(讀一讀,記下要點)
在小說中問某一段文字的好處,我們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去考慮。
反思:1、“這是怎樣一片神奇的葉子呀,它竟然治好了瓊珊的病,而這片葉子竟然是假的,這假的葉子竟然是貝爾曼冒雨畫上去的,貝爾曼竟然因為畫這片葉子而染上肺炎死去,這樣的結尾確實是意料之外的,是不是在情理之中呢?”這是本課的主幹問題,因為它是對學生質疑問題的概括和集中,學生比較感興趣,有利於將學生與文本聯系起來,推動學生反復閱讀文本,進一步引領學生理解文章。
2、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就會涉及到老貝爾曼和瓊珊兩個人物形象,所以這個主幹問題就是貫穿課堂的一條線索,將人物形象的分析,“歐亨利式”結尾的賞析,文章主旨的初步理解貫穿在一起,學生既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體會暢所欲言,老師又可以依據問題有效的控制課堂節奏。
3、在回答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遇到有爭議的地方,我就引導學生找到相應的文本反復揣摩,整個過程都緊密聯系文本,採取各種讀的形式,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老師絕不多言。學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老師也注意引導的過程,而不急於展示答案。比如有的學生認為瓊珊是一個軟弱、悲觀的人,我就讓學生找到文章中和瓊珊有關的句子,並將這些句子聯系起來分析。最終師生達成共識:瓊珊是一個有藝術理想,熱愛生命,曾經失去生存的希望,但在最後一片藤葉的鼓舞下重拾生活的信念的一位青年畫家。
4、本課的第一主人公是貝爾曼,作者在塑造這個人物形象時又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所以在課堂設計上,老師是偏重於這個人物的,而實際上學生理解這個人物形象並沒有難度,學生理解有分歧的是瓊珊,這就提醒我們既要注意到文本本身的重點,更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合理調整課堂,注意預設也注意生成。
深入理解主旨
假如,貝爾曼沒有畫這最後的常春藤葉,瓊珊會不會死去?
小結
不論答案是什麼,我們的分析應該符合生活真實、符合人物性格、符合情節的發展
1、 會,33頁7段“那一成希望在於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人們不想活,情願照顧殯儀館的生意,這種精神狀態使醫葯一籌莫展。” 而瓊珊此時最關注的就是那一片常春藤葉子35頁24段,“不,我不要喝湯。只剩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後的藤葉飄落下來,那時候我也該去了”。是貝爾曼先生最後的藤葉激起了瓊珊生存的意志。如果沒有貝爾曼的幫助,瓊珊很可能會失去生命。由此可見,關愛他人是多麼的重要,而自己的信念更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2、 不會,從前面的分析看,瓊珊本質上是一個熱愛生命,而又有理想的人,還有蘇艾無微不至的照顧,醫生盡心竭力的治療,她可能會找到其他精神支點而活下去。由此可見,自己的信念才是生命賴以延續的精神支柱。
信念與愛之於我們,猶如水之於花,陽光之於萬物。
反思:
1、“假如,貝爾曼沒有畫這最後的常春藤葉,瓊珊會不會死去?”通過這個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文章的主題:一是普通人之間無私的關愛,一是精神支柱對人生的重要性。
2、這種假設的問題形式,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的反應比預期的更好,他們熱烈討論,積極發言,看的出,大家在思想上對愛與信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結束語
回到我們開始的故事,慈愛睿智的父親試圖告訴兒子什麼?
力量不是來自什麼寶箭,而是源於自己,可兒子沒有懂,也許《斷箭》本應該有另一種結局,因為,我們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就只有用堅強的信念鍛造它!信念與愛之於我們,猶如水之於花,陽光之於萬物。
反思:當時這個結束語純粹是為了課堂本身的首尾呼應,沒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太多,這種設計的出發點是不科學的,但如果在客觀上能夠強化一下學生對《斷箭》這個故事的理解,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那就沒有耽誤學生的時間。
作業
選擇1:賞析本文結尾的妙處。
選擇2:本文哪個人物,怎樣的舉動觸動了你的心靈,你有怎樣的感悟?
反思:這個作業的設計注意了選擇性,作業一是對課堂內容的歸納總結,作業二是對課堂的延伸和補充。
附:板書設計
最後的常春藤葉
歐·亨利
符合 人物性格 特點 意料之外 妙處 情節
情節發展 人物
生活真實 情理之中 主題
反思:
時下有許多人反對預設性很強的板書,但是,如果在尊重了學生的閱讀規律,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老師能盡量順其自然而又盡量條理的板書本課學習重點,對學生閱讀是有指導意義的。
寫在最後:
今天的培訓中提到有很多水平非常高的老師,敢於採用讓學生當堂提問當堂解決的授課方式。我自己認為這種方式有不少弊端,且不說對老師知識水平,反應速度是一種考驗,單就學生講,有很多問題可能是細枝末節的,並不具有代表性,也會出現大家暫時提不出問題來的冷場現象,在語文課越來越少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珍惜課堂上的每一分鍾。
所以,像本課的設計這樣,綜合集中學生的問題,結合文本的特點,課標的要求精心設計問題可能會更有效,如果我們在上課的最後設計質疑的環節,給主幹問題之外的問題留一個解決的空間,應該更受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