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閱讀推薦 » 高中小說閱讀鑒賞答案

高中小說閱讀鑒賞答案

發布時間: 2025-08-05 05:52:27

閱讀之王願堅《黨費》答案

閱讀之王願堅《黨費》答案:

1、【題目】: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鹹菜」在小說中起到了線索作用:開頭寫黃新整理腌好的鹹菜,中間她託付「我」將鹹菜帶上山,最後「我」將鹹菜交給魏政委。

B.「慢條斯理地理著孩子的頭發」,這個細節描寫表現了黃新在敵人趕到門口時沉著鎮靜的心理,為下文從容應對敵人做了鋪墊。

C.「孩子,好好地聽媽媽的話啊」一語雙關,表面上是囑咐自己的孩子聽自己的話,暗指要「程同志」聽黨的話,不要感情用事。

D.魏政委本來已在登記簿上寫了黃新繳黨費的部分內容,但看到黃新孩子可憐的情景,實在不忍心再寫下去了,就想辦法安撫孩子。

【參考答案】:D.「但看到黃新孩子可憐情景,實在不忍心再寫下去了」分析錯誤。對魏政委寫不下去的原因分析有誤,魏政委是被黃新對黨的愛和獻身精神感動了,他認為一個黨員愛黨的心和獻身精神是無法用數字來衡量的。


2、【題目】:小說表現了黃新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熱愛黨,忠於黨:在極端困難的環境里,她用鹹菜來代替銀元繳黨費,將一顆滾燙的心與黨緊緊貼在一起。②機智果敢:當白匪闖進門後,她用話語與敵人巧妙周旋,保護了革命同志。③勇於獻身:敵人知道了她的身份,但她毫無畏懼,沉著冷靜,義無反顧。


3、【題目】:小說中如果刪去有關黃新孩子的內容好不好?為什麼?

【參考答案】:不好。原因:①內容上:小說中寫黃新的孩子沾鹽水、抓腌豆角,表現了在敵人封鎖以後,農村群眾生活的困苦。②人物上:黃新為了交黨費,不給孩子吃鹹菜,通過對比映襯,側面表現了黃新對黨的忠誠。③主旨上:孩子在小說中也有象徵意義,讓「我」將孩子帶上山,意味著黨和紅軍後繼有人。


(1)高中小說閱讀鑒賞答案擴展閱讀:

初中的閱讀理解的技巧:

一、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內容,理清脈絡。答題時切忌文章都沒完整的閱讀就匆匆忙忙地寫答案。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
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二、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再去瀏覽所設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
間。

三、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有些試題可以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回答問題。

四、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和深層含義。有些試題則需要結合全文內容,挖掘句子的隱含信息,經過縝密的思考,尋求完美的答案。

五、組織語言規范答題,認真書寫。答案基本考慮成熟之後,還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語言。語言簡潔明了,能達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_嗦重復,不得要領,往往會出力不討好。

㈡ 《補課》閱讀答案

《補課》

聶連新

物理教師聶志剛准備利用雙休日為班上的幾個後進生補補課,沒想到前腳剛跨進教室,後腳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麼時節了,人家的豆種早發芽破土了,咱家的地還沒翻身。天氣預報說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沒把三廂地翻完,你莫想進俺個家門。」不由分說,桂花粗壯有力的大手抓住聶志剛的肩膀就往外拖。聶志剛推了推眼鏡,回頭對著教室喊:「先回去吧,看情況是補不成了,下個星期再來,先回去吧。」

農村教師就是這樣的,一會兒教室講台,一會兒田間地頭,一會兒西裝筆挺,一會兒赤膊挑糞。不過打聶志剛調到畢業班後,就一門心思撲在教學上,很少過問家務事了。桂花上要侍候七十多歲的婆婆,下要照顧兩個年幼的娃子,里里外外忙的也確實不易。

回到家裡,聶志剛顧不得換件衣服,掮了把鋤頭就出了屋門。時令已是清明過後了,金黃的油菜花開得滿坡都是,成群的蜜蜂在花朵間隨意翻飛,和煦的陽光照得人直想打盹,兩個歇腳的挑夫坐在草垛上點火抽煙,好一幅田園風光圖啊!聶志剛走在地間的小路上,頭一次覺得親近大自然的感覺是這樣爽,難怪晉代詩人陶潛明棄官歸田,過得悠然自得無比盎意,還寫出了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歌。

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聶志剛渾身是使不完的勁,鋤頭在他手裡就像握著根拐杖,下鋤、掀土、磕碎,似乎都不用費力氣。兩個時辰不到,三廂地就給他翻得只剩下曬席那麼大一片了。照這樣的進度,在天黑之前完成桂花指定的任務是不成問題的,甚至可以收個早工,舒舒服服地洗個熱水澡,說不定還可以完成下星期的講義呢。想著這些,聶志剛就嘻嘻地笑了。

吃中午飯的時候,桂花給他又是端水,又是遞毛巾,又是拍打身上的碎土。桌子上也特別的豐盛,甚至還擺了一小盅他最愛喝的楊梅酒。咳,女人的心就像天上的雲,說變就變,剛才還是凶神惡煞一樣,指手劃腳,如今又侍候大老爺們似的,低頭哈腰。聶志剛也不客氣,擺開架式,邊吃邊喝。桂花這個那個的交代了一番,就風風火火地去接聶志剛的班。

聶志剛吃第三碗飯的時候,桂花氣急敗壞地返回來了:「你這死腦筋,十足的書獃子,一百好幾十斤的人,連自家的三廂地都認不出來,還不如趁早找塊又尖又硬的石頭,一頭撞上!」什麼?忙活了大半天,都做無用功了!聶志剛怎麼也不相信有這么回事,河邊那塊三廂地他是去過的,記得夏天的時候,他親手給辣椒苗施的肥,今兒上午的時候,辣椒枯枝還豎在那兒呢。桂花氣得跺腳:「豬啊,就你家種了辣椒?嫁給你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霉,咱家的三廂地在河東知不知道?你去瞧瞧,你學雷鋒幫誰做好事了?」難道真的弄錯了?聶志剛被桂花放連珠炮似的一通臭罵,自覺理虧,底氣明顯降了下來,也不敢申辯,只一聲不響跟了桂花往河邊走。

到得了河東桂花認定的那塊地,兩口子都傻了眼:也不知什麼時候,他們家的三廂地已叫誰翻過了,平平整整地躺在那裡,泥土磕得細碎。從又濕又松的泥土可以看出:這地剛翻過不久。咦,這就奇了,他聶志剛錯翻了別家的地,自家的地又莫名其妙別人幫著翻了。難道是那塊地的主人回報他聶志剛慷慨行為的結果?不可能,都是鄉里鄉親,為什麼不直接打聲招呼?聶志剛東瞧瞧西看看,終於在土埂邊緣找到了五六個大小不一的腳印,腳印都不大,三十六七碼長。聶志剛想起來了,一定是他們——班裡那幾個後進生——那有一個瘋子母親的黃小東,那從小就父母離異、由爺爺帶管長大的聶芒,那上山打柴時不小心摔斷了脛骨的李中中,還有……聶志剛想著想著,眼圈裡就有一股溫熱的液體溢出來。

聶志剛沒有說什麼,回到家裡,從書桌上挑了兩本教科書,徑直向其中一個後進生的家裡走去……


問題:

(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 小說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聶老師的形象,這是一位熱愛生活和教育事業,關心體貼後進生,無私奉獻,令人敬佩的鄉村人民教師。

B. 小說間接寫到聶老師班裡幾個後進生偷偷為聶老師家翻地,運用了倒敘手法,側面表現了聶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

C. 小說從語言、動作等方面對桂花進行了比較細致的描寫,表現出桂花雖然會持家,但是性格比較暴躁,為人比較粗魯,不能夠理解和照顧聶老師。

D. 本篇小說展現了一位鄉村教師的日常生活場景,筆法細膩,語言風格質朴自然,而又不失生動活潑,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富於藝術表現力。

E. 本篇小說內涵豐富,主題鮮明。文章贊美了聶老師等人物身上人性的美好,更通過事件的敘述,重點表達了對鄉村教育工作困境的憂思。

(2)請按照小說一般的情節結構概括本文的主要情節。(6分)

(3)文中畫線部分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6分)

(4)有人認為小說標題換為「翻地」更好,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請說明你的理由。(8分)

試題答案:

(1)選A項給2分,選D項給3分,選E給1分。

(2)①開端:聶老師打算用休息日為學生補課,被妻子桂花拉回家中翻地;

②發展:聶老師翻完地回家卻被妻子發現錯翻了別人家的地;

③高潮:聶老師夫婦發現自家的地也已經被學生翻好;

④結局:聶老師去給其中一個後進生補課。

(一點2分,兩點3分,三點5分,四點6分。)

(3)①照應了上文桂花「都什麼時節了,人家的豆種早發芽破土了,咱家的地還沒翻身」的說法;

②引出下文,為聶老師親近大自然產生的感慨做鋪墊。

③渲染了溫暖和美的氛圍,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

④烘托聶老師悠然自得的心情。

(寫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其他說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4)示例一:我認為「補課」更好。

①以「補課」為題能夠更好地體現主人公聶老師的身份,凸顯主人公的師德高尚;

②以「補課」為題能夠更好地與小說的開篇結尾呼應;

③「補課」一事推動了小說情節發展,也為文中聶老師家的地遲遲未翻、聶老師找不到自家地和學生為聶老師翻地等事留下了伏筆;

④以「補課」為題能夠更好地體現贊美聶老師師德高尚和謳歌人性美好的主旨。

示例二:我認為「翻地」更好。

①小說中更多的筆墨都用來寫「翻地」一事,可見其重要性;

②小說中情節幾次出現大的波瀾,圍繞的都是「翻地」一事;

③「翻地」是貫穿小說始終的結構線索;

④在表現小說主題方面,「翻地」要比原標題顯得更加含蓄委婉,富於情味。

(每點2分,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㈢ 《繼父》閱讀答案

1.(4分)本題重點考查考生對文章結構梳理及表達技巧鑒賞的能力。

答案:先抑後揚,用「繼父」外貌的丑反襯他內心的美;說明「我」「一點也不喜歡他」的理由;揭示了底層人物的生活際遇。

答對第一點2分,後兩點答對任何一點也可得2分。

2 (5分)本題考查學生梳理小說情節思路和概括要點的能力。[來源:學#科#網]

答案:(1)「繼父」的死和他的遺物——我的傑作《傍晚》兩件事打動了我,想到他生前的願望,促使我決定繼承他的鞋鋪。(2)在「繼父」的遺物發現我的傑作《傍晚》,也使我對自己和繪畫才能和前途有所思考,先做好鞋匠,等待機會。(答對一個要點2分,全對5分。)

3.(6分)本題考查考生探究文學作品的主題及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發掘作品豐富意蘊的能力。

答案: 「繼父」是一個外貌醜陋卻心靈醇美的平凡人形象。他不虛誇,卻有著普通人堅實的生活目的;他不善言語,卻勤勞、朴實;他不解藝術,卻有著一顆善解人意的心靈;他不富有,卻肯傾其所有挽救一個年輕的生命。他包容「我」對他的偏見,為了「我」的愛好和家計把「門面開大」,結果因此而去。心靈的美和外形的丑達到和諧的統一,閃射出迷人的美感,揭示出「繼父」立於俗而又脫於俗的人性美。

㈣ 閱讀下面一篇小說,完成後面問題。(16分)

【答案】【小題1】夢見河(或「河中游泳」) 河中遇敵(每空2分。說明:若不結合「河」線索概括,每空扣1分)
【小題2】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1分)作用:①烘托出人物當時愉快滿足的心情。②表現了對生(自由)的渴望、對美的謳歌、對愛的珍視。(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1分,答出兩點得2分。)③和尾段「只是瞥見鳥群驚起」呼應。④美好祥和的自然環境和下文的悲劇結局形成強烈對比,側面烘託了戰爭摧殘人性、毀滅生命的殘酷。(上述4點,答出其中,3點即可得滿分。)
【小題3】心理活動:脫掉了軍裝,他不再是我的敵人,而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啊。他跟我一樣,熱愛生活,熱愛春天,熱愛游泳……我不能殺死他,不能!(結合語境2分,符合人物性格1分,語言通順1分。)
【小題4】①是一個熱愛生命、嚮往自由的充滿生命力的年輕人;②他是一個優秀的士兵,認真履行軍人的職責,建立了卓越的功勛;③他是一個善良的士兵,厭惡戰爭,憐憫人性。(答出任意兩點即可,要結合具體內容加以分析。每點2分。)
【答案解析】【小題1】
試題分析:概括文章的內容,一定要圍繞具體描寫的事件來概括,比如本題,學生應圍繞「河」這一主題線索來概括,當然,在概括時,還要注意語言的簡潔性。
考點: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2】
試題分析: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其作用通常有:推動推動情節發展;渲染一種氣氛;烘託人物心情;交代故事背景等作用,學生能根據具體環境來進行分析。這里烘托出人物當時愉快滿足的心情。表現了對生(自由)的渴望、對美的謳歌、對愛的珍視。和尾段「只是瞥見鳥群驚起」呼應。美好祥和的自然環境和下文的悲劇結局形成強烈對比,側面烘託了戰爭摧殘人性、毀滅生命的殘酷。
考點: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小題3】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只要內容設計合理,表述正確,具體應符合人物的身份,職業和年齡等特點,還應注意說話的語氣和口吻,內容還應圍繞「語言環境和人物性格」來組織。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小題4】
試題分析:中考小說閱讀的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是必考題,本考點主要考查我們對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語言簡潔。學會抓住人物的各種刻畫手法來分析。學會從故事情節中來分析,學會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環境中去分析,最後還要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考點:欣賞作品的形象,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㈤ 赫哥黎《法官》高一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學校考查的出發點是測試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由這一出發點可以繁衍出成千上萬套試卷習題,下面是我整理的赫哥黎《法官》高一小說閱讀題及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赫哥黎《法官》高一小說閱讀題及答案

查理·哈斯克爾去世時,留下了妻子和9個孩子,他們靠一小塊土地為生,住在一所有4間屋的房子里。約翰是家裡的長子,所以他的母親告訴他,他必須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那年他16歲。

約翰到鎮里最有錢的人、法官多恩那兒去要一美元,那是法官買約翰父親的玉米時欠的錢。法官多恩把錢給了他。然後,法官說約翰的父親欠他40美元。「你打算什麼時候還給我?」法官問。「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親那樣,」他說,「他是個懶漢,從不賣力氣幹活。」

那一年的夏天,除了星期天,約翰天天都到別人的田裡幹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己家的地里幹活。到了夏天結束的時候,約翰積攢了5美元交給法官。

冬季天氣太冷,不能耕種,約翰的朋友、印第安人塞夫給他提供了一個在冬季掙錢的機會。塞夫說教約翰誘捕動物,獲取獸皮,這樣能夠掙很多錢,但是需要75美元買一桿槍和捕獵用的繩、網,以及在樹林里過冬的食物。約翰去見法官多恩,說明了他的打算,法官同意借給他那筆錢。

約翰吻別了母親,和塞夫一起來到林子深處的塞夫幾年前搭建的一間小木屋前。這年冬天,約翰學會了追捕野獸和怎樣在樹林里生存。大森林考驗了他的毅力,使他變得勇敢,也使他的體格更加健壯;同時捕到了很多獵物,得到的獸皮至少可以掙200美元。塞夫想繼續打獵直到4月份,約翰決定自己一個人回家。塞夫幫約翰捆紮好獸皮和捕獵用的東西,讓他能夠背在背上。

這一天,當約翰快步走在樹林中時,他開始考慮起他的將來。他要去讀書和學寫字,他要給家裡買一塊大一些的農田。也許有朝一日,他也會像鎮里的法官一樣有權勢,並受人尊敬。背上沉甸甸的東西使他考慮起到家後要做的事情:給他母親買一身新衣服,給弟弟妹妹們買些玩具,他還要去見法官。約翰恨不得馬上就把法官說的他父親借的錢全部還清。

到了下午晚些時候,約翰的腿疼了起來,背上的東西也更加沉重。當他終於到達河邊時,他高興極了,因為這意味著他就要到家了。他看到河邊長著一棵筆直的大樹,它的高度足以達到河的對岸。約翰取出斧頭砍倒大樹。樹倒下來,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獨木橋。

約翰身背獸皮、懷抱獵 槍,跨到放倒的樹上。樹在他腳下穩如磐石。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時,樹干突然動了起來,約翰從樹上掉到冰上。沉到水裡,他的槍掉了,獸皮和捕獵用具也從他的背上滑了下來,被湍急的河水沖走了。約翰破冰而行,掙扎到河岸。他在雪地上躺了一會兒。然後,他爬了起來,找來一根長樹枝,沿著河邊來回走著。一連幾個小時他戳著冰塊,尋找那些東西。最後,他放棄了。

他徑直來到法官家。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在他的辦公室里。約翰敲門進去,他渾身冰冷,衣服潮濕。他向法官講述了所發生的事情。等他把話講完。多恩說:「這對你和我都很不幸。回家去吧,孩子。」

到了夏天,約翰拚命幹活。他又攢夠了5美元付給法官。但是他還欠法官30美元——那是他父親欠的債,還有用來買捕獵工具和槍的75美元。

10月份的時候,法官派人叫來約翰說,「你欠了我很多錢,我想我能夠要回這些錢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給你一次狩獵的機會。如果我再借給你75美元,你願意再去打獵嗎?」約翰羞愧難當,好半天才開口說:「願意。」

這一次,他必須獨自一人進森林,因為塞夫已經搬到別的地方去了。在那個漫長而孤獨的冬天,約翰每天出去打獵。一直到4月底。回家後,法官幫他把獸皮賣了300美元。約翰付給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來買打獵用具的錢。然後他又慢慢地、把他父親借的那部分錢一張一張地交到法官的手裡。

又到了夏天,約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裡幹活,還去讀書和學寫字。這以後的十年裡,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裡去打獵,他把賣獸皮掙來的錢全部攢了下來。最後他用這些錢買了一個大農場。

約翰30歲的時候,成了本鎮的頭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財產留給了約翰,他還給約翰留下了一封信。信的日期是法官在約翰第一次外出找獵向他借錢的那天。

「親愛的約翰,」法官寫道,「我從未借給你父親一分錢,因為我從未相信過他。但是第一次見到你時,我就喜歡上了你。我想確定你和你的父親不一樣,所以我考驗了你。 這就是我說你父親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運,約翰!」信封里有40美元。

(摘自《小小說選刊》)

7.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

A.小說採用了歐·亨利式結尾,開頭寫法官多恩說約翰的父親欠他40美元,讓約翰替父親還債。直到末尾,通過一封書信,才揭開真相。

B.查理·哈斯克爾去世時,雖然僅給家人留下一小塊土地,4間屋的房子,但是他傳給約翰的勇擔責任的精神,卻是約翰一生的寶貴財富。

C.約翰從16歲開始就勇敢的面對生活的挑戰,最終經受住了命運的考驗。小說藉此歌頌了一種自立自強、艱苦創業、誠實守信的美好人格。

D.約翰經過多年的努力,30歲的時候成了鎮里的頭面人物之一。事實證明,只要勇於拼搏,同命運積極的抗爭,就一定能收獲人生的成功。

E.法官多恩沒有後代和其他親人,去世後,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的財產留給了約翰,因為他十分喜歡和看重約翰,約翰也通過了考驗。

8.小說畫線的段落運用了哪種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這一段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

9.法官多恩明知道約翰家境困窘,還是慷慨借錢給他,這是為什麼?請簡要分析。

10.有人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也有人認為小說的主人公是約翰,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參考答案:

7.答C給3分,答A 給2分,答D 給1分;答BE不給分。

8.手法:心理描寫。

作用:①寫這段描寫約翰第一次狩獵後回家路上對未來的憧憬和安排,生動地表現他急切喜悅的心情和積極上 進,對家人充滿愛意,有責任感,誠實守信的性格特徵。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豐富了小說主旨。②照應上文捕獵的收獲,為下文寫損失財物做鋪墊。形成情節的跌宕起伏,有利於表現主旨。

9.①是因為法官多恩具有熱情善良,樂於助人的優秀品質。②是為了幫助約翰擺脫家庭困境。③是為了考驗約翰,想證明約翰是與他父親不同的人,幫助他成長。④是因為法官多恩第一次見到約翰時就喜歡上了他,約翰勇擔責任,誠實努力的品質打動他。(每點2分,答對3個要點即可)

10.示例一:法官多恩是小說的主人公。①從表現主題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贊揚熱情善良,解人圍困的美好品德,而法官多恩的言行最能表現這一主題。②從情節設計的角度看,多次借錢給約翰,促成約翰的兩次狩獵行動改變了他的人生際遇,多恩是情節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③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寫多的筆墨雖然比約翰少一些,卻是作者著力表現的人物。兩次借錢,一次留言的情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她熱情善良的性格刻畫的十分鮮明,更為作者鍾愛。④從小說擬題的角度看,標題為「法官」,小說常以主人公姓名或職業等為題。

示例一:約翰是小說的主人公。①從表現主題的角度看,作者意在贊揚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的美好人格,約翰的所作所為最能表現這一主題。②從情節設計的角度看,約翰兩次借錢、兩次狩獵,構成故事框架,是小說的.主要情節,約翰的活動推動了情節的發展。③從人物描寫的角度看,小說中大量篇幅寫約翰,他是作者著力描寫的人物,小說運用動作語言細節等多種描寫手法,極力突出其自強守信的美好人格,人物形象鮮明。④從小說擬題的角度看,標題為「法官」, 約翰經受住了多恩的考驗,也通過了人生的考驗。命運公正如法官,像約翰這樣品格美好的人將會擁有美好的人生。(每點2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試題分析:

7.A.C兩項分析准確。A項屬於局部分析。D項「只要勇於拼搏,同命運積極的抗爭,就一定能收獲人生的成功」說法太絕對。B項,「他傳給約翰的勇擔責任的精神,卻是約翰一生的寶貴財富」錯,原文是「母親告訴他,他必須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E項「法官多恩沒有後代和其他親人。」於原文無據。

考點: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8.「他開始考慮起他的將來」可見本段屬於心理描寫。「他要去讀書和學寫字,他要給家裡買一塊大一些的農田」突出了他有上進心。「背上沉甸甸的東西使他考慮起到家後要做的事情」照應了前文他打獵的累累碩果。也突出了他的愛心,他對家庭的責任感。「約翰恨不得馬上就把法官說的他父親借的錢全部還清」為下文情節的跌宕做鋪墊。

考點:分析作品主要表現手法。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9.法官多恩明知道約翰家境困窘,還是慷慨借錢給他,從小說結尾可以找到答案。「第一次見到你時,我就喜歡上了你。我想確定你和你的父親不一樣,所以我考驗了你。」另外,這也和法官的善良和熱心有關。

考點:賞析作品的內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10.本題要求學生探究這篇小說主人公是誰的問題。不管是認為法官多恩是主人公,還是認為約翰是主人公,論述的角度都應該從小說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情節安排、主題思想等角度進行。如認為約翰是主人公,可以從小說要塑造的正是一個經過不懈努力而有所作為的青年人的形象;情節安排也是按照約翰借錢、狩獵、丟掉獵物、再次借錢、有所收獲的順序展開的。小說主題就是要通過約翰的形象來贊揚自立自強、誠實善良的品行。當然,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考點: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能力層級為探究F。

㈥ 魯迅小說葯的閱讀題及答案

《葯》是魯迅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中語文的重點課文,所以我們在考試之前一定要做好針對性的復習。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葯》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葯》閱讀原文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除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華老栓忽然坐起身,擦著火柴,點上遍身油膩的燈盞,茶館的兩間屋子裡,便彌滿了青白的光。

“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個老女人的聲音。里邊的小屋裡,也發出一陣咳嗽。

“唔。”老栓一面聽,一面應,一面扣上衣服;伸手過去說,“你給我罷。”

華大媽在枕頭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錢①,交給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裝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兩下;便點上燈籠,吹熄燈盞,走向裡屋子去了。那屋子裡面,正在窸窸窣窣的響,接著便是一通咳嗽。

老栓聽得兒子不再說話,便出了門,走到街上。沒有多久,又見幾個兵,在那邊走動;一陣腳步聲響,一眨眼,已經擁過了一大簇人。那三三兩兩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進;將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個半圓。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堆人的後背;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靜了一會,似乎有點聲音,便又動搖起來,轟的一聲,都向後退;一直散到老栓立著的地方,幾乎將他擠倒了。

“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一個渾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兩把刀,刺得老栓縮小了一半。那人一隻大手,向他攤著;一隻手卻撮著一個鮮紅的饅頭,那紅的還是一點一點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錢,抖抖的想交給他,卻又不敢去接他的東西。那人便焦急起來,嚷道,“怕什麼?怎的不拿!”老栓還躊躇著;黑的人便搶過燈籠,一把扯下紙罩,裹了饅頭,塞與老栓;一手抓過洋錢,捏一捏,轉身去了。嘴裡哼著說,“這老東西……”

白天店裡坐著許多人,老栓也忙了,提著大銅壺,一趟一趟的給客人沖茶;兩個眼眶,都圍著一圈黑線。突然闖進了一個滿臉橫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著紐扣,用很寬的玄色腰帶,胡亂捆在腰間。剛進門,便對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運氣了你!你運氣,要不是我信息靈……。”

老栓一手提了茶壺,一手恭恭敬敬的垂著;笑嘻嘻的聽。滿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的聽。華大媽也黑著眼眶,笑嘻嘻的送出茶碗茶葉來,加上一個橄欖,老栓便去沖了水。

“這是包好!這是與眾不同的。你想,趁熱的拿來,趁熱的吃下。這樣的人血饅頭,什麼癆病都包好!”橫肉的人只是嚷。

“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這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著呢。”花白鬍子一面說,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聲下氣的問道,“康大叔——聽說今天結果的一個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究竟是什麼事?”

“誰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兒子么?夏瑜②那個小傢伙!”康大叔見眾人都聳起耳朵聽他,便格外高興,橫肉塊塊飽綻,越發大聲說,“這小東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這一回一點沒有得到好處;連剝下來的衣服,都給管牢的紅眼睛阿義拿去了。”

小栓慢慢的從小屋子裡走出,兩手按了胸口,不住的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飯,泡上熱水,坐下便吃。華大媽跟著他走,輕輕的問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舊只是肚餓?……”

“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過臉,對眾人說,“夏三爺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先告官,連他滿門抄斬。現在怎樣?得了銀子!——這小東西也真不成東西!關在牢里,還要勸牢頭造反。”

“阿呀,那還了得。”坐在後排的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很現出氣憤模樣。

“你要曉得紅眼睛阿義是去盤盤底細的,他卻和他攀談了。他說:這大清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你想:這是人話么?紅眼睛原知道他家裡只有一個老娘,可沒有料到他竟會這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義哥是一手好拳棒,這兩下,一定夠他受用了。”壁角的駝背忽然高興起來。

“他這賤骨頭打不怕,還要說可憐可憐哩。”

花白鬍子的人說,“打了這種東西,有什麼可憐呢?”

康大叔顯出看他不上的樣子,冷笑著說,“你沒有聽清我的話;看他神氣,是說阿義可憐哩!”

聽著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滯;話也停頓了。小栓已經吃完飯,吃得滿頭流汗,頭上都冒出蒸氣來。

“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了瘋了。”花白鬍子恍然大悟似的說。

“發了瘋了。”二十多歲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說。

店裡的坐客,便又現出活氣,談笑起來。小栓也趁著熱鬧,拚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說:“包好!小栓——你不要這么咳。包好!”

“瘋了。”駝背五少爺點著頭說。

(節選自魯迅的《葯》,有刪改)
《葯》閱讀題目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準確的兩項是(4分)

A.作者在開篇描繪的是極其安靜的秋夜北京,是為後文老栓買葯做鋪墊,畢竟賣人血饅頭不是多麼光明正大的事情。

B.小說在第四自然段通過“掏了半天”“抖抖地裝”“按了兩下”等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出華老栓夫婦二人的小心謹慎和對生病的兒子關心。

C.小說的情節可以概括為:老栓買葯——小栓需葯——茶客談葯,可見“葯”是小說的線索,還由此引出小說另一個重要人物——夏瑜這個革命者的形象。

D.作者寫到華老栓想用人血饅頭來治好小栓的病,讀者既可以看到華老栓一家的愚昧、殘忍與自私,還可以看到作者急切地希望中國醫療水平的提高。

8.文中劃線處的“黑的人”是什麼人?作者是如何塑造這一形象的?(4分)

9.如何理解茶館中的茶客聽到夏瑜和牢頭阿義的 故事 後表現出來的情緒?請結合 文章 加以分析。(6分)
《葯》 閱讀答案
7.A、D

8. 是一個劊子手。(1分。或“賣人血饅頭的人”)通過動作描寫來塑造這一形象的。(1分)通過“搶”“扯”“裹”“塞”“抓”等一系列動作表現出他的狠毒與蠻橫,“捏一捏”處可見他對這一買賣是非常的熟練,可見他的卑鄙與貪婪。(2分)

9.(6分)

(1)茶客們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他們對革命者夏瑜沒有絲毫的同情,有的是氣憤,對牢頭打了夏瑜而感到高興,說明這是一群愚昧、麻木的看客形象(中國人)。作者對他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3分)

熱點內容
重生後宮完本小說排行榜完本 發布:2025-08-11 20:12:26 瀏覽:207
免費小說長嫂當家 發布:2025-08-11 20:11:43 瀏覽:949
好看的小說金瓶梅 發布:2025-08-11 20:06:22 瀏覽:586
懸疑的言情小說 發布:2025-08-11 20:04:54 瀏覽:931
穿越玄幻的游戲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8-11 19:57:53 瀏覽:613
推薦原始社會小說 發布:2025-08-11 19:47:33 瀏覽:807
小說言情三年前帶孩子出走 發布:2025-08-11 19:47:31 瀏覽:186
直播荒野挑戰類小說推薦 發布:2025-08-11 19:33:21 瀏覽:657
推薦好看gl小說 發布:2025-08-11 19:27:06 瀏覽:766
穿越香蜜沉沉燼如霜小說免費全文 發布:2025-08-11 19:21:02 瀏覽: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