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网络小说文字与影视的对比

网络小说文字与影视的对比

发布时间: 2021-07-18 15:51:32

A. 网络小说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论文1500字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B. 小说与视频的区别

一、性质不同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视频指将一系列静态影像以电信号的方式加以捕捉、纪录、处理、储存、传送与重现的各种技术。

二、展示方式不同

小说的展示方式是文字。

视频的展示方式是连续的画面。

(2)网络小说文字与影视的对比扩展阅读

小说的写作技巧:

1、短篇小说的写作,作家要善于截取生活的横断面或纵剖面,加以集中概括的描写,表现比它本身丰富复杂而广阔得多的生活现象。

2、横断面的写法,就是选取时间链条中的一个点来描写,横向地展示出人物、事件的某个片段。纵剖面的写法,就是截取较长的生活时间链条上的几个点来描写,纵向地展示人物及事件发展的历史。

3、横断面与纵剖面这两种写法相比较,各有长处,前者更有利于表现矛盾冲突,而后者则更能清晰地表现人物性格、心理及故事的发展脉络。横断与纵剖是相对而言的,不可能截然分开。

C. 看小说和看电视剧,有什么区别啊

小说,通过文字取胜,
用文字来渲染各种气氛、环境,描写各种心理活动,感情等
由于没有真人的声音,影像,所以只能通过各人的想象来达到更为充实的效果,
各人所想象的不同, 小说所表达的意境就不同了。

电视剧,通过声音影像,演员的演技、形象取胜,
用演员的表演来诠释电视剧的剧本,而剧本有可能就是由小说演变而来的,
然后通过特定的人来演出,让之前小说幻想的世界饱满充实化,
与小说不同的是,电视剧是通过我们直接观看而来,如楼上各位所言,比较容易固定思维与想法,
不过也有优点啊,看电视剧比较轻松吧,看小说很累,而且相比较来言看电视剧对视力的伤害应该没有小说那么大。

呵个人见解。

D. 为什么影视和文学原著对比的结果,大都来一句不如原著

因为原著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而且因人而异,比如你心里的这个人是这样的,他心里的那个人是他心里的样子,也就是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影视不一样,它把虚拟想象现实化了,要知道虚拟可以无穷,但是现实始终是有限的,在现实中展示出来的永远都只能是现在的技术能达到的水准,不可能百分百还原原场景,在加上制作团队的良莠不齐,就说不好真正拍出来的是个什么样子了,还有男女主角,在书中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是自己心里最美好的样子,但是演员不管是谁都会有人讨厌,那么就会有人对影视不满意了。另外,原著要搬上荧幕避免不了要改编,因为原著里的很多东西是根本不可能还原的,很多都是作者的想象,不存在于这个时空,不改编怎么拍的出来,尤其是仙侠小说,一改编了,就有书迷不满意了,书里明明是这个样子的,怎么变成这样了?可是,不改编,拍的出来吗?所以,原著是原著,影视剧是影视剧,只是原著的再加工而已,不能要求百分百还原,当然还是当成两个故事最好,喜欢的看书的接着看书,喜欢电视的继续看电视,这样才公平

E. 结合小说和电影谈谈文学与影视的关系

(字数一千字就未免有点太苛求了吧!不过我尽量写,你也尽量加点悬赏给采纳哈)从时间关系上而言,虽然文学和影视同属于艺术形式之一,但影视则出现于文学之后,自然在很多方面也得跟在文学的屁股后面。近年兴起IP剧,也就是利用现有的文学资源来作为影视开发的基础。但在21世纪,文学和影视在功能上的关系其实更多地是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主要原因如下:其一,能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文学作品大多是小说,而小说作者的表述风格大多迥异,接受了这一种小说风格的读者,未必能接受那一种小说风格,因此小说在受众群体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改编成影视作品,许多原来比较尖锐的问题就可以被再加工为相对而言比较柔和的形式表现出来,变成大众中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的一种形式。而当一部IP电视剧被大众接受之后,原有作为蓝本的小说被受众接受的程度自然会有所提高。其二,21世纪是一个十分忙碌的时代,许多人的闲余时间趋向于零碎化,而小说这种文体决定了读者必须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时间,静下心来去阅读,才有可能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这和现实情况是有冲突的,而电视剧则不然,由于其将许多东西柔和化、简单化了,观众即便是在零碎的时间里把一部电视剧分开来看,也未见得就会看不懂。可以说,影视剧改编小说,是小说在适应目前这个繁忙的社会的一种很好的做法。其三,电视剧的娱乐性比小说更强,表现力也远高于小说,可以说,小说所展现的世界是二维的,它需要读者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补充它的空缺,来重组为一个三维的故事,电视剧正好帮读者做了这一点,而且通过比文字更多元、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受众会更倾向于去接受这种更方便、更容易的形式。其四,受众客观上更容易接触到电视剧,我们的媒体也更倾向于去关注影视方面的动态,而不是其背后的小说。在这个文学整体被边缘化的年代,影视跟文学所构建的有机联系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文学,也给了文学以一种更方便、直观的形式走进大众的生活的机会,而影视脱离了文学,很大程度上也会面临创意枯竭的危险。文学正在源源不断地为影视提供着大量优质的原材料,而影视又将作为其原材料的文学进一步发扬光大。两者相辅相成,正在缔造者一个新的属于21世纪的辉煌。
终于写完了,没一千也有七八百了,还请采纳吧!

F. 影视剧与小说的区别 要求500字 谢谢

影视剧,通过声音影像,用演员的表演来诠释电视剧的剧本,而剧本有可能就是由小说演变而来的,然后通过特定的人来演出,让之前小说幻想的世界饱满充实化。与小说不同的是,电视剧是通过我们直接观看而来,看电视剧比较轻松吧,看小说很累,而且相比较来言看电视剧对视力的伤害应该没有小说那么大小说用文字来渲染各种气氛、环境,描写各种心理活动,感情等由于没有真人的声音,影像,所以只能通过各人的想象来达到更为充实的效果,各人所想象的不同, 小说所表达的意境就不同了。
小说和电视都可以架空历史,可以虚构情节。但是小说不加说明大家都不会当真,而电视,除了说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会让人误会外 ,其它的,观众都会把它认为是真实的情节。
看小说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觉空间更大一点。看电视剧就是演的那些,但是省去了自己要梳理剧情的麻烦。但是,局限了你的想象力,他演的什么样子,你就记得什么样子。另外,关于小说原文中的精彩句子,电视剧也不一定都能够全部呈现出来。

G. 网络文学与影视的关系,相对于传统文学的影视改编,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有利于经典文学通俗化旨在普及经典,增加人们的文化素质。 有利于娱乐产业发展。文学作品的改编大大增加了影视作品创作素材。 有利于更多文学作品的涌现。文学作品的改编将文化价值转变为了商业价值,这样不仅为文学创作带来大量利润,还吸引了更多的人进行文学创作。 不利于维持经典的原汁原味。可能会让文学作品商业化、快餐化、烂俗化。 但网络文学 个人观点 没有太大意思 基本是言情小说 可以怡情 而且这种改编往往修改的更加厉害 脱离原文主旨

H. 影视剧与小说的区别

其实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便是诗与画的区别。虽然同样是艺术,但是两者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I. 小说、影视作品区别的文章

其实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便是诗与画的区别。虽然同样是艺术,但是两者带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
文学作品是“诗”,而影视剧则是“画”。
对于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便是这个意思。可见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多重性的。但是仅从文字上来看,我们只知道小说中的人物大致是如何的,可是具体是怎样的呢?每个人心中预设的那个对名著所描绘形象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在阅读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之间,将自己心中的那个美的准绳加之到人物形象中去。
这种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这与所谓的“情人眼中出西施。”的道理是相同的。读者眼中的作品人物已不复是其原身,而是经过读者理想化之后的产物。一言以蔽之,你所认为的人物已经是“艺术化过的自然”。
这以美感为判断虽是主观却具有普遍性。但是这个人物形象须有人觉得典型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来的。而且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是心物相结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于我却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所以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
现在,我们从审美主体和审美方式的角度看,影视作品的审美主体基本上都是指向大众的,而《水浒传》的审美主体可以说有一部分来自大众,一部分来自知识层面。这样不同的审美主体就使得影视在题材选择和故事的讲述上产生了差异。
而且,影视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的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创设完整的结构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的价值。
但是,因为条件的有限,其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倘若将影视作为一种艺术,那么其便是通过各种形式来创造真实,将各种技术元素结合起来,并把工艺变成艺术的美学元素。其既不是单调的信息传递,也不是枯燥的平淡无奇,画面、对白、音乐、音响、同期声等的声画结合,目的就是造就一个生动形象的感性世界。画面的形象引导着作品的主体构成,声音形象充实着作品的内涵,而对白(文字)的空间和回味又使得人们观众虚中见实,意境深远。
由于,我们所见的影视作品是编导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与在加工之后的作品。是一次“再创作”。所以影视作品与原著是有着较大的差距的。当然,这也是因为审美主体是大众的缘故,编导需要力求相对的稳定性以适应观众解读能力较低的接受状态。
并且,影视作品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剧本虽是基础,但居于中心地位的确是演员的表演。而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语言与动作。
高尔基说:“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即纯粹的口语,而不是叙述的语言。”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中的语言的主要性能是叙述和描写。而在影视作品中,故事的发展、人物性格的揭示,以及剧作家对人物时间的评价和态度,一般是依靠任务的对话来完成的。
所以当我们看影视作品《水浒传》时,由于人物形象是通过演员来表现的,那么人物的形象是唯一的,就是那个演员的形象。这个形象便会定格在观者的脑海中。留给观者的想像的空间就要小得很多,甚至没有。而当这个形象一旦定格,便会不利于对原著的理解,因为这个在视觉上定格了的形象,并不符合你在对原著的理解的基础上,想像预设的人物形象。
所以说影视作品即是“放大了的艺术”,也是“缩小了的艺术”。(分别对于电影与电视剧而言。)
而且文学作品侧重于语言的凝练,意境的展开;而影视作品更加注重视觉上的效果,如场景、特技之类的安排等等。

热点内容
言情中篇完结小说 发布:2025-07-28 07:21:55 浏览:482
推荐几本穿越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8 07:21:45 浏览:633
校园同志小说卖身 发布:2025-07-28 07:21:09 浏览:788
cp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28 07:17:54 浏览:193
世界顶级思维听书 发布:2025-07-28 07:08:33 浏览:633
穿越言情小说排行榜完本前十名 发布:2025-07-28 07:03:02 浏览:923
推荐2016年好看的小说 发布:2025-07-28 06:50:05 浏览:103
傲娇鬼夫小说推荐 发布:2025-07-28 06:47:57 浏览:48
100高分小说推荐2015 发布:2025-07-28 06:46:31 浏览:596
爱来的刚好言情520小说网 发布:2025-07-28 06:22:12 浏览:385