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敖丙小說推薦肉
A. 關於哪吒的書籍有哪些
一、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三太子,殷商末年陳塘關(今天津,一說河南西峽)總兵李靖的第三個兒子,金吒、木吒的弟弟,是靈珠子投胎。商朝末期時生人。母親懷孕三年六個月,生下一個肉球。李靖以為是妖怪,就用劍劈開,裡面的嬰兒正是哪吒三太子。
後來仙人太乙真人收他為徒。一次哪吒三太子在陳塘關旁的東海玩水,和東海龍王的三太子敖丙起沖突,不但將其打死,還抽他的龍筋做為腰帶要送給李靖,而哪吒三太子也在戰斗中把石磯娘娘燒死。
龍王到陳塘關興師問罪。李靖因怕麻煩,想殺死其子哪吒。哪吒憤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當場自戕。而後,哪吒以廟宇汲取人間香火,打算復活,卻被其父李靖阻撓而失敗,最後太乙真人只好用蓮花與蓮藕給哪吒造了一個新的肉體。
復活後之哪吒對李靖之前的做法感到憤怒而希望復仇。李靖不敵,遇燃燈道人贈他按三十三天玲瓏寶塔,並將哪吒困於該塔內,父子兩人和好。
之後李靖與哪吒跟隨姜太公,協助武王克殷。哪吒憑著高強的武功和法寶(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多次立下奇功。更因為其是蓮花的化身,而不易受到世界或妖魔的各種毒害。
二、《西遊記》
《西遊記》八十三回記載哪吒為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個兒子,金吒、木吒的弟弟,另有一妹貞英。「天王生此子時,他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凈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哪吒憤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
哪吒遂得了性命,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喚哪吒三太子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哪吒太子的出身,在《西遊記》的說法中,與《封神演義》大致相通。哪吒三太子因大鬧龍宮、捉殺神龍和猛火燒死石磯娘娘,選擇自盡,以免父累,最後又以蓮花化身,恢復了生命。但在《封神演義》中,幫助哪吒蓮花化身者是太乙真人,在《西遊記》中則是如來佛。
來歷
哪吒的記載最早起源於中亞佛教,可能是來自於波斯一帶的神話。學者推測可能和《列王紀》傳說中的帕西地安王朝第七任國王的兒子努扎爾(Nowzar)有關。
佛教故事中,哪吒是一名青少年天神(原型可能是古波斯的神靈),法力高強,擁護佛法,是毘沙門天王的後裔。佛教中有稱為那羅鳩婆(梵語:,轉寫:Nalakuvara)的神明,為毘沙門天之子,在其他經典又譯為「那吒矩缽羅」、「那吒俱伐羅」等,隨後被簡化為「那吒」。
「那吒」是毘沙門天王的第三子,常隨毘沙門天身邊,為護法軍神,也有經典載他是毘沙門天之孫。毘沙門天源自印度俱毗羅神,為梵天之孫,夜叉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