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小說閱讀
㈠ 聊齋志異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鏈接: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
㈡ 聊齋志異文言文版閱讀答案
1. 蒲松齡《聊齋志異任秀》的文言文閱讀及答案
選文】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①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②,中貯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年,此書方告蕆④。故筆法超絕。 (鄒弢《三借廬筆談》)
【注釋】
(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②[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煙草的舊音譯名。④[蕆(chǎn)]完成。
【練習】
1、解釋文中帶點的詞。
居( ) 於( ) 置( )
語( ) 是( ) 方( )
2、比較下列各組詞的不同意義。
①為 為村中童子師( ) ②故 故筆法超絕( )
凡為足下道者( ) 溫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話概述《聊齋志異》的特點:
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麼?
【閱讀提示】
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志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
答案:1。在; 向; 放置; 動詞,說話; 這樣;才
2.為:擔任,動詞;
向,介詞。
故:所以,副詞;
舊的(知識),名詞。
3.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也
4.長期大量的從民間搜集整理素材
【譯文】
蒲松齡在作此書的時候,每天攜帶一個大瓷器,裡面裝滿濃茶,並帶一包煙草,放在行人路過的大道旁,下面用蘆席墊著,他自己坐在上面,將煙草擺在席子旁邊。見到走路的人經過,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說話。搜集奇異(的故事),講說離奇(的事情)。隨便(經過的)人們知道什麼(都可以);(路人)渴了,則恭恭敬敬地請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煙草,一定要使路人盡興方才讓其停止。偶然聽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後就加以粉飾加工。像這樣經歷了二十餘年,《聊齋志異》這本書才告完成。
2. 蒲松齡寫《聊齋》的原文文言文哦
原文:蒲松齡,字留仙,有《聊齋志異》傳世.初,蒲留仙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瓷壇,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邊,下陳蘆席,坐於上,煙茗皆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覓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奇事,先聽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乃成.附上翻譯:蒲松齡,字留仙.他有一本《聊齋志異》流傳於世.他最初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每天臨近早上時,帶一個大壺,裡面有濃茶,准備一包香煙放在行人道的旁邊,下面鋪著席子,他坐在上面,香煙和大壺都放在身邊.他看到有人走過,一定竭力拉住跟他談話,搜集奇奇怪怪的故事隨便他曉得什麼 渴了就讓他喝茶,有時用煙來獻給他,必須讓他講完才行.偶然聽說一件奇怪的事,先去聽完這見事,最後把它加工一下.就這樣經過了二十多個年,終於完成了這本書.去網上找了找,沒有,只好自己打下來了.很辛苦,望採納,謝謝。
3.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 文言文 閱讀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①也。
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②,中貯苦茗,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
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
如是二十餘年,此書方告蕆④。故筆法超絕。
(鄒弢《三借廬筆談》) 【注釋】 (1)[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
②[罌(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③[淡巴菰]煙草的舊音譯名。
④[蕆(chǎn)]完成。 【練習】 1、解釋文中帶點的詞。
居( ) 於( ) 置( ) 語( ) 是( ) 方( ) 2、比較下列各組詞的不同意義。 ①為 為村中童子師( ) ②故 故筆法超絕( ) 凡為足下道者( ) 溫故而知新( ) 3、用文的話概述《聊齋志異》的特點: 4蒲松齡「筆法超絕」的原因是什麼? 【閱讀提示】 本文敘述了蒲松齡先生寫《聊齋志異》時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松齡在作此書的時候,每天攜帶一個大瓷器,裡面裝滿濃茶,並帶一包煙草,放在行人路過的大道旁,下面用蘆席墊著,他自己坐在上面,將煙草擺在席子旁邊。見到走路的人經過,必定要拉住(他),和他說話。
搜集奇異(的故事),講說離奇(的事情)。隨便(經過的)人們知道什麼(都可以);(路人)渴了,則恭恭敬敬地請人喝茶,或恭敬地奉上煙草,一定要使路人盡興方才讓其停止。
偶然聽到某一件事,回家以後就加以粉飾加工。像這樣經歷了二十餘年,《聊齋志異》這本書才告完成。
4. 《聊齋志異·狼三則》文言文翻譯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xū,忽然)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隨尾行數里。
屠懼,示之以刃,(狼)少卻;既走,(狼)又從之。屠無計,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懸諸樹而蚤(早)取之。
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以空空。狼乃止。
屠即徑歸。昧爽(拂曉)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
逡巡(疑慮徘徊)近視之,則死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
時狼革(皮)價昂,直(價值)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遭遇)之,是可笑也。
譯文 從前,有個屠夫賣肉回來,天色已經晚了。就在這時,突然出現了一匹狼。
狼不斷的窺視著屠夫帶著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就這樣尾隨著屠夫走了好幾里路。屠夫感到很害怕,於是就拿著屠刀在狼的面前晃了晃,想把狼嚇跑。
狼看見了屠刀,一開始被嚇了一下,往後退了幾步,可是等到屠夫轉過身來繼續朝前走的時候,狼又跟了上來。於屠夫就想,狼想要的是擔子里的肉,不如把肉掛在樹上等明天早上再來取肉。
於是屠夫就把肉掛在鉤子上,踮起腳尖把掛在樹上,然後把空擔子拿給狼看了看。就這樣,狼就停下來不再跟著屠夫了。
屠夫就回家了。第二天拂曉,屠夫前去取肉,遠遠的就看見樹上掛著一個巨大的東西,就好像一個弔死在樹上的人,於是感到非常害怕。
焦慮的在四周徘徊著向樹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來是一條死狼。(屠夫)抬起頭來仔細觀察發現,狼的嘴裡含著肉,掛肉的鉤子已經刺穿了狼的下顎,那個形狀就好像魚兒咬住了魚餌。
當時市場上狼皮非常昂貴,一張狼皮價值十幾兩黃金呢。於是由於屠夫得到了這張狼皮,發了一筆小財。
掛在樹上像釣魚一樣,狼的遭遇太可笑了! [編輯本段]其二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
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其一犬坐於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譯文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
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 屠戶害怕了,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
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屠戶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
骨頭已經沒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 屠戶處境很危急,擔心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
往旁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
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 過了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
屠戶正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企圖在柴草堆中打洞來從後面攻擊屠戶。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 *** 和尾巴露在外面。
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這只狼也被殺死了。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自己的。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編輯本段]其三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
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
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三事皆出於屠;則屠人之殘,殺狼亦可用也。 譯文: 有一個屠夫,晚間走在路上,被狼緊緊地追趕著。
路旁有個農民留下的地窩棚,他就跑進去藏在裡面。惡狼從苫房的草簾中伸進一隻爪子。
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讓它抽出去。但是沒有辦法可以殺死它。
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長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豬的方法往裡吹氣。(屠夫)用力吹了一陣兒,覺得狼不怎麼動了,才用帶子把狼腿捆起來。
出去一看,只見狼渾身膨脹,活像一頭牛。四條腿直挺挺地不能彎曲,張著大嘴無法閉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誰有這個辦法呢?。
5. 聊齋志異·郭生文言文翻譯
郭生是淄博東山人,他從小特別喜歡讀書,但山村沒有地方可以請教.二十多歲時,他的字畫還有很多錯誤.以前,他家中狐狸作難,衣服、食品、器物,總是丟失,他深深地為狐狸的禍害而苦惱.一天晚上,他閱讀自己的詩文,讀完後,隨手把詩卷放在案頭.第二天一看,他驚呆了:自己精心寫出的詩文竟被狐狸塗得烏黑,以至於連字行都分辨不清.於是,他只好選擇稍稍干凈的編輯起來讀,只有六七十首.他心裡十分憤恨,但又無可奈何.後來,他又收集了新寫的二十多篇,准備向名人請教.早上起來,見詩卷被狐狸翻開攤在案幾上,墨汁幾乎把它全部塗滿了,他更加憤恨.剛好王生因事到東山,他向來與郭生交好,登門拜訪郭生時,見到被墨汁污染的詩卷,問是怎麼回事.郭生詳細訴說了他的苦惱,並拿出殘剩的詩給王生看.王生仔細地看了看,發現狐狸的塗抹,好像有章法,被它污染的地方好像可以刪去.他驚訝地說:「狐狸好像懂詩,它不僅不是你的禍害,而且你應該馬上拜它為師.」郭生開始不以為然,過了幾個月,郭生回頭看自己的舊作,忽然感到狐狸塗得很對.於是修改了兩篇放在案上,以觀察有什麼怪異.到天亮時,又被狐狸塗了.過了一年多,狐狸不再塗,只是用濃墨灑灑點點,弄得滿卷都是.郭生感到奇怪,拿去告訴王生.王生看了看說:「狐狸真是你的老師啊!這好文章可以入試了.」這一年,郭生果然考上了秀才.他從此感激狐狸,常常買些雞肉黍米,備給狐狸吃.他買了別人名稿,自己不選擇,而是讓狐狸選擇.因此,他在縣、府兩級考試中都名列前茅.當時,葉、繆等人的作品,風格典雅,文詞華美,家傳戶誦.郭生有一個抄本,愛惜備至,不料被狐狸倒了約一碗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幾乎沒有剩餘的字;第二天,郭生又仿照葉、繆的題目創作,自己感到很得意,沒想到,狐狸又把它塗得漆黑.於是郭生漸漸不相信狐狸.但過了不久,葉公因為文章內容不當被囚禁,郭生又不得不佩服狐狸有先見之明.但自己每次慘淡經營地寫一篇文章,總是被狐狸塗壞.他還是懷疑狐狸妄為,就拿了從前被狐狸圈點很多的文章來試狐狸,狐狸又全部塗污.郭生笑著說:「這真是胡鬧了!為什麼以前肯定而現在否定呢?」於是,他就不再為狐狸安排飲食,並把讀過的書鎖在箱子里.第二天清晨看箱子分明鎖著,打開一看,卷面卻塗了手指粗的四道印,第一章塗了五道印,第二章也塗了五道印,後面就沒有塗了.此後狐狸沒有再來打擾.以後郭生在科舉考試中得了一次四等,兩次五等,才知道那徵兆已寄寓在狐狸的塗劃中.異史氏(作者)說:自滿會帶來不好的結果,謙虛可以受到好處,這是世間的規律.小有名聲,然後自以為是,玩戲,而不再進取學習,怎麼勸說都不肯改變,不失敗到極限是不會悔改的.自滿的害處就像這樣。
6. 二、文言文閱讀
3. (1) 格外,十分(2) 准備(3) 有時(4) 止,停止 4. (1) (蒲松齡) 一定強?他們和自己談話,搜羅奇妙的 故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
[點撥]落實「強」「語」。 (2) 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
[點撥]落 實「歸」「粉飾」。 5. 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 於左史、龍門也。
6. ①搜奇說異,②歸而粉飾,③持之以恆。 [譯文]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學的。
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境遇 落魄沒有伴偶 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 塾老師) ,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創作這本書時,每 到清晨就拿一個罐子,裡面裝著苦茶,而且還拿一包煙草, 放到行人大道旁 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 邊。
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 搜羅奇妙的故 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 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 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 錄下來。
像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 非常絕妙。
7. 請給一些《聊齋志異》中的文言文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
「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
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封建倫理觀念和因果報應的宿命論思想。《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
它成功的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偉大的祖國古典短篇小說的高峰。 《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
有傳奇、志怪、軼事等,諸體兼備,為偉大的祖國文言小說集大成之作。內容十分廣泛,多談狐、魔、花、妖,以此來概括當時的社會關系,反映了17世紀偉大的祖國的社會面貌。
書中寫的是一個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對如漆墨黑的社會現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宮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於反抗,敢於復仇的平民的稱贊;而數量最多、質量上乘、寫得最美最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真愛情的篇章。書中的作品情節離奇曲折,幻化形象刻劃得獨具特色。
雖為文言,但凝練之外又極形象傳神,富有表現力。三百年來,《聊齋》故事在民間廣為傳播歷久不衰,先後被譯成十幾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
《聊齋志異》是偉大的祖國古典小說的珍品,這部短篇小說集在他創作之初便有人傳抄,成書之後流傳更加廣泛。十九世紀中葉傳播到國外,已有英、法、德、日等二十多個語種的譯本。
《聊齋志異》在敘述、描寫人和各種靈異之物的交往時,往往按照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的模式安排故事情節。同類相應、同氣相求是一種古老的觀念,指的是同類事物能夠彼此趨近,產生感應,實現生命層面的溝通。
《聊齋志異》的許多故事,就是以同類相應、同氣相求為契機而發生、延展的…… 《聊齋志異》是一部具有獨特思想風貌和藝術風貌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多數小說是通過幻想的形式談狐說鬼,但內容卻深深地紮根於現實生活的土壤之中,曲折地反映了蒲松齡所生活的時代的社會矛盾和人民的思想願望,熔鑄進了作家對生活的獨特的感受和認識。
蒲松齡在《聊齋自志》中說:「集腋為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在這部小說集中,作者是寄託了他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的。因此我們不能只是看《聊齋志異》奇異有趣的故事,當作一本消愁解悶的書來讀,而應該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愛和恨,悲憤和喜悅,以及產生這些思想感情的現實生活和深刻的歷史內容。
由於《聊齋志異》是一部經歷了漫長時期才完成的短篇小說集,故事來源不同,作者的思想認識前後有發展變化,加上作者世界觀本身存在矛盾,因而全書的思想內容良莠不齊,比較復雜。但從總體看來,優秀之作佔半數以上,主要傾向是進步的,真實地揭示了現實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願望和要求。
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從題材內容來看,《聊齋志異》中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是反映社會黑暗,揭露和抨擊封建統治階級壓迫、殘害人民罪行的作品,如《促織》、《紅玉》、《夢狼》、《梅女》、《續黃粱》、《竇氏》等; 第二類,是反對封建婚姻,批判封建禮教,歌頌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和爭取自由幸福而斗爭的作品,如《嬰寧》、《青鳳》、《阿綉》、《連城》、《青娥》、《鴉頭》、《瑞雲》等; 第三類,是揭露和批判科舉考試制度的腐敗和種種弊端的作品,如《葉生》、《於去惡》、《考弊司》、《賈奉雉》、《司文郎》、《王子安》、《三生》等; 第四類,是歌頌被壓迫人民反抗斗爭精神的作品,如《商三官》、《席方平》、《向杲》等; 第五類,總結生活中的經驗教訓,教育人要誠實、樂於助人、吃苦耐勞、知過能改等等,帶有道德訓誡意義的作品,如《種梨》、《畫皮》、《勞山道士》、《瞳人語》、《狼》三則等。
《聊齋志異》在進步的思想內容中也夾雜著一些落後的成分,如封建倫理道德觀念,鬼神迷信和因果報應思想,追求功名利祿的庸俗傾向等,是我們閱讀時應注意分析批判的。 《聊齋志異》是文言文小說,很多讀者閱讀起來比較困難,這里有一部分篇章的白話簡寫版。
8. 急求聊齋志異文言文版一篇文章
《野狗》於七之亂,殺人如麻。
鄉民李化龍,自山中竄歸。值大兵宵進,恐罹炎昆之禍,急無所匿,僵卧於死人之叢,詐作屍。
兵過既盡,未敢遽出。忽見闕頭斷臂之屍,起立如林。
內一屍斷首猶連肩上,口中作語曰:「野狗子來,奈何?」群屍參差而應曰:「奈何!」俄頃,蹶然盡倒,遂寂無聲。李方驚顫欲起,有一物來,獸首人身,伏嚙人首,遍吸其腦。
李懼,匿首屍下。物來撥李肩,欲得李首。
李力伏,俾不可得。物乃推覆屍而移之,首見。
李大懼,手索腰下,得巨石如椀,握之。物俯身欲齕。
李驟起,大呼,擊其首,中嘴。物嗥如鴟,掩口負痛而奔。
吐血道上。就視之,於血中得二齒,中曲而端銳,長四寸余。
懷歸以示人,皆不知其何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