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华名字的小说
Ⅰ 女主叫做季苏华的现代重生小说
只知道一篇女主叫季樊华的韩娱小说,女主是重生的,男主GD
Ⅱ 初中《最后一课》的做者是谁
十九世纪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1912年被译入中国①,从上一世纪二十年代开始,长期入选我国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时间和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是在中国最有普遍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著之一。尽管在它之后,都德的其他作品也陆续译入,为数不能算很少②;但是关于都德,中国人记忆最深的,永远是普法战争,是《最后一课》。可以说,在汉语言说都德的语汇中,最具表现力的就是《最后一课》,她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码编入了近代中国人百年的经验史和情感史。法国人眼中或许更是擅写南方风情的温婉的都德,在中国语境中被爱国主义作家置换。尽管学者文人曾在以哀逝情怀叙写湘西风土的沈从文身上体认了都德的韵致,显示了他们对这位诞生于普罗旺司的法国作家的审美回应,而对于普通的中国受众,星光下牧羊人的柔情和赛甘先生的山羊遥远而陌生,只有《最后一课》和都德一起熔铸为爱国主义的代码,成为我们自己精神财富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对一个作家的接受,尤其是对一个异域作家的跨文化接受,有时会出现对这一作家的部分的强调或部分的偏废,它是接受者自主选择的结果,与接受者所处的历史文化现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法国文学史家朗松曾言,“每部代表作的历史都浓缩着生产该作品的民族以及接受这一作品的其他民族的兴趣史和敏感史”③。因此,还原一个作品的跨文化阅读中所牵涉的历史语境,考察其最初接受者的阅读敏感,有助于理解这一作品在相异文化中的机遇,同时也能揭示接受者自我在外来作品的本土化运作中的意义。
本文从《最后一课》最初的译本着手,结合其他早期出现的译本,分析这部法国文学名著在中国的特定历史时期、特殊文化语境中被接受时,中国本土文化的切身经验和民族情感的积郁怎样制约着译者,并通过译者的个人敏感穿透作品,奠定了接受之基,使这部作品成为几代中国人在割地赔款的阴影下,在亡国的现实危机中爱国感情表达的媒介。
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胡适翻译的《最后一课》(原名LaDernireclasse)是都德作品汉译的第一篇,它最初刊登在1912年11月5日上海《大共和日报》,译名《割地》④。此后,同一译本又由留美学生编辑,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留美学生季报》在1915年春季号仍以《割地》之名重新刊出。1919年,亚东图书馆为已然成为新文化运动领袖的译者出版《短篇小说集》,以《最后一课》原题收入该译本。而后,这一译本又在二十年代初开始,在白话文进入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被收入由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印行的中学语文教科书,成为都德这部作品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译本,最有力地参与了汉语语境中都德形象的构造。与胡译重刊于《留美学生季报》同在1915年,同样在上海,创刊于1914年6月,以都市市民为读者对象,以娱乐休闲为旗帜的小说周刊《礼拜六》推出了署名“静英女士”译的《最后之授课》,是胡适译本之外今天所见最早的他译;由于《礼拜六》所牵涉的与《留美学生季报》不同的读者层,这一新译本的出现对于还原《最后一课》在中国的接受语境别有意义。此外,在上述两个译本出现之间的1913年,在长沙出版的《湖南教育杂志》刊载了标明“匪石译”的《最后一课》⑤,尽管经过文本的对比分析发现这个译本只是对胡适译本的改写,但是这一现象本身,和都德之同一作品在不到三年时间里一再被选择被发现,都从不同层面显示着接受者社会集体意识在对异域文学作品移植和化入过程中的有力运作。
胡适译本初名《割地》,这一译名的选择就已准确无误地传递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强烈的情感信息,以一个词语的选用开启了本土经验、民族情感对都德的再创造。《最后一课》法文原名LaDerniereClasse,鲜明而贴近故事内容:一个学童对自己“最后一课”的深切记忆。在翻译时,译者与第一读者胡适,放弃了直接将其译为《最后一课》这样合情而又轻松的做法,而选择把这部作品最能激起他回应的故事的本质直接推向前台,“割地”一语道出了超出作品主人公孩子所能理解的,国土沦丧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心中激起的屈辱与悲愤。正是二十世纪初年承载着一系列割地赔款的历史,刻骨铭心地日夜感受着亡国焦虑的经验促使他做出了对这一词语的选择。在为译本写的短序中,胡适看似随意地交代了译名的变化,字里行间也清晰地透露了译者对都德作品的最突出敏感点:
著者都德生于公历千八百四十年,卒于千八百九十七年,为法国近代文章巨子之一。当公历千八百七十年,法国与普鲁士国开衅,法国大败,普国尽据法之东境。明年进围法京巴黎,法人力竭求和。赔款五千兆弗郎,约合华银二千兆元,盖五倍于吾国庚子赔款云。赔款之外,复割阿色司娜恋两省之地以与普国。此篇托为阿色司省一小学生之语气,写割地之惨,以激扬法人爱国之心。原名《最后一课》,今名乃译者所更也。民国元年九月记于美国⑥。
下笔所及,处处以法国反观“吾国”,涉及赔款,则折以“华银”,比照“庚子”。对于近代中国,“割地赔款”可以说是驱之不散的梦魇,是“亡国”命运的压迫,而译者本人正是在这压迫的痛苦中发现并感受了都德。所以,“割地”这一词语交织着接受者情感历史与现实的积郁,在都德作品的刺激下脱口而出,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社会集体意识借青年胡适之手的“自由写作”。
当时的胡适以庚子赔款公费身份留学,在美国已经两年。这种经历和处境是他作为《最后一课》译者的独特资源。尽管被美国“泱泱大国之风”浸漫,并已渐生第二故乡的感情,故国之忧未能稍减。从他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中屡屡可见其“远人焦思”随国内风雨而动。在给母亲的家信中,他多汇报异国见闻,记述友人仁善,学业长进,尽管也难掩对故乡局势的关切,对家境窘迫的担忧;而在对同辈朋友的书信中,在日记里,“亡国”之威胁与贫穷之压力是当时并悬于头上的双剑,尤其是侧身于优游的美国中产阶级社会里感受的贫穷,更加剧着对弱国、对亡国的体味。可以说,作为译者的青年胡适,是在某种极其个人化的背景中,独特地经验着亡国的惨剧和弱国的悲哀。在当时国人的眼中,他或许应是幸运的,庚款留学,脱离了以朝不保夕的小生意或卑微的教职谋生的苦境,来到“风俗极佳”、“无不有泱泱大国之风”⑦的美国。但是,这一幸运却又是宿命地使他感受亡国悲哀的根源:他的留学本身正是割地赔款的伴生物,他的“幸运”又正是家国不幸的镜子。因此,他的留学身份带给他的,不仅是美式生活陶冶的平和温厚,而且使他比一般中国人更痛切地体认割地赔款的情感意味。那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压迫,而这压迫使他反省,分别写于1913年和1914年的《赔款小史》和《非留学篇》,见证了他对自身处境与家国命运的独特敏感。所以当他被都德的小说所感动时,他顺从自己的情感波澜,在翻译活动中注入了自己正在身历的经验,并借移译都德之作一浇心中块垒。
《割地》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上海的报纸,而报纸作为成熟中的都市生活的公共空间直接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敏感。胡适留学在美,长期处于“远人闻乱,心日夕不能安”⑧的境地,报纸是他借以关注故国的主要媒介。就在他翻译《最后一课》前后,1911年3月24日日记:“连日日所思维,夜所梦呓,无非亡国惨状”⑨。在1912年11月14日,则有“读英报纸论吾国事,中心如捣,又至邹秉文处读上海报纸”⑩等语,真实记录了青年胡适现实情感与国内危亡局势的呼应,而他对祖国命运的焦虑则成为他感受都德、接受《最后一课》的精神土壤。
胡适与《大共和日报》的联系,在于他中国公学时代的同学叶德贞,当时叶在这家创办于1912年初的报纸工作。在胡适的日记中,1911-1912年间曾频频出现与“德征”书信交往的记载。如:1912年9月28日,译《割地》期间(据日记载,9月26始,至9月29日译毕),“夜作长书寄德征” ,9月29日“夜译《割地》成,寄德征,令载之《大共和》” 。10月14日,又见“得德征寄报甚多,一一读之。 ”可见,此时德征和报纸更直接联系起了在异乡的胡适与祖国。而故国的报纸对游子来说总是切盼而又深恨的——因为它常常传递着“国亡在旦夕”的哀音,加剧着远游者的焦思。查阅仅见的《大共和日报》1912年10-12月,《割地》题名与连日各版面警报般的标题相互呼应,彼此和谐,感染着那个时代知识者层体认亡国在即的高度紧张:10月27日社论《呜呼蒙古,竟为朝鲜继也》,10月28日评论《忠告濒死之支那》,10月29日《呜呼蒙古,呜呼青岛》——来自故国的消息声声入耳皆为泪,成为亡国危机下译者胡适以中国悲怀演绎异国之《最后一课》的基本语境。
同样浸润着故国焦虑、伴随译文发表的周边文本——译者的前言后记,更直接地体现了其作者翻译活动的意义指向:借“他者”之历史,写“自我”之现实。在前引译序中,他以法国命运对中国的比附,不仅使译文的读者更贴近都德,也使中国人遭遇的割地赔款的历史直接介入对外来文本的解读。比之前言,置于文后的“译者识”表现了青年胡适对都德短篇小说艺术的欣赏,但他最不能忘怀的还是作品艺术地表现的“割地之惨,奴隶牛马之痛”,并呼吁“读者勿轻易放过” 。胡适的译文为白话,简洁朴素,尽管有细节的删略,那以天真的孩童口吻传递的深挚的伤痛以其朴素平实打动了几代中国读者。在胡适译本对细节的删略中,有一点比较突出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策略,更值得注意,这就是对人名的尽量简化:第一人称叙事的主人公小佛朗茨之名在原文有三次出现,而译本从未出现。这一改变削减了由于陌生的名字带来的文化隔膜,拉近了本土读者与异国故事的情感距离,使读者更容易直接进入主人公的情境,产生超越地域与文化的呼应。尽管也要看到,在胡适译本以后的广泛传播中,译文载体——白话的崛起和译文作者的身份都可能是重要因素,但是译本本身及其产生之初的基本语境已然奠定了这一作品的总体接受指向,并给后世以深刻影响。
当胡适译本再刊于《留美学生季报》时,处于欧战背景下的中国进一步从历史在现实的延续中再度选择了都德。如果说《留美学生季报》的读者主要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涉及最为敏感的精英的社会阶层,那么,同期出现在通俗文艺期刊《礼拜六》的另一个译本则可能从不同层次揭示《最后一课》在中国被普遍接受的情感基础。
《礼拜六》是创办于1914年6月的小说周刊。在编者为其发刊写的“赘言”里有编辑者钝根的著名言论:“买笑耗金钱,觅醉碍卫生,顾曲苦喧嚣,不若读小说之省俭而安乐”,“一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 ”。它不仅解释了该刊所以命名的原因,也张起了健康休闲的旗帜。而在该刊创办不及一年,第38期(1915年2月20日)就有作者马二先生在其“寓言小说”,《赌》的“著者曰”中说:“时局至今,何暇更做小说,然小说未始不可利用以促起国民之迷梦 ”。在他的寓言中,子孙众多、曾广有财富的“华老头”家成了赌场,被来自“西村”的赌徒“英”“法”“德”“俄”“管领”,而又有阴险的紧邻“东方”的欺凌觊觎……
都德《最后一课》的又一译本,静英女士译《最后之授课》就刊出于同时期的1915年3月27日第42期。在此前后,关于战争、爱国、英雄的作品密集出现于《礼拜六》,如《血性男儿》、《爱国少年传》、《裸英雄》等等,小说实已成为“惊起迷梦”的工具,而不再追求使人“万虑全消”。第46期《裸英雄》的作者黑子呼应马二先生的感慨,说,“时局如此,吾人非特无暇做小说,且亦不忍作小说,……呜呼,强邻狼突,或战衅将开” 。刊登于同一期,署名“剑侠”的短篇小说《弱国余生记》则全然没有一般小说的艺术架构,只是用几百字,叙写了一个青岛少年在日德交战中家破人亡的惨剧。作者在后记中说,“此次日军德军战于青岛,我国人民被害者甚众,特识少年事以寄哀悼,愿我同胞毋忘此痛” 。编者钝根也特别为此篇加了“按语”,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时代印记:“剑侠此作投到时,日军初下青岛,及今登出,而日本之侵略手段已一日千里,要求条件之苛虐,浸浸有吞并中国之势。嗟我同胞,不起自卫,行且尽为亡国奴,何暇悲少年哉!”静英女士译《最后之授课》在这样的语境中出现,使都德《最后一课》进一步参与了被时局激起的救亡合唱。这一文言译本本身也许在当时或以后都没有如同胡适译本的反响,而且如同许多当时的译文,它在刊出时甚至没有提到原作者的名字。但在都德的中国接受进程中,结合此时的《礼拜六》对民情民心的真实记录,原作者的缺席似乎更突出了《最后一课》与本土语境的深刻和谐,体现了都德这篇小说中国接受与再造的深厚土壤。曾以引导健康消闲为已任的《礼拜六》,与远在异国的留学生胡适一起,在国事危难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笔报国”,并在唤起迷梦的努力中,使来自异域的声音汇入本土文化的激流,获得新的面貌与新的生命。
与《礼拜六》休闲不得继以救亡不同,《湖南教育杂志》的主办者是忠实的“教育救国论”者,他在国事艰危中更痛切关注外侮之下民族内在的痼疾,欲挖掘所以贫弱被辱的根源,并以教育疗救之。1913年初,署名“匪石”译的《最后一课》在该刊是以“教育小说”出现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译文基本上是对胡适译本的改写 ,而发表时间仅在《大共和日报》刊出《割地》几个月内。这一速度与频率,再次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当时读者与青年胡适敏感共通的例证,也在《最后一课》的中国接受史上留下真实而富有戏剧性的一页。
纵观以上所见,《最后一课》入华的最初三年,都德已在本土特殊语境中成为中国人爱国情感激发和表达的媒介。而后,当胡适译本被选入语文教科书,它的接受随之进入了新的更广阔的空间。今日所见最早收入胡适《最后一课》全文的教材,由洪北平等编,192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白话文范》在半年内出了四版;而1923年为适应新学制编的《国语教科书》在七年中印行曾高达112版,传播及影响甚远。在1932年,当出版这两种教材的商务印书馆毁于日本人的大火后,几个月内,它就推出了《国语教科书》的“国难后第一版”,并在一个月内连出了五版。收入了都德这篇小说的“国难版”教材的战火经历具有象征意义,它所掀开的将是《最后一课》中国接受新的一页:抗日战争的血与火将使它最终定型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代码,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
参考书目《比较文学形象学》孟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让-伊夫.塔迪埃著,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胡适留学日记》海南出版社1994年。《胡适书信集》(上)(1907-193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胡适文集》(卷9《早年文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短篇小说第一集》胡适译,亚东图书馆1919年。《胡适年谱》耿云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胡适传》白吉庵,人民出版社1993年。《胡适口述自传》唐德刚译,北京华文出版社1989年。《大共和日报》(1912年10-12月)。《湖南教育杂志》(第2-3年)湖南教育杂志社1913-1914年。《礼拜六》(百期汇订)上海中华图书馆印行1921年。《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四年春季号)上海中华书局发行1915年。《白话文范》洪北平等,商务印书馆1920年。《新学制国语教科书》顾颉刚、叶圣陶等,商务印书馆1923-1932年。《法国作家与中国》钱林森,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胡适与都德的〈最后一课〉》苏华,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年第3期。《中学语文教科书百年回眸》温立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第3期。[日]樽本照雄,编《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齐鲁书社2002年。
①关于《最后一课》最早的译入时间,近年研究界有一说为陈匪石译,刊于1903年《湖南教育杂志》,此说的缘起大概是《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施蛰存主编,上海书店1991年出版)提供的错误信息造成的。事实上,1903年并无《湖南教育杂志》存在,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已有另文做了考辨。现在掌握的情况,1912年胡适译本为首译。
②自1912至1918都德作品汉译的粗略统计数字为15篇(部),其中《最后一课》重译或改写共计5次,其他几种译文分别是:江白痕《小子志之》,载1915年《中华小说界》第2卷第5期;梁荫曾《最后一课》,载《工读杂志》第1期(1917年5月);段茂澜(末次之课程),载《南开思潮》第1期(1917年12月)。
③转引自[法]让一伊夫?塔迪埃《20世纪的文艺批评》,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第206页。
④需要说明的是,见于1912年11月5日《大共和日报》第10页的仅是《割地》的后半部分。当时该报版面为“四大张”八页,而11月5日则多了一张,可能此前还有一次这样的临时“附张”,刊出了《割地》的前半部分,但在笔者查阅的北图《大人和日报》中未见留存。
⑤《湖南教育杂志》创办了1912年6月,1913年1月刊出《最后一课》,译者署名“匪石”。《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在收录该译文时变动了署名,并把出版年误为1903年,致使不准确的信息流传。
⑥胡适《割地》译者序,首次刊出的《大共和日报》本尚未见前半部分,因此,此序文引自《留美学生季报》第2卷第1号。
⑦1910年致同学胡绍庭等,见《胡适书信集》(上)(1907—1933)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第16页。本小节未加注之片断引语皆出自胡适书信及日记。
⑧1913年致母亲,同上。
⑨1911年3月24日日记,《胡适留学日记》海南出版社,1994,第9页。
⑩ 1912年11月14日日记,同上,第70、53、54、57页。胡适《割地》“译者识”,见《留美学生季报》第2卷第1号。钝根:《礼拜六》出版赘言,《礼拜六》第1期(1914),引自《礼拜六》百期合印本,上海中华图书馆印行,1917年。同上,第38期。 同上,第46期,1915年4月16日。胡适删去的原文内容均未出现于“匪石”译,而“匪石”增加的文字都是原文没有的。“匪石”的序跋文字也与胡适略同
Ⅲ 有本小说主人公是仙界至尊叫叶倾阳 书名是什么
《五天三界》
蓝天之下,大地。东轩界。东轩界国传承上古,历经六魔乱世,段屠为虐,纣帝征讨,不死不灭。是为跻身五天三界无上势力之列。东轩界毫无疑问呢的控权者。传言界国如今的太子出生之时是有真龙环绕,凤凰啼血,万里浮尸。异象连连这样生来天赐的骄子,却成为了五天三界以后最闻名的败类。好色,暴虐,昏庸,愚蠢,反正无论什么言语都很难很难形容他的丢人。当然,修行天赋旷古绝今。所以,他可以亲手将帝国重臣一个个处死。然后自杀。然后东轩界国被南来的魔界大军,也许还有许多纸面下的势力,联手覆灭。帝国上下,除了那个丢人帝王的独子不知去往何处,东轩皇室凡女性皆自焚,东轩皇室,除了那人的三个兄弟,一个义女。而东轩界人,藏的藏,逃的逃,被杀的杀。。!天地有来最大的杀孽。东轩界成为了死界。后来这里恶人居住,贱人苟活、坏人横行。界国宫殿,只有的是废墟。
想来此间岁月流逝,不知多少岁月往矣。但细算只是十年。
东轩界成为了坏人的放逐之地。现在的人们,更喜欢叫这里做恒墟。恒墟这天,创界第三百三十一个界年。当年的结果宫殿,突兀的出现了一名满头白发,行将朽木的老人。老人走到界国中央,只是双眼布满血泪。看起来甚是吓人,他大呼着:“天命再逆”“所有的罪人都将被惩罚。”他抬起双手,看起来像枯枝的双手,然后双掌合十,于是恒墟这里拔地而出一座茅屋。然后老人缓缓走了进去,就再没出来过。然后茅屋再次消失不见。想来此时已是十年前了。
然后如今,恒墟界国宫殿,茅屋再次突兀出现,一个黑衣人从屋子里面走了出来,背着一把剑。他每走一步,便缩小一分。直至走了九十九步,便消失在这天地之间。而他身后,十年前的那名老人目送他消逝。可怕的是,十年过去。若说老人之前的双手是枯木,如今,他的双手便如同两个大磨盘,雄武有力。老人姓叶,叫做叶轩。叶轩之名,震古烁今。帝国的废墟,霍地百万尸骨浮现,嘶声震天,老人就静静看着,然后再次举起那双手,依然是双手合十,然后茅屋再次出现,接着茅屋就变成了宫殿,百万尸骨浑身闪烁绿光,然后血肉从身上慢慢长出。老人笑着走着,然后渐行渐远。四个人,三男一女,从茅屋,或者说是宫殿走出,然后宫殿上方浮出两个字“东轩”。然后两个字一直向上漂浮,飘到恒墟最上方,射出万丈光芒,于是乎,整个五天三界都看到了,然后是天下震惊,几家欢喜几家愁。不出三刻,天下皆知东轩界国,又回来了。
魔界,第四魔王府。一名全身血光环绕的高大男子从府中走出,然后向天问道“当年,我魔界是那场战争中受益最多的人,师傅你说这是我们的福泽。可是,后来你说你当年错算一步。所以,就是现在吗?我们要去还债了吗?既然如此,我愿前往。”道孟界,道孟宗,宗主孟平歌白衣飘然,自语道:“当年是我没用了,只能保住那四个孩子。。而早就秘密送出来的人杰,却是他们机智不凡。那四个孩子说要去恒墟,如今一百年逝,来得太快了。天下风云,于是绕恒墟而动。
翌日,东轩界恶人被驱逐,愿意投靠东轩的投靠,不愿意的就走,反抗的就杀!恒墟这么多年,没人可以轻易撼动,可恒墟,本来就是东轩人的!恒墟五大恶人被尊为东轩供奉。恒墟昔日第二人,被昔日第一人杀。昔日第一人,叫做禁轩。
再过半月,东轩界国广发帖子,邀请天下名门大派前来参加东轩再建一事。当天,魔界第四魔王自刎于禁轩面前,别将魔界第一魔王之女孔苏华留在东轩,等候东轩继承之人的临幸!孔苏华天生阴脉,绝代风华,临幸其者可日日吸取其阴脉精华,对于避走火入魔,壮阳强身,帮助修炼一日千里。古来只出五个,其中一对更是双胞胎,而临幸她们的人,却就是那个古来第一败类。孔苏华本来是被与荒虚天天主的儿子指腹为婚的。
然后,东轩宣布,由平轩,便就是那一等败类的大哥,登位称帝。然后各地东轩隐藏血脉悉数回归,令人愕然的是,天下头号杀手组织,竟然宣称自己也是东轩血脉,还有五天三界武力第九人,还有破虚天护国国师。。东轩被灭过一次了,可此次的重出,却发现威势不减当年,甚至犹有过之。天下人惊了。东轩也许早就知道自己须得覆灭一次,而此间的这些人,该是早就布置了。怪不得当年东轩覆灭之际,所杀皇室多为东轩血脉中的下等者,而事后,竟然没有人敢去调查,想来,其中该是如何的错综复杂。
恒墟改回东轩,原本一界的死气皆被禁轩纳入自己的那把诡异的黑剑。禁轩,剑魔之名,果然诡异!而貌似是这次东轩大变的重要实施者,那位名叫叶轩的诡异老人,却是不见踪影。反而是一件事在这场震惊天下的爆炸中,在浇了点油。昔日东轩第一败类,叶轩,对,他也叫叶轩。不过他死的时候,也不过几十年华。他竟然留有一个儿子。对,当年叶轩虽然色胆包天,可竟是诡异的没有留下后代。那人身穿黑衣,他背着一把剑,他就这样回来。禁轩承认了他的血脉,按年龄,是为五皇子。黑衣人乱发遮住了眼眸,表情严肃。
这个世界,总有许多初看起来与后面相处差异巨大的人,而叶倾阳,那名看起来沧桑忧郁的黑衣负剑男子,便恰恰好就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
而孔苏华,便在当日被许配给了这个看起来并不怎么像坏人的坏人。对,他是个坏人,好色,张狂,这便是以后这位东轩五皇子身上的重要标签。多少人把他当成叶轩来看,是的,他具有叶轩的太多特点了。
东轩的重新创立还有许多事要做,然后大家都特别忙碌。叶倾阳,这位叶轩之子,可以说是无所事事。没什么是需要他的,他想了想,自己也什么都不会,于是干脆回到自己的景阳宫。而此时帝国的上空,一阵风吹过,一个人出现。是的,是叶轩老人。他看起来好像又年轻了,起码白头发看起来明显少了许多。他只是静静的,静静地看着脚下这片土地。他的眼,竟是血泪再次流出。“我本就不该出现的。早不该,晚也不该。”
景阳宫内。叶倾阳迈着大步,走进宫中。“我生于世,当腹有诗书,却还要一剑在手,逼得天下美女直勾手;当清新脱俗,却还得腰缠万贯,踏遍天下形同吃饭。”“我叶倾阳当真是这世间一傲世独立的高尚之士。”宫殿内丫鬟却是个个被令先退下。宫殿内只是有把椅子坐着一个女人,很好看的女人。穿的是一身黑裙,穿的却是绣有凤舞九天的绣花鞋。头发梳起了一个马尾。皮肤是那种迷人的雪白,身材高挑,上围看起来特别有料,后面应该真的是特别挺翘。从长袖露出来的手指修长青葱,,,
叶倾阳想仰天大声淫笑。他掏出早已准备好的扇子,然后轻轻摇扇,并开口吟诗,吟的是那著名情感诗人李煜的痴人数万。叶倾阳早已经换上了一身白衣华裳。气定神闲的走着,颇有往年李太白以诗会天下的谪仙气象。也倾阳终于走到了女子身前,女子站起来了。倾阳开口:“敢问小姐芳名”。叶倾阳早已是心花怒放,在她身前一看,便更是绝代风华了。”孔苏华”。声音又是极为动人。“小生可否轻解小姐的衣裳”。叶倾阳当真是十分直白,这也才刚见面呢。孔苏华还是平静“可以.\"叶倾阳却收敛了笑容,难道是想动手了?叶倾阳此时可是心急火热啊。可是眼前这人,真心动不得。其一那就是自己是个正人君子,绝不会乘人之危。其二便是自己这会真有难言之隐,必须做个童子啊。叶倾阳不好意思的向天下纨绔致歉,便是自己从小旁边就不乏美艳皮囊,周围花团锦簇。可自己,实打足的“未第一次”。“姑娘想多了,我这人就好逞点口舌之快,实则却是颇有原则的志士。”“看我这样,是不是恰似风度翩翩、?”
孔苏华本不想在这等轻浮之人面前露出任何神情,可奈何自己本就不是那种冷傲之人,所以乎,她忍不住笑了出来。接着便就是叶倾阳的双眼放大。这一笑,真是风情万种,叶五皇子嘴张得大大的,然后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
孔苏华是东轩,魔界两家和亲的女方,叶倾阳,就是男方。禁轩前往魔界会见第一魔帝之时,早就处理好了十年前那些恩怨。孔苏华,只管以尊贵的魔界公主身份下嫁东轩即可。
“你叔父说除非我心甘情愿,否则我只要跟你有夫妻之名,可不做其实。”“叔父的话,我当然是要听了,只是姑娘你别担心,这种强扭的瓜,你不爱,我也不爱,我倒希望我们没有这桩婚姻,和姑娘做朋友慢慢相处,才是君子所为吗。”“那我可以不嫁给你了?”“这也是不行的,叔父与我如父,他的话,我是要听的。向我们这种皇亲贵族,也是身不由己啊。”说完,扇子再摇,眼神忧郁,颇有几分无奈。叶倾阳于是转过身去,背对孔苏华,说道“小生今日尚有功课要做,便先失陪了。然后便又那如风一般飘逸的身影。“见公子气质不凡,”孔苏华悦耳的声音轻轻递出,叶倾阳又心花怒放了。“可曾梦里与未央生共论”?声音依旧悦耳,身影依然飘逸。叶倾阳传来哪里哪里四字,便慢慢走远了。
孔苏华轻轻的步入这宫中自己的闺房。只是双眼微红,泪珠轻轻滴下。看背影,竟是特别不同于叶倾阳的忧郁,既然叶倾阳刚刚的忧郁太假,那这忧郁,便是过真了把。
新人入东轩,清泪几滴。
帝国的天空。叶轩还是一直双手环背,在那里站着。东轩高手如云,四方无数视线投射于此,却好象没有任何人发现这看起来就很吸引眼球的老人,何况此时就他一个人漂浮在帝国上方。
老人忽然口念咒语,然后一把匕首破空而至,然后老人把匕首丢到宫殿。
老人的白发忽然又少了很多,好像都快没有了。然后他大笑着离开这里。此时东轩,凡有修行者,皆闻此声。只是觉得有点怪而已,反正这是人家东轩自己的地盘。
老人丢下的匕首电光火石一样出现在了叶倾阳的面前,叶倾阳也不慌张,伸手就把匕首握住,佩到腰间。匕首竟是发出了声音,仿佛有生命一样。叶倾阳不禁忧郁道“看来今天不得不去做点功课了\"双眼是那样的迷离,真让人不禁感叹刀片这是个有故事男人。变脸仿佛也是叶倾阳的喜好,转眼就在淫笑了。“孔苏华这等妹子,想到早晚是我的人,真是畅快至极啊。哇哈哈哈!”
叶轩老人这次不再是来如风,去如风。他就是慢慢的走着。老人这会脸色甚是平静了,他想了想,自己真的算得上是这五天三界数一数二的牛人了,可为何还得有这些愁绪。
“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老人文武称雄,而且甚好犯禁乱法,这可真不是什么好料理的人。
“我自愁歌好几千里,忧无人堪懂老人就这样离开了东轩。
想来这看起来跟叶倾阳很熟的人,应该不熟什么无趣的人把。
老人只是刚来真的没忍住那点血泪。
而这故地,老人无数次的来。心中却总是哭笑不得。
新人故地,谁心中没点愁绪?
叶倾阳心中的孔苏华也是那样的新人,绝代风华。所以,他现在没啥愁绪,就是开心,
Ⅳ 《色授魂与》txt全集下载
色授魂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 色授魂与_ 锦瑟一梦
丹容心下了然,侧过身子揽住苏华,自己将唇送上,轻声道:“先生,到榻上去吧。”
苏华微微苦笑,接过他唇,一面慢条斯理的宽了两人衣裳,在丹容□处按揉一番,慢慢插了进去。
丹容微微呵气,半垂着眸子面上浮现一抹红晕,手搭在苏华肩上,试着上下动了两下。
“丹容……”苏华握着他腰按下,皱眉道:“你这是要与我换么?”
丹容没有答话,将头挨在苏华肩侧避开苏华,略显固执地迎合苏华动作。苏华便只轻声笑了笑,略调整了身形将丹容牢牢固在身上。丹容被苏华顶弄得说不出话来,只偶尔喘着气转过脸来要吻苏华,苏华却顿了顿,低头吻上他脖颈。
丹容愣了一下,眨眨眼沉默半晌,闭上眸子随着苏华动作起伏,一面轻喘道:“先生……我是要回长乐殿里去的……”
苏华轻笑着在丹容喉结处咬了一口,抱着丹容泄入他体内。等这余韵稍过,这才起身整了衣容,拍了拍兀自回神的丹容道:“你好好歇着,我去瞧瞧锦苏。”
丹容点点头,等苏华走了这才……
Ⅳ 《色授魂与》浮离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色授魂与》浮离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丹容气息越发不稳,背后一股热气慢悠悠爬进心里,将丹容的梦魇扯了个细碎。苏华在他腰上捏了一把,笑叹道:“我的好丹容……你好歹也有千年道行,在我这长乐殿里睡着居然也能招梦魇来。”
丹容长舒了口气,翻了个身瞧着苏华道:“谢先生拉我一把,丹容大意了。”
苏华便笑,捏着他下巴吻他,末了手便搭在他腰臀处流连,极□的勾住他□处露出的细链来,牵扯着笑道:“你竟没披件衣裳?无妨,我对你这习性倒喜欢的紧……”
这最后一句却是含住他颈子吐着气说的。丹容□被他扯着那物件进出,一时有些情动,身上也浮出层热度来,缩在苏华怀中断断续续的喘息。这物件被苏华手执,竟能传输热气,奈何与先生的□比实在过于小巧。丹容虽有些情动,却总到不了快活处,在苏华怀里伏了片刻便有些不耐起来,抬了一条腿搭在苏华身上,轻轻蹭了起来。
苏华空出一手顺着他滑腻的大腿打着转摸到他腿间,在他腿间画圈勾勒,偏不碰他□。丹容受这前后刺激,咬牙挨了片刻,终于睁……
应该是全本了
Ⅵ 求耽美修真小说,男主是个妖修,九尾狐,涂山氏,姓苏
色授魂与
文案
苏华面色不变,推开□的少年,偌大的屋内似乎也跟着冷了几分,苏华迈步下塌,停步到丹容面前,伸了一指挑起丹容沾了血的下巴。“确实是上等的姿色。”苏华笑着顿了顿,道:“却未必多难得。你即来求我,也该知道我的喜好,寻常的狐妖惹不起我的兴趣。你胆子虽大了些,我却不喜欢不大听话的人。”
丹容被他捏的生疼,眼角一方指腹大小的图腾若隐若现,那是只有修行了上千年的妖精才有的图腾,在先生手中却脆弱的不堪一击。先生喜欢稀罕的物件,道行上千年的妖精却一抓一把,惹不起他一星半点的兴致。丹容喘着气,静静望着苏华,央道:“先生可听过万狐一鬽?”
Ⅶ 传说中的女神txt 全本,娱乐圈御厨txt 全本。
链接:https://pan..com/s/1PTKHlW8ZXTncIWX0NiCtwA
该小说讲述了苏华殷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她曾是娱乐圈神话,两年就问鼎影后风靡全国,是倍受期待的娱乐圈新星,可是在星途一片坦荡的时候,她退出娱乐圈,安心窝在国影当起了老师;然后,人们发现,当老师的苏华殷,上头条的几率翻了一倍,还不局限于娱乐头条:)后来更是被人们封为传说中的女神。
Ⅷ 《色授魂与》最新txt全集下载
色授魂与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丹容气息越发不稳,背后一股热气慢悠悠爬进心里,将丹容的梦魇扯了个细碎。苏华在他腰上捏了一把,笑叹道:“我的好丹容……你好歹也有千年道行,在我这长乐殿里睡着居然也能招梦魇来。”
丹容长舒了口气,翻了个身瞧着苏华道:“谢先生拉我一把,丹容大意了。”
苏华便笑,捏着他下巴吻他,末了手便搭在他腰臀处流连,极情 色的勾住他后 穴处露出的细链来,牵扯着笑道:“你竟没披件衣裳?无妨,我对你这习性倒喜欢的紧……”
这最后一句却是含住他颈子吐着气说的。丹容后 穴被他扯着那物件进出,一时有些情动,身上也浮出层热度来,缩在苏华怀中断断续续的喘息。这物件被苏华手执,竟能传输热气,奈何与先生的那 话儿比实在过于小巧。丹容虽有些情动,却总到不了快活处,在苏华怀里伏了片刻便有些不耐起来,抬了一条腿搭在苏华身上,轻轻蹭了起来。
苏华空出一手顺着他滑腻的大腿打着转摸到他腿间,在他腿间画圈勾勒,偏不碰他下 体。丹容受这前后刺激,咬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