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真聲小說閱讀器
Ⅰ 找個有聲閱讀軟體
「VoiceStory」的中文名稱叫「有聲小說閱讀器」,它不僅可以瀏覽、朗讀中文電子小說,也可以朗讀英文電子小說。「VoiceStory」還可以朗讀INTERNET上的有聲網頁。你可以讓「VoiceStory」朗讀整篇文章或選擇的部分文字。對於那些中英文混合的文章,「VoiceStory」也能正確朗讀,並且能自動識別一些多音字。這樣即使你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覺疲勞。
一、軟體下載和安裝
「VoiceStory」是一款免費軟體,運行於Windows98/Me/NT/2000/XP。你可以到作者的主頁去下載,下載地址為: http://www.readerfriend.com/download/setup.zip,下載文件大小為2407KB。
將下載後的壓縮文件解壓縮,然後運行其中的setup.exe文件進行安裝既可。
二、軟體的使用
(一)軟體界面
第一次運行「VoiceStory」程序時,如果你的計算機系統中未安裝英文語音驅動庫,系統會彈出(如圖1)所示消息框,提示程序將不能朗讀英文。如果你需要英文朗讀功能,可以到作者的主頁去下載英文語音驅動庫文件,或者安裝具有英文語音驅動庫的其它應用軟體,如金山詞霸等。單擊「確定」按鈕既可進入程序主界面。
「VoiceStory」主界面類似Windows資源管理器,主要由工具欄、書庫目錄窗口、動畫朗讀窗口、文件列表及閱讀窗口四部分組成(如圖2)所示。
(二)閱讀小說
「VoiceStory」目前只能讀取擴展名為「tth」的有聲小說文件,你可以到作者的主頁去免費下載,在作者的主頁中提供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有聲小說文件供用戶下載。下載完成後保存到書庫中相應目錄既可。
當我們需要閱讀有聲小說時,首先在主界面左側的書庫目錄窗口中選擇需要閱讀有聲小說的保存目錄,然後在右側窗口中的有聲小說文件列表中,單擊需要朗讀的書名,將書本打開。
單擊工具欄上的「開說」按鈕,「VoiceStory」就開始朗讀小說。這時你就可以聽到從電腦音箱中傳出用男中音朗讀的小說內容,同時在左邊的動畫朗讀窗口中可以看到一個動畫式嘴巴,正在根據所朗讀文字的發音變換著不同的口形,非常有趣。
在朗讀的時候,「VoiceStory」會自動滾屏並且在狀態欄中顯示有聲小說的朗讀進度,以便用戶可以隨時了解小說朗讀的進程。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VoiceStory」在進行朗讀時,讀音比較清晰,而且也比較連貫。當然離真正的人聲朗讀還有一定的差距,不過效果也還算不錯了。
除了採用按頁方式朗讀有聲小說外,你還可以讓「VoiceStory」只對選定的文本進行朗讀。文法是,先選擇需要朗讀的文本,然後單擊工具欄上的「開讀」按鈕,「VoiceStory」就只朗讀選定的文本。
除了可以使用工具欄按鈕控制「VoiceStory」朗讀有聲小說外,你還可以通過「導航器」方便地使用「VoiceStory」。打開「導航器」的方法是:單擊工具欄上的「設置」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選中「顯示導航器」復選框,單擊「OK」按鈕即可顯示「導航器」(如圖3)所示。
(三)有聲小說管理
「VoiceStory」具有強大的有聲小說管理功能,用戶通過軟體靈活、周到的書庫管理功能,可以非常方便地管理電腦中的電子有聲小說。系統默認設置中已經按小說的內容對書庫目錄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分類,例如將書庫目錄分為暢銷圖書、當代文學、現代文學、古典文學等大類,在每一大類中又分為若干個小的分類,這樣就使得收集、管理、查找小說變得十分方便。如果你對系統默認的書庫分類不滿意的話,還可以通過資源管理器對書庫目錄及其子目錄進行添加、刪除、更名、移動等操作,「VoiceStory」會自動讀取更改後的書庫目錄結構。
Ⅱ 文學中的"性靈"具體指什麼
中國古代詩論的一種詩歌創作和評論的主張,以清代袁枚倡導最力。它與神韻說、格調說、肌理說並為清代前期四大詩歌理論派別之一。一般把性靈說作為袁枚的詩論,實際上它是對明代以公安派為代表的「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袁宏道《序小修詩》)詩歌理論的繼承和發展。
性靈說的核心是強調詩歌創作要直接抒發詩人的心靈,表現真情實感,認為詩歌的本質即是表達感情的,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袁宏道曾說好詩應當「情真而語直」(《陶孝若枕中囈引》),「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序小修詩》)。袁枚所說的「性靈」,在絕大多數地方,乃是「性情」的同義語。他說:「詩者,人之性情也。」「凡詩之傳者,都是性靈,不關堆垛」(《隨園詩話》)。又說「詩難其真也,有性情而後真」(《隨園詩話》)。「詩者,心之聲也,性情所流露者也」(《隨園尺牘·答何水部》)。認為詩是由情所生的,性情的真實自然表露才是「詩之本"《答施蘭□論詩書》)。
性靈的本意是指人的心靈。劉勰在《《文心雕龍》·原道》中說:人之所以是「有心之器」,而不同於自然界的「無識之物」,即在於人是「性靈所鍾」,有人的靈性。《《文心雕龍》·序志》中所說「歲月飄忽,性靈不居」,亦是指人的心靈。《原道》篇所謂「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就是說文章乃是人的心靈的外在物質表現。其後鍾嶸在《詩品》中突出詩歌「吟詠情性」的特點,強調「直尋」,抒寫詩人「即目」、「所見」,使之具有「自然英旨」之「真美」,以及贊揚阮籍詩可以「陶性靈,發幽思」等,和後來性靈說的主張是接近的。所以袁枚說:「抄到鍾嶸《詩品》日,該他知道性靈時。」(《仿元遺山論詩》)顏之推在《顏氏家訓·文章》中所說「標舉興會,發引性靈」,亦是此意。唐代皎然、司空圖一派的詩歌理論,也很重視詩歌表現感情的特點。皎然說:「但見情性,不睹文字,蓋詣道之極也。」又說:「真於情性,尚於作用,不顧詞采,而風流自然。」(《詩式》)李商隱也曾說:「人稟五行之秀,備七情之動,必有詠嘆,以通性靈。」(《獻相國京兆公啟》)這些都被袁枚所汲取。他在《續詩品》中所說「惟我詩人,眾妙扶智,但見性情,不著文字」,即由此而來。而《續詩品》的寫作,也是出於他「愛司空表聖《詩品》,而惜其祗標妙境,未寫苦心」的緣故。宋代楊萬里反對江西詩派模擬剽襲、「掉書袋」的惡習,主張「風趣專寫性靈」,也對性靈說產生了很大影響。袁枚對楊萬里也是相當推崇的。
性靈說雖有源遠流長的歷史,但是作為明清時期廣泛流行的一種詩歌主張,它主要是當時具體的社會政治條件和文藝思想斗爭的產物。因此它和歷史上這些有關論述,又有很大不同。明清時期詩歌理論批評中的性靈說的主要特點如下:
①性靈說是在李贄童心說的直接啟發下產生的,是當時反理學斗爭在文學理論上的具體表現。明代中葉以後,隨著封建專制制度走向崩潰,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學術思想界展開了對程朱理學的批判和斗爭。李贄在著名的《童心說》一文中指出,儒家理學的最大特點是「假」,而他提倡的是「真」,以真人真言真事真文反對假人假言假事假文,他主張文學要寫「童心」,即「真心」,是未受過虛偽理學浸染的「赤子之心」,認為凡天下之至文,莫不是「童心」的體現。文學要寫「童心」,實質就是要表現「真情」,反對描寫受儒家禮義束縛的「偽情」。這就為性靈說的提出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李贄最相知的焦□,在他的童心說的影響下,曾明確指出:「詩非他,人之性靈之所寄也。」(《雅娛閣集序》)主張詩歌創作應當「沛然自胸中流出」(《筆乘》),「發乎自然」,「自道所欲言」(《竹浪齋詩集序》,如果「感不至」、「情不深」,「則無以驚心而動魄」(《雅娛閣集序》)。對李贄十分崇敬的戲劇家湯顯祖,在文學思想上和李贄也是一致的。湯顯祖突出地強調「情」,反對「理」,認為「情有者,理必無,理有者,情必無」(《寄達觀》),其矛頭直指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說教。湯顯祖所說的「情」,實際上也就是「性靈」,如他在《新元長噓雲軒文字序》中就稱贊文章「獨有靈性者,自為龍耳」。作為李贄和焦□弟子的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所提倡的性靈說正是由此而來的。袁枚強調性靈,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前人的反理學傳統,他在《答沈大宗伯論詩書》中,反對以溫柔敦厚論詩,認為「溫柔敦厚,詩教也」是「孔子之言,戴經不足據也」。在《再答李少鶴書》一文中,他又明確地說:「孔子論詩,可信者,興、觀、群、怨也;不可信者,溫柔敦厚也。」他認為寫詩而講溫柔敦厚,必然要妨害真實性靈的表達。從主張性靈出發,他還大膽地肯定了男女之間的愛情詩,一反道學家的「淫奔」之說,認為「陰陽夫婦,艷詩之祖也」(《再與沈大宗伯書》)。這對封建禮教、特別是程朱理學具有明顯的叛逆意義。性靈說要求詩歌能自由地表現詩人的個性,真實地體現自己的慾望感情。這是受明代中葉以後,由資本主義因素的萌芽而產生的初期的個性解放要求影響的結果,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
②性靈說的提出,也是針對當時文藝上反對復古模擬的風氣而發的。明代前、後七子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主義,給文藝創作帶來了嚴重的惡果,使詩文普遍陷入了模擬蹈襲的死胡同。李贄在《童心說》中就提出「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的問題,認為只要寫出了「童心」即是好作品,這是對復古主義文藝思想的有力的抨擊。公安派正是進一步發揮了李贄這個思想,提出了一個「變」字,指出每個時代文學都有自己的特點,必須具有獨創性,才是好作品。袁宏道在《雪濤閣集序》中所提出的「窮新極變」的原則和前、後七子的蹈襲擬古,從創作原則說,是根本不同的。而公安派「變」的思想正是建立在性靈說的理論基礎上的。因為詩文都是性靈的表現,而性靈是人所自有,不同時代不同的人都不一樣,所以評論文學作品的標准,不能以時代論優劣,而應以能否寫出真性靈為依據。正如王夫之所說:「蓋心靈人所自有,而不相貸,無從開方便法門,任陋人支借也。」(《□齋詩話》)袁枚所處的時代,復古主義已不象明代那麼猖獗,但其餘緒為沈德潛格調說所繼承。因此,袁枚從性靈說出發對沈德潛的格調說作了尖銳的批判。他在《答沈大宗伯論詩書》中明確指出:「詩有工拙,而無今古」;因為「性情遭遇,人人有我在焉」。他並且認為:「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隨園詩話》)他不是一概否定格律,而是主張以性情為主的自然的、活的格律,而不是束縛人性情的死格律。袁枚比公安派可貴的地方是不絕對化,他認為古人創作也要學習,但是不能泥古,要以自己性靈為基本出發點:「平居有古人,而學力方深;落筆無古人,而精神始出。」(同前)他是主張「多師」的:「少陵雲:多師是我師,非止可師之人而師之也,村童牧豎,一言一笑皆吾之師。」(《隨園詩話》)他還堅決反對以唐詩或是宋詩來衡量詩歌優劣的流行觀點,說:「詩無所謂唐宋也。唐宋者一代之國號耳,與詩無與也。詩者,各人之性情耳,與唐宋無與也。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敵,是己之胸中,有已亡之國號,而無自得之性情,於詩之本旨已失矣。(《答施蘭坨論詩書》)
③性靈說從真實地直率地表達感情的要求出發,在詩歌藝術上提倡自然清新、平易流暢之美,反對雕章琢句、堆砌典故,反對以學問為詩。公安派強調詩歌的「真」、「趣」、「淡」,認為這是「真性靈」的體現。他們提倡質朴,反對鉛華:「夫質猶面也,以為不華而飾之朱粉,妍者必減,□者必增也。」(袁宏道《行素園存稿引》)主張文學語言要接近口語:「信心而言,寄口於腕。」(袁宏道《敘梅子馬王程稿》)「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袁宗道《論文》)但是,公安派又有流於浮淺之病。袁枚則和公安派有所不同,他主張由藻飾而達到自然之美:「熊掌豹胎,食之至珍貴者也。生吞活剝,不如一蔬一□矣;牡丹芍葯,花之至富麗者也,剪□為之,不如野蓼山葵矣。味欲其鮮,趣欲其真,人必知此,而後可與論詩。」(《隨園詩話》)強調由功力、磨煉而達到平淡、自然:「明珠非白,精金非黃,美人當前,爛如朝陽。雖抱仙骨,亦由嚴妝,匪沐何潔,非熏何香。西施蓬發,終竟不臧。若非華羽,曷別鳳皇。」(《續詩品·振采》)認為「詩宜朴不宜巧,然必須大巧之朴;詩宜澹不宜濃,然必須濃後之澹」;並引葉書山的話說:「然人工未極,則天籟亦無因而至。」(《隨園詩話》)袁枚「性靈說」與公安三袁性靈說也有差異。袁枚之「性」如果說即是「情」,那麼「靈」則近於才,如「用筆構思,全憑天分」,「人可以木,詩不可以木」(同前)等,「木」即缺乏才靈的表現。
性靈說的倡導者都是反對以學問為詩的「掉書袋」風氣的。鍾嶸在《詩品序》中就批評過這種「雖謝天才,且表學問」的傾向。袁枚在對翁方綱以「掉書袋」為特徵的肌理說的批評中,很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詩以抒發性靈為主,不是「為考據之學」,如果「誤把抄書當作詩」,則又何必寫詩?這並不是說詩中不能用典,只是不應「將詩當考據作」,如對李商隱的詩,他就認為雖「稍多典故,然皆用才情驅使,不專砌填也」(《隨園詩話》)。
④性靈說由於把能否抒發真情實感作為評價詩歌優劣的標准,因此打破了傳統的輕視民間文學的封建階級偏見,大大提高了通俗文學的地位。袁宏道就說:「今閭閻婦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所作,故多真聲。」(《序小修詩》)袁枚亦贊揚《詩經》「半是勞人、思婦率意言情之事」,「婦人女子,村氓淺學,偶有一二句,雖李、杜復生,必為低首者」(《隨園詩話》)。他們對戲曲、小說也都很重視。他們認為不論是官僚大夫還是士女百姓,只要能詠得真性情便是好作品。
性靈說也存在著嚴重的缺點。首先,性靈說的哲學思想基礎是唯心主義的,它把心或心靈看作是文學的源泉。袁中道說,由於袁宏道的文學思想影響,「天下之慧人才士,始知心靈無涯,搜之愈出,相與各呈其奇,而互窮其變」(《袁中郎先生全集序》),這和李贄在《童心說》中把「童心」看作是文學的源泉是一致的。袁枚雖然也講到學識的作用,但從根本上還是強調「詩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隨園詩話》),並未能突破唯心主義的文學觀。其次,性靈說突出文學是感情的表現,反對受儒家禮義的束縛,這是正確的;但是,他們往往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凡是真實地表達了感情的便是好作品,而不管是什麼樣的感情,不對感情加以進步的政治道德規范,結果是對色情宮體之作亦加以肯定。如袁枚就說「艷詩宮體,自是詩家一格」(《再與沈大宗伯書》)。明代中葉以後,文學中色情、低級內容大量出現,與性靈說這種文學思潮的流弊是有一定關系的。性靈說的上述缺點對後世曾產生了不好的影響,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二、三十年代有些作家就曾推崇性靈說,而把文學變為小擺設和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