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梦五更钟完结小说
❶ 绿杨芳草长厅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http://blog.lanyue.com/view/67/940693.htm
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晏殊词作鉴赏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
http://www..com/s?wd=%C2%CC%D1%EE%B7%BC%B2%DD%B3%A4%CD%A4%C2%B7&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3
❷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愁三月雨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
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❸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这是半首词,用来描写年轻夫妇别离后相思之苦,丝丝哀怨无人诉说。
【释义】杨柳依依长亭畔,最是离人别离时,杨柳、芳草、长亭、远去的道路,每个场景都是离别诗歌最常见的;年少的人儿总以为事业为重,容易抛家弃子远去他方。我睡到五更天被钟声惊醒来却发现一人独拥锦被,孤苦无所依托。三月花开,春雨霏霏,我却在花前雨中思念那人,何时才归来?
这是一首宋代著名词人晏殊《木兰花·玉楼春》中的一部分,全词如下:
木兰花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1]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2]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3]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4]
【注释】:
[1]长亭:古代十里建一长亭,供送别、休息用。
[2]五更钟:天快亮时敲响的钟声。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尽头。
【赏析】这首词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相思之苦。开篇从“绿杨芳草”连及告别的“长亭”和离人远去之“路”,于是,便产生了因年少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的怨悔之情。“楼头残梦”两句就是这种情感的升华,它形象具体,色彩明艳,音韵铿锵,对句工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广阔艺术空间。五更时的钟声传来耳际,三月的细雨敲打着,花片飘落大地,还有倾吐“离恨”的喁喁絮语。下片,紧接着便是这“絮语”的诗化。虽然这“絮语”近似唠叨,但听之悦耳动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出自一个少妇的内心深处。词人善于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难以形诸笔墨的感受和盘托出,同时又蕴藉风流,恰到好处。词中多用对偶,新巧工整,富有画意诗情。
❹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出自哪里
出自,玉楼春.春恨
❺ 《只有相思无尽处》恩C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只有相思无尽处》恩C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我是刘家的嫡出大小姐,闺名相思。我的名字是出自大诗人李松的一首《玉楼春》,诗的全文是: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我的名字就是父亲取其中的相思二字。我其实不是刘家的第一个女孩,但是却是嫡出的,所以我是大小姐,我的姐姐则是刘家的二小姐,以此类推。如果我的娘亲再次生育了女儿的话,就是刘家的二小姐,至于原来的二小姐呢,就会变成三小姐了。就连男子也是如此。所以说来,这样不受重视的庶出儿女,就不会用心起名字了,一般都是随意取的。父亲是按照梅兰竹菊的顺序给他的庶出女儿们起的名字。
哦?你说家族中的庶女并不是全无用处的,她们还可以用来联姻嘛?我为你这样的想法觉得可笑。
就拿我们家来举个例子吧。我的父亲,是惠安学院的院长(注解1),声名远播,桃李满天下。我的娘亲,是惠安太守之女,因我外祖父赞赏父亲的文采,将……
❻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
宋 晏殊《木兰花·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1]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2]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3]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4]
【注释】:
[1]长亭:古代十里建一长亭,供送别、休息用。
[2]五更钟:天快亮时敲响的钟声。
[3]一寸:指心。
[4]天涯地角:指天地尽头。
【赏析】
这首词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极写相思之苦。开篇从“绿杨芳草”连及告别的“长亭”和离人远去之“路”,于是,便产生了因年少无知而把离别看得过于轻易的怨悔之情。“楼头残梦”两句就是这种情感的升华,它形象具体,色彩明艳,音韵铿锵,对句工整,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广阔艺术空间。五更时的钟声传来耳际,三月的细雨敲打着,花片飘落大地,还有倾吐“离恨”的喁喁絮语。下片,紧接着便是这“絮语”的诗化。虽然这“絮语”近似唠叨,但听之悦耳动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出自一个少妇的内心深处。词人善于把一般人心中所有但又难以形诸笔墨的感受和盘托出,同时又蕴藉风流,恰到好处。词中多用对偶,新巧工整,富有画意诗情。
请采纳!
❼ 绿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楼上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这是一首词,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❽ 律杨芳草长亭路 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 花底离愁三月雨
这是晏殊的《木兰花》。“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
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
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❾ 律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此词抒写人生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了作者从有感于人生短促、聚散无常以及盛筵之后的落寞等心情生发出来的感慨。整首词感情真挚,情调凄切,抒情析理,绰约多姿,有着迷人的艺术魅力。作者在抒发人生感慨时成功地使用了夸张手法,更增添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在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年少”句叙述临行之际,闺女空自泪眼相看,无语凝咽,而“年少”的他却轻易地弃之而去。年少,是指思妇的“所欢”,也即“恋人”,据赵与时《宾退录》记载,“晏叔原见蒲传正曰:‘先君平日小词虽多,未尝作妇人语也。’传正曰:‘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岂非妇人语乎?’叔原曰: “ 公谓年少为所欢乎,因公言,遂解得乐天诗两句:欲留所欢待富贵,富贵不来所欢去。’传正笔而悟。余按全篇云云,盖真谓所欢者,与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不同,叔原之言失之。”这是晏几道为其父此词“年少”语所作的无谓辩解。实际上,本词写思妇闺怨,用的的确是“妇人语”。 “楼头”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从相反方面说明“抛人去”者的薄情。白昼逝去,黑夜降临,她转辗反侧,很久之后才悠悠进入睡乡,但很快就被五更钟声惊破了残梦,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窗外,飘洒着春雨,那些花瓣像是承受不住,带着离愁纷纷落下。“残梦”和“落花”在这里都是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丽而有则,耐人寻味”。
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先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从而反托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深衷;“一寸”指心,柳丝缕缕,拂水飘绵,最识离怀别苦。两句意思是说,无情怎似多情之苦,那一寸芳心,化成了千丝万缕,蕴含着千愁万恨。词意来自李煜“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蝶恋花》)。
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这里通过比较来体现出因“多情”而受到的精神折磨,感情真切而含蓄,对于那个薄幸年少,却毫无埋怨之语。《蓼园词选》赞曰:“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
本词写闺怨,颇具婉转流利之致,词中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两句为叙述,其余几句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用夸张,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思妇的心理活动,亦即难以言宣的相思之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❿ 求晏殊的《木兰花》的译文: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等等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地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注释] [长亭]秦汉时每隔十里建一亭,故称十里长亭,供行人休憩饯别之处。[容易]轻易、随便。[一寸]指心、心绪。[穷]穷尽、终了。
[译文]
绿色的杨树,如茵的芳草,映照着大路通往长亭。在长亭之上,那位少年狠心离我而去。从此后,我孤苦伶仃,深夜难眠,深夜残梦时尚听到五更的钟声。在花前,暮春三月的阴雨,使我的离愁更深更浓。哎,无情人不像多情人这样苦痛,那一寸寸芳心,仿佛千丝万缕。大地尽管远,也会有尽头,而我的相思却连绵无绝期。
[词谱]
[简要评析]
本词写闺怨,表现思妇刻骨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上片首句写景,点明离别的时地。时间是绿杨依依的春天。地点是长亭。次句叙事,写男子对离别的轻率态度。反托出女子的多情。后二句用互文见义之法描写情人离去后的相思之苦。夜里失眠,刚入梦境又被“五更钟”惊破,连个好梦都做不成。白昼观花,又飘洒着蒙蒙细雨。以钟声惊梦况其神经衰弱,状其相思之深,以“三月雨”烘托心情之暗淡,离愁之深广,情境俱观。下片两用反语,前二句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一寸”句暗用李商隐“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句意而尤精炼凝重。“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绪。后两句则是用具体比喻来证明愁之无有终结。两个比喻,一说愁多,一说愁长,化抽象为具象,意蕴丰富而生动形象。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以极其深切的情感抒发相思的无限与永恒。在“咏叹”相思无尽的同时,也便肯定了相思有多深,离愁有多浓可谓天长地久终有时,此恨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