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之賞析小說形象教案
❶ 梳理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的閱讀方法有哪些
一、根據寫作重點,界定主次關系
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是根據人物對主題的表現而確定的。一般來說,主要人物是作者要著力塑造的人物形象,而次要人物則是為了對主要人物起到襯托作用而設置的。
在拿到一篇文章後,需要通過快速掃視,結合作者對人物的刻畫,區別出哪個人物是被重點刻畫的,主要標志是看主題落在哪個人物身上,做好大的定位後,在之後的閱讀中,對主要人物要進行重點關注。
在王願堅的名篇《七根火柴》中,出現了盧進勇和無名戰士兩個人物,雖然無名戰士沒有名字,但是因為文章主體及主題都是圍繞這個人物進行的,而盧進勇在這里所起的作用就是交代關於無名戰士的事情,是串聯起故事的線索人物。因此,在閱讀時,也要把無名戰士作為主要人物進行探究,並進而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二、梳理整合事件,界定人物類型
英國小說家福斯特把小說中的人物分為扁平人物和圓形人物。扁平人物,就是指作品當中性格特徵比較單一的人物形象,如《水滸傳》中的李逵,從出場到死亡,性格魯莽暴躁,沒有變化。
而圓形人物,因為其具有性格的多變性,在他的身上往往交織表現出多個方面的性格特徵,構成了一個復雜而矛盾的個體,如《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他帶刀刺殺董卓,具有正義一面;但又在明知已經誤殺呂伯奢家人後仍然再殺呂伯奢,又有其殘忍狡詐的一面;他能夠在決勝袁紹之後燒毀所獲信件來穩定軍心,不咎下屬通敵之過。
但又不能夠忍受楊修說中心事,非要給其定個「惑亂軍心」之罪,斬殺其於陣前……這樣的曹操,因為其性格的多面性,反而讓人覺得他真實可信。
定位主次人物後,通過梳理整合人物事件,進而歸納並定位人物的類型歸屬。如果是扁平人物,需要把能表現其性格特徵的事件歸納出來,用關鍵詞進行定位並加以凸顯,主要是合並同類項的工作。
如果是圓形人物,則需要根據其在不同事件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性格特點,進行全方位地概括,不忽略其性格的任何一面,通過對不同事件進行歸納整合,進而形成對其人物形象和完整性格的概括。
三、研讀細節、心理,界定人物特徵
在對人物的形象描寫中,有很多細節描寫,能夠凸顯人物性格。例如,《祝福》中祥林嫂的「眼珠間或一輪」突出她瀕臨死亡時精神狀態的麻木,缺乏生氣。在閱讀中,就需要研讀重點細節,通過概括細節,並給出能夠凸顯性格主要特徵的詞語來定位人物形象。
當然,還有作品對人物心理的變化描寫也很突出,這樣的文章,就需要抓住人物心理的變化過程,進而對人物特徵進行概括定位。
例如《阿Q正傳》中阿Q在關於被抓畫圓時的心理變化,最初是「羞愧自己畫的不圓」,之後又「不十分懊惱」,隨後又「釋然」,最後他居然睡著了。這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入木三分地表現了阿Q麻木不仁、愚昧無知的精神狀態。
如果是靜態人物,作者往往更強調用細節強化其特徵,像李逵,因其突出特徵就是狂暴、一言不合就斧頭見血,無論什麼場合均是如此。所以,只要鎖定相關事件中關於李逵的描寫,就能夠進行分析了。
如果是動態人物,則需要捕捉其在不同環境、不同情況下的性格變化,這往往外顯為一些行為,或者有作者的一些相關語句進行暗示,草蛇灰線,並不一定明顯,這需要閱讀者有一雙慧眼,把這些地方整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分析。
綜上所述,對一部作品的形象進行深入分析時,先定位好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再根據不同事件來區分人物性格類型,梳理概括人物性格的不同側面,之後通過深入研讀細節或人物心理變化來把握人物性格特徵,就能夠輕松地做到理清人物關系、明晰人物類型、把握人物形象了。
❷ 如何深入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
【摘要】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小說創作的核心內容,在初中階段如何引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准確把握人物形象?如何深入分析人物性格?我們在探究小說教學分析人物形象時,先從文中具體的人物描寫方法入手,結合小說時代背景,全面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還要深入挖掘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社會意義。除此之外,圍繞小說人物形象組織多種教學活動,使小說的人物形象特徵深入人心。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3661687.htm
【關鍵詞】人物形象 人物描寫方法 社會背景 社會意義 學生活動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在小說的定義中突出了塑造人物形象,可見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小說中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獨特的鮮明的個性,人物的性格在情節的發展中不斷完善,情節影響人物性格的發展,但人物性格也決定著情節的發展。所以在小說教學中,教師也應引導學生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從而把握好作者的創作意圖。在小說閱讀教學時,我們分析人物形象可從四方面入手:
一、 找出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
小說刻畫人物性格的描寫手法多種多樣,有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細節描寫、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等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時,首先要讓學生明確作者是通過哪些描寫手法刻畫人物的?
如在教學魯迅小說《孔乙己》時,首先引導同學們從對孔乙己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中各找出一句最能反映人物形象的句子,並試抓住關鍵詞語,分析其作用。如:外貌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鬍子。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揭示了文章主題。)如:神態語言描寫: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揭示人物內心世界,表現人物性格特徵。)
除此以外,有些小說較多地運用了心理活動描寫。如《最後一課》中對小弗郎士主的刻畫要運用心理描寫,一方面生動地描繪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狀態,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愛國主義感情再他幼小心靈中的萌芽滋長,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把小說中的人物放在具體的社會背景中分析
初中語文課本中的小說選取了不少名家名篇,還有一些外國小說,這些小說中的故事、人物距離當今學生的生活已經很遙遠了,想要真正地理解小說中人物形象,就必須還原那段社會歷史,充分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
在學習《范進中舉》時,剛接觸到課文就要為學生補充介紹當時的社會背景,否則學生很難理解小說的諷刺性。作者吳敬梓所處的時代,是在清王朝統治的前期,科舉制度是清王朝鞏固統治、籠絡人心的有力工具,許多知識分子墮入它的圈套而追求功名利祿。吳敬梓反對這種考試錄用人才的制度,用諷刺手法寫了《儒林外史》,暴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和剝削階級的罪惡。文中范進喜極而瘋的形象,是作者有意鞭撻他的丑惡靈魂,具有極強的諷刺意義。
契訶夫短篇小說《變色龍》中的主人公奧楚蔑洛夫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拋開他生活的社會背景,學生會覺得這個人可笑而討厭。而了解到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社會新沙皇加強憲兵警察等專政機構,實行殘酷的專制統治,像奧楚蔑洛夫這樣的小官僚,為了生存,不得不用喪失人格和尊嚴來換取生存空間。這時候學生就會深刻感受到,奧楚蔑洛夫雖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鋒芒更多的是指向當時腐朽專制的社會,指向孕育這種奴性人格的土壤。這才是作者塑造這個人物創作小說的目的,才是對這個人物形象全面而深刻的認識。
三、深入挖掘人物形象廣泛的社會意義
學生在閱讀小說時,一般只是直觀地對人物形象作表層意義的理解,而忽略了從人物形象中體現出來的本質的東西——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小說中鮮明的人物形象,往往不僅代表這一個人,更多的是代表了一類人,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人物形象的性格、情感、愛憎等方面,去領略作家的意圖,體會人物形象中寄寓的社會意義和思想意義。
魯迅《故鄉》中的少年閏土,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是一個富有表現力的少年,是我兒時的好夥伴。幾十年後中年閏土變化太大了,兩個人再見面的情景實在出人意料,所以「我」「打了一個寒噤」,知道兩個人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 當年的「豆腐西施」,在「我」的印象里顯然同二十餘年後重新見到的「細腳伶仃的圓規」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小說通過這兩個主要人物的前後巨大變化,更進一步透視了辛亥革命前後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這兩個人代表了社會中農民階層和小市民階層。
四、圍繞小說中人物形象組織開展多種學生活動
1.寫人物評論。
小說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來凸現主題反映社會現實的,因此,小說人物就成了重要的寫作點,人物評論就成了主要的寫作形式。學了《范進中舉》後,我出了這樣一道寫作題:請你從小說人物范進、胡屠戶、張鄉紳、眾鄰居中任選一個或一群形象來寫人物評論,要求評論有點有據,評價全面。這種通過寫人物評論來學習小說的方法,更能使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深入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更為深刻。
2.續寫。
小說的結尾往往發人深思,我們可以用續寫的方法讓學生發揮想像力,講講主人公接下來的經歷。比如《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裹緊大衣,穿過市場的廣場徑自走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是遇到了將軍的哥哥?又有一起新的狗咬人事件?找赫留金算賬?在動手寫之前要讓學生明確,不論情節怎麼發展,人物性格是穩定不變的,俗話說「江山易改稟性難移」,續寫時一定要圍繞人物性格特徵展開,也加深了學生對人物的理解。
小說是一種「集大成」的文體,如何在閱讀學習中找到提綱挈領的方法?抓住人物形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從人物描寫的方法入手,結合小說特定的時代背景,深入挖掘人物廣泛的社會意義,通過以人物形象為主題的各種學生活動,就可以很好地完成小說閱讀教學的核心任務。
❸ 高二下冊語文小說人物形象鑒賞實踐教案設計
[目標設定]
1、引進研究性學習,在初步了解人物鑒賞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的基礎上,通過大運動量的信息沖擊,在實踐中嘗試應用有關人物形象鑒賞的要領與方法,拓展視野,促進人物形象鑒賞的能力的提高。
2、把閱讀和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閱讀小說的同時,通過閱讀、收集、摘錄人物鑒賞文章的方法,在體驗名家進行文學鑒賞實踐的同時,學習鑒賞文章的寫作。
3、把閱讀和知識的積累結合起來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筆記等形式,注意積累有關作品的背景資料,通過交流等形式,落實文學常識教學任務。
4、輔助:①課外完成鑒賞文章的閱讀與摘錄;②完成怎樣分析細節專題講座。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聽讀《歐也尼·葛朗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布置拓展閱讀的讀書筆記要求。
第二課時:《紅樓夢》專題閱讀:《寶玉挨打》、《新語文讀本》關於《紅樓夢》的資料,寫鑒賞筆記。
第三、四課時:擴展閱讀:《新語文讀本》小說選讀,每人2~3篇,寫好讀寫日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聽讀《歐也尼·葛朗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布置拓展閱讀的讀書筆記要求。
課前准備
《歐也尼·葛朗台》《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錄音資料。
引入課題
明確最近四個課時的任務和總體安排(見上面目標欄)。
明確關於讀書筆記的基本要求(用板書)
1、所讀文章的常規內容(篇名、作者、出處、定評)
2、用100~150字左右概括所讀作品的基本情節梗概
3、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的介紹(誰?對性格特點描述?為什麼這樣概括的理慶滲宏由?為什麼打動你?)
4、反思:你的鑒賞過程你使用的方法是什麼?是否有效?為什麼?
5、還有什麼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學生明確上述要求之後,進入學習狀態
聽讀課文
播放:《歐也尼·葛朗台》,學生聽讀過程中,教師適當走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播放結束,要求學生圍繞上述五個方面談談自己准備怎樣做筆記
播放:《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間不足改為本周早自修的內容,但提示學生:對照著第五課閱讀)
作業安排
完成兩篇課文的閱讀筆記;在書上完成閱讀提示的題目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紅樓夢》專題閱讀①《寶玉挨打》;②《新語文讀本》關於《紅樓夢》的資料;③嘗試寫鑒賞筆記。
課前准備
借好《新語文讀本》高中第一冊50本。
引入課題
板書:寶玉;提問:誰知道這個人物?他的出處及相關的文學知識回顧。
了解一下看過此書的人有多少?請他們說說這部書的基本知識。
明確:喊橋《紅樓夢》是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畢其一生心血所寫下的不朽名著。與另外三大名作一起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一座豐碑。與其他名作相比,《紅樓夢》的特點在於深入到日常生活領域,注重描繪了眾多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寫的豐富多采,栩栩如生。從中展現出封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部網路全書(簡要介紹紅學的情況)。
閱讀資料
請學生閱讀《新語文讀本》中所載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節選)》對《紅樓夢》的介紹和鑒賞評論(15分鍾)。
提問:如果寫讀書筆記的常規部分,你會從魯迅的文章中摘取哪些內容?(不必有統一答案)
備用:魯迅評介要點:①《紅樓夢》的成書經過;②《紅樓夢》的人物關系;③《紅樓夢》的基本情節(警幻仙夢紫譽冊鵑試探秦雯之死賈府失勢);④《紅樓夢》的特點。(重點是①②④)
選讀《新語文讀本》所選的其他文章,補充一下自己的筆記。
作業安排
回家仔細閱讀《寶玉挨打》和相關的評論文章,寫一個讀寫筆記
第三、四課時
教學要點
擴展閱讀:《新語文讀本》小說選讀,每人2~3篇,寫好讀寫日記。
課前准備
借出《新語文讀本》的書(初中的第5、6冊、高中的`1、2、3、4冊)備用。
印發《人物形象鑒賞擴展閱讀書目》
《人物形象鑒賞》擴展閱讀書目
為了更好的理解人物形象的鑒賞的規律,鍛煉鑒賞人物形象的能力,我們從《新語文讀本》所選入的小說中,選取了以下篇目,作為大家擴展閱讀的內容。在接下去的二節課中,大家應至少讀完其中的23篇(其中加*號的只要讀完本篇即可)。讀完後,要求:作一個500字左右的筆記,表現你讀的作品中最能打動你的內容;寫一篇對作品主人公的性格進行鑒賞的體會。
第五冊:《政治經濟學》;《在橋邊》;《七個銅板》;《游戲》;《舞會以後》;《象棋的故事》;第六冊:《哦,香雪》;《小男孩》;《寂寞》;《吳召兒》;《變形記》*;《熊》
第一冊:《斷魂槍》;《人物小記》;《英雄的舞蹈》;《李友才板話》;《受戒》第二冊:《伊豆的舞女》*;《白痴阿達達》;《邊城》*;《冬夜》;《將軍族》;《嬰寧》
第三冊:《十八歲出遠門》;《一天》;《溪鰻》;《宜興壺》;《岡布利努斯》*第四冊:《在鄉下》;《苦惱》;《笛夢》;《第三條河流》;《老人與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節選);《快嘴李翠蓮記》
引入課題
結合對《人物形象鑒賞擴展閱讀書目》的簡要說明,明確這兩個課時的任務。
下發《新語文讀本》(採用不對稱方法,每冊書一個班級不超過10本,允許學生自我選擇,讀完後交換)
學生閱讀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閱讀情況,作適當的組織和調節工作。
作業安排
完成讀寫筆記
繼續收集、摘錄有關小說鑒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