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選刊十五年精選在線閱讀
⑴ 凌鼎年是怎麼樣成名(緊急)
凌鼎年,1951年6月10日生於江蘇太倉。祖籍浙江湖州,上海第二教育學院中文系畢業。目前為太倉市政府僑辦副主任。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是我國第一位以微型小說創作成績而加入中國作協的作家)、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籌委會副秘書長、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蘇州市作協理事、太倉市文聯副秘書長、太倉市作協主席、太倉市微型小說學會會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1980年底發表處女作,迄今共在海內外報刊發表2000多篇文學作品,約600萬字。其中一半為微型小說,是目前我國發表微型小說篇數最多的一位作家。
目前已出版了《書香小札》等15本集子,其中《秘密》《懸念》《再年輕一次》《凌鼎年小小說》《小小說雜談》《凌鼎年選評本》《凌鼎年小小說創作談》等七本為微型小說專著,是目前我國出版微型小說個人專著最多的一位作家。
凌鼎年的微型小說被翻譯成英文、法文、日文、德文等,被介紹、發表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汶萊、模里西斯、印尼、台港澳等17個國家與地區。多年來,有500多篇作品發表在海外報刊,是目前中國大陸在海外發表微型小說作品最多的一位作家。其微型小說作品被收入日本大學二三年級的教材,被收入加拿大大學教材、被收入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等海外編的世界性華文微型小說選本,還應邀為澳洲、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菲律賓、香港、澳門等海外微型小說作家的集子寫序寫評。像菲律賓華文作協主編的菲華第一本《菲律賓華文微型小說合集》,也請凌鼎年寫序。
凌鼎年的小小說作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已收入《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成》《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獲獎作品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雙年選》《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名家名作叢編》《世界華文微型小說論》(新加坡版)、《世界華文微型小說論文集》(泰國版)、《中國當代微型小說精華》《中國當代小小說排行榜》《當代小小說名家珍藏》《中國當代小小說精品庫》《微型小說三百篇》《世界微型小說經典》(中國卷)《中國大陸微型小說家代表作》《小小說精華本》《小小說選刊十五年獲獎作品精選》《1999中國年度最佳小小說》《2000中國年度最佳小小說》《2001中國年度最佳小小說》《2002年度中國最佳小小說》《中國新時期微型小說經典》等一百多種選本。從2001年至2003年連續三年有短篇小說被收入中國作協選編的《年度中國短篇小說精選》一書。
其作品還被《小說選刊》《中華文學選刊》《中國文學》(中文版、英文版、法文版)、《人民中國》(日文版)、《作家文摘》《書摘》《讀者》《青年博覽》《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小說精華》《短篇小說選刊》《傳奇文學選刊》《傳奇`。傳記》等數十種報刊選載、轉載。
目前國內有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礦大、四川大學、廣東湛江師范、同濟大學、三江大學、北京旅遊專科學校、湖南株州師專等十多家大專院校開課講過凌鼎年的微型小說。有多位大學畢業生的學士論文或碩士論文是研究凌鼎年的微型小說。
近年,有數十位評論家、教授、作家為凌鼎年寫了人物印象記與評論。發表在泰國、新加坡、菲律賓與國內的報刊上。其中,國際儒商學會會長、世界華文文學學會副會長潘亞暾教授在《三見凌鼎年》一文中寫道:「凌鼎年是未來小小說界的金庸」、「其建樹超過了省部級的高幹」。上海復旦大學文學評論碩士、海外華文文學研究學者喬魯在一篇評論中寫道:「我國在世界華文文學界同時以微型小說的創作者、組織者和研究者而最著名的人士則非凌鼎年莫屬`````」、「眾多的海外華文作家們是因為凌鼎年而知道中國有個太倉。」廣東佛山大學姚朝文副教授在其著作中認為「凌鼎年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微型小說作家」。
1994年時凌鼎年的微型小說曾獲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最高獎;1996年時集子獲全國微型小說個人作品集(1980—1995)優秀作品獎;2002年時入選中國作協等單位評定的(1982—2002)中國當代小小說人物風雲榜,榮獲中國作協頒發的「小小說星座獎」;還蟬聯2001和2002全國微型小說年度評獎一等獎,2002年第二屆獲獎時名列一等獎榜首。另外還獲過《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寫作》《星火》《南方文學》等報刊的上百項有關微型小說的獎,是目前為止我國小小說作家中獲獎最多的一個。有人戲稱為「小小說獲獎專業戶。」
凌鼎年在創作的同時,還單獨主編與他人合作主編了十套微型小說叢書及其他小小說集子,如《中國當代幽默微型小說選》《中國武俠微型小說選》《中國當代微型小說十佳精品集》《江蘇微型小說名家新作叢書》等,共計100多本,成為小小說文壇個人編集子最多的一位作家。
凌鼎年在從事小小說創作的同時,還不斷應約為小小說作家出的集子寫序,僅小小說集子,就寫了數十篇代序,是目前我國小小說界寫序最多的一位作家。
凌鼎年還為小小說的交流做了一系列的實事。例如他把大量的中國小小說作品介紹到海外各國去,曾在泰國《新中原報》《中華日報》開設過專欄,評點介紹中國的優秀小小說;泰國的《亞洲日報》還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通欄標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中國大陸小小說作家在海外發表的小小說,有80%以上最初是通過凌鼎年介紹出去的。凌鼎年還在《小小說月刊》開設「八面來風」的專欄,專門評點介紹海外的小小說作品小小說作家,對推進海內外小小說的交流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999年時,由凌鼎年為首發起籌備成立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由他牽頭在馬來西吉隆坡與我國的福州召開了第一次第二次籌備會議,並在2001年在新加坡注冊成功。2002年8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了成立大會。凌鼎年當選為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並在馬尼拉主持召開了第一屆理事會。
凌鼎年出任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後,又與北京的文友策劃成立了北京微海微型小說文化傳播中心,出任名譽董事長,還策劃創辦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雜志,出任名譽主編,並由他出面聘請了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日本、澳洲等18個國家與地區的22位著名學者、作家為刊物顧問。
多年來,凌鼎年還策劃、組織、參與了小小說文壇的不少重大活動,如2002年10月份時,由他策劃與北京東方伯樂文學研究所,在北京聯合召開了「中國當代小小說現狀與發展趨勢的研討會」,由凌鼎年邀請了《人民文學》《光明日報》《小說精選》《小小說月刊》等十多家媒體,及小小說名家參加了這次研討會,凌鼎年主持了這次研討會。後,大型文學雜志《伯樂》發表了凌鼎年一萬余字的論文及與會者的發言,還用凌鼎年的照片作了刊物的封面。
多年來,凌鼎年先後應邀到新疆、內蒙古、湖北、河南、浙江、蘇北等多個省市去講課,全部是講的小小說創作。
凌鼎年在小小說創作、評論的同時,還兼顧著小小說研究,從1994年至今,堅持每年寫小小說大事記,每年記二萬多字,均在海外報刊發表,已成為海外研究中國小小說的重要參考資料。
從1994年起,凌鼎年先後應邀參加了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召開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討會,是我國唯一的一位連續參加四屆研討會的中國作家。2002年底,還應邀參加了美國柏克來加州大學主辦的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凌鼎年交流發言的論文是《中國大陸微型小說與海外微型小說的雙向交流》。另外還先後應邀參加了在福州、武漢、上海、北京、廈門、鄭州、南昌、南京、寧波等地的多個國際學術研討會。凌鼎年所有提交的論文均圍繞中國的小小說。
由於凌鼎年在我國微型小說文壇的影響,已先後被《小小說月刊》《精短小說》《微篇文學》《小小說月刊》《小小說作家》《微風》《微型文學》《讀寫指南》《幽默傳奇微型小說》《生活》等十家刊物聘請為顧問,這在小小說作家中是絕無僅有的。
正是凌鼎年的影響,所以他的社會兼職有: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副秘書長、中華精短文學學會副會長、鄭州小小說學會副會長、江蘇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研究會理事、蘇州市作協理事、太倉市文聯副秘書長、太倉市作協主席、太倉市微型小說學會會長,北京微海微型小說文化傳播中心名譽董事長,北京《世界華文微型》名譽主編。是目前我國在微型小說各級學會中擔任職務最高、兼職最多的一位作家。
由於凌鼎年在小小說界的貢獻與影響,被海內外小小說同行與評論界譽為「中國當代小小說創作的代表」、「領頭雁」、「大哥大」、「小小說文壇司令級人物」、「中國小小說之王」,並把凌鼎年小小說創作既有數量,又有質量,稱之為「凌鼎年現象」。
⑵ 請教,我朋友想從網上投稿主要是一些散文呀小小說之類的,能告訴我具體怎麼投稿及方式。謝謝!!!
1.投稿要對路
每種報刊雜志都有自己特定的辦報(刊)方針和宗旨,有自己的讀者對象,投稿前必須先對此進行了解,搞清它的發行出版周期是雙月刊、季刊、月刊還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報紙的話,是日報、周二報、周報還是半月報、月報,接下來要了解各種報刊都開設了哪些欄目,各欄目都發表些什麼樣的文章,可能的話還應該了解一下報刊的辦刊歷史,看看近年都發表過什麼樣的文章,對照一下你研究的問題以及撰寫的論文原來有沒有人研究過寫過,研究現狀如何,原來發表過的此類文章是從哪些角度寫的,你的文章有無創新發展。此外,還應對報刊轎橡的發稿動態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熱點稿件是哪一類進行研究,最後看看你撰寫的文章適合於哪些報刊的哪些欄目,投寄時最好在信封上註明欄目名稱,以便於編輯人員及時准確地處理稿件。要做到這一點,平時對有關報刊必須多看、多翻閱, 至少對近期目錄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投稿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於把中學化學教學方面的稿件寄給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報刊。
例如:中學化學教學研究的權威雜志——《化學教育》是中國化學會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月刊。經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學教育》欄目簡介,《化學教育》徵稿簡則。如果要向這家雜志投稿,就必須仔細研究這兩篇文章。其它幾家雜志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化學等也會對其讀者對象、投稿要求、雜志欄目等方面進行介紹。
2.注意把握時機
教研閉唯旁論文按時效性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時效性強,與教學進度配合(例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的新教材教學參考,各種同步練習等),另一類時效性不強,與教學進度無關。後者什麼時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須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長時間投稿,一般報刊都會通過報刊啟示提醒讀者和作者。正常情況下,如果報刊沒有規定,與教學進度配合的稿件,雙月刊、月刊應提前4—6個月。總的說來,新聞類稿件越及時越好,報刊發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應要小些。投稿最忌諱「馬後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馬後炮」是很難發表的,比如:與下學期一開學要學的內容有關的稿件, 一般在上學期期末最遲在假期當中就要發,這樣才能給教師備課提供借鑒和參考,如果你等到教完這部分內容後再寫出來投出去,那就成了「馬後炮」,這類稿件不是極有價值一般不會保留到第二年再發。這便產生了矛盾,因為大多數與教學進度有關的稿件都是在教學後發現了問題才研究撰寫出來的,而此時已經錯過了投稿時機。怎麼辦?筆者的經驗是可以先寫出來慢慢加工仔細斟酌,到第二年合適的時候再投出去,這樣經過冷加工後,稿件會更成熟。有些報刊採用期長達幾個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個月,由於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復,再投給其它報刊也已錯過了時機。這種情況下也可以採用上述辦法,只是最好有個發稿記錄,記下何時發給誰?結果如何?再投稿時心中有數。
3.注意格式要規范
如果稿件是手寫的,要注意書寫認真規范,整潔清楚,無錯別字,標點符號准確無誤,而且必須使用方格稿紙謄清,註明每頁字數。如果是列印稿,還應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號字或小三號字為宜,頁腳須註明頁數與字數,便於編輯排版時參考。一般報刊編輯部都不收復寫稿和復印稿。不少報刊編輯部對稿件格式都有詳細而明確的要求,投稿前要認真研究。正規論文的格式應該是標題、標題之下是通訊地址、通訊地址之後是加小括弧的郵政編碼,然後空格後是作者姓名。較長的論文在正文之前應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過5個的關鍵詞,以便於編輯閱稿時節約時間,了解要點,通常正文之後還應註明「引文出處」或「備注」以及主要參考書目,參考書目要寫清書名、出版社名、版本、編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後加「作者簡介」,以方便編輯了解情況,建立作者檔案,同時這也是自我推銷的需要。當然,簡介必須實事求是,不可海吹,因為稿件最後能否採用,不是看你的簡介來決定,關鍵還是稿件的質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還在於稿件質量。
4.適當控制字數
不同的刊物,對論文字數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別很大,有的喜歡長篇大論,有的喜歡短小精悍,投稿時應對各刊物發表的文章進行研究,總結歸納出一些規律,這樣投稿才有針對性。一般說來,寄給報刊發表的文章,應盡量短些,選題最好小一點,內容實用些,可操作一些,讓別人看了能受到啟發教育或拿過來就可以用;而參山伍加評選的論文,理論性應強些,選題可稍大點,字數亦應適當多一些,這樣才能將問題說清說透。通常組織論文評選的部門下通知或發啟示時,對論文選題、格式、字數都有明確要求,撰寫時應充分注意,如果沒有要求,筆者以為參加評選的論文字數以3000- 5000字為宜,一般不要少於3000字,也不要多於7000字,根據選題只要論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數多少上。就發表的文章來看,字數多少的差別亦很大,這主要與選題性質、報刊容量、些讀者對象等因素有關,一般理論性較強的選題可稍長些,應用性較強的選題應短些,投給雜志的稿件可稍長些,而投給報紙的稿件應盡量短些,面向教師及研究工作者的論文可稍長些,面向學生的作品應盡量短些,選題較大的、學術性強的論文可稍長些,選題很小、學術性不強的、普及性的作品應盡量短些。這里的「稍長」或「稍短」是相對而言,沒有嚴格規定,在筆者看來,「稍長」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間,當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決問題則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過2000字為宜,如果500-1000字頂多1500 字能說清問題則最好。不論哪類文章,在控制字數的同時應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學性和可讀性。所謂科學性是指文章的觀點不能出錯,引用的論據資料應准確無誤,論證過程應經得住推敲;所謂可讀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讓人喜聞樂讀,一看題目就想看內容,一看內容就讓人愛不釋手,非一口氣讀完不可,當然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長時間磨煉,文字功底是練出來的。
例如:《化學教育》的「化學與社會」欄目字數應在5000字以內,「復習指導」字數應在3000字內,「調查報告」字數在3000字內,「實驗教學與教具研製」字數在500—2000。
5.講究投稿策略
剛開始投稿的人,將稿子投出後總希望盡快得到編輯部的迴音。事實上,由於編輯部每天要處理的稿件無以數計,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後常常連收稿通知都懶得發,這挫傷了不少作者的積極性,甚至有人從此不再寫稿。還有個別刊物大量地照顧「關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幾個「名人」,結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應該承認,任何刊物都會考慮自己的信譽,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會堅持認稿不認人的原則,只要稿件對路時機合適,質量屬於上乘之作,任何編輯部都沒有舍優求次的道理。基於這種考慮,從撰稿者角度出發,筆者以為,投稿時應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恆,管寄不管發,即經常投稿,投出後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發表,壓低期望值,用不用讓編輯部去考慮,事實上你想也沒有用;二是猛打猛沖,以多取勝,越不發越寄,時間長了,編輯就會有印象,特別是一些稿源充足級別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連仔細看都未來得及就提出了處理意見,「屢投屢退,屢退屢投」就可能感動上帝,如果你寫的稿件確有水平,不用說,只仔細看一次就可能改變你的命運,甚至連你以前投的稿子都會引起編輯的注意; 三是認準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確有價值,就可以反復投,也可以轉投其它同類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發現認可的時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漸進,一般來說,刊物的級別越低,發行范圍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樣質量的稿件投給這樣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機會,剛開始寫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應注意這一點,夢想一鳴驚人一口吃成個胖子是不現實的;五是趁熱打鐵,即收到刊物的採用通知後馬上再寄,趁編輯部對你的稿子還有印象,繼續開拓。六是注意對准檔次,即投稿時注意稿件的質量與刊物的級別影響對應一致,這可以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原來發表過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對「高級別」刊物,這樣可以擴大影響、創牌子、打名聲,提高知名度,當然作品一定是「 拳頭產品」,如刊物多次發表過你的稿子屬於「熟門熟路」,可採取中檔稿子對高級刊物的策略;第二種情況是原來未發表過文章,沒有什麼名氣,門路不熟,屬於淌路子的作者,可採用「田忌賽馬」的辦法,以好對中、以中對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勝」的效果。
最後說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規定,都反對「 一稿多投」,都要求過了採用期之後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時效性很強,特別是配合教學進度的稿件常常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那個店」了。在這種情況下,有兩個辦法:一是按規定辦,過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採取變相的「一稿多投」,變通的辦法就是作好投稿記錄,收到採用通知後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發。一般說來,知名度不大、剛開始寫稿的作者,特別是質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會出現幾家刊物同時採用的情況。從這個角度出發,從維護作者權益的角度出發,筆者贊成第二種辦法,各報刊雜志編輯部似亦不應反對這種辦法。要說責任的話,作者寫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時通知作者,耽誤了用稿時機,這個責任編輯部應該負,不知筆者的看法是否正確。
從事文學刊物編輯工作十五餘年,對作者不規范的投稿感觸頗深,現將投稿應該注意的事項告訴廣大作者,以便提高投稿命中率。
一、 稿件首先要書寫整齊,字跡不要潦草,稿紙要用方格紙。不少作者在這一方面不太注意,抄寫得亂七八糟,字跡潦草。更有甚者,隨便將一首詩抄在煙盒上或寫在用過的稿紙背面。有些作者雖然用稿紙抄寫但未用方格稿紙等等。對於這一類來稿,編輯一般都不會認真去閱讀。一是閱讀起來太費勁。二是編輯感覺到作者創作不嚴謹,投來的稿件質量肯定好不到那裡去。三是不用方格稿紙抄寫,若稿件刊用修改起來也不方便,算行距,字數也不好計算。
二、 投稿時作者要謙虛。不少作者投稿時總愛附言。作者附言可以說五花八門。附言適當地介紹一下自己未嘗不可,但要言簡意賅,謙虛有禮。記得我剛參加工作在一家市級文學刊物作編輯工作時看到過不少類似的附言:我是某協會會員,某華人文學聯誼會會員``````在全國各地文學大賽中多次獲獎,可以說我是有一定影響的作家、詩人。今寄詩作幾首,在你們這類市級刊物上發表應該是綽綽有餘吧``````。誠想,有哪一位編輯願發這種驕傲自大的作者稿件。你既然這么高的水平,既然眼中沒市級刊物,何以給市級刊物投稿呢!當時,我還年輕,耐著性子看完詩作,其實所謂的詩作連上縣級刊物的水平都達不到,純粹是作者自吹自擂罷了。再者作者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創作水平,總認為自己的稿件水平高,真應了那句「孩子是自己的好」的諺語,來稿時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稿件,甚至講已得到了某主編的肯定或得到了某位作家的賞識。其實,稿件的好與壞,編輯閱完便知,作者沒有必要畫蛇添足,往往適得其反。因此,投稿時作者一定要謙虛,不要過高地宣傳自己。 三、投稿要有的放矢。目前,國內報刊林立,據不完全統計,文學報刊在國內有一千餘家,再加上各類報紙的文學副刊,那就數不勝數。經常有作者埋怨自己的稿件得不到編輯的賞識,除了質量外,不外乎是作者沒找對投稿的報刊。其實,每一家報刊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自己用稿的標准,不能寫完稿不加選擇就投,那肯定是不容易投中。一般來講,報紙副刊發表的文章都要比純文學刊物發表的作品水平低,而且報紙副刊發表的文學作品一般都要配合本時期報紙宣傳主題,也可以說是應景之作。如果是這種稿件,一般不易在純文學刊物發表。當然,也有一些大報副刊發表的文學作品水平並不低,這要看是什麼報了。文學刊物一般分為市級、省級、中央級。通常來講,級別的不同,所選稿件質量就不同,比如說《小說月報》、《小說選刊》可以說選載的都是小說精萃,一般作者的作品不易被選中。如何讓自己的稿件提高命中率,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創作水平,根據自己的創作水平向相應的報刊投稿,這樣就容易投中。
四、 稿件最好不要寄給某一位編輯。作編輯久了,認識的文友也就多了。因此,編輯的私人信件或寄給編輯的稿件就多了,案頭上壓滿了來信、來稿,處理都處理不完。編輯部都有專門的收發人員,來稿及時登記,及時分發,一般都不會積壓,反而寄給某一位編輯的稿件常常會積壓,得不到及時處理。
五、 稿件要自留底稿,便於一稿多投。現在所有報刊都不退稿,一是工作量大;二是支付不起大量的郵費。一般來講二個月(有約定的除外)內未見採用通知可另投它刊。稿件還是要多投幾家報刊(同一時間不要一稿兩投),說不定被哪一家報刊選上了。未發表不一定就是水平低,關鍵是要有的放矢的投稿。
六、給報紙副刊投稿切忌投長稿。眾所周知,報紙副刊的容量極其有限,稿件字數太多,版面無法容納,編輯修改起來費時費腦,在這種情況下,編輯一般都會選擇其它稿件,稿件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七、 寄稿時要在稿末寫清固定地址、郵編、姓名,以便編輯聯系。不要認為這是一件小事,有不少作者往往忘了在稿末寫地址,使編輯無法與作者取得聯系。
別人說的可以參考
⑶ 浪跡萊比錫閱讀答案
浪跡萊比錫閱讀答案
我浪跡遼西邊地,對老人滿懷敬畏。一溜兒老頭,撒蘑菇似的蹲在牆根下,晚春了,仍穿著青棉襖、抿襠褲,像舊書插圖里的莊稼人。在邊地,光陰流得很慢,但他們還是會死的。死了個老人,比死了個年輕人更讓我難過。一個人活了八十年、九十年,對生活已經爛熟,突然兩腿一蹬,走了。這怎麼受得住?年輕人對生活還不習慣,死的時候就輕松多了。
房東老爺子家,牆上掛排獵槍,棚頂吊盤巨大的蜘蛛網,顫悠悠垂下,又悠悠然縮回去。蜘蛛結網幾十年,老人不準任何人碰它。蜘蛛精擺的陰陽八卦,它盤踞在八卦圖中,占卜著吉凶禍福,世事滄桑。
老爺子帶人伐樹,那是棵樹王。根部被砍斷,還不倒,活成精了。漢子們唬得變色!老人猛然醒悟:它恨,它要報仇!老人脫下布褂,朝山坡下忽悠一甩,樹王誤以為是人,順勢撲下去,轟隆倒地了。
八位杠夫抬起巨大的原木,往木工作坊送。
打頭的吆喝:齊步走啊!
眾人和:嘿!
杠夫們奇怪,咋這般死沉,別扭?左邊四位用右肩扛,左膀叫大肩;右邊四位擱左肩扛,右膀叫小肩。邁左腿都邁左腿,抬右腿都抬右腿。誰邁錯一步,被拽得一個趔趄,木頭一撲棱,能把對面杠夫的腦袋撲拉成血葫蘆。一步不敢差!
眼瞅一個小伙計小肩塌軟,小臉蠟黃,氣喘吁吁,腳飄得要跟不上了。打頭的感覺出來,急出滿臉惡汗,牙齒咬得咯嘣嘣響,卻不敢嚷叫不敢罵。老爺子猶如下山虎,猛撲上去,托住伙計的杠頭,挺起腰桿,瞬時,幾十年前的力氣重新回到了身體內。老人打胸腔深處吼出一聲:
邁左腿呀!嘿!
杠夫們得救似的叫出來!
老爺子背起獵槍,看山護林。一隻鷹在天上盤旋,黑壓壓翅膀遮住陽光,羽肋白骨分外清晰。鷹影落在地上,像一隻蝙蝠。老人皮肉皴皺,硬得像穿山甲。他的影子在地上簌簌爬,怎麼也攆不上那隻「蝙蝠」。老人跟我叨咕:野物不擋道,就甭開槍。我說:咋?老爺子說:你養兒育女,人家也生兒養女,各過各的日子。我說:可不,人和野物,日子和日子,是連在一起的。我學會了拍馬屁,拍別人的馬屁,拍自己的馬屁;裝孫子,裝重孫子。一個城裡人,在鄉下便如魚得水了。
老爺子蹲在崗尖吃晌午飯了。老人頭發、眉毛、胡須如雪,敞胸袒乳,露出牛皮鼓似的肚子。牙沒了,兩手逮住大餅子,像老鼠將食兒拖進黑洞,擱牙幫嗑,眯縫眼睛,腮幫抽搐,滿臉皺紋活了。他突然抬起頭,盯住我,問:春秋戰國時,這里森林密布,百禽嬉戲,百鳥爭鳴。曹操東徵到遼西,須派工兵伐木開道。森林哪兒去了?
更古遠,這兒是海。船中載滿逃生的人,船下還有更多的落水者,抓撓船幫,拚命朝上爬。船劇烈搖晃起來,一個人也容不得了。否則,船上船下的人,將同歸於盡。一位滿頭雪白的老兵挺身站立,拔出軍刀,在船舷上亂砍。鮮血激濺,數不清的手指噼里啪啦掉落艙內,水裡的人張揚著光禿禿的血手,呼兒喚女,哭爹叫娘,下餃子一樣沉了下去……老人淚水橫流:船載滿鄉親們開走了,白雪滿頭的老兵,一頭扎進了波濤洶涌的大海里。
我說不出的震撼!我把常年浪跡的神秘邊地,視作第二故鄉,老人深沉地一笑:什麼叫家鄉?
你在這兒生活過,不管你生活多長時間,不能叫家鄉;你在這兒出生,不能叫家鄉;你在這兒有親屬,不能叫家鄉;你有實實在在的親人埋在這里,這兒才是你的家鄉,你才刻骨銘心地永遠不會忘記它!
啊,邊地老人!
(選自《〈小小說〉選刊十五年獲獎作品精選1958—2000》,有改動)
4. 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小說中的遼西故事,在謝友鄞散淡從容的字里行間,帶著邊地特有的風情,「老人」二字蘊含歲月厚重的沉澱感與滄桑感。
B. 「一溜兒老頭……的莊稼人」一句中,生動形象的比喻與簡潔明了的白描交相輝映,極富表現力,帶給讀者以美的閱讀享受。
C. 房東老爺子看山護林,對於獵殺動物自有一番理論,乍聽簡單,細思卻不失深奧,透著「人與自然共生」的大智慧。
D. 小說的作者寫邊地故事時,寫了邊地遠古的傳說和歷史大背景,可見是邊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氣質造就了邊地的文化和歷史。
5. 小說中的房東老爺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分析。
6. 小說以「邊地老人」為題,獨具匠心,請簡要分析。
4. D
5. ①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從老爺子對悠悠哉盤踞了幾十年蜘蛛網、對傳說中樹王精的報仇和對獵殺獵物的看法可以看出:敬畏自然,有生存智慧。②對人事有豪氣能擔當。在危險關頭,替小伙計托住杠頭,救了杠夫們。③對生命或生存有深沉的領悟。對遼西歷史的追溯和對家鄉深沉的理解。
6. ①環境方面:「邊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在遼西邊陲,「老人」點明人物的年齡特徵;奠定了一種滄桑厚重的情感基調。②情節方面:作為文章的線索,「邊地老人」貫穿全文,從邊地現實生活到久遠歷史的回顧。③主旨方面:空間邊緣和生命終點,雙重「盡頭」並舉,凸顯對遼西老人生存狀態的關切、敬畏,引起讀者思考。
4.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這屬於綜合題,既考查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節、主旨和環境。D邊地的文化和歷史造就了邊地人特有的本性和氣質。
點睛:文學類文本閱讀選擇題的題目,主要集中對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結構、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內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另一種是對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賞析,分析文意要讀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當,賞析一般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當,手法集中的小說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節安排、環境描寫、標題的作用、結尾的特徵等。選擇題時往往錯誤的選項命制都是明顯的不會引起爭議的錯誤,即所謂的「硬傷」,在答題時注意尋找這些硬傷。
5. 試題分析: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題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從小說的情節入手,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或其它的側面描寫進行分析總結。如此題從「從老爺子對悠悠哉盤踞了幾十年蜘蛛網、對傳說中樹王精的報仇和對獵殺獵物的看法可以看出:敬畏自然,有生存智慧。」等情節中概括出其「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的性格特徵。從「在危險關頭,替小伙計托住杠頭,救了杠夫們。」等情節中可以概括出其「對人事有豪氣能擔當」。從「對遼西歷史的追溯和對家鄉深沉的理解。」可以概括出其「對生命或生存有深沉的領悟」的性格特徵。
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小說標題的作用分析類試題,考生要注意這類試題一般要從標題內容對環境的作用、標題對情節的作用、標題揭示的主旨等角度作答。考生要注意結合對文本的理解,根據以上的角度本題可以有如下的作答參考:環境方面:「邊地」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在遼西邊陲,「老人」點明人物的年齡特徵;奠定了一種滄桑厚重的情感基調;情節方面:作為文章的線索,「邊地老人」貫穿全文,從邊地現實生活到久遠歷史的回顧;主旨方面:空間邊緣和生命終點,雙重「盡頭」並舉,凸顯對遼西老人生存狀態的關切、敬畏,引起讀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