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小說閱讀的考點
A. 名著《魯濱遜漂流記》里哪些你應該知道的考點
以下是《魯濱遜漂流記》中的關鍵考點:
作者:丹尼爾·笛福,英國小說之父,其代表作品還有《辛格爾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等。
主人公經歷:魯濱遜三次離家出海,最終被困在名為絕望島的荒島上,獨自生活了28年。
生存技能:魯濱遜在島上依靠種植水稻和小麥、馴養山羊、製作衣物、建造住所等手段維持生活。他還種植了葡萄藤、椰子樹、橘子樹、檸檬樹、橙子樹等植物,為雨季提供食物儲備。
精神支撐:《聖經》對魯濱遜有著重要的精神支撐作用,他將其視為信仰的源泉。魯濱遜的日記和閱讀《聖經》的行為,展現了他作為文明人的精神追求。
寵物與夥伴:魯濱遜的寵物包括一隻鸚鵡、一隻狗和一隻貓。他還在島上救下了俘虜「星期五」,後者成為他忠實的僕人。
返迴文明社會:魯濱遜在島上歷經困難,最終利用獨木船和運河等關鍵工具返迴文明社會,具體日期是1686年12月19日。他在巴西經營的種植園,為他回歸後的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
荒島生活細節:魯濱遜選擇在樹上搭建小屋過夜以避風雨。他以捕捉並飼養野山羊為主要食物來源,並利用偶然機會在島上種植了水稻和小麥,解決了糧食問題。
人物特質與小說主題:魯濱遜是一個堅韌不拔、勇於探索、勤於創造的人,展現出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小說以自傳的形式呈現,通過魯濱遜的經歷,探討了人類面對困境時的生存智慧,歌頌了冒險和進取精神,以及勞動的偉大價值,體現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的價值觀。
敘述方式:小說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方式,使得情節更為真實,魯濱遜的心理活動得以充分展現。
魯濱遜的堅毅話語:「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劃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這句話展現了他的頑強精神。
B.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可以從這四大考點入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四大考點
一、作品中的常識內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講述了保爾·柯察金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堅定的革命戰士,再到雙目失明後依然堅持創作,成為精神層面的「鋼鐵」的故事。對作品中常識內容的考察,主要檢驗讀者對小說的熟悉度和記憶程度。
- 例題解析:
例題:【2020年山東聊城中考題】名著閱讀。
作品名稱:《______》片段描述了隱鼠失蹤的情節。
答案:《朝花夕拾》。此題考察對名著片段的識別能力。
片段三引用了保爾關於生命意義的思考,問保爾是在什麼情況下引發的感想。
答案:保爾在烈士墓地,想起了英勇就義的戰士們,從而引發了這段關於生命意義的深刻感想。
二、人物形象
小說成功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無產階級英雄形象,他理想堅定、英勇無畏,同時也有浪漫溫情和掙扎絕望的一面。對保爾的人物分析是考察重點。
保爾的人物特點:
理想堅定:即使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保爾依然將文學創作作為新武器,繼續為共產主義理想奮斗。
英勇無畏:保爾不顧個人安危,勇救朱赫來,展現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浪漫溫情:保爾與冬妮婭的初戀,展現了其作為普通人的溫情浪漫。
掙扎絕望:因傷病失去戰斗能力時,保爾曾想過自殺,但最終戰勝了懦弱,重拾生活勇氣。
思維導圖展示:
三、小說情節
保爾的主要經歷和三段戀情,以及他四次死裡逃生的經歷,都是小說情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情節共同塑造了保爾這一鋼鐵戰士的形象。
保爾的主要經歷:
苦難的童年
三段戀情(冬妮婭、麗達、達雅)
戰場上的搏殺
工地上的磨練
四次死裡逃生
打消自殺念頭
文學創作過程
保爾四次死裡逃生的經歷:
第一次:在與波蘭白軍隊戰斗中受傷並得傷寒。
第二次:在騎兵部隊戰斗中頭部受重傷。
第三次:因傷病離開崗位回家養病。
第四次:在鐵路快修完時得傷寒和大葉性肺炎。
例題解析:
例題:【2019年江蘇淮安中考題】「寫作」是魯迅和保爾·柯察金的人生轉折點,請分別概述他們走上寫作道路的原因。
答案:
魯迅:因目睹國人麻木不仁,決定棄醫從文,以文學救國。
保爾:因身體原因無法繼續戰斗,但堅定的革命信念使他投身寫作。
四、相關主題的探究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傳達的精神和保爾的經歷,可以與書本外的相關主題或觀點進行深入分析。這類題目靈活多變,要求學生有一定感悟理解和思考能力。
主題探究示例:
例題:【2020年甘肅蘭州中考題】從三組人物中任選一組,簡要分析前者對後者成長路上產生的重要影響。
答案(選A):朱赫來是保爾的精神導師,為保爾指明方向,幫助他成長為革命英雄。
探究方向:
保爾的成長歷程與革命信念的堅定。
保爾的愛情觀與人生選擇。
保爾與其他人物的相互影響與成長。
綜上所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四大考點包括作品中的常識內容、人物形象、小說情節以及相關主題的探究。掌握這些考點,有助於全面深入地理解這部經典名著。
C.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考點梳理!
小說也是高考文學作品閱讀的重點考查文體,古典小說、現代小說、短篇小說或長篇小說(節選)都是考查的范圍。
高考重點考查考生對小說的分析綜合和鑒賞評價能力,從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主題、語言內涵、表達技巧等方面設題。同時,注意考查考生對作品表現出來的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作出評價,鼓勵考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豐富意蘊,探討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和創意性的解讀。
1.體察小說人物
體察人物形象可以從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細節等角度審視,也可以將其放在具體的環境、情節里審視,還可以從文中其他人物或者作者評價的角度去審視。【典型例題】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 (2008年高考廣東卷)【相關文段】
我總忘不了小船送來的那天。父親並沒有顯示出什麼特別的神情。他像往常一樣戴上帽子,對我們說了一聲再見,沒帶食物,也沒拿別的什麼。我原以為母親會大吵大鬧,但她沒有。臉色蒼白,從頭到尾她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
……
人們一致認為,對於父親而言,食物是一個大問題,他一定會離開大河,回到家中。
他們可是大錯特錯了。父親有一個秘密的補給來源,那就是我。我每天偷了食物帶給他。後來我驚異地發現,母親知道我做的一切,而且總是把食物放在我輕易就能偷到的地方。她懷有很多不曾流露的情感。
(若昂·吉馬朗埃斯·羅薩河《第三條岸》)
【解題指導】分析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的不同的側面,這就需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審視人物。這里作者將「母親」放在「父親」故事的主線上展示她的個性,我們可以看到,「母親」對待「父親」的行為態度,「語言」與「行為」上是有所不同,這正好反映了她性格的不同側面。
【參考答案】母親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她對父親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親的行動後,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呆在外面,永遠別回來。」對於父親的舉動,她覺得羞辱。但對父親,她雖不理解,在物質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很容易偷到的地方。可見她是一個善良勤勞想過幸福生活但又守舊的家庭婦女。
2.分析小說主題
小說主題的分析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從人物入手:①主要人物是誰?②主要人物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對其有何評價?③人物之間的關系(映襯、對比、沖突),為什麼這樣安排?如2008年高考江蘇卷小說題為「侯銀匠」,說明他是小說的主人公。小說寫了侯銀匠一家人的生活,表達了社會下層人物的普通生活和深厚的親情,表現他的勤勞、精細,還有內心的寂寞、凄苦,這便是小說的主題。根據選材為主題服務的原則,總體上我們可以說,寫侯菊的筆墨,也是為了寫侯銀匠(用映襯、烘托之法),也是為了突出主題。
(2)從情節入手:從情節透視人物命運、作者情感傾向等,進而探究小說的主題。
(3)從時代背景入手,如分析《阿Q正傳》、《風波》等小說的主題,都要將其置於辛亥革命失敗這一大的背景下來思考。
(4)從描寫手法切入,即從小說對比、象徵、細節描寫等藝術手法入手探究主題。如孫犁的小說《囑咐》寫水生嫂送水生的冰床在水淀上飛行和太陽光沖開濃霧的情景,就不僅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象徵著人民解放事業的飛速發展、分離的暫時性和勝利的必然性。
3.理解小說情節
理解小說情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情節的發展階段:發生、發展、高潮、結局、尾聲。
(2)把握情節的意義,透視情節表達的思想本質。
(3)把握情節安排上的特點、藝術構思的巧妙(伏筆、照應,懸念,巧合,誤會,陡轉,抑揚)。
(4)分析某一情節在人物塑造、故事發展、表達主題等方面的作用。解答「情節作用」類的題目,思路有三:
一是考慮某個情節與全文中相關情節的關系。如,這道題題干對思考點進行了明確的限定,即「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顯然要求思考第二段的情節與下文的關系,並能從這個關系中悟出作者安排情節的匠心。如小說《侯銀匠》第二段就表達手法而言屬於概述,就全文情節展開而言起交待(鋪墊)作用。小說後面的情節寫侯銀匠如何愛女兒,女兒怎樣聰明能幹,都有據可依。這也是小說的常見技巧之一。
二是考慮情節與主題的關系。如《駱駝祥子》中暴雨狂瀉,道路迷茫,「半死半活」的祥子,「低著頭一步一步的往前拽」的情節,反映了舊社會人力車夫的凄苦生活、悲慘命運。
三是考慮情節與人物性格的關系。如《水滸傳》寫武松打虎,多次提到哨棒,給讀者以武松會依仗哨棒打虎的印象,接著安排哨棒打斷,手中的一半也被武松扔在一邊,兩手揪住老虎頭皮,按在地上,提起鐵般拳頭,打得老虎眼、口、鼻、耳四竅流血的情節,有力地彰顯了武松徒手打虎的英雄本色。
4.學會創意解讀
鑒於高考是一種選拔性的考試,即便是探究題,也會在給學生選擇機會的同時,對回答問題的角度、思考范圍等進行適當的限制。解答這類試題,考生應該在題干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角度,這樣更有利於實現有創意的解讀。
【典型例題】小說描寫了警察吉米和通緝犯鮑勃「二十年以後」赴約的故事,在「情與法」的沖突中,兩個人都面臨艱難的抉擇。有人說鮑勃值得同情,有人說他罪有應得;有人說吉米忠於職守,有人說他背叛了友誼。你的看法呢?請就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加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