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完结小说李严
❶ 三国蜀将李严,罢官后就是平民了吗有多少地他的后代在蜀灭后有没受到牵连心里是不是特开心
这么详细恐怕不好说啊,他罢官是因为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负责运送粮草,结果因为天气问题误了时间,自己为了推卸责任,反而把问题推到诸葛亮头上,结果事情败露,就被免职了。
罢官之后肯定就是平民了,不过只是罢官,没有抄家,所以并没有连累他的儿子,他儿子叫李丰,后来当了太守的。
至于受牵连就不用说了,当时刘禅是全国投降,所有的部队和官员、百姓都向魏国投降,李丰只是李严的儿子,李严在北伐期间又没有直接上前线,算不上什么特别重要的人物,李丰也只是一个太守,又不是什么大将军丞相之类的高管,连刘禅都能保命当他的安乐公, 就算牵连也牵连不到他们李家的。
至于他心里开不开心,我怎么知道啊?
❷ 三国演义中李严是怎么死的
病逝。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璋任命李严守绵竹抵抗刘备,和黄忠战了四十多回合不分胜负,被孔明安排黄忠诈败包围后投降。
刘备死前,召诸葛亮和李严听受遗命。亦提及李严运粮不继,假称东吴来侵犯,使得诸葛亮退兵,但又向后主奏说粮食充足,不知诸葛亮为何退兵,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
到诸葛亮死时,李严亦因失去复官机会,大哭病死。
历史上的李严: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李严
❸ 刘备病逝时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李严为什么毫无建树,结局又如何
李严毫无建树是因为他跟诸葛亮作对,也可以说是置气,他就想跟诸葛亮争个高低,结果可想而知,他失败了,而且抑郁而终。他的下场纯粹是他自己作的,放着好好的托孤大臣不做,非要跟人家置气,本来后主刘禅就不喜欢他,他还不赶紧做出点功绩,却把心思用在了跟诸葛亮争功上,他哪是诸葛亮的对手呢,这不是自掘坟墓么。
赵云根本就不想趟浑水,所以他没有参与李严和诸葛亮的争斗,也没有替李严求情,毕竟李严做的太过分了,险些葬送了国家。李严有这个下场完全怪他自己。
❹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李严
李严,字正方,他是蜀汉的重臣,于刘备临终之前,李严和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后来在诸葛亮一次北伐的时候。李严负责督运粮草,但是因为连天多雨故而道路难行,结果就延误了时日,诸葛亮不得已回师。然而作为蜀汉重臣的李严为了推卸责任,反而把责任推到诸葛亮身上,责怪诸葛亮北伐回师。
当然不管如何,李严能成为刘备的托孤重臣,说明他是有才能的,是受到刘备信任的。而刘备之所以信任他,是因为他有才能、为刘备的蜀汉做出贡献的。比如李严曾和诸葛亮、法正、刘巴、伊籍一起制定《蜀科》,而这又奠定了后来蜀汉的法律基础。
❺ 李严是哪朝人
个人资料 性别 男 籍贯[荆州]南阳 [今河南南阳] 官至 尚书令 中都护 骠骑将军 都乡侯 相关人物 刘表 刘璋 刘备 诸葛亮 费观 孟达 陈震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汉 刘表|琮 刘焉|璋 又名:李平 死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抱病而死。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刘备临死时,曾与诸葛亮一同受遗诏辅佐刘禅,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公元226年春,时任蜀汉都护的李严自永安还江州(今江北区江北老城),筑大城(史称李严大城),并欲穿城后山,自长江通水入嘉陵江,使城为江心洲。当时李严筑城怀有个人目的——他想凭此求为巴州刺史,以期取得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的地位。由于两人在蜀汉的大政方针上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诸葛亮召李严到汉中军中,穿凿城后山之事遂告搁浅。李严大城是江州(重庆)城市发展史上的第二处城址。其方位,南线大致相当于今朝天门以南起西南沿江至南纪门,北线约在今新华路人民公园、较场口一线,面积约2平方公里多。 推荐评语:李严筑城虽怀个人目的,但客观奠定半岛中心地位,有助城市发展。 [编辑本段]三国志·李严传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也。 少为郡职吏,以才干称。荆牧刘表使历诸郡县。曹公入荆州时,严宰秭归,遂西诣蜀,刘璋以为成都令,复有能名。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于绵竹。严率众降先主,先主拜严裨将军。成都既定,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二十三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于郪,合聚部伍数万人,到资中县。时先主在汉中,严不更发兵,但率将郡士五千人讨之,斩秦、胜等产。枝党星散,悉复民籍。又越囗夷率高定遣军围新道县,严驰往赴救,贼皆破走。加辅汉将军,领郡如故。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建兴元年,封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四年,转为前将军。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严与孟达书曰:“吾与孔明俱受寄托,忧深责重,思得良伴。”亮亦与达书曰:“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其见贵重如此。八年,迁骠骑将军。以曹真欲三道向汉川,亮命严将二万人赴汉中。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为后事。亮以明年当出军,命严以中都护署府事。严改名为平。 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秋夏之际,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呼亮来还;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己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平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剌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逼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群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代平之短,莫若褒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已,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增咎。”乃废平为民,徒梓潼郡。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丰官至朱提太守。 [编辑本段]简明演义传记 刘备伐蜀时,李严受刘璋妻弟费观举保一同镇守锦竹,又与黄忠单挑数十回合而不分胜负,后中诸葛亮之计归降。刘备死后,受诸葛亮之命留驻永安拒孟达、防陆逊,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李严为掩饰自己运粮不济之过,假托东吴举兵入川,骗取诸葛亮回师,又妄奏后主以推卸责任,后罪行被揭发,被诸葛亮废为庶人。后闻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大哭病死。 [编辑本段]历史评价 诸葛亮:部分如流,趋舍罔滞,正方性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诸葛亮:正方才高,可比吴国陆逊(《三国志李严传》) 诸葛亮: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危耻不办,迷罔上下,论狱弃科,导人为奸,狭情志狂,若无天地。自度奸露,嫌心遂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注引《诸葛亮公文上尚书》) 陈寿:都护李严性自矜高。( 《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附引《季汉辅臣赞》) 陈寿:李严以干局达……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三国志—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陈震: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三国志—蜀书九董刘马陈董吕传》) 常璩:其太守,汉兴以来,鲜后显者。 (《华阳国志—蜀志》) 余名侠《诸葛亮传》:“完全是一个奸诈自私、阴险残忍、不以国事为重的恶劣分子。”该评论是根据《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的李严主动要求分地建立巴州,并且自己当巴州刺史以及怂恿诸葛亮“宜受九锡,进阶称王”这两件事做出的评论。
❻ 一部小说,主角穿越成了刘备,灭袁绍统一北方,曹操割据了西蜀,李严是曹军里刘备的内应,后来刘备统一...
你说的这个是《重整山河到三国》,40岁的老刘穿越回到公元180年的真定,变身19岁的刘备。巧遇童渊和12岁的赵云,经童渊传授,习得霸王槊法。下山后路遇山贼抢劫,救下美女甄宓的姐姐甄姜,赢得美人芳心,成为甄家的女婿。以百人之兵,计退乌桓两万大军,想到黄巾之乱使大汉朝的人口锐减,是造成后来五胡乱华的根本原因,老刘决心把黄巾之乱消除,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❼ 李严为何落得被贬终身不再录用的结局呢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在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蜀国的国力已经元气大伤,当时刘备的长子刘禅才年仅十几岁,在内忧外患之下临终前刘备选取诸葛亮等人作为托孤大臣来辅佐刘禅。一般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但在当时刘备还安排了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作为托孤重臣,这个人熟知三国的都知道他是李严。
我们看下刘备在临终前的安排,刘备在临终前安排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这里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就是李严掌握了蜀汉的兵权,此时的诸葛亮。刘备对他的安排就是在协助刘禅处理政务,类似于丞相的职责但是并不掌握兵权。从这里看刘备对李严寄予的厚望绝不亚于对诸葛亮,能将一国之兵交付于他足见对他的信任。那么李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小说中我们只知道他是个嫉妒诸葛亮才华的人,后来谎报军情作茧自缚,我们说刘备一向看人还是很准确的,李严真的就只会嫉贤妒能一无是处吗?
李严出身并不高,历史上记载李严原本只是一个郡的吏员,只是一个政府部门的临时工,但是他才干出众,引起了当时荆州牧刘表的注意,于是就把他在荆州个郡县里来回调任锻炼。赤壁之战爆发前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刘表病死,其子刘崇率众投降荆州顿时沦陷于曹操之手,此时的李严正好在秭归挂职县令锻炼,李严听闻刘表已死荆州被占又不肯投降曹操,于是就近前去了西蜀投奔了益州牧刘璋。
刘备入川的时候,李严率众投降了刘备,后来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当时蜀地法令松弛民众松散盗贼四起,当时蜀地?县人马秦、高胜聚众数万起兵造反,李严当时手中只有五千兵马得知?县反叛的情况后立即发兵前去平叛,这一战李严斩杀了马秦、高胜,驱散了聚众起义的叛军,叛军见首领被杀最终只得各自返乡为民。后来,蜀地越?`郡夷帅高定率军反叛。李严率军前去攻打成功击退了高定,刘备得知之后大喜加封李严为辅汉将军。
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李严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而且他治理州郡的水平也是数一数二的。刘备在平定蜀地后不久还特意让李严参与制定《蜀科》,当时参与制定《蜀科》仅有五人,他们分别是诸葛亮李严法正伊籍和刘巴。从这里可以看出李严的确是有治理国家的才能的,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李严不仅会带兵还会治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出众的人后来却为何落得被贬终身不再录用的结局呢?
历史上其实给了我们李严悲惨结局的答案,那就是他性格孤傲。陈寿作《三国志》曾评价李严道:““都护李严性自矜高。”因为性格孤傲所以李严平时是个很难以相处的人,当时在他手下有个官员叫杨洪,因为和李严政见不合不能被李严所容只能主动请辞,又有一个低级军官王冲曾与李严发生过矛盾,后来害怕李严报复竟然投奔了魏国。不仅在和下属的关系不好,就是和自己平级的同僚李严也不愿意和他们交好。后来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李严谎报蜀军粮草不足导致蜀军无功而返,诸葛亮一怒之下奏请刘禅将李严贬为平民终身不得录用,有人认为诸葛亮这样做有点过分,但小编认为综合一下分析李严这个人,能力强但是心术却不正,这样的人在一个团队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威胁,因此诸葛亮的惩办李严其实也在情理法理之中。
❽ 如何评价蜀汉的李严
1、余名侠评:
“完全是一个奸诈自私、阴险残忍、不以国事为重的恶劣分子。”该评论是根据《三国志·李严传》中记载的李严主动要求分地建立巴州,并且自己当巴州刺史以及怂恿诸葛亮“宜受九锡,进阶称王”这两件事做出的评论。
2、陈震评:
“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意思李平肚子里有鳞甲,乡亲们认为不可接近。
3、诸葛亮评:
吾已见李严武艺,不可力取。意思是我已经见到李严武艺,不可以力取。
(8)五代十国完结小说李严扩展阅读
李严文学形象: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璋任命李严守绵竹抵抗刘备,和黄忠战了四十多回合不分胜负,被孔明安排黄忠诈败包围后投降。刘备死前,召诸葛亮和李严听受遗命。
亦提及李严运粮不继,假称东吴来侵犯,使得诸葛亮退兵,但又向后主奏说粮食充足,不知诸葛亮为何退兵,结果被诸葛亮贬为庶民。到诸葛亮死时,李严亦因失去复官机会,大哭病死。
❾ 蜀汉时期,李严这个人应该如何评价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李严不陌生。因为在小说中,这哥们很牛:首先是武力牛——“黄忠出马,与李严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能和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打成平手,这武力值绝对是一流的。其次是职位高——蜀汉最牛掰的托孤大臣之一: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
可同时,这哥们的人生结局也实在有点不堪:“废平为民,徙梓潼郡”。翻译一下就是:从副国级干部一撸到底!
那么,李严的一生是如何炼成的?
一、摇摆派李严
大家都知道,刘皇叔一辈子的创业过程,那叫一个颠沛流离!而且自带倒霉属性——跟谁谁倒霉,不信你看:公孙瓒、袁绍、吕布、刘表……的下场。
而正因为混的山头多,所以,老刘集团的股东们派系林立,大体分为:元老派、荆州派、东州派、益州派。
那么,李严属于哪一派?嘿,别人好说,但他我们得看经历:
李严最开始的老板是刘表,当时刘表给他的职务是秭归县令,此外,李严还曾在荆州机关担任过办事员。但是,在曹操攻打荆州时,看着形势不妙,李严脚底抹油——溜到了四川。到刘璋老板处混饭吃,刘璋对他的任命是省会市长——成都令,这就基本算是高级打工仔了。
但是,习惯玩弄权术的李严,这次又玩了一把:他派参军狐忠、督军成藩传话给诸葛亮,说东吴要进军了,让诸葛亮赶紧退兵。得到消息之后,诸葛亮只能无奈撤军。
回到成都,得知真相之后,诸葛亮肺都要气炸了:自从老刘老板死后,你李严就一直乱搞小动作,不想着公司怎么做大做强,总是给自己捞实惠、搞特供,又是分裂巴州,又是劝我称王,又是什么魏国招降你,还想在江州搞独立王国!你啥时候想过集体利益?
一番话,说得李严面红耳赤、理屈词穷。李严被一撸到底、废为庶民。
七、结语
纵观李严晚节不保的跌宕人生,从曾经的文武双全、锐意进取,到最后的蝇营狗苟、自私自利,甚至无法无天,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卷化的人生。而也正是这种人生模式,导致李严从人生巅峰跌落到谷底。
或许,在职场上,当我们出发之后,就应该时刻审视自己是否还保有初心,自己是否还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