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玄幻小说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玄幻小说

发布时间: 2021-07-17 13:38:57

㈠ “怒发冲冠为红颜”

吴三桂驻守山海关的时候,局面之艰难、承受的压力只有比袁崇焕更大。满清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已经没有后患和牵制,并且可以不经山海关进攻北京城。洪承畴失败投降,松山、锦州的占领,满清战略位置极佳,实力也是空前强大。并且自己也有了大炮等装备。宁远方面,袁崇焕被杀影响深远,明朝军心早已涣散,军饷问题达到最严重的地步。而且自己一方的战略防守位置已经不成形了,只是独立支撑。明朝局势已糜烂不可收拾,李自成大军直逼北京城。这个时候崇祯要吴叁桂放弃山海关,全力救北京城。

此时,大明朝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吴三桂的叁万关宁铁骑能挡得住李自成的百万大顺军吗?吴三桂应该与大明朝共存亡。并且就算是送死,也该兴冲冲地赶着去吗?圣旨不可违,于是他带兵走向北京城。李自成很快攻下了北京城。崇祯自杀,国都易主。这个时候,吴三桂该向谁效忠呢?吴三桂的军力,不过数万而已。
当时他可以有三个选择。

一、领兵杀回北京,争取夺回明朝皇帝后裔,然后以他的军事才能,保住一方领土,然后手握重兵,权倾一时,达到个人政治的最高峰。可是首先的问题是:他打得过李自成吗?军力相差太多了。而且,满清在关外虎视眈眈,他吴三桂腹背受敌,可能吗?要想活下来,则必须连大顺抗清,或连清抗大顺。否则必死无疑。
二、投降满清。马上开关,与满清合兵攻打李自成。吴三桂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吴叁桂背不起汉奸之名,何况明朝溃烂,吴三桂早已知晓,李自成军纪严明,而且有招降之意。
三、投降李自成。说实话,要作到这点很不容易。吴叁三是大明提督,而且大明刚刚被灭亡,不思报国犹自可,马上投奔“反贼”,只怕招致很多人非议。可是从战略眼光看,不可能选择腹背受敌的做法,也不可能面对国内这样大的变化不做反应,既然排除了投降满清的选择,自然倒向李自成。毕竟大家都是汉人,这样能保证国家不受到外敌的入侵,对自己和士兵的北京家属问题也是一个交待。吴三桂是个一代名将,他看到这样的局势下,投诚李自成是最好的选择。据说吴三桂把山海关交给了大顺军,带领部队到北京来见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却令吴三桂失望了。在回京路上,吴三桂听到了李自成手下冲进他的私宅、查封他的家产、抓走他的家人、抢走他的爱妾陈园园的消息。吴三桂勃然大怒。就这个消息看,吴三桂可以理解为李自成对吴三桂的示好置若罔闻,这种不友好的态度令吴三桂无法信任李自成了。试想连吴三桂都保不住自己的家人,那些边防士兵的家属想必更不用说。一下子,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吴三桂当即退回山海关,并且开始联络满清多尔衮,意图借兵复国。不久,李自成大军进攻山海关,满清奇袭李自成,并且击溃了李自成,清兵顺理成章的进驻北京,建立了大清王朝。

如果从事实上分析,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吗??
陈圆圆被吴三桂买去,已经到了宁远,宁远现在称兴城,在锦州南边。当李自成进北京时候,陈圆圆已经不在北京,在宁远。但是吴三桂的父母和家里的人(大概有三十几人)还在北京。难道吴三桂不为父母生命着想,不为全家生命着想?难道吴三桂不为千秋名节着想?当了投敌汉奸,仅仅为着一个妓女,可能不可能?不可能。何况古时讲对父母之孝,比今天高得多。今天我们把满族看成兄弟民族,但是明朝时不是这么看,以汉族为代表的明政权,和以满族为代表的清政权,这有一个民族对立啊!那个时候不讲兄弟民族,是势不两立的民族。难道吴三桂以一个汉族人,为一个妓女被刘宗敏霸去了,竟然不顾其父母,不顾其三十口亲人被杀害,也不管千秋名节,落一个汉奸之名,你们想他肯不肯,到底肯不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在封建时代,你要把他的妻子夺走,这认为是奇耻大辱。你要把他的姨太太、妾夺走了,这不算个事情,甚至可以送人。你看中了可以送给你,所以有“爱妾可以换马”的说法。看中了一匹骏马,非常好,没有钱买,好,把姨太太换一换。如果吴三桂要是真的知道刘宗敏把他的陈圆圆夺去,这个阔公子出身、二十几岁就当了总兵官、挥金如土的人,他就会想,算了,把陈圆圆给他刘宗敏。反过来说,真要是吴三桂为此叛变,那好,刘宗敏和李自成就抬举他,以重礼把陈圆圆给他送回去,这个问题好办。为什么产生这个战争,原因很多也很深。政治原因、阶级原因、军事原因……科学的历史家,应该从这些原因来探讨事物的本质,只有唯心主义者,才会放过了这个历史的本质,把这么大一个生死斗争归结到一个姨太太身上,这个道理站不住,何况陈圆圆此时不在北京。
话说回来,当李自成进攻北京,崇祯这个人死要面子,他的个性,他的悲剧性格促使他只要有人一反对,他就决定不逃走了。按照中国春秋以来的话,叫“国君死事社稷”。就是一个国家的皇帝、国王为他的社稷而死,这是正统的。不逃走,守城的军队靠什么呢?光靠北京的部队?北京的部队腐化了,不能作战。只有吴三桂的精兵可以,这就决定调吴三桂的军队。调走吴三桂的军队,关外的城池就要放弃,不放弃怎么办,有人唱高调,说祖宗留下来的土地,此城不可放弃,放弃了后人要骂的。崇祯又动摇了。是的,我既是英明皇帝,如果在我手里放弃了东北的一份土地,这可不行。后来,实在没有办法,才决定调吴三桂。地方放弃了,要把老百姓都带到关里去。吴三桂一出发,后边就带着几十万老百姓,据说是五十万老百姓。可能数字没有这么多,一天走几十里,如果老百姓不带这么多,轻身前进,吴三桂以骑兵为主,几天就可以到北京。吴三桂如果到了北京,李自成进攻北京决不能成功,可是吴三桂带了几十万老百姓背井离乡,一天走几十里路,把时间耽误了。当李自成到居庸关的时候,吴三桂到了山海关,就差这点远,李自成进攻北京,北京不能守,三天就进了北京。而吴三桂本人走到玉田县,也是差这么一点远。非常严重,前进不能,北京已经被人占了,后退没有办法退。山海关以外,被清军侵占了。带着老百姓他自己还有五万多精兵,给养从那里来?有皇帝在,给养的供应都有办法,皇帝没有了,怎么办?所以吴三桂这时进退都失去了抉择。成了这个形势,要他投降李自成,他不肯。为什么不肯?首先得解决问题。吴三桂的父亲是总兵官,吴三桂年轻轻的做总兵官,总兵官是方面大将,一品官,武一品,吴三桂的舅舅有几个总兵官,他的亲舅舅祖大寿投降清朝,他的亲戚、朋友、舅舅在东北形成了一武力集团。吴三桂的家叫武将世家,代代武将。他父亲是总兵官,老了,他当总兵官。这种世家,与李自成这个“流寇”是势不两立的。所以有人说吴三桂本来想投降李自成,后来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夺去了,不投降了,确实是不研究当时的阶级情况、阶级斗争的情况。他代代是明朝大将,已经两代,总兵官下边还有副将、副总兵、游击将军等等,这些那就更多了,形成武装集团,是明朝皇帝的集团,当然不肯投降,他没有写过一封信给大顺皇帝说他要投降,大顺皇帝派人去,他应付一下。为什么?他想摸摸底,因为他没有根据地,没有后方,兵源、财源没有来源。这时候有个政治投机的好题目:如果他能把太子弄到手,拥护太子登基,号召天下人拥护他,他就是复兴明朝的一个最大功臣,当时要求把太子弄到手,这个时候不是因为他要求清兵,清兵才来。
这一头暂且放下,来谈第三头,谈清朝兵。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清朝的第一代皇帝叫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死了之后,第二代皇帝叫皇太极,是顺治皇帝的父亲,即清太宗。他们都是满族,特别是皇太极这个人,对中国的威胁最大。作为今天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这个问题,皇太极是个英雄,对中华民族有重大贡献。原来满族,北到黑龙江是一个地方,一个城、一个小城的国家,完全是部落的社会。通过皇太极把满州统一起来,又通过他把蒙古大部分统一起来。他把北方乱七八糟的部落,统一成一个整体,归到中国版图,所以说皇太极贡献很大。满族原是游牧部落,由游牧部落演变到了奴隶社会,逐步进入封建社会,皇太极作用非常大。当然也有不可取的,他占领了朝鲜,所以他后来跟明朝作战,许多粮食是朝鲜来的,有的船只是朝鲜的船只。皇太极崇祯十六年八九月间突然死了,没有遗嘱,引起了内部争权的斗争。多尔衮这时28岁,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劝多尔衮当皇帝。因为他是皇太极的弟弟,他不干,他把那一派想夺取皇帝的人来个很大打击,杀了几个人,就拥护顺治当皇帝,当时顺治是个6岁的孩子,拥护他当皇帝,有三个人成为辅政王,他是辅政王之一,但这个人非常有手腕,也有兵力。八旗,他兄弟三人占了两旗,皇太极留下一旗,在兵力上他占绝对优势,就拥护这6岁的孩子继承皇位,结果他很快由辅政王变成摄政王。这个名一变可不得了,他可以真正代表皇帝。他的地位是步步高升,进了北京后,他是叔父摄政王,摄政王前头加两个字,叔父摄政王,实际上这个头街等于皇父摄政王。相传顺治的母亲皇太后,嫁给多尔衮,皇太后下嫁,到底嫁了没有,说法不同。多尔衮这个人很有办法,李自成进攻北京,他得到情报,就马上动员武装,进长城,兵已出动,这支大军是把满州和蒙古的部队抽调了三分之二,投入这次战斗,要夺取北京。他的部队走了几天后,原来不从山海关走,因为山海关是吴三桂占领,他进不来,他要从山海关以西,现在怀化一带找一个长城口子进来。屡次满州进军都是从这一带,从这个长城口子进来威胁北京,走了几天还是按这个方向走。忽然接到吴三桂一封信,要求清军派两个将领支援他,就是向他借兵。吴三桂当时是借兵,不是投降。信中写道:李自成进入北京,逼死了皇帝和皇后,我现在力量不够,难以恢复北京,请你派兵来帮助我,将来把李自成赶跑了,恢复大明江山,我们在土地、钱财方面给予报答。这是吴三桂的幻想,首先他想把明朝的江山恢复以后,把关外的土地给一点,然后每年给一部分钱,像南宋对待金朝一样。这是吴三桂想的,不让清兵进山海关,划定区域从什么地方进长城。
他没有想到多尔衮有多么厉害。一接到吴三桂这封信,马上决定进攻山海关。为什么多尔衮有这么大本领?首先提出这个计谋的大臣是汉族人。有一个原来住在沈阳的人,姓范,很有本领,另外冯中寿,这些人帮助多尔衮分析当时的局面,说吴三桂进退两难,趁此机会夺取北京,可是吴三桂这么个态度不行,要使吴三桂投降。我们来帮助汉人报欺君之仇,剿灭流贼,吴三桂不算什么,这就命令部队改变路线,直攻山海关,大炮放在后面,骑兵前进,直奔山海关。

这时候李自成的部队也逼近了山海关,吴三桂一看这个局面,不再借兵,只好接受多尔衮的条件,欢迎多尔衮进山海关。如果我是吴三桂的参谋长,我有个打法,如果山海关守不住,往南退兵,退到天津或更南一点,可以代表明朝,号召汉族,号召各地千万人来恢复北京,不投降清朝,保持独立性,就会变成对峙的局面。好,再往下一步说,李自成由于吴三桂不投降,就不忙举行登基大典。日期一次一次推下去,后来他觉得这个事情非解决不可,越耽误久越不合适,这才决定带兵往山海关去。当时就有人阻止,首先是军师宋献策,劝他千万不要去,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陛下去,对陛下不利;吴三桂来,对吴三桂不利。”不让他出北京。这道理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吴三桂那么坚决,因为他是明朝的将领,不要忽略封建的忠君名义非常重要。李自成进北京以后,策略方面犯了错误,战略方面也犯了错误。策略方面,就是把明朝官吏、贵族抓了很多拷打要钱。这个作法很不好。你进了首都,首先要让首都安定下来,至于将来如何处置这些人,慢慢来,你一进北京马上就搞得人人自危,包括北京周围的许多地方,人人害怕,这不像得天下,自古以来没有这个搞法。

你看汉刘邦进入咸阳,约法三章,首先是安定局面,唐朝进入长安也是缓和矛盾,缓和斗争。朱元璋进入南京的时候,也是缓和斗争,把地方上有名望的人请来作客,而李自成一进北京就抓人,拷打要钱,有的打死。这不像建天下的模样。这时候许多人对他害怕,吴三桂当然害怕,你现在想我投降,我投降以后,你不也这样么?

李自成的部队大部分是陕西人,陕西人居功自傲,认为老子打天下,你们是后来投降,这个已经表现在对唐通部队的态度上。吴三桂当然听说了。这是政策方面的错误。战略上严重错误,许多书上说李自成进北京20万人马,这是吹牛,古人用兵虚虚实实,吹牛时候多,虚张声势。进北京多少人马,6万人马,为什么不多带?两个原因,一是没把清兵的力量估计进去,没有想到清兵要进来。今后与他争夺江山的,不再是明朝部队而是清朝部队,这点没有估计到。

第二点,李自成的部队本来不多,相传有百万人马,那是吹牛,没有,大概几十万人马,地方这么大,南到湖南边界,湖北的大部分,河南全省,陕西,现在西安以西到兰州,宁夏、青海一部分。到处分散兵力,还派兵到山东去,所以兵力分散。另外一个是经济条件。部队的数量多少和装备的水平,依靠的是经济基础,可是李自成占领的地方,从来没有巩固地方恢复生产,到处还破坏生产,遍地饥民,就没有更多的钱养更多的兵,把部队装备好。到北京六、七万人,其中一部分是路上投降的。这么多人马跟吴三桂差不多,吴三桂大约精兵5万人,因为吴三桂当时不晓得李自成的兵力,一直认为他20万人马,所以吴三桂害怕了,又没有后方,山海关是个古城,吴三桂因为战略地理很不利,只好向清朝借兵。可是李自成带6万人马往山海关,战略上非常不利。
如果李自成真的带20万人马进北京,在山海关打败仗以后,不会马上退出北京。北京可以守,不说守北京城,如果守城郊的三个战略据点,能守几个月,这个结果会大不相同。你很快丢掉京城,全国人民一看,唉!你果然没有天子之份。你完了。所以不叛变的地方也叛变了。因为北京是个政治城市,问题严重了,不应该丢掉北京这个政治首都。如果有20万人马,丢不掉,你可以继续守下去,因为你后方可以陆续派兵增援,只有6万人马,他就留下1万人马,不是精锐部队,让李过守北京。我们说1万人马守北京这么大一个大城,人是很少。李自成带领不足6万人马到山海关,所以宋献策坚决劝他不要去,他坚决要去,为什么要去,他是不得已,马上退出北京,会一垮到底,不如孤掷一注,拼上了。但他作了两手准备,他去时把崇祯太子带上,祟祯三个男孩子,太子老大16岁,永王、定王都小,只有十来岁,三个都带上。还有俘虏的晋王、秦王都带上。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带上,好留下谈判讲条件的后路。万不得已,你要谈,跟你谈,缓和军事上的对立。我都没有加害,优待你父亲。并没有杀害,都带去,这说明李自成准备了两手,能不打就不打。

为什么宋献策反对他去呢?因为后边没有后继部队,不应孤军深入,中国人叫悬军深入,悬在空中。他的后方在陕西,北京周围没有同伙的部队。刘芳亮的部队在保定,还要镇守河北省南部许多地方,就这一股部队,到山海关,如果打败仗,回都回不来,没有后方,叫悬军深入,战略上非常不利。可是明知道战略不利,又非去不行。他如果现在退出北京,不得了,政治上失利,那就带领这五六万人马往山海关去,到山海关去作战,第一天不分胜负。吴三桂战斗力很强,就在山海关西边,一个石河滩上作战。打了一天,多尔衮的人马来到,实际上李自成对多尔衮的人马行动消息不灵、情报不灵。打了一天的晚上,黄昏时候,多尔衮到了石滩外几里路的地方,驻兵韦泉城,这时,吴三桂带着一批人到韦泉城见多尔衮。多尔衮很生气,以吴三桂为投降的明将来对待,要他剃头,梳辫子,改装满州服饰。士兵剃头来不及,明天作战时,背上缠块牌子,表示是吴三桂的人。

当天夜里,清朝的军队就进入了山海关。大概有两万骑兵,大队还在后边。第二天继续作战,李自成还不晓得清军要参战,而且进入了山海关,清军这时就隐蔽在战场后边的树林里,李自成不晓得,这一天战争非常激烈,吴三桂拿出全力,李自成也拿出全力。打了半天,忽然起了阵怪风,飞沙走石,大风刮了一阵刚停下来,清军大喊三声,然后骑兵冲下,这时李自成才发现清军的出现,就下命令撤退,他先走,整个指挥这场战争的是刘宗敏,可能混战期间,命令很难传到各个部队。大顺军到北京是有腐败现象,但是战斗力还是很强。因为这个命令不能传达到各个部队,所以变成各自为战,死伤严重,几乎全军覆没,五六万人就这样殉死战场

㈡ 怒发冲冠为红颜、此生无悔与君......

应该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冲冠—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其全文如下:

《圆圆曲》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㈢ 万千枯骨堆江山,怒发冲冠为红颜.待到功成名就时,七彩祥云为你来. 是谁写的

吴三桂写的

㈣ 怒发冲冠为红颜,红颜一笑为了钱

自古红颜多SB,除了装嫩就是鸡。
都说冲冠为红颜,敢情都是为SB。
多少处男耍流氓,多少处女扮女皇。
多少红颜很做作,多少宅男很龌龊。
多少萝莉装御女,多少大叔都不举!
多少女人没头脑,多少男人被困扰。
多少痴女爱黄瓜,多少黄瓜要涨价。
多少痴男爱电车,多少电车老人卡。
多少正太是色.狼,多少萝莉耍流氓。
呵呵……

㈤ 男主人公一怒为红颜的玄幻小说

绝世武神,林枫他妻子为了他化身为妖,他为了他妻子堕落成魔,自己看去

㈥ 求什么主角背景很强大,书中场景,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然后自己被欺负了,兄弟家人强势现身的都市玄幻小说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吴梅村的《圆圆曲》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㈦ 怒发冲冠为红颜,红颜是指谁

是“怒发冲冠为红颜”,应该是“冲冠—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其全文如下:

《圆圆曲》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
薰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晰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抵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萧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婿擅侯王。
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飏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
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陈圆圆

㈧ 主角冲冠一怒为红颜,敢恨敢爱的玄幻小说不要修仙,大神的都看过了,书荒得很目前

不知道我 火星引力 的书你看过没?主角出门装逼,越无数阶级打怪 然后被虐 然后再爆发 。恩 ,从一开始无敌到结束。我是火大的书友,只看他的书

㈨ 怒发冲冠为红颜,舍去一切为江山,哪个是真英雄

是“吴三桂”吧

㈩ 鸿钧老祖收叶晨做徒弟,叶晨说你还不够资格是什么小说

主角叫叶晨的书名叫《六界封神》,是作者风萧萧兮最新写的一本玄幻小说,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上古时期,六界混乱,神界第一至宝封神榜在争夺之中被打碎成了六块,自此,不封神。一个平凡修真少年叶晨,得上古神器太极八卦图,从此改天逆命,一路凯歌,扶摇直上。他于逆境中崛起,凭借着连连际遇,狂踩六界英才,成就狂仙之名!他对敌人铁血无情,为兄弟两肋插刀,为红颜怒发冲冠,令六界闻风丧胆!且看叶晨如何问鼎神界巅峰,

热点内容
懒人听书会员多钱 发布:2025-08-11 14:52:38 浏览:128
好听的有声言情多人小说推荐 发布:2025-08-11 14:51:31 浏览:571
金庸小说里面的好名字 发布:2025-08-11 14:20:04 浏览:465
言情小说中黄的片段 发布:2025-08-11 14:09:27 浏览:742
超能硬币免费小说 发布:2025-08-11 14:01:57 浏览:379
校园外遇小说 发布:2025-08-11 14:00:18 浏览:394
逗比虐仙侠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8-11 13:33:14 浏览:660
听书坏小孩 发布:2025-08-11 12:48:47 浏览:687
txt全本小说阅读器 发布:2025-08-11 12:48:03 浏览:78
黄小说阅读网 发布:2025-08-11 12:42:37 浏览: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