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閱讀與寫作小說的文體特徵

閱讀與寫作小說的文體特徵

發布時間: 2025-08-03 10:47:25

❶ 求有關小說文體的知識

小說文體知識 1.小說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2.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作者把現實生活中的人;同人物原型提煉加工而成的,所以小說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說是以第一人稱來敘述的。 故事情節一般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有時為了介紹人物和背景在開頭加上「序幕」,為了深化升華主題在結尾加上「尾聲」。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是為了襯託人物、渲染氣氛,給情節的發展提供背景和場所。社會環境主要指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具體場景,如地點、氣候、景色、場面等。 3.小說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幾種;按其題材,還可分為歷史小說、科幻小說、言情小說等等。 了解小說的有關常識,在閱讀和欣賞的時候.對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和藝術表現及語言的運用都有幫助。 從三要素入手閱讀分析小說 (1)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體的故事情節中,結合時代背景進行分析。 如分析《最後一課》中小弗郎士的形象: 小弗郎士原來是貪玩幼稚的小學生,因為怕老師責備他沒有背分詞的用法.就想逃學。然而,他想不到這竟是最後一堂法語課!這最後一課。使他深受教育,激起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使他忽然長大了,懂事了。只有了解了《最後一課》所寫的故事的背景:普法戰爭中法國國土的淪喪,愛爾薩斯和洛林淪為德國的殖民地,這里的法國人民失去了自由,才能把課文的思想內容分析得准確、深刻,才能體會出小弗郎士感情變化的原因。 再如分析《變色龍》奧楚蔑洛夫的形象。要想弄清他為何耀武揚威地欺壓百姓,就必須把他放在19世紀末葉,沙皇亞力山大三世瘋狂實行恐怖統治,大力加強警察權力的社會背景之中,這樣對人物形象才會有本質的認識,對主題思想才會有深刻領會。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語言、行為和心理活動來分析人物形象。 ①、著重分析人物的肖像變化和那些富有特徵的細節。 如《故鄉》中寫閏土的肖像變化:「我」與閏土第一次見面時,他是「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個明晃晃的銀項圈」。當「我」20年後回到故鄉又見到閏土時,他「先前的紫紅的圓臉已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有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閏土外貌的變化說明了舊中國在軍閥黑暗統治下,農村破敗。廣大農民陷入極端貧困的境地:通過分析閏土的外貌變化,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變化,進一步理解小說的主題。 ②分析人物的語言,要抓住最能表現其性格的語言。 《范進中舉》中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言語及態度,也使我們感受到他的前倨後恭中欺軟怕硬的奴才心理。 ③抓住最能表現人物個性的動作。 選自《儒林外史》的段落「一莖燈草」,那嚴監生臨死時伸出兩個手指頭總是不肯閉目歸天的細節會讓所有閱讀的人過目不忘。嚴監生看見屋裡的燈盞里燃著兩根燈草,心疼費油,放不下心,閉不上眼。直到他小老婆走過去挑掉了一莖燈草時,這個慳吝鬼才「點一點頭,把頭垂下,頓時就沒了氣。」這樣入木三分的細節描寫使得這個藝術形象的魅力十足經典不朽。 ④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動。 心裡描寫是作家展示人物精神境界、品德、素質及理想的重要手段。 第三,要抓住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注意分析人物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通過比較把握人物形象。 如《孔乙己》中丁舉人和孔乙己都是讀書人,但地位、命運截然相反。在科舉制度下,丁舉人爬了上去,成了有權有勢可以設私刑毒打孔乙己的「舉人老爺」,孔乙己則因「半個秀才也撈不到」而成了貧困潦倒、任人欺辱的可憐的犧牲品,兩個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2)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環境描寫是用來交待背景、襯託人物、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的。分析環境描寫,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幫助我們理解人物形象,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 社會環境是人物活動的歷史背景、社會情態、階級關系等因素的總和,抓住這一點很益於深入理解小說的主題思想。如《最後一課》中寫人們看布告牌,寫普魯士兵的操練,目的在於交代背景,便於讀者理解小說表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主題。又如《變色龍》開頭的環境描寫,著墨不多就刻畫出沙皇俄國警察統治下恐怖、死寂的氣氛,突出了主題思想。 自然環境描寫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以及景物等,對表現人物身份、地位、行動,表達人物心情,渲染氣氛起著不小的作用。 分析小說中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②交代季節、氣候。 ③交代人物身份。 ④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 ⑤渲染氣氛。 成功地運用自然環境描寫,不僅可以豐富小說的內容,還可以展示人物性格,直接為中心思想服務。為小說增添無窮的藝術魅力。我們在平時的閱讀和寫作中,如能注意體會和運用.定會受益匪淺。 (3)分析故事情節,尤其是那些關鍵的細節對人物性格的展示作用。

❷ 文學體裁的基本特徵及主要表現手法

文學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表現手法 文學類文本閱讀
能力等級:分析綜合C
考點: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
(一)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徵
一、散文
1、散文基本特徵:一,情感濃烈,選村廣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二,真實自然,富於美感(寫真人真事,可以藝術加工,表達方式多樣);三,以小見大,紙短韻長(哲理性)。
2、分類(據內容和性質分)
⑴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
對人和事物進行具體描繪和敘述(突出特色)
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
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和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魯迅的《五猖會》
⑵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文章)
描寫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採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於景。
寫景散文一般都能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轉換為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點的變化交代得清清楚楚。
對景物加以生動得描繪,可以起到下列的作用:①交代背景②渲染氣氛③烘託人物思想感情④鋪墊情節⑤更好地表現主題
如老舍的《想北平》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
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強烈的抒情性為其突出特點。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如陸蠡的《囚綠記》、周國平的《面對苦難》
二、小說(小說是一種以人物形象的創造為中心的敘事性文學樣式,人物、情節和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小說的基本特徵:一,性格刻畫豐富、細致;二,情節構造完整、復雜;三,環境描寫具體、生動。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肖像描寫 心理描寫 行動描寫 語言描寫 環境描寫 正面描寫 側面描寫
情節:開端 發展 高潮 結局
敘述方式: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環境:自然環境(烘托氣氛、表現人物感情)和社會環境(時代背景)
小說線索
(二)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
★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
★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麼,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Ⅰ 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Ⅱ 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11、引用 A、引用傳說故事:增強文章的傳奇性、物的神秘性,豐富文章的內容;B、引用詩歌:豐富文章內容,結合描寫的景物,可增強文章的詩情畫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說服力

九、議論文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其作用是將抽象的道理寓於具體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容易被人接受。
2、類比論證,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它以淺寓深,以近比遠,形象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
3、舉例論證,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事實勝於雄辯,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4、對比論證,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或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鮮明的對比,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
5、引用論證,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6、引申論證,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層層剖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精彩深刻。十、答題技巧提醒
1、高考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准確的表述。表述可採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效果。
2、多角度:條分縷析。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而且高考題已取消了字數的限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①②③等序號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3、用術語:
一、 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一 、欲揚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徵、反襯等等;
二 、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於抒情;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
三 、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麼,強調了什麼,強化了什麼,營造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❸ 高中閱讀小說文體如何答題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解析

----答題應對策略
【備考策略】
◆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現主題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閱讀的考查也是圍繞著故事情節的構成方法、環境描寫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方面來進行。
1.情節結構方面:辨析五個w,即誰(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懂得情節結構中的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出人意料的結尾等等。如《祝福》,採用了倒敘的結構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寫起,再回顧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次到魯鎮的經過等等,設置了懸念。《項鏈》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理清線索(明線、暗線)。多數短篇小說都只有一條線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說設置了兩條線索。如魯迅的《葯》,為了表明群眾的愚昧,設置了買葯、吃葯、談葯、葯效這條明線;為了表現辛亥革命,又設置了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閑人的談資這條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群眾的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2.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鏈》開頭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葯》中華老栓買葯時,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結尾,寫到別里科夫死後才一個月,生活又變得沉悶,清楚地表明了別里科夫是個典型人物,只要專制制度還在,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絕。《阿Q正傳》那叫讀者笑中有淚的精神勝利法,明顯地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傾向。
3.環境描寫方面
自然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背景,烘託人物心情。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系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傳》開頭的環境描寫,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時代、社會關系作了明確的交代。
4.主題內容方面
小說一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1.解題思路:把握作品主題、特徵及表現手法,賞析作品的語言、形象、內涵,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作出個性化的評價。
2.答題步驟:
(1)認真讀題(文題)預測聯想;
(2)瀏覽首句,了解梗概;
(3)閱讀全文,邊讀邊畫(重點: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時間、數據和有關資料、主要事實和典型形象;表現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語言的特點和修辭的作用);
(4)審題干(判斷答題的范圍和要求);
(5)開始答題(把握文體特點和作者的感情線索);
(6)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
3.臨場技巧:
小說是通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揭示主題的,設題點是對形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
(1)賞析人物(①分析塑造手法;②把握人物思想性格;③通過社會環境,認識人物的典型意義補充鑒賞人物形象;④分析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行動、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
(2)把握故事情節(領會所揭示主題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發展的曲線);
(3)體味環境描寫(著眼於小說三要素之間的聯系)。
(4)鑒賞語言,注意從作品實際出發對人物語言的個性、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進行具體分析。
(5)特別是探究性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品味選文的寫作方法、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謀篇布局等等,如:這篇文章在寫法、語言、形象方面有什麼特點?如何評價某個人物?對文中的哪些觀點贊成或不贊成,為什麼?不同人物、文本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如何評價?

熱點內容
超神學院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發布:2025-08-11 21:43:23 瀏覽:666
楔子小說言情 發布:2025-08-11 21:41:33 瀏覽:164
小說月報2013在線閱讀 發布:2025-08-11 21:33:22 瀏覽:911
君心不相棄免費閱讀小說下載 發布:2025-08-11 21:14:09 瀏覽:577
校園小說女主姓左 發布:2025-08-11 21:05:27 瀏覽:865
軟體免費小說 發布:2025-08-11 21:04:28 瀏覽:561
有什麼好看的抓鬼小說 發布:2025-08-11 21:02:42 瀏覽:130
女主是乞丐小說閱讀 發布:2025-08-11 20:56:47 瀏覽:455
求推薦英文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1 20:54:02 瀏覽:48
感染體小說好看嗎 發布:2025-08-11 20:42:45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