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小说名字的由来
❶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四大名著”是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因为并没有谁公开提出这个概念,一般把《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小说叫做“四大名著”。
《西游》与《金瓶梅》也。两人之论各异。愚谓书之奇当从其类。《水浒》在小说家,与经史不类;《西厢》系词曲,与小说又不类。“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由于有性的描写,被视为诲淫小说,从清顺治年间起,便先后颁布了十余次法令,在全国各地查禁销毁各种淫词小说;而《金瓶梅》及其续书便在其中,别列为禁书。后来,《红楼梦》于清乾隆年间问世,虽与之类似,也有人认为《红楼梦》是脱胎于《金瓶梅》,但由于《红楼梦》相对问世较晚,并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红楼梦》的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书”。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书”的现代叫法,这个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这四部小说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丛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其他的出版社跟着效仿,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❷ 《红楼梦》书名的由来
《红楼梦》书名不是出自“惊破红楼梦里心”这句诗。《红楼梦》书名的由来源于第五回中一套曲子红楼梦的名称。
曹雪芹并没有把他的小说称为《红楼梦》,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成章回”,又题《金陵十二钗》(今本《红楼梦》第一回)。在早期流传的抄本中,这本书都题为《石头记》。红楼梦,是第五回中一套曲子的名称。
甲戌本第一回正文明言:“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同书“凡例”第一条:“红楼梦,是总其全书脂名也”;第五回在“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旁边有脂批曰:“点题,盖作者自云所历不过红楼一梦耳”。
今天看到的最早把全书正式标称为“红楼梦”的抄本是甲辰本(1784年),在乾隆年间与《石头记》传抄的同时已经有《红楼梦》的名字了,以后到程高刻本出来(1791年),“红楼梦”的题名就已经正式取代了“石头记”。
梦觉主人在“甲辰本”的序言里面写道:“辞传闺秀而涉于幻者,故是书以‘梦’名也。夫梦曰‘红楼’,乃巨家大室儿女之情,事有真、不真耳。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做是书者借以命名,为之《红楼梦》焉。”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2)红楼梦小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石头记》一名的由来是书中开篇以女娲补天留下的一颗顽石而开始的故事,这顽石一词既有怀才不遇,又有愤世嫉俗之思,书中所写之人所写之事或许本就存在,或许就是作者本人,因而一本石头记其实是一本自传。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一名,是来自脂评本,脂砚斋批石头记册子极多,流传下来的有十个版本,因为有大量脂批解读和再创作,和小说一起流传,与小说的地位竟不可分离,便叫了此名。《金陵十二钗》一名不过是因了大观园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女子罢了。
曹雪芹将其中女子分为正册、副册、又副册,以判词判痴儿女。《还泪记》《金玉缘》两书名因了书中的三位主角,说法是林黛玉今世来还所有的眼泪,一个是三人金玉良缘,却不知到底是哪个玉。《风月宝鉴》也是原稿一名,只是此名尤其需要参详一番。
风月一词不可看俗了,书中贾瑞手持的风月宝鉴原就是一个暗喻,也是本书最重要的一条线索,明面上写的是儿女情长、风月爱情、闺阁富贵一事,实写当时历史。这一正一反,正面是温柔乡,反面是白骨哀,照妖镜,照的是人心人性。
❸ 红楼梦名字的来历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这是尽人皆知的。因假托石头所记,空空道人把石上的故事抄录回来,读后“见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于是便改成了《情僧录》。东鲁孔梅溪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尽使书名沾些“风月”,于是便有《风月宝鉴》。而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起名为《金陵十二钗》。《红楼梦》这个名是后来才有的。这些书名比较起来看:《石头记》太平实了,《情僧录》显得妖里妖气,《风月宝鉴》过于矫饰,《金陵十二钗》脂粉味太浓,只有《红楼梦》大家而风范,最为人们认可,也最乐于接受它,于是这个书名便流传下来。
《红楼梦》给人一个“大器”的信息。不难看出,《红楼梦》是一个梦,曹雪芹的思想就藏在这个梦里。梦是象征,是符号,里面人物的命运也都包含在这个梦里。《红楼梦》用一个家浓缩了一个社会,实乃一个大梦。那么,《红楼梦》究竟写了多少梦呢?有人做过大概的统计,发现全书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梦共有32个,前八十回共写了20个梦,后四十回共写了12个梦。书中的梦境描写或长或短,或详或略,都是根据情节而定的。
《红楼梦》的写梦手法也变幻莫测,不见雷同。有时像是描绘一个真实的生活细节,结果是写梦,有时写梦又通篇不用一个“梦”字,如不细看,不觉是在写梦。总之,《红楼梦》全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是在写梦,实际并非写梦。所以,将这本写一个大家庭兴衰的书定名为《红楼梦》,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可见,好的书名更容易传世。
❹ 为什么叫《红楼梦》这个名字
“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
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一梦。清代作家曹雪芹,通过贾、史、王、薛四大贵族家庭从兴盛到衰败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书名《红楼梦》,寓意深刻。
(4)红楼梦小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红楼梦》以神话形式介绍作品的由来,说女娲补天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经过该地,施法使其有了灵性,携带下凡。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路过,见石上刻录了一段故事,便受石之托,抄写下来传世。辗转传到曹雪芹手中,经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书。
书中故事起于甄士隐。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被拐走;不久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甄带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卑鄙贪财,甄士隐贫病交攻,走投无路;后遇一跛足道人,听其《好了歌》后,为《好了歌》作解注。经道人指点,甄士隐醒悟随道人出家。
❺ 《红楼梦》的名声特别大,但是你知道这本书为什么被叫做红楼梦吗
该书最早定名为《石头记》,说是女娲炼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补天,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余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后来它化为通灵宝玉,到人世周游了一番;它本来很大,后来经过仙界僧人大施幻术,可大可小,最后缩成扇坠儿那么大,可以和一个生命同时降落到人间,因为它可以让那个婴儿衔在嘴里面;小说里面那个婴儿就是贾宝玉,口衔一个通灵宝玉,就生在一个温柔富贵乡,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那块石头又返回到了大荒山,回到青埂峰下;在那里,它恢复原来的形状,很大一个石头,上面写满了字,讲述它下凡所经历的故事,所以这个书称《石头记》。
《红楼梦》一书的主要写作线索是贾宝玉的生活经历。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是《红楼梦》全书的提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饮美酒,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缱绻,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灵对他谆谆警戒,最后他落入万丈迷津,这正是贾宝玉一生的简要概括,也是小说题名《红楼梦》的由来。
❻ 《红楼梦》的名字的由来
红楼梦借用的是书中的曲名。该书原本定名为《石头记》。在小说的开头,列出了四种书名——除《石头记》外,空空道人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者改题的《风月宝鉴》;再后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题名为《金陵十二钗》。而《红楼梦》这个名称,则直到第五回才出现。它是一首曲名——太虚幻境的仙女们演唱的十二支歌曲的总名,不是书名。曹雪芹给自己的毕生力作,弄出这样多的名称,是否可以这样猜想,曹雪芹也觉得很难用几个字概括整本大书。多题几个书名,则分别代表了他心目中的这本巨著的内蕴。属于正面的,是指明石头(石兄)、情僧即贾宝玉,以及十二钗,乃是主角。属于隐喻性的反话,是《风月宝鉴》,表明此书只在明面上大写“风月”,实质上不是——这就要请读者“明鉴”了。而《红楼梦》十二曲,暗示了众儿女乃至贾家的命运,涵括较广。它后来居上,成为通行本普遍使用的书名,并非偶然。《红楼梦》这一书名大行其道以后,“红楼”的含义如何,又成为一个问题。老红学家周汝昌认为红楼”一词源于唐诗,可追溯到韦庄的“长安春色谁为主,古来尽属红楼女”。“红楼”专指富家女儿的金闺绣阁。《红楼梦》的内涵独特而深远,也非三言两语所能尽述。
❼ 《红楼梦》为何叫红楼梦
第一,首先解释“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有一段脂批曰:“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便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
第二,红楼与朱楼是近义词。古代的“红楼”是指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襦”之句。而杜甫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从字面上理解,红楼即朱门,都是富贵家庭的代名词,作者借用到书中也未可知。
其三,红楼与青楼是反义词。“青楼”原来的意思是用青漆粉饰之楼,是一般比较华丽的屋宇,主指帝王之居,有时也作为豪门高户的代称。但由于华丽的屋宇与艳丽奢华的生活有关,不知不觉间,青楼的意思发生了偏指,开始与娼妓发生关联。
第四,影射封建王朝的命运。尽管作品中始终未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但从情节中我们可推断出,或者是写明末时期,或者是写清王朝时期,或者作者把明清时期混成一排来写,但绝对不会是写别的朝代。
然而,大家知道,明朝、清朝的都城都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故宫总体上建筑的基调是红色的。也就是作者虽然明写红楼女子的命运,实际上,作者影射的是当时封建王朝的历史命运。
其实,作者通篇大量运用了隐语,就是为了避开时代的文字钳制。从题目角度看,作者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
总之,作者只是在书中提出了“红楼梦”这个概念,而最初没有用这个作为书名,完全是为了“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的缘故。但大浪淘金,作者的良苦用心终究被后人所理解,并最终通用了《红楼梦》这个作者想用而没用的题目,想作者如果地下有知,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了。
(7)红楼梦小说名字的由来扩展阅读:
《红楼梦》成书过程的创作背景
《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当年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参考资料1:网络:红楼梦
参考资料2:人民网:从《红楼梦》译名说起
❽ 红楼梦名称的由来及作者原命名是哪个
作者为曹雪芹,原名为石头记。
由来:古本《石头记》里面,第一回里面就介绍了这个书名的演变,最早这个书就叫做《石头记》,因为艺术构思是,一块女娲补天的剩余石被弃掷在大荒山青埂峰,化为通灵宝玉,到人世周游了一番;本来很大,后来经过仙界僧人大施幻术,可大可小,最后缩成扇坠儿那么大,可以和一个生命同时降落到人间,因为它可以让那个婴儿衔在嘴里面;小说里面那个婴儿就是贾宝玉,口衔一个通灵宝玉,就生在一个温柔富贵乡,历尽了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最后那块石头又返回到了大荒山,回到青埂峰下;在那里,恢复原来的形状,很大一个石头,上面写满了字,讲述下凡所经历的故事,所以这个书是《石头记》,最早书的定名就是《石头记》。
那书里面又说,空空道人——这是书里面作者设想的一个人物,一个有点非现实色彩的人物——读了一遍以后,觉得可以抄下来去流传,就将之易名为《情僧录》,因为书里面八十回以后写到了贾宝玉出家,出家就是当了和尚,和尚就是僧,他又是一个情痴、情种,所以是《情僧录》。那么在古本《石头记》里面,很多版本里面都没有《红楼梦》这样的书名,只有甲戌本里面有一句,说有一个叫吴玉峰的人把这个书叫《红楼梦》。
❾ 《红楼梦》为什么叫红楼梦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的时候,我小舅舅就很不负责任的问了我这个问题,然后很不负责任的告诉我就是因为这是一本青楼小说,讲的是一个公子哥和一群姑娘成天吟诗作画,恩恩爱爱,最后家里破产了的故事。我,一个纯洁的初一小孩,被吓得没敢看。直到后来老师上课讲《红楼梦》时,才真正的去了解它。而越走近就觉得越有意思。
红楼梦,三个字拆开来看。红,可以代表女性,代指像花一样娇娇滴滴,红艳的容颜。楼,则代指一切故事的开端——大观园。梦,则暗指世事一场空。
《红楼梦》不是一个人的传记,也不是一对鸳鸯的爱恨情仇,更像是现在的群像小说,描写一个大的群体,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状况。
❿ 《红楼梦》的书名来源是什么
《红楼梦》这部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但都没有《红楼梦》更符合原书旨意。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书写的就是红楼一梦。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