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程灵素名字的含义
❶ 雪山飞狐中程灵素的身世是什么
程灵素,金庸小说《飞狐外传》之女主角。为医学名宿“毒手药王”无嗔大师之关门弟子,名字由《灵枢》、《素问》两本医学经典而来。程灵素继承了毒手药王的遗作《药王神篇》,成功培育至毒七心海棠。她机智聪敏,料事如神。可惜她身段瘦小如幼女,面有菜色,只有一双眼睛又大又亮。她答应医治苗人凤的眼伤。后来钟情于胡斐,但却发觉胡斐只一心向着袁紫衣,与她以兄妹相称。在福康安的掌门人大会上,用精妙的施毒法门下毒。后为救胡斐,牺牲自己替他啜毒而中毒而死。临死前仍设计用七心海棠蜡烛害死师门败类石万嗔等人。 金庸的作品中,《飞狐外传》算不得出色,但是在这部不长的小说中,金庸却塑造了一个与他笔下其他人物迥异的形象——程灵素,让这本小说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相当重的分量。 说程灵素不同于他人,最主要的一点是相貌。金庸笔下角色稍微重要一些的女子,无论正邪,不是清丽脱俗,就是娇媚如花;碰上年长些的,年轻时候也一定是名动江湖的大美人。好不容易出来一两个难看的,比如梅芳姑、殷离等,那也是因为种种曲折毁去了原本如花的容貌。 金庸笔下的程灵素一出场,却是一个形容憔悴的穷村贫女形象:……。 见她除了一双眼睛外,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饱饭似的,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显是穷村贫女,自幼便少了滋养。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 除了一双眼如点漆、精光四射的眼睛让胡斐一怔之外,胡斐对她的印象甚是平淡,就连这一怔,他也很快放在了脑后。 阿娇版程灵素(15张) 可是这样一个相貌稀松平常的女子,却是金庸所有作品中真正担得起“冰雪聪明”四个字的人。从她第九章出场到第二十章死去,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是料事如神,从容应对:赠花救人,化解师兄师姐怨仇、救胡斐脱险、解救马春花、破掌门大会……赴死之前布的连环局,更是将她的聪明过人之处体现到了极点:一救胡斐;二清除慕容薛鹊,清理门户;三毒瞎石万嗔并告诉胡斐石万嗔可能才是害死胡一刀的真正凶手,以防胡斐感念她的情意自绝,并为他日后为父报仇扫清障碍。 相比之下,金庸笔下黄蓉之类的聪明女子,只能算得是小聪明。 所以尽管她出场的时候全书已经快过半了,可是,她出场之后,热血仗义的胡斐、飞扬洒脱的袁紫衣、顶天立地的苗人凤,都相形失色。 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子,身为无嗔大师的关门弟子,有着天底下最厉害的下毒解毒功夫,却处处以德化怨,有着菩萨一般的善良心肠。她宽恕作恶的师兄师姐,救治作乱的小铁,替弱者王铁匠出气,援手替姬晓峰疗伤…… 身为毒手药王的弟子,她却从来没乱下一次药,生前也不曾杀死一个人。直至生命方休,她才出手布局,假手于一段蜡烛,在她死后替师父清理了门户——即便是这时,她也了那三个蛇蝎一般的人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不那么夺书心切、乘夜赶来,他们是不用点上那致命的七心海棠蜡烛的。 不仅如此,程灵素的宽容坦荡,也同样叫人难忘。 有两个细节很典型。 一是当程灵素讲起八岁时被姊姊骂丑八怪扔镜子的事情时,见胡斐脸有异色,猜中了他的心思,直截了当地说:“你怕我毒死姊姊吗?那时我还只八岁呢。嗯,第二天,家中的镜子通统不见啦。” 此时的程灵素和胡斐,已经经过了许多患难,胡斐已经说过当她是好朋友。若换一般女子,见到“好朋友”这样揣测自己年仅八岁时的举止,心中自然不快,可是程灵素并不曾有丝毫的怪罪和不快,更是坦然说出了胡斐的心思。 二是在为苗人凤治眼睛时。程灵素与苗人凤素不相识,只知他是胡斐要救的人,于是风尘仆仆离开药王庄,为苗人凤治病。但在她准备扎针,叫他“放松全身穴道”时,胡斐却是心中一动,生怕程灵素暗藏阴谋欲借机加害苗人凤。 聪明的程灵素又看出了胡斐的心思,她不仅没有怪他这样猜忌自己,反而问胡斐:你说我是好人呢,还是坏人? 在胡斐答她是好人时,她抱以一笑,再不提此事。 这一份磊落宽容的气度,在我看来,是胡斐所不及的。如果说苗人凤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那么,从替苗人凤治眼睛这样事情上,我觉得只有程灵素的磊落才可与之匹敌,就像俗语中的“英雄识英雄”一样,她问也不问就相信他会信任自己,问也不问就知道他忍受得住七心海棠叶带来的剧痛。整件事情当中,胡斐反而成了一个第三者。 可是,可再聪明之人,遇到了爱字,也会身不由己。聪明如程灵素,同样过不了一个“情”关。或许,比起“离于爱”的人生来说,即使忧怖一生,也是难以抗拒的。 程灵素生活在下毒高手当中,日日过着提防算计的生活。所以,胡斐行事的坦荡不羁,胡斐待人的善良厚道,深深吸引了程灵素)——程灵素本来就是识人高手,见她如何和苗人凤“英雄识英雄”便知——所以她会送他蓝花、做好饭等他回来,然后陪他去给苗人凤医治眼睛。只是程灵素第一缺乏美貌第二太过聪明,连犯两条一般男性择偶的天条,所以没有好收梢是肯定的了。我这样说,并不存损贬男读者之意。《飞狐外传》之中,我也曾试图站在男性的立场,揣测为什么胡斐没有爱上程灵素。结论就是上面提到的:缺乏美貌、太过聪明。 第一点不言自明,可是,为什么聪明反而也是致命伤呢?胡斐虽有一身好武艺,论心思缜密却远不及程灵素,程灵素对他的心思,可谓洞之若烛,一丝一毫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加之她个性坦白,所问之话,让胡斐很是“窘迫意外”了几回。留下蓝花之事,走神想起袁紫衣等等……。自己的小心思被别人看了个通透明白,坦荡如胡斐尚且“大窘”,何况常人?!所以胡斐曾有一段:他(胡斐)心中又想:“这位灵姑娘聪明才智,胜我十倍,武功也自不弱,但整日和毒物为伍,总是……”他自己也不知“总是……”甚么,心底只隐隐的觉得不妥。 这个不妥,其实就是对程灵素一切都了然的隐隐畏惧。 聪明如程灵素,自然对此不会毫无觉察。所以,细心的读者一定不难发现,情节越往后,程灵素冲口而出的话越少、含蓄深沉的话越多,原因何在?她也知道,自己的镜子般的清晰透彻给了胡斐无形的压力。 可是,爱情似乎总是这样,当一个痴心的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被爱的人似乎也总是心仪着另一个似乎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无论程灵素如何尽力而为,袁紫衣的影子何曾在他们中间消失片刻?但是,程灵素却一直不肯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所以,她曾自己提出来要离去、胡斐丝毫不曾挽留时,她还是留了下来。(如果她走了,这不又是一个郭襄的故事吗?)直到胡斐提出结拜为兄妹时,一向深藏不露、从容淡定的她,却是再也控制不住,“言语行动之中,突然间微带狂态”。——金庸于此只是淡淡一笔带过,便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给了看书的我们,真真叫人心碎。 自后,在往京城去的路上,程灵素睡得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憔悴。北京终于到了,胡斐和程灵素并骑进了都门。进城门时胡斐向程灵素望了一眼,隐隐约约间似乎看到一滴泪珠落在地上的尘土之中。胡斐心头也是一震:“这次到北京来,可来对了吗?” 他对于这个二妹执著痴情的前景,有了不详的预感。 爱是个多么变幻莫测的东西,有人要长相厮守,有人只求曾经拥有,程灵素呢,大概是但求不负我心吧。 而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到极深处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整天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心头爱着另外一个人,这种“生离”的滋味,怕是比“死别”更加折磨人吧?! 所以在最后,这个忧郁沧桑的程灵素,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死亡,真正演绎了一曲用生命去爱一个人的情歌。 七心海棠的主人死在了爱人的面前,那盆不起眼的神奇的小花,也凋谢在清晨的微风里……… 我自始至终都不欣赏金庸在程灵素死后、胡斐醒来的那一番评价,说程灵素自知得不到胡斐的爱,选择一死,以期在胡斐心中留一个永久的位置。这样的猜测,让药王庙里的这场变故,仿佛变成了程灵素的一场阴谋。聪敏的程灵素,早已知道胡斐的感情所在,袁紫衣也已出家,如果不死,活着的日子不会比袁紫衣出家前更难过。 我也不认为《雪山飞狐》里那个爱上了苗若兰的胡斐和《飞狐外传》里这个情深义重的胡斐是一个人。程灵素死后,胡斐在双亲墓前遇上了一度朝思暮想的圆性,圆性走得不是很坚决,可胡斐竟然没有再挽留她。我想,他或许开始明白,那个让他敬畏、让他怜惜的二妹,其实早已经在自己意识到之前,成为了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亲的亲人了! 所以,在下一本书里,写过这么一段:月黑风高,孤灯如豆,胡斐对剑自酌,窗外月华如水,寒意稍浓,不知从何处,飘来当年王铁匠唱过的小调:“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声音暗哑,如泣如诉,事隔这么多年,如今唱歌的又会是谁呢。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胡斐握刀的手许久未动,映射出五彩光环的锋刃上,不知何时,留下两滴四散的水珠……抬头遥看漆黑的天际,灿若流星的一双大眼睛,分明是程灵素在暗然不语,渐渐的似被这人间月色所感,眼中升腾起蒙蒙的雾气,长长的睫毛慢慢合上,而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这是多年后,一个思念中的男人流下的眼泪
❷ 金庸小说人物名字的含义,特别是女性人物,越详细越好
以下是就我个人整理的一些,楼主觉得可以把分给我!
说明一点,本人十分喜欢金庸小说,也研究过“金学”。
1.《飞狐外传》苗若兰:《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2.《连城诀》丁典:《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
3.《天龙八部》无崖子:《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天龙八部》苏星河:《桂枝香·金陵怀古》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5.《天龙八部》李秋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汇流
6.《天龙八部》逍遥子:《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
7.《天龙八部》阿朱、阿紫:《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8.《天龙八部》木婉清:《诗经》水木清华,清扬婉兮
9.《射雕英雄传》穆念慈:《尚书.大禹谟》帝念,念慈在慈
10.《射雕英雄传》黄药师:《大宝积经》譬如大药师,善能疗治一切疾病
11.《笑傲江湖》曲非烟:《迷梦诗四十韵》非烟含瑞气,驯雉洁霜毛
12.《笑傲江湖》余沧海:《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3.《笑傲江湖》岳不群:《离骚》鸷鸟之不群兮
14.《笑傲江湖》任盈盈:《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
15.《书剑恩仇录》文泰来:《易经》否极泰来
16.《神雕侠侣》小龙女:《冷斋诗话》吴城小龙女
17.《神雕侠侣》杨过:《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神雕侠侣》霍都:《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倚仗将军势,调戏酒家胡
19.《神雕侠侣》武修文:《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20.《侠客行》石中玉:《诗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1.《侠客行》石破天:《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1.《倚天屠龙记》殷素素:《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
22.《碧血剑》温青青:《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3.《碧血剑》袁承志:《礼记·祭义》君子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24.《碧血剑》温青青:《庄子·德充符》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
25.《碧血剑》何红药:《扬州慢》念桥边红药
❸ 金庸小说品评程灵素
16 【金庸奇女子赏析品评区】金庸笔下的女性世界
程灵素
金庸笔下的女主角,几乎个个月貌花容,或清秀脱俗,或妖艳娇媚。《飞狐外传》中程灵素却是例外。程灵素实在貌不出众,身材矮小,双肩如削,头发稀疏,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小小年纪,不见一点青春气息。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她有一对墨黑如漆,精光四射的眸子,这大概是练武之后的奇迹。但这个丑女子的心灵,却美得动人。胡斐初见她时,她只是一个瘦弱的村女,胡斐向她问路,她却让胡斐为她浇花担粪,看似不近人情,其实却显出她的心机。正因胡斐厚道,终于让程灵素暗暗地爱上了他。她爱得坚贞,处处帮胡斐大忙,布局使师兄妹和解,又巧手治好苗人凤的眼睛,在掌门会上大显身手,舍身救了胡斐。这一路读来,谁不对这个貌不出众的女子大生赞叹与佩服!可惜丑女子的命运,比女强人更不如,胡斐受尽她的恩惠,只是对她感激不尽,却从未对她有一丝爱意。程灵素眼睁睁看著胡斐苦恋袁紫衣,心中痛苦万状,表面上还要声色不露。更难能可贵的是,她至死没有怨恨胡斐,临终前为了不让胡斐内疚,居然找了一个理由,让心上人在世上快活。这种痴情女子的心态,岂不让人叹为观止?程灵素的武艺不能算第一流,但她情通药草,既是个下毒的行家,又是个治病的高手。她的名字灵素,正是从《灵枢》与《素问》两本医学经典中而来的。看她给苗人凤治眼中之毒,冷静自若,顷刻之间,妙手回春。她的智商极高,又能临危不惧,急中生智,连胡斐也不得不夸她:“这位灵姑娘的聪明才智,胜我十倍!”不知读者可曾注意,程灵素也有容光焕发的一现。当胡斐说她是好人时,她一笑之下,犹如春花初绽,枯黄的脸上也显出红晕。这便是爱情使人变美的缘故。在爱情的长河中,心地善良而有思想的程灵素,只是一个旁观者。但她的感情结局,大可令世人去回味、去思索。
http://tieba..com/f?kz=110863687
❹ 金庸笔下的程灵素,她为何能成为万千人心中的女神
因为程灵素对胡斐的一往情深。华人武侠作家金庸,可谓是当代文坛著名的“泰山北斗”级别的人物。他躬耕文坛一生,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经典武侠小说,塑造的瑰丽奇幻,可歌可泣的武侠世界,更是令所有读者思之难忘。有人曾经评选他笔下的“第一女神”,冠军居然不是我们熟知的黄蓉,赵敏等人:而是《飞狐外传》当中的程灵素。程灵素有什么本事,让她成为了万千人心目中的“女神”呢?
也只有在此时此刻,胡斐才幡然醒悟:“二妹待我如此多情,我却如此负心薄幸。我不如立时死了”!可惜他这番感叹,也不过是一时的。后来,他甚至抱着程灵素的骨灰坛,向袁紫衣求爱。因为这样凄凉的故事,程灵素成了所有读者心目中的女神。
❺ 求:金庸所有小说中所有有含义的名字!
程灵素——来自两本医书《灵柩》,《素问》
李秋水——《庄子》
任盈盈——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王语嫣——笑语嫣然,忘了出自哪儿了
还有一个无涯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子老前辈那样多才,也当得起这两个字了。视天下英雄为无物,来去如疾风,气势吞鲸鲵,一份豪情气慨从名字中就能看得出。又如雪山派的白自在,高高在上,作威作福,最后成了个自大狂,与其姓名,妙合得有趣。“左冷禅”也是寓性格、行事于姓名,这是一个处心积虑一心要吞并异已称霸江湖的家伙。单从姓名看,就给以冷僻阴险的印象,这位左兄本已入左道,却又参的是“冷禅”,如果说野狐禅让人觉得滑稽,那这冷禅便使人起鸡皮疙瘩了。
金庸作品中还有一类人物的名字,具有丰富的字面意,象一个个符号,解读起来如饮甘醇,不得不佩服作者精深的文化素养。无一例外地,这些名字的文化含义也与人物本身的性格相符,从而使人物形象显得丰满清晰。
“穆念慈”是一个典型。她是杨康父亲杨铁心的养女,在一场比武招亲中,与杨康结下一世情缘,此后,不管杨康多么奸恶,不管别人怎么劝解,这个外柔内刚满腹心事的女子一心只念着杨康,生也好死也好,只认为自己是杨康的人。对杨康念念不能忘怀——正应了她的名字:念慈。“念慈在慈”是一句古语,源自《尚书.大禹谟》:“帝念,念慈在慈”。这本是说大禹非常怀念 陶,慈便指陶。穆姑娘念慈,念的则是杨康。单从字面上看,“念慈”是个温柔、善良、
慈和的人,事实也是这样,穆姑娘确是善良温柔,不仅要感化杨康,还因悉心照料两个受了伤的叫花子而蒙洪七公传授了三招掌法。
与穆念慈名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木婉清。婉清源于《诗经》中的《有美一人》,是一个男子对山涧溪水旁的女子的吟咏:“有美一人,婉兮清扬”。诗中描写的女子,美丽清冷高洁,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木婉清在《天龙八部》中的出现,正贴合这种意境,她自幼长在山中,不见外人,到大理万劫谷来寻仇,也以一块黑布蒙上了面孔,而且她与段誉的相识相交,也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对段誉而言,自是“有美一人,婉兮清扬”。
武当七侠的老六殷梨亭的名字,起得也极具文采。史载张三丰原有七个弟子,中有殷利亨一人,这个名字源于“元亨利贞”,是俗得极具市井商业气息的小市民名字,金庸因字换型,因型造意,变成极有诗意的“梨亭”,山亭立,梨树傍,清峻潇洒的意境呼之欲出。
在金庸笔下,名字不仅是供辩认的符号,除本身带有一定的文化意韵外,也与全书的笔调意境融为一体。遣词造句,行文布局自不待论,人物名字也起得如此考究与全书浑然一体,在中国小说史上,金庸堪称第一人。
在金庸的人物名字中,有的堪称神来之笔,极可玩味。如不同作品中的同被称做“妖女”的三个女孩子,青青、盈盈、素素,同样的聪明、任性、泼辣,也同样能在《古诗十九首》中找到出处:“盈盈楼上女”、“青青河畔草”,“纤纤出素手”,虽然金庸未必参考了《古诗十九首》创造出这三个名字,但三个同样称谓、同样性格的女孩子的芳名,同出现在《古诗十九首》中也颇值玩味。
郭靖和杨康的名字,来之当时的国难家仇,杨过这个名字,则源于杨康的一生之误,因而字改之。金庸是如何想起姓杨名过字改之的?原来,南宋时期(与杨过同时代),有个大词人叫刘过,他的字便是改之,史载刘过也是个慷慨仗义的人,与辛弃疾友善,由刘过刘改之到杨过杨改之,神迹无痕。
另一个看是信手而起的名字叫鸠摩智,这个吐蕃国的大国师佛法精深,庄严宝相,武功深不可测,人又极聪明,不枉叫了一个”智“。这名字起得也是十分有讲求的。东晋时有个高僧叫鸠摩罗什,是印度人,在龟兹弘法,后定居凉州十八年,被东晋政府迎入长安后,封为国师,他翻译了大量佛经,被称做“中国三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的“罗什”,是龟兹语,意为“智者”,“鸠摩罗什”完全译成汉文,便是“鸠摩智”。
象杨过与鸠摩智这类名字,既普通,又自然,其中的文采意蕴,藏而不露,正所谓大智若愚——无大智,又焉能如此若愚?
王语嫣这个名字来自“笑语嫣然”,看似平淡无奇,可这是修订过的文字,在最初发表时,王语嫣还叫“王玉燕”,从“玉燕”这个庸俗脂粉的面目到“语嫣”这个凌波仙子的境界,同音又不同字,便能看出金庸的匠心。
由人物名字到人物性格,进而再到全书的意境,如此浑然天成,不能说不是作家的潇洒,更是作家的智慧
❻ 金庸笔下的‘程灵素’是什么样的人
金庸的作品中,《飞狐外传》算不得出色,但是在这部不长的小说中,金庸却塑造了一个与他笔下其他人物迥异的形象——程灵素,让这本小说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相当重的分量。 说程灵素不同于他人,最主要的一点是相貌。金庸笔下角色稍微重要一些的女子,无论正邪,不是清丽脱俗,就是娇媚如花;碰上年长些的,年轻时候也一定是名动江湖的大美人。好不容易出来一两个难看的,比如梅芳姑、殷离等,那也是因为种种曲折毁去了原本如花的容貌。 金庸笔下的程灵素一出场,却是一个形容憔悴的穷村贫女形象:… …。 见她除了一双眼睛外,容貌却是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似乎终年吃不饱饭似的,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显是穷村贫女,自幼便少了滋养。她相貌似乎已有十六七岁,身形却如是个十四五岁的幼女。 除了一双眼如点漆、精光四射的眼睛让胡斐一怔之外,胡斐对她的印象甚是平淡,就连这一怔,他也很快放在了脑后。 阿娇版程灵素(15张) 可是这样一个相貌稀松平常的女子,却是金庸所有作品中真正担得起“冰雪聪明”四个字的人。从她第九章出场到第二十章死去,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是料事如神,从容应对:赠花救人,化解师兄师姐怨仇、救胡斐脱险、解救马春花、破掌门大会……赴死之前布的连环局,更是将她的聪明过人之处体现到了极点:一救胡斐;二清除慕容薛鹊,清理门户;三毒瞎石万嗔并告诉胡斐石万嗔可能才是害死胡一刀的真正凶手,以防胡斐感念她的情意自绝,并为他日后为父报仇扫清障碍。 相比之下,金庸笔下黄蓉之类的聪明女子,只能算得是小聪明。 所以尽管她出场的时候全书已经快过半了,可是,她出场之后,热血仗义的胡斐、飞扬洒脱的袁紫衣、顶天立地的苗人凤,都相形失色。 这样一个聪明的女子,身为无嗔大师的关门弟子,有着天底下最厉害的下毒解毒功夫,却处处以德化怨,有着菩萨一般的善良心肠。她宽恕作恶的师兄师姐,救治作乱的小铁,替弱者王铁匠出气,援手替姬晓峰疗伤…… 身为毒手药王的弟子,她却从来没乱下一次药,生前也不曾杀死一个人。直至生命方休,她才出手布局,假手于一段蜡烛,在她死后替师父清理了门户——即便是这时,她也了那三个蛇蝎一般的人最后一个机会:如果他们不那么夺书心切、乘夜赶来,他们是不用点上那致命的七心海棠蜡烛的。 不仅如此,程灵素的宽容坦荡,也同样叫人难忘。 有两个细节很典型。 一是当程灵素讲起八岁时被姊姊骂丑八怪扔镜子的事情时,见胡斐脸有异色,猜中了他的心思,直截了当地说:“你怕我毒死姊姊吗?那时我还只八岁呢。嗯,第二天,家中的镜子通统不见啦。” 此时的程灵素和胡斐,已经经过了许多患难,胡斐已经说过当她是好朋友。若换一般女子,见到“好朋友”这样揣测自己年仅八岁时的举止,心中自然不快,可是程灵素并不曾有丝毫的怪罪和不快,更是坦然说出了胡斐的心思。 二是在为苗人凤治眼睛时。程灵素与苗人凤素不相识,只知他是胡斐要救的人,于是风尘仆仆离开药王庄,为苗人凤治病。但在她准备扎针,叫他“放松全身穴道”时,胡斐却是心中一动,生怕程灵素暗藏阴谋欲借机加害苗人凤。 聪明的程灵素又看出了胡斐的心思,她不仅没有怪他这样猜忌自己,反而问胡斐:你说我是好人呢,还是坏人? 在胡斐答她是好人时,她抱以一笑,再不提此事。 这一份磊落宽容的气度,在我看来,是胡斐所不及的。如果说苗人凤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那么,从替苗人凤治眼睛这样事情上,我觉得只有程灵素的磊落才可与之匹敌,就像俗语中的“英雄识英雄”一样,她问也不问就相信他会信任自己,问也不问就知道他忍受得住七心海棠叶带来的剧痛。整件事情当中,胡斐反而成了一个第三者。 可是,可再聪明之人,遇到了爱字,也会身不由己。聪明如程灵素,同样过不了一个“情”关。或许,比起“离于爱”的人生来说,即使忧怖一生,也是难以抗拒的。 程灵素生活在下毒高手当中,日日过着提防算计的生活。所以,胡斐行事的坦荡不羁,胡斐待人的善良厚道,深深吸引了程灵素)——程灵素本来就是识人高手,见她如何和苗人凤“英雄识英雄”便知——所以她会送他蓝花、做好饭等他回来,然后陪他去给苗人凤医治眼睛。只是程灵素第一缺乏美貌第二太过聪明,连犯两条一般男性择偶的天条,所以没有好收梢是肯定的了。我这样说,并不存损贬男读者之意。《飞狐外传》之中,我也曾试图站在男性的立场,揣测为什么胡斐没有爱上程灵素。结论就是上面提到的:缺乏美貌、太过聪明。 第一点不言自明,可是,为什么聪明反而也是致命伤呢?胡斐虽有一身好武艺,论心思缜密却远不及程灵素,程灵素对他的心思,可谓洞之若烛,一丝一毫都逃不过她的眼睛。加之她个性坦白,所问之话,让胡斐很是“窘迫意外”了几回。留下蓝花之事,走神想起袁紫衣等等……。自己的小心思被别人看了个通透明白,坦荡如胡斐尚且“大窘”,何况常人?!所以胡斐曾有一段:他(胡斐)心中又想:“这位灵姑娘聪明才智,胜我十倍,武功也自不弱,但整日和毒物为伍,总是……”他自己也不知“总是……”甚么,心底只隐隐的觉得不妥。 这个不妥,其实就是对程灵素一切都了然的隐隐畏惧。 聪明如程灵素,自然对此不会毫无觉察。所以,细心的读者一定不难发现,情节越往后,程灵素冲口而出的话越少、含蓄深沉的话越多,原因何在?她也知道,自己的镜子般的清晰透彻给了胡斐无形的压力。 可是,爱情似乎总是这样,当一个痴心的人爱上另一个人的时候,被爱的人似乎也总是心仪着另一个似乎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无论程灵素如何尽力而为,袁紫衣的影子何曾在他们中间消失片刻?但是,程灵素却一直不肯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所以,她曾自己提出来要离去、胡斐丝毫不曾挽留时,她还是留了下来。(如果她走了,这不又是一个郭襄的故事吗?)直到胡斐提出结拜为兄妹时,一向深藏不露、从容淡定的她,却是再也控制不住,“言语行动之中,突然间微带狂态”。——金庸于此只是淡淡一笔带过,便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给了看书的我们,真真叫人心碎。 自后,在往京城去的路上,程灵素睡得越来越少,人越来越憔悴。北京终于到了,胡斐和程灵素并骑进了都门。进城门时胡斐向程灵素望了一眼,隐隐约约间似乎看到一滴泪珠落在地上的尘土之中。胡斐心头也是一震:“这次到北京来,可来对了吗?” 他对于这个二妹执著痴情的前景,有了不详的预感。 爱是个多么变幻莫测的东西,有人要长相厮守,有人只求曾经拥有,程灵素呢,大概是但求不负我心吧。 而一个人爱另一个人到极深处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整天眼睁睁看着自己爱的人心头爱着另外一个人,这种“生离”的滋味,怕是比“死别”更加折磨人吧?! 所以在最后,这个忧郁沧桑的程灵素,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死亡,真正演绎了一曲用生命去爱一个人的情歌。 七心海棠的主人死在了爱人的面前,那盆不起眼的神奇的小花,也凋谢在清晨的微风里……… 我自始至终都不欣赏金庸在程灵素死后、胡斐醒来的那一番评价,说程灵素自知得不到胡斐的爱,选择一死,以期在胡斐心中留一个永久的位置。这样的猜测,让药王庙里的这场变故,仿佛变成了程灵素的一场阴谋。聪敏的程灵素,早已知道胡斐的感情所在,袁紫衣也已出家,如果不死,活着的日子不会比袁紫衣出家前更难过。 我也不认为《雪山飞狐》里那个爱上了苗若兰的胡斐和《飞狐外传》里这个情深义重的胡斐是一个人。程灵素死后,胡斐在双亲墓前遇上了一度朝思暮想的圆性,圆性走得不是很坚决,可胡斐竟然没有再挽留她。我想,他或许开始明白,那个让他敬畏、让他怜惜的二妹,其实早已经在自己意识到之前,成为了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亲的亲人了! 所以,在下一本书里,写过这么一段:月黑风高,孤灯如豆,胡斐对剑自酌,窗外月华如水,寒意稍浓,不知从何处,飘来当年王铁匠唱过的小调:“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声音暗哑,如泣如诉,事隔这么多年,如今唱歌的又会是谁呢。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胡斐握刀的手许久未动,映射出五彩光环的锋刃上,不知何时,留下两滴四散的水珠……抬头遥看漆黑的天际,灿若流星的一双大眼睛,分明是程灵素在暗然不语,渐渐的似被这人间月色所感,眼中升腾起蒙蒙的雾气,长长的睫毛慢慢合上,而两行清泪——潸然而下。 ——这是多年后,一个思念中的男人流下的眼泪
❼ 金庸小说有诗意的女性名字
一:少室山头琴未冷,风陵渡口似闻声。人间自有情难老,不信娇女白发生。 (郭襄)
二:白马未驮夕照去,西风已送伤心来。中原可有英雄泪,为洗秋兰带露开(李文秀)
三:灵枢终未得天枢,素问何曾问髯胡。烛泪滴残海棠冷,忍听山歌到晓无。(程灵素)
四:漫唱采茶觉已迟,犹怜深信未相欺。世间多少痴情女,伤尽男儿不自知。(岳灵珊)
五:燕子坞前从此醉,杏花林里向来痴。红颜老去英雄在,落日牛羊归去迟.(阿朱)
六:倦世何由惜此身,杨郎履下漫多尘。人间自有花如雨,妾是花中第几人?(公孙绿萼)
七:万骑却回千骑分,将军无计御香尘。世间一死宁无惧?君为家山我为君。(阿紫)
八:来如流水逝如风,何处来兮何所终。沧海茫茫挂帆去,天涯从此各西东。(小昭)
九:风中弱絮荡轻盈,赢得世间倾国名。昨日江山今夜月,琵琶一曲唱生平。(陈圆圆)
十:平生至乐在何处,平生至爱是何人?一醉千杯君莫问,怜取姑射山中人。(梦姑)
十一:淡淡相思未许深,玉萧声慢涩瑶琴。寒衣检视旧针线,无处相寻一片心。(程英)
十二:慧骨灵心济国危,衣衫似雪雪如肌。襄阳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黄蓉)
十三:鸦头不着未如霜,语带娇柔意带香。侠气偏多苗寨女,不教脂粉亚檀郎。(蓝凤凰)
十四:百战军中最从容,掩映黄衫骑万重。苍天总为红颜妒,不教翠羽遇萧峰(霍青桐)
十五:不是人间凡种花,相思偶染漫天涯。缁衣消尽千山月,却向江心忆晚霞(仪琳)
十六:凝雪曾临姑射山,偶坠红尘作散仙。最喜石门清夜月,怜他只为一人圆。(梅芳姑)
十七:于多情处最无情,荣辱轻馀生死轻。寂寞春归空观冷,清风独扫乱花平。(刀白凤)
十八:但记英风未记名,今生已矣有来生。来生深知多相误,差得郎君半日程。(胡一刀夫人)
十九:逢君不迟别君迟,壮士心怀未忍知。玉女峰下花正好,依稀风雨似前时。(宁中则)
二十:苦海欲归何处归,青灯黄卷一缁衣。早知因爱生忧怖,无奈人间梦未稀(袁紫衣)
二十一:有心不知恨与悔,有口难辩是与非。人情终究薄如纸,不如雪岭待云归。(水笙)
二十二:凤尾瑶琴品不凡,平沙落雁在关山。懵懂一错千古恨,琴丝永断不复弹。(南兰)
二十三:文华清雅态多娇,婷婷春禾雪中摇。素馨香里忆往事,冰峰山下日暮薄。(苗若兰)
二十四:清波深处荷映日,吴侬软语唱小词。苦乐年华君莫问,他自疯癫我自痴。(阿碧)
二十五:两情相悦又如何?灵犀未通玉凤折。多情偏将情勘破,十五月下听梵歌。(袁紫衣)
❽ 金庸小说人名解析。
《雪山飞狐》《飞狐外传》
田归农:窃以为这是一个很土很傻的名字,后来得知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社稷二字便是田地粮食之意,田归农意思大约是将天地收归的田地归还给农民,又这样本事的不是君王,也是名臣。因此这也算是胸怀大志的名字。
苗人凤:取人中之凤,古代凤为雄,凰为雌。苗人凤一代大侠,武功人品却也配得上人凤二字。
程灵素:她是毒手药王的关门弟子,名字取自《灵柩》《素问》两本医学经典。应其医生身份及高超的医术吧。
《连城诀》
丁典:又号“菊花剑客”。。。据悉取自“目不识丁,三坟五典”具体有什么意义,并未深究。
凌霜华:书中赞她“人淡如菊”。有说凌霜华既“凌霜花”似指菊花。典出司空图〈诗品。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天龙八部》
王语嫣:一听便令人心动的名字,书中有说意为“语笑嫣然,和蔼可亲”。貌若天仙的神仙姐姐,也是金庸笔下有名的奇女子。
萧远山,萧峰:父子二人一“远山”,一“峰”均显出魁梧神勇,俱是睥睨天下.旁人遇见他,只有仰望,敬慕,无法征服,正和人物神韵。对应天龙八部“帝释天”。
鸠摩智:有种说法是鸠摩智对应八部中的“迦楼罗”,与文中对应也有一定道理。其人确如其名虽阴险奸诈,但也睿智聪慧,当失去一切后顿悟,终成一代高僧。
赵钱孙:因看到好友在与萧远山激战时的惨死,竟当场吓晕,从此如同行尸走肉,自称赵钱孙。也是个有趣的却也可怜的人物。
包不同:特立独行,最爱唱反调,但对于慕容氏忠心耿耿。口头禅“非也,非也”,有一女名为包不靓,实在是与众不同的人,结局死于莫容复之手,算是一悲剧。
无崖子:出自《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正体现了他对所有知识的追求与研究,也反映出他的博学。
阿朱、阿紫:对应天龙八部里的乾达婆和紧那罗,《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朱赤为正,绛紫为邪,人亦取其意。姐妹二人对于萧峰来说是两种极端吧。
虚竹:虚者空也,竹者亦中空,固空字为虚竹的特性,中空才能容!对应天龙八部“摩呼罗迦”。
段延庆:这延庆二字,似是对应其一生悲苦,但是在最后发现了自己居然有儿子,而且马上就要做皇帝了,英俊潇洒,武功高强。这个对他来说是一个可以让他忽略一切仇恨和烦恼的喜事,值得庆贺.只不过这份喜悦来的过于迟了。延后相庆,也许就是段延庆名字的由来。
木婉清:出自“水木清华,婉兮清扬”,也是美人一个人。
《射雕英雄传》
包惜弱:因童年时爱惜小动物,不忍杀生,书塾教书的父亲故取名惜弱(这都可以取名够晚的)
穆念慈:《尚书.大禹谟》:“帝念,念慈在慈”。在这里暗指穆念慈的仁厚善良(不善良洪七公也不能教她3天),还有对爱情的执着不忘.还好生了个成器的儿子,穆念慈这憋屈的一辈子还算有点神采。
裘千仞:《庄子 秋水》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
❾ 金庸笔下美女无数,为何对其貌不扬的程灵素情有独钟
喜欢武侠剧的朋友,一定会喜欢金庸先生的武侠作品,看过书也罢,看过影视剧也罢,总之我们知道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美女多不胜数,像聪明伶俐的黄蓉、英姿可人的赵敏、满腹才学的王语嫣、还有冰清玉洁的小龙女等等,但要说谁才是金庸最为钟爱的角色呢?
第三就是聪明伶俐料事如神,这说明她小小年纪深谙别人心理,就连胡斐都承认,程灵素的聪明才智远胜他十倍。
但就这样一个至情至性对胡斐掏心掏肺的女子,却仍然得不到心爱之人完全的信任,胡斐甚至猜想她曾经毒死自己的亲姐姐,请了她给苗人凤医治眼睛又担心她会趁机加害苗人凤,程灵素曾经多次救过胡斐,如此都换不来他最起码的信任?这样的女子怎么能不让人心疼呢?
胡斐不傻怎么会不知道程灵素对自己的心意?只是他不愿意接受,所以才一直回避吧,因为心中有袁紫衣,所以给不了这个满眼期待相貌平平的女孩任何回应,索性就直接认她做干妹妹吧,这样的安排让胡斐心安理得,却让程灵素彻底绝望。
在最后一次救胡斐的时候,她想要给心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走了自我毁灭这条路。
程灵素爱的纯粹,爱的卑微,爱的自卑……这样一个女子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会心疼,金庸先生也不例外不是吗?你们怎么看待程灵素这个角色呢?
❿ 金庸小说中为爱而死的女孑叫程什么素
程灵素,金庸小说《飞狐外传》中的人物,医学名宿“毒手药王”无嗔大师关门弟子,名字由《灵枢》、《素问》两本医学经典而来。程灵素继承了毒手药王的遗作《药王神篇》,成功培育至毒七心海棠。她机智聪敏,料事如神。身段瘦小如幼女,面有菜色,只有一双眼睛又大又亮。暗恋胡斐,最后为救胡斐,牺牲自己替他啜毒而死。临死前仍设计用七心海棠蜡烛杀死师门败类石万嗔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