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高一語文小說文本閱讀題

高一語文小說文本閱讀題

發布時間: 2025-08-01 17:58:52

A. 2011年語文高考卷文本類閱讀,林海音的《血的故事》選擇題答案是什麼主旨是什麼

答C給3分,答D給2分,答B給1分;答A、E不給分。

(2)小說一開始就寫乘涼會上「南腔北調」,這樣寫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①表明乘涼會上的人們的外省人身份;②提示小說主題的解讀路徑;③照應下文出現的各種方言。

(3)「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分)
答:①有擔當,明大義:在老丈人危難時,以親情、和睦為重,不計前嫌,施以援手,最終贏得信任;②執著隱忍;面對老丈人的排斥:不輕言放棄,不莽撞行事,捍衛了自己的愛情;③幽默樂觀:說話風趣,與人為善,遇事能有良好的心態。
(4)小說的題目是「血的故事」,但主要內容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你認為是否合適?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8分)
答:觀點一:以「血型的故事」為題不合適。
①「血」這個詞可讓人聯想到「血脈」、「血緣」、「血性」等多種含義,如果以「血型的故事」為題,題意就顯得單一了;②外省人和台灣人血脈同源,這是「血般的故事」 ③彭先生的戀愛故事,實質上折射了外省人與台灣人之間的沖突與融合問題,小說表達了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應該「一家親」的主題。
觀點二:以「血型的故事」為題合適。
①「血」有類型之別,而語言有「南腔北調」之分,以「血型的故事」為題,可彰顯作者的巧思;②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圍繞血型而展開的,以「血型的故事」為題;可與內容更吻合;③可顯示「驗血型」在文中的重要性,也與中華民族血濃於水,應該「一家親」的主題不相沖突。

B. 小說答題技巧及套路高中

1高中語文小說閱讀題答題策略
一、小說閱讀備考要求:強化兩個意識

1、強化文本意識:讀懂文本(泛讀)、結合文本答題(精讀)

2、強化規范意識:審題規范(認真審題,熟悉考點和題型);答題規范(方向明確,思路清晰,格式正確,語言簡練、准確);書寫規范;問答連讀。

二、小說閱讀考查要點——圍繞著四個關鍵詞(環境、情節、人物、主題)命題

1、環境

「一景三考」 ,分析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的特點、寫法和作用。有時探究環境描寫的作用與深刻寓意。

2.情節

分析小說故事情節的階段(序幕、開端、發展、、結局、尾聲),概括故事情節;分析情節安排的特點及作用;探究情節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義,對人物形象的評價。分析小說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寫,間接(側面)描寫和細節描寫的作用。

4.主題

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評價小說主題,探究小說主題的現實意義,探究情感取向。

5.構思:分析小說構思的特色

文章構件的一般作用

1.題目:①寫作對象;②文章體裁;③其它重要內容。

2.開頭:⑴開篇點題;⑵總領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體部分:⑴過渡段:承上啟下(過渡)作用;⑵段落總括句:總結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觀點態度

4.結尾:⑴卒章顯志(點明……的中心),畫龍點睛;⑵總結全文,深化(強調、升華)中心;⑶首尾呼應(照應開頭,呼應題目)。

2高中語文小說閱讀各類題型答題技巧
〈一〉整體感知類題型及答題要點。

1.用短語或句子概括情節,寫在空格內。

2.局部內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1.你認為主要人物是一個怎樣的人?

2.結合內容具體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這類題的答題步驟:

①.答出描寫人物的方法。(肖像、語言、動作、心理;側面描寫)

②答出這些方法的具體內容(找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重點詞語和句子。)

③針對具體內容分析人物特點,注意從外在的肖像特點到內在的心裡想法,再到精神品質。要分析全面,具體,不可泛泛而談。

小編推薦:高中語文小說閱讀答題模板

3.發揮想像,補寫人物心理活動。

①心理活動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畫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題。

出現問題: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動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題時隨意,說的話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聯繫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潛台詞。

這類題的答題方法:.通過語言、神態、動作分析人物的心理過程。

4.體會人物感情的變化。

〈三〉環境描寫的題型及答題要點

(節氣、天氣、氣候、風物、景色)

環境描寫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動情節。3.渲染氣氛。4.刻畫人物形象,襯託人物的性格、情緒。5.使故事情節更為生動、真實。6.使主題更為突出、深刻。7要表現一定的新鮮感受或微妙情緒,做到情景交融,能夠給人以感染、啟發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標題的含義。

1.以主要內容或主要事件擬題。

2.以貫穿全文的線索擬題。

3.以有象徵意義又暗含中心的的實物為題。

4.以主要人物為題。

5.以特定環境為題

C. 高一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卷

學校考查的出發點是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出發點可以繁衍出成千上萬套試卷習題,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高一第二學期語文期末試卷,希望能幫助你們。

第Ⅰ卷 閱讀題(51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共9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悲劇與人生的距離

悲劇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劇。我們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災險惡,但是說這種凶災險惡是悲劇,只是在用修辭比譬。悲劇所描寫的固然也不外凶災險惡,但是悲劇的凶災險惡是在藝術鍋爐中蒸餾過來的。

像一切藝術一樣,戲劇要有幾分近情理,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它要有幾分近情理,否則它和人生沒有接觸點,興味索然;它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否則你會把舞台真正看作世界,看《奧瑟羅》會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實遞消息給司馬懿,說諸葛亮是在演空城計!

悲劇和人生之間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你走進舞台,你便須暫時丟開世界。

悲劇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臘悲劇流傳於人間的幾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寫當時史實,其餘都是寫人和神還沒有分家時的老故事老傳說。莎土比亞並不醉心古典,在這一點他卻近於守舊,他的悲劇事跡也大半是代遠年淹的。十七世紀法國悲劇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澤》序文里說,「說老實話,如果劇情在哪一國發生,劇本就在哪一國表演,我不勸作家拿這樣近代的事跡做悲劇」。他自己用近代的「巴雅澤」事跡,因為它發生在土耳其,「國度的遼遠可以稍稍補救時間的鄰近」。這是以空間的遠救時間的近。莎士比亞也很明白這個道理。他回到本鄉本土搜材料時,他心焉嚮往的是李爾王、麥克白一些傳說上的人物,這是以時間的遠救空間的近。

悲劇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在實際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謂「主角」同時都有幾分「英雄氣」。普羅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於無惡不作的埃及皇後克莉奧佩特拉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項背的,你我凡人沒有他們的偉大魄力,卻也沒有他們那副傻勁兒。許多悲劇情境移到我們日常世界中來,都會被妥協釀成一個平凡收場,不至引起軒然大波,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弒父娶母的預言,索性不殺人,獨身到老,便什麼禍事也沒有。悲劇的產生就由於不平常人睜著大眼睛向我們平常人所易避免的災禍里闖。悲劇的世界和我們是隔著一層的。

這種另一世界的感覺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濃厚。悲劇壓根兒就是一個不可解的謎語,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釋它的來因去果,便失其為悲劇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人類的普遍希望,而事實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於是怨天,說一切都是命運。悲劇是不虔敬的,它隱約指示冥冥之中有一個搗亂鬼,但是這個搗亂鬼的面目究競如何,它卻不讓我們知道,本來它也無法讓我們知道。戲劇在人情物理上籠上一層神秘障,也是慣技。一部《紅樓夢》所寫的完全是兒女情,作者卻要把它擺在「金玉緣」這個神秘的輪廓里。別說什麼自然主義或是寫實主義,易卜生寫的在房子里養野鴨來打的老頭兒,是我們這個世界裡的人物么?

悲劇把生活的苦惱和死的'幻滅通過放大鏡,射到某種距離以外去看。苦悶的呼號變成庄嚴燦爛的意象,霎時間使人脫開現實的重壓而遊魂於幻境,這就是尼采所說的「從形相得解脫」。

(選自朱光潛《我與文學及其他》,有刪改)

1. 下列對「悲劇與人生之間自有一種不可跨越的距離」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悲劇能反映人生,但是它只是用修辭比喻的形式表現我們世界中的凶災險惡,因而走進舞台,不須丟開世界。

B 悲劇所描寫的也不外凶災險惡,由於經過藝術加工,所以,悲劇的內容在時間或空間上大都距離觀眾的生活較遠。

C 悲劇的主人公有平凡人缺少的英雄氣。在實際上不平凡就失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悲劇的世界和我們是隔著一層的。

D 悲劇往往充滿神秘色彩,人情物理上籠著一層神秘障,因而讓觀眾覺得劇中世界是另一個世界。

2.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看《奧瑟羅》會想到自己的妻子」,這是不懂戲劇的不近情理的特點所致,這樣是將戲劇和現實世界等同了。

B 莎士比亞的悲劇故事都取材於距今十分久遠的時代,這正體現了悲劇往往有些「古色古香」的特點。

C 普羅米修斯、哈姆雷特乃至於無惡不作的埃及皇後克莉奧佩特拉,這些凡人難以望其項背的主角們,具有我們沒有的偉大魄力和那副傻勁兒。

D 曹雪芹為《紅樓夢》設計「金玉緣」這個神秘的輪廓,可讓另一世界的感覺因此而更加濃厚。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無論是戲劇或是其他文學樣式,都需要有幾分近情理來尋求人生的接觸點,也要有幾分不近情理以使舞台世界和現實世界有所區分。

B 傻勁十足的平常人睜著大眼往人們易避免的災禍里闖,這樣就產生了悲劇。俄狄浦斯如果不殺人不娶妻,便能逃開弒父娶母的悲劇。

C 「悲劇把生活的苦惱和死的幻滅通過放大鏡,射到某種距離以外去看」一句中的「放大鏡」喻指一定的藝術提煉和加工。

D 正因悲劇把苦悶的呼號變成庄嚴燦爛的意象,所以悲劇使人「從形相得解脫」,脫開了現實的重壓。

二、古代詩文閱讀(共26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13分)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前後十餘輩。天漢元年,武帝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張勝許之。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醫,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武罵律曰:「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且單於信汝,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班固《漢書蘇武傳》,有刪節)

4.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引佩刀自刺 引:拔出

B、惠等哭,輿歸營 輿:抬,扛

C、會論虞常 論:討論

D、空以身膏草野 膏:肥沃,使……肥美

5、以下各組句子,全都表明蘇武忠貞不渝愛國精神的一組是(3分)

①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 ②武氣絕,半日復息

③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④復舉劍擬之,武不動

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武不應 ⑥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④⑤⑥ D、 ①④⑤

6.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武入仕順利,受到重用,他因父蔭得官,天漢元年,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匈奴,卻因

副使張勝參與虞常在匈奴的謀反受到牽連。

B、蘇武義不受辱,以死報國,他認為作為使節被扣受審,於節操有虧,又辜負了朝廷的使

命,因而自殺,後因搶救及時才脫離生命危險。

C、蘇武立場堅定,剛強不屈,他在衛律的威嚇、利誘、逼迫面前,愛國之志始終不渝,表

達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D、蘇武大義凜然,痛斥漢奸,他不顧個人安危大罵衛律,說他利用單於對他的信任要鬥倒

漢、匈兩國的君主,從旁觀禍敗。

7.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⑵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汝為見?

(二)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8~9題。(7分)

定風波·紅梅 ①

蘇 軾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餘孤瘦雪霜姿。

休把閑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②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注釋】①此詞寫於蘇軾被貶黃州之時。②「詩老」,即宋初詩人石曼卿,他的《紅梅》詩中有「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之句。

8、作者主要運用什麼修辭手法來表現紅梅?請簡要分析。(4分)

9、作者在詞中提到「詩老」的用意是什麼?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3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滿地黃花堆積, , ? (李清照《聲聲慢》)

⑵元嘉草草, , 。 (辛棄疾《永遇樂》)

⑶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韓愈《師說》)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16分)

清 湯 面

劉慶邦

向秀玉是一位在裝煤樓揀矸石的女工。她的目光是銳利的,對矸石零容忍,偽裝再好的矸石都別想逃過她的目光。她對揀矸石在意,對吃飯不是很在意,有空就吃一口,沒空就不吃。渴了,她拿起礦泉水瓶子,對著瓶口喝一氣水。一瓶礦泉水兩塊錢,她可捨不得花那個錢。礦泉水瓶子是她揀來的,里邊裝的是她自己燒開後又放涼的白開水。

有一天,向秀玉因上班走得匆忙,忘了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女兒喜蓮留飯。她愧疚壞了,也心疼壞了。

第二天,向秀玉做出了一個決定,中午不再給女兒留飯,每天給女兒3塊錢,讓女兒到礦街上的小飯店裡買飯吃。向秀玉把3塊錢裝進女兒的口袋後,特別跟女兒交待,這個錢專款專用,不許省下錢不吃中午飯,更不許拿這個錢買別的東西。她問女兒:記住了?女兒點點頭,說記住了。向秀玉向女兒建議,最好去楊旗阿姨的小飯店買一碗清湯面吃,聽說楊阿姨做的清湯面味道很好,也熱乎,一碗清湯面的價錢正好是3塊錢。

中午放學後,喜蓮遵照媽媽的建議,到楊阿姨的清湯面館去買清湯面。楊阿姨一見喜蓮,樣子有些欣喜,說:這不是喜蓮嘛,我的孩子!你媽那個小摳兒,怎麼捨得給你錢讓你出來買飯吃呢!喜蓮還沒說話,楊阿姨就指了一個座位,讓喜蓮坐下,說阿姨馬上給你下面吃。

喜蓮掏出3塊錢,遞向阿姨,說:楊阿姨,給你錢。楊阿姨沒有接錢,說:錢你先拿著,等吃了面再給錢。楊阿姨把做好的一碗面端到喜蓮面前的小桌上,對喜蓮說:湯熱,慢慢吃,別燙著。喜蓮先嘗了一點湯。別看湯是清湯,味道卻十分鮮美。一碗清湯面,把喜蓮吃得汗津津的,小臉兒都紅了。

吃完了面,喜蓮付給楊阿姨錢時,不料楊阿姨說:阿姨不收你的錢,錢你自己留著吧,可以買本買筆。喜蓮說:那不行,我媽知道了會吵我的。

楊阿姨說:你這孩子,回家別跟你媽說嘛。好了,吃飽了就回家吧,別耽誤上學。

喜蓮一見到媽媽,就把楊阿姨不收她飯錢的事對媽媽說了,並把3塊錢掏了出來。向秀玉沒有吵女兒,她心裡一沉,馬上就明白了怎麼回事。自從孩子的爸爸在井下的瓦斯爆炸中遇難後,周圍的人對她和她的孩子就不一樣了。大家總是找各種理由想方設法給她家送東西。不用說,喜蓮去楊旗的面館吃面,楊旗不收喜蓮的錢,也是同情孩子照顧孩子的意思。可是,下雨還水,播種還苗,哪有吃飯不花錢的道理呢!向秀玉又拿出3塊錢,和上次給的錢加在一起是6塊,口氣嚴肅地對女兒說:你明天中午再去吃飯,一定要把這6塊錢一塊兒交給楊阿姨。每個人都要吃飯,但不能白吃飯。花自己家的錢買飯,飯吃起來才香。吃個飯連錢都交不出去,這怎麼能行呢。

第二天下午,向秀玉下班回到家,喜蓮一見她就哭了,哭得很傷心的樣子,一邊哭,一邊說:媽媽,媽媽,我明天不去外邊買飯吃了,中午我不用吃飯了。

向秀玉一聽就知道,喜蓮又沒有把錢交出去,她說:好了,別哭了,小孩子總是拗不過大人,這事兒也不能全怪你。擦擦淚,寫作業去吧,我去找你楊阿姨。

來到楊旗的面館,向秀玉見楊旗一個人忙上忙下,顧不上收拾放在餐桌上的飯碗,暫沒提還錢的事,先替楊旗收拾碗筷,擦桌子。

她把碗筷收拾到一個大盆子里,接著就用清水清洗。把一批碗筷洗干凈,她才把6塊錢掏出來,說:這是我女兒這兩天在這里吃飯的錢,請楊姐收下。

楊旗一見向秀玉掏錢就急眼了,她一急眼,眼淚就在眼裡打轉轉,她說:秀玉妹子,你不能這樣,你要是跟姐分這么清,姐就不理你了。

向秀玉說:楊姐你得理解我,我不能讓孩子慣下毛病。

楊旗說:咱兩個,你是誰,我是誰?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自家孩子在這里吃碗面條,我讓孩子花錢,我還有一點人心嗎!別的我不說,誰讓咱姐妹是一樣的命呢!

當著飯館那麼多人,向秀玉沒讓楊姐說下去。楊姐的丈夫和向秀玉的丈夫是同一場事故遇難的,那場事故死了80多人。提起那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向秀玉擔心,她們都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向秀玉硬起心腸,把錢放在楊姐面前的灶台上,說:楊姐,孩子的路還長,我不能跟她一輩子。我想讓她從小就能夠自強,能像別的孩子一樣過正常的生活,不能讓孩子成為例外,變成可憐蟲。這6塊錢,你一定得收下。你要是收下,我明天還讓孩子來你這里吃飯,你要是不收,我再也不會讓孩子到你這里吃飯了。

楊旗只得妥協,說好好好,這個錢我收下。明天一定還讓孩子過來吃飯啊。我這個妹子喲,真是個一根筋哪!

晚上見到媽媽,喜蓮對媽媽說:楊阿姨在面條碗里給我卧了一個荷包蛋我沒吃。明天中午我不去楊姨的面館吃飯了。 (節選自《 人民日報 》,有刪改)

1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3分)

A、小說語言淺淡而淳樸,傳達出的卻是深沉而高雅的情懷,加之景物描寫和心理道白,更

讓讀者感到心靈震撼。

B、丈夫遇難後,大家總是想方設法給她家送東西、幫助她們,但向秀玉一律委婉謝絕。由

此說明向秀玉明是個明事理、不願麻煩人的人。

C、楊旗看見喜蓮來面館吃面很高興,還不收她的錢。這說明她喜歡喜蓮,還因為她丈夫和

喜蓮的爸爸是同一場事故遇難的。

D、向秀玉給女兒買午飯的錢時,特別跟女兒交代,要專款專用。這主要是因為她家境貧寒,

同時也不想讓女兒養成不好的習慣。

E、作者善於在平凡生活中捕捉閃光點,化平凡為不凡,表達了對礦難遺屬的同情與關懷。

作品還體現了一種互助友愛、積極向上的精神。

12.作者為什麼在文中與文末提及瓦斯事故?請簡要分析。( 4分)

13.向秀玉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4分)

14.小說以「清湯面」為題,有主題思想、人物塑造、結構方式等多方面考慮。請任選一個方面,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5分)

第Ⅱ卷 表達題(49分)

四、語言文字運用(共9分)

15.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山西中北部的局部地區突然飄起了雪花,最低氣溫驟降至零

度,快立夏了竟一寒如此,但這也沒影響人們的出遊熱情。

B.投桃報李、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在釣魚 島問題上日本對我國態度如此惡劣,卻指望

我們對他們怎樣友好,這怎麼可能呢?

C.我們從網上下載的許多學習資料錯誤很多,題型陳舊,毫無新意,使用這種殘羹冷炙是

很難保證學習質量的。

D.根據莎士比亞名著《哈姆雷特》改編的電影《王子復仇記》在我省上映期間,居民萬人空巷,都在電影院里欣賞這部傑作。

16.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 陳丹青表示,現在的內地電影人缺少自律、反思精神,缺少冒險內容,因此,大陸影片在

國際上獲大獎的較少。

B 睡蓮之所以能夠不被觸摸而運動的原因,是因為有一種看不見的神秘力在對它起作用。

C 白居易故居紀念館中的唐文化游樂園,按照唐代的風俗設立了馬球場、乘騎場等,以便人們感受唐風唐韻。

D 太原已成為國家「智慧城市」技術和標準的試點城市,即將投入使用的「智能公交」項目將更方便百姓的生活。

17. 下面的邀請函中有三處不得體,請指出並改正。(3分)

尊敬的XXX:

你好!

我們邀請您和貴公司代表榮幸地參加將於5月1日至5月5日在廣州會展中心琶洲展館舉辦的「第115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今年我公司開發了很多新的男鞋款式,相信你方一定會感興趣。並望藉此機會繼續談判新的業務與合作事宜。誠望屆時光臨!

順頌商祺!

XXX公司

X月X日

五、作文(40分)

18.閱讀下面材料,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40分)

「爾憚於作文,正可藉此逼出幾篇。」曾國藩曾這樣教誨自己的兩個兒子,讓他們逼一逼自己。他認為「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

1.(3分)A(「不須丟開世界」應是「暫時丟開世界」)

2.(3分)B(「都取材於距今十分久遠的時代」錯,「都」應是「大

半」。)

3.(3分)B( 並不是「平常人」,而是「不平常的人」)

二、古代詩文閱讀(26分)

(一)(13分)

4(3分)C(論:判罪、判定)。

5、(3分)D(②是敘述蘇武氣絕復息的經過; ③是蘇武對自己無罪的辯解; ⑥是衛律逼迫蘇武的話)

6、(3分)D(不是「要鬥倒兩國君主」,而是「要使兩主相鬥」)。

7、(4分)

⑴單於很欽佩蘇武的氣節,早晚都派人問候蘇武,而將張勝逮捕監禁起來。(2分:「系」1分,大意1分)

⑵背叛主上,離棄雙親,在異族那裡投降做奴隸,我要見你干什麼?(2分:「畔」1分,大意1分)

(二)(7分)

8、(4分)

擬人。(1分)作者把紅梅比作少女,她「酒生微暈」,面如桃花,有雪霜之姿,不流時俗。(2分)作者借外表和心靈俱美的嫻雅少女形象表現出紅梅的風姿神韻。(1分)

9、(3分)

蘇軾認為「詩老」的「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詩句僅有紅梅之形,而無紅梅之神。(1分)蘇軾借否定「詩老」,說明梅之美在「梅格」:既要有艷如桃杏之形,更要有「孤痩雪霜」高潔脫俗之神。(1分)梅品即人品,紅梅的獨特「風流標格」,正是詞人自我品格的生動寫照(托物言志)。(1分)

(三)(6分)

10(6分)

⑴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⑵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⑶位卑則足羞 官盛則近諛

(每答出一空給1分,有錯別字或多字少字則該空不給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6分)

11、(3分)答E給2分,答C給1分,其他項不得分。(A小說中沒有景物描寫;B「向秀玉一律委婉謝絕」,文中無據;D強調專款專用的主要原因應是擔心孩子不把錢用在吃飯上,影響發育。

12、(4分)

⑴情節上:暗中交代了向秀玉堅持給錢與楊旗不要錢的原因,使小說波瀾起伏。

⑵形象上:揭示人物之間的關系,使人物言行更加合理,凸顯了向秀玉和楊旗的形象。

⑶效果與主旨上:使讀者受到靈魂的震撼,產生同情心,加深對主人公美好人格的認識,突出了小說的主旨。

(答出一點2分,答出兩點即得4分,意思對即可。)

13、(4分)

⑴工作認真,業務嫻熟:偽裝再好的矸石都別想逃過她的目光,工作時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

⑵勤勞儉朴,堅強自強:自覺幫楊旗洗碗筷,捨不得花錢買水買飯,勇挑生活重擔。

⑶明理自尊,教女有方:教育女兒「不能白吃飯」,讓她從小就能夠自強,養成良好習慣,像別的孩子一樣過正常的生活。

(答對一點2分,答出兩點即得4分。)

14、(5分)。

觀點一:使主題顯得集中、深刻。小說寫的是兩個遇難礦工家屬和一個女孩的一段很普通的生活故事,「清湯面」是她們關系中的一個小插曲,以小見大,展示了普通人善良美好、樂觀向上的高貴品格。

觀點二:使得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清湯面」把兩個遇難礦工家庭連接起來,在吃面、還錢等一系列情節中刻畫人物,讓人們看到生命在承受苦難中依然頑強。

觀點三:使情節結構顯得緊湊有序。圍繞「清湯面」安排敘事結構,提綱挈領、聚攏人物,使小說中兩個家庭的三個人物聯系自然,轉換自如,收到了平中見奇的效果。

(觀點2分,論述3分。任選一個方面探究即可。)

四、語言文字運用(9分)

15、(3分)B(禮尚往來,交往中應當有來有往,也指用相應的方式回報對方。A.一寒如此,竟然貧困到這地步,形容貧困潦倒到極點;C.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貴的施捨;D.萬人空巷,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裡出來。多形容群眾參加慶祝、歡迎等盛況。)

16.(3分)D(A「冒險內容」改為「冒險精神」,搭配不當;B 「之所以……的原因,是因為」,句式雜糅;C.「乘騎場等」後面加「娛樂設施」,成分殘缺。)

17. (3分)(1)將」邀請您和貴公司代表榮幸地」改為「榮幸地邀請您和貴公司代表」;(2)將「你方」改為「貴公司」;(3)將「談判」改為「商談」或「洽談」(每點1分)

D. 求 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閱讀 《完美的獵物》閱讀答案

1.下列對有關小說內容的分析與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
A.小說開頭一句「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可以說是最完美的獵物」與小說的結尾年輕人成了她的獵物,對比呼應,相映成趣。
B.小說寫薩莎「欠著身子饒有興趣地傾聽著老婦人說話」,融誇張、動作描寫與心理刻畫於一體,有鮮明的表達效果。
C.小說第七自然段的描寫,不僅寫了傢具陳設的富麗堂皇,同時也突出了薩莎在面對唾手可得的財物時的沾沾自喜的心情。
D.小說敘述一個年輕的小偷薩莎試圖擺平老婦人而竊取財物,反被「竊取」的喜劇故事,揭示了社會中的血腥與殘酷。
E.小說故事情節緊湊,懸念層出不窮,薩莎想要詐騙的對象「老婦人」竟然是個手段更加高明的反詐騙專家,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聯系文本,簡要回答作者以「完美的獵物」作為小說標題的含義。
3.請簡要分析老婦人有哪些性格特點。
4.小說篇幅短小,但能「尺水興波」,與作者妙用伏筆有關。請舉例賞析。

答案:
1.A,3分;C,2分E,1分;(B 項沒有「誇張與心理描寫」;D項有意拔高主題,屬於主觀臆斷;E老婦人是個詐騙慣犯,習慣於黑吃黑,不是所謂的反騙專家,而且事件也稱不上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2.①對裝扮成鍾點工的小偷薩莎而言,「老婦人」就是「完美的獵物」:年老體弱,易於下手,容易受騙;家裡存有大量現金,對銀行卡不感興趣。(2分)
②對老婦人而言,薩莎也是「完美的獵物」:自以為是,對人缺少警惕;年輕無知,只注重表象;疏於防範,不敢報警。(2分)
③「完美的獵物」結構上與開頭和結尾呼應,使情節設置更具波瀾,從而突出人物形象,凸顯小說的主旨。(2分)
3.善於偽裝,善於示弱;心思縝密,警惕性高;工於心計,經驗豐富;行動果斷,手法熟練。(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
4.小說中多處運用伏筆。如「親愛的,再加點茶?」即是典例。首先,老婦人用熱情的語調、親和的態度與慈祥的笑容用以鬆懈對方,從而為「下手」創造機會;其次,用再加點茶來實施計劃,且能引發讀者想像。此伏筆可謂妙手。
再如,小說中兩次寫老婦人步履艱難,一則是向薩莎示弱,消解她的防範心理;二則用老婦人的「步履艱難」與老婦人「枯枝般的手指」「飛快地摘下」且能「尋找獵物」的迅捷作對比,對人物進行辛辣諷刺。(只要舉例恰當,且能簡要分析,即可酌情給分)(8分)
沈陽華英高考復讀學校網站有很多高考學習相關的文章,你可以常去看看,積累語文閱讀經驗,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熱點內容
可愛系列小說全文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0 04:13:05 瀏覽:944
適合言情的小說的名字 發布:2025-08-10 04:02:59 瀏覽:328
有聲小說餘罪完結 發布:2025-08-10 04:01:35 瀏覽:458
完結的軍婚高幹小說 發布:2025-08-10 03:52:49 瀏覽:769
女主角多的玄幻小說已完結 發布:2025-08-10 03:48:55 瀏覽:49
中國英雄漫威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0 03:44:03 瀏覽:245
小說謹行慎言全文 發布:2025-08-10 03:16:35 瀏覽:296
亂青春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2025-08-10 03:08:11 瀏覽:449
免費紅警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0 03:06:28 瀏覽:106
有沒有男主是暖男的校園小說 發布:2025-08-10 03:04:14 瀏覽: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