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小說閱讀理解及答案
① 求初中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理解答題技巧,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都要
中考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1.問文章體裁?答:此文是一篇 。備選答案有:詩歌、小說(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小小說)、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議論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劇本、說明文、議論文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起因、經過、結果
3.文章內容?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強調三個部分: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 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組織特點?緊緊圍繞中心選取典型事件,剪裁得體,詳略得當。
5.劃分層次?(1)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3)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總分總(掐頭去尾)6.記敘線索及作用?線索(明線和暗線)———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時間、地點、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7.為文章擬標題。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9.了解人稱的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便於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 第二人稱:便於情感交流。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10. 記敘順序及作用?(1) 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後順序) 作用: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讀起來脈絡清楚、印象深刻。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 作用:造成懸念、吸引讀者,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增強文章的生動性。(3) 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 作用: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豐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語言特色? 結合語境和修辭方法從下列語句中選擇: 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准確嚴密、精闢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必須結合具體語句分析。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
12. 寫作手法及作用? 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常用具體如下:(1) 擬人手法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3) 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5) 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6) 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7) 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有: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13. 修辭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動形象地寫出xx事物的xx特點。
② 《兩個雞蛋》的閱讀答案
兩個雞蛋閱讀答案
閱讀《兩個雞蛋》一文,回答下面問題:(中考小說閱讀)
1、到了學校,柱子的包袱里的兩個雞蛋是誰放的?理由何在?(2分) 2、本文描寫細膩,請閱讀文章後完成下面的題。(6 分)
(1)、①處畫線的句子是對父親的外貌描寫,說說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2)、②處畫線的句子是對景物的描寫,說說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畫波浪線的兩處寫柱子把雞蛋放在父親床頭,表現了柱子怎樣的情感。 3、讀全文後,試著分析最後一段中柱子的的表現。(2分)
4、結合自己現在的學習實際,談你讀了這篇文章後的感想。(3分) 5、下列對這篇小說的賞析正確的三項是( )(3分) A、這篇小說的敘事線索是:兩個雞蛋。
B、這篇小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揭示了柱子家鄉的貧窮落後。
C、文中寫了母親去給柱子借錢、送別叮囑等內容,因而母親是這篇小說的主人公。 D、這篇小說表現了柱子爹默默無聞的父愛。
E、文中"在校期間高強度的學習和嚴重的營養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經衰弱症"一句表現了柱子讀書的勤奮努力。 參考答案:
1、是父親放的。(1分)其實兩次都是父親放回柱子包袱里的,第一次柱子聽到"院子里似乎發出一陣響聲"就暗示是父親在放蛋,第二是母親在院子里叮囑柱子時父親放回去的。(1分)
2、(1) 通過父親的外貌描寫反映出了柱子窘迫的家庭境況,更能反襯出父親為了撐起這個家的勞苦和對柱子深沉的愛。(2分)
(2) 景物描寫交代出柱子的生活環境,突出了柱子家鄉的貧窮落後,更能表現出父母對柱子努力學習、走出大山的期望。(2分) (3) 對父親的關愛、體貼。
3、柱子"哭"是因為被父愛深深地感動,"平靜地翻開書頁"表明他要用努力學習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的厚愛,實現父母對他的期望。(2分)
4、學生可從自己的家庭條件、學習環境、學習現狀等方面來談,言之有理即可。(3分) 5、A D E
③ 求2011南京中考語文卷的閱讀題《雪地烤紅薯》全文+問題+答案
雪地烤紅薯
周海亮
①男人縮在高中校園門口,守著一個烤紅薯的老式鐵爐。他不斷地把烤熟的紅薯挑出來,把沒烤的紅薯放進去,十幾個紅薯,讓他手忙腳亂。第一次做這種營生,男人的心裡有點慌。
②(A)天空平飄著雪花,男人的頭頂和肩膀上落著薄薄一層雪。正是放學的時候,走讀的學生趕著回家,住校的學生趕著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過。男人把一個烤得最成功的紅薯托在手裡,嘴張著,卻並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來,看他的紅薯。他立刻打起精神,從旁邊操起小秤。他挑了兩個最大的紅薯放進秤盤,拉起提繩。「啪」的一聲,兩個紅薯緊跟著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從烤爐里取出兩個紅薯,那個學生卻早已經走遠了。
④整個下午他都沒有賣掉一個烤紅薯,這讓他很傷心。現在,除了他,誰還把烤紅薯當成好東西?兒子考上重點高中的那一天,鬧著要去吃洋快餐。兒子點了一份薯條,端上來的東西又黃又瘦,蜷縮扭曲著,他不知為何物。嘗一個,才知不過是炸過的土豆條罷了。他說:「這能比得上烤紅薯?」兒子邊笑邊喝著可樂。可樂他也嘗了嘗,不好喝,麻舌頭。他想,烤紅薯多好啊,剝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裡,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糝子和一碟腌蘿卜條,那滋味,真是給個皇帝也不換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邊,扭過頭,眼睛盯住校門。這時,有幾個學生說笑打鬧著,走了出來。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來:「賣烤紅薯啰!」嗓音很小,又啞又沙,像被砂紙打磨過。聲音吸引了這幾個學生的目光,然而他們只是投來極為漠然的一瞥,又轉過臉繼續說笑。
⑥於是,男人又提高嗓門吆喝:「烤紅薯白送啰!」這時,一個長脖子少年停下來,並轉身朝男人走來。邊上的平頭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沒能將他拉住。長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問道:「烤紅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著挑出四個紅薯,邊挑邊問長脖子少年:「你們宿舍幾個人?」長脖子少年說:「四個。」男人接著問:「那個和你一起走的留平頭的也是?」長脖子少年說:「不錯。」男人說:「那就給你們多帶幾個吧!」於是又挑了四個。他把八個烤紅薯分裝進兩個袋子,遞給長脖子少年。
⑧天漸漸黑下來。(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男人仍然沒有賣掉一個烤紅薯。他推起三輪車,慢慢往回走。他在一個街角停下來,就著昏黃的路燈,從爐里掏出一個焦糊的烤紅薯。他仔細地剝掉皮,慢慢地吃起來。他不聲不響地吃掉一個,又掏出第二個。他一口氣吃掉八個烤紅薯,那是烤爐里剩下的全部烤紅薯。吃到最後,他不再剝皮,將烤紅薯從烤爐里取出來,直接塞進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燙出了水泡,因為現在,那裡鑽心地痛……
⑨長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將兩袋烤紅薯隨手放在床頭櫃上。誰對烤紅薯都沒有興趣,即使是白送,他們也不想吃上一口。終於,快熄燈的時候,留平頭的少年打開了一個袋子,取出一個烤紅薯,托在手裡,細細端詳。長脖子少年提醒他說:「都烤糊了。」平頭少年低頭不理他,閉起眼睛嗅那個烤紅薯。電燈恰在這時熄滅,平頭少年在黑暗來臨的瞬間,將那個已經冰涼的烤紅薯湊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沒有剝皮,感覺到了紅薯的微澀與甘甜。
⑩長脖子少年突然說:「你和賣烤紅薯的那個人長得很像。」
⑾黑暗裡,平頭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淚。
(選自《知識窗》2011年第1期,有刪改)
17.根據文中男人的行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手忙腳亂□紅薯→打起精神稱紅薯→高聲吆喝□紅薯→不聲不響吃紅薯
18.文中的男人對兒子(平頭少年)的父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說明。(4分)
19.下列對文章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
A.第④段兒子「邊笑邊喝著可樂」中「笑」字,反映了兒子對烤紅薯的不屑一顧。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門」中「盯」字,表現他盼著有人來買紅薯,更盼見到兒子。
C.第⑥段平頭少年「拽了拽」長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讓長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說「那就給你們多帶幾個吧」,可見男人對這些孩子關愛有加,很大方。
20.文中有兩處關於雪的環境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3分)
(A)天空飄著雪花,男人的頭頂和肩膀上落著薄薄一層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鋪了厚厚的一層。
21.第⑨段「他沒有剝皮,感覺到了烤紅薯的微澀與甘甜」中的「微澀」和「甘甜」意蘊豐富,請揣摩並寫出平頭少年的內心活動。(3分)
平頭少年想:________
【參考答案】
17.(2分)烤送(每空1分)
18.(4分)在生活上關愛兒子,如白送並多給長脖子少年幾個烤紅薯,是想讓兒子吃上烤紅薯;在精神上尊重、寬容兒子,如顧及兒子的自尊,沒有與兒子相認。(每點2分,意對即可)
19.(3分)D
20.(3分)暗示時間的推移;交待天氣變得更冷;烘託人物失落、苦澀的心情;營造蒼涼凝重的氛圍。(答出三點,意對即可)
21.(3分)示例:我為什麼不去跟爸爸打個招呼呢?這哪裡是一隻烤紅薯啊,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對即可)
【作者簡介】周海亮,山東省作協會員。《讀者(原創版)》、《思維與智慧》等雜志社簽約作家,《半月談》雜志社特約記者,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組專家,「龍源期刊網」駐站作家,賢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常務理事,暢銷書作家。2003年開始職業寫作,作品散見於《大家》、《芙蓉》、《山花》、《山東文學》、《飛天》、《長城》、《鴨綠江》、《四川文學》、《雨花》、《讀者》、《中國青年報》、《台灣日報》等,有多篇作品被《小說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小小說選刊》、《讀者》、《青年文摘》等轉載。小小說《鐵》登「2007中國小說排行榜」,中篇小說《天上人間》獲2008年新語絲網路文學獎。國內多家報刊開有個人專欄,出版有小說集《天上人間》、《簾卷西風》、《刀馬旦》、《太陽裙》等20餘部。
④ 閱讀下面《八號風球下》這篇小小說,回答問題。(共17分)八號風球猛烈地襲擊著香港這個小島。天色很暗,
小題1:八號風球來臨,停課在木屋區家裡的朱老師批閱學生作文,後被泥流侵吞。(共4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小題2:參考:雖然家境貧寒,但善良且富有責任心和愛心。(共3分,寫出2點並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意對即可) 小題3:參考:他隱隱約約覺得屋子在搖,他分明看到屋頂震搖得快被掀開了;看看玻璃窗外,湍急的雨水迅猛地從山上向下流,那土坡正在蠕移,快要崩塌了……;忽聽得玻璃窗噼里啪啦一陣響。抬頭一看,玻璃窗已被震裂,碎片紛紛散落。(共2分。) 小題4:渲染悲涼的情感基調隨著暴風的變化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暗示人物悲劇的命運 把人物放在風球中更能凸顯人物的高貴品質(寫出2點得4分) 小題5:參考:風球來臨,物質生活貧乏的朱老師依然在破舊的小屋裡忘我地工作,而洪成平家住在豪華別墅,或睡懶覺,或聽音樂,或欣賞窗外風景。通過對比,表現了貧窮者的責任心和愛心,富貴者的精神空虛和冷漠。表達了作者對貧富懸殊現象的思考以及對物質生活貧乏者、精神生活貧乏者的關切。(共4分。對比准確2分,作用2分) ⑤ 小小說【第一碗混沌】閱讀答案
一碗餛飩 ⑥ 一碗米粉的閱讀的答案
19.①答案示例:「尷尬」寫出了父親付不出米粉錢時難為情、不知所措的情態。(1分)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